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迦太基汉尼拔在坎尼消灭八万罗马精兵后,为何无法彻底灭亡罗马?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4关键词:罗马

迦太基汉尼拔在坎尼消灭八万罗马精兵后,为何无法彻底灭亡罗马?

点赞1、阿拉善盟 网友:让你飞

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

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

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

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

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

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

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


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


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

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

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

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

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

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

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

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


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

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

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

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

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

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

点赞2、鹰潭市 网友:狙神猛禽

其实公元前216年坎尼战役后,汉尼拔的部众已成了强弩之末,对于灭罗马纯粹是有心无力了。为什么要这么说?

别看坎尼战役汉尼拔的兵力损失是五六千人的样子,而罗马损失七到八万。但是汉尼拔的攻城所需要的器械大部分都在翻阿尔卑斯山的时候为了行军方便而扔了。那这样就打不了围城战了。而且作为客场作战的汉尼拔损失五六千也不是小数目。

提到客场作战,那后勤供应自然是件大事。汉尼拔在进攻罗马时采取的是以战养战。毕竟己方的后勤补给根本就不够。当初在坎尼之战前依靠劫掠还可以坚持坚持。但坎尼战役后罗马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以各种方式消掉汉尼拔的后勤来源。这让汉尼拔的后勤问题愈发紧迫。

还有汉尼拔也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仅靠一个决定性战役就可以灭罗马,毕竟他擅长的是野战。他认为应当尽量拿下亚平宁半岛南部,慢慢发育然后再逐步击败罗马。而罗马那边,在坎尼战役后也没有坐以待毙。依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袭扰汉尼拔,还分兵攻下汉尼拔之前夺取的据点。

而汉尼拔在坎尼战役后继续南下,开始了碰壁之路。虽然在进入坎帕尼亚拿下了卡普亚,但却未能夺取那不勒斯。而罗马的马克卢斯率军抵达诺拉阻击汉尼拔,双方在诺拉先后展开三次战斗(前216第一次,前215第二次,前214第三次)。总体汉尼拔非但未能占到便宜,反而还折损一些兵马,内部情绪不小情况愈加恶化。

倒不是说汉尼拔不会充分利用坎尼战役的战果,按照这方面的大神小虾汉斯(网名)的说法汉尼拔将战火引到敌人的境内和在亚平宁半岛南部的经营方针是没什么毛病的。只是三次诺拉战役对汉尼拔打击颇大,这让他放弃了利用坎尼战役的战果进一步造成给罗马的 Political turmoil和其他意图都破灭了。汉尼拔有些耗不起了。

三次诺拉之战后,汉尼拔依旧南下在前213-212年占据了许多重要城市,这使汉尼拔在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势头达到了顶峰。不过仍没有改变战略上的被动态势。很快罗马人在前212-211年以重兵对汉尼拔在亚平宁半岛南部控制的几个城池发起猛攻,汉尼拔虽各种各种应对但情况未能得到有效好转。

随后两年罗马又派费边和马克卢斯加紧攻势。汉尼拔双拳难敌四手,虽然使马克卢斯的军团损失惨重,但却被费边奇袭林敦得手。汉尼拔只好认了。而伊比利亚半岛的战局也很糟糕,哈斯德鲁拔的部众在前207年被大西庇阿予以毁灭性打击。罗马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也占据了主动。由此迦太基人彻底转入防御。

到了这步莫说消灭罗马,自身都有可能难保了。而汉尼拔之后无论怎么做也都徒劳无功,而在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汉尼拔面对大西庇阿遭到了最严重的惨败。

最后也可以看出罗马人的综合实力比迦太基强很多。特别是在血值这块,遭到了数次重创,每次都损失数万(特别是坎尼战役损失七八万还不是一般的杂兵,如果换成迦太基就已经虚了)但却总是能恢复过来与迦太基再战。而迦太基在这点就只能甘拜下风了。故而综上所述,迦太基根本灭不了罗马。

点赞3、双鸭山市 网友:东城西旧

主要还是制度上面的落后,导致了双方在国家力量的调动上面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一般来讲,制度是代表社会生产力的标志,但是更加先进的制度能够带动更高的生产力,这一点也是一个事实。

迦太基和罗马虽然同时处于奴隶时代,但是对于他们来讲,罗马的制度更加先进一点,也就是古罗马的公民制度。古罗马的公民制度发源自古希腊,古希腊将她的余辉照耀整个西方古典文明。这个时候在古希腊人惦记了以后,古罗马选择将西方古典文明这座大厦建立了起来。古罗马的公民制度正是这一座大厦的支撑。

什么意思?迦太基是一个纯粹的奴隶制的社会,这也就造成了除了这些奴隶主以外,其他的奴隶是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替这些政权进行作战,国家能够真正调动起来的实力并不多,因为,对于这些奴隶来讲,他们提这个国家奋斗了有什么用?他们不是得益者。

但是对于古罗马人来讲,尤其是生活在罗马城里面的那些公民来讲,他们就是要替国家去奋斗,国家越强大,他们分得利益也就越多,能够得到的努力,能够得到的赏赐也就越多,这就是古罗马的共和国,能够凭借自己屌丝般的兴致,逆袭整个地中海似的势力的真正原因。

说到底还是人民能够从国家拿到多少东西,拿到东西越多,当然积极性也就越高,拿到东西越少,那当然积极性也就越低,而且国家明确告诉他,奋斗的越多,替国家做的事情越多,拿的东西也就越多,那人民就像发上了发条一样,就不停地替国家去做事情,去打仗,去获得利益。

汉尼拔所率领的迦太基的军队,也就那么多,打完之后没了,或者说只能够少量的进行补充。但是对于古罗马人来甲前线的军队,没了没关系,后面还有一大堆后备军的,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要过去创造一番功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稍微组织起来就是另外一支军队,虽然精锐程度不如原先的老兵,但是在战场上面使用起来那是着实够用。

所以说对于古罗马人来讲,战争的失败不可怕,谁没有打败仗的时候,只要你不威胁到我的罗马城,只要我城市里面这批公民还继续存在我就可以再拉出一支军队来跟你打!

这一点就有点儿类似于战国时期秦国一直屡战屡胜,屡战屡强的这种状态!有军功制度作为保障,秦国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兵力的补充,这样凭借一国之力逆袭山东六国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一种事实。

点赞4、抚顺市 网友:閑雲野鶴

汉尼拔不能灭亡罗马,其原因在于迦太基的体制不如罗马。

罗马与迦太基体制上的差距

迦太基在当时来说是寡头政治,而罗马是共和国体制,迦太基的政权掌握在了少数的贵族手上,可以说极少数贵族决定了迦太基的命运,这与罗马非常不同。

罗马当时的权力主要在元老院,元老院虽然代表的是贵族利益,但是当时罗马的元老院体制正好处在了一个最佳的状态,即贵族能够提平民着想,而平民愿意为国家牺牲和付出。当时的罗马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能站在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共赴国难,虽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本土创造了诸多的胜绩,也歼灭了大量的罗马有生力量,但罗马人并不畏惧这种损失,反而激起了他们更为高昂的斗志。

当时罗马有很多贵族家庭,可以说是全家上了战场,老的战死了,年轻的就顶上去继续作战,如著名的军事家大西庇阿,在其父亲和叔叔双双战死后,年仅24岁便担任了罗马的方面军统帅赶赴西班牙与迦太基作战。

而迦太基则不尽相同,迦太基的政治掌握在了极少数人的手里,他们基本不会太考虑平民的利益,只会考虑极少数人的利益。并且迦太基不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这点与罗马有着本质的不同。罗马人的士兵都是公民兵,即本国公民组成的军队,而迦太基人喜欢用雇佣兵,本国人很少参军作战。虽然迦太基相对于罗马来说更为富裕,但是迦太基人基本不参军打仗,遇到战争他们总是雇佣别国的士兵参战,所以从尚武精神上来说,迦太基与罗马差距甚大,这也就造成了迦太基人的军队在遇到罗马军队的时候经常战败的主要原因。参战的罗马人都是为自己国家而战,参战的迦太基军队因为基本是雇佣兵,所以也基本知识为钱而参战,在作战的动机和效能上来说就与罗马军相距甚远了。

体制上的差距所引发的问题

正因为两者在体制上有着本质的差距,因此在战争中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两者在人才方面差距太大。

虽然迦太基有最优秀的军事统帅汉尼拔,但也只是一个汉尼拔而已,在整个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真正能给罗马造成威胁的军事统帅也就只有汉尼拔一人,其他人都无法给罗马人造成威胁。整个第二次布匿战争,只要是汉尼拔在的地方迦太基基本都能获胜,但是汉尼拔不在的地方,迦太基基本就没赢过。

当时的战场,除了意大利本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场就是西班牙战场。当时西班牙战场上的迦太基统帅主要是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鲍尔以及迦太基本土派去的将领吉斯戈。当时在西班牙战场来说,迦太基军队的数量基本在罗马人的三倍以上,但是在拥有重大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他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西庇阿击败,其中不少战役都是在西庇阿兵力绝对劣势,并且是正规的对攻情况下输掉的。

而在意大利战场,只要是汉尼拔在的地方迦太基军队都能获胜,而汉尼拔不在的地方,迦太基经常输给罗马人。所以即便是在意大利战场,汉尼拔在占领了一些地方后往往要派一个手下驻守这个地方,可汉尼拔走了没多久这个地方就被罗马人拿下了。

可以说将才的紧缺,导致了迦太基人处处作战的不利。

罗马方面,除了与汉尼拔军事能力不相上下的西庇阿(后来在扎马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的罗马军事统帅),还有很多著名的将领,如费边,被誉为意大利之盾,善于防守。

马尔凯鲁斯,被誉为意大利之剑,善于进攻。他曾经带着他的部队一路紧跟着汉尼拔,不断地对汉尼拔发起进攻。汉尼拔与其交战,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样子,而汉尼拔在意大利本土作战本身援军就不多,马尔凯鲁斯与其数次交战,可见其给汉尼拔造成的困扰会有多大。

尼禄(不是那个暴君),以作战勇猛著称。尤其是当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鲍尔率军再次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支援汉尼拔的时候,尼禄就率领自己手下的士兵连夜从前线防守汉尼拔的战线上紧急赶赴北部战场与哈斯德鲁鲍尔交战,并战胜了对手,全歼了哈斯德鲁鲍尔的大军,在获胜后又带领部队连夜赶回了防线。

如果说汉尼拔是一头老虎的话,罗马人便是群狼,这使得汉尼拔在意大利本土始终打不开局面,老巢西班牙被罗马人抄了,后来罗马人又打到了迦太基的北非本土,最终导致汉尼拔不得不放弃意大利战场,回到了北非。

其次是军队战斗力差距太大。

由于罗马人基本都是公民兵,并且国家处在上升期,所以公民参军的部队往往作战士气旺盛。而迦太基人基本都是雇佣兵,在作战顺利的时候还好,一旦遇到作战不顺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溃败的情况,毕竟都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自己国家作战的,到了关键时刻就不会有勇于牺牲的精神。

罗马人则不相同,他们有着很高的荣誉感,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能为国家利益去牺牲。而且当时的罗马相对来说也算公平,每年的执政官有两位,一位出自贵族,另一位便出自平民,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大家都一起上战场,赢了一起分战利品,输了一起赴国难,战败的时候贵族也不会撤退,而是与平民一起战死沙场。

但相对来说,迦太基的贵族就不会如此牺牲了,一旦战败,他们基本会第一个逃离战场,留下平民和雇佣军任其自生自灭,我想这也很可能是当时迦太基经常战败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在坎尼战役重创罗马之后,汉尼拔不能灭亡罗马的本质原因在于,罗马还是太强大了

当时汉尼拔要针对的并不只是罗马,而是整个罗马同盟。罗马同盟是以罗马为盟主,众多国家加入的一个同盟体系,这个体系并不是几年几十年建成的,而是数百年的时间逐渐完成的。整个罗马同盟体系拥有75万左右的军队,这个数量是十分庞大的,而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的时候,他的部队只有5万人左右,拿着5万人去击败75万人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汉尼拔的战略一开始并不是要去攻下罗马城,而是瓦解罗马同盟,只有瓦解了罗马同盟才能从根本上击败罗马。

虽然坎尼战役罗马人损失了8万人马,但实际上这8万人当中,只有一半大约4万人是罗马公民兵,其余4万人是罗马的同盟军。罗马人出兵的习惯就是,罗马人出一半的兵马,同盟国出一半的人马,当时的罗马还是有着相当的动员能力和人口优势的,这点来说也不是一场坎尼战役能够决定的。

虽然坎尼战役后汉尼拔成功地将几个罗马的同盟国瓦解了出来,使其加入到了自己的阵营,但是汉尼拔的问题就来了。之前他的作战因为是流动作战,所以自己总是能出现在重要的战场上。而坎尼战役之后,汉尼拔要守住几个同盟国,就要分散兵力在各处防守,自己不会总是出现在重要战场上,而迦太基方面基本就他一个优秀的将领,其他的将领能力太次,导致他要不断地奔波在各个战场,经常是这边守住了马边丢掉了,那边守住了这边丢掉了,到最后倒戈到他这边的罗马同盟国也一一被罗马击败,他的部队在也作战过程中不断地损失,最后便无法在意大利创造局面,直至罗马人进攻北非本土的时候,他也就不得不回到北非与罗马人作战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迦太基与罗马之间体制的差距,所以迦太基最终输给了罗马。同时当时的罗马确实非常强大,是共和国时期状态最好的时候,即便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获胜,也撼动不了罗马的根基,最终在来回奔波中被罗马人击败。

点赞5、德惠市 网友:戏中人

罗马哭了,8个军团惨败,执政官保卢斯与80名元老院成员阵亡,牺牲或被俘将士达7万多人……坎尼战役大胜,汉尼拔一战封神,成为西方世界最耀眼的1颗将星。

那么,这场著名的战役是如何打响的呢?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奇兵攻占阿普利亚平原上的坎尼城堡,罗马派出8万大军主场作战,汉尼拔出动3万部队迎战。

双方的战阵排列:罗马“一字长蛇阵”,左右两翼布置骑兵,中间安置步兵方阵;迦太基“弓形阵”,8千老兵混入2.5万高卢新兵组成凸出的中军,吸引敌军包抄,而骑兵分布两翼用于反包抄。

战役打响,凸出的迦太基步兵遭到罗马人的攻击,很快支撑不住向后撤退。迦太基步兵阵型由“凸”变“凹”,罗马人的追杀的后果,就是大军进入凹型。

这时候迦太基的步兵停止后撤,两翼骑兵快速包抄,结果罗马军队被围。挤在一块罗马军队无处可逃,被迦太基军队分解,逐个击破。

经此一战,汉尼拔付出5000多人的损失,而让罗马付出亡国般的代价。战后,汉尼拔继续进攻罗马,罗马陷入恐慌之中。

面对危机,罗马人表现出顽强,17岁以上的青年参军入伍、国家出钱赎买奴隶支援军队,很快组建出一支大军。吃过苦头的罗马军队,不再寻求与汉尼拔决战,而是开展牵制为主的军事行动。

同时,罗马派出偏师,攻打那些投降汉尼拔的意大利城镇、拦截从西班牙增援汉尼拔的军队……汉尼拔陷入困境,因为迦太基中央政府不支持他的战争,他的补给要派人从西班牙翻山越岭送来,而迦太基海军是袖手旁观。

因此,尽管汉尼拔又接连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军队的人数是越打越少。当盟友一个个减少,当西班牙被罗马攻占,当罗马军团登陆北非……汉尼拔注定无法灭掉罗马,他离开转战15年的意大利,回援迦太基的北非本土。

点赞6、宜昌市 网友:影子战魂

汉尼拔手下士兵不多,在坎尼会战之后,他已经无力攻下罗马。他想通过瓦解吸纳罗马联盟来壮大自己也没有成功,再加上罗马实施坚壁清野的战术,又掌握了制海权,汉尼拔无法得到迦太基国内的补给,到后期连自保都成了问题,更别说灭亡罗马了。

点赞7、鹤岗市 网友:非你不可

毕竟是客场作战,汉尼拔确实是没足够的实力彻底灭亡罗马。罗马也学聪明了,开始了坚壁清野的消耗战。形势逐渐扭转。

首先汉尼拔的军力有限,并且在砍尼会战中也有损失。迦太基军有大约三万名重装步兵、六千名轻装步兵与八千名骑兵。虽然砍尼大战是大胜利,但是汉尼拔也损失了六千人,伤者有四千人。以剩下的军力想要灭亡罗马是办不到的,因为打到最后必然要打攻坚战,汉尼拔为了带领大军翻越阿尔比斯山,已经把攻城器械都给丢弃了。打到最后,必然使得罗马上下一心,拼死一战。汉尼拔军力有限,再加上器械不足,没有胜算。

汉尼拔没有援军。这是汉尼拔无法扩大战果的很大制约因素。迦太基元老院对于汉尼拔在罗马的征战就是冷眼旁观。因为汉尼拔要为父雪耻,而迦太基却没有如此强大的动力,并且迦太基内部有问题,并不是很团结。所以汉尼拔只有手上这有限的军队,阵亡一个就少一个。在罗马客场作战,对他极为不利。

罗马在损失如此多人后,也终于学聪明了,开始和汉尼拔打消耗战,不再以大规模军队与其决战。罗马坚壁清野,拖垮汉尼拔。汉尼拔客场作战本来就是靠着以战养战,现在罗马坚壁清野,也不和他决战,迦太基又不给他支援,粮食是个大问题,汉尼拔无法做到灭亡罗马。

罗马也没因为一场战役就一蹶不振。虽然人数上损失很大,但是罗马并没有瓦解,各地还有势力,并且不断袭扰汉尼拔,配合着坚壁清野。罗马要打持久战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汉尼拔以有限的军力打攻坚战是不现实的。并且当时的形势也是如此,汉尼拔自己也没想过靠一场战役就能达到灭亡罗马的目的。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罗马逐渐占了上风,汉尼拔一人难以解决多方的进攻,在其他战场,罗马夺回了失去的土地,使得形势扭转。在之后的扎马会战,汉尼拔被打败了,这个军事天才也败了。

迦太基只有一个汉尼拔可用,而迦太基又不是全力支持汉尼拔。罗马主场作战,并且有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汉尼拔想灭亡罗马是不可能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