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杰作,但是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8关键词:张继

问题补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点赞1、云浮市 网友:裥箪点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杰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第一句写肃杀秋景,游子身处其中必触景生发思乡念亲之情。夜里看着天上的月亮一点点西落,不时有乌鸦的叫声扰乱心神,不经意间船舷船板船舱上布满了寒霜。江岸上满堤的枫树,枫叶在月光中显出醉人的红色。江面上划动的渔船里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渔火。对着这些,我已坐了大半宿,白天的一幕幕,往昔的一桩桩仿佛就在眼前浮过,让我怎么也不能成眠。此时,耳畔忽然传来了噹噹的钟声,这是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祈祷]画面有形有色,有色有声,有物有人,有人有事(愁字点出)。搭配如此繁多,却不着痕迹,令人叹为观止。诗的末两句确有画龙点睛之功效,震耳发聩!夜半的钟声传到客船,何以传得如此之远,乃夜深人静。何人知晓,乃客船中人未眠。乃是一首枫桥夜泊的浑然天成之作。

点赞2、海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魔方西西

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下面襟亚来谈谈个人的一点的看法。

首先,诗中出现的“寒山寺”为这首诗带来了一股特别的宗教意味。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是唐贞观年间的高僧寒山等人创建的。

而关于寒山,当头让人想起的是他和拾得之间那一场著名的充满玄理的对话。

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如何?

这段佛教史上的佳话,泛着智慧的清音缭绕在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之中,更缭绕在张继这首久为广泛传唱的经典七言绝句之中。

日本人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推崇和“寒山”以及“佛教”这两个点有着重要的关系,清代人在《新修寒山寺记》中说:“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唐诗中的精品数不胜数,《枫桥夜泊》能在日本独得厚爱,和它那层宗教意味有难分难解的关系。

缭绕的禅音正是《枫桥夜泊》第一层好。这无形中也扩大了这首诗的知名度和传唱度的范围。


其次,《枫桥夜泊》题目顺序倒置后,形成浑然天成的意境美和语音节奏的爆破美。

在我们汉语的逻辑顺序中,枫桥夜泊的正常语序应该有两种。

第一种:时间状语往往放在地点状语的前面。“枫桥夜泊”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夜枫桥泊”(夜晚在枫桥停泊)。

第二种:地点状语放到谓语动词的后面,跟在介词之后(或者省略介词)做补语。那样“枫桥夜泊”的正常语序就是“夜泊枫桥”。“夜”是时间状语,枫桥作为地点状语可以放在动词“泊”的后面作为补语(夜泊于枫桥)。

显然“枫桥夜泊”是把地点状语放在了最前面,倒置了正常的语序。但是这个小小的倒置却意外产生了两重美感。

第一:“枫桥”这个词先声夺人地渲染出一个唯美炫丽的画面质感,“枫”的色彩,“桥”的弧线,在读者心中自然而然的起到一股情感带动力,于无意间就陷入这首诗的深处了。如果把它放到后面,显然这种气势就会减弱。

第二:前面我们提到的正常语序“夜枫桥泊”或者“夜泊枫桥”,在节奏上显然都没有“枫桥/夜泊”跌拓有致。"夜枫桥泊"的节奏划分应该是“夜/枫桥/泊”;“夜泊枫桥”的节奏划分应该是“夜泊/枫桥”。你只要大声地朗读,就会发现“夜/枫桥/泊”有一丢丢拖沓,而“夜泊/枫桥”因为最后一个“桥”字发音上的不爆破而产生一种音韵上的滞涩感。大家都知道“b”是爆破音,“泊”和“桥”相比,从音韵节奏和语音的畅快感上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再次,《枫桥夜泊》全诗的韵律谐美,读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

绝句,又叫“绝诗”,或称“截句”、“断句”,截和断都含有短截的意思。它发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显然,张继赶上了那个辉煌的好时代!

张继的生卒年不详,年龄上应该稍晚于杜甫,和刘长卿差不多,推断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时期,就算长寿也顶多到唐德宗(在位时间:779年-805年)统治时代,算是中唐吧!

张继的时代,绝句在各路大神的推动、完善下,节奏、韵律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当我们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就能充分享受到这种文字上的音乐美。如同戛玉敲冰,落拓有致。

不信你就自己试一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仅仅平仄工整,韵脚谐美,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气息自唇齿之间蔓延开来!


最后,《枫桥夜泊》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1.意象和谐共处

本诗的意象有:落月、啼乌、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月是落月,乌是啼乌,凄冷的霜天,“不胜愁”的江枫,黑暗中的渔火(冷色调里回环出的不影响全局的一点对比色),城外的古刹,空聊中的钟声,羁旅途中的客船……一切看似天上地下、形色各异,动静不同,然而所有的意象都有着幽寂、孤孑、寥落的清冷格调。单看,各有各的好;合起来看,又错落共生,琴瑟修睦。

我见即我思。也许,还有别的风景,别的物象,只是因为那诗人自身原因而不得见罢了。

2.意境幽邃、清寥、深旷

意境是诗的灵魂。

一首诗经历过许多年,生生世世被膜拜,一定是因为它的内在灵魂。

它能触动人的情感,它能阐发人的心声,它能发掘或者引领相同或者近似状况下人们的共情……

《枫桥夜泊》意境上的清远是从它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意象,多角度、多方位交汇、延展、协奏而出的。它的魅力,从它产生以来就延绵不绝地影响着大众。

其他形式的艺术家,也把它改编成了不同的艺术形式(音乐、绘画、舞蹈等),手段虽然变了,但是它的意境却始终没有出离幽邃、清寥、深旷那动人心魄的实质内核。如果这种精神没有了,它就不再是《枫桥夜泊》了。

“对愁眠”的当然不仅仅是江枫和渔火这一对意象组合,它更是每一个天涯孤旅人与自己的内心形影相吊的写真;“夜半钟声”更是从有形到无形,声声扣在那些怀揣着家国情怀、身世浮沉、羁旅愁思有情人的心弦上。


小结

诗歌的好,对于欣赏它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心灵体验。言可尽,意不可穷。总结了这么多,襟亚到最后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总觉得《枫桥夜泊》的好,是自己怎么也没追逐到的真相。可能是我自己的水平实在有限,所谓的“望尘莫及”吧……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赞3、淄博市 网友:逆天邪神

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杰作。但它究竞好在什么地方?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这首诗是张继的一首《七绝》,我们来重温一遍: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今湖北人。后人评议:"为人博识善议,清风秀骨,有道家之风"。在安禄山叛.乱期间游历吴、越一带。唐代宗大历年末,担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政绩突出。他的诗多以豋临纪行,也有关切时事的诗篇。诗体清迥,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枫桥夜泊》这首诗是传诵最广的一首。

这首诗流传自今不衰,绝非偶然。它犹如一幅朦朦胧胧的美丽图画,又如"犹抱瑟琶遮面"的美人展现在我们面前。静静的夜晚,朦胧的夜色,船儿靠在枫桥之下,点点渔火隠隐照在江面上,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由得诗人愁绪满怀。此时,又从寒山寺传来半夜的钟声。这钟声,一声声敲打着难眠而又狐独的心扉。

诗中景物、色彩、音韵巧妙地交织、融合,景色、人物、远处、近处层次清楚而和谐,与诗人的愁思融为一体,只有夜泊的诗人才能有的情素。非主人不能吟出这样绝妙的诗句。


点赞4、哈密市 网友:囿困囿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和事,尤其是在正值高考招录放榜的当下讲来。

1200多年前,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才子张继进京赶考,满怀期待能证明自己才华的他,却在放榜之日,迎来了一个榜上无名的失意结果。

考场失意,这是张继个人的不幸,却成为了苏州的大幸。落魄江湖载酒行的张继途经苏州,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将满怀愁绪合着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写成了《枫桥夜泊》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首先以素描的笔法,拉开了一幅只有黑白两色的萧索画面,月和霜,是凄冷的白,夜和乌,是寂寞的黑。继而,江枫和渔火在黑白的思绪中,展现出局部的暗红,却远不能温暖整个失眠的夜晚。画面接下来随着诗人的诗笔荡开,从枫桥边直到姑苏城外寒山古寺的所在,那是因为有划破苍茫夜色的钟声相牵。这夜半时分响起的古刹钟声,撩拨着客船之上羁旅诗人愁苦落寞的心弦。是劝解,是鼓励,是祝福,还是召唤?或许,不同的听钟人,会生出不同的感叹。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有颜色,有声音,可画可感,可思可悟。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尤其是夜半闻钟的情景,饱含未尽之言,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写愁的经典。从而还衍生出一个独特的文化标签,让苏州一座原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拱桥名满天下,名字也由原本的封桥改作了诗中的枫桥。更让原本名声不显的寒山寺,从此跻身中国十大名寺之列。

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寒山寺举办了第一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此后人数、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诗在日本也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此诗。1929年,对此诗已经爱到魔怔的日本人还在本国青梅山仿照苏州寒山寺筹建了一座寒山寺,同样立着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碑,并建“夜半钟声”钟楼一座,亦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架起了“枫桥”。当然,对于正版的苏州寒山寺钟声,日本人更是抱有朝圣般的心态,在苏州寒山寺举办听钟活动之后,日本人每年都会组团来中国听钟。唐朝的张继,至今都还在为苏州的GDP做着巨大的贡献!

1200多年过去了,谁还记得当年上榜的状元是谁?但一个落魄书生的失意愁苦之作,却惊艳了千年,产生了跨国的影响。自古得失之事,真是玄奥难参!顺便说一句,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复读生张继终于得中进士,但春风得意的张进士却再也没有一篇诗作可以与当年的失意之作相提并论……

点赞5、北流市 网友:凉笙。

谢题主之邀!

唐朝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是一首有名的绝句,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我就我个人的观点来评说一下吧!

先说张继,字懿孙,湖北襄阳人,其生卒年月不详,大唐天宝十二(753)年进士及第。曾官任御使并曾经分管洪州税赋等,与刘长卿、皇甫冉相交甚厚。

再说说寒山寺,寒山寺位于苏州姑苏区,最初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寺。二百年后,大唐贞观年间天台宗高僧寒山来此“缚茆以居”。所以到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创建珈蓝,题名为:寒山寺,之后因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名满天下。

张继的这首七绝,乃大历诗歌中最有名之作,全诗以一个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紧密,以落月、乌啼、满天秋霜、江枫、渔火和愁眠之人造就了一种意象浓郁的优美画面。既写出了江枫美景,同时也表达出诗人的思乡愁绪,写这首诗是在他第一次考试落榜之后羁旅苏州之作。到后两句则意象疏宕,姑苏城、山寺、钟声,又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间没有月亮,本难看到什么。而渔火点点,寒霜袭人,夜半沉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暗对照,无声与有声相衬映,使景为情中之景,声为景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融汇深远。一缕淡淡的愁绪在姑苏城的夜色朦胧中漂忽游荡,为那里的一城一寺一桥一水平添了几许千古风韵,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这一首小诗,不仅为姑苏城寒山寺枫桥夜写出了名气,同时也让张继成为了大历诗人中的佼佼者!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所以,张继的枫桥夜泊好就好在我上述的文字中。合适与否?望好友们批评指正。

点赞6、湘潭市 网友:心若磐石

2006年五一时,曾带着父母和孩子去苏州玩,期间也去了枫桥并看了寒山寺。

当然,此时的枫桥和寒山寺早已是苏州的繁华地带,不再是唐代诗人张继描述的苏州郊外。

从原诗描述的地理位置来看,枫桥应该是在运河边,因为运河是当时长途旅行首选的途径的,而枫桥这个地方,应该有石拱桥、有老枫树。

所幸的是,现在的枫桥确实有这两样。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按诗中原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张继既停泊在枫桥,在他听来,寒山寺的钟声应该离枫桥较远,但很遗憾的是,现在的枫桥就在寒山寺旁边,百米之内。

我想,大概唐朝时枫桥离寒山寺是比较远的,起码有个三四里地,但后来枫桥成为了税关,所以就直接开到了寒山寺旁边?

运河和枫桥税关的遗迹尚在,而且运河仍旧跑船,而税关遗迹单独开辟了一个纪念区,税关的三层高楼也保存完好,最有意思的是,楼下居然摆了几尊铁炮!

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大杀风景,看了枫桥旁边的这几尊铁炮,嗯,明白了!

张继的诗是千古名诗,游览区还特意在那修了个诗壁,由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写了这首诗,现在原样录在上面,白底黑字,也是一道风景。

老实说,也是俞樾当时在苏州名气大,论资历,题写这首名诗当然非他莫属。只是,当时俞樾年纪已经大,笔力有欠,这个书法还是有些疲弱的,不算最好的作品。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当然写得极好,意境极其悠远。可惜的是,现在这里成了风景区,游人如织,要想寻愁也很难。因此,想要领会这诗的意境,我奉劝您——千万别去那!

《枫桥夜泊》当然是一个“愁”字,其中有离愁、有乡愁,既有无奈的情绪,也有急切的心境,从诗歌构筑的诗境来看,几乎是一幅优美而忧愁的山水画卷。当然,说是油画也没问题。

您看,在日渐黄昏时,客船停在了老枫树下的石拱桥边,这时月亮下沉(下弦月),风霜满天(应该是五彩的夕阳云朵),乌鸦在枫树间啼起,秋风吹起,一阵寒意,船主和旅客一起生火做饭。

饭后,各人都早些安歇,而诗人或许因为想念家乡和亲人,或许因为个人境遇的离折,总之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好不容易到了半夜迷迷糊糊睡着了,不远处的寒山寺却敲起了钟声,又把诗人给吵醒了。也许,思绪万千的诗人就是这时候把这诗给写好的吧?

并非笔者有所偏好,其实论诗的底蕴,九十年代歌星毛宁唱的那首成名曲《涛声依旧》,算是比较好的诠释了这首诗的精神气质了。不知君以为如何?

点赞7、陇南市 网友:老衲射了

月刚落时天最黑,又加之乌鸦惊人的啼叫声,因为人们认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再加之是风霜的夜晚,人还没来及换冬装,肯定是冷的,就一子把人带到了既黑暗又惊又冷的花荒凉之境,因此航上的客人只能和江边的枫树及渔民就着没达到目的地和荒凉景象睡眠,由于夜晚的萧条与寂静,清晰的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这是多么荒凉的景象,给人一种江面上比陆地上更冷,更难耐,很可能是睡不好,故转辗反侧,能清喇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磬之音。‘这就不禁让人们联想而生出一幅画面呈现于眼前,整首诗情境交融,道出了作者行程之艰,这就是我之浅见。

点赞8、兴化市 网友:夏末染殇

这首巜枫桥夜泊》被俞陛云归入“唐人七绝佳作”,流传日本,影响深远,超越国界的艺术影响力,给張继这首巜枫桥夜泊》增添了光芒永不暗淡。特别是日本人1929年期间,日本人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仿照的就是寒山寺,寺里立石碑一座,上刻张继的巜枫桥夜泊》,还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并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架起“枫桥”。经日本人这么一折腾和崇拜巜枫桥夜泊》,以及寺庙、钟楼、枫桥的宏伟建筑的映衬。在唐代群星闪耀的唐代诗人中,这位普通并不起眼的張继的一首巜枫桥夜泊》诗一举成名。并在日本的传诵之广,评价甚高,远远越过李白杜甫。

可见張继这首巜枫桥夜泊》超越国界的艺术影响力。

那么,张继的巜枫桥夜泊》被推为唐代诗中一首杰作,但是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可分为三层去理解好在哪里:

1,这首诗的意境是情思的意境,在诗的前两句。诗的前两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诗人围绕的是一个重点的“愁”字,而所选用的意象恰恰都是现实中的事物:如,落月、乌啼、霜气、江枫、渔火等五种自然物的意象来渲染诗人的愁思,这个字有力地刻画了诗人愁的情思。

2,现实的意境:悠悠的钟声使诗人从他自我的情思中脱离,开始观照他目睹的处境,姑苏城、寒山寺,明确的地点,写岀了现实的意境,时间、夜伴钟声、加上落月、乌啼、霜气等这些意象增加了诗人的愁思,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诗人的第三四句:“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联着意写钟声,写法上大巧若拙。这第三句只是点明地点,并不涉及钟声,在第四句才写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虽然交待了地点,在全诗上看似乎毫无用处,但细品之下就会发现,没有第三句,第四句那种充满禅意的悠远意味就完全没有了。正因为这样写,诗人的心理找到了慰藉,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让钟声带上了禅意,有一种抚慰人心的感觉,这“钟声”与一般的钟声不一样的,它带上了宗教文化的色彩,疏解了诗人张继内心的孤寂,获得了一种平静。

张继的巜枫桥夜泊》诗被俞陛云归入“唐人七绝佳作”,让对张继的评价远远超越李白、杜甫。但并不是对张继的写作艺术能超越李白、杜甫。他之所以超越仅仅是得到日本人对巜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炒作,使巜枫桥夜泊》超越国界的艺术影响,而这些日本人又对中国文化内涵又知多少呢?

在唐代八大诗人李白、杜甫排为第一、第二。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張继却是一位普通不起眼的诗人,却名声超越国界,巜枫桥夜泊》的作者和作品真不愧为“唐人七绝佳作”。




点赞9、阆中市 网友:破阵子

首先,谢谢你的信任和邀请。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弄清楚张继的生平,寒山寺的由来。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生卒年月不详,有人推算大约在715-779年。天宝十二年(753年)中进士。曾官任御史,并一度分掌洪州税赋。与皇甫冉,刘长卿交谊颇深。他的事迹散见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傅璇宗《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等各家著述中,一生除《枫桥夜泊》这首七绝外,其他存诗不足五十首,有人统计为四十八首。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二百年后,唐贞观年间因天台宗高僧寒山“来此缚茆以居”。所以,在唐玄宗时著名禅师希迁创建伽蓝,题名为“寒山寺”。后因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诗,使寒山寺名闻天下。

现在,来谈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因篇幅关系,就不一句一句展开说了。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明了在乌鸦乱啼,月影东移的一个秋天的夜晚,作者在一条停泊在枫桥边的客船上,望着远处点点渔火和近处经霜染红的枫叶,心情惆怅,久久不能成眠。后面两句接着写到,偏偏这时从寒山寺中传来阵阵钟声,更增添了旅途之人的凄凉愁苦。这首诗,曾因有人提出'寺院一般不在夜半敲钟,乌鸦也不会在半夜啼鸣'而引发争论。但不论真假,我是赞同一些人的观点,就是,无论钟声乌啼是否合乎事实,仅从文学表现上看,那种秋夜凄凉乡愁难遣,寂寞孤独中呈现出一种清丽,萧瑟的意境,让人吟咏起来,感到一种情味凄美的诗意美。

就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再次谢谢。

点赞10、本溪市 网友:子夜寒风

01

在群星闪耀的唐代诗人中,张继并不起眼,但他留下的这首《枫桥夜泊》,足以让他的光芒永不暗淡。

这首《枫桥夜泊》,让苏州城的寒山寺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的元旦和除夕,还会有很多的日本游客来到苏州,聆听那跨越千古时空的寒山寺的钟声。

这首诗在日本的传诵之广,远超过李白杜甫。清人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在清朝的时候,日本人对这首诗的熟悉程度已经可以比得上现在国人对李白《静夜思》的熟悉程度。

不仅如此,1929年,日本人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仿照的就是苏州寒山寺,寺里立石碑一座,上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并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架起了“枫桥”。可见张继这首《枫桥夜泊》超越国界的艺术影响力。

那么,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到底好在哪里?

02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先注释一下诗中的字词。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诗题一作《夜泊枫江》、《夜泊松江》。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chāng)门外,本名「封桥」,后因张继此诗相沿为「枫桥」。枫桥夜泊,即夜里泊船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明月下沉,上弦月升起较早,所以夜半就开始下落。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显然乌鸦啼鸣更切合诗境。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王景略先生在《唐诗三百首全解》中解这首诗时说:「或谓「江枫」是指江边的枫树,但以之直接「渔火」似有不协。」在小楼看来,「江枫」与「渔火」是对举关系,而不是顺承关系,诗人张继在愁眠之中,对着的是江边的枫树和江上的渔火,并没有不协之处。况宋玉《楚辞·招魂》中有诗云「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江枫」这个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意蕴,解为「江村桥」和「枫桥」则意境大失。

愁眠,小楼参阅了八本《唐诗三百首》的注释,都解作因愁难以入眠,这让人很困惑,因为诗中分明下了一个「眠」,前面并没有加任何否定词,诗人并没有入睡是肯定的,不然他也不会看到月落,听到乌啼,感到霜满天。难以入眠是诗外之意,诗人在这里下了个眠字,表明诗人想要入眠了,毕竟已经到了夜半时分,愁眠,应该是一种状态,在愁绪中入睡,但却睡不好,半睡半醒,恍恍惚惚之间。

明月西沉,乌鸦啼鸣,霜气布满天空,面对着江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满怀愁绪,想要入睡,却怎么也睡不好。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其实寒山指寒山寺是无疑的,但是汉语的魅力就在这里,寒山两个字组合在一起,自有美妙的意蕴,又与此诗意境相合,所以「寒山寺」虽然只是一个地名,但与诗中的意境产生了美妙的艺术反应。

夜半钟声:当时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其实当时佛寺确有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前人的诗中,也提到过夜半钟,如白居易有「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只是别人写的夜半钟,意境无及张继此诗者。

半夜里,忽然有悠悠钟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我的客船。

03

此诗的好处,首先是其技法的高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连用落月、乌啼、霜气、江枫、渔火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意境,然而用一个愁字粘着这些意象,让愁绪漫延于意境之中。

这两句中,诗的意境是凝重的,是凄冷的。诗人饱经乱离,漂泊至此,孤苦凄清,他只能一个人睡在客船之上,面对的是下沉的明月,江边的枫树,江上的渔火,听到的是乌鸦的啼叫,感觉到的是满天的霜气,

霜凝于地,如何能满天,然而正是这违反常识的描写,最能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切的感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的前两句意象密集,连用了五个意象,而后面这两句,却意象疏宕,只用了夜半钟声一个意象。用密集的意象来表现凝重的意境,用疏宕的意象来表现空灵清远的意境,书法美学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说,也可用来评鉴此诗高妙的技法。

人在夜里,听觉会分外敏锐,所以对静夜里的钟声,给人的感受会特别强烈,虽然前面也有写到乌鸦的啼叫,但那是自然界的声音,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声音有催眠作用,要不是诗人愁绪满怀,恐怕早已入眠。

而正是这钟声,把诗人从愁苦的情思出拉出来,使得诗境从前两句的凄清凝重,转而变得空灵清远。

诗人为了表现钟声在诗中的重要性,特意使用了倒装句,本来,诗人应该是先听到钟声,才联想到这是来自寒山寺的钟声,但诗人将「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放在最后,使钟声悠悠不绝,诗的情味也绵绵不尽。

04

此诗最佳这之处,当然是这「夜半钟声」,这夜半钟声的引入,使得全诗的意境丰富到三层,为全诗创造出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意境。

第一层意境是情思的意境,在诗的前两句。诗的前两句,围绕的是一个愁字,所选用的意象虽然都是现实中的事物 ,但不具有现实的提示性,落月、乌啼、霜气、江枫、渔火这些意象,都是在渲染诗人的愁思。

第二层意境是现实的意境,悠悠的钟声使诗人从他自我的情思中脱离,开始观照他现实的处境,姑苏城、寒山寺,明确的地点,提示现实的意境。此时是哪个和尚在寒山寺里敲钟呢?又是为什么敲钟呢?诗人的愁绪并没有消失,但是被钟声逼进内心的角落。

第三层意境是想象的意境,这夜半的钟声,打断的诗人的情思,同时又打开了一个想象的桥梁,寒山寺是历史名寺,曾经有那么著名的僧人在此修行,这夜半钟声,就像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回荡在诗人张继的心灵。

你看,就是「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使得这首诗远远超越了别的写羁旅愁绪的诗,也使得寒山寺的钟声千年回响,悠悠不绝。日本人肯定深晓此诗的佳妙之处,所以二战时,他们把寒山寺的寺钟运走了,现在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41:张继《枫桥夜泊》

点赞11、玉林市 网友:尘土飞扬

张继从月落、鸟啼、凉霜、枫黄、鱼火和不眠的船客等凄凉寒秋的景象中,悟出那寂静无忧,夜课有序,虽为寒山之寺,却飘渺着钟声温情的禅意。

点赞12、海东市 网友:酥人゛

如果有康震老师来讲解一下;那可是精彩绝伦。对古诗词学之甚少的我谈点体会;这首杰作流传甚广的地方,心境,意境的表达堪称一绝,诗词里的用词,造词饱含中华民族精神之文化底蕴深厚。朗朗上口,心旷神怡,久盛不衰。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