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当时日本是怎么个惨状?
诺门坎战役日军输得很惨。这场战役一开始双方都没当回事,没想到越打越大,日本把能用的兵力无乎用了个遍,最后,打光了关东军的精锐,输掉了战役;这场战役还有个吊诡的地方,就是双方都没有宣战,但却打得难解难分,让美国人乐开了花、笑歪了嘴;也正是这场战役,让日本下决心调整战略方向,转过头和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死磕,让苏联人高兴了许多年。这场战役的时间是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
诺门坎,位于现今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南部,西面为哈拉哈河及外蒙古,东面为阿尔山市,距海拉尔以南约200公里。诺门坎战役表面上是因为诺门坎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引起的,所以又叫哈拉哈河战役;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双方在投石问路,互探底线。苏联参战的主力是第五十七特别军,后来升格为第一集团军,总指挥是朱可夫上将;日军参战的主力是日本关东军,指挥官是植田谦吉大将、荻洲立兵中将、小松原中将。
一、日、俄这俩货怎么在诺门坎这个没人知道的地方打起来了
为了一个叛徒,苏联加强了防卫
从1934年开始,苏联在内部开始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这场运动波及苏联全境,远东地区当然不能幸免,几乎是人人自危。当时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远东局局长留希科夫陆军大将就因为怀疑自己马上要遭到“清洗”,提前脚底抹油开溜了,他跑到中国东北投靠了日本。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远东局局长、陆军大将,这可是不得了的头衔,掌握的秘密更是难以想象。莫斯科为了以防万一,决定加强边境的防卫,他们在张鼓峰一带挖战壕,拉电线,加人员。
实际上苏联一直没把远东的情况当回事,他们的重心在欧洲,所以这些防范工作也做得漫不经心,增加的人员也不过几十个而已。他们一方面觉得在远东不会发生大的战争,另一方面,他们一直在追求和日本和平相处,减轻东边的压力。
日军很看不起苏联军队
日本人可不这么想。他们一直看不起苏联军队,因为他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所以在他们眼里,这些沙俄白人看着凶巴巴的,实际都是纸老虎。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就参加过日俄战争,他更是这样认为,在他眼里,日军一个师团能打三个苏军师,日军士兵一人能打十个老毛子。植田谦吉在日俄战争中断了一条腿,这是个标准的军人,一生为了打仗,连老婆都没娶,他马上要退休了,非常想在离开前大干一场,来个青史留名。
另外日本人也知道苏联刚经历了大清洗,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被杀了。苏联红军以前是五位元帅,现在只有两位,十五个集团军司令也只剩下两个,八十五个军长杀了五十七个,师长、旅长被捕或被杀的占七成,现在是苏联军队战斗力最低的时期。所以日本人坚信,这一次可以狠狠地教训一下苏联军队,为马上要开始的武汉会战减少北方的顾虑。
立功心切,两家在张鼓峰打了一场糊涂战
1938年7月29日,日军以苏军占领张鼓峰一带“界限不明地区”为由,对苏联红军展开了小规模攻击。当时日军大本营不希望早早就和苏联开战,但是,到7月31日,日军已经把占领张鼓峰的苏军打跑了,这一战,苏军伤亡超过400人,日军伤亡不到200人。日军大本营看到事情既然闹到这个地步,只好下指示要求:“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实际上大本营还是不希望把事闹大,免得影响其它方面的行动。
苏联红军当然不愿意吃这个亏,他们马上调来是个三个步兵营、坦克战车150辆、火炮60门、飞机130架;而日军在前线只有四个步兵大队。8月6日起,苏联红军对张鼓峰的日军展开了三天的猛攻,夺回了以前的阵地。由于担心补给线太长和预备兵力太少,苏军也没有再把事态扩大;而日军因为要打武汉会战,实在不愿意北边再出幺蛾子。所以两家都撤离了张鼓峰,就这么草草收兵了。一直关注张鼓峰战事的蒋介石看到这一战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气得直骂:老毛子真是孬种!他还指望北边大打起来,减轻武汉的压力。
日本决定强硬以对
张鼓峰地区的冲突实际上以日军失败收场,这让日本关东军怎么受得了,他们觉得“堂堂大日本皇军”怎么能输给没有战斗力的苏联红军呢?他们总结经验,得出的结论是:打这场仗的第十九师团是驻朝鲜的军队,要是关东军打,结果就不一样。于是,在1939年4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签发了一个题为“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的重要文件,在其中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各部队在执行边境侦察、巡逻任务时,为达目的可攻入苏联境内。在国境线不明确的地区,防卫司令官有权自主进行国境线的认定。不论兵力多寡,在冲突过程中必求胜利。”这是明目张胆地要把事情弄大,关东军准备随时出手。
二、一个小小的近似民间的械斗,把“诺门坎”搞得举世闻名
两个伪军先打了一架
诺门坎西边的河是哈拉哈河,南北走向,河西边基本是沙漠和石头山,河东岸是水草肥美的草原。西岸的蒙古牧民到东岸放牧,常常会和东岸牧民发生冲突;因为两岸都是中国的地盘,所以在清朝时,为了平息这个蒙古部落间的小矛盾,雍正皇帝把东边的一小块草原划给西岸部落。矛盾就这样解决了,问题是1924年苏联用阴谋诡计把外蒙古给弄出去了,于是哈拉哈河两岸的归属矛盾又出现了。
1939年5月4日。一支外蒙古的马队渡过哈拉哈河来到东岸,恰好遇到伪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第七团第三骑兵连,他们也是蒙古族,但是他们有责任守护自己的牧场。连长贡布扎布中尉还是警备军总司令乌尔金中将的女婿,胆大的不得了,他下令开枪。一顿乱枪,把河西外蒙的马队打回去了。这些外蒙人都是苏联人保护的,当然要回去告状,于是外蒙人的苏联老大哥开来了装甲车,一通乱轰,把伪满洲国骑兵连打跑了。
伪满洲国的兵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他们鼻青脸肿地找负责海拉尔地区防御的是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告状。小松原道太郎当过日本驻苏联使馆武官,当年就是刺探苏联军队情报的,对苏联军队很了解。他知道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一般,也知道苏联没把远东当作什么不得了的战略要地,所以,小松原立即派出200名日本骑兵和几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在骑兵联队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带领下,向哈拉哈河东岸杀了过来。为了镇住苏联人,小松原还派了几架轰炸机简单地炸了一下阵地。结果当然很美好,几个小时就把河东岸的敌人打跑了。
为小弟出头,关东军和苏联干上了
过程和结果都与预料的一样,小松原有点飘飘然了,他想起《纲要》里的规定:在国境线不明确的地区,防卫司令官有权自主进行国境线的认定。不论兵力多寡,在冲突过程中必求胜利。现在就是这种状况啊,就是说自己是可以做主要不要狠狠打一战。日军内部向来有以下克上的传统,上级从战略上考虑,觉得不能干的事,下级从升迁立功方面考虑,要把事搞大,再由宣传舆论一吵,最后指挥的军官还加官进爵。“九一八”事变后,石原莞尔升官就是例子。小松原决定,派出师团的绝对主力、山县武光大佐任联队长的第六十四步兵联队和东八百藏骑兵联队一起出击,一举消灭哈拉哈河东岸的苏联红军和外蒙古联军。
其实苏军高层早就得知诺门坎出现的小战斗,他们在犹豫要不要真的打一战,但是必要的防备还是要做的,看看事情的发展吧。莫斯科下令距离战场最近的第十一坦克旅、摩托化步兵第三十六师秘密开拔到哈拉哈河地区,第五十七特别军司令部也前移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前线兵力加强到三千人左右。这些都是日军不掌握的,他们还是相信以前的侦察:苏军只有不到四百人。所以,他们这一次派出的两个联队共2300人是足够多的了,日军把攻击日期选在5月28日;打法是:山县武光大佐率领主力部队实施正面进攻,东八百藏中佐率领骑兵中队和战车中队进行侧后包抄。
要干一仗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苏联远东军的空军部队决定出去看看,他们在5月22日出动150架飞机来到诺门坎,打算扔几颗炸弹玩玩,没想到日军关东军的空军更猛,他们的飞行员基本都身经百战,早就憋得不耐烦了,加上日军的飞机明显比苏军部老旧的伊尔15先进,一顿空战,苏军的飞机全部报销。这更加让小松原放心,他确信马上开始的战斗将是一场轻松愉快的胜利。
日军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1939年5月27日午夜,进攻的日军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东八百藏中佐率领着他的一个骑兵中队和装甲车中队开往哈拉哈河,执行迂回包抄任务。开始还比较顺利,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他的,当他突进到苏军核心阵地时,一下子惊呆了,面前是一堆堆苏军的坦克和一排排的大炮,而苏军的坦克都特别厚实,和他们一比,日军的坦克就如同纸糊的一样。东八百藏后悔了,但是都到这个地步,不打也不行,他硬着头皮发起了进攻。苏军的大炮和坦克一起开火,不一会工夫,日军的坦克全部成了废铁,骑兵的马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惊跑,到第二天上午, 东八百藏的联队差不多1000人,只剩下不到50人。午饭时间,这50人也没有饭吃,他们在东八百藏的带领下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结果是全军覆没,东八百藏阵亡。
山县武光的联队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5月23日清晨出发,到28日才来到预定阵地,抢占了一个地图上标为“742”的小高地,还没有喘口气,就招来一顿炮击,苏军的所有火炮都对着这个小高地轰。这个高地还一点水都没有,可怜的山县联队士兵,一个个渴得嗓子冒烟,还不停的挨炸。5月29日上午,终于看见了苏军和外蒙骑兵,两方开打。山县武光苦恼地发现,这哪里是400人,十倍也不止啊。到5月31日上午,小松原电令山县武光撤回,山县武光赶紧乘着黑夜带着残部跑了回来。出发时还是浩浩荡荡的1600多人,回来是连伤病一共不到400。
三、为了大干一场,日军关东军亮出来家底,要毕其功于一役
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小松原中将简直气得要死,他给关东军的报告主要意思就是自己轻敌了,想再打一次扳回来。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大将也觉得是轻敌造成的,一开始他也没太当回事。虽然败了,好在损失不大,再打回来就是。这一次,他要好好地排兵布阵,一举拿下胜利。考虑到小松原不很服气,为了照顾小松原的面子,也为了利用小松原不服气的劲头,植田还是以小松原的第二十三师团为主进行下一步兵力的调遣。
6月20日,他下令:第二十三师团和第七师团第二十六联队、第二十八联队一个加强大队调往诺门坎一线;第二飞行集团前出海拉尔一线;驻扎在公主岭的第一战车团调往诺门坎一线,以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此时在诺门坎前线的日军兵力为:四个步兵联队外加一个加强大队、东八百藏骑兵联队剩下的大半个骑兵联队;两个坦克联队;两个炮兵联队;两个工兵联队;一个汽车联队;一个飞行集团。总计:步兵36000人、坦克182辆、装甲车51辆、大炮112门、汽车400辆、飞机180架。可以说除了步兵,关东军的其他家底基本都在这里了。
日军信心满满,他们觉得这次一定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为此,他们还邀请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军事专家来观战,好让盟友看看自己是怎么收拾老毛子的。这时最兴奋的应该是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了,他只是一个师团长,加上飞行集团,现在他指挥的可是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啊,能不兴奋吗。而这时最清醒的是第七师团师团长园部和一郎陆军中将,他在出发前告诉各联队都把军旗留下,因为日军军旗都是天皇亲自授予,军旗在则编制在,军旗亡则编制亡。后来事实证明,也只有第七师团,虽然人打光了,编制还是留了下来。
四、朱可夫出场
苏联的最高统帅部对前期诺门坎的战事非常不满,尤其是在兵力和火力都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还损失惨重。他们预计日军会卷土重来,所以谁去诺门坎指挥这场战役就是个重要的问题。统帅部想到了正在明斯克军区任副司令的朱可夫。6月1日,一份命令朱可夫上将立即到国防人民委员会报到的电报传到朱可夫手中,把朱可夫吓了一跳,因为太多的高级将领就是这样消失的。
怀着忐忑的心情,朱可夫来到莫斯科。接见他的是伏罗希洛夫元帅。没有任何套话,简单介绍完诺门坎的情况,伏罗希洛夫元帅就问朱可夫:“你能立即动身飞到那里,并在必要时接管部队的指挥吗?”这当然行,朱可夫立刻答应,并坚决服从。最让朱可夫高兴的是伏罗希洛夫说:你将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朱可夫明白,前线的战事没有止境,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有哪一个想建功立业的将军不愿意打这样的战呢?
到了诺门坎,朱可夫立即接管了第五十七特别军,他对部署做了调整:军部设在哈拉哈河西岸,东岸建设大量永久性防御工事。他要以河东阵地为基础对日军纵深进行歼灭性打击。同时,各种重武器、飞机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运了过来。本来,在诺门坎作战,补给线过长是苏军的问题,现在他们用铁路和汽车解决了这个问题。日军所依赖的补给方便,却因为运输困难,似乎成了他们的弱点。6月下旬,零星的小的战斗就不断打开了。
五、日军做事从不改小人作风,干了再说,说了也不一定算
偷袭是日军的法宝
朱可夫这么大张旗鼓地进行部署,日本人当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想到了偷袭,这是他们打赢日俄战争的法宝。说干就干,关东军司令部下令嵯峨彻二中将指挥的第二飞行集团偷袭苏军的塔木察格布拉格空军基地,这个基地里苏军的飞机最多。如果一举打掉苏军的空军,将来作战日军就有空军优势。但问题是两家都没有宣战,还有外交关系呢,理论上来说,他们俩在为各自的小弟干战。
偷袭的计划如果上报大本营,一定不会被批准,关东军决定先斩后奏。为了不出意外,他们把原计划轰炸时间从6月30日提前到6月27日,把生米做成熟饭。偷袭是成功的,6月27日凌晨,57架轰炸机和80架战斗机把外蒙古境内的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炸了个底朝天,停机坪上苏军的飞机全部报销,机场弹药库、油库也中弹爆炸,整个机场一片火海,地面上到处都是飞机残骸,油库的大火直冲云霄!
这种越境攻击是违反国际法的,抗议是外交官的事,朱可夫面对着瘫痪的机场和满地狼藉的飞机,除了大骂手下军官无能、不警惕之外,只能想办法让国内再运来飞机,好在苏联还真的不缺飞机。在日本,他们因为美国的封锁,飞机、坦克这些大家伙非常稀缺,因为国内材料紧缺、产能有限,越打越少。
没道德底线的生物战
为了取得战场上兵力优势,日军还动用了“731”部队,他们在哈拉哈河里投进大量炭疽、伤寒、霍乱菌等生物病毒。但这一次苏军提前知道了消息,他们严令部队不得喝战场的水,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专门做了个饮水暗渠。反倒是日军自己,因为要保密,许多下层军官都不知道这回事,何况士兵。许多士兵就这样被自己给毒死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六、小松原的进攻
包抄部队无功而返
准备得差不多了,小松原决定:安冈正臣中将率领战车、坦克部队正面进攻,他自己带领主力第二十三师团、第七师团的几个步兵联队渡河到西岸,进行两翼包抄,一举打垮朱可夫的军队。观战的德国顾问不理解,为什么机动能力强的部队强攻,行动慢的步兵联队长途运动去包抄。日本人告诉他们:你们不了解皇军的能力。7月1日黄昏,小松原的进攻开始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不错,苏军没有觉察出来。
虽然行动有些磕磕碰碰,好歹日军按计划到了西岸。当他们7月2日出现在苏军后方阵地时,真的把苏军吓的要死,因为他们在河西岸只有3000人左右,明显不是这将近2万人的日军对手。苏军主力部队都在河东岸,本打算向纵深打击,鬼知道这些日本人怎么就偷偷摸摸跑到了距离朱可夫的指挥所只有几公里远的地方。
战斗打响了,苏军保卫指挥所的兵力加上外蒙的一个分队,不到五百人,他们得到的命令是:寸土不让,死守待援!这五百人依靠巴音查山,拼死坚持了两个小时,全军覆没。也正是这两个小时,给了苏军宝贵的组织反攻的时间。朱可夫下了四道命令:第一是空军不惜代价炸毁日军渡河的浮桥,这样就断了河西岸日军的补给,也断了他们的后路;第二是炮兵向巴音查高地无差别炮击,反正在那里打阻击的几百人己全部牺牲;第三是后方各地的装甲部队全部出击,反攻河西岸的日军;第四是河东部分部队撤回抗击。
朱可夫的命令得到忠实地执行。日军见浮桥被炸,指挥所立刻慌了;战场上刚歼灭苏军阻击部队的日军还没来得及高兴,突然下起了炮弹雨,各种口径的炮弹把日军炸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好不容易,炮击停止了,远处又出现了大批苏军坦克,这些坦克又大又结实,没什么能阻击它们进击、碾压。这些坦克在日军阵地横冲直撞,一度距离小松原的指挥所只有八百米,小松原及一帮军官都抱着指挥刀准备随时自尽。
没办法,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惊吓的小松原连夜修好浮桥,撂下数千日军尸体逃回了东岸。
主攻部队被打回老家
小松原的包抄部队渡过河后,朱可夫为了加强西岸的防御,下令把东岸的部分部队撤回西岸。7月2日,担任主攻的安冈正臣中将一看,这是包抄得手了啊,不然苏军怎么后撤呢?他立即下令所有战车、坦克部队全速前进,向东岸的苏军阵地发起进攻。战车、坦克炮得快,可苦了跟在后面的山县联队和工兵联队,他们一路猛跑也赶不上战车。
苏军精心布置的防御还是很有预见性的,他们在3000米纵深里布下许多的拦截钢网,日军的坦克战车一进去,履带就被卡住,没法动弹。坦克兵出来人工解钢丝网,又被苏军的迫击炮轰得鬼哭狼嚎,吓得蜷缩在坦克里。好不容易赶上来的工兵分队累得要死,正好摊上给坦克解困的活,又被打死不少。就这样折腾到天黑,战车坦克就是没法突破防线到达对岸,和包抄部队汇合。
为了打掉苏军这些让人头疼的火炮,晚上,第四坦克联队指挥官玉田美郎大佐带领一部分战车绕过苏军正面,从边上偷偷地摸到苏军火炮阵地。一顿猛攻加突击,把苏军整个打蒙了,许多还在帐篷里睡觉的苏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报销了,那些白天威风无比的12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榴弹炮全部被毁,偷袭取得圆满成功。
亚洲历史上的坦克大战
日军主攻的坦克战车部队引起了朱可夫的注意,他命令雅可夫列夫少将的第十一坦克旅前往迎击,又命令索维伊少将的装甲第七旅迂回包抄切断日军坦克的退路。就这样,亚洲史上最大的坦克对决发生了。说他们是坦克对决不确切,应该是苏军的坦克在碾压撞击日军的小坦克。因为日军的坦克都是10吨以下的,装甲最厚也就1公分,最强的指挥车八九式中型坦克也只有13吨,这已经是日本坦克的极限了;苏军的坦克都是30吨的T-28重型,刚一交手,日军指挥官吉丸清武大佐的八九式指挥坦克就被苏军一辆T-28坦克咬住,T-28上的76毫米坦克炮一下就打炸了吉丸清武大佐和他那牛逼的八九式坦克。
这战没法打。苏军不用开炮,他们就这么横冲直撞就把日军那些在中国战场所向披靡的小坦克撞成废铁。有的坦克被撞变形了,里面的成员还没死,但也出不了这变形的废铁堆,他们就眼睁睁地瘫在地上看着,那些还能动的坦克只是在四处躲苏军的坦克,整个战场上,就像猫捉耗子一般:苏军的T-28坦克忙着把日军坦克一辆一辆掀翻在地,然后冲上去把它们碾压成铁皮。
尽管这些小坦克在苏军那里不堪一击,可是在日军这儿都是宝贝,他们国内为造这东西,几乎掏空家底。一顿乱战,成立才半年的第一战车团就被消灭了一半,吓得日军参谋本部赶快下令:战车部队立刻撤出诺门坎。主攻部队就这样打了一仗就撤回老家了。战后,朱可夫说日军坦克只有一个词:落后。
空战、夜袭加集团冲锋,小松原想尽了办法
面对苏军顽强的防御,小松原只好祭起空战、夜战加集团冲锋的战术。本以为打掉了老毛子的飞机,没想到他们立刻补充了二百多架更先进的战斗机。几次空战下来,第二飞行集团一大半兵力就没了。嵯峨彻二中将说什么也不干了,飞机损失是小,那些飞行员可是宝贝,死一个少一个,没法补充。
夜袭加集团冲锋更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苏军弄来了许多照明设备,只要日军夜晚一来,他们就打开照明设备,把战场搞得如同白昼;他们借着亮光抗击一会就撤,天一亮就是炮击,把阵地上的日军全部轰下去。如果白天冲锋,苏军新装备的“波波沙”冲锋枪就是小型机枪,人手一把,把冲锋的日军打得尸横遍野。苏军还安排了大量狙击手,他们时不时一声冷枪就报销一个日军,搞得阵地上的日军躲在地下不敢出来。
最大规模的炮战
进攻的日军陷入了进退两难、被动挨打的地步。不得已,在1939年7月12日,植田命令小松原停止进攻,原地休整。对最近的战斗进行阶段性分析,植田得出结论:苏军炮兵太厉害。于是他把整个东北能找到的大口径炮全部拉到诺门坎,连旅顺要塞的大炮都弄来了,想和苏军对轰。单是运这些大炮和弹药,就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们可不像苏军有大量的汽车、火车,他们全靠牛拉马拽加人推。折腾好几天,终于在前线集结了82门大炮。植田又从各地把剩余的兵力调来,前线人员再次达到八万。
朱可夫也没闲着,他看出日军没有罢手的意思,就把情况汇报给莫斯科。斯大林决定狠狠打掉日军的几个师团,这样东线才能安稳,他好安心进行西线的准备。于是,朱可夫的部队升格为第一集团军,朱可夫任司令。又从国内给朱可夫调派了大批援兵,仅陆军就增加了两个摩托化步兵旅、一个机枪旅、一个坦克旅;空军从欧洲调来了六个飞行团,使得诺门坎前线的参战战机达到了581架。朱可夫的总兵力达到12万。
植田想尽快结束战斗,他不想攻到河西了,只想把河东岸的苏军打跑。从7月23日开始,炮兵开始了对苏军的炮击,但是他们的射程不够,效果并不好;苏军当然没有这些问题,他们的150大炮射程30多公里。几天炮战下来,日军消耗了全东北所有的炮弹,所有的火炮被炸的、坏的、炸膛的达到五分之四。苏军的火炮又大、打得又远、弹药又充足,日军只要打一发炮弹,苏军十几发炮弹就打了过来,日军的炮兵指挥畑勇少将都被炸死在前线。
打不下去了,几天下来,炮兵打没了,陆军死伤一片。植田看出不妙来,他知道失败是迟早的事,现在就是希望把战争的烈度降下来,也许可以拖得久一点,说不定形势有什么变化。于是关东军司令部下令:“立即停止进攻,占领东岸战线,构筑阵地,准备持久战。”一开始信心满满的小松原也看到失败的前景,他更理解上级的意图。先停下来吧。
七、朱可夫的反攻
所有的准备都为了反攻
战争已经打了两个多月,一直都是日军进攻,苏军防守。现在日军停了下来,朱可夫却不这么想,他理解斯大林的意图,要狠狠教训一下狂妄的关东军。为了麻痹敌人,他一面经常派出部队和日军打一些小的战斗,一面做出一副坚持到明年的样子。日本大本营也上当了,他们看到苏军不断地进行过冬的准备,还给士兵发小册子教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断定苏军暂时不会发动大的战斗,那就明年再说。东京的大本营决定从前线抽调兵力补充到诺门坎前线,前线部队也扩编为第六军,任命原来在宜昌的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为第六军司令官,司令部就设在离诺门坎最近的海拉尔。
日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战要拖到来年,而实际上,朱可夫在谋划着发动一场排山倒海的大反攻,他要把反攻打得完美无缺,这样,斯大林同志才能安心谋划欧洲的事情。为此,朱可夫准备了充足的兵力、武器,所有方面都几倍于日军。他的反攻兵力为南、北、中三个机械化装甲集群,中央集群从中间突破,南北集群从两翼包抄,围歼日军。反攻的日子选在8月20日,这天是星期天,日军军官有周末逛海拉尔的爱好,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快乐世界。
日军成了待宰的羔羊
8月20日5时45分,苏军的反攻开始,几百门大炮一起开火,所有飞机全部出动,一时间日军阵地成了阿鼻地狱,炸弹与炮弹齐飞、硝烟与晨曦一色。整整三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基本把日军阵地的防御摧毁,接着就是装甲集群出击,其实他们早就进入了出击阵地,到达阵地也就是一支烟的功夫。八万日军根本就没有还击能力,他们很快就被苏军分割在一个个的包围圈中,陷入了即无外援、有无补给的境地。就是能补给,日军也没有东西补给,因为朱可夫把日军的后勤基地给炸了,现在日军的后勤基地连一发子弹都没有。
这仗怎么打?这仗没法打。日军只能一次次在各自的包围圈中做决死冲击,他们的军长荻洲立兵枯坐在海拉尔的指挥所一言不发,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大将还召集参谋讨论怎么办,讨论半天,只有死命冲击一条路,能活几个算几个。战场上,日军那些将军大佐们都头缠白布和士兵一起往外冲。一直到8月26日,日军再也组织不了大的冲锋,已经冲出去的就冲出去,没有冲出去的只能等死,他们也没有弹药了。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一个日军投降,这或许让日军大本营稍微有点面子。
8月30日,日军前线指挥所的小松原中将带着500名疲惫不堪的士兵杀出了一条血路。小松原中将活了下来,但他后来又到自己师团墓地自杀了。
9月16日,战役结束,苏军也没有继续猛打,他们撤了回去。因为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再说日军真的没有力量再打了,他们的陆军的确很不怕死,但是武器差远了,尤其是重武器和装甲武器。
八、总结一下
日军大本营认为:诺门坎战役是日军建军以来最大的失败。日军战死官兵超过18000人。苏军战死官兵7974人、受伤15251人。9月24日,日军在火葬从战场收集到的尸体时,不小心引爆了尸体口袋里的手雷,两名负责火葬的士兵又被炸死。
日军失败在两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重武器比不过苏军,火炮射程不远、装甲如同玩具,不过就是这些破铜烂铁,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却顺风顺水,可见当时我们的工业有多差;另外一个原因,是日军太轻敌了,他们总是拿日俄战争来类比这次战役,他们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直到最后都没有上升到必要的高度。
后来日军还想打,他们气势汹汹地从各地调兵到诺门坎,没想到苏联和德国在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下把日军给闪的,心里对德国一万匹“XXX”掠过。没法子,他们也只好和苏联互不侵犯一下了。接着他们的大本营把梅津美治郎调到关东军任司令,然后,专心致志地到南太平洋打美国人去了。
朱可夫借此一战扬名立万,开始了他开挂人生。一将成名万骨枯,从来如此!
日本关东军为了扩大诺门坎战事而火线组建的第六军,军司令官是由在中国战场横行一时的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升任的,结果这厮流年不利,刚升官就赶上了倒霉的大败。在荻洲注完水的战报里羞嗒嗒承认战死7000余人,其中战场寻尸4000余具,结果在进行火葬时还引爆了尸体身上挂着的手雷,又被炸死炸伤若干负责火葬的鬼子兵,关东军是霉到家了。
(荻州立兵中将)
1939年11月6日,根据日本军部的命令,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和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同时被撤职转入预备役,这俩原本希望“建功立业”的中将从此告别了自行车,直到二战结束也没能起复。而这仅仅是日军高层被大清洗的一部分,对苏作战的惨败,让裕仁大为丢脸和光火,上到负责作战指挥的参谋本部、中到经常抗命不遵的关东军、下到死去活来的前线军官,通通遭到修理。
参谋总长载仁亲王那是已经74岁的皇叔,所以逃过一劫(次年也主动辞职了),而参谋次长中岛铁藏、参谋本部作战部长桥本群、作战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同时“下课”,也就是说,日本陆军最高军令机关负责实际作战指挥的几个关键人物,被一扫而光,这是日军历史上罕见的情况。因为根据战后的统计,日军真实的阵亡数字不低于18000人,同时被消灭的,还有北上进攻苏联的信心,日本人确实被打疼了,进而也深刻地影响了二战进程。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
因为诺门坎战役完全是由陆军负责的,向来与陆军不合的海军大肆幸灾乐祸,让主张‘北进’的昭和军阀们非常难堪,清洗实际是一种变相的发泄。尤其是关东军从1931年起的骄横跋扈,终于栽了大跟头颜面尽失,所以司令官植田谦吉和参谋长矶谷廉介(台儿庄那个第10师团长)也同时被拿下,比较听话的稳健派梅津美治郎从第一军调升关东军司令官。
作为日军特殊参谋体系的一部分,关东军直接负责作战指挥的参谋们也在劫难逃,副参谋长矢野因三郎、作战课长寺田雅雄、作战主任参谋服部卓四郎、作战参谋辻政信均被免职,其中副参谋长以上需要“负领导责任”全部转入预备役。参谋们则被东调西派彻底打乱打散,比如辻政信就被打发去了武汉的第11军。
(后来写书的服部卓四郎)
最惨的当然是前线军官,因为按照日本人动不动就喜欢剖腹的自杀传统,中下级军官必须要死人了,所有被苏军俘虏的官兵释放回来以后,先进行严格的审查,然后士兵被调出原部队下放到要塞区干脏活修碉堡,军官则一律要求自杀。在大小鬼子看来,军官被俘是有损“皇军形象”的污点,不死都不行,这帮军官死得悲催:朱可夫都没有枪毙我们,咋还死自己人手里了?
就算没有被俘的军官,只要所部在战场上大败而归并且伤亡惨重的,也必须自杀“谢罪”,伤亡高达95%第23师团第72联队长酒井美喜雄大佐自杀,第7师团搜索联队长井置荣一中佐自杀、第八国境守备队长谷部理睿大佐自杀,其中井置荣一感觉自己没啥错误不肯就范,结果关东军司令部派了俩军官做了他一晚上思想工作:死吧,早死早脱生。
挑起诺门坎战事的第23师团是个三联队建制的警备师团,也就是后来组建的第六军(23师团加第八守备队)主力,该师团三个主力步兵联队均遭毁灭性打击,其中第71联队长森田彻大佐在战斗进行到绝望时,下令焚烧联队旗和密码本,脑袋缠着白布条率领残部向苏军装甲部队发起“玉碎冲锋”,如其所愿最终被碾成了肉泥。
第71步兵联队的阵地后面是配属该师团的野战重炮兵联队,失去步兵掩护后遭到苏军坦克集群碾压,所有大炮全部被毁,联队长染谷义雄中佐当场自杀,这是荻州立兵组织的“南部作战集群”之惨状。而在北部集群编成中,第23师团的第64联队和野炮第13联队基本全军覆灭,直到9月24日停战以后,日军收容队才发现步兵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和炮兵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的尸体,以及尚未烧掉的联队旗。
(清点日军钢盔)
在此之前第一阶段的进攻中,第72联队投入作战的2295人伤亡高达2200人(前述联队长酒井战后自杀),而搜索联队更是作为先头部队死光光,联队长东八百藏本人也被击毙,什么意思呢?就是第23师团所属的第64、第71、第72共三个步兵联队,一个搜索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五个联队长无一活口,焚烧联队旗两面,后面其他师团增援上来的部队干脆不敢带联队旗了,其惨象可见一斑。
这还不算,第23师团的步兵团长小林少将战场重伤、师团参谋长冈本大佐在野战医院被两个神经质的伤兵砍了脑袋,再加上被撤职的师团长小松原,这个第23师团其实已经全军覆灭了,因为期间还进行了多次兵员补充,日军没有承认整个师团被歼,无非是硬撑着架子而已。深入研究完日军在诺门坎战场和战后的惨状,你会发现什么日军伤亡小于苏军、朱可夫并未完胜的说法纯粹是胡说八道。
人家苏军战后一口气授予了70个“苏联英雄”称号,如此的反差还不明显吗?
(苏军缴获的火炮)
别看事前叫得欢,事后直接上名单。用这句话来形容1939年那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日本侵略者,最合适不过了。
想在别人的地盘上耀武扬威,结果一仗就直接被打到哭爹喊娘。
1939年8月20日。
从早上天气就很好。敌人的歼击机和轰炸机50架,一群一群地出现在天空。6时30分,敌人的炮兵全力进行射击。炮弹在我们头上呼啸。
炮弹遮天盖地打到我们近旁。真可怕。观察队使用一切力、法寻找敌人的炮兵,但毫无办法,因为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8时30分。敌人火炮不停地向我军射击。躲到哪儿,都没有生路,到处是炮弹,只有在菩萨脚下才能得救。
14时40分。残酷的战斗在继续着。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射击一直不停。
这是诺门坎战役结束后,苏联军队清理战场时发现的,一个名叫“福田”的日本军官留下的日记。这些断断续续的日记,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
8月22日9时30分。敌人步兵开始冲击,敌人机枪猛烈开火。我们处境极为危险,我们胆颤心惊。士兵情绪糟透了。
所有军官死光了,我被任命为连长。这事使我非常不安,一夜都睡不着……”
日记在这里中断了,说明这个叫福田的日本人,再也不可能从诺门坎战场上活着回去了。而福田,只是日本侵略者葬送在这里的11000多人中的一个。
两个傀儡打架引出了背后的“主子”
诺门坎,位于现在的中蒙边境地区,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相距不过有200公里左右。
这块破地方,除了杂草之外,基本再没有什么植被,到处都是沙化十分严重的荒滩。
但就这么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却被当时臭名昭著的两股势力争得不可开交。
一个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培植的伪满洲国军队,另一个是苏联政府在外蒙培植的伪蒙军队。
两波都是仰仗别人鼻息过活的势力,却因为诺门坎以西到哈拉哈河三角形地区的领土归属问题,打成了狗咬狗。随着战斗规模的不断升级,他们背后的主子都坐不住了。
1939年5月11日,蒙古军队与伪满军队在诺门罕地区又干上了。
暗中观察很久的日本人,首先蠢蠢欲动起来。自从一年前在张鼓峰被苏联军队狠狠教训之后,狂躁的日本人早就在等这一刻了。
苏联这边其实也不够太平,在斯大林的一番神操作下,国内刚刚搞了两年多的血腥大清洗,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战斗力急剧下降,指挥系统几乎陷入瘫痪。
5月28日,日本关东军加入战局。日本人应该是看到苏联血流成河的内斗,让他们觉得可以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于是招呼都没打一声就撸袖子直接下场开仗了。
然而战斗民族毕竟不是吃素的,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怎么能够被日本鬼子欺负到头上了?苏联一怒直接派了一位大神应战——朱可夫元帅!
不过两国都没有向对方宣战,在国际上也非常低调,名义上只是为了给自己扶持的伪政权撑腰,但都真刀真枪打得毫不含糊。
这一场日本人一开始就鼓噪胜券在握的非正义大战,却前后足足持续了100多天,变成了日军战争史上的耻辱柱。
一场坦克大战让关东军尸横遍野
诺门坎战役,是二战亚洲战场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坦克大战。日苏两国的坦克部队在茫茫草原上,像两股气势汹汹的钢铁洪流,横冲直撞,同时还有部分骑兵的助阵。
而真正打起来之后,日军才知道自己错了,苏联这只熊的屁股真是摸不得。
日军的小坦克和苏联的坦克相比,简直就是儿子见到了亲爹。
坦克的装甲连一发炮弹都扛不住,在苏联钢铁巨阵的碾压下,日军遭遇了二战早期的罕见溃败,被打得满地找牙。
打到神经错乱后,日军的骑兵连队竟然拿着马刀就冲向坦克,鬼知道当时的士兵有多绝望,骑兵完全沦为活靶子。
有两份资料,能够一目了然地对比出来,当时打成一团的苏联军队和日本军队不同的遭遇和心境。
苏联这边,说得风轻云淡实则优越感爆棚:
敌人在巴英查岗山集中了一万余人,而苏军只有一千多人。
日军拥有近100门火炮和60门反坦克炮,而我们只有50几门火炮,其中还包括从哈勒哈河东岸进行支援的火炮。
但是,我方投入战斗的有英雄的坦克第11旅(近150辆坦克),有摩托化装甲第7旅(154辆装甲车辆),还有装备有45毫米加农炮的蒙军装甲第8营。
因此,我们的王牌是装甲坦克兵团 。
我们决定,立即使用它们从行进间歼灭刚渡河的日军,不允许敌人构筑工事和组织对坦克防御。
对敌人的反突击绝不能拖延,因为,敌人在发现我坦克部队到达后,已迅速采取防御措施并开始对我坦克纵队进行轰炸。
可是敌人无处隐蔽,因为周围几百里,完全是开阔地,甚至连灌木丛也没有。
——节选自《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回忆录》第七章 -不宣而战的哈拉哈河
而日本这边,就一片哀嚎,屁滚尿流:
“几十辆坦克突然向我们冲来。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叫,拖着火炮前车四处奔跑;汽车也四处乱窜。
空中我军两架飞机被击落。官兵上下都胆颤心惊。
我们嘴里越来越常说的字眼是‘可怕’,‘可悲’,‘心惊胆颤’,‘惊心动魄’。”
——日本士兵中村在他的日记中所写的关于1939年7月3日的惨状
经常白天晚上战斗都继续着,1939年7月初,日军的抵抗最后被粉碎,大部队开始仓惶向哈拉哈河渡口退去。但是,他们自己的工兵,由于害怕苏联坦克的突破,已把渡口炸毁。
- 大批的日军军官全副武装跳入水中,苏联的坦克兵们眼睁睁地他们溺死水中。
- 从8月20日到8月30日,日军在10天的时间,就损失了超过2万人。
- 日军也根本没有办法去收尸,只能任其在土地里腐烂发臭。
- 精锐的关东军第28师团基本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人员伤亡和装备几乎损失殆尽。
不可一世的关东军也会跪地求饶
在诺门坎战役开打之前,日本高层大力在士兵中灌输反对苏联红军的思想。
苏联的军队被说成是技术落后,在作战能力方面,相当于1904—1905年俄日战争时的旧沙皇军队的水平。
因此,日军士兵在坦克大战最后阶段的哈拉哈河战斗中,遭到苏联坦克、飞机、炮兵和组织良好的步兵部队的突击时,完全反应一不过来,一个个当场石化呆若木鸡。
日军军官还告诉士兵,他们当了俘虏也得被枪毙,而且在枪毙以前还得折磨个半死。
应当承认,这类宣传在当时对士兵的确是起了作用的。
日军士兵的确守纪律,执行命令坚决,作战顽强,特别是防御战。
下级指挥人员也都受过很好的训练被洗脑,一般不会投降,剖腹自杀时毫不迟疑。
但是,事实粉碎了日军高层这些谎言。朱可夫在他的回忆录里面写了一个被俘的日本兵和他们的对话:
(俘虏被我们抓后说)“可是俄国人一喊话,端起了枪,我就举手投降,因为我再也忍受不住这种折磨了。”
我们非常需要了解他被俘的那个地区的日军情况。为了使他开口,我命令给他半杯伏特加酒。
使我吃惊的是,他看了看这杯酒,然后说:
“请您先喝一口,我害怕中毒。我父亲只有我一个儿子,父亲开一个百货店,当然我是他唯一的继承人。”
我们的翻译说,根据日军当局发给士兵的“手册”,士兵应当口喊“万岁”英勇死去。俘虏笑了笑说:
“父亲嘱咐我,要活着回去,而不是死了回去。”
可见,那些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也不见得每个都是亡命徒。虽然大多作恶多端死有余辜,在生死存亡之际,活下去的本能,让他们还是会离人性近一点。
打完诺门坎战役之后,在二战的亚洲战场上,日本对苏联的进攻态势从整体上变成了防守。
战死加失踪超过两万人的惨重代价,让日本人终于知道了,苏联再也不是日俄战争时期的沙俄了,没事去招惹就是以卵击石。
1939年9月9日,日本主动向苏联提出希望在诺门坎停战。9月15日,日苏双方的代表就签了停战协定,双方停止进攻,16日凌晨2点,双方各自撤兵,诺门坎战役基本结束。
诺门坎战役,被称为日本二战早期最大的惨败。据日本外务省后来统计,全部战死加上失踪的人竟然有11000之多。
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先贤左丘明就在《左传·隐公四年》中告诉我们:
“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那些野心勃勃整天冒险或干害人的勾当的人,最后一定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食恶果,受害的最终还是他们自己。
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妄想在别人的家园里作威作福,最终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古人诚不我欺也!
实事求是地说,诺门坎战役日军并非惨败。
首先,苏日双方实力太悬殊。
苏军和日军坦克比7:1.
苏日火炮比例是6:1;
苏日飞机比是3:1。
苏军日军兵力比2:1.
苏军投入了10万兵力,基本上是包括坦克、装甲车、骑兵在内的机械化部队。
苏军第57集团军,有第36摩步师,第82步兵师,机械化步兵第5旅,装甲第7,8,9旅,坦克第11旅,坦克第6,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骑兵第6,8师,以及空军一部总兵力10万左右,是苏军中的精锐。
日军投入兵力5万余人:
日军前期投入一个兵团(23兵师团)还是乙级的,是个“三单位”建制的警备师团;后期投入的第6军,是临时组建的。
日军只投入一个旅的坦克部队,在空旷的诺门坎地区作战,日军根本占不了便宜。
需要说明的是,日军当时没有坦克师团,两年后才开始组建。
而且苏军装备的是30多吨重的重型坦克,日军是13吨重的轻型坦克,装甲像核桃皮一样。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消耗弹药8万吨(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7000吨燃料),对付200万德军,平均每名德军承受弹药是0.04吨。
诺门坎战役,苏军用了31000吨弹药,对付6万多日军,平均每个日军要承受将近0.5吨弹药,是德军的10倍还多。
既然苏军火力、兵力都处于绝对优势,战果如何?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死亡701人,合计25655人。
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合计17364人。
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还有207架战机被击落,占苏军投入的战机数量的将近一半。
实事求是地说,这场战役并不是日军事先制定好计划,打算向苏联发动试探性进攻;而是一次擦枪走火引发的冲突。
确切地说,是日军下层以下犯上,自作主张将冲突扩大化引发的战争。
耐人寻味的是,在日本军史中,诺门坎战斗不叫战役而是叫诺门坎事件。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投入的弹药是南京保卫战的30分之一,如果是蓄谋已久,怎么会把一个乙级警备师团派去送死?
而且无论胜负,弹药总是要准备充分的,可日军最后是在弹药用尽的情况下撤兵的,可见日军根本就没有提前准备。
正因为诺门坎之战是关东军将领擅自挑起的,很多高级军官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清洗
不仅如此,关东军直接负责作战指挥的参谋们也受到惩罚:副参谋长矢野因三郎、作战课长寺田雅雄、作战主任参谋服部卓四郎、作战参谋辻政信均被免职,其中副参谋长以上需要“负领导责任”全部转入预备役。
陆军参谋本部之所以这样做,一来说明对于关东军在诺门坎的军事行动,上级是不赞成的;二来是为了根治关东军以下犯上的恶习。
诺门坎战役本是日军第23师团小松原道太郎 擅自作主挑起的,因此在战后他在压力下引咎自杀。
如果日本军部处心积虑北进,苏军很难取胜;因为苏军战线拉得太长。
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后勤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战场的消耗极大,铁路难以承受。
当时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集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战争拖下去,苏联就会撑不下去;因为苏军的后期补给线太长了,差不多是要绕了半个地球来作战。
而战场爆发地,是日本关东军的控制区域,东北是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后粮草充足。
总而言之,虽然诺门坎战役日军战败了;但最后是军部叫停的,是前线部队是乏补给主动后撤的,并不算是惨败。
日军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死亡人数明显少于苏军,怎么也说不上是惨败。
不过日军士兵在这场战役中死的确实够惨的;因为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万炮齐发,骑兵排山倒海,钢铁洪流滚滚而来。
日军没有什么招数,只能用刺刀和血肉之躯去迎击。
第71步兵联队在日军有限的火炮被苏军炸毁,没有坦克掩护的情况下,高举刺刀冲向苏军坦克群,瞬时间血肉之躯变成肉泥,血流成河。
自作主张挑起冲突的23师团所属的5个联队,联队长全部战死。第71联队长森田彻大佐在大势已去的时候,下令焚烧联队旗和密码本,他脑袋缠着白布条率领残兵败将冲向苏军坦克,全部被碾压在地。
因为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败给日本,战斗民族心里憋着一口气。
诺门坎战役无论如何苏联取胜了,得以一雪前耻,苏联举国欢腾。
斯大林下令嘉奖作战部队,有70名将领立功受奖。
一个中将刨腹,十六个大佐被击毙,坦克第一师团全灭,23,7等师团几乎覆没,总损失被苏蒙军击毙6万,还有兴安骑兵师战场起义,被自己的731部队整死1800多人,植田谦吉被免职,
同意某网民的说法,现有回答多不准确,其中还有些所谓“优质~创作者”。先说苏联,红军此战确实惨胜,但同时意义重大。因为,战役伤亡损失大于日军。现在经确认的数据如下:日军(含陆航)死8345,伤9064,病2333,失踪1043(被俘居多),总计2万千把人。苏军:战死(含因伤病死和失踪)9703人,伤(含病)15952人,总计25655。不知有答案说鬼子死就一万八哪儿来的?去靖国神社一个个点数?然后,皇军此战之惨不仅仅在于北进方针落空,野心被遏制。少说了二个重要原因。一是陆航被打垮打没信心了。当时鬼子没有独立空军,而陆航只有二个飞行师团的实际战斗力,而关东军是其中一个,诺门坎战役先胜后败,损失严重,特别是精英飞行员,让鬼子无法接受,缓了许久还对苏联空军耿耿于怀不敢轻易惹事儿。二是坦克装甲部分,鬼子战前省吃俭用苦苦熬出点资本,全国总共二个大单位,关东军在诺门坎又被折腾调大半个。穷鬼就是这种下场,那真是心痛吖!于是,下决心关东军没个千八百辆不开战。可惜,历史没有给鬼子这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