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如何才能做到书法的学和练相结合?
“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如何才能做到书法的学和练相结合呢?”诚然,对于书法而言,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练习,一个是知识层面,一个是技法层面,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书法练习才能有所成效,然而,很多人学习书法只知道练,而不知道学,或者不能将学和练结合起来,以至于学习书法效果不佳。
接下来,我们就从书法的三个要素:笔法结构章法入手,谈谈在这三个过程中怎样做到学和练的结合。
第一,笔法中的学练结合
古人曾说:
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这里就说得很清楚了,笔法应该是书法要素中的重中之重,是学习书法不可绕行的一道难关,然而对于笔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光靠练习就可以了的,同时还需要调动大脑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使记忆更加深刻,练习时能够同时形成肌肉和大脑的记忆,对于学习的进步也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笔法而言,首先不是练而是学,怎样学呢?在书法中学表现为分析,分析笔画的长短、粗细、位置、角度以及与其他笔画的关系等等,还要就是要学习一些常用的用笔方法,只有把这些学到手了,下笔练习才会有所依据,才会从容不迫!
我们以褚遂良的楷书笔法为例,具体谈谈笔法中的学与练的结合。
【褚遂良楷书以及笔法示例】
对于褚遂良楷书的笔法学习,我们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拿到字帖就开始漫无目的地进行练习,而是先要学其笔法,根据以上所说就是要分析笔画的长度、粗细、位置、角度等等。
我们以褚遂良楷书的“大”字为例,先来学习其笔法,首先我们看第一个笔画横画,是一个中横,也就是不能长,粗度也要进行把握,重点是起笔是方头起笔,形成了一个切角,收笔处也是一个切角,这是笔画的整体形态。
第二个笔画撇画是一个竖撇,其笔法要领是先竖后撇,转折处流畅圆转,捺画与撇画形成对称,并且捺画陡然变粗,不可太长。
这是对每个基本笔画的笔法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整体,因为这个字下部有撇捺,所以横画就需要写得很短,才能显示这个字的精神。
以上的这段分析就是我们在学习笔法时的“学”的那一部分,根据所学,接下来就开始付诸实践去练习,按照所学所分析的去练习,练习笔画自然事半功倍,这就是在笔法层面的学和练的结合。
第二,结构中的学练结合
书法中的结构历来为书家所重,当代很多书法家都把结构提到了比笔法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结构写好了说明字就写好了,而如果结构不假,笔法再怎么精致也是无济于事的。
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
这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的一段话,他所说的“学书先定间架”说的就是结构的重要性。
结构如此重要,自然需要学练结合,而且结构千变万化,不学是不能掌握的,那么结构学的是什么呢?结构学的就是字的结体法则,只有先把结构法则了然于心,下笔才能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我们可以从历代书法家的结构论著中学习结构法则,例如李淳的《大字八十四法》,欧阳询也有《三十六法》,清代书法家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则是学习结构者必须先要学习的一本经典的结构著作。
结构之法如此之多,其实在我看来,要想写好字,只要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即可,那就是布白均匀和中宫收紧。
我们以柳公权的楷书为例,谈谈学习结构中的这两个法则的重要性。
【柳公权楷书以及布白均匀的结构图示】
柳公权作为晚唐的一代书法大家,其书法得其吸取前代书法家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清健刚直的风格,他的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而在结构上柳公权的楷书更好得诠释了布白均匀和中宫收紧的结构规律。
在柳公权楷书中,我们第一个要学习的结构法则就是布白均匀,我们看“唐”字,诸多横画排列,但是并不显得忙乱,而是笔笔有序,笔笔规矩。而且我们还由此可以延伸出横笔等距和竖笔等距的结构规律。
这个布白均匀的结构规律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得到的,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书写,练习也会很准确,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中宫收紧图示】
第二个需要学习的就是结构中的中宫收紧规律,对于这个规律的学习可以使得我们写出来字更加紧凑,更有精神!
带着学习到的这两点,把布白均匀和中宫收紧运用到练习中,效果自然会很明显,对于结构中的学和练还可以运用到其他书体或者字体的练习中,这也反映出了结构中的学练结合,会使书法学习效果大大提升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先学后练,才能达到学与练相结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书法很大程度上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如果不学,就无从练起。
第三,章法中的学练结合
可以说,章法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章法的排列布局就不仅仅是将字字排列组合起来就可以的,那样的话,章法布局一定是死板的,章法布局一定要看起来灵活多变,行气贯通,神采奕奕,才称之为好的章法布局。
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这是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于章法布局的一段论述,这是对章法布局的高度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去安排章法布局,章法一定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
【书法的章法布局更需要学与练的结合,学的部分甚至超过了练的部分】
对于章法而言,学的东西要比练的东西多得多,特别是对于书法的字外功的学习,书法的书卷气是练不出来的,需要广泛学习经典的古典优秀文化,书法的美不能仅凭练习,需要了解美学原则,书法中的跌宕起伏不是练出来的,而是要在心中与古人做到心灵相通,体会古人的心境,才能达到和古人的神往。
以上所说的几点就是我们在章法中需要学习的部分,然而学到的东西始终是要通过练习体现在纸面上的,因为书法本就是一种表现型的艺术,只有把学到的东西通过一遍遍练习并最终表现出来,才能促进从学到练的转化,书法的学和练才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才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书法是学出来的并不是单纯地练出来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分别从书法的笔法结构和章法三个要素中举例说明了如何才能做到书法的学练相结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学,是一个智慧名称,不动脑不叫学。学书法,是需要时间思考领悟的,不是死学。要求思辨字里行间的各种艺术成因,提炼出精妙的艺术手法与表现。
练,是一个体态动作,是肌肉记忆,是熟能生巧,是对笔性的掌控,是技术层面。字型、笔画、字体等等,都需要大量练习。
两者相结合,才是书法之路。
钢丝球原创
书法中的学和练是相辅相成的。光学不练,手上来不了;光练不学,入不了渠道,成不了体统。只有把学和练有机结合,才能把书法学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当地有名的知名人士,博学多才,不仅文章写的好,而且对书法特别感兴趣,每每与我谈起,都能从艺术的高度,说个八九不离十,就具体一幅作品,他从笔法、结字、章法以至流露出来的韵致,能说的头头是道,我很佩服。但由于他公事应酬、写作文章消耗了大部分精力,虽然闲时也动一动毛笔,但隔三差五,始终没把《兰亭叙》临出来,至今二十载,当地书画展每每邀请他参展,他都一一推辞掉了。
原因是什么?就是他对书法艺术的眼高手低形成了反差,总认为自己写出来的字不能示人。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你学的书法知识及相关艺术鉴赏再多,如果你不能把它通过你的手表达出来,那只能是空谈。
因为书法终究是通过手表现出来的。
但是,你用手写出来的字不一定是书法。
我们当地一个退休老人,是个十足的书法爱好者,每天投入写字起码在六个小时以上。每天下来40x60cm的毛边纸 ,能写上三十张。照这么个练劲,肯定字写的不错吧,但是当地每次书展评审却过不了关。为什么?原来,他自始至终不临帖,随自己的兴,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所以写出的字是十足的“我体”。看上很工整,但都是用笔画出来的美术体。可以说,盲目地练字,把他应该能写好的字也毁了。这个事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练字要有方法。这个方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古人留给我们的书写技法和书学理论中学来的。
那么,如何才能把书法的学和练相结合呢?我的经验是:
一是学中练。
不论临习那种碑帖,先了解它的总体特征,再具体到点划的运笔规律,结字的体势趋向。这些了记于心后,然后动笔,做到“笔无虚发,下笔有由”。初临肯定不会到位,但练一遍有一遍地收获,只要心手并用,不需多长时间便能心手合一,直至把帖写到位。
二是练中学。
我们在学习一种书体时,不能只盯着自己,还要借鉴别人是怎么临的,特别是名家的临作。研究研究他们的作品,不仅使你练写中的困惑迎刃而解,还能学到他们的先进方法,你就会如虎添翼,进步更快!
三是练外学。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要想在书法之路上走远一点,限于上述二条是不行的。我们在学习技法和书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特别是古代的诗词曲赋,它们的艺术特性和鉴赏与书法一脉相承,了解了它们,也就明白了书法的旨要。
其次,我建议大家有精力再读一读儒释道三宗的名篇名著,这对提高人生的大彻大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们还得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不仅生养了我们,而且用它千变万化的规律,教会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繁衍之道。所以先贤告诉我们做好两件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学能达到什么目的?练能达到什么结果?
我认为学能达到形似,练能达到熟练!可是,这不是书法的目标!书法的目标是笔法通彻,是理解书法!
形似是机械学习,即使你能达到形的完全相似也不是理解书法,或许你能懂得一些的笔法,可是绝对不是吃透了笔法!学与练可以使你达到熟练地完成形似,可是书法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书法有神采吗?没有!
这就是学而不思!学了,也学得很好!至少自己认为很好,或许自认为最好了。实则是门径尚未窥!
习作书法,陶冶情操。
细心精练,名师指导。
好字常耕笔,
日久皆艳丽。
学与练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学与练最大的区别我觉得就在于是否用心。练有可能是被动的,也有可能是不过头脑的机械性动作。而学书法就不一样了,学一定是要动脑子的。
尉天池临米芾书
王羲之曾经在《笔势论》中说过:“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说的就是学习书法的人,如果用心去学的话,两个月就能看出你的功夫了,就会有成绩了。那么这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存意学者”,就是用心学、用脑子学,因此古人说:“书无百日功”。如果说你练了三个月了,还没看出啥进步来,那就有问题了,你要找问题了,不能这么傻练了。
学与练如何才能巧妙地结合呢?
个人认为,学与练要相结合,最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读帖,读帖的同时要学会总结和归纳。
读帖有三种读法:
第一,是享受型读,让自己沉浸在字帖当中,就是默默地看。我习惯睡觉前看看书,有时候看看字帖,累的时候看字帖也不愿意多动脑子了,就是慢慢读帖的内容,像看书一样,读内容的同时欣赏它的书法。长时间这种读帖,法帖在你脑海中的印象就会加深。
翁志飞临帖
第二,分析型读,有的时候读帖是需要我们去分析的。分析什么呢?分析用笔的方法,例如我临帖的时候有时候钩老是写不好,就睡前看字帖的时候,看看字帖中那些钩的写法,琢磨作者的用笔是怎么写出来的。
第三,是总结型读,我们说一个书家有一个书家的特点,而一个书家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法帖也有各自的特点,总结归纳就是要找出这些特点来,就是找出这本字帖的共性的东西和特性的东西。掌握这些共性就很容易写出具有原帖特征的字,掌握特性就学会了书家的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
古人是非常善于读帖的,例如黄庭坚是这样说的: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南宋的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
“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
所以,学习书法临摹古帖是正确的方式,但比临摹还重要的就说读帖,只有是帖上的字入于眼,进于心,方能临帖的时候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也很难表现出来。所以很多人临帖临的不准的原因就是读帖不认真。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
学习书法的伪命题太多,这个也是伪命题!都有哪些是书法伪命题?我谈三个,您接着谈。
第一个,自学等于自杀。
王羲之的老师是谁?大家都知道,他老师的老师是谁?大家也知道,他老师的老师又是谁呢?一直追问下去,就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
哪来的自学就是自杀?是某位书法家的招生广告词吧?吓唬人呢?你不拜我为师,你死定了!
第二个,不拜师学不明白。
书法不是高科技,不拜师也能学明白。书法是功夫活儿,悟性高的人,练着练着就明白了。
不拜师学不明白,这句话还是广告词!
再说了,现在不识字的有几个?网上一搜,什么教书法的书没有啊?听听千千千里马的书法评论视频就能搞定,聪明人不一定拜师才能学书法。
绝大多数人学书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挣钱养家,学的是文化,拜的哪门子师啊?看看吧,那些自称大师泰斗的人,哪个不是为了招生方面?
第三个,书法改革才有出路。
最不需要改革的就是书法,回归传统,才是正道,才有出路。有些人为什么要极力宣说什么书法改革呢?
就是为了找个时髦的话题,把自己推到镜头前展示给别人,成为书法界的一面旗帜,好推广自己的书法,为了卖个好价钱才是真的。
有狂妄自大的所谓书法家,说自己不输古人,展示出来的作品却是鬼画符。
你是不输古人?大家一看,就鬼画符这一点,还真是不输古人!组团鬼画符,浪费公众资源,更是不输古人!
时代不同了,一句屁话立马就能臭半个中国,估计我这一番屁话也香不到哪里去,就此打住!
金诗元
2021.02.06宝灵书斋
究竟说来,书法犹如佛法一一始于戒律,精于定慧,了于心源一一书法是“证悟”出來的一一即闻、思、修、证。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禅”。所以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颇有见地。
这是一个伪命题,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书法学习的一般规律,对其作解释没有任何意义。
书法是学出来的,什么是学?学就是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可见学习的是一个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什么是练?顾名思义,就是练习,练习指通过反复进行某一个或某一种操作而使特定技能得以提高的过程。
问题中先说书法不是练出来的,后面又说如何做到学练结合,显然是自相矛盾的。练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因此我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怎样增强书法的学习的有效性。
练习常用于学习某种运动技能或者心智技能,前者如学习游泳,后者如学习数学解题,书法的学习则比较特殊,它是一门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运动技能的学习,除了技能外还包含了审美、文化等心智技能的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
对于练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通过练习使技能提高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所谓“高原现象”,即当成绩提高到某个水准后会有一个成绩在较长时间里徘徊不前的时期,其原因常与练习方式不利于更好操作有关。书法的学习也不例外,通过充分的练习可达到技能的熟练化,或者说自动化,即书写时可以较少的注意关注和较少的多余动作从事书写活动,但这只是针对技能层面而言,要将作品写得具有艺术性还需文化、审美的支撑,写字匠和书法家的区别就在于此。
因此,书法的学习要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要根据书法自身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避免盲目的练习,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方能事半功倍。
壹庸路过,有幸作答。
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十分的有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内涵。
学:指得是理论知识,技巧方法的学习和理解,认知和感悟,是一个脑力劳动的范畴。
练:指的是对理解的知识,技巧方法,理解感悟用于表现的一个过程,主要体现在手上的工夫。
从开始接触汉字,我们就开始接触了基本的写字技巧和方法,可是晃晃悠悠写了几十年,写了一辈子,发现自己写的东西,书法的水平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并没有进步。说明,书法光靠写是不行的,还需要学。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存在客观的东西。在书法的学习中,没有学只有练是没有结果的,但是,只有学没有练也是没有结果的,当然,把两者放在一定的范畴内,学比练更加重要。
附图为壹庸硬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