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朱元璋出去私访,跟一农夫聊了几句,为何气的将县令斩首了?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8关键词:朱元璋,朱元,县令

朱元璋出去私访,跟一农夫聊了几句,为何气的将县令斩首了?

点赞1、台州市 网友:王者孤独

评价朱元璋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绝不为过。朱元璋在经济上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做到了决策为民。兴修水利、减息减租、奖励农耕,一切为了人民。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虽勤政爱民,却偏偏脾气古怪。原来朱元璋忘不了年少时家破人亡,他有深深的控制欲。

可他现在又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在这两种极端情绪下,他变得暴戾恣睢。从某种意义上看,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位暴君。

朱元璋本是穷苦百姓出身,他称帝后便一为民,对官场掌管严格。

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使人闻风丧胆。

朱元璋还专门设置了皮场庙,把府、州、县衙门左面的土地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这些都是为了惩治贪官。

朱元璋吃西瓜杀农夫

朱元璋性情残暴众所周知。许多人因为他的多疑而交出了项上人头,其中就有一位瓜农。那么这位普通的种瓜老农到底做了什么?

据野史记载,当时的天气十分炎热,正在微服私访的朱元璋路过一片瓜地时,看到绿油油的大西瓜突然感到口渴难耐,遂前去买瓜。

不知不觉间他竟与瓜农相谈甚欢,从近几年庄稼的收成,到生活状况,最终竟聊起了国家的政策。离去后的朱元璋越想越感到奇怪:一个小小瓜农怎会有如此才华?

对于瓜农被杀的原因说法有二:其一,这个瓜农拥有如此才华,却甘心在这里种瓜。

这位多疑的开国皇帝认为他很有可能从内心不认同自己,甚至有可能是前朝余孽!
其二,朱元璋在与瓜农聊天时,无意间得知瓜农姓蒲。众位看官可能有所不知,宋朝末年有一个名叫蒲守庚的人,就是他主动打开城门迎接蒙古人,还帮助蒙古人屠杀汉人。

因此朱元璋尤其憎恨此人,曾下令对其鞭尸,他的后代男子流放充军,女子则为娼为奴。因此这位瓜农也难以幸免。

朱元璋杀县令

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一心想为百姓谋幸福的皇帝。他在世之时,大兴改革。

为了检验改革的效果,朱元璋决定微服私访,前往农田实际考察。

到了某县,看着金灿灿的麦田里,麦子都被麦穗压弯了腰,谷粒也颗颗饱满,一片丰收之景,朱元璋踌躇满志。

但他却发现遇见的村民们都愁眉不展,有的甚至连连叹气。
他忍不住走过去询问那位农夫为何连连叹气。农夫心里正苦闷,正好有人来关心自己,就一股脑的全告诉他了。

原来,县令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就一直嚣张跋扈,为了敛财,他甚至要霸占每家农户收成的一大半。

各位看官请想,古代的中国每亩地里的收成哪里能比得过现代?

更不要说除了交赋税后,县令还要霸占一大半,剩下的粮食养活一家人都是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即使收成好,谁又能笑得出来呢?
平日在宫里看奏折,他觉得官员们一个比一个廉洁爱民,谁知到了基层才发现一个小小的县长竟敢如此贪污!

幼年的经历让他本就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如今真实地看到了官吏弄虚作假、溜须拍马的丑恶嘴脸。

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直接下令把县令抓起来,处以死刑。县令刚被抓时还大喊冤枉,当朱元璋说出他的恶行后,立刻面如土灰,吓得一言不发。

无独有偶,另一位也是一县之长的道同。朱亮祖依仗自己是开国元勋,嚣张跋扈,目无王法,同时还多次干扰道同执法。

双方矛盾的爆发是道同抓住了当地有名的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与其关系亲密,情急之下,竟然带兵包围了县衙。
道同忍无可忍,只能向皇帝上奏折。朱亮祖知道后立即动用军马,送上一封告状的奏折。驿站的马怎能与军马相比?

先看到朱亮祖奏折的朱元璋十分生气,当即派人将道同就地正法。阅读完道同奏折的朱元璋后悔万分,然而已经来不及了。

朱元璋为了补救,亲自将朱亮祖及其子鞭打致死。除朱亮祖外,相关的人一律剥皮,并悬挂于闹市,以警戒世人。

朱元璋避雨赏千户

当然,朱元璋也并非总是铁石心肠,手段残忍。明史曾记载:有天,微服私访的朱元璋不经意间到达尚未完工的皇陵,回宫途中突遇暴雨。
他不得已前往一户农舍避雨,当问到农夫姓名时,答曰:“董茂。”“董”字拆开,正好是千里草。

因此,朱元璋说:“千里草,是用来饲养马和鹿的上好草料。”此后农夫立刻被封为千户,负责饲养马匹和鹿,并且可以后代世袭。

最后朱元璋还贴心的下令:如果董茂家的房子坏了,均由朝廷负责维修。

朱元璋一生杀人无数,却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在位期间,贪官污吏无不闻风丧胆,百姓一时安居乐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归根结底,窃以为,对于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我们应当敬重,他的一生功绩显赫。

点赞2、承德市 网友:杺芐囚

好的,主妇来答!


朱元璋:什么,我杀一个县令?这区区小事还值得让你们在这儿讨论!难道你们不了解,俺老朱最恨贪官么!死在俺手里的贪官,上至丞相下到知州知府,都记不清有几万啦,杀个县令简直就不值一提!

事实正是如此,象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丞相胡惟庸、大将蓝玉等人,都是死在他的手中。至于说县令一类的六七品官,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杀个县令怎么会引起人们的格外观注呢?且听俺慢慢道来。


洪武六年的一天,一向关注老百姓疾苦的朱元璋走出宫门,到田间地头去看望辛苦劳作的农民。这一次,他轻装简行,穿着便服,也没有带大队的护卫人员,为的就是掩藏身份,体察真实的民情。

当他路过一片农田时,见庄稼长势良好,农民出身的他便非常高兴。这时,他发现一个正在地头歇息的老农,就上前和老农聊起家常来。

朱元璋指着田里的庄稼,对老农道:“当今皇上给农民分了地,又减了税,看着今天的庄稼长势不错,应该是个丰收年吧?”

这时,朱元璋就等老农夸赞当今皇上——也就是他自己了!

没想到,老农脸上并没有他希望的那种喜悦之色,反倒开始唉声叹气了。

这让朱元璋有点不解,便接着问道:“怎么,家里人口太多,还是没有劳力耕种,这么好的年成,你咋还不高兴了嘛?”

老农这才无奈地摇摇头说:“你有所不知,按说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当今皇上也是好皇上,都给俺们减了税。可是俺们辛辛苦苦干一年,大部分都得交到知县老爷那里,家里剩下的也就是下风头的秕谷霉粮,能填饱肚子就是托皇上福了。”

朱元璋听了既喜又怒:喜的是,看来俺老朱在百姓中名声还不错呢;怒的是,这县官着实可恶,在我大明朝如此严厉的刑律下,竟敢还盘剥百姓!


想到这里,朱元璋对老农说:“你放心,我认识几个当官的朋友,我找找他们问问这事。”

身为大明帝国的君王,他当然不可能听一个农民的一面之词。于是他说完就立刻辞别了老农,奔县衙而去。

亮明了身份,县官唬得屁滚尿流,跪到地上磕头不迭。朱元璋没有理他,让人把师爷、衙役都叫了过来,一个个细细盘问。

原来,农民将辛苦收获的粮食交官的时候,一石多只能算五斗。贪官污吏都公开贪污舞弊,用大斗进小斗出,使农民遭受加倍的剥削。更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大斗量,还要农民把粮食装得冒尖,然后在量的时候在上口用杆子一刮,冒尖的部分落到地上,又被贪官中饱私囊了。

嫌交粮食不划算,你可以以银代粮嘛!好,贪官收取银子时,也有他的妙招:先从银子上锯下样品,说是去验验成色——这一锯就是一大块。然后,由于碎银子要入炉重铸,会产生损耗,贪官就想出了个“火耗”名词,一两银子就得扣除三钱两钱的。

了解到这些盘剥百姓的猫腻,朱元璋大怒,毫不含糊就将县令就地斩首,师爷衙役充军发配。


为什么朱元璋会如痛恨贪官呢?这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濠州贫苦农民朱五四(朱世珍)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由于这个男孩出生时父亲46岁,母亲42岁,不识字的爹娘就把他夫妻俩的年龄相加,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八八”。


  • 这种取名方式是不是很有趣?其实,没文化的百姓生了女儿根本就不起名,大妮二妮地叫着,嫁人后便张氏李氏了。倘若生个男孩,就胡乱取个名。或按出生年月:比如朱元璋的爷爷朱初一;或按兄弟排名或父母年龄之和:比如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还有朱八八(重八)。另外,还有些人就“猫”啊“狗”啊地给孩子起个名,为的是好养活。

至于“朱元璋”这个名字,还是他发迹后另取的。

朱元璋十来岁时,就亲眼目睹元朝的统治及其腐败,赋税和徭役那是相当的重,老百姓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再加上当地发生严重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所以,不到半个月时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一个大家庭倾刻之间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大嫂及侄子了。


当时,家里穷得连买棺材钱都没有,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还是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葬了亲人后,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离开家乡,各自逃生去了。

那时候朱元璋就想:如果元朝这些官员不贪污赈灾物资,不盘剥百姓的话,他的亲人怎么会被饿死呢!所以,他自幼就在心里对这些贪官污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了这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所以朱元璋登基后,就一方面体恤农民,一方面则重惩贪官。

朱元璋深知灾荒给农民造成的痛苦,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地区的农民赋税,或给以大量救济。

从洪武二年起,尽管国库空虚、百废待兴而需要大批银两,但朱元璋还是开始大规模地蠲免赋税。他认为,要想江山永固,必须先解决农民吃饭问题,之后的几年,他又在各地陆续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到洪武二十四年统计时,天下田土,已达到近四百万顷,比元朝翻了一番还多。同时,人口数量也有大量增长。

经过朱元璋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社会生产逐渐从元末的状况开始转变,并快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接下来,他该对贪官重拳出击了!

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又鉴于元朝的政治混乱,故以猛药治国。即位后在全国掀起了“反贪官”运动,将利剑伸向中央及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

首先,朱元璋始终认为“胡元以宽而失,朕收中国,非猛不可”。

以此思想作为指导,他让李善长等人制订了史上著名的《大明律诰》,对“帑项钱粮”、贪污腐败之罪法外用刑,使许多官员谈之色变。

律例中,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其次,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他们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进行严厉惩处,采取“剥皮揎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酷刑。这种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 据统计,朱元璋自1368年登基,到1398年去世,这前后三十一年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运动,杀掉贪官污吏多达15万人。

这种针对贪污的重刑,可以说是史上罕见。所以,他发现那个县令对百姓巧取豪夺后,必然会将其斩杀。

后记

朱元璋以布衣出身,无倚无靠,奋起而得天下,古往今来大概只有汉高祖刘邦与他有得一比。但是,刘邦的个人作为,与朱元璋相比仍要略逊一筹。

朱元璋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中前期百余年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他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

所以,就连取代明朝的大清诸位君王,也对朱元璋推崇倍至。顺治帝就这样评价他:“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这应该是客观的评价吧!


感谢您的阅读,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点赞3、来宾市 网友:为伊憔悴

朱元璋在大家的印象里总爱微服私访,只要是去微服私访,就绝对能查出事情来。这时候摊上谁,谁就该倒霉把命给交出来了。

我们先说朱元璋巧遇农民的故事。

那一次正好是天气转暖,老朱在皇宫里坐不住了,他要出去看看,民间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了?还有庄稼是不是成熟了呢?

本来这一路上,朱元璋看到把头都压弯的麦子,迎着金灿灿的阳光,还是满心的喜欢的。

但是,当他见到一个老农的时候,听了老农的一番诉苦,气就不打一处来了。

原来要朱元璋在和老农聊天的时候,听老农说,不要看这个庄稼马上就要大丰收了,但是能给自己留下的不多。

朱元璋有点惊讶了,朝廷也没有要上征多少呀,为什么会剩不多少呢?

朱元璋继续和老农谈话,最后他才知道,原来都是这个地方的县令在作祟。事情的真相是,当地的老百姓除了给国家上缴粮食,另外,还要拿出收成的一半来孝敬县令。

你说老朱听到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不气的。

所以,他回去就把县令给处死了。他在想为什么这个县令如此的胆大妄为呢?

原来他的朝中有人,正是每年要孝敬他们。在加上有什么事,让他们平日也照顾自己一下,所以,县令就这样鱼肉百姓了。索性朱元璋就一查到底,把和这件事有关的所有官员全部给处死了。

当然了这个事情,是不是真实,就另说了。毕竟案情重大,朱元璋也不是喜欢随便杀人的人,他只杀该杀的人。

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辞,这说明朱元璋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我们再说一个朱元璋杀瓜农的故事。

话说刘邦在一年夏天外出的时候,他碰巧走到了一片瓜田,然后看到了一个瓜农。这个瓜农看到跟随朱元璋的几个人,都是气度不凡。

所以瓜农就主动给朱元璋切了一个瓜,但是,瓜农发现朱元璋吃瓜的时候有一个特点。

别人吃瓜,都是拿起半个瓜来,用勺子挖中间的,开始向两边吃去。

朱元璋却恰恰相反,他是先吃边缘的,最后吃中间的。

瓜农因为不解,他就告诉朱元璋,吃瓜应该先吃中间,然后再吃边缘,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吃不到边缘,就不想吃了,最好吃的部位,没有吃到,岂不是可惜了。

若是从中间开始吃,自然就不同了。

一个瓜只有中间的部位最好吃,这样你可以保证每次一口,都是当前瓜的最好吃的部位。朱元璋细细品味,觉得也是这么回事。

朱元璋又和老农说了很多话,他觉得这个老农很有见识。就想请他去朝中当官,但是,这件事被老农给谢绝了。他说祖上有规定,后人不能当官。

朱元璋只好悻悻而归,但是,走到了半路,他还是派了人来,把老农给杀了。原因就是这样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始终是个祸害,留着不如杀了的好吧。

就这样老农也一命呜呼了,当然了这个故事,也仅仅是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点赞4、吕梁市 网友:手放开々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苦大仇深的皇帝了,他出身贫民,当过和尚,放过牛,做过乞丐,吃够了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的苦,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就励志于整顿贪官污吏,只要贪污五十两银子以上,就被处以“剥皮植草”的酷刑。

有一次朱元璋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见到一片庄稼长势喜人,可是却见一农夫对着眼看的丰收唉声叹气。于是上前问明缘由,农夫说“这田种的没意思,收成再好也不是自己的”!朱元璋大惊,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来。原来此地县令是朝中一名大员的侄子,靠着这层关系当上了县令,无视朱元璋的三令五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仅让农民交税,还要把收成的一半上交给他,农民最后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向来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常以万钧之势给以雷霆之击!遇到这样的贪官自然也不放过,当县令被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朱元璋亮明身份立了吓瘫了。回京以后,那位朝中大员也因此被杀。

朱元璋对功臣和贪官污吏动辄就是各种杀!他杀了15万贪官,手段也极其残忍,虽然铁腕下大明出现了难得的清廉之风,但是树敌太多,依然有人知法犯法。在这一点上,相比雍正治贪,还是稍逊一筹。

点赞5、资阳市 网友:去寻花

朱元璋作为一个布衣天子,从一介草民成长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足够励志,也足够传奇。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经历的传奇性,民间留下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也是特别的多,真真假假都有,比如说火烧庆功楼,比如说微服私访遇瓜农。

不管民间传闻如何,朱元璋在位期间,确实是中国封建时代难得为农民考虑的皇帝。也许是朱元璋的出身让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无比痛恨,终洪武一朝,朱元璋都在与贪官污吏做斗争。

这不,朱元璋又出去微服私访,听到一个老农的叹气声,遂走向前和老农聊了起来。和老农聊完之后,朱元璋怒气冲天,把县令给杀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朱元璋朱元璋登上皇位,大家都知道,每一个朝代更替,总会“江山一片破碎,只剩断壁残垣”,明初洪武年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军队供给成了最大问题,直接威胁着中央集权的统治和巩固,一方面,国库空虚,明初,政治势力尚不稳定,百姓没有安居乐业的保障,另一方面,人口减少,土地上缺乏充足的年青劳动力,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农业问题的扩大。

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多次颁布发令,免除徭役,劳役,鼓励生育,振兴农业,修缮新建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从根本上来讲,农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国家之本。

前边说到,朱元璋出身贫农,自幼挨饿受冻,他自然明白老百姓没有饭吃,没有粮收的苦衷,在落后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下,农民是以个体户为经营单位的,自给自足全靠天时地利,但是没落的封建统治却重重的压在了农民的头上,沉重的赋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儿来。朱元璋听见老农的苦衷,自然“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故事还原一下,朱元璋微服私访,走到一片田地前,黄油油的稻穗灿灿发光,一望无际,朱元璋甚是兴奋,“收成如此甚好”,这时传来一叹息声,朱元璋询问原因,老者拭泪叹息“赋税沉重,收成再好,减去所交,温饱也无法保障”,朱元璋听到这话,这还得了?反了这群狗官了!这其实不难看出,朱元璋的另外一个特点,朱元璋讨厌贪官污吏,有历史表明:朱元璋在后期极爱惩罚贪官污吏,前前后后共杀了将近十五万人。从这不难看出,朱元璋对贪官那可真的是恨之入骨了啊。

朱元璋在位期间,一方面重视农业,另一方面就是惩治贪官。有时候一件事儿,就涉及上下级上万官员。史书记载:朱元璋专门对待贪官的办法,命令将其处死之后进行扒皮,用人皮和稻草,扎成稻草人,用以警示其他官员。所以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居然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贪官最少的时期,贪官甚至在当时绝迹于世了。如此严格的制服,就是为了让官员真正为老百姓干实事儿,而不是剥削老百姓。

朱元璋在朝时期,为了让农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他针对当时的农业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得饱,穿的暖,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的统治者,他主张积极引进海外的种子,以达到增产保量的目的,让百姓从根本富裕起来,永远脱离灾难,永远都不要回到他的当初。

朱元璋自己多次颁布重视农业的法规条例,如此重视农业,竟然不知道农民生活困苦居然是出在这群贪官身上,肆意加重赋税,胡乱搜刮百姓钱财,毕竟自己农民出身,自己深有体会,以前是异族统治,不拿老百姓当人看,既然我都那么重视农业了,你们这些贪官们居然还敢私自收敛税收。所以对于官员欺负农民的行为非常地痛恨,一怒之下杀了县令。

点赞6、池州市 网友:可是是想

这只是一个故事,正史中并无记载,但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在劳动人民的心中是一位为民做主的好皇帝,毕竟所有的故事都不会是空穴来风,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朱元璋因为自己出身的原因,鼓励农耕、奖励垦荒、提倡移民屯田和军屯,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可以说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皇帝可以做到像朱元璋一样对农民经济生活如此关注。


这一天,朱元璋想出去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了,于是啥都不说换上常服,带上两个侍卫便出了宫。到了郊外看到长势良好,不由得内心一阵欣慰。

想着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收获,老百姓肯定都过上了好日子。这个时候一声叹息,打破了朱元璋的怡然自得。


朱元璋抬头一看,发现一个农夫在哀叹连连。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料定这其中有内幕,于是便询问起老农为何叹气不止呢?老农说到他们当农夫的,辛苦大半时间,可结果是好好的收成却不是自己的,这才叹息。

朱元璋一听,心中布满了疑云,在交谈一阵后,朱元璋才明白了来龙去脉。


原来是当地的县令上任后,多年来一直在压榨农民,每家每户每年的收成都要被当地县令给霸占一大半。如此一来无论收成多高,被县令霸占后,怎么都是不够一大家子生活的。

朱元璋明白过来了,他看到的只是表象,他们当农民的明着看守着一大片农田,可以让一大家子生活无忧的样子,可实际上,因为县令的原因,他们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不仅让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幼时家穷,曾为地主放牛,有过被压榨的经历,体验过底层的心酸苦楚,他对这些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于是在回宫后,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把县令给抓了起来,处以极刑。县令被抓时还哭爹喊娘的说要见皇上,在知道朱元璋来视察过他们县以后顿时面如土灰。当地百姓在摆脱这些贪官污吏后,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来。

点赞7、南安市 网友:当初的我

朱元璋出去私访,跟一农夫聊了几句,为何气的将县令斩首了?这事应该是来源于野史,不过也不奇怪,关于朱元璋杀人的野史太多了。在这些野史中朱元璋简直就是一个暴君,一会把和自己交谈的瓜农给杀了,一会把深夜给自己送吃的宫女给杀了,一会又要杀给自己做饭的厨子,这会又要杀县令了。野史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朱元璋杀伐果断,的确杀了很多人。

朱元璋为何杀人?因为皇位来得很不容易担心被篡位。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幼名朱重八,家里非常穷,穷到父母去世后埋葬的棺木和地都没有,还是邻居刘继祖好心给了一块地才安葬了父母。朱元璋给地主放过牛,为了生计又去黄觉寺出家做和尚,还是吃不饱饭,走投无路了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才人生开挂。朱元璋战功赫赫,最后成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担心功臣会抢夺自己子孙的皇位,所以找各种理由杀了很多功臣,但是因为朱元璋来自社会底层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对老百姓还是很好的。朱元璋在午门外设立“鸣冤鼓”,民间老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直接上京击鼓告御状。朱元璋对贪污更是零容忍,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连自己的女婿都杀了。

今天的野史虽然是朱元璋杀县令的故事,这事还是说朱元璋痛恨贪官,铁腕治贪的。

话说有一日,朱元璋又带着人微服私访了。朱元璋和一行人走到郊外,看着田里金灿灿的稻谷心情大好,但是却发现边上的农民还是唉声叹气的,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今年是丰收啊?为何还不高兴了?”老人家气愤回了一句:“有啥可高兴的,这些粮食还要送给县令一半了。”

老百姓的粮食还要送给县令一半?朱元璋一听这话马上就恼怒了,立马下令严查此事,结果这个老农说的还真是实情了。当地的县令嚣张跋扈,上任后一直在压榨农民,每家每户每年的收成都要交给这个县令一大半。所以即使是丰收,当地的很多百姓还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朱元璋出身贫苦,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了,所以马上就下令把这个县令给斩首了。这个故事虽然来源于野史,但是朱元璋铁腕治贪却是事实,还是应该点赞的。

点赞8、启东市 网友:猫在裙角

草根出身,一跃成为皇上的人,自古以来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朱洪武)小时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父母哥哥饿死也没地埋葬。他还从小给地主放牛,依旧吃不饱饭。但是从小朱洪武就有一个皇帝梦,和发小汤和他们做游戏时,他总是扮演高高在上的皇上。小孩子的游戏,谁成想竟然会成真呢?

朱洪武为了生计,做过不少的角色,最了解农民的疾苦,所以他有农民情结。登上皇位后,他给老百姓降税减费,让老百姓的日子有了起色。

由于朱洪武的亲民形象,所以,在民间有关他的传说故事特别多。

与农夫聊天,把县令斩首

朱洪武又微服私访了,他觉得那年风调雨顺的,老百姓肯定五谷丰登。于是和一个随从来到了一个处麦田里。看着麦田里庄稼绿油油的,麦穗也特别大,特别沉,于是高兴的哼起了小曲。

朱洪武于是就对身边的老农说,老人家,今年收成好,可要大丰收了,日子更有奔头了吧?可是老农却唉声叹气起来,说收成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朱洪武是非常吃惊,忙问缘故。

老农说,主要是官府的赋税太沉重了,要上缴一半多的收入呢!再去掉种子和肥料的成本,几乎填不饱肚子呢!看着老人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的,朱洪武非常可怜他。

于是,俩人坐在地头上了,聊了起来。朱洪武说不是已经降税了吗,降到了一成。老农说那是临县,可是他们县的县令是个贪赃枉法的主,仗着朝廷里有人,变着法的欺负老百姓,压榨老百姓,老百姓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朱洪武了解了实情后,肺都快气炸了,立即把县令抓了,进行审问,果然如老农所说,于是毫不犹豫的把那个欺压老百姓的贪官县令给咔嚓了。

其实,上面的故事不过是野史,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茶余饭后的小故事。所以不必当真,类似的故事还有呢!


大雨倾盆,送葬马皇后

传说马皇后去世后,在送行的路上,朱洪武是太伤心了,又赶上了大雨天,他心情就格外郁闷,觉得是不好的兆头,就想发脾气,甚至可能会做出令官员们更害怕的事情。就在朱洪武想发作的时候,一个大臣赶紧说,这是马皇后感动了上苍,连老天都来给马皇后送行了,是吉兆。

朱洪武一听,有道理,于是脸色由阴转晴,继续给马皇后送行。


刘伯温送鱼,寓意深刻

刘伯温作为朱洪武的谋臣,在最后临终之际,让儿子给刘伯温送去了一筐鱼,筐里的鱼很多,空间又小,鱼儿们都在张大了嘴喘气,有的还跳起来。

朱洪武是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意思呢?直到十几年后,朱洪武才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就是京城小,皇子们都在京城的话,势必相互影响,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于是,朱洪武让儿子们都去镇守边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七岁儿童当马驿

朱洪武在民间闲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七岁的小孩在独自一人喂马,于是问他的父母呢?小孩说都在部队里,父亲当兵,母亲做饭。朱洪武一看,这个孩子挺可怜的,于是想考考这个孩子的文化水平,于是就出了对子考这个孩子,“七岁儿童当马驿”,小孩子立即脱口而出:“万年天子坐龙庭。”

朱洪武一看特别高兴,就是就免了这个孩子家的徭役,同时把他送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让他一家人团聚。


朱洪武的故事真是太多了,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点赞9、高州市 网友:花零落

我一直再想一个问题:《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主角应该换成朱元璋。如题主所问,类似的问题看到的太多了,朱元璋不是在私访,就是走在私访的路上。朱元璋闲着吃西瓜,或者和农民兄弟唠嗑,或者没事烧个酒楼,

所有看似无意却是有心的聊天,结果不是哪个贪官革职查办,就是哪个功臣人头落地。朱元璋有那么闲么?他管着全天下的事,然后天下所有的事都得靠朱元璋决策,根据不完全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仅仅八天内,朱元璋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合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平均每天要看两百份文件,处理四百件事情,基本上夜夜加班,朱元璋如果穿越到现在,整个一位劳动模范,每天忙的要死,哪有机会微服私访?

最不理解的是,微服私访除了名头好听,还有什么好?这恐怕是古代皇帝干的最危险的事,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元璋就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一旦乔庄打扮,没人认识你个皇帝,想怎么折腾你就折腾你。最可怕的是万一私访的事情泄露,有投机分子直接取而代之,或者被敌人知道行踪组织刺杀。还有一系列各种意外,遇到个流氓投头子欺负,或者不讲理的地头蛇,或者查办的贪官狗急跳墙,再或者遇到人贩子……总之皇帝不会轻易出宫,更别提微服私访。

答案来了,看到朱元璋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分辨事情真假,和农夫聊几句把县令杀头……可能么?在古代严重的封建等级中,农夫敢随随便便指出县令罪状,然后和一个陌生人侃侃而谈?除非这个农夫是锦衣卫!这种小故事为什么能流传出来,津津乐道?因为贫民出生的朱元璋,深知老百姓的生活不容易,当了皇帝以后对贪官更是嫉恶如仇,毫不手软。他这种做法,深受老百姓拥护。于是杀的贪官太多,各种各样的故事被流传……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