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数据显示:我国每天有7.5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但每10个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仅有一人获得早期诊断。
结直肠癌是指大肠粘膜来源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高发的肿瘤,以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蛋白质为主的饮食谱已逐渐接近西方国家。但随之而来的是,与蛋白质饮食相关的结直肠肿瘤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其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结直肠癌每年新增病例37.6万例,死亡19.1万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农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50岁以后发病率更高。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已分别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3位、第5位。此外,我国结直肠癌具有“三多”的特点:中青年发病多;晚期患者多;低位直肠癌多。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结肠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未来可能会超过直肠癌的发病率。而随着全国普查和筛查项目的开展,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将会下降。
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直肠癌,肛门指诊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通过简单的手指触摸,就可以发现或者鉴别直肠癌。这个检查成本低廉,但是可以普及使用。但是在高科技的信息化的现今社会,肛门指诊不能取代肠镜检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距离肛门12厘米的部位有一个很大的肿瘤,这种情况下,通过肛门指诊是很难触摸到的。因此肛门指诊没有问题,不代表真的没有问题。因此我经常对适宜年龄的患者推荐肠镜检查。一些文献和所谓的指南上,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胃肠镜筛查,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在我们胃肠外科的病房里,从20岁左右、30多岁,尤其是45-60岁之间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发年龄,等到50岁做肠镜那就太晚了。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对于胃肠镜的检查相当普遍,而某些经济落后的区域,国家医疗负担比较重,不能普及胃肠镜的筛查,老百姓怕花钱,怕胃肠镜检查的痛苦,导致了很多早期病变的延误。肠镜可以发现直肠和整个结肠的早期癌前病变,甚至可以把直肠癌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很早起的良性息肉、腺瘤或者具有恶性倾向的早期病变,在内镜下就可以完全切除治愈。我推荐那些有科学头脑,有经济条件,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尽早进行胃肠镜检查,根据一个结肠良性息肉发展到腺瘤,再发展到不典型增生最后恶变的时间周期,每间隔3-5年做一次胃肠镜足够了。我自己就是从30岁开始每5年检查一次胃肠镜。
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首先,19世纪80年代前,称为萌芽期。强调肿块儿的局部切除,因为对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认识不够,所以复发率非常高。而后,进入开放手术整块切除期。手术越做越大,最典型的如Miles手术,切除范围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20世纪60年代以后,手术逐渐缩小,开展更加规范,对淋巴结转移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出现了Dixon、Parks、ISR等手术,在达到肿瘤根治性的同时,保留了器官功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最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经过不断地探索和临床实践,以及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被证实能够达到开腹手术同样地肿瘤根治性效果,并得到外科同行的广泛认可。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已经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时代。
早先时期,距离肛门很近的直肠癌,为了延长生命,都需手术要切除肛门,在腹壁上进行人工肛门造口手术。生活质量很差。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多直肠癌不需要急于手术,甚至不再需要手术。这种治疗方案称为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Therapy)。其实这并非一个崭新的治疗思路,早在2003年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读博士的时候,放疗科的同学就经常和我谈论他们的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将直肠癌完全治愈。新辅助放化疗之后,大约有20%的患者可以完全治愈。临床完全缓解患者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切除肛门,采取非手术治疗模式“观察等待”(Wait & Watch)。如果肿瘤复发,再进行外科手术处理也不迟(有20%的患者完全治愈,终生无需手术)。
近年渐渐演变出最新的“全程新辅助治疗”,即“TNT”(Total NeoadjuvantTherapy),也就是将放疗、化疗全部移到手术前来做,争取最大化的肿瘤退缩、争取更多的完全缓解患者,提高疗效,改善远期,保全更多的器官功能,甚至不再手术。来自纽约Sloan-Kettering纪念癌症中心的TNT研究(摘要号3519)就是关于这个主题的,该研究入组患者628例,分为TNT组(n=308)和对照组(n=320),结果表明:虽然总生存(OS)没有改善,但是TNT组临床完全缓解率(cCR)明显提高(92% vs. 79%),最终22%的患者免除了手术,而对照组仅有6%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方式。这种新的治疗模式对未来临床实践非常有借鉴意义,对于一个低位直肠癌患者,如果做手术,很有可能造成肛门受损,或者即使保留肛门,术后并发症也会引起功能损失,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尝试TNT治疗策略的,当然如果TNT治疗之后,患者仍然达不到完全缓解,还是需要进行常规手术。
直肠癌和结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大肠癌),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直肠癌发病率要高于结肠癌,且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但年轻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生存率约在10%左右,因直肠癌症状更早更明显,其早期诊断率略高于结肠癌。
直肠癌是指?
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就是直肠癌,如下图,直肠位于消化道最末端,长约10-15公分,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为直肠连接着肛门,所以涉及到保肛问题,直肠肿瘤距肛门越近保肛率越低,需通过肠造口排便。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患肠癌?
目前肠癌的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环境、饮食、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而其中过多摄入红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运动量过少是肠癌发病的重要诱因。
1、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长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低纤维饮食,喜欢吃红肉,长期烟酒史,缺乏体育锻炼等,会增加肠癌发病因素。
2、遗传因素
如果一级亲属或家族成员患有肠癌,本人患肠癌风险会增加,但并不是父母患肠癌,儿女一定会患肠癌。
3、肠道病变
肠息肉(腺瘤性息肉)、各种炎症性肠病(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内菌群紊乱等,同样会增加肠癌发病因素。
4、其他因素
有盆腔放疗史、长期精神压抑、长期慢性阑尾、胆囊炎等人群,患肠癌风险较高。
故建议高危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肠癌筛查,包括肛门指检、粪隐血试验、肠镜检查、肿瘤标志物监测等,无异常可每3-5年复查一次。
非高危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肠癌筛查,无异常可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若发现肠息肉或炎症性肠病,要及时切除和治疗,同时遵医嘱增加复查频率。
直肠癌症状易于哪些疾病混淆?
直肠癌典型症状包括便血、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大、肛门坠胀疼痛、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变细、脓血黏液便等,发展到后期会出现肠梗阻、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当直肠肿瘤侵犯周围器官或发生肝肺转移后,会出现尿频、血尿、腰骶及会阴部疼痛、下肢酸胀、肝肿大、黄疸、胸闷干咳等症状。
1、肛周疾病
包括痔疮、肛裂、肛瘘等,可出现便血、黏液血便、肛门坠胀等症状,通过直肠指检可鉴别,当出现便血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痔疮,要注意痔疮便血多为点状、喷射状,颜色鲜红不伴有黏液。
2、直肠炎
可出现便血、腹泻、脓性黏液便、腹痛、肛周疼痛等症状,可通过肛门镜或结肠镜鉴别,可见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但无明显隆起型肿物。
3、直肠息肉
可出现便血、肛门坠胀、息肉脱出、里急后重等症状,可通过肠镜鉴别,多见肠腔向内突起的形态、大小各异的“肉疙瘩”。
简单说,单纯根据便血、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疼痛等症状是很难诊断为直肠癌的,若出现这些症状不要过度担忧,及时就诊,通过肛门指检、肠镜及病理来明确诊断。
如何预防直肠癌?
1、合理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少吃高脂、高动物蛋白、腌制加工、辛辣刺激类食物,年轻人要保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早餐不吃。
2、保持良好的作息,劳逸结合,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避免久坐不动或宅在家,要避免过分肥胖,通过多运动控制体重。
3、出现便血、腹泻、消瘦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切勿拖延,对于肠炎、肠息肉也要及时处理。
4、定期做肠道筛查,建议将肛门指检、粪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作为每年体检项目,视情况进行肠镜检查。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进行咨询。
谢邀。养生杂志为您解答。
直肠癌,顾名思义,就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无症状,后期会出现腹胀腹痛、大便出血、严重消瘦等情况。
至于您问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得直肠癌”,除了遗传因素外,大家来看看容易诱发直肠癌的生活习惯就明白了。
你钟爱的含糖饮料,可能在悄悄增加你的患癌风险!
天气一热,各种饮料又要轮番登场了。尤其是含糖饮料,冰奶茶、冰可乐、冰果汁……这些快乐水,没几个年轻人能抵挡得住,哪怕冒着长胖的风险。但我要给大家泼盆冷水,女性年轻时爱喝含糖饮料,可能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2021年5月6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胃肠病领域顶级期刊BMJ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研究论文:《成年和青春期含糖饮料摄入量与女性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9.5万名来自“护士健康研究II”的参与者的数据,参与者每四年要回答一些关于饮食和饮酒的问题,包括他们喝饮料的种类和估计的数量。
最终,研究分析发现:与每周喝少于1杯含糖饮料的女性相比,每天喝2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在50岁前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一倍以上,每天喝1杯风险增加16%。在青春期,从13岁到18岁,每天饮用含糖饮料,50岁以前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了32%。
看到这里,年轻的朋友们惊呆了:那我以后只能喝白开水了呢?
别急,此次研究还发现,用咖啡、半脱脂或全脂牛奶代替含糖饮料,可使早发性肠癌的风险降低17%至36%。
研究人员也强调,这项观察性研究,不能证明饮用含糖饮料会直接导致这类癌症,也不能证明饮用牛奶或咖啡具有保护作用。但用牛奶和咖啡等不含糖饮料取代含糖饮料,对长期健康是更好的选择。
除了含糖饮料外,想要降低患直肠癌的风险,以下几点因素也要注意:
一、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过少。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的日常饮食偏“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特点,直白点说,就是大鱼大肉太多,素食和粗粮偏少。
以前我们觉得,膳食纤维摄入少,主要是容易便秘。但许多研究发现:低膳食纤维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较高膳食纤维人群增加15%-42%,所以要想肠道健康,应该增加谷物粗粮、蔬菜水果的摄入。
二、过于肉食控。
有研究证明:长期摄入红肉或加工肉类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左半结肠肿瘤。每日红肉摄入量超过120g,其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8%;每日多摄入30g加工肉类时,其风险增加9%。
医生建议,可以多吃白肉,比如鸡鸭鹅肉,也可以多吃鱼虾等肉类。
三、抽烟酗酒
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与饮酒量存在线性的正相关性,建议每天男性酒精量不超20~30g,女性不超过10~20g。一两50度白酒的酒精量就是20克,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超标。当然,为了健康着想,建议大家戒酒更好。
除了饮酒外,你吸过的每一支烟都在燃烧你的生命!吸烟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相较不吸烟者,吸烟者的结直肠癌风险增18%-20%;吸烟史每增加10年,则可使结直肠癌风险升高4.4%。
四、腰越粗,患癌风险越大
肥胖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33倍,所以肥胖的人请注意,减肥不只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健康。
以上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很多人都在犯,也就难怪直肠癌高发了。
按照医生建议调整以上生活习惯,你就可以把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到最低。
直肠癌当然就是指大肠最后一部分大约12~15厘米处发生的癌症。在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并不是最高的,发病人数多是因为我们总人口多。直肠癌的发病主要跟直肠息肉相关,直肠息肉跟慢性炎症,家族性,长期便秘相关。如果没有家族遗传因素,只要40岁以上坚持定期体检包括非常简单的直肠指检可发现70%的直肠癌,再加直肠镜或结肠镜早期发现并不难。
直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类型,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地区差异非常大,其中居住在北美洲、大洋洲的人群发病率最高,欧洲次之,亚非地区相对较低。在我国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发病率较北方高,近20多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下介绍一下其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
一、环境因素
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高脂肪饮食尤为明显,这也导致了直肠癌发病率的进一步上升,另外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亦是主要原因。其他的包括肠道菌群的紊乱也参与了癌症的发生与发展;
二、遗传因素
遗传在癌症的发生中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结直肠癌均提示遗传的重要性。另外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亦参与癌症的发生;
三、高危因素
- 直肠腺瘤:息肉或病变直径>=10mm、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样结构超过25%、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均属于高危腺瘤范畴,可进一步进展为癌;
- 炎症性肠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
- 其他:比如大便隐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癌症史、长期吸烟或肥胖者(尤其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有盆腔放疗史等等。
小小西瓜——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端与肛管相连。长约12一375px,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直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我们平时把肿瘤性的统称为直肠癌,而非肿瘤性的称为直肠息肉。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指诊是筛查和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直肠癌早期多数无症状,生长到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最常见的表现为大便的性状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但直肠癌晚期时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
直肠息肉呈小的结节状粘膜隆起或为大的带蒂的肿物,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肠或累及结肠者谓之息肉病。直肠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绒毛乳头状腺瘤息肉,腺瘤性息肉、绒毛乳头状腺瘤息肉容易出现恶变。直肠息肉可能是家族性、遗传性、炎性增生性、其他环境及饮食等相关因素共同引起。 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直肠息肉和直肠癌的症状早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当不明原因出现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及时和到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确诊
直肠癌是什么?
直肠癌,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恶性肿瘤。
直肠全长约12-15Cm,是大肠的末段,位置较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肛门指诊触及病变位置。
我国的直肠癌多发生于45岁左右的男性,现在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为什么那么多人得这种癌?
一、直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
直肠息肉、长时间的肠粘膜炎症刺激、高动物脂肪、高蛋白质摄入、食物纤维摄入不足都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饮食习惯:
由于现在经济条件的提高,吃的要比以前好的多,而中国除几个少数民族外,以汉族居多,肉类多以猪肉为主。而猪肉的脂肪含量要比其它动物高的多。
而且部分地区,食用油还以动物油为主,再加上愿意吃动物内脏。
直肠息肉:
无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息肉,在没有病理检查的基础上很难分清息肉的性质。而息肉本身又是一种组织细胞病变,而这种病变通常容易癌变。
直肠息肉的本身,可能大便时有少量新鲜血,只有巨大的息肉才可能对排便造成排便困难。而大多数时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所以很难发现。
长时间的肠粘膜炎症刺激:
无论是肠炎、还是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是肛门异物等。都会对肠粘膜造成刺激。长期的、反复的刺激,增加了直肠癌的患病可能。
心理因素:
心理调节能力差的人患病机率更高,这个没有所谓的科学依据,但事实存在。
二、直肠癌早期大多数没有什么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腹痛或便血,但经常被误认为是痔疮。所以很难及时发现并治疗。
建议:
除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外。最好定期进行体检。
无论是疾病的治疗还是体检都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
以上为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有地域之分,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普遍高于北方的,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正如题目上所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得这种癌?有哪些因素易引起?
1.与环境有关:高脂肪饮食及摄入纤维膳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另外肠道菌群紊乱亦是一方面原因,也就是说与饮食有关。
2.与遗传有关:癌症始终绕不开遗传,特别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患癌几率远超正常人群。
3.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癌前病变就是其一,也就是说未进展到癌,这一阶段很重要,需要定期复查,比如结直肠腺瘤;炎性肠病(IBD)是又一高危因素,其中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可发生癌变;有以下几种特点也属于重点观察对象,比如1.长期反复大便潜血阳性,2.长期吸烟 3.肥胖者 4.年龄大于50岁 5.有盆腔放疗史 6.长期慢性腹泻、粘液血便、阑尾切除史、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等。
那么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是什么呢?
结直肠癌早期表现常表现为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比如排血便或顽固性便秘、大便形状变细,或表现为糊状大便等,属于粪便形状改变;还可以表现为腹痛,多为右腹钝痛感,假如并发肠梗阻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加重;假如在腹部可扪及肿块,那多提示中晚期了。
这种病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治,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术了,癌症处于早期的时候进行手术是治愈的关键。
直肠癌主要是指肛管之上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恶性肿瘤,直肠的长度大概是12-15cm,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可以表现为便血,便血占到了所有症状的80%。直肠癌的便血,它有它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黏液的暗红色血便,而且大便和血是混在一起的,我们叫做便血混合。直肠癌的便血和痔疮的便血是不一样的,痔疮的便血往往是滴鲜血,大便和血是分开的,叫便血分离。另外,直肠癌还表现为里急厚重,里急后重主要是指我们上完厕所之后还要非常着急的再去上厕所,主要体现为直肠的刺激症状,以及大便频繁,大便次数多,大便习惯的改变,贫血等等,这些都是直肠癌的相关的表现。如果病人存在着这些临床表现,尤其是有一些肿瘤家族史的病人,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直肠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危险因素主要有两个,具体如下:
1、家族史:是指患者的家属,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或兄弟得过直肠癌,则这个患者发生直肠癌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定期做相关筛查,以利于早期发现肿瘤,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直肠癌早期诊断最有效、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便潜血,大便潜血阳性的患者会进一步到胃肠科做胃肠镜,明确是否有肿瘤发生,一般建议40岁以上有家族史的患者,每年查一次便潜血,以便于肿瘤的早期筛查;
2、生活、饮食习惯:患者的工作压力大,比较疲劳,身体抵抗力低下,也会促进肿瘤发生,有些患者特别喜欢吃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会抑制肠蠕动,不利于肠道毒素的清除,也是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你好,我是王超大夫,刚才看到了你的问题,相就我所了解的直肠癌病例跟你聊一下,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直肠癌是位于我们肠道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和其他癌症一样,该病的病发率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也在不断的增加,不过这种癌症的传播特点是,在年轻人的群体居多。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截止到2019年,直肠癌患者在全美有145600例新发病例,因它死亡的病例更是高达51020人,使之成为全球第四大癌症病例的确诊类型,和第二大癌症的死亡原因,在中国,直肠癌已经成为第三大癌症病例,且其发病率还在不断的攀升。
为什么说他的病发原因主要来源于年轻人哪、且看它的病发原因主要有:家族史(也就是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爱吃红烧肉和加工肉类食品。这些病因看起来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加注意,但是在癌症面前,它们是不可忽视的元素。
该病的表现的症状主要有:排便不畅、大便带血、腹痛腹胀、体重下降明显、虚弱无力等,这些症状可能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感觉问题不大,但是直肠癌的病症一旦发作,很难治疗,而且费用昂贵,即使通过手术或者中医治疗后,对于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处在肠道,正常生活后,不可避免的容易产生感染和炎症。
目前,对于大肠癌最有帮助的事情,一个是早期的内镜筛查,之后才是并发后的治疗,当然了,王医生还是建议已早做筛查,避免病情恶化加重。
至于在治疗后,一定要注意戒烟戒酒,平时注意适当的运动,不要让自己的肚子着凉,适当增加食盐和蛋白质的摄入,多吃绿叶蔬菜,巩固肠道结构,合理的膳食也可以减轻肠道的负担,避免太过于油脂的食物,多喝水,保持愉快的心情。最后,王医生祝看到这条回复的朋友都健健康康的。
直肠癌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得这种癌?
结直肠癌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发病多在40岁以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或是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很多人就医检查时往往就已经是癌症中晚期了。
肠癌与什么有关呢?
1.饮食不合理
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长期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胆汁分泌,促进石胆酸以及胆固醇合成,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转变为致癌物,增加了直肠癌发生率。
2.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3.直肠慢性炎症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病程越长,患癌的几率也就越高。
4.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癌变是直肠癌出现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那些家族性多发性的腺瘤息肉病,这类人群的癌变的机率比一般人群要大。
直肠癌早期的症状很难被察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就要警惕直肠癌。
1.便血
便血是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主要和肠道粘膜受损出血有关,还有可能是肿瘤本身破裂出血引起。轻者会出现黑便等,重者会出现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
2.排便习惯改变
患直肠癌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常常便秘或是腹泻,还伴有排便形状改变,大便不成形或是大便变扁变细。
3.腹部隐痛
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因此常常被忽视,肠癌也会引起腹痛,常常是隐痛,这是由于受恶性肿瘤的压迫所致,随着肿瘤的增大,肠腔逐渐狭窄,进而会诱发肠梗阻的症状,比如腹胀、阵发性绞痛、便秘等。
4.饭后恶心不适
胃肠道癌症最常引起的一种症状就是消化不良,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不适等症状。这会导致患者消瘦、贫血,加上癌症本身就是消耗性疾病,更容易出现消瘦等症状。
5.腹部包块
约有一半以上的肠癌患者是可以摸到腹部包块的,这个包块是由肿瘤和周边的网膜、组织粘连形成的肿块,质地较硬,大小不规则,且早期包块有位置的变化。
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以及有家族肠癌史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出现,也要注意定期体检,早期的筛查很重要,早发现才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