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潜深600米,发射导弹的时候是否可以在海底600米就发射?
核潜艇如果在六百米的深度发射导弹,那这个核潜艇的目的可能就不是要打击陆地目标,而是要炸龙宫了。
世界上95%以上的潜艇潜深都在600米以上,能够潜到六百米以下的潜艇只有几款。当年苏联无论干什么都要追求对美国的优势,弄了好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在潜艇制造上也是盲目追求下潜深度,他们制造的潜艇最深下潜深度达到了600至800米,创造了潜艇下潜的记录。
美国也天真地要跟苏联比试,造过一些600米左右潜深的潜艇,但除了压强太恐怖对制造材料和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之外,实用价值也不是那么大,纯粹是斗气。
我们知道压强和水深成正比,潜艇下潜越深压强越大,潜水深度600米左右的潜艇受到的压强成百上千吨,所以潜艇外壳的材料都是高强度钢和钛合金制成的,造价非常高。
但是导弹制造不能和潜艇一样追求坚固。
导弹是要杀伤敌人的,如果太抗压了,材料强度太高了,导弹能不能炸开都要打个问号。
所以如果导弹在600米左右的水下发射,导弹里外的压强差会变得特别大,导弹从潜艇发射管里出去立马就会被强大的压强挤扁或者直接挤爆,无论是发生哪一种情况,都是事与愿违、非常危险的。不仅不能打击别人,还很可能伤到自己。
所以,潜艇在600米左右的水下只能保持巡航状态,不能在那个深度发射导弹的。
那么核潜艇的导弹到底是怎样发射的呢?
核潜艇通常情况下它配置导弹叫潜射弹道导弹,一般都是安装在垂直艇身前部的发射筒中。
核潜艇的导弹发射和陆地上的炮兵打仗有点相似,有比较固定的发射区域。大多采取的都是从海港直奔目的地,到达后做好一切准备,一旦接到总部命令,战斗人员操作核潜艇上浮,上浮到30到20米水深的时候,将导弹对准预定目标发射出去。
由于潜艇构造不同。设计不同。发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导弹发射方式分为两种:干式发射和湿式发射。
干式发射是在发射前先给发射筒增压,再用导弹发射筒外的燃气发生器制造混合物给导弹减压,这样井盖才能确保打开。
接下来导弹在可以放心大胆地通过末端推送装置冲出发射筒,冲出水面点火出击。而为了减缓导弹封射的巨大推力即后座里,要对发射筒和潜艇平衡舱注水,以保持潜艇平衡状态,避免潜艇被掀翻。
干式发射的深度一般在30~40米之间,水越深导弹需要的动能就越大,对蒸汽产生装置、发射筒强度或者空气弹射装置的要求就越高,而且干式发射能让潜艇空间更大,携带更多的导弹,所以没有要发射深度上玩花样。
世界各国通常采用的是干式发射,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的潜艇都采用干式发射,中国潜艇采用的也是干式发射。
湿式发射是苏联最先使用的,它是先在放射筒里注入一定的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筒内外的水压保持平衡。等到发射筒和外面的水压基本平衡的时候,再打开盖子,在发射筒里面进行点火,然后由发动机产生的巨大推力把导弹推射出去。湿式发射技术难度地,操作简单,但发射筒注水是它的短板,因为容易造成点火时受到影响而熄火,发生故障,降低导弹发射成功率。门槛较低,也能够弥补液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时间较长的缺点,但同时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因为海水的注入,导弹在发射点火时容易出现哑火。
干式发射采用的是燃料产生的压力助推导弹,它的压力有限,水越深阻力越大,所以说发射水深局限在水下20到40米之间。
湿式发射的深度可以稍微深一些,因为导弹的推力来自于潜艇上导弹发动机的推力,要远远大于干式的燃料产生的推力,但水的深度也不能低于80米左右,再深的话,阻力太大就会对弹道产生影响就会偏离目标,再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导弹面临的压强问题。
总之,潜艇在600米水下发射导弹不仅不可行,而且也没有必要,最关键的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技术还达不到那个水平。
很不幸的告诉你,不管是弹道导弹还是巡航导弹,甚至是鱼雷,都不可能在600米的极限潜深发射。目前潜深达能够到600米的潜艇只有俄罗斯北德文斯克级等少数几种攻击型核潜艇,战略核潜艇的潜深都在400米上下,在这种深度发射导弹,目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做到。
(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核潜艇)
潜艇弹道导弹发射一般采取垂直发射系统发射,主要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西方和我国使用干式居多,而湿式则以前苏联运用的更为广泛。潜射战术巡航导弹除了垂发外,还可以利用鱼雷管使用专用运载器发射。但是不管是何种方式发射,导弹如果要从100米以上的水深发射,除了面临巨大的水下阻力和压力,导弹的水下姿态控制也是天顶星科技,以人类目前的实力还无法做到。主流的潜射导弹都是在几十米的潜航深度以两节左右的龟速进行发射的。
美国的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使用的是西屋电气公司的燃气蒸汽弹射发射方式,在发射筒外布置了专门的燃气发生器,可以形成高压燃气水汽混合气体,当发射筒内压力达到预定参数时,发射筒盖打开,导弹就被高压气体砰的一声推了出去,在到达水面以上20米左右时,发动机点火,导弹开始正常弹道飞行。
(干式发射)
这种发射方式一般都是在潜航深度发射,也就是30米左右,之所以无法在更深的地方发射,主要是因为高压气体的推动力有限,导弹出筒速度只有25米/秒左右,如果深度更大,无法确保导弹出水。法国人的M45导弹采用的是压缩空气发射,动力比美国技术稍微大一些,但是发射深度也不能超过40米。
(潜射导弹出筒瞬间)
苏联早期的弹道导弹因为发展方向主要是是液体燃料发动机导弹,所以依据自身特点,发展了相应的湿式发射法(也叫乌拉尔发射法),基本步骤就是先往发射筒内注水,当筒内外压力基本一致时,打开发射筒,然后导弹发动机点火,直接从水里飞出去。这种发动机出筒速度较快,因此可以达到将近70米的发射深度,不过水的阻力是空气的将近800倍,导弹运动很容易发生偏差,因此再深也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湿式发射)
湿式发射因为故障率高、准备时间久、反应速度慢,目前已经处于淘汰的边缘,苏联从70年代之后发展的导弹基本也是向西方看齐,采用了燃气弹射加水面点火的方式,台风和北风之神上的布拉瓦导弹都是使用这种发射方式。
(布拉瓦四发连射,效率挺高的)
早期的美国鱼叉和海长矛潜射巡航导弹采用的则是鱼雷管发射方式,导弹由无动力潜航器包裹,在由鱼雷管发射出去后,通过尾翼控制,潜航器最终以斜角浮出水面,导弹在潜航器内点火发射。这种方式因为不需要导弹在水下暴露,可以在100米左右的水深发射导弹,但是系统太过于复杂,可靠性也不高,目前只有小体格的常规潜艇大规模采用这种技术,能用垂发的基本都改垂发了。
当然了,既然不能太深,其实也不能太浅,太浅的话,潜艇容易被反潜机发现并摧毁,在30米以上的水深发射导弹,潜艇还会受到波浪影响而失去稳定姿态,导致导弹发射失败。最后想说的是,潜艇的战术都是埋伏定点打击,接到发射命令后马上浮发射导弹,根本不会给对方反应时间,因此即使再深其实意义也并不大,所以就别纠结到底几百米的问题了。
潜艇发射导弹比你想象的要难得多,别说600米了,60米都很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潜射导弹的发射不像其它导弹那样,一按按钮就直接点火飞出去了。潜射导弹的发射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弹体发射到海面之上,第二个阶段是导弹自身的发射。这里面最大的难点就是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的衔接。
下面结合美国的“三叉戟”D5洲际导弹的发射过程,来具体说一下。先看这张1962年的关于潜射导弹发射系统的专利示意图:
其中描述了弹体从水下推射时,需要利用一个特殊的装置,叫做“弹体推射器”,而推射器内使用的是高压水流。也就是说,发射系统通过高压水流把导弹推射到水面之上。
虽然这个专利很久远了,也早已过了保护期,而且现在的技术也与当时不一样了,但是,基本的思路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而目前D5的推射器,采用的是“蒸汽炮”。在发射时,爆炸装药将一罐水瞬间汽化,膨胀蒸汽的巨大压力将导弹从发射管中排出。相对于以前的高压水流,蒸汽炮能够为导弹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来快速抵达水面。随着导弹体积的增大,这种爆炸高压的控制也越来越复杂,可以说蒸汽炮就是潜射导弹发射系统的核心。当然,万一出现导弹未能脱离潜艇的情况,发射系统还是有多种安全机制可以使导弹失效的。
导弹依靠惯性离开水面后,速度会逐渐变慢,此时运动传感器会监视弹体的姿态和轨迹。如果顺利的话,三级助推火箭将会点火,将导弹发射升空。之后,在二级飞行火箭和一级再入火箭的助力下,导弹最终将抵达预定目标。
从出水到点火的过程非常短暂,只有不到1秒的时间,但对导弹的控制系统要求非常高,大多数发射失败都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比如“三叉戟”在1989年从田纳西号(USS Tennessee)首次试射失败,就是因为导弹出水后,下方的水流干扰了火箭喷嘴。由此产生的不对称推力使导弹在空中旋转,然后起火爆炸。
另外,目前的潜射方式还可以分为干发射、湿发射,或者是冷发射、热发射。主要的区别就是推射器不一样,但基本原理是大同小异的,没有哪种方式具有绝对优势。
再补充一点,包括“三叉戟”在内的一些洲际导弹,都没有使用GPS来导航,而是用了加速计,因为一切都是计算好了的,计算机只需要计算加速时间就可以精确定位和导航。不用GPS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玩意容易被干扰。但在一些常规武器中,GPS比较常见,但精度高的武器通常还需要结合惯性、图像匹配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早先的潜艇是要浮出水面来发射的,但因为极易被发现,所以目前的潜射导弹都是潜艇在水下发射,而这个深度,一般不超过50米,因为越深,就需要越大的压力或推力,而且水流的影响也会变大,发射的可靠性就会降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潜艇,这可是跨时代的发明,摆脱了以往船只能在水面航行的局限,从水上转移到了水下,这就极大的减少了被发现的概率,而且还可以悄无声息的逼近敌方舰艇,迅速发射导弹攻击船只,当然这只是普通鱼雷和导弹,也可以发射战略核导弹,不过这就需要更高的要求了,一般都是核潜艇做的工作。核潜艇几乎无限能源,因此不用担心补充燃料的问题,在解决了氧气的问题以后,甚至可以在最大下潜深度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这个时候能不能发射导弹呢?
核潜艇虽然用的是核动力,但是也不代表就很厉害了,只是在下潜深度方面还没有太大的突破,目前六百米几乎是世界上最深的深度了,虽然还可以再往下一点,不过那是极限,为了安全着想除了实验时别的时候是不会下潜那么深的。
而至于导弹的发射,当然要求很多,尤其是核导弹那可一点也马虎不得,而水下潜射,一般开始要求都在三十米左右,并不是随便一个深度都可以发射的,这点参数要求很高。
首先就是压力问题,水越深,压力就越大,而在六百米的地方,别说潜艇承受的住,发射管也可能受不了,而且水压也会令发射管很难打开,这可是关乎发射的第一步,一般的解决办法就是往发射管冲压,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水压抵消,自然很轻松就打开了,不过如果下潜太过深了,那么冲压也会极其困难,所以一般是不会这样发射的。
而导弹的发射流程也有一些不同,俄罗斯大多数使用水下点火,也就是在炮筒里就点火或者是射出后在水下点火,比如SS-N-23,而美国都是水面点火,也就是发射出水面以后才点火进入大气层,三叉戟就是如此,如果太深了,那么在没点火的情况很难冲到水面。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六百米在大多数海域已经快接近海底了,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发射时的安全性,后坐力是一个大问题,会导致潜艇撞到海底,甚至导弹的安全问题。
600米的深度打开导弹发射舱盖,核潜艇立即就会被强大的水压压扁。不要说洲际导弹,就算是发射鱼雷,现役核潜艇也不具备在600米深度发射的能力!而且现役潜射洲际导弹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耐压设计,在600米的水深环境下,直接接受到的海水的压力就高达60个大气压,这种压强几乎可以将除了部分核潜艇和深海鱼雷之外的所有现役武器压扁。
战略核潜艇允许发射导弹的深度有多深?
战略核潜艇,顾名思义,装载的都是潜射洲际导弹,其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在自己的国家遭受到核打击之后进行二次核反击,是目前最隐蔽的洲际导弹发射载体。不过战略核潜艇其实在水中的潜深并不大。这是因为水深越深,压强就越大。而战略核潜艇在其内部配属的有很多导弹,在作战时需要将导弹舱盖打开。而且是大幅度地打开,所以战略核潜艇本质上其耐压艇壳是不完整的,对于对抗海水压力的深度自然就不能太深了。而我们经常看到的美俄核潜艇具备600米的潜深,实际上指的是这两个国家的部分攻击核潜艇,因为其完整的耐压艇壳,在深海中下潜不需要考虑导弹舱盖所承受的压力,所以具备这么大的潜深。
而洲际导弹核潜艇因为自身结构的原因,一般都在400米以上深度的海域巡航。在接收到发射命令之后必须上浮才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而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深度一般为20到30米。俄罗斯核潜艇设置的发射深度是水下30米,美国设定的发射洲际导弹的深度是水下20米。当然了,如果可以完全浮出水面发射,自然是更好的办法,不过考虑到自身生存的问题,水下发射的隐蔽性还是需要的。
不过水下深度不能太深,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出水,洲际导弹在水下基本上不依靠自身的燃料出水,是在出水之后才点火的,所以洲际导弹发射的时候太深的话,高压燃气一旦无法将导弹推出水面,发射就算失败了。水下太深发射的话,发射筒内高压燃气的能量有限,极易造成无法将导弹推出水面的情况发生。第二个原因是导弹的姿态控制,洲际导弹在水面点火的瞬间需要导弹保持基本向上的姿态,弹头的方向不能偏离垂直向上的方向太多,如果导弹依靠高压燃气出水瞬间还有多余的能量,那么保持导弹的姿态就会相对容易,如果导弹出水的瞬间,导弹姿态不稳,洲际导弹发动机点火就会造成导弹发射方向出现问题,甚至会因为姿态偏离严重一头扎进水里也说不定。所以说洲际导弹的发射深度都不会太深。
而在北极冰盖之下的核潜艇,基本上都是在水面上发射的。这一区域的核潜艇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大洋上的核潜艇的发射方式的。因为厚厚的冰层覆盖,北极冰盖下的核潜艇在需要发射核弹的时候,必须依靠自身的浮力将海面上的冰层撞碎完全浮出水面才能进行导弹发射。相对于其他大洋上还需要核潜艇姿态的控制,北极地区发射核导弹相对来说是成功了最高的,因为在海面发射导弹就不用考虑导弹出水的问题了。
美俄核潜艇发射洲际导弹有什么不同?
美国和俄罗斯核潜艇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的核潜艇携带的洲际导弹数量更大,俄亥俄级可以一次性携带24枚三叉戟核导弹。而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核潜艇核导弹的携带数量一般都不大。而且相比较而言,俄罗斯核潜艇发射洲际导弹的速度要明显地快于美国的核潜艇。这是两家设计理念的巨大差异引起的。
美国人的战略核潜艇携带的导弹数量多,发射速度慢。主要原因是美国人自认为掌握着全球的制海权,核潜艇在发射导弹的时候,基本上是安全的,所以美国俄亥俄级在上浮之后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姿态,主要依靠自然力量让潜艇达到导弹发射的摇摆程度。而且在导弹发射之后,潜艇不可避免地还会出要摇摆,这个时候还需要再次调整自身的姿态。
而俄罗斯不一样,从前苏联时期开始,俄罗斯核潜艇基本上都处于美国严密的监视之中。所以俄罗斯认为自己的核潜艇在发射导弹的时候是最脆弱的,甚至需要在自己的近海发射,或者在远海派出适当的海军力量保护核潜艇发射导弹。为了不在发射的过程中被打击,所以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一直都非常注重核潜艇洲际导弹快速发射能力,而他们的办法就是在核潜艇内部安装大型陀螺仪,依靠陀螺仪的稳定性来稳定核潜艇的姿态,以达到快速发射的目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两家发射核导弹的紧迫性不一样,俄罗斯主要考虑的是快速发射下潜并逃跑,而美国则不怎么关注这些问题!
目前洲际导弹核潜艇基本上都在30米水深以上的区间发射洲际导弹,主要是为了保障发射的成功性。洲际导弹没有耐压设计,不像鱼雷可以在深海发射。不过大家也不要太看得上核潜艇深海发射鱼雷的能力,其实为了保持自身不会因为水压而损坏,就算鱼雷已经具备打击深海1000米目标的能力,但是鱼雷发射管在打开的瞬间却无法承受1000米水深的压力。目前世界上主流潜艇发射鱼雷的深度一般都在200多米,超过300米水深就超过了鱼雷允许的发射深度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核潜艇潜深是一回事,在多大的深度发射武器却是另一回事!
现代大部分核潜艇的最大潜深都在400米左右,只有当年前苏联几款为了追求极限潜深的核潜艇最大潜深可以达到600米。水深600米处的压强是非常恐怖的,前苏联核潜艇之所以能够下潜到这么深,是因为潜艇上装着能够顶住强大水压的耐压艇壳。导弹是没有耐压壳的,而且内部密封,如果这个时候从艇身内部发射出去,导弹内外压强差巨大,导弹会立马被强大的水压压扁,直接报废。而且不用说导弹了,在600米水深的时候潜艇只能维持航行,连鱼雷都不能发射。
核潜艇分为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先来说说战略核潜艇吧,战略核潜艇的导弹是其内部装备的潜射弹道导弹,平时存放在垂直艇身的发射筒中。战略核潜艇的导弹发射和炮兵一样,是有预定发射阵地的。一般发射是从母港出发,到达发射阵地后进行噪声管制,等待发射命令。在收到发射命令后,核潜艇会立即上浮到30米左右,以2节左右的航速,将导弹发射出去。战略核潜艇导弹发射方式分为干式和湿式发射两种。美国的战略核潜艇惯用干式发射,先给导弹发射筒加压,再使用装在导弹发射筒外的燃气发生器制造水气混合物,降低水对导弹发射筒的压力,以保证井盖打开。然后在导弹被从发射筒中通过燃气弹出冲破发射筒密水层入水,保持向上的惯性突破水面,在水面以上点火,导弹进入常规飞行阶段。同时发射筒注水,潜艇平衡水柜也注水,保证艇身平衡。苏联核潜艇的弹道导弹最初使用湿式发射。湿式发射是先将海水注入发射筒,等到发射筒内外水压平衡时,打开发射筒盖,然后在发射筒中直接点火,通过导弹发动机的推力直接发射。湿式发射技术门槛较低,也能够弥补液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时间较长的缺点,但同时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因为海水的注入,导弹在发射点火时容易出现哑火。所以后来为了提升导弹发射成功率,苏联也开发出自己的干式导弹发射技术。从Y级II型战略核潜艇就开发出了SSN-17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通过燃气弹射,主动空泡的方法将导弹弹出发射筒,在水面以上进行点火。这两种发射方式都是有一定条件的,即潜艇航行速度和深度。采用燃气弹射方式进行发射时,燃气发生器产生的燃气压力有限,能够将导弹弹出的距离有限。同时因为水是液体,拥有较大阻力,所以在发射时导弹必须有足够的速度来维持弹道。如果深度太大,很有可能出现导弹弹射速度不够,未出水时姿态发生改变,从而发生危险。直接注水发射时导弹的火箭发动机虽然有着巨大推力,发射深度和干式相比可以再深几十米,但是也不能超过100米,否则也不能完全抵消阻力稳定弹道,所以各国战略核潜艇在发射导弹时都会上浮到发射深度待命。除了战略核潜艇,还有装备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的攻击核潜艇。巡航导弹的发射方式也有两种,即原本的533毫米鱼雷管发射和后来的垂直发射筒发射。以美国潜艇为例。美国最开始的18艘鲟鱼级攻击核潜艇和前31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采用的是533毫米MK-63鱼雷发射管发射。发射方式是燃气水平弹射后水中点火,通过转向机构向上推进离开水面。后面从第32艘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和后来的俄亥俄改攻击核潜艇开始,转而使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发射巡航导弹。垂直发射是采用和战略核潜艇一样的垂直发射筒,巡航导弹在浅射时通过燃气弹射的方式离开水面在空中点火。而深射时,因为弹射能量有限,导弹在水中点火,通过导弹发动机推力离开水面。美国攻击核潜艇深射的数据目前是美国的秘密,已经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战斧巡航导弹并没有耐压壳,是不可能可以承受600米的超强水压的。
个人猜测:核潜艇发射导弹,肯定是二次点火。
为避免暴露自己,实行水下发射。
首次点火冷发射(相对二次点火而言),冲出海面引燃第二发射,冲向目标。
试想:海下100米发射,相比海下200发射。考虑燃料、海水阻力等各种难测因素,确有难度。
又如水下100米发射,保证射向目标快、狠、准,几率更大。
以此类推,水下600米可以发射?
无必要,也不值。
目前全球范围内潜深能够达到600米的核潜艇也就美国“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一型(当然,俄罗斯“阿库拉级”和“亚森级”核潜艇极限潜深也能到600米以上),“海狼级”核潜艇装备了8具630mm重型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包括MK-48系列鱼雷、“鱼叉”反舰导弹、“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但是在600米潜深发射导弹是不可能的!
目前只有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具有600米的潜深!
核潜艇是指装备核反应堆做为主动力系统的潜艇,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战略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也包括巡航导弹核潜艇)。其中,战略核潜艇装备有12-24具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管,主要执行战略核威慑任务,目前只有联合国“五常”装备有此类型的核潜艇。美、俄两国装备的战略核潜艇最多,也是世界上战略核威慑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以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为例,其装备24具导弹发射管,搭载24枚“三叉戟IID5”潜射弹道导弹,能够携带8-14枚分导式多弹头打击11000公里外的重要目标,是目前世界上威慑力最强的战略核潜艇。虽然“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巡航潜深在250米左右,但是要想发射潜射弹道导弹就必须上浮至50米左右的水深,否则,不仅影响发射管舱盖开启,巨大的水压也会破坏潜射导弹的结构!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战略核潜艇只有在一定的潜深范围内才能发射潜射弹道导弹!
而对于攻击型核潜艇来说,发射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导弹安装在特制的箱体中,从鱼雷发射管发射出去到达一定的水深后,导弹发动机启动从箱体中起飞;二是从垂直安装的导弹发射管中发射,其发射方式与战略核潜艇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类似。不论采用何种发射方式,攻击型核潜艇也必须到达一定的潜深后才能够发射巡航/反舰导弹等。问题中所说的能否在600米水深发射导弹,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达到的,即便是目前全球现役所有核潜艇,也只有美国“海狼级”一型具备600米潜深的能力,其他型号的潜艇连自己都下潜不到600水深,就更不用说在600米水深下发射导弹了!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艇艏装备22具6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管!
“俄亥俄级”前4艘改装后装的24具7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管!
虽然潜艇无法从600米水深发射导弹,但是却可以发射鱼雷!由于鱼雷结构设计和动力方式与导弹不同,目前先进的重型鱼雷的打击深度可达900米水深以上,即便是在600米水深也可以发射鱼雷!
“海狼级”核潜艇发射鱼雷效果图!
对于潜艇而言,最危险的敌人就是敌方潜艇,而鱼雷是最有效的反潜武器,即便是潜艇下潜至数百米的水下,一旦被发现也难逃鱼雷打击!先进鱼雷的技术含量要远高于一般导弹,全球范围内能够制造鱼雷的国家要远少于能够制造导弹的国家,对于潜艇而言,发射鱼雷/防鱼雷打击是首要目标!
著名的美国MK-48533mm重型鱼雷!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讨论交流。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洗稿!)
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在600米深度发射导弹的核潜艇,就算是强行发射了,恐怕最后也是把自己给炸了。莫说是在600米发射导弹了,就连能潜深到600米的核潜艇,都没有几款,也只有俄罗斯的一些钛合金艇体的核潜艇有这样的潜深,至于类似于美国“弗吉尼亚”级和“俄亥俄”级、我国093/094型一类的核潜艇,都无法达到600米的潜深,最多有400米已经不错了。
图为在水下发射战略导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深水之中的核潜艇需要承受水的压力,因此其承受压力的部分就叫做耐压艇体,耐压艇体为了真的“耐压”,甚至不敢在上面多开口,一般装备了各类型导弹的核潜艇,其外壳的耐压性就不会很好,因为外壳上要打开导弹发射舱盖的缺口,潜艇的耐压结构是不完整的,这也是战略导弹核潜艇一般潜深不大的原因。
图为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齐射4枚布拉瓦弹道导弹的画面。
以核潜艇这种特殊材料、特殊焊接设计的大家伙都扛不住深海的压力,如果还要在600米打开舱盖发射导弹,恐怕核潜艇就会瞬间被压力压垮变形,导弹都要被压爆,导弹自身又没有耐压设计,肯定无法在600米发射。核潜艇一般都是在30米左右的水深发射导弹,一些导弹比较短的核潜艇,比如美国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则可以在20米深度发射导弹,这个深度显然已经不是安全的发射深度了,外部的反潜火力都能打到他,因此战略核潜艇发射导弹时是脆弱的,苏联甚至需要海军载机巡洋舰为他们提供防空掩护。
核潜艇发射导弹是需要进行反复姿态控制的,他有一个允许发射导弹的深度区间、摇摆幅度区间、姿态区间,一旦超过了允许发射导弹的区间,他就需要马上进行姿态和深度调整,这些调整通过大型的陀螺仪来实现。当然,苏联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因为需要齐射导弹,所以核潜艇姿态的调整更加迅速,他在发射导弹的同时就在进行姿态调整,因此具备短时间内发射完所有导弹的能力,相比而言,美国的“俄亥俄”级没有这种能力,因此发射完全部导弹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图为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为什么美国就不给潜艇提高姿态调整的能力呢?原因在于美国的海军自信。苏联让核潜艇在发射导弹时随时调整姿态,是因为苏联认为自己的核潜艇在发射导弹时,很容易遭到美国海军的反潜拦截和打击,哪怕只是驱离发射位置,都会导致导弹发射失败。但是美国海军不同,他们就认为自己的海军很强大,核潜艇完全可以在海军的制海权保护下,安然无恙、慢慢吞吞的打完全部导弹,所以他们的核潜艇载弹量大,而且发射速度慢。
图为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不过,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会选择研发太大深度发射导弹的核潜艇。因为洋流和压力的影响,越大的深度发射其实越危险,导弹即便是耐压没有问题,也会被洋流扰动,导致姿态错误。弹道导弹的发射对于姿态的要求很高,一旦姿态摇摆超过一定的幅度,就极易导致偏离轨道,当然,增加发射深度也不会增加核潜艇导弹打击的威力,最多是提高核潜艇发射安全,不过核潜艇只要能够躲避敌人反潜兵力的追踪,在哪个深度发射,其实都一样。
图为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
核潜艇虽然无法在600米深度发射导弹,但是却可以在这个深度使用鱼雷。鱼雷依靠自航从潜艇鱼雷发射管中发射,他的最大作战深度可以超过1000米,也就是说,目前所有的潜艇都处于可以被攻击的深度区间内。其实,鱼雷相比于导弹,他更像是一种小型潜艇,他拥有自行航行的动力,拥有自己的耐压结构,说到底,早期的核潜艇还有很多都是模拟的鱼雷外形,因为这个外形确实航速快、耐压好。
图为发射导弹和鱼雷的核潜艇,发射鱼雷的深度可以比发射导弹的深度大很多。
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能够在600米深度发射导弹的核潜艇,即便是从鱼雷管发射的导弹也不行,因为他最终是要出水的,是要姿态调整的,但是在600米深度发射鱼雷,还是能够做到的,毕竟鱼雷耐压,而且具有自己航行和自主调整姿态的能力,军迷朋友们一定要区分清楚这两者的区别。
我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哪个国家的核潜艇在水下600米发射弹道导弹的话,无疑跟自杀差不多。往往有可能出现一个结果:把周围鱼炸死,另外把自己的核潜艇炸毁,亦或者根本就发射不出去,按下发射按钮以后导弹没动静、没反应。
大家应该都理解一个常识问题:水下越深、压力越大,这是有物理公式的。如果下潜到一定程度的话,别说发射弹道导弹了,就是核潜艇本身都会被压力压爆了。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核潜艇,下潜深度一般都不会超过600米的,例如:美国的“海狼”级核潜艇的下潜最大约为600米,
可是后来美国人放弃了不断加大核潜艇下潜深度的研究,现在主流的核潜艇一般下潜极限在500米左右也就可以了;我国的核潜艇下潜深度在300米——400米左右。
苏联麦克级攻击核潜艇
人类历史上核潜艇下潜深度冠军是前苏联创造的,由于苏联在水面舰艇上与美国人差距过大了。于是乎,苏联人研发了麦克级攻击核潜艇。这款核潜艇采用双壳体设计,全艇舰身采用钛合金打造,据数据分析,可下潜的极限深度达到1250米。
其实要想核潜艇下潜的深度越深,这材料的选择就越讲究了。这很好理解,几百米的水下压力一般都有几十个、上百个标准大气压,材料不行的话,估计直接给压成了一块铁皮了。
可是后来美国人发现:单一的比较谁家的核潜艇能够下潜得更深,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意义。除了赌气以外,毫无作用。核潜艇下潜得深,唯一的好处就是隐蔽性更强了。
可是现在的反潜机、反潜声呐,一般水下探测距离也就只有350米左右。于是乎,潜艇下潜得太深了也没啥意思了。
目前美军现役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大概在450---500米范围内,这个极限下潜深度已经大大超过磁异探测器和水下声纳浮标的探测深度了。
以上就基本可以回答:为什么大部分主流的核潜艇的下潜深度都没有600米的原因了。其实就两个原因:
一是,根本没有必要,需求性不强;二是,下潜得越深、受到的压力越大、潜艇的各种制造成本和难度就越大——越费钱。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核潜艇在600米的深度发射弹道导弹,根本就不靠谱呢?
所谓的弹道导弹一般都是核潜艇用来打击纵深目标的,往往还用来发射核导弹的。这种发射方式全部采用了垂直发射,因为打击的是岸上目标,所以导弹必须往上发射才行。
世界上所有的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一般都采用了两种方式:湿式发射和干式发射。可是现在所谓的湿式发射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了,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干式发射了。
干式发色
干式发射是在:发射前先给导弹发射筒里面增压,再给导弹发射筒外面减压,这样形成内外压力差,才能确保发射井盖比较容易打开。
接下来导弹在可以放心大胆地通过末端推送装置冲出发射筒,导弹一般冲出水面以后才点火出击。导弹的发射是有巨大的后座力, 这样还要给潜艇和导弹发射筒里面注水,以达到平衡状态。
干式发射核潜艇一般距离水面30——40米发射就可以了。如果潜艇下潜得太深的话,就需要给发射筒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另外发射筒外面的减压也越麻烦。
这样一来,对蒸汽产生装置、发射筒强度或者弹射装置的要求就越高。一般为了节约成本、为了发射的稳定性,没必要下潜那么深发射弹道导弹。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核潜艇或者说基本上所有的核潜艇都采用这种发射模式了,例如:我国的、美国的、俄罗斯的等等。
湿式发射
至于湿式发射弹道导弹这种模式,主要是前苏联人搞出来的。这种发射模式也不难:首先给发射筒里面注水,然后让发射筒内外压力差不多的时候,直接给弹道导弹点火,利用发动机的巨大推力把导弹发射出去。
可是这样做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熄火。因为首先要给发射筒注水,达到内外压力差、然后就是在水下点火,这样发射熄火的概率大、成功率也就不高了。
这种湿式发射模式其实也不能在过深的水下发射,一般最多下潜到80米左右就必须要发射了。不过从苏联之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核潜艇基本都抛弃了这种发射模式了。
如今俄罗斯的台风和北风之神上的布拉瓦导弹也都采用了干式发射了,也就是蒸汽弹射、水面点火的模式。
但是不管核潜艇采用干式发射、还是湿式发射,一般离水面的距离最多也就80米左右。其实学过物理的都知道,下潜得越深受到来自于水的压力就越大。一般在600米深的水下,会达到几十上百个标准大气压的。
潜射导弹的瞬间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试问一下:如何打开发射筒、如何把潜射导弹发射出去呢?
这就好比在发射筒上面又加了一个上千吨重的盖子,能不能推开都难说;另外潜射导弹在如此超强的压力下,如何冲破阻力潜出水面呢?如果材料不好的话,估计直接被压解体了、直接被压爆了都是有可能的。
即使采取水下点火模式的湿式发射法,那么得用多大的发动机才能让导弹冲出600米深的水面。话说回来,即使千辛万苦地冲出了水面的话,这弹道会不会偏离、射程还剩下多少,这都是无法预测的问题了。
现在看来,水下太深了发射导弹肯定不靠谱,可是太浅了也不行。如果太浅了的话,往往容易被反潜机、反潜装备给探测到的。现在核潜艇发射导弹一般采用的是:紧急发射法。
核潜艇接到发射命令以后,一般先在水下航行到发射位置,然后紧急上浮。到了具备发射条件的水深的时候,立即发射潜射导弹,发射完了之后再立即下潜逃避打击。
最后我想说,现代核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话,一般最多也就是在水下80米左右而已。要是跑到水下600米发射的话,也不知道到底是要打击对手,还是要自残了——没办法水的阻力和压力太大了,导弹就根本发射不出去,现在的技术条件也不允许。
核潜艇不具备在海底600米发射导弹的能力!
核潜艇潜深到600米的深度,已经到达潜艇的极限了,这时候潜艇在600米的海底,需要面对每平方米海水60吨的压力,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潜水艇的外壳,需要承受的压力,会使潜水艇的外壳,有轻微的变形,不要小看这轻微的变形,如果有一点增加的外力作用,潜水艇马上就会在600米的深海,被压碎解体。
如果潜水艇在600米深海,直接发射潜射导弹,导弹仓盖打开的一瞬间,就等于是600米深海的压强,找到了潜水艇的漏洞,每平米海水里60吨的压力,就会象一把锋利的刀锋一样,在潜水艇打开弹仓的瞬间,海水的压力集中到弹仓一点的位置,这时候海水的压力,就跟刀锋一样,先切开潜水艇打开的弹仓位置,集中攻击一点,划开潜水艇,直接把潜艇切得粉碎。
这潜水艇要是在600米深海,发射潜射导弹,会造成艇毁人亡的后果,那发射的导弹,在600米的深海里,在点燃尾焰的瞬间,接触到海水之后,也飞不出600米的深海,潜射导弹会在出弹仓的瞬间爆炸,爆炸的导弹碎片在潜水艇周围,会让潜水艇遭到海水压强和导弹碎片的双重打击,在这样情况下,潜水艇也就没有了上浮出海面的机会。
有一点就能解释,潜水艇最适合在多少米的深海,发射潜射导弹,这潜水艇天然的港口基地,就是在45米深的海水里,这个深度,是最适合潜水艇发射导弹的位置,45米深的海底,也最适合潜艇航行,45米的深度,也是潜水艇可以躲避空中侦查的天然屏障。
还有一点证明潜水艇,根本不具备600米深海发射导弹的能力,某大国军事演习的时候,潜水艇上浮钻破厚厚的冰层,引起极大的关注,证明这潜水艇的超强性能,引起关注的是这潜水艇的破冰能力,潜水艇面对冰层的阻挡时,应该是不适合在冰层下面发射导弹,但可以突破冰层发射出导弹,这虽然只是场军事演习,也能看出潜水艇,在太深的海水里,根本不适合发射潜射导弹,在厚厚的冰层下面也不适合发射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