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心里很清楚想写的故事是什么主线,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需要去完成的任务都很明确,但是从起点到完成“任务”的终点之间,怎么来丰富情节,并且这些情节不能显得多余,而是与主线、暗线、人物感情线都相关,甚至起串联作用的?大家有没有好的促进这方面灵感的思维方法?
谢谢指正,一百多字的小说根本就写不出很好的效果,光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介绍都不完整。
写小说前首先要构思故事情节和要想表达的小说情感。这好比部队沙盘作战理念。
第一要编辑好小说提纲。
第二要辅垫好l小说情节。
第三要衬托好主要人物情感丰满,正所谓独木不成林。
第四要将人和事结合起来注入表达小说的灵魂。也就是让读者看后有一种让人感动的东西。回味无穷。
主线出来了,那一定有一个,你的小说所要表达的,主要的那个思想和自己心中的那种表现的意思。用它来把握自己的思维,去构思,那一个分支更细的部位。去设计,故事,情节,语言,环境。让他有血有肉。
第一,不要限制结尾。
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结局,所有情节的存在却不是为了凑成一个结尾。
大多新手会犯的通病,你就想要那样一个结局,所有的人物性格、动机驱使、象征性铺垫,都在服务于那样一个结局,然后就是,读者比作者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会怎么样,造作、乏味、学生腔、拼凑感强烈。
就像题主所说的,你已经想好了人物和主线,心里清楚想写的是个什么故事,但你不能流畅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顺利的写出来,为什么?
如果你真的清楚,胸有成竹,那你直接写出来就完了。
如果刚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或者特别的创意,然后你马上下笔,往往这个故事达不到你的预期,有网络连载经历的,可能会写到十万二十万字崩掉,缺乏写作经验的,可能刚写了个开头两三章,就发现故事已经崩了。
第二,不要限制布局。
比如,金庸先生写《天龙八部》,最初的设定,唯一男主就是段誉。事实上你也会发现,好几次关键节点的设定方向,都是以段誉为基础的。
比如逍遥派无崖子对于选徒弟的要求,比如珍珑棋局,只有段誉符合这样一个又帅又潇洒,与世无争的性格,而且对于棋艺精通——他指导过大和尚与段延庆的对局。
所以虚竹这个人物,显得线索旁支,而且并不符合逍遥派传人的要求,但是后期戏份明显多了起来。那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被无意间捡起来的零线。
虚竹大后期那么厉害,那么多戏份,无非是因为最初金庸老爷子的设定是,段誉为绝对的第一男主,乔峰和慕容复,属于对立而又呼应的重要配角,但是发现乔峰这个人物越写越有戏,人物更加立得起来。不知不觉抢了段誉的戏,以乔帮主为核心,立意更为宏大,主题更为深刻。
所以干脆再加一个人进来,不会抢掉乔帮主的风头,却会平衡段誉的存在。于是作品更富有完整性,人物也更有张力。
第三,不要限制人物。
每一个角色设定,你有必要考虑清楚,这个人从哪里来的,什么样的成长背景,什么样的现实遭遇,有着怎样的复杂性格,以及在故事里将会面对怎样的抉择。
他,会不会在观众眼中,代入感最强,存在感最强,最能招人讨厌,或者最能博取同情那一个。
哪怕你在写抗日题材,最终的胜利方是注定的,你自己你想好了你的英雄是谁。往往这会成为限制。
有一个经验就是,正剧里面的正面人物,不如反派有戏,因为你限定了一个框框,他总是运气那么好,情怀那么正。那么这个人物活着就不如死了。
处处主角光环,他的人生履历压根没什么存在感,甚至招人反感,典型的把主角写成了配角。归结原因,作者把前面两个错误都犯了,要么当观众傻子,要么令人怀疑你的创作意图。
一篇作品的主题要想立的住,每一个促成最终“胜利”或者“圆满”的因素,都可以促成更有血肉的人物,更加丰富的内容。
好人能做的事情不多,坏人却可以处处使坏。所以好人需要更多的合理性。
第四,不要故作悬念。
你看电视剧,主角要被砍头了,刽子手举刀,要么有个话外音“刀下留人”,要么没有,然后这一集结束了。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技巧,延迟效应。但是你碰见多了你也烦。
写作需要技巧性处理,而好的作品往往在减少技巧性处理。
你的故事的看点,能够让别人看的下去,无非是,别人知道结局,却想知道下一步怎么样了,别人不知道结局,而对下一步更加好奇。
每次都要强行拖着,那不是证明你有技巧,只会证明你缺乏天赋。
第五,合理扩充内容。
也就是回到题主的问题本身,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要去完成的任务都很明确。
先列出人物前史,每一个主角每一个配角,他们的经历履历性格身份。要具体到凸显人物性格的细节。
其次,想清楚人物的入场方式,你不能让他进来了又出去了,需要的时候再拿回来。比如一个班级小组七个人,先逐个列出了名字。谁记得住?
再次,将所有对于人物的塑造,场景的产生,事态的发展,前因后果,以及将会产生的影响,细节化,具体化。
一篇三千字的小说,和三十万字的小说,如果是同样量级的作者,区别不是后者的作者废话更多,而是细节更多,关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具备更多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
你不能在开篇的时候就建立一个基调,你只是在为了一个结尾补充内容,而不是故事刚刚开始。当你提笔开始创作,那些人物一定要回到人物本身,人物经历过什么,能干出什么事,尤其重要,而不是你让他干嘛他干嘛。同时,适当挖掘故事、人物潜力,细节化和场景化,让你不自觉的字多,写不完。
主题和结尾是可以适当变化的。让你的人物带着你走,会让写作更轻松。
【如何确立复杂的人物关系,而又不导致剧情混乱?】
先说一下个人观点,然后再做论述。
一、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跟人物的数量无关。
比如三角恋,白学现场,真要较真了往复杂上去写,远比几十个群像人物要复杂的多。
甚至还能玩出传说中四个人六对组合的神级关系图,比如十月新番《BEASTARS》动物狂想曲。
二、人物关系之间存在明线与暗线。
明线既是你要明确告知读者的关系,暗线则是你只会暗示,或隐晦描写的关系。
如果将这两点区分清楚,有助你在编排剧情的时候构造复杂但清晰的人物关系。
当然,暗线之中又区分为明显暗线以及脑内设定。
脑内设定就不说了,纯作者知道但不会告诉读者的东西,明显暗线就是上面提到的,隐晦描写的人物关系。
三、人物关系是剧情设计的核心动力之一。
剧情的三个关键,有趣,突然,合理,通俗一点来解读就是,卖点,伏笔,逻辑。
前两者姑且不提,但在逻辑自洽这一点上,必须考人物之间的关系,且剧情要符合逻辑关系。
为了保证这种逻辑自洽,起码在表述人物关系的情节时,因当以任务关系本身作为核心动力推进剧情。
现在说一点干货,举个例子。
比如,路人甲与路人乙是兄妹关系(明线),但两人矛盾很深(暗线),表面上却又装作相互亲近(明线),路人乙则单方面觉得哥哥路人甲很讨厌(暗线),路人甲则觉得路人乙不顾及他的感受(暗线),
根据以上五条线索,编排剧情,如何铺设人物关系的同时,注意逻辑自洽,就是关键。
因此,在编排剧情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如何去表现这些明线与暗线,设计怎样的情节能够将其合理自洽。
比如路人甲与路人乙登场的时候表现的像是相亲相爱的一对兄妹,可是两人一同外出旅行,路人乙却数次拒绝路人甲帮她拎东西,路人甲每每表现的很无奈,
而在旅店住宿的时候,原本为了方便是想让他们住在同一个房间,但路人乙却非常反对,表示要自己单独开一间,
晚上吃饭的时候,路人甲邀请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好友一同聚餐,本来很热闹的气氛,路人乙却突然提出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回房休息,路人甲这次没有继续忍耐,追上路人乙跟她大吵一架,质问她难道就不能在朋友面前给他留一点面子。
后面我就不继续编了,到了这里,五条人物关系因该都已经出来了,并且剧情也不会混乱。
这只是简单的一个演示,具体到小说过程中,或许是几十个,上百个人物轮番登场。
但这个时候你要始终注意一点,关键人物不能太多,根据自己把控能力的极限去设计一个场景的核心人物(对我个人来说超过五个核心人物就会觉得控制不住了,建议新人除非某些特殊场景,最好不要超过三个。)
这里的关键人物指的是人物关系中的关键人物,较好比刚才那个例子中,最后饭局中你也可以写到路人甲的朋友,但核心人物只有路人甲和路人乙。
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你要描述怎样复杂的关系,怎样多的人物,只要合理设计,就能始终保持条理清晰,不显混乱。
那么,如果有一些场景根据剧情需要必须有更多的关键人物出场该怎么办。
两种方法,一种是淡化部分关键人物,使他们暂时降格成为工具人(引导完剧情就到一边看戏去。)另一种是找到其中一个讲述人(第三人称中不一定非是主角,第一人称则只能是主角)通过讲述人的描写,可以隐去他不知道的一些信息。
两种方法可以搭配使用,并不会互相干涉,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陌生人物出场,这个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一定不要一口气想要将所有人物都交代清楚,可以分成批次,多设计几个情景桥段去一批一批讲述。
比如一口气上来十二个角色,先用主角视角详细描述其中三人,另外九人一笔带过,只做最简单的介绍(姓名,外形,部分神态。)。
在这之后,剧情推进,逐渐引出其他人物,可以单独描述,也可以分批描述,更可以设计剧情直接将人设和人物关系一起描述(方法就像路人甲和路人乙例子中之后的哪一些场景安排。)
最后,不管是什么样的剧情,人物一定要忠于人设(包括人物关系。)
只要死死掐住这一条,然后再合理的安排剧情,保持逻辑自洽,剧情就不会混乱。
哪怕是白学现场,三角恋,4个人6对CP这种看上去就觉得脑仁疼的人物关系,也能够清晰理顺,并且写出想要的效果。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本文转发自半盏清茶煮春秋】
【更多写作技巧、火书拆解、神级攻略、开篇点评、开篇精修、教新人快速入门等网络文学知识,请到橙瓜码字的网文学堂阅读】
这个问题很是匪夷所思,令人费解。
既然是说设计好了主线和人物的对应关系,那就说明基本铺垫了一条通往小说文本的道路。而偏偏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往里添加内核,这就真的很令人费解,难道阁下的那个构思是剽窃来的吗?你是在开玩笑还是在故弄玄虚?或者是真的是你个人对于小说一无所知?
那这个所谓的主线就很值得怀疑和质问了:凭什么你说那是一条符合文本表达的主线呢?
凡是从事过写作的人都知道,确实曾经有过无法下笔的困境,但那只是暂时的困顿,并不是所有的条件下都是这么难产而折磨。
所以说,您那个所谓的主线是否真正符合一般性的创作规律很值得商榷,也很令人怀疑。
一个生手,成天梦想着有朝一日大笔如椽挥就鸿篇巨制,这本身就不是特别靠谱的事儿。虚无的时候设计了好多人物和出场顺序、事件变故、高潮推送,醒来却一筹莫展,这只能说明您这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小说创作者,或者更为严厉地说,您这还没摸到小说创作的门槛呢。
关于设置情景主线的问题,并不是必须的一条创作程序。有的人喜欢先行设定,有的人喜欢信马由缰,这都是极为个性的创作行为,并不是必须遵循的不二法则和创作圭臬。
反过来,一个设置好了的小说线索,那就说明作者本人是经过了严肃的思考的结果,也是比较成熟的创作思路,只要沿循这样的路径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就可以大功告成了,而您这偏偏又说不知道该怎么往里填肉增容,那就说明您这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小说创作者,应该先去恶补一下小说创作应有的既定程序或者现成模式,而不是放着一个干瘪的主线勍等着别人给你建议往里填肉。
这也不是一个小说创作者应该持有的严谨创作态度。
我个人倒是很好奇地想看一看,您这所谓的主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线索,是不是符合了小说创作的基本组合要素。
如果真的不知道怎么往里填肉,那就不妨给自己一个义无反顾的机会,干脆把这个所谓的主线毁掉,然后从头开始学习一番小说创作的思路技巧,这样或许更会助你在创作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祝你好运。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恭喜你,如果你的小说人物和主线已经构思设定好了,那么,你的小说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一部小说,就如同一户人家。所谓小说主线,就如同一户人家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发展趋势及运行轨迹。也许,这个家庭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只是在平平淡淡中,咀嚼生活的酸辣苦甜,感悟人生的真谛。
所谓人物设计,就是精心设计在这个家庭的家庭成员中,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具体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安排核心人物,就是主人公,主要人物和一般人物。
小说人物和主线已经设计好了,也就是以上的所有事情已经基本考虑成熟,换句话说,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腹稿。应当说,小说已经完成了大半。当务之急,就是安排一个巧妙的契机,切入这个家庭,进入这个家庭,读懂这个家庭。一部小说,就如同一户人家。这仅是一个比喻,其实,一部长篇小说可以是多户人家,一篇小小说可能一户人家也没有,只有一两个人。
至于如何填充支线,无非两种思维方法:一是以人为主,二是以事为主。如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以洪太尉误走妖魔为楔子,切入故事,为一百零八条好汉先后出场埋下伏笔。然后区分主次,分别描写好汉们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整体上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是主线,林冲,杨志,武松等等,具体逼上梁山的故事就是支线。同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为主线,每一“难”就是支线。显然,它是以事为主填充支线的。
无论以人为主填充支线,还是以事为主填充支线,都必须注意同一艺术形象在整个故事中的完整性。写小说最忌讳的就是艺术形象的混乱,人是会发展变化的,但发展变化有他自身的内在逻辑制约,作者不能为了故事离奇让他随意变化。如孙悟空,由石头变猴,猴变齐天大圣,齐天大圣变战斗胜佛;再如宋江,由杀阎婆惜逼上梁山,用聪明才智壮大梁山,再到热衷招安葬送梁山等等,这些都是有艺术形象自身的内在逻辑确定的。
总之,主线和人物设定好了,等于一个建筑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至于以人为主还是以事为主填充支线,还是人和事交替填充支线,应当根据你设定的主线和人物要求,以及你自己的写作特长来确定。
我也是初学乍练,想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