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栅栏字体”突然走红,你怎么看?
走红不代表这个字体是正确的,这个字体
一没有任何折弯,全部是直来直去,而且每一笔都出头,字体看起来很硬,单个字拿出来识别也有一些难度。
二字与字没有明显间隔。所有字都通过突出的笔画连接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何会被叫做栅栏字体的原因。确实看起来跟栅栏一样。
这个字体肯定是不被推荐的,看起来很费劲,考试的时候,特别是高考这种电脑阅卷的情形下,老师是没时间跟你慢慢查看字体的,肯定会直接打错。
这个字体不好好改变,高考的时候会吃大亏的。我想老师给他挂出来也是有希望他能改正的意思。

“栅栏字体”走红近期上热搜,这种“红”极具讽刺意味!

我也是通过热搜点进去才拜读了一下所谓的“栅栏字体”,同时从中重新认识了一下“字如其人”和“性格耿直”等等的措辞。
“栅栏字体”有这么几个特征:
一是所有的笔画走向都是直线。中国汉字被称为方块字,中国文字历史源远流长,象形、甲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但没有一种字体笔画是直来直往,甚至硬笔书法中的横画要么亢肩、要么中间有略微的弧度,都与“栅栏字体”的写法不尽相同,说明栅栏字体这样的写法是不妥的。
二是横行字体参差不齐。因为是“栅栏”套“栅栏”,把一行字修成了“篱笆墙”“栅栏网”。一整行字看上去是横有行但纵无缝,密密麻麻、手拉手、肩并肩。
三是所有字辨识度极低。文字主要用途是传递信息,写得字如果读者不认识,那么传递信息的功能就失效了,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于学生而言,栅栏字体会大大降低阅卷老师的耐心,严重影响卷面分和印象分;于工作人员而言,栅栏字体难登大雅之堂,基本的会议记录都不会让你去记录,而且这种字体书写起来无法提速,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除电脑打字);于社会人而言,字是门面,最容易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一个人的签名,名字能不能写好,进而才会有深层次了解的机会。

改进措施如下:
一是让字与字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能写成栅栏字体这样的字,想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改进这种书写陋习的话,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提高辨识度,让文字发挥它的信息功能,请首先让字与字之间留有距离,这样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辩识能力。
二是加强硬笔字的练习。练习硬笔,坚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写自己形成的不好的字体,而是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分析字体结构后,慢慢体会和练习,通过反复书写加强肌肉的记忆,并且能及时运用到日常书写中去,这是对于规范字而言。如果想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练习硬笔书法,那就要认认真真的临习字帖了,本人推荐临习的字帖有唐人小楷《灵飞经》,文征明《草堂十志》、《琴赋》等,都是特别值得学习的好教材。
三是加强后期的巩固。俗话说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如果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反复,一遍一遍反复,在反复中前进,让书写得到升华,通过后期巩固,从而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我是@四个L定理,一位喜欢书法的大学英语老师,欢迎交流、共同进步!
我要是家长,早就揍一顿给板过来了,不是不能有个性,这能看出来字样吗?字本身就像语言一样,起到交流表达的作用,都让人认不出来,还有啥意义?要是高考直接判卷扣分让你开始怀疑人生
谢邀。
还真不明白这个字体是怎么走红的,应该说成,是引起热议吧。
当然,如果放到考试中,这种字肯定会吃点亏,但也不会像有的人说的,卷面分全无什么的。字整体看还算正常,笔画太直,字间距可以说没有,分不清楚,不过也基本能认识。这种字,在我参与过的高考阅卷中,是都会认真看的,比有些字好多了。
可能,走红的另一原因,是这字太过个性,让人能看到和规范划一不一样的东西。似乎,在什么都被限制,个性稀缺的当下,这才是更惹眼的东西。
其实,字还是练一练好,练字,除了考试,好看,等等实用性之外,本身也是对人自己的一种修练,或许,一种好的习惯,乃至性格,都会慢慢养成了。
一群误入歧途的孩子们
这种字,就是一种“网红”,只是因为个性,随后就会被淹没淘汰。
中国汉字,一撇一捺,每个走向,都蕴含着道理,带着艺术美感,是一种文化符号。这是网红的横平竖直所无法比拟的。
网红终究是网红,传统文化终究是传统文化。
走红就是好的吗?
想想那些网络语言,那个一直流行了。
字如其人,还是让人看着舒服的好些。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希望好好思考一下吧。
高考写字还是让大家都认得,顺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何为“栅栏体”
从字的字构不难看出字的重心是偏低,横划是一种夸张的方式拉长,达到像栅栏的效果。顾名思义,为栅栏体。侧面也表现了当代学生内心的浮躁。更难以用一种平复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学习。物欲横流的网络时代,信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家也能知天下事。但过多的信息容易把人冲得头晕转向,接受到的总是各种各样的片段,难于进一步地对自己的学习。
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加以良好的引导更能健康成长。
所谓字如其人,好的字需要 一种心性去勤加练习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所以字的好坏也能把你的性格习性暴露无遗。收心养性才是正途。
怎么看?看得眼花,看得眼痛,可怜的老师还要批改。
考试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