有个跟同龄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的孩子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问到了我的伤心事。
我儿子就是一个跟同年龄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的孩子。我都说不清楚他到底是成熟还是幼稚。有时侯他像一个哲学家一样深刻,我心里焦虑地想,我不会是生了个天才吧。可是转眼之间,他幼稚得连狗都嫌弃。
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爸妈去学校探班,发现他上课发呆,下课也发呆,做课间操的时候,小朋友一个个胳膊小腿很起劲,脸上一片阳光,就他脸上一片空白,手脚有气无力,随便比划一下就算了。老人家很心焦,会不会是缺钙,会不会没睡好,会不会身体不行导致精力不行,最后甚至怀疑会不会是自闭症,因为后来发现他蹲在地板上看蚂蚁一看就是半天。
我都没敢和这两个心焦的老人家交流更多的细节。六一儿童节,幼儿园开放日,家长们喜悦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载歌载舞,我儿子蹲在一边,玩一条掉在地板上的彩带(某个舞蹈节目的道具),一直玩了一个上午。所有的节目都没有他,这倒不说了,你就连当个观众都当不了么?
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情况差不多。当然不指望他会是一个好学生。但他并不捣乱,他只是游离。有个坏消息是他没什么朋友,没什么朋友又导致他更不会和小朋友相处,然后就更难交到朋友,总之是个恶性循环。
我很清楚他的优点。比如他对他喜欢的东西有专注力,痴迷热爱,愿意思考,甚至查资料来充实自己喜欢的知识库。从内心里我并不担心他的学习能力。但我担心他的幸福。害怕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他的生存能力不够,因此阻碍了他能够到达的那个可以更好发挥优势 的平台。我有时候会想象他衣食成问题。我不是要求他出人头地,但希望他有能力找到他的位置 。
有时候也知道,凡事必须看淡,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希望自己和孩子,像天上的星辰一样,有自己的序列和位置。可是有时候,也可能是云朵。会变幻的。
不一定是坏事。
台湾作家三毛,从小就因为过于敏感,无法上学。家长也没逼她,不上就不上,请家教,自己看书。反正只要不是断了学习,学习的方式可以商榷,个性化一点无妨。照样成才。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也是。你看采访,就能看出来异于常人。他小时候无论上学,还是和人交往,也不太正常,太宅,太不合群了。后来他一个人从乡下跑台北去学画画,他父母也由着他。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孩子在班级27名,将来最有出息。因为他当年在班里就是27名,班级只有27人。他的理想之火被点燃,是因为他的老师把他请到家里吃饺子,信誓旦旦用人格保证他将来准是个天才。后来林清玄才知道,老师对他班上每一名同学都这样说过。为这个伟大的老师鼓掌,点赞[赞]。
还有前段时间很火的“大神”韦东奕,矿泉水就馒头,一个月在北京花销300元,你觉得他和别人在一个频道吗?
所以,你要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只要不是在精神心理,以及品德上有问题。你的孩子和同龄人不在一个频道,没准是上帝送给你一个大礼,送给你一个天才。
天才总是特立独行的。在取得大的成就前,往往以格格不入,行出于众的方式出现。
脑回路和大家都一样,那叫泯然众人,凭什么能成天才?
所以特殊孩子要特殊培养。
你不要不识浑金璞玉,把和氏璧当顽石。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关注的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