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暂且不论诸葛亮厉害与否,在我国古代史中有哪位大臣的祠堂是修建在君王坟前的?恐怕除了成都汉昭烈皇帝墓前的武侯祠,再也没有了吧?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说明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能力。
战略家
说诸葛亮是战略家,并不是隆中对里提出的天下三分之策,因为隆中对是否真由诸葛亮自己所想,并不敢肯定,因为鲁肃在江东向孙权提出“江东对”的国策更为早一些,又有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在东吴任职,不敢排除是否诸葛瑾在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告诉过弟弟这一战略设想。而“江东对”提出的以东吴为根基,夺取荆州再图益州的策略与隆中对太过于相似。
但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不局限于隆中对。在刘琮接任刘表家业的时候,诸葛亮是劝刘备夺取荆州的,他向刘备指出了刘琮必保不住荆州,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如果此时夺取荆州真的会让刘备少奋斗至少五年,然而赤壁之战也许就不会发生,东吴的势力也许就进不了荆州。
当刘琮投降后,刘备南逃,依旧是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的计划,虽然鲁肃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重要人物,但诸葛亮对全局形势的判断也是非常准确的,深知东吴的眼光是在于荆州,而刘琦依附于刘备,东吴抗曹的目的在于保境安民,但更远的层次就是进取荆州,这是孙刘能够达成联盟的基础。因此,孙刘联盟就不需要演义里的“舌战群儒”,因利益需求都看的明明白白,联盟是必然的结果。
诸葛亮北伐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被冠名为穷兵黩武,实际上,我认为这也是诸葛亮战略眼光独特的地方。自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就立马恢复了孙刘两家的关系,为北伐解除东面的威胁。而北伐的目标真的不是中原地区,五万兵力就敢打中原那就是痴人说梦,而诸葛亮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就是吃下关中陇右地区,这一点上是对“隆中对”计划失败的一个补充,既然荆州已失,那么以益州为根本,占领关中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年刘邦就是平定三秦以关中为根基才图得天下的,因此蜀汉不愿意偏安一隅,就只能走北伐这条路。
政治家
这一点上的争议并不大,先主征战于外,足兵足食就能够说明诸葛亮的治国之才。诸葛亮治蜀也是很有一套,创建《蜀科》,法为本、德为据,吏治清明;南中蛮荒地区冶炼、制盐、茶业都成为经济支柱。内政治国,在于三国时期,诸葛亮、荀彧应该算最有能耐的人了。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不光在于内政,还在于外交。在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以大局为重,重新与吴国结好。孙权称帝时,诸葛亮面临了很大的问题,就是承认不承认孙权称帝的合理性,因为蜀汉以汉立国,意图代表汉朝的正统地位,从而在政治上诋毁魏国的篡逆行为。但孙权称帝就打破了这个局面,如果诸葛亮承认了孙权的帝位,那么就否定了蜀汉的正统性,如果不承认,又无法维护两家的关系。最终,诸葛亮只能委曲求全的承认了孙权的帝位,但作为条件,诸葛亮迎回了被东吴俘虏的蜀国名仕张奕,这种政治博弈中的交换,也体现了诸葛亮在外交上从来不做亏本买卖,如果非要失去一个东西,那就让他失去的更有价值!
军事家
诸葛亮虽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用兵如神,但也绝非后世诟病的那样没有一点军事才能,反而我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出类拔萃的。诸葛亮在前期是没有参与过重大战役,平定南中地区也是正规军碾压蛮夷部落,这都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北伐期间,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细节中展现的军事谋略,是被司马懿称为“真奇才也”的。
曹真也非演义里那样的无能之辈,反而是夏侯渊阵亡之后,魏国西部战区的顶梁柱,见于正史中其统兵之才不下于张颌,这样的帅才大小战役三败于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北伐皆因粮草问题而退军,这也是最后一次北伐,相持渭南时司马懿选择坚守不出的原因,打不过就不打的战略是戳中了诸葛亮的痛处,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而其留下的木流牛马和诸葛连弩都成为当时战场上最先进的装备。
出师表的文笔虽然没有三曹的辞藻华丽,但那是一代名相的鞠躬尽瘁,是诸葛亮一生才智的映照,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留给后世一座忠义的丰碑,屹立在三顾茅庐的君主墓前,继续守护着知遇之恩的主公刘皇叔!
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人其实是大多数人认为吹的最多的诸葛亮。有人要问啦,你是不是胡说八道,诸葛亮都被三国演义吹上天了。其实三国演义并不是把诸葛亮吹过头了,而是把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于鲁迅批评三国演义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实际上正史中的诸葛亮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种神棍形象。正史的诸葛亮除了不如演义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压演义诸葛亮。
演义吹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是正史诸葛亮军事也不差,三国演义没有告诉我们蜀汉总兵力不过10w,每次北伐带兵不过数万。可就是这数万北伐军,居然打的数十万魏军龟缩不前,排除神话部分,这战绩比起动不动三十万大军北伐的演义诸葛有差么?演义中,出陇上诸葛装神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说的是诸葛亮兵至祁山,军中缺乏粮草,于是设计迷惑魏军,出现几个“诸葛亮”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仓皇逃窜,诸葛亮得以收割陇西小麦。这段故事其实原型是正史中的上邽——卤城之战。
限于篇幅,这场战争的详细过程就不介绍了,只叙述下最终结果:上邽之战,郭淮败退,北伐军收割陇右小麦。卤城之战,司马懿丢盔卸甲,从此不敢与诸葛交锋。演义中空城计虽然子虚乌有,但是“死诸葛走生仲达”却是真的。正史中“死诸葛走生仲达”记载的情况让司马懿比演义中更丢人。演义中说“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可是正史中,司马懿连诸葛亮的木像都没见到,只是杨仪“反旗鸣鼓”,就不敢追击。可见“畏蜀如虎”,名副其实。
演义没有说比起军事,诸葛亮更强大的是政治才能,当刘备被打的走投无路之时,是诸葛亮出使东吴,力促孙刘联盟。当吴蜀联盟破裂,是诸葛亮力促蜀吴重修于好共抗曹魏。可见诸葛亮强大的外交才能。。蒋琬、廖立、庞统、马良、马谡、董允、蒋宛等重要人才,都是诸葛亮推荐的,出师表中更是推举了很多人才,可见诸葛亮知人善任。刘备攻取益州,离不开诸葛亮在后方调度粮草,益州初定,又是诸葛亮联合刘巴制定蜀科。诸葛亮几年之间,外平南中叛变,内修政理。让千疮百孔的蜀汉变得民殷国富。三国志说诸葛亮的政治能力是不下于管仲萧何的,算无遗策的贾诩都评价诸葛亮:诸葛亮善治国。
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散文家,著有《出师表》《戒子书》等精美散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戒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发明家:木牛流马,诸葛连弩,都是丞相真正的发明,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书法家。如此种种,不计其数。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可是正因为他只是人,却比三国演义中的神诸葛亮更加伟大。刘备当时颠沛流离一无所有,有的不过是兴复汉室的大义之名和未知真伪的帝室之胄。当时曹操几乎统一北方,良将千员,带甲百万。三分天下有其二,放眼天下再无敌手。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制其兵。文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为之谋。而刘备兵不过万,将不过十,武将够看的只有一直追随自己的关羽张飞,谋臣没有能够和曹操相比的。诸葛亮不会奇门遁甲,不能未卜先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普通人的诸葛亮依然出山辅佐刘备,无疑比三国演义中的神诸葛更加伟大。诸葛亮一介凡人,居然敢临危受命,身使东吴,连吴抗曹。颠沛流离的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如鱼得水,先后夺取荆州益州,甚至在正面战场打败了昔日强大的对手曹操。关羽失荆州,陆逊火烧连营,蜀汉基业毁于一旦。
白帝托孤,又是诸葛亮,再次“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扛起蜀汉大旗。诸葛亮一介凡人,却能力挽狂澜,只用了三年时间,让千疮百孔,濒临奔溃的蜀汉国治兵强。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却敢以弱小的蜀汉主动北伐强大的曹魏,还打的魏国丢盔卸甲。
正因为他只是人,这样的诸葛亮,难道不更加伟大么?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诸葛亮,难道不比演义中的诸葛亮更完美么?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诸葛亮被视作古今完人,他本身所具有的仁德正直,忠心耿耿,智谋过人,处事公平,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以及它对历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使他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而最早记录这些的就是陈寿所著的《诸葛亮传》。
名门之后,志向高远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人,他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他的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诸葛亮很小就失去了父亲,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暂任为豫章太守,带着诸葛亮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去赴任。正好赶上汉朝廷另选朱皓来接替诸葛玄,诸葛玄素来与荆州牧刘表交情很深,便到荆州去依附于刘表。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亲身在田间耕作,喜欢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那样的人物,但当时没有人认同他的说法,只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相交友好,认为确实是这样。
三顾茅庐,如鱼得水
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去见刘备,刘备非常器重徐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才是一条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见他?”刘备说:“您带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里去求见,不能委屈他自己来,将军应当委屈大驾前去拜访他。”因此刘备便去登门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于是刘备让随从人员退下,说:“汉室衰微,奸臣窃夺皇权,主上流亡在外。我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为天下伸张大义,但由于智谋短浅,因此屡受挫折,到了今天还是这样。然而我的志向仍然没有改变,你认为该如何办呢?”
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群雄并起,占有跨州连郡大片区的人,数都数不过来。其中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低微而兵力寡弱,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打败袁绍,使自己由弱变强,不仅仅是因为占了天时之利,恐怕也是因为发挥了自身谋略的长处。现在曹操已经有上百万的人马,挟持天子来向群雄发号施令,这种情况确实没办法与他一决高低了。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已经历了三位君主,拥有长江天险,百姓真心拥护,贤能之士乐于为他效力,像他这样可以作为外援,却不能盘算去吞并他。荆州北面有汉水、沔水可以依据,南面可以直通南海,东面与吴郡、会稽二郡毗邻,西面与巴郡、蜀郡二郡相通,这是一个适于施展武力的地方,而它的主人看起来不能守住他,这或许是上天用来帮助将军的,将军是不是有意呢?益州地形险要,四周有高山阻隔,物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天府之国,早先汉高祖就是依靠它而成就了帝业。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虎视眈眈,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他却不知道抚恤百姓,身怀智慧才能的人都想得到明主。将军本身是皇族的后代,信义的名声又著称于四海,广纳天下英雄,思贤若渴,假若同时占有荆、益二州,凭借险阻保住领土,与西面的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对南面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对外与孙权交好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局势一旦出现变化,就命令一位大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县、洛阳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东进,百姓谁不能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如果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么您的霸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于是与诸葛亮的情谊日益深厚,关羽、张飞等人为此不快,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诸葛孔明,就如同鱼儿得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这才不再言语。
联吴抗曹,天下三分
不久刘表去世,刘琮听说曹操前来进攻,派遣使者去向曹操求降。刘备在樊城闻知这个消息,率领手下将士向南撤退,诸葛亮和徐庶二人一同跟随,被曹操追上击溃,曹操俘虏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指着自己的心向刘备辞别说:“本来想与将军共建王霸之业,是因为这个方寸之地可以出力,现在已失去老母亲,我的方寸乱了,对你的大事不会再有帮助,请从此与您告别。”于是去投靠曹操。
刘备退到夏口,诸葛亮说:“事情紧急了,我请求奉您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当时孙权统带大军驻扎在柴桑,观望曹操与刘备双方胜败的形式,诸葛亮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占据江东地区,刘豫州也在汉水南岸集聚人马,与曹操一起来争夺天下,现在曹操铲除北方群雄,大体上已经平定,于是进军攻占荆州,威震四海。英雄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逃避到这里,将军可以估量自己的力量来作出选择,假如能够依靠吴越地区的将士与中原抗衡,不如早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假如不能与他抗衡,为什么不放下兵器捆束盔甲向曹操俯首称臣呢?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而内心却在犹豫观望情况,情况紧急而不作决断,灾祸马上就要降临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刘豫州为什么不去臣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坚守大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乃皇族后代,英才盖世,众多人士仰慕他,就像水归大海一样,倘若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罢了,怎么能反向曹操低头呢!”
孙权勃然奋发,说道:“我不能手握整个吴国之地、十万雄兵,去受制于人。我的主意已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人能够抵抗曹操,但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怎么能抗拒如此强敌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板打了败仗,但现在回归的战士及关羽水军还有精兵一万人。刘琦集聚在江夏郡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追击刘豫州时,轻装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余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强弩之末,他的力道连鲁缟都不能穿透’那样的情形。所以兵法忌讳这样做,说这样做‘一定会使主帅受挫’。况且北方的人不熟悉水战,而且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因为武力的威胁,不是真心服从。现在将军如果真能命令猛将统帅数万雄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败曹操的军队。曹操军败,必定要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吴地的势力就会强盛起来,三方鼎足之势也就形成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日。”
孙权非常高兴,立即派遣周瑜、程普、鲁肃等人率水军三万人,跟随诸葛亮去见刘备,合力抗击曹操。结果曹操大败于赤壁,率军返回邺县,刘备于是攻取荆州下辖江南诸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他统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实军用物资。
安定两川,辅佐幼主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到荆州迎接刘备入蜀,让刘备进军攻打张鲁。诸葛亮与关羽留下镇守荆州。刘备从葭萌回军进攻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人率军循江而上,分兵平定沿途各郡县,与刘备会合,一同围攻成都。成都平定,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的事务,刘备外出时,诸葛亮强留下镇守成都,提供给前方补充的兵力和军粮。刘备继皇帝位。策命诸葛亮为丞相,诸葛亮以丞相的职位录尚书事,假结。张飞去世以后,诸葛亮又兼任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从成都将诸葛亮招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完成恢复汉室的大业,假若刘禅可以辅佐,您就辅佐他,假如他没有才能,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甘愿竭尽辅佐大臣之力,报效以忠贞的节操,直至以死来报答!”刘备又修诏书告诫后主说:“你与丞相一起共事,对待他要像父亲一样。”
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又让他设立丞相府处理朝廷政务。不久,诸葛亮又兼任益州牧,国内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南中地区各郡,一同起兵叛乱。诸葛亮因为刚刚遭遇刘备的丧事,所以没有立即出兵征讨,暂且派遣使者出使吴国,建立起友好亲善的关系,于是与吴成为盟国。
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当年秋天将南中地区全部平定。从南中取得许多军用物资,国家因此而富足,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进行北伐。
北伐中原,匡扶汉室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众军北上,驻扎在汉中。建兴六年,诸葛亮对外放出要从斜谷道进攻郿县的风声,派遣赵云、邓芝二军为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统带全军来抵御。
诸葛亮亲自率领众军进攻祁山,军容齐整,赏罚严明而号令清楚,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大震。魏明帝西至长安亲自坐镇,命令张郃抗击诸葛亮,诸葛亮派遣马谡统领众军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开战。
马谡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处置不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迁西县人口一千余家,回到汉中,处死马谡以向众人道歉。
诸葛亮又上书,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贬黜三级,以惩罚自己的过失。于是后主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代理丞相职权,总统军政大事同以前一样。
木牛流马,天下奇才
建兴九年,诸葛亮又出兵祁山,用木牛运送军粮,因军粮用尽率军返回,与魏将张郃交战,将张郃射死。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军由斜谷道进兵,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了武功水附近的五丈原,与魏国司马懿在渭水南岸相持。
诸葛亮征战多年,常常担忧军粮供应无法保证,使得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因此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当地屯田,作为大军长久驻扎的根基。屯田将士与渭水之滨的百姓混居在一处耕作,而百姓照常安居乐业,军队没有侵扰百姓以谋私利的行为。
魏蜀两双方相持百余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在军中去世,时年五十四岁。等蜀军撤退后,司马懿巡视蜀军的堡垒营寨,称赞诸葛亮说:“天下奇才呀!”
秉公无私,克己奉公
诸葛亮临终前命令将自己埋葬在汉中定军山,借助山势修建坟墓墓穴,只要容下棺材就可以,用与时令相符合的普通衣服装殓,不要用器物陪葬。
当初诸葛亮自己给后主上表说:“臣在成都家中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们的衣食,已经富足有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其他的征用收取,随身的衣食用物,全部仰仗公家供给,不另外经营家业,去追求增加财富。到臣死去的那一天,将不让家内有多余的布帛,官任上有富余的钱财,从而辜负陛下。”等到去世时,诸葛亮做的和当初所说的完全一样。
巧思妙想,传承有为
诸葛亮生性擅长巧妙的构思,改造连弩,制造木牛流马,全都是出于他的创意。又推研演练古代兵法,作八阵图,都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诸葛亮的言论教令,书信奏章大多值得一读,另外编为一集。
景耀六年春天,后主刘禅诏令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讨蜀国,来到汉川,到庙中祭祀诸葛亮,下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墓地左右放牧牲口、割草打柴。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许多人看待诸葛亮会陷入误区,要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拼命吹捧诸葛亮,要么惟结果论(诸葛亮北伐无功)拼命的黑诸葛亮,我的看法可能与大家不太一样。那么正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呢?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刘备是怎么发现诸葛亮厉害的?《三国演义》里记载有三顾茅庐之说,正史上也有记载,不过记载的较为简单。其实关于两人的相识还有一个版本,记载于《魏略》上。
当时刘备投靠刘表,刘表安排刘备驻扎在新野。刘备在新野广招贤士,收买人心。在众宾客中就有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并不显眼。后曹操平定北方,诸葛亮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荆州,于是主动求见刘备,向他献计。
诸葛亮见到刘备时,刘备正在编制饰物。诸葛亮着急了,于是问刘备:将军难道没有大的志向吗?曹操都要打来了,你还在编东西?怎么想的。刘备无奈的回答:聊以忘忧而已。诸葛亮说:你和刘表能抵抗曹操吗?刘备说:不能。诸葛亮说:新野只有千余士兵,如何拒敌?刘备无奈的笑笑:我也正愁呢?你说怎么办?
于是诸葛亮进言道:荆州并不是人少,只是登记在册的少罢了。如果公开征调在籍者,大家肯定不会高兴。所以你可以禀报刘表,在新野征集那些游散的百姓,借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刘备采取了诸葛亮的计策,于是有了万余名兵力,从此以后,刘备才开始重视诸葛亮。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这才是诸葛亮厉害之处,出山第一计,为刘备扩充兵力,壮大实力。也许诸葛亮确实说过《隆重对》,但是《隆重对》的意图其实当时是共识,至少周瑜、庞统这些人都有这些见识,而将这种共识故意安在诸葛亮身上,真的欠妥。
正是由于刘备知道诸葛亮的长处,所以在后来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后,将后方理政大权全部交给诸葛亮,让诸葛亮为自己扩充军资。因此,诸葛亮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后方理政,征调兵员,调集粮草,管理地方。
如果诸葛亮只会这一种才能,那么他就不会被评为千古一相了。除了理政,诸葛亮还有一项才能比较厉害,那就是外交。
刘备被曹操追赶,无奈之下逃往夏口。这时东吴鲁肃前来联合,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去谈判。诸葛亮经过与孙权的接触,确立了双方合作的意图,其前提条件是刘备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联合,而不是投靠孙权。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以往刘备投靠他人,往往是半独立状态。例如刘备投靠陶谦,陶谦让刘备据守小沛,既有一定独立权,但是又受陶谦指挥,属于半独立状态。刘备投靠袁绍,袁绍可以指挥刘备南下偷袭许都,刘备也属于半独立。等到刘备在诸葛亮的斡旋下与孙权联合,刘备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之联合,换句话说,如果打败曹操,刘备要平分利益的。所以才有了后来刘备南下袭取荆州南部四郡,孙权不能干预的情况发生。这就是诸葛亮的厉害之处。
诸葛亮外交之才不止只出现在刘备初期,刘备死后,局势震荡,南中四郡叛变,因此孙权对蜀汉是否能够渡过难关持观望态度。这时诸葛亮派邓芝前去和东吴修复关系,此时的孙权脚踏两只船,孙权一面派立信都尉冯熙去蜀地为刘备吊丧,等到冯熙回来后又派他出使曹魏,态度模棱两可,吴蜀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这时邓芝拿出当年诸葛亮那一套,他对孙权说:如果蜀先灭亡,那么魏国顺江而下,东吴也将不复存在。孙权沉默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与魏国断交,继续与蜀国联合。
诸葛亮后期的每一北伐几乎都与东吴联合作战,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祁山,孙权出合肥。第二次诸葛亮领兵攻击大散关(陈仓)未果,东吴引诱魏兵于石亭,大败曹休。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孙权入巢湖口,又派陆议、孙韶出淮、沔,围攻合肥新城。因此,为什么曹魏怕诸葛亮,就是因为诸葛亮一出,往往东、西方都有战事,魏国疲于应对。
这是诸葛亮第二个厉害之处,巧妙的外交手段,后期更是军事、外交相结合,屡次伐魏。那么诸葛亮在为人方面有什么厉害之处吗?有,而且很厉害。说不好听点,诸葛亮也是个权术家。
当时刘备帐下人才甚多,因此诸葛亮的地位不断有人挑战,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处理这些试图挑战自己的人呢?简而言之就是比自己厉害的避让,和自己地位平等的联合,地位不如自己的就直接打压。为什么这样讲呢?
当时法正主谋,引刘备入蜀,后刘备顺利取得川蜀,这时的法正在刘备心中中红的发紫,许多大臣都对诸葛亮说:法正仗着刘备的信任,作威作福,做了许多不法的事情。诸葛亮采取了避让的态度,他对众人说:当初主公外有曹魏之忧,近有孙权的逼迫,内惧夫人(孙夫人)之叛,处境非常困难。幸亏法正辅助,方才得以舒志,我们不应该说什么。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后法正病死,诸葛亮还是首相。刘备白帝城托孤时有俩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李严也是不服诸葛亮的,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处理李严的呢?
诸葛亮北上伐魏,请李严入汉中督运粮草。而汉中离陇右千里之遥,督运粮草是个苦差事,所以迟早会出事情。果不其然,后来李严督运粮草不力,怕诸葛亮责怪,于是骗诸葛亮退兵,又写信给刘禅说诸葛亮退兵是诱敌深入。后诸葛亮戳穿他的阴谋,然后率领群臣弹劾李严,最终罢了李严的官。
在这件事情上李严固然不对,但诸葛亮故意让李严督运粮草明显是居心叵测,而李严的反应只是过激罢了,诸葛亮以合理理由罢黜李严,这让李严无话可说,而诸葛亮则除去一大政敌。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对待那些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呢?很简单,直接贬官或者流放。
当时蜀国官吏廖立自视才高,认为自己和诸葛亮才能差不多,更是耻于屈居李严之下。后廖立口出狂言,诽谤刘备,被诸葛亮废为庶民。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
这就是诸葛亮厉害的第三个地方,权术。因此,综合来说,诸葛亮善于理政,精于外交,更通于权谋,典型的国相之才。那么诸葛亮有什么不厉害的地方吗?有。
诸葛亮拙于军事,这当然是相对而言,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无所获,劳而无功。当初刘备在汉中与曹操对峙,向诸葛亮索要兵员及粮草,诸葛亮还在考虑汉中是否值得坚守,杨洪急谏道:汉中是川蜀的门户,即使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也要夺过来。刘备更是喊出了:即使曹操亲来,我也必得汉中!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军事直觉及军事指挥上不如刘备。
诸葛亮声望不如刘备,当时刘备回击刘璋,围困成都不下,呼诸葛亮来援。诸葛亮来援后成都仍然没有攻下。这时刘备邀请马超来援,马超投降了刘备。如果换成诸葛亮,马超不一定会投降诸葛亮。而后期刘备死后,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人物来投靠诸葛亮。因此,从号召力上,诸葛亮不如刘备。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都说诸葛亮是完人,很厉害,其实不是,诸葛亮也有优点和缺点。诸葛亮在外交、理政、权谋方面很精通。但是诸葛亮拙于军事,个人号召力不如刘备,因此诸葛亮只适合做刘备的下属,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诸葛亮。你说呢?
本回答独发于石塘网,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刘备称帝,诸葛亮是第一个带头劝进的。曹操称魏公,荀彧自杀而亡。因此在对汉朝廷的忠贞上,诸葛亮不如荀彧。关于这一点,也算是诸葛亮的污点吧。
鲁迅曾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千百年来,诸葛亮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代表。对于一名三国迷心中的一代武侯,到底与真实有几分真假?
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孙权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虚构。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当然了,在演义中是“气量狭小”的周瑜成心为之。
“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赤壁之战五年后,孙权驾船自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曹操生性多疑没敢贸然出战,而对面的孙权见到此情况同样不敢再进一步。
于是,曹操下令放箭,孙权战船因受了箭,渐渐向一边倾斜,不得已调转船头,用另一面接箭。最终,双方不欢而散。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如果说草船借箭跟关公斩华雄是异曲同工,那么周瑜的“气量狭小”则是天大的冤案。
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比周瑜小6岁。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风流儒雅,讲求生活品位,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孙权赞他“有王佐之资”,称帝时还念念不忘,“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至于其气量,简直可以用宽容大度来形容。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刘备一次与孙权谈及周瑜,也说他“气量广大”。所谓“三气周瑜”,只不过是小说家的杜撰罢了,却成为周郎身后数百年来的最大冤案。
从赤壁之战到周瑜仙逝,诸葛亮和周瑜根本没有碰过面,吊丧的反而是庞统。
《三国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书,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而且他一辈子对人很宽厚,法律严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话“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
这就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不一样了。罗贯中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罗贯中所写的诸葛亮,更不是京戏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诸葛亮的真实故事同样纷呈多彩,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诸葛亮虽然博学多才但也并非无所不能。他虽然精通谋略也时常失算。诸葛亮有着高尚的人格,却也有性格上致命的弱点。
谢谢邀请。
诸葛亮在中国乃至东南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忠君爱国和智慧的化身。享有众多的崇拜和深远的影响。
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之一。被毛宗岗推崇为三国三绝之一,智绝。
隆中定天下、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捉放曹、空城计等等,充分展示了超人的智慧,几乎神化了。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是不是有如此超人的智慧?
《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是演义,加上作者的褒刘贬曹的正统思想,从而神化了刘备一方。
其中演义的部分很多,虚构的很多:
第一,火烧博望坡。那时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实际的指挥官是刘备。
第二,草船借箭更是无稽之谈,把孙权偷窥曹营,满船中箭的故事加工改编到诸葛亮。
第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借东风、捉放曹等,更是凭空虚构。
第四,空城计,当时司马懿驻扎在宛城(今南阳),不可能到西北战场去对弈诸葛亮。
由此可见,很多神化诸葛亮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实际中的诸葛亮怎么样呢?
最有发言权的,是蜀国当时的史官陈寿,也就是《三国志》的作者。
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的评价很中肯,治理国家和内政非常到位,很有成绩,可以与管仲、萧何媲美。但是,用兵和谋略不是他的擅长。
总之,诸葛亮是个鞠躬尽瘁,忠于国家,治理内政的优秀人才。蜀国在他的治理下,政治、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带兵打仗却不咋样,五次劳师动众地北伐,都无功而返,使得蜀国因连年用兵而衰败不堪。
总之,阿呆认为,诸葛亮被神化得厉害,真实的诸葛亮是个优秀的治国人才,而非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神仙。
在正史上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个是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另一个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政治才能: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六大政治家之一,古人对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评价,从未否定过,就连管仲、萧何治国都比不上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诸葛亮的治国到底有多厉害,既然厉害为何蜀国又第一个灭亡?
诸葛亮的治国才能究竟有多强?我也不知道,从史书来看你,能让百姓生活到夜不关门,道不拾遗,罚者无怨,奖者满意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臣立庙的开创者吧,也是中国历史上百姓主动要求立庙的唯一一个人;在制度方面,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留下的制度,到现代社会主义依然在使用,治蜀制度被延续使用近两千年,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制度,即使现代科技发达,但是在云贵川少数名族地区,依然会发现,很多百姓依然使用三国时期诸葛亮留下的耕种技术、织布技术、炼铁技术、都江堰维护制度等,如果对诸葛亮治蜀感兴趣,可以去看《中国通史之诸葛亮治蜀》,进一步了解。
诸葛亮治蜀如此厉害为何蜀国第一个灭亡?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蜀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国力问题,从诸葛亮六次北伐来看,损失程度,魏国远远比蜀国损失的多,姜维十一次北伐,也是魏国损失的多,总得来多,诸葛亮与姜维北伐期间,魏国的损失远远超过蜀国,但是魏国国力强大,即使消耗了部分国力,但是根基没有动摇,谁叫人家君主是明君呢?从曹操、曹丕、曹睿、司马昭、司马炎,哪个不比刘禅强?蜀国的灭亡输的不是国力是君主的无能,曹真举二十万伐蜀,被诸葛亮击退,钟会、邓艾举二十万伐蜀,被姜维以五万挡在剑阁外,谁知刘禅不听姜维劝告,撤走阴平守军,被邓艾偷袭,直接导致蜀国灭亡,如果刘禅听了姜维的话,死在阴平的就是邓艾了。
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不是蜀国国力上面,而是输在君主的无能之上,春秋战国霸主为何屡屡更换?最主要原因在于君主的才能,君主有才能,会用人,会招揽人才,得民心,则国强,反之,亲小人,远贤臣,失民心,失人才,则国网。东吴后主孙浩,荒淫无道,在蜀国灭亡之后,紧跟着快速灭亡,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中,每个朝代灭亡都是君主无能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失天时,这是最主要因素。
军事才能:
军神李靖说过:乐毅、韩信、诸葛亮攻必取,守比固;可见诸葛亮军事才能,确实非常高,而且李靖还是诸葛亮粉丝,李靖精通诸葛亮兵法,研究诸葛亮阵法,使得在战场中百战百胜。但是在现代,很多人说,六次北伐无功而返,军事才能不行,真如陈寿说的,奇谋为短;
但是个人认为这样的理解不正确,第一北伐失败不代表无功而返;第二北伐失败不代表总是吃败仗;第三北伐失败跟评价军事才能没有关系。这些本身是不矛盾,诸葛亮北伐确实是失败了,但是评价一个人的军事才能,不是用北伐的结果来评定的,是用用兵过程来评定,或者说用一场战役的结果来评定的,作为武庙十哲之一,经历不断更替,诸葛亮纹丝不动,诸葛亮难道就没有战绩而言吗?能稳居前十,没有战绩而言,怎么在武庙立足,下面就来看看诸葛亮一生的军事战绩:
未出山定三分天下;联吴败曹;戏耍名将周瑜,巧夺荆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蛮;七擒七纵;挥师北伐,夺阴武两郡,迁入汉中,曹魏震动;斩杀大将王双;败名将曹真,抑郁而死;败名将张颌;败名将郭淮;败大将费曜;败军事家司马懿,破甲三千甲首;射杀名将张颌;更打出让一个军事家畏蜀如畏虎、千里请战、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十万大军的千古无二战绩;这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存在的事情,从来没有哪位军事家打的另一位军事家,怕到如此地步,而且是在占尽各种优势的情况下。不要觉得魏国军队很弱,魏国军队是非常强势的,魏国拥有精锐的铁骑,魏国有多强,看看东吴几次出兵十万都被魏国打的大败而归,你还说是东吴的统帅无能?还是说魏国军队太强?东吴十万大军都被轻松击败,无功而返,那诸葛亮几万大军又如何更魏国对抗呢?又怎么打胜仗呢?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究竟如何,他的一生战绩已献上,自行参考,毕竟仁者见仁,下面在献上诸葛亮一生摘得的头衔:
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思想家、书法家、文学家、发明家等
中国历史上拥有杰出头衔最多者
中国武庙十哲之一
中国历史十大军师之一
中国忠诚的代表
中国历史十大谋士之一
中国战略家的代表
中国历史六大政治家之一
中国儒将的代表
中国历史十大出将入相之一
中国智慧的化身
中国历史十大儒将之一
中国第一贤相
中国历史十大名相之一
中国历史古代名将通史前五
中国名人圣贤之一
中国文庙大儒之一
中国历史同时入选文武庙者之一
中国历史上击败名将最多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做到一人敌十万大军
中国 “ 智圣 ”
如果需要更深了解诸葛亮政治才能,可以看《中国通史之诸葛亮治蜀》;如果想要更深了解诸葛亮军事才能,可以看《中国古代名将通史》榜诸葛亮在第五;如果全方位了解诸葛亮,可以看《智者孔明》,从诸葛亮的政治、军事、用人、科技等多方面介绍诸葛亮;
最后用钱穆大师一句话来总结诸葛亮一生:一诸葛,足以使三国照耀后世,一诸葛如两汉;
真实的孔明也绝对是牛人,文武全才,他在《三国志.蜀书》中唯一的臣子单独列传的,他的传记在蜀书中列第五,有人说老五有啥了不起,你只要看看《蜀书》中前四位是谁,你就知道孔明有多牛,前面依次是刘焉、刘璋合传的《刘二牧传第一》、《先主传第二》、《后主传第三》、《二主妃子传第四》,换言之,孔明是臣子中排第一的。牛吧?!
一、 孔明是战略家。27岁时在《陇中对》中就对未来三分天下的格局进行了成功的预言,并对求贤若渴、寄人篱下的刘备建议:占据荆、益二州,扼守险阻,向西连和戎族各部、南面安抚夷越各族,对外和孙权结盟通好,对内修明为政之道;一旦天下形势有变,就派一员上将率荆州军队挺进宛县、洛阳,将军则亲率益州大军出师秦川,百姓谁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刘备称善,从此与孔明如鱼和水一般。君臣关系之密切令关、张羡慕、嫉妒、恨哪!刘备向来识人之明,苍茫大地仅举一例:刘备在弥留之际提醒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后孔明误用马谡,乃有街亭之败!刘备对孔明如此礼遇,足见孔明才高。
二、孔明足智多谋,为刘备称帝立下汗马功劳。
刘表听信后妻的枕边风,偏爱小儿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琦深感不安。刘琦器重孔明,每每想请孔明赐教自保的方法,孔明总是加以拒绝,一次刘琦把孔明骗上高楼,饮酒中间撤走楼梯,然后向孔明求教,孔明说:您没看到晋公子申生留在国都而身陷危险,重耳逃亡在外却反而安然无恙么?刘琦顿悟,暗中策划离开襄阳。正巧江夏太守黄祖死去,刘琦请任江夏太守,刘琦借机脱险。
曹操南来,荆州新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到达夏口,孔明请命游说江东孙权,联合抗曹。最终说动孙权与刘备戮力同心战赤壁,曹操大败回邺城。刘备乘机收复江南各郡,孔明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三郡赋税,以便充实军用器械和粮饷。建安十六年,脑残的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迎刘备打张鲁,孔明、关羽守荆州,后刘备从葭萌回击刘璋,庞统中箭成了刺猬,孔明与张飞、赵云沿江逆流而上,扫平沿江各郡县,后与刘备一同围困成都,成都平定后,孔明任军师将军兼管左将军府事务。刘备征战时,孔明常留镇成都,备足粮草兵员,如当年萧何。建安二十六年,刘备称帝,孔明以丞相身份总理尚书台事务,假以符节。张飞去世,孔明再兼司隶校尉。
三、刘备薨世后,孔明成为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极显政治家、军事家风范。
章武三年春,夷陵大败的刘备临死托孤给孔明,刘禅称帝初,政事无论大小,均由孔明处置。
蜀汉自关羽襄樊战役先胜后败后,关羽、关平被杀,刘备割据的荆州板块全部丢光,刘备复仇,又大败于夷陵,刘备集团精锐几乎丧尽,关羽、张飞(遇刺身亡)、黄忠(病逝)、马超(病逝)等均亡,孔明新执政,蜀汉政权在风雨飘摇中。
孔明派使者访问吴国,重修旧好。建兴三年春,率军南征,是年秋即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平定南方,军需资费均来自新平定诸郡,国家因此富饶,孔明整军伐魏。
孔明呈上《出师表》,毅然北伐。总体而言,孔明北伐在劳师远征、敌众我寡、敌帅老奸巨猾的背景下,依然胜多败少。
建兴六年春,孔明扬言经斜谷道攻取郿县,派名将赵云、邓芝率军疑惑敌人,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军迎击。孔明亲率大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背魏投蜀,关中震动,明帝曹叡镇长安,名将张郃率军迎战孔明,孔明误用马谡督军街亭,街亭一失,孔明被迫撤军,迁西县百姓千余户退回汉中,处死马谡,孔明自降三级,以右将军身份代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冬,孔明出散关,围陈仓,曹真迎战,孔明粮尽撤兵,魏将王双率骑兵追击,孔明大败魏军,斩杀王双。建兴七年,孔明派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攻陈式,孔明亲赴建威,郭淮退兵,孔明收武都、阴平二郡。孔明恢复丞相职务。
建兴九年,孔明再出祁山,用木牛作为运输工具,粮尽撤军后,魏国名将张郃追赶,被蜀军射成刺猬。
建兴十二年春,孔明兵出斜谷,以流马为运输工具,凭借武功县的五丈原屯兵,与魏将司马懿在渭南对峙,孔明忧心粮草,干脆分兵开荒,作为长期驻扎的基础。相持百余天,八月孔明染病,在军中病世,时年五十四岁。等蜀军撒走,司马懿逐一巡视蜀营,赞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
四、孔明还是个大发明家。
李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了解决北伐大军的运粮问题,孔明发明了木牛流马,至今无人能成功复制。
孔明还发明了诸葛连弩,连弩甚是厉害,如果把普通的弓比作老式步枪,诸葛连弩就相当于自动步枪,能连发!这一秘密武器,在孔明北伐时效果大大地好。孔明大军撤退时,魏军经常不敢贸然追击。
总而言之,孔明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发明家,文学上也极有造诣,他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通才!
正史中诸葛亮被誉为千古一相,两千年以下一直是古代读书人的楷模和偶像,尤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无人不是诸葛粉,苻坚得王猛自比是刘备得诸葛亮如鱼得水。
但是最近几年,也可能是《三国演义》神化的台厉害了,在很多只是粗略或者没有看过《三国志》的人影响下,大有从诸葛粉向诸葛黑极端转变的趋势。
正史中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军事、谋略等方面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高屋建瓴的东西,本文并不想谈太多。
今天我们只来谈谈诸葛亮会什么,能做什么,做了什么,来看看诸葛亮又多厉害。
制定蜀科
刘备入蜀之后,以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等人共同制定律法蜀科,蜀科主要贯彻了诸葛亮“以法治蜀”的方针,以‘先理强,后理弱’的方针来扭转蜀地乱局,法、礼并用,恩、威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将法家的法治和儒家的教化相结合。并制定制定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约束官员的执行条章,使蜀汉吏治清明,效率上升。
东晋桓温灭成汉时,遇到一百岁老人曾在诸葛亮治蜀期间为小吏,桓温问他诸葛亮如何?老人回答道:“当年丞相在的时候没有感觉,但是现在看来,后人比诸葛亮都差远了。”
设立锦官
诸葛亮有感于魏强蜀弱,想要北伐必须要先解决蜀汉内部的经济问题。诸葛亮根据益州当地特点,设立锦官一职,官方正规化、规模化、标准化鼓励蜀锦的生产和销售。当时不仅魏国偷偷购买蜀锦,诸葛亮还将其销售到印度、中东等地,大大解决了蜀汉的经济问题。
诸葛亮恐怕是我过最早开始赚外汇的了吧。后世成都亦被称为锦官城,便是与诸葛亮设立锦官有关。诸葛亮去世时曾说"臣家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这桑八百株就与他鼓励种桑养蚕,发展蜀锦的政策有关。
盐铁官营
汉代之后,盐铁官营是历代财政的主要收入,诸葛亮自然对其非常重视,设立“司盐校尉”专门管理盐务。同时,还设立“司金中郎将”,专门管理兵器和农器的制造。
仅仅将盐铁统一管理是不够的,诸葛亮在不停巡视和了解中,改进和推广了火井煮盐技术,利用地热天然气代替原先的柴火煮盐,大大提高了盐产量,一斛水得五斗盐。
在铁器方面,诸葛亮重用炼铁高手蒲元,集中建立数个较大的冶铁中心,使兵器产量和质量大大提升,在军事科技上大大领先魏吴两国。史料记载:“诸葛亮铜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
设立堰官
都江堰建成后多年来一直缺乏管理,到诸葛亮时期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多处堵塞,失去了很多原先应有的功能。于是诸葛亮设立堰官,并调拨1200人专门负责都江堰的维护,并制定了一些列都江堰的管理维护章程和方法。这一套措施被后来的统治者一直沿用,其中很多方法知道现在还在使用。
诸葛亮对都江堰的管理富有成效,经过治理成都平原上的粮食产量每亩提高了三十斛左右。
种植茶树
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后深感不能简单依靠武力统治,更要收拢人心。他派遣大量人才教导当地少数民族先进的耕种技术以及汉族文化。诸葛亮更是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教导当地百姓种植茶树,制作茶叶的技术,逐渐发展成我们今天喝的普洱茶。
因此在云南地区,诸葛亮被当地人供奉为茶祖。
推广饮茶
在汉代茶叶主要还是当做一种药物来使用,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有感当地疫病横行,于是在军中推广煮茶作为日常的饮品。果然士兵的体质得到改善,得疫病的情况大大改善。
医药成就
我之前学习中医的时候,曾学习过一个经典药方叫做武侯行军散,功效主要用于用于夏伤暑晕,腹痛吐泻,现在我们在药店还能买到。听名字就知道,这味药传说便是诸葛亮在南征的时候针对士兵水土不服发明的。
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是由诸葛亮的后裔建立而成,以八卦排列,外人进去很容易迷路。而村中诸葛亮后裔一直秉持着其遗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所以该村学医者非常多,而且世代出过很多名医。
所以想不到诸葛亮还是一个良医吧。
建筑发明
诸葛亮看到剑门关地方险峻,易守难攻,于是主持建设了剑门关这一天下第一险关。
另外诸葛亮还根据木匠中的卯榫结构,发明出了一种益智玩具孔明锁。
军事影响
和其他成就比起来,诸葛亮的军事成就也变的普通了,但是他的军事发明和理论依然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武庙十哲可不是靠的《三国演义》。
诸葛亮总结完善的八阵图实际是一种军队训练、作战、行进的阵法,后世所有阵法基本上都离不开八阵图。西晋名将马隆根据八阵图建扁厢车大破秃发树机能,后戚继光再辽东针对骑兵的方法实际也借鉴于此。
另外,诸葛亮关于军队指挥、通讯、侦查等一些列的制度和规范在西晋被所有将领广泛学习。
科学发明
列举下诸葛亮的科技发明:孔明灯、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锁、孔明棋、馒头、搭桥抢等。
书法家
诸葛亮能写,篆书、八分、草书等多种书法。宋徽宗宣和内府的《宣和书谱》卷13记载:诸葛亮“善画,亦喜作草字,虽不以书称,世得其遗迹,必珍玩之”。虽然诸葛亮的书法大家知道的不多,但是却是历代书法家眼里的珍品。
东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名人喜欢临摹诸葛亮的书法,其中以王羲之为最。
画家
诸葛亮的画比其书法更加出名,张彦远《论画》称:“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
音乐家
诸葛琴魔的音乐水平,大家应该是没有质疑的吧?《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时就好为《梁父吟》,而且不光会弹琴,还会制作七弦琴和石琴。甚至有传说曾写过《琴经》,但是已经不可考了。
周易占卜
著名的《马前课》就是诸葛亮所著,这也是为什么在民间演义中,诸葛亮常被描绘成一个能掐会算的道人形象。
只有真正了解正史上的诸葛亮之后才知道他的恐怖,更不要提我们曾经被《前后出师表》支配的恐惧了。央视曾经拍过一部记录片《中国通史》,通过100集来讲述整个华夏历史,其中就有整整一集专门介绍诸葛亮治蜀,想要更详尽了解诸葛丞相厉害之处,安利大家观看。
正史上的诸葛亮一点都不厉害。打仗不行,治国不行,谋略不行,连写文章也比不上曹操他们。害苦了四川百姓。
我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与汉光武帝刘秀、周恩来,称得上中国人品最好的三个人。说人品好,非常重要的衡量点在于,在女人、教子方面无可指摘,私德无亏。
我游武侯祠时,听导游在那里读那副著名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其实,这个对联是对诸葛亮的讽刺,因为他一条都没有做到,把天府之国的四川弄得民穷财尽。三国时期,整个中国只有不到2000万人。而在汉朝的繁荣时期,人口曾高达6000万。那时,魏吴的境况都比蜀汉要好。
诸葛亮的厉害表现在他实际上是一个背叛了自己阶级的人。
琅琊诸葛氏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世代簪缨、连陈郡谢氏都看不起的世家大族,当然,这个家族后来的更加辉煌,天下荣之,和一门三方为冠盖也就是诸葛瑾在东吴担任大将军,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而诸葛诞显名于魏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早在汉末,琅琊诸葛氏其实就是琅琊阳都的名门望族。
对照之下,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和政治诉求其实是非常吊诡的,这是因为他致力于建设的是一个法家主导寒门秉政的政治体制。
实际上,诸葛亮的政治路线和曹操走的路线是一样一样的。
诸葛亮如此作为,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很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他早年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诸葛亮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都已亡故,他从此被叔叔诸葛玄抚养,10来岁的时候遭遇曹操屠徐州,后来叔叔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郡守,诸葛亮跟随叔父赴任,穿过了人相食的淮南地区,抵达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但很快诸葛玄遭遇兵祸,客死他乡(一说自己辞官带着诸葛亮前往荆州后病故)。
诸葛亮发现:所谓的家世尊贵、所谓的学问渊深、所谓的雅人深致,在兵荒马乱的乱世面前都没有用,一点都没有用,诸葛亮或许因为这样的一些磨砺和契机,加上之后的自我提升和修养,成长为一个『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的政治家。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所有的厉害都是在冰与火之中淬炼出来的。
演义这种东西,从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之类的脱胎而来,很多地方都有些戏说的味道。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显著特点,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但因为主要特征夸大,往往没有内在冲突,缺少性格的变化和发展,给人以失真之感。
鲁迅评价说: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现实中真实的诸葛亮,不像演义里那样,用用计谋,就把十万敌军烧死烧残,也不能呼风唤雨,甚至逆天改命。
但他有纵观全局的洞察力,有凝聚人心的亲和力,把蜀汉的朝政管理得井井有条。
堪称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军事虽非所长,但他也可以以弱攻强,当得起司马宣王“天下奇才”之称。
诸葛亮一辈子矜矜业业,即便掌握了蜀汉权力的最高峰,依然勤勉,他死后家无余财,他的亲属也没有在蜀汉作威作福。这样一个人,人品高洁,非一般人能比。
所以,看了正史,会更加尊敬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