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请用第一时间想到的回答,不要思考。
我家在农村的,上世纪80年代末才通电,我们村买第一台电视机还是在1989年。在没有电,没电视机之前,晚上村里人就围在一起聊天,听收音机。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们还跑去抓萤火虫,有些大人还拿着手电去抓青蛙,那时候的农村青蛙非常多,晚上叫得挺欢的。一般到九点多钟就去睡了。如果听说大队、村公所放电影,那大家吃了晚饭后,就拿着手电,扛着凳子成群结队的去看电影了。后来通了电,买了电视机之后,大家晚上就围在一起看电视了。我家是90年才买的电视,是一台14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说实在的,我还真佩服那时候的电器质量的,到现在它还能放,还没有坏。我爸妈把它当成传家宝一样看待,隔两三天就要放一次,通通电。也难怪父母将它当成宝,当初为了买它,他们将养了一年的两个大肥猪卖了,将养了一年的十多个大公鸡卖了,才够钱买这台电视机啊!那时候农产品的价格便宜得要命,一个鸡蛋5分钱,一斤瘦肉才一块二。家里种的竹子3分钱一斤。当时的金星电视机要400元左右,大家可想而知,为了买它得费多大的劲了。
听你这话,难道70年代的人就活不成了?不兴过日子了?
手机和互联网上市没有几年,就要忘掉老祖宗留下来的生存之道了吗?再说,你统计过没有?14亿人口中有多少人能靠手机和互联网来生存的?难道用不上手机和互联网的地方,人们就不能生活了吗?
告诉你,你有时间多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农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我就不提70年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单就现在的农民,说一下他们晚上生活的情况给你听听。
如到收割烟草季节,农民一到晚上,就得把烟叶整理好放入烤房,之间边烤边翻。烤好之后白天干活,晚上又熬更受夜的对烟叶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梳理和捆绑。若途中有电话铃声响,都觉得心烦,农民会马上关掉手机。此种情况,难道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农民就不兴过日子了?
提及农民晚上干些什么,你对此可能不屑一顾;可是,这样的人是一大群,而不是少数,他们不用手机和互联网都能过,难道你我没有手机和互联就不能生活了吗?
如果全靠手机和互联网生活的人,我看也未必好到哪里去?难怪现在有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原来是手机和互联网惹的祸;有些人越来越自私和自我陶醉,原来是手机和互联网惹的祸;网上犯罪的越来越多,原来是手机和互联网惹的祸;网上聊微信导致离婚率升高,原来是手机和互联网惹的祸;学生厌学和近视增多,原来是手机和互联网惹的祸……
这些还赚不够吗?手机和互联网固然为人间带来了一场科技革命,但平凡人去沉溺于这些东西干嘛?刷完抖音不干活能吃上饭吗?根据你的意思,人们一旦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就不知道怎样过了?
那我就告诉你,若时光倒回到70年代,我晚上会轮留的去干家务事、看书、夜钓和陪家人、亲戚朋友摆龙门阵。
有很多人对70年代的生活感到好奇,好的,就让我们这老家伙给你们讲一讲。
那个时代大多数的地方,晚上是没有电的,所以有很多人好奇的是,那个时代晚上有什么娱乐?其实我告诉你,那个时代的人没有娱乐这个概念,心里想想念念的都是干活干活干活,不光白天干活,晚上也有活,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晚上点着一盏煤油灯,几个女人们围着这盏灯干一些例如纳鞋底子之类的活,而我的奶奶就坐在远处,灯光昏暗的地方打麻绳,而男人们就在更加昏暗的地方,干一些例如搓苞米之类的活,那个时候是没有机械加工的,玉米的脱粒全靠手工,所以一年的收成需要手工脱粒很长时间,白天人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干这个事情,因为活太多了,所以可能就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干这个。而且除了这个,还有很多其他诸如黄豆呀,葵花呀,这些作物都需要手工脱粒,一年到头忙个不停。
那个时代的人们,整天的时间都是在劳作,根本就不像你们这些大闲人一样,没有什么娱乐的话,就在那啪啪啪。那个时代的孩子多,是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技术手段避免怀孕,而且那个时代流产是违法的,堕胎需要很多的证明,所以人们有了孩子,就会选择生下来,不会像现在一样随意的处置一个小生命。
我是70后,如果你还想知道70年代哪些方面的事情,让我来讲给你听。
七十年代,我刚十来岁。正上小学!到了晚上,就写作业。
既便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也顾不上玩呀!
虽然那个时候作业不算多,但也不能玩!
我是最听话的!家长说一,我不敢说二。所以,作业是第一位的!
回忆起小时候,真是无忧无虑啊!……
时代不同,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主流方向,每个人所处的同一时代的差别,追求向往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点那就是努力奋斗改善生活环境,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我经历过70年代,说说我当时是怎么度过那段终生难忘的特殊时期吧。
七十年青年代人们晚间生活图片
七十年代是我国有史以来社会领域里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
那个年代,没有当下手机和互联网,从农村到工厂,各行各业都是通过纸质、高音大喇叭和小广播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会发展动态。
农村社员白天按部就班地在集体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间收听小广播,凑在一起聊聊天,闲时打理一下小自留地,打发时间。
工厂里拿着微薄的工资,加班加点三班倒,八小时工作制,星期天休息,一三五下班晚上开会学习,二四六自由活动,星期六还要义务劳动,时间被安排的紧紧的,容不了你多想。
我是怎样度过七十年代的?
我是十四岁被迫参加了工作,有幸分配在边疆建设兵团,建设兵团当时称为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拿锤子和镰刀的战士。
一部分人专职边境执勤,一部分人在工厂做工,一部分人务农劳作,这就是现实。
我因岁数小,调到工厂做工,当时和我一起的同学都按部就班地在读初中高中,不甘心落后的我就充分利用晚间时间,自学初中、高中课程。
我和知青们住在一起,一铺炕挤着五六个人睡觉,连队晚间九点准时熄灯,我就自制了一盏小煤油灯学习。
青年人夜读图片
买了一套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青年自学丛书》自学,不懂就向知情大哥大姐们请教,在他们的辅导下,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初高中课程。
说一个小故事,晚间九点熄灯后,我点着小煤油灯,为了不影响室友们的睡觉,我就用报纸把煤油灯围起来,捅破个窟窿透出灯光看书写作业。
一不小心报纸被引着了,烧了我的眉毛和头发,第二天上班同事们看到我这个样子,哭笑不得,这样是事情发生过无数次,我也就习以为常了。
那几年基本上每天晚上学习到十一二点钟,用不到三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的课程学习,同时考虑到将来开放需要,我又自学了一门日语。
正赶上恢复高考,我有幸参加了77年的高考,考上了大学,得力于知青们的辅导,使我为高考,为现在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我有幸赶上了70年代,虽然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充分利用晚间时间完成了学业,弥补了我的不足,和我的同学一起参加高考,考取了大学。
青年自学丛书图片
70年代,对我来说在工作上,学习双收获的年代,付出的千辛万苦的汗水换来了鲜花和荣誉,获得了掌声和职务、工资的双晋级,是一个既充满着戏剧性的挑战,又艰苦快乐的得到名利双收的永远难忘的年代。
综上所述,假设在70年代,没有手机和互联网,到了晚上你会干吗?
没有什么假如,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性,人的一生时间很短暂,时光一去不复返。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先天,后天是靠你来把握。
你要不甘心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就要改变自己,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珍惜时光武装壮大自己。
正所谓:
牢牢扼住命运喉咙永不放弃的人,人之尽己极力,上可与天争命,下可与人杰较衡。
万丈高楼平地起,而今迈步从头越。
低审视 ,遍地都是树木和沙丘,举头望明月,前途就是光明大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抓住机会,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吧。
本人70后,不用假设,不用思考,可以直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在70年代,温饱问题当时还没有解决,每天吃窝窝头,红薯干,没有吃过白面馍,生活相当贫穷,当时别说用电了,家用电器也就是一把手电筒了。
天一黑,家家户户点上小煤油灯,吃了晚饭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没有什么可娱乐的事,聊天到深夜。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听当时小喇叭,小喇叭也不是整天播音,早上,中午,晚上响一会,晚上会播放新闻,预报天气,偶尔也会放首革命歌曲,大家听的津津有味,非常开心。
在冬天的夜晚,如果遇到十五月儿圆,很多同龄人在大街上玩捉迷藏,还有年龄比较大的也会参加,当时到处都是柴禾垛,人躲到里面很难发现,一玩就是到深夜,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出来找孩子回家睡觉。70年代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过的非常开心快乐。
在70年代,只是听说电灯、电话、电视机,生活在农村的我们没有一个人见过,更不用提现在的手机电脑了。到了85年我们村才通上电,感觉非常稀罕,一拉开关灯就亮了,不停的关了开、开了关,一会就把开关拉坏了,换一个开关需要几毛钱,当时父母还是非常心疼的。
转眼自己已经奔五了,过去的儿童时代已经成为了回忆,很多快乐时光留在儿时的记忆里。虽然现在日子过的好了,车子,房子啥都有了,却找不到70年代的儿时的快乐了。
说到七十年代,晚上干什么,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我们地处苏北,提到七十年代,满满的回忆。哪个时候,上到省市县的厂矿企业,下至公社和大队,白天战天斗地劳动,晚上还要听从毛主席号召,排练八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
特别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们,每到晚上就一起去排练,有一些手艺的老师和业余人员,拉二胡的,弹三弦的,吹笛子的,打板子等等等,另外,还有专门负责化妆的。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队或生产队,排练的都不一样,往往排练有八成,就开始演出了。各大队串演,每要开演的时候,全队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满场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各大队串演过后,都参加评比,表演水平好的演员,会被公社抽上去,参加到公社的文化站去,最后,选出特殊的,保送到县剧团。
还有一个,就是夏天比较热,蚊子较多,又没有蚊香,很多人会拿着扇子,在一起乘凉,这时候就有说书的,也有唱三弦的………讲不完,说不尽,满满的回忆…………
谢邀;如果在以前没有手机及电视等现代化的设备,只要到了晚上或一有空闲大家都聚在一起自娛自乐!
小孩围着听大人讲过去传统的文明习俗,或小孩子相聚玩各种传统游戏!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玩法,玩具及玩法既有趣味性也有智慧运动功能!
一般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玩法也是很有规则纪律的!充满着积极向上的传统美好情趣,这些是现代人无法体验和理解的!
不用假设,因为我就是生在七十年代的那批人,亲身体验过那种生活。我们村是一九八六年才通的电。我一直都清楚地记得刚通电的那个晚上我们大家兴奋激动的情景。几个小伙伴一晚上到处跑,边跑边喊着:来电了,来电了。没有电之前,我们都是点煤油灯。冬天吃晚饭比较早,天一黑几乎都开始上床睡觉。如果村里哪里有放电影的话,就会提着用玻璃罩着的煤油灯去看电影。我家一直都很穷,一个玻璃罩着的煤油灯都舍不得买,所以我就不带灯跟着别人后面借点光走。有时几个小伙伴顺手偷一抱路边的村民存起来喂牛的稻草边走边烧着照路。当时晚上走路不知为什么总感觉脚下的路一高一低的。当时没通电的时候就没电风扇,都是用手拿着蒲扇扇风。夏天最热的时候晚上在屋里面会热得睡不着,就在地坝里乘凉。听大人讲故事。我最喜欢听我叔叔讲,狼外婆吃小孩,猴子屁股为什么是红的?铁树开花马长角,青茄蛙子长耳朵。后来有电了有风扇了大家都不在地坝里睡觉了。晚上吃了饭都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西游记,上海大风暴,再向虎山行。或者听录音机:驼子回门,王婆骂鸡。时光一去付东流,多少回忆在心头。
六、七十年代没有手机,互联网,没有电视,农村人怎么过呢?现在想起来晚上也是挺丰富的。在农村,白天生产队上工挣工分,到了晚上农忙季节,还要加班出工干活,农闲了,一般晚上大家凑一起,闲聊天,下象棋,公社电影放映队在每个村子轮流放电影,年轻人就到处跑去看。打麻将是绝对不允许的。
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有时候晚上要开会,政治学习。
在农村,农忙季节是干不完的活。自收麦开始,晚上在麦场扬场是每天的事,接着,抓农时种玉米,天天晚上拉粪追肥,玉米抗旱浇水24小时不停歇,秋收时候,队里、家里的活就更多了。
到了冬天,农村相对晚上就比较闲。但是,公社组织的各种娱乐活动也挺多。各村的文艺宣传队,锣鼓队等,还有各村特长的文艺活动,都在晚上排练。然后在各村相互表演、比赛。有些村还有灯光球场,各村都有篮球队,公社组织比赛。冬天晚上虽然农活较少,但人们也就这么热热闹闹的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