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万元报的公务员培训有必要吗?
不知道题主要报的公务员培训是针对笔试的还是针对面试的,但无论是针对考试的哪个环节,我个人建议是:除非是钱多,否则还是别花那冤枉钱了。
笔试备考
如果针对的是笔试,我把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前后参加国考、省考五次,进面四次,只有两次冲到体检环节了,但是无论是哪次笔试我都没有报考培训班。我的备考主要围绕三个内容进行。
一是公考APP。现在有很多针对公考的答题软件,如粉笔公考(我自己使用过的),题量丰富且有答案解析,定期还有视频讲解。这种答题APP适合时间比较零碎、不太方便的时候复习个别题型,如文字、推理等。专项练习也很不错。
二是真题试卷。我会买市面上售卖的真题试卷,一般是十套起步的那种。围绕真题题本,用整块的时间答题,把答案写在另外一张纸上,既可以方便对答案,还不耽误第二次做题。一般真题题本会做三到四遍,尤其考前的半个月,着重练习手感,培养答题的兴奋点。
三是错题本。无论是APP还是题本,我只要遇到那种错了两次的题都会动手抄写下来,着重复习。如果是某一题型不会,会针对题型强化做题或者在网上搜索专项解析视频学习;如果是某一个题做错了,会针对这道题甚至衍生出的题目再练习。错题本会大范围减少弱项,而且临考前的三天也只复习错题本。
这些是行测的复习。申论的复习我只用了一个方法——看新华网或人民网的社评。一天一篇,坚持读,培养语感。我基本没有背过范文,但是研究过范文中关于政策类或者措施类的语言习惯。
我辅导自己的弟妹考事业编、省公务员,用的就是这些方法,目前来看还是有效果的。题主不妨一试。
面试复习
如果笔试过了,面试就更不建议报班了。
我记得我报的第一个面试培训班是京佳,价格是3000元——我当时的工资才1100!但是当时第一次进面,怕自己出糗或者不知道规则,咬咬牙也就报了。还是爸爸为我交的费用。
算是一次学习吧,知道了面试环节的具体流程,以及面试题目的大致答题方向。
三年后继续奋战,又进面了,报的某图,9800!协议班吧,但是没过,也就没有缴费。
再再后来,又进面了,不报班了,自己组队练习,还通过父辈的关系联系了一个曾经当过省考面试主考官的长辈,前后给辅导了四个小时,五个队员全部通过。
因此,我自己觉得报班的效用不大。
具体的还要看题主自己的思量。
楼下的人都在瞎答,可以说基本就没去参加过考试,根本不明白。作为从业者,简单说一下
其一,费用问题。所谓几万的班基本都是协议班,而且公考行业不分大机构和小机构,收费多少和收费模式都差不多,不同地区价格会有差异,比如西南地区一年协议班大概3左右,东北地区在5万左右,跟消费水平和考公意愿有关。注意,协议班是可以退钱的,如果考试不过,可以退部分,也可以退全部,例如全年协议5万,包含了国考,省考,选调,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有课就可以去上,一年内考上任意岗位都结束协议,不退钱。考不上,可以按照合同退,至于多少,不同机构有不同约定,但退的原则遵循高收高退,据我了解,5万协议班,一般是全退。同时,协议班有很多种,一年协议,国省选协议,终生协议等,服务和价格也是五花八门,不可一概而论。
其二,为什么要报班。先看一组数据,今年国考报名人数210多万人,招考人数3万多,最热岗位2万比1,平均比例60多比1,上岸难度非常大。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这也是为什么公务员辅导机构这么火爆,市场是用脚投票的,大多数报考人员都会选择报班学习,难道他们都是傻子吗?确实有聪明的同学笔试不报班,但这终究是少数,大部分同学是非公务员不去的,基本一定会报班。公务员考试是非常科学的,严禁的,有规律可循,公考机构对考题研究比较透彻,方法也相对全面,很多同学通过一两个月左右的学习,能明显提升做题的技巧,注意我说的是技巧,不是能力。还是就是部分答主说什么体制内思维,那基本是在放屁,笔试阶段基本不考这个,面试阶段会有。至于面试,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90%的人都会报班,剩下10%基本是那种压钱进面,自觉希望不大,自我放弃了的。我曾经带过一个班,找6人,18人进面,有3个同学在我这个班上,还有同学分布在另一个班上,当时这个地方比较偏,某图,某公两个机构在这里有招生点,通过统计,18个人都报了班。事实上,公考内卷的没眼看了,报了不一定能上,不报,基本不能上。
其三,是否有效。笔者是申论和面试老师。手机码字,申论不好出题(申论有材料,一般7000字左右),给大家看看面试题是什么样的,就明白有时候不培训根本不知道怎么答。
1.新一轮疫情来临,各地区政府开始全员核酸检测,部分地方出现流动小三轮检测点,对此,你怎么看?
2.你单位禁烟,上级部分来检查,发现地上有烟头,还闻道烟味,作为陪同检查人员,你怎么办?
3.村里修路,有村民觉得补偿不公平,打闹镇政府,你作为工作人员,怎么劝说他?请现场模拟
以上是常见题目,大家可以尝试答一下,看看能不能每道题说个2-3分钟左右(公务员面试有多种形式,以上是结构化面试,大部分情况下是三道题十五分钟,故答题时间不能太短,需要把事情说明白)。此外,这三种题型考察最多,但还有其他题型,如:演讲,漫画,反驳,串词等
再补充一下,公务员面试具体形式有一下几种: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面谈考核等
另外,机构负责的不只是培训,还包括:岗位选择分析,参考资料填写和准备等
有一点作用,但是没有太大的必要。有一点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公务员培训机构,对每年考公务员的一些经验可以进行分享,让你有针对性的、少走弯路的准备。二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氛围被组织和引导进行学习。三是优秀的教师来自资深的专家和公务员, 他们有10分深厚的备考经验。没有太大的必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大部分培训人员都是没有考上公务员的社会人员,他们对公务员和公务员知识了解还是甚少 。二是公务员每年考试的范围有界定,有很多资料和网课完全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三是公务员考的就是知识面的宽度结合对社会认知的应用,只要你有信心和恒力,自己完全可以搞定,没有参加培训班的必要。
五年前的省考,我笔试第一名,报了面试培训班,被人社局上班的朋友狠狠批评了一顿。
朋友说,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他来给我讲解一下,一顿饭的代价,就能达到面试培训班的效果。
为什么不赞成花几万元报公务员培训班?
如果概括为一句话:公务员考试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要靠平时积累,临时抱佛脚没用。
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环节是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分为两张试卷:综合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和申论。
我们可以逐个来看一下,公务员培训班对笔试和面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笔试的行测:
行测都是客观题,一般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语言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考察语言文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常识考察等。
行测的题量很大,很多人都不够时间做完,要想拿高分,必须提高阅读速度,快速做题,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去提高准确率,对模棱两可的题目,一定不能纠结犹豫,要迅速跳转到下一题。
行测考察的是综合素质,个人的功底最关键,而功底无法通过短时间的培训班来提高。
公务员培训班关于行测的培训,主要是教一大堆的解题技巧,但无济于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扎实的功底,再多技巧都没用,再多的技巧也无法提高你的读题速度,无法提高你的数字运算能力,无法提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笔试的申论:
申论是主观题,试卷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分析并最终提出解决方案,写出3-4段文字材料。
可以说,申论表面上是考写作,考察文字表达能力,但最深层次的考察是体制内思维!体制内思维!体制内思维!
什么是体制内思维?是指对某个事物、事件、现象,站在体制内的角度去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没有体制内思维,哪怕文字表达能力再强,写出花来,也会因为观点不行,拿不到高分。
体制内思维要求考生的政治站位必须要高,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去思考问题。
体制内思维还要求考生对我们国家当前国、省、市、县、乡共五级的机关单位设置有初步了解,才能在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提出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这样的申论作文才能拿高分。
可以说,体制内思维决定了,愤青们、键盘侠们是无法在申论上拿到高分的。
面试:
面试跟笔试的申论很相似,表面上考察的是表达能力(一个是考察文字表达能力,一个是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最深层次考察的是体制内思维。
申论是根据给出的材料进行概括、归纳、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侧重于观点类。
面试则比较广泛。如果面试题目是让考生发表对某一种事物、事件、现象的看法,那么就跟申论基本一致,只不过一个是说的,一个是写的。
但如果面试题目是让考生回答冲突处理、如何开展某一项工作的话,就侧重于体制内的工作流程了。
比如说,面试题目让考生去处理村里的一个群体性事件,第一步该做什么,第二步该做什么。
又比如说,面试题目让考试去对做一个上级考察组的接待工作,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该跟哪个部门衔接。
如果是这一类的面试题目,考生对体制内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流程就要有一定的了解,站在体制内工作人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做事。
综上所述,行测考察功底,申论和面试考察体制内思维,这些都不是短期的公务员培训班能够提高的。
对于体制内思维,最好是能够到体制内去做临时工,利用工作平台多看、多读、多思考,了解体制内人员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了解体制内工作流程。
最后,祝考的都会,蒙的都对!



我想问一下,考个试为什么会花几万块,这与考上公务员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不是被人忽悠了。公务员笔试如果时间充足完全没必要花冤枉钱,关键是掌握自己的节奏。其次如果顺利进入面试,而且比较靠前可以报一个班辅助一下,其实几千块带你入门也就足够了。何来的花几万块。我想是不是太多人被忽悠了,以为花的钱越多质量就越高,回归本心,最终上考场的还是你,所以要自己学会辨别机构的好坏。
退一步来说,如果笔试阶段都依赖所谓的机构培训,那么你的自主学习能力确实不怎样,自己要花这笔冤枉钱也怪不得别人。如果面试阶段轻信所谓的三万、四万、十万不过包退班那么你的分辨力确实不怎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也阻止不了。如果我说给我十万我能够包你考上公务员,你信不信,我也敢收,只是不能昧着良心欺骗消费者。这些机构赌的不外乎是一个通过率,以及通过这种宣传手法来忽悠你。如果你要考公务员,那么首先你要学会的自我分辨。
个人认为,还是有一些作用的。关键有这样几点:
- 机构选择。不同的机构培训质量和方向不一样,资源不一样,师资也不一样。所以,选择什么机构进行培训是一个重点的出发点。
- 自我定位。学习自觉性好坏,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一般而言,学习自律性差的人,选择一家师资好,管理严格的培训机会,进行线上线下双重学习,是较好的方式。
- 方式选择。现在各机构生源竞争挺激烈,很多都是同一机构裂变出的新机构,从线下转战线上的。如果所在地线下资源有限,师资水平一般,线上无疑是个好选择。但是,线上学习更要求自律性强。
- 目标强度。如果考公务员是你的终极追求,那么去好机构,跟名师学,走线下脱产,培训效果自然更好。但是,成本高,万一失利心态可能会崩。所以,考试目标性不是那么强,没必要如此下本儿。自觉自律地自我学习,也不是没有机会考过、
- 机构优势。现在活跃的几家机构,都是公考培训多年的,他们拥有的最大资源优势,是对于公考规则、方式、内容上的储备,说时髦了就是他们也拥有着“大数据”优势。特别是最强的几家,在各地方经营多年,对各地考试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
不管是自觉还是去机构,各有优势,看自己图什么了。
参加培训班确有必要,但前提是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否则再好的培训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是否参加培训班,需要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判断。
目前,培训班学费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构对培训作用的有意炒作和考生不切实际的期盼叠加作用。经验证明,一个考生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个人的实力和努力,而培训机构能够做的只是起到助力的作用,而决不会起决定作用。事实上,很多考生特别是面试考生是否有希望是不难判断的,只是没人说而已,我相信培训老师也会有这个判断。
教练再好也不能帮你踢球,公考也一样。对考生来说,即使选择培训,也必须立足自己努力,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在别人身上。因此,我的结论是,参加培训班是必要的,但几万块的就没意思了。
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非常推荐报一个公务员培训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报班学习有老师教,可以少走很多备考的弯路,并且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可以有更好的备考效果。培训机构对于考务考情,历年的题目都比较熟悉,可以说是帮你把很多资源进行了整合,这样子备考可以高效很多。
2.解题技巧和思路,公务员行测中很多题目都有一定的技巧和思路去解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又可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3.备考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自己一个备考非常考验自律性,如果本身没有很强的自控性和自律性,非常推荐报一个培训班,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有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周围的人都在学习,自己也很难偷懒荒废时间了!
4.如果是公务员面试的话,更加推荐报一个培训班,因为面试需要开口去说,如果自己不是特别擅长表达,在培训班里可以和同学一起练习,还有老师针对你的面试表达进行点评,可以更好的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如果自己一个人练面试效果会差上很多,通过不断的在别人面前说,才能在真正的面试中不容易因为紧张而导致答题卡壳!
如果要报班的话,比较推荐华图教育,大机构比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