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正值盛年却突然暴卒,他是怎么死的?
雍正封乔引娣为宜妃,猛然发现乔引娣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父女之间的不伦之恋让雍正和乔引娣羞愧难当,自尽身亡。
康熙六十一年,圣祖仁皇帝驾崩,十四爷回京奔丧,在山西风雪山神庙,救下奄奄一息的乔引娣,于是乔引娣成了十四爷的贴心小棉袄。因造谣事件,雍正将在景陵为康熙守陵的十四爷身边的宫女太监全部押回京城,另换二十名太监去看守十四爷。
从景陵回来得宫女太监中,雍正一眼便看中了乔引娣,总觉得似曾相识。再加上乔引娣和十四爷最亲近,于是雍正将乔引娣就在身边,目的就是通过乔引娣让十四爷乃至天下人看看,看看雍正是如何勤政爱民,看看雍正到底是不是滥杀无辜嗜酒好色之徒。
乔引娣被雍正成功感化,称为雍正的知己,被雍正封为宜妃。有一天雍正猛然发现,自己早年还是个皇阿哥的时候曾在山西办差,遇到洪水,被一女子所救,乔引娣正是雍正和救命恩人的私生女。真相大白之后,雍正和乔引娣羞愧难当,父女二人皆自尽身亡。
不过这只是二月河在历史小说《雍正皇帝》中随便写写,电视剧《雍正王朝》可不敢这么播,比野史流传的吕四娘暗杀一说还要离奇还要不靠谱,只是小说,千万不能当真。
那么问题来了,吕四娘何许人也?吕四娘为何要刺杀雍正?
这故事还真是精彩。清初,山东有个著名的学者名叫吕留良,这个吕留良反清思想极为强烈,著了很多书,门生弟子也有很多,影响颇大,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吕留良提出的“华夷之辨”,意思很明确,我们汉人才是正统,你们满清不过只是蛮夷。
吕留良的反清思想从山东一直流传到湖南,被一个叫曾静的人看到了,曾静这个人也有点学问,他有个弟子名叫张熙,这个张熙别的没学到,师傅的反清思想倒是学得很积极,他给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将军写信,信上说:
钟琪兄,如今满贼当道,你我同为汉人,怎能当满人的走狗呢?清朝全本不叫清,而是金,史称后金,分明是金国的后代,钟琪兄是什么身份啊?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代啊,将军祖上抗金,到了你这一代怎么能事清呢?再说那雍正皇帝,心狠手辣,杀了康熙,篡改遗诏,用尽一切卑劣手段才当上皇帝,坐上皇位之后又开始屠杀自己的亲兄弟……钟琪兄身为川陕总督,手握重兵,雄据一方,何不起兵反清,光复汉人的江山?
岳钟琪自然不会听张熙的忽悠,将曾静、张熙二人的行为告诉雍正,雍正大怒,立即抓捕师徒二人。曾静、张熙二人是个软骨头,到了京城立马认罪求饶,一五一十地交代,反清思想是读了山东吕留良的书产生的,雍正帝位来路不正是听八爷九爷十爷等人散播的谣言。雍正见二人态度还行,为体现帝王气量,将二人放了。有趣的是,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乾隆当皇帝的时候还是将两人杀了。
曾静、张熙可以放,但是反清思想的源头不可不管。当时吕留良已经死了四十余年,其长子吕葆中也死了,死了也得罚,父子二人来一个开棺鞭尸吧。吕留良还有个儿子叫吕毅中,斩首示众,学生沈在宽,斩首示众,吕留良还有个学生叫严鸿逵,已经在狱中,下令处死,枭首示众。吕留良一门,加上沈家、严家共三族,女眷及幼小全部发配为奴。
吕家有个漏网之鱼,吕留良之孙女,吕葆中之女逃过一劫,誓报此仇。吕氏拜独臂神尼为师,苦学武艺,成为名震八方的女侠,江湖人称吕四娘。雍正十三年,吕四娘潜入畅春园,砍下雍正首级。因此民间有雍正无头之说,清朝还做了一个金头跟雍正的尸体一起下葬。
吕四娘刺杀雍正这种说法也不可信,历史毕竟不是武侠小说,因为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确实精彩,雍正成功继位后大力推行新政,触动了一大批人的利益,因此雍正的兄弟们以及士绅们开始造谣,民间百姓以讹传讹……
雍正既不是因为父女乱伦羞愧而死,也不是被吕四娘刺杀而死,那么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雍正的死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磕丹药中毒而死,一个是因为年迈,正常死亡。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历史上疑似丹药中毒身亡的还有一个皇帝,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嘉靖皇帝15岁登基,做了45年皇帝,60岁驾崩;清世宗雍正皇帝45岁继位,当了13年皇帝,58岁驾崩。两个皇帝都喜欢磕丹药,且寿命相近,更有意思的是,关于雍正的死因,民间还有一种传言,雍正是在睡觉的时候被宫女用绳子勒死的。
雍正被宫女勒死一说属于吕四娘刺杀说的衍生,都是野史,不可靠。但是嘉靖皇帝曾经在睡觉的时候被宫女勒过,这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真事,只是嘉靖皇帝命大,没死成。有历史学家认为,雍正和嘉靖的庙号都是世宗,民间以讹传讹,把嘉靖的事情扣到雍正头上了。
我个人始终认为,雍正皇帝属于正常死亡。可能是雍正的故事过于精彩,人们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可为什么就不能认为是正常死亡呢?雍正活了58岁,要知道古代皇帝大多纵欲过度导致短命,58岁在古代帝王里面已经算是很长寿了。
太祖努尔哈赤终年68岁,太宗皇太极终年52岁,世祖顺治终年24岁,圣祖康熙终年69岁,世宗雍正终年58岁,高宗乾隆 终年89岁,仁宗嘉庆终年61岁,宣宗道光终年69岁,文宗咸丰终年31岁,穆宗同治终年19岁,德宗光绪终年38岁,末代皇帝溥仪终年62岁。满清十二帝,雍正的寿命还可以,而清朝皇帝的寿命普遍比其他朝代高,放在其他朝代就更突出了。
再说,雍正勤政天下皆知,天天工作到深夜,熬夜熬了十三年,猝个死有什么稀奇的,以58岁之高龄,生点病诸如中风之类的死了岂不是很正常。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吧!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桂强
如同雍正皇帝如何登上皇位一样,他的死也让古往今来的人疑窦丛生。为什么他的死让臣民议论纷纷呢?一方面是因为他和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相比,在位仅13年,实属短命,另一方面他死的很突然,从发病到死亡仅过了两天。8月22日,雍正突患重病,次日晚已病入膏肓,紧急召见朝廷重臣赶赴寝宫,交代后事。众大臣在雍正帝驾崩后,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锦匣里取出遗诏,拥戴其子弘历登基。
(吕留良)
雍正皇帝正值盛年,好端端的怎么会死呢?
现在流传最广就是被仇家吕四娘所杀。说起吕四娘和雍正帝之间的恩恩怨怨就不得不提到雍正年间发生的一桩文字狱。吕四娘的爷爷吕留良原本是明末清初一位大文豪,门生弟子遍布天下。康熙帝在位的时候,曾多次招揽他,都被吕留良拒绝了。后来他更是削发为僧,潜心钻研著书。他的书流传很广,文人竞相传抄,殊不知后来这也给吕家带来了灭门惨祸。
(雍正)
雍正年间有一个叫曾静的人,他秘密联络岳飞的后人当时的大将军岳钟琪举兵反清,不曾想大将军岳钟琪向雍正帝汇报了这件事。雍正皇帝听闻后很生气,直接派人把曾静抓了起来。结果在审问中,曾静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说是受到了吕留良著作的蛊惑。当时吕留良已经死了几十年了,正在气头上的雍正皇帝也不加以详查就下令把他的坟刨开,戮尸,吕氏一家要么被斩首示众,要么被发配到宁古塔。据说雍正帝在查抄吕家时,吕四娘恰巧不在家。后来她得知举家罹难后,为了报仇,拜了一位高僧苦练武艺。有一次宫里要选秀女,于是吕四娘就利用这个机会混入皇宫,偷偷的潜入到雍正皇帝的住处,一刀结果了他,还把他的头颅斩下用包裹包起来带走了。杀死雍正皇帝后,吕四娘又重新隐居深山,从此销声匿迹。
(吕四娘)
当然这种说法是难以站得住脚的。宫禁森严企是那么容易混的进去的,再说一介女流想要习得一身高超的武艺又谈何容易,更不要说当时督办吕留良一案的是以缉拿盗贼闻名的李卫,以他的才能不会轻易让吕家的人漏网。与这种说法相比,最近情理的说法是雍正帝的心血管出了问题,比如脑梗塞、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这些都有可能短期内致人于死亡。不过这也是一种猜测,找不到任何可以证明的材料。
雍正皇帝之死,向来是清史中的一个迷。58岁就去世了,与父亲康熙和儿子乾隆的长寿形成鲜明对比。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年青时中过暑,特别怕热,登基后常在较为凉爽的圆明园内办公起居。
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在圆明园内生了病,但这病症应该不太严重,因为雍正还可以照常办事。离奇的是,二十三日子时,雍正驾崩了!奇在哪里?奇在史料中没有他病情加重的记录,也没说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反正就是突然死了。
古代的医疗条件的确比较落后,人均寿命不是很高,但雍正可是皇帝,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专门维护他的身体健康,享受当时最高的医疗服务。就算病死,通常也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死得这么快。
临终之前,雍正召见心腹大臣张廷玉,交代了哪些后事咱们不知道,但张廷玉的私人记录中说,看到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
怎么看,这都不像正常死亡,于是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雍正的死亡进行了多种猜测,这里分别说一说。
一种说法是被吕四娘斩去头颅。
吕四娘的祖父是明末清初极为出名的学者大儒吕留良,在士林中很有影响力。他虽是文人,却怀着反清复明之志,在著作中有所体现。
俗话说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且满清已渐渐坐稳了天下,吕留良虽有复明之心,奈何无计可施,康熙二十二年郁郁而终。但吕留良死了,事儿却还没完。多年后,湖南学子曾静读到吕留良的书籍,引为良师知己,越发坚定了反清的信念。
可这曾静,是个迂腐的书生。雍正继位后,民间有一些他阴谋夺位、残害兄弟的传闻,曾静错误地判断清朝国运将终,派门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具折上奏,曾静立刻被抓捕,他骨头挺硬,对自己的谋划供认不讳,却牵连了早已过世的吕留良。
雍正借此事兴起“文字狱”,这是满清对汉人由武力镇压转向思想禁锢的开始。吕留良的学生、朋友以及收藏吕氏书的家族都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吕家更是遭遇了残酷的对待,吕留良及已死的儿子吕葆中被挖出来戮尸示众,其著作被列为禁书,全部焚毁。家中十六岁以上男子斩立决,十五以下者及女眷发配宁古塔,拨给宁古塔将军都赉部下驻防旗人为奴。直到1909年,清朝颁发新律禁止蓄奴,吕氏子孙才摆脱了为奴作婢的命运。
吕四娘比较幸运,事发时她还是个小婴儿,被乳母带去家中玩耍,从而躲过一劫。传说中,吕四娘长大后跟着大侠甘凤池学得一身武艺,为报大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潜伏多年终于找到机会杀了雍正,还割其头颅,带回去祭奠父、祖。
但这种说法有明显的漏洞,雍正后宫中并没有来历不明的妃嫔,他也不是恋爱脑,吕四娘很难接近他。而且一国之君,这种死法也未免太儿戏了,大家当故事看就好。
另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丹毒。
通过对史料档案的研究,历史学家们发现雍正有服丹的习惯。早在皇子时期,雍正就表现出了对丹药的极大兴趣,跟康熙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只愿安静地炼丹,还写了首名为《烧丹》的诗。
当然,这很可能是他夺嫡的一种策略,以此迷惑康熙和兄弟们,营造淡泊权势、无心帝位的形象。
但坐上龙椅后,雍正是真的爱上了丹药,和会炼丹的道士们十分亲近,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痴迷此道的皇帝。尤其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其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妙正真人”。
不过,说句公道话,雍正爱丹药,倒不是为了长生,因为无数前辈已经证明了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仙丹,强如秦始皇,最终也是归于尘土。雍正不可能连这点见识都没有。
那他为啥还要服丹呢?为了强身健体、提神醒脑。
雍正是史上少见的勤政君王,一生批阅了大量的奏折,仅收录于《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000余件,另外还有未公布的满文朱批奏折约6000余件。
据说他一年只休息3天,一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全用于处理政务。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雍正是真的很忙。像巡幸热河、木兰围猎等清朝皇室传统娱乐活动,雍正从没举办过。
还忙得后宫都少去。雍正有过10个儿子、4个女儿,只有2个儿子是在当皇帝后出生,其他的全出生于皇子时期。很多雍正朝的宫斗剧都是虚的,因为他根本没放多少时间在后宫,斗不起来。
然而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难免有疲惫的时候,怎么办呢?服食丹药。但服丹一时爽,一直服丹,就会积累大量的丹毒,最终死于非命。
其实雍正算不上盛年暴卒,要知道雍正是45岁登基继位,在位13年,去世时已经58岁,他登基的年龄和去世时的年龄按照我们现代人来说都已经算是中老年人了,更何况在平均寿命只有39.5岁的帝王之中,所以雍正算不上盛年而死,只不过历史上雍正确实是暴卒而亡,人死的很突然,因此雍正死因也成了清朝历史上的一大谜案。
雍正之死之所以扑朔迷离主要在于雍正从犯病到死很快很突然,根据《清史稿》和《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到圆明园就开始患病,但当时还能带病处理工作批阅奏折,可到了第二天就突然病重垂危,雍正在下午召见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允禄)、十七弟果亲王胤礼(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接受临终顾命辅佐弘历也就是乾隆即位,二十三日子时深夜雍正便即驾崩,可以说雍正从犯病到死不过一天多点,死的是非常突然。
再者就是雍正死后,乾隆刚刚即位就给皇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下达了封口令,严禁皇宫中人谈论雍正之死的问题,因此雍正死的突然,外加乾隆的封口令让后人都觉得雍正之死显得扑朔迷离,那么历史上的雍正究竟是如何死的呢?
被暗杀论:吕四娘暗杀和宫女太监行刺
说起雍正之死,被暗杀论是民间野史和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中流传最广的说法,主要就是吕四娘暗杀雍正的说法。
吕四娘是何许人也呢?她是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的孙女,她之所以暗杀雍正就因为吕留良的著作中有反清思想,看了吕留良著作的书生曾静接受了吕留良反清思想,妄图煽动雍正时期的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向雍正举报了曾静等人反清,并诱捕了曾静和其学生张熙押送雍正面前。
但当时吕留良早已去世,只是他留下的著作被曾静读了,然后曾静有了反清思想,在雍正审问曾静过程中,曾静就把锅全甩给了吕留良,而雍正也是通过曾静才知道有个吕留良生前写了反清著作。
当时雍正已经深陷于篡位和虐杀弟弟胤禩、胤禟的不利舆论之中,所以雍正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胸怀,故意赦免了曾静及其学生张熙,然后为此发布了《大义觉迷录》反驳曾静及当时社会上针对雍正的不利舆论,然后让曾静和张熙作为反面教材在全国四处巡回演讲,向大众讲雍正为人如何好,对犯了十恶不赦大罪的曾静和张熙如何宽仁。
雍正赦免了曾静和张熙,但是他对写了反清著作导致曾静产生反清想法的吕留良十分憎恨,于是雍正下诏将已经去世很多年的吕留良开棺戮尸,其子嗣全部被问斩,孙辈后人全部流放宁古塔。
于是民间出于对吕留良的同情,都流传吕留良有一个孙女吕四娘成了吕家漏网之鱼,后来在民间武林高手那学得了绝世武功,之后为了替家门复仇,夜闯皇宫刺杀了雍正。
但是这个说法其实更多的是民间对吕留良的同情而臆想出来,吕四娘习得绝世武功这就明显属于是幻想而来,再厉害的绝世武功也不足以支撑她夜闯禁宫,能躲避掉皇宫中的层层筛查。
再者负责督办吕留良案的人是雍正的心腹闽浙总督李卫,历史上的李卫本身就精通武术最擅长的就是缉拿捕盗,曾经生擒清代历史上有名的武术家甘凤池,李卫是雍正的心腹重臣,这件事还让雍正如此震怒,李卫怎可能不从严办理,在李卫的眼皮底下怎么吕家还能有漏网之鱼呢。
所以吕四娘刺杀雍正说法基本就是野史传闻,在历史上根本站不住脚,吕留良的后人后来基本都留在了东北黑龙江地区,世代都受到清政府的严格监管,一直到清朝灭亡,现今齐齐哈尔吕姓人中有很多都是吕留良的后代。
除了吕四娘刺杀的说法,民间还流传着雍正被宫女太监联合暗杀。传说某宫女勾结太监吴守义、霍成在雍正熟睡之时想趁机将他用绳缢之,侥幸雍正没死,后来服用了御医的药才缓过来,但是造成了雍正身体隐患,最终致使雍正后来暴亡。
这个说法其实更加离奇荒诞,这明显是套用了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的经历,嘉靖曾经险些被宫女杨金英等人缢死。只因雍正庙号为清世宗与嘉靖的庙号为明世宗相同,所以民间野史就将明世宗身上的事又套在了清世宗身上。
不论是吕四娘刺杀说,还是宫女太监谋害说,基本上都是野史而已,是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两种说法在历史上都站不住脚,雍正基本可以确定不可能死于刺杀,清朝历史上唯一被行刺过的皇帝就是雍正的孙子嘉庆,但嘉庆也没有被刺杀成功。
因此雍正被暗杀论在历史学上来看可以说纯粹的以讹传讹而已。
重臣张廷玉曾记载雍正死时七窍流血,更加让雍正的死因扑朔迷离
张廷玉是雍正时期心腹重臣,帮助雍正建立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他也是雍正时期的首席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他与雍正算是即是君臣亦是知己,雍正曾经在给张廷玉写信中称其为平生知己,可见二人君臣情义非常深厚。
张廷玉也因此能得悉雍正时期很多宫廷秘闻,在雍正驾崩之时,张廷玉也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人,他后来在日记中曾写过雍正死的时候七窍流血,让他极为惊骇欲绝。
按照医学理论来说,一个人七窍流血而亡,不外乎是死于中毒或者是死于类似于心梗和脑梗这类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如果张廷玉的记载属实,那么雍正很有可能是死于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中毒而亡。
先说说心脑血管疾病,其实这也是很有可能的,因为雍正的孙子嘉庆也是和他一样突然暴亡,嘉庆也是之前还很健康,只是偶然中暑,随即突然就在避暑山庄病逝,也是很突然,因此很多历史学者都推断嘉庆是中暑后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以至于暴亡。
同样也可以用嘉庆来反推他的爷爷雍正,我们现代人都知道通常心脑血管疾病是明确具有家族遗传性的特点,所以嘉庆的心脑血管疾病很可能就是爷爷雍正遗传给他的。而雍正死时按照张廷玉所记载七窍流血而亡,这已经具备了心脑血管疾病死后的表现特征。
众所周知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把他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雍正也绝对算是非常勤政的皇帝。雍正在位13年批阅奏折批字就达1000多万字,累计书写500多万字,每天休息也不过4-5个小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可以说雍正在位时期是非常勤恳且认真。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量,外加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肯定使得雍正是身心俱疲,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很可能雍正是在过度劳累下引发了心脑血管疾病,毕竟雍正在临死前一天身体出现不舒服还坚持带病工作,很可能就是雍正的无休息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而亡,这么看说雍正的是累死的也毫不为过。
除却心脑血管疾病,雍正中毒之死也很有可能,雍正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个痴迷于道教丹药的皇帝。
清朝向来信奉佛教和萨满教,雍正是清代帝王中唯一信奉道教的皇帝,当然雍正是佛道都信奉,雍正既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
雍正在继位之前还是皇子时就极为信奉道教的长生之术和丹药。但那个时期雍正信奉道教更多的是为了做给父亲康熙看,在当时康熙诸子争夺皇位之中,雍正故意向父亲康熙和众兄弟表明自己无心于皇位之争,只想一心修道而已。
雍正在当皇子时期,还特意写过一首诗,题为《烧丹》: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因此雍正继位后曾经大肆弘扬道教,宠信道士为其炼制丹药,而且还经常和道士探讨长生之术和丹药之法。
尤其是当雍正最为信任和器重的十三弟胤祥在雍正八年(1730年)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后,雍正对死亡更加恐惧,他一面操劳国事,一面还担忧自己也会像胤祥一样操劳过度而死,所以他更加痴迷于道教的丹药,他把希望寄托于丹药之中,希冀丹药能让他精力旺盛,焕发精神,长生不老。
雍正近乎于工作狂的工作态度让他的身体常年处于透支状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丹药有起到令人精神亢奋的作用,因此雍正逐渐对丹药产生了依赖。
但是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古代的道教丹药大多是重金属所炼成,长期服用对人体会产生大量毒素,因此来说雍正也可能是长期服用丹药,累计毒素过量,最终导致暴毙而亡。
而且这也符合了历史上乾隆继位之后立刻就驱逐了雍正生前所崇信的道士张太虚、王定乾、贾世芳等人,并且还给宫女太监下了封口令。
其实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和服食丹药过量这两者说法都比较靠谱,真正的雍正之死很可能是综合了这两者说法,这一观点在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允禵)的第七世孙、清史学者金恒源先生的《正本清源说雍正》中得到了印证。
根据金恒源先生的研究推断,他认为雍正常年勤政劳累大量透支了身体机能,外加雍正信奉佛道,他继位之后残酷打击众兄弟的所为使他心神长期惶恐不安,担心轮回报应,身体机能透支,外加心神不宁,这些都使得雍正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他过于依赖丹药,身体累积毒素,都很可能诱发他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以至于他暴亡于圆明园。
乾隆继位之后向宫女太监下达封口令,外加驱逐道士,毁掉雍正生前所服食的丹药,这些所为其实是乾隆在替父亲雍正遮掩,毕竟在历史上痴迷于长生之术和丹药的皇帝名声都不太好。
因此乾隆不想父亲雍正像明朝嘉靖那样背上一个道士皇帝受后世嘲讽的恶名,所以乾隆对宫女和太监下达了封口令,同时还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驱逐遣散了这些道士。
所以说雍正极可能是在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下,过度依赖于丹药,最终导致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雍正就此突然暴病而亡。
写在最后
由于雍正的陵寝清泰陵至今都没有被发掘过,所以关于雍正的死因专家学者们更多的只能是去推测。
其实在上个世纪80年初期,1980年时险些发掘了清泰陵,当时河北省文物局接到报告在清泰陵发现了两个盗洞,于是河北省文物局赶紧将这一消息上报国家文物局,请求进行抢救式发掘。
当时正直学术界内对雍正死因成谜,大家都希望赶快发掘清泰陵找出雍正的尸骨,通过对尸骨的检测好能确定历史上雍正真实的死因,所以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清泰陵进行抢救式发掘的提议。
但是在发掘过程中大家才发现盗洞只挖了两米多深,盗洞的下面还都是原封土,这就说明了当初盗墓的人并没有真正盗成,只挖了两米多就放弃了,所以清泰陵并没有被盗挖过。
这一消息随即被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得悉,夏鼐先生知道当时国内的技术根本不足以保护好墓内的出土文物,再联想到60年代的时候发掘明定陵就由于保存技术不够,导致很多文物损毁,所以夏鼐先生赶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叫停发掘清泰陵。
最终清泰陵发掘工作被叫停,清泰陵也被重新封好恢复如初。在明定陵事件之后,我国早已出台文物保护法规,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古墓,只进行抢救式发掘,加之现在对古墓保护力度很大,未来雍正的清泰陵很可能还会继续完好无损的保存下去,想要通过雍正的尸骨揭开雍正的死因之谜未来恐怕很难成真了,因此雍正的死因之谜还会继续成为历史疑问。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雍正暴死之谜,被称为清宫三大疑案之一。史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1日雍正帝在圆明园畅春园中生病,渐感不适,在此之前他照样辛勤处理政事;20日,他还召见军机大臣商榷军务,并接见了几位候补官员,21日他还没休息,仍照常办公,22日晚间他病势加重,急召皇四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亲信大臣入内廷,谕及后事,并宣布传位弘历,23日子时,也即22日深夜,雍正帝便死了(史称“龙驭宾天”)。雍正帝殁年57岁。按今天的观点,他也算英年早逝。
雍正在位时勤政好学,事必躬亲,且精力过人,身体状况一直都很好。然而,史家对雍正还有另一番评价。据说他即位后施政严苛,喜欢大兴文字狱,素有“抄家皇帝”的恶名。关于他暴病而亡一事官修正史均语焉不详,或不载原因,于是引发世人疑窦,庙堂坊间各种各样的诡谲传闻,不胫而走,喧嚣尘上,最风行、信者最多的一种说法是为剑侠吕四娘所杀。当初,雍正帝借曾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叛一案大兴文字狱,祸及已死去多时的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他被剖棺戮尸,其子孙或门人被斩首、被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被逮捕下狱者甚多,手法之酷烈,牵连之广泛,为清代文字狱之首。
据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还有小女儿一说),事发时她刚好不在家,这才侥幸逃过一劫。为替父祖报仇,她藏匿深山,拜师习武,学成后扮作宫女,入宫谋刺雍正帝并用“血滴子”割其首级祭奠父祖。还有一说:四娘的师傅是一老尼,她原是宫里的护卫,剑法高超,尤擅轻功,后不乐为雍正所用,遂离去,一个偶然的机缘收四娘为徒。还有私家笔记(野史)言传雍正帝为湖南卢氏夫人所杀。卢某因投身反清复明运动被处死,他妻子精于剑术,是个隐匿民间的武林高手,她替夫报仇,潜入畅春园,手刃雍正帝后在其尸旁自刎。
综合各种史料记载,笔者认为较为可信的是雍正死于丹药中毒一说。雍正性好黄老之术,素喜吞服道家所炼不老仙药,并在宫中蓄养道士,平时经常和这些大师们学习打坐炼丹,也喜欢服食丹药以强身健体。丹药的主要成分是汞以及硫磺,还含有一些重金属,这些成分均有毒,掌握不好量的话很容易毒发身亡。据说雍正病后,宫里的道士张太虚曾献上丹药,于是毒发身亡。
民间还有雍正死后有身无头的离奇传说,真相到底怎样?只能寄希望于考古发掘了。有关雍正盛年暴死之说,一向云遮雾罩,扑朔迷离,或是无影之说,或是臆测之谈,迄今仍无法盖棺定论。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谢谢邀请!雍正皇帝属于正常死亡。因为“清史”没有什么雍正皇帝被谋杀的记载。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执政13年,每天睡觉只是四个小时左右,天天工作到深夜,大都是凌晨两点到早上6点是休息时间,除了吃饭时间,其他时间大都是处理政务,批阅奏章,没有空闲的时间,国家治理得很好,是有名的康雍乾盛世时代。一般人认为雍正皇帝是累死的。按理说,帝王生活好,鸡鱼肉蛋,山珍海味,是家常便饭,吃多了难免血脂厚,血压高,出现心脏病是很正常的。宫中好酒多的是,喝多了也伤肝,影响五脏正常工作,那时医学不发达,死亡率极高,估计是死于心肌梗塞,在那个时候,是很难抢救的,就是现在死亡率也不低。
至于武侠小说上说的,那些虚构成分,绝对不可信,就是电视剧,也是根据小说原著进行拍摄的,演员演的,只能作为娱乐而已,不是真实的正史。
说什么山东反清义士吕留良,著书立说,煽动反对清朝统治,雍正皇帝杀了他全家。当时吕留良已死,也刨坟鞭尸。还有一个漏网之鱼,就是吕留良的孙女,吕葆中地女儿,江湖上称之为吕四娘。她为了报仇,苦学武艺,在雍正13年,潜入后宫,砍下雍正皇帝的人头,使雍正皇帝无头安葬。这简直是胡扯八道,一个年轻女子,武艺再高强,也不可能进得了皇帝的寝宫,宫中的大内侍卫那么多,都是一流高手,能让她靠近皇帝吗?胆敢这样就是送死的。到今年,雍正皇帝死285年了,打开棺材看看就知道有没有头颅了。还说什么宜妃乔引娣是雍正的私生女,是四阿哥视察黄河灾情遇险时,被民女黑小福打救,产生爱情,私生了乔引娣,后来乔引娣成了十四阿哥的情人,又被雍正皇帝想法弄到手,真相大白后,父女俩同时自尽。这更是胡扯。再没有比这更高的害人的高招了。
雍正皇帝45岁即位,操劳过度,58岁去世,在那个时代,不算短寿,也是生病正常死亡,不应当找什么借口诋毁的。清朝统治者不是汉民族,他们前期不是统治得很好吗?不要有什么民族偏见!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人,谁统治都一样,只要他能统治好,使民族富强,都应当支持他。
雍正是一位自带争议的皇帝,继位时扑朔迷离,去世时也充满传奇色彩。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在圆明园去世,背后的原因,各有各的说法,两百多年来始终无法盖棺定论。
“服用丹药中毒”说
古代帝王中,相信“长生不老”的有很多,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但这些皇帝的努力,无一成功,甚至有些人吃了“仙丹”不仅没有长生,反而因此短命。雍正也是一位经常服用“仙丹”的皇帝,因此,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很可能是服用仙丹中毒而亡。
雍正当皇子时,就表现出对仙丹感兴趣,不过那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夺嫡而韬光养晦。他还曾专门为仙丹做过一首诗: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烧丹》”
当皇帝以后,雍正依旧还有仙丹爱好,他不仅自己吃,还赏赐给大臣服用,鄂尔泰、田文镜等心腹重臣都曾获此赏赐。雍正对锡保说,此丹药是“很好的东西,朕亲服甚多。有益无损之药也”,“好药,朕多试用,毫无担忧之处。”
雍正七年冬天时,雍正得过一场大病,从那时起,他就开始遍访各种“奇人神医”,更加热衷对仙丹的爱好,甚至于“炼丹炉一点上火,就此没熄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浙江总督李卫向雍正密奏,推荐了道士贾士芳,说此人被称为“神仙”。贾士芳原为京城白云观的道士,因违反道观规矩而被开除,流落民间后变成“跳大绳”的江湖术士,被李卫发现后举荐上去。
贾士芳给雍正治病,开始时收到一些效果,让雍正很高兴,他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没想到过了两个月,雍正察觉到贾士芳是以治病为名,故意装神弄鬼,于是,将其明正典刑。雍正虽然杀了贾士芳,但没有停止没“奇人异士”的信任,而是经常与那些人接触,频繁服用他们所炼制的仙丹。
仙丹中含有铅、水银、硫磺等物质,又是高温炼成,因而毒性很大。尤其在胤祥去世后,雍正加大了服用量,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导致中毒。此外,“服用丹药中毒说”还有两条旁证:
一、张廷玉记载,雍正去世前毫无征兆,突然“龙驭上宾”,令现场的他“惊骇欲绝”;在场的鄂尔泰记载“髀血涔涔下”。这种描述,很大可能就是雍正中毒的反应。
二、乾隆上位没几天,马上下令驱逐宫中道士,并禁止宫女以“外间闲话”传入宫中。所谓“闲话”,指的就是雍正死于非命之事。
这种说法,即使不是真相,离真相也不会太远。
各种“遇刺”说
康熙晚年的争斗,让雍正树敌过多。后来,雍正继位后,刷新吏治,打压政敌,又得罪不少人,文字玉也让很多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因此,他的突然去世,给许多“传奇”制造了传播机会。
吕四娘版本
话说,雍正抄吕留良家时,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成了漏网之鱼。为了替家人报仇,吕四娘潜入宫中,行刺雍正。
此说法作为文艺作品的素材还行,但肯定不能作为雍正去世的真相,理由如下:
一、宫廷守卫森严,皇帝身边众多侍卫保护。一普通女子很难有机会混入宫中,更难有机会对雍正动手。
二、吕留良案发后,家人全部落网,相关人员也被发配到宁古塔,不太可能有人逍遥法外。负责办理此案的李卫,还为此事专门写奏折给雍正:“吕氏一门尽皆拘禁,无一名漏网。”李卫是雍正的心腹,对其忠心耿耿,而且非常擅长侦查办案,当不至于糊弄雍正。
宫女勒死版
《梵天庐丛录》记载,雍正是被一个宫女给勒死。
这种说法后被证实为移花接木,故事的原型为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也喜欢仙丹,而且曾被宫女用绸缎勒过。只是因为他是明世宗,后人将清世宗雍正与之混为一谈。
各种“雍正遇刺说”,由于大多流传于文艺作品,而缺乏史料依据,因而难有说服力。
雍正去世时,已经五十八岁,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高寿。皇帝物质条件好,用的也是最好的御医,活得久一点很正常,怪就怪在突然去世。
秋媚说:雍正是一位超级“工作狂”,长年累月勤政就会积劳成疾,导致身体状况变差,再加上各种补药带来的“富贵病”,各种仙丹带来的副作用,终于一命呜呼。
1980年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机会能够至少解开一个关于雍正死因之谜的机会。
当时在安葬雍正的清西陵的泰陵上发现了几个盗洞。
抢救性的发掘很快展开,但是又很快结束。
因为后来发现盗洞只有两米左右,连封土层几乎都没碰到。
为了避免发生像明定陵那样的历史遗憾,发掘工作果断终止。
所以,雍正到底是不是配了一颗金头下葬,至今就还是一个迷了。
也就是说,是不是吕四娘用血滴子把雍正的头割了去,至今尚未得知。
按说当了四十八年皇帝的明朝万历皇帝死的时候也是58岁。
所以,从年龄上来说,雍正死于58岁也倒不是很突然。
为什么同是五十八岁去世,雍正皇帝的死因就显得那么扑朔迷离呢?
因为,太多人希望,雍正皇帝,不得好死了!
雍正皇帝的死,毋庸置疑是暴毙,也就是说是非正常死亡。
这从清史稿,清世宗实录的遮遮掩掩的描述中,可以很容易的就看出来。
虽然记载中有“上不豫”这样的解释雍正并非暴毙的文字,但是从他发病到死亡时间极短我们可以得出雍正是猝死的结论。
至于死因比较通行的说法无非是三种。
一种是刺杀说:也就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入宫杀死了雍正。
这种说法也不能说没有依据。雍正把吕留良家的男丁全部处死,而女眷则入宫。
二是服丹药过量说。我们从明朝著名的红丸案就知道,过去的所谓丹药,要么是兴奋中枢神经的,要么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对人是有害无益。
三是过劳死说。根据历史记载,雍正可以算是工作狂,并且以此为乐。觉得不工作话,
就浑身难受。曾经跟自己的大臣们说,他自己真的不是故作勤劳,而是一工作起来就全身充满干劲。每天只睡四小时,劳动强度极大。所以猝死的可能性也极大,这种说法,相对比较靠谱。
之所以出现雍正死因成谜的现象,恐怕和雍正在位期间手段狠辣有很大关系。
雍正的狠,体现在他的爱憎分明,而且毫不掩饰。
清除八爷党那些事咱们今天就不说了,那是巩固皇权帝位必须要做的。没什么好说的。
只说他在清除八爷党的过程中的所做的一些现在看来都有些过分的事吧。
比如他给两个弟弟胤禩和胤禟改名阿奇那塞斯黑。
比如他在八爷党大学士明珠的儿子揆叙的墓碑旁竟然又立了一块碑,上书: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
比如他在八爷党领侍卫大臣阿灵阿墓前立了一块碑: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
比如雍正的侍讲官钱明世,就因为写了几首赞颂年羹尧的诗,结果就被雍正罢官,发配回老家,最过分的是,还亲笔写了“名教罪人”这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挂到钱明世家的大门上。这才是让人丢人丢到老家去了。
当皇帝的这么羞辱臣子,就难怪会有关于雍正的一些风言风语甚嚣尘上。
比较知名一点的就数曾静写给岳飞第二十一世孙,时任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的信里罗列的雍正的九大罪状。
我们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就是因为,雍正竟然把曾静劝降岳钟琪的信原原本本的录在了一本书里。
这本书的名字叫《大义觉迷录》,官方刻印,公开发行,还派曾静和张熙到处宣讲。
于是,本来属于封建统治高层的一些密辛,由此得以广为人知。
雍正的本意,是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都别背后说了,咱们摊开来讲。
但显然他高估了自己在民间的形象。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雍正在书中的苦口婆心和坦坦荡荡倒是没人记得住。
反而他篡位,逼母殉葬,杀兄屠弟,贪财等等真的假的缺点却被广为传颂。
他活着的时候,没人敢说,他一死,又有康熙和乾隆都长寿对比着,
那么他的死因出现各种扑朔迷离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
雍正帝,即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在世时曾评价他为:“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他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就是这样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为何后人对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呢?他到底因何而死呢?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在探究其死亡原因之前,我们不妨来看一看雍正在位时的作为,以期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于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作为皇四子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关于雍正为何最后能够继承皇位,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可以说又是一个留待考究的历史问题。雍正即位后,便致力于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如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对康熙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等加以圈禁。与此同时,鉴于当时并没有合理的立储制度,导致皇位继承常常充斥阴谋血腥,他还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也就是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先皇驾崩,众臣子从“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取出先皇拟好的遗旨,上面写了皇位继承人,同时有密旨藏于内府)。
雍正在位时,锐意改革。诸如加强密折制、改革田制,摊丁入亩,即让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面对当时沿袭明旧制去征收钱粮,加收火耗(多征税的一种借口,即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会有损耗,百姓得额外补上这部分),导致了官员在执行中随意加派,大肆搜刮,随意侵贪,中饱私囊的腐败风气,雍正推行“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据定额发给官员官俸以外的补贴。至此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为官员的“养廉银”,一份来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给地方充公。雍正帝还推行“改贱归良”,即消除一些人的贱民籍,增加民户数量。为了加强军政,雍正还创设了军机处来处理西北军务,后期逐渐发展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在思想方面,雍正也加强统治,控制思想。在农业与军事方面,雍正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这里就不再赘述。
讲了这么多,和雍正的死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得病,仅过一两日,就驾崩了。有史料记载,雍正死时,“七孔流血”,这一看便知绝非正常死亡。关于雍正的死因,有好几种猜测。
第一种:被吕四娘刺杀而死。相传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或者孙女,吕留良被雍正灭门,吕四娘侥幸逃跑,她怀恨在心,拜师学艺,后潜入宫中,砍下了雍正的首级。关于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可信度不高,尽管在上面我们提到了雍正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做了比较出格的事情,但这个故事,漏洞太多,不足为信。
第二种:雍正滥服春药,贪图女色,以致最终猝死。关于这一说法,笔者比较偏向雍正之死,与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时常日夜操劳,以致身体亏空,再加之由于变革,不被当时的主流接受,处于孤家寡人的状态,内心自然也是孤独困苦,心神长期不得安宁,以致身体越来越不好。但至于他究竟有没有沉溺于女色呢,这个不敢妄断。
第三种,私认为也是最有可能的一种,即:服用丹药,中毒而亡。在史料和《雍正王朝》的剧情里,都有“血”出现,而七窍流血也是中毒的症状之一。且雍正自年轻起即崇佛重道,当了皇帝依然不忘求丹药以图长生,而古时的丹药,大多含有汞、铅、朱砂等有毒物质和重金属,长期服用自然会中毒。有记载说雍正死前十余天,曾派人往圆明园大量运送黑铅,也有记载称,雍正派人送炼丹所需物件一百余次,实在令人震惊。由此推测,雍正也可能是死于中毒。
官方和民间关于雍正的死因都没有非常具体的解释,雍正的死因也依旧有些扑朔迷离,但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早晚有一天,我们将能够揭开雍正的死亡之谜,还原历史的真相。
雍正帝的暴卒是历史上的重大谜案。雍正帝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雍正继位是一大谜案,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历来争论不休。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他的离奇去世,也成了一大谜案。
史料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也即他离世前三个月,贵州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五子弘昼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读书图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清爽凉快的圆明园成为夏日的栖身之所。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 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一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历来对雍正帝的暴毙有多种猜测。
一是,服食丹药之说。
这一说法是源于雍正皇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雍正对丹药可谓是深信不疑,走火入魔。据说,他结交了两个道士,一个叫张太虚,另一个叫王定乾,进宫之后,就帮雍正炼丹,交给他们道术。后来雍正长期在圆明园,道士们派人往圆明园送炼丹药,据载,雍正死之前12天送黑铅多达200斤。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叫做《活计档》的记载,五年之间,送炼丹所需的物品157次。雍正长期吃丹药,汞,铅,硒等重金属会积存在体内,应当说雍正的死和铅、汞中毒等有一定的关系。
二是,中风猝死。这是现代人根据现代医学推测的,但是,并无太多根据。因为,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诊病系统。
三是,仇人所杀。这一说至今是谜案。按照传说,雍正帝被吕四娘所杀,摘取头颅,下葬时按了一颗金头。1980年,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发现泰陵的宝顶边上,有一个不知年代的盗洞,文物部门考虑到地宫可能被盗,就批准了考古发掘。上午九点,考古队顺着盗洞口向下挖掘,在挖到两米深时,却发现盗洞不见了,原来这个盗洞并没有进入地宫,说明泰陵并没有被盗!这一消息在第一时间被时任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夏鼐得知,他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随后他亲自赶往清西陵,紧急叫停了挖掘工作。因而,雍正皇帝的死因之谜的野史说法也没法证实。
雍正御批
四是,过劳死。据说雍正帝十分勤恳,务实,勤俭,每天只睡四小时,身体积劳成疾,过劳而逝。
雍正是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果决强硬。最大贡献在于他使康熙盛世由晚期的停滞再度走上发展之路,为乾隆鼎盛奠定基础,即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康乾盛世“不如说“康雍乾”盛世更准确些。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爆崩,他身边的亲人和大臣都感到太突然了。根据清宫档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得知:雍正帝从病倒到死亡,仅仅两天的时间,而两天前他和平常一样还在处理政务。
据载,当时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八月十八日他还和大臣一起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八月二十他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八月二十一他仍然正常办公,这时他的身体还和往常一样。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却突然得病,当天晚上,匆匆宣布传位给儿子乾隆。第二天,58岁的雍正帝驾崩。
另外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从所有清朝档案的记录来看,并没有说雍正皇帝得了什么病,令多人产生疑虑,难道雍正皇帝的死有其它不同寻常的原因?所以对于雍正的死就产生出了有许多的说法。
对于雍正皇帝的死因民间流传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民间说,写《红楼梦》的曹雪芹的女朋友竺香玉被雍正霸占。竺香玉虽然是个戏子,但曹雪芹对她用情至深,还传说她是林黛玉的化身。曹雪芹愤恨焦急混入宫中,他和竺香玉用丹药将雍正毒死了。但这种说法就像神话故事般不值得相信。
第二种说法:雍正帝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对明朝的宫女勒嘉靖帝的脖子一事受到启发。这些宫女与太监就用绳子勒死了雍正帝。这种说法更不可信,雍正帝身边的太监都是他最亲密最信任的人。能呆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一般都是从小和皇帝一起长大,或者是在宫里面工作了好多年,家世清白,忠心耿耿的心腹。例如雍正最信任的宦官苏培盛,就是雍正府邸的一名近侍。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可信。
第三种说法,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砍了头死的。因为“文字狱”,吕氏满门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吕四娘侥幸逃跑了,她苦练武功寻机报仇。最后混入圆明园砍掉了雍正的脑袋。清廷只好给雍正安了一个金头葬进泰陵。小姐姐个人认为清朝刑法很严,吕氏一门根本插翅难飞,吕四娘砍雍正帝只是传说不可信。
可信度比较高的说法
1、丹药中毒
雍正帝对道教很有兴趣,他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对他封官提拔,还给他戴了个“妙正真人”的帽子。据记载,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迷恋长生不老,他让一些道士支起火炉子炼丹药,还为此赋诗一首:“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可见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想而知。
(雍正年轻时)
雍正帝练丹药可不是玩的,他自己在吃。从雍正四年(1726),雍正皇帝就经常吃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在他对田文镜奏折的批语中他还提到此药并说丹药有效。
专家从《活计档》(这是清朝内务府记载办理宫内大小事务及活动的一个登记册)中发现,从雍正八年到他临终这一年,5年间雍正共157次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煤炭就有234吨,另外还有水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 雍正死前的12天,宫内还在为他练丹药。据一些太监传话:圆明园要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而丹药中的铅、汞、硫等矿物质都具有毒性,长期服用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黑铅是有毒金属,长期过量服用,可引发职业性哮喘,严重者致死。
有一些史学家根据各种档案记载,也认为雍正确实长期服食丹药,导致体内对丹药的有毒成分越积越多,最后暴毙。
雍正刚死第二天,他的儿子乾隆就下旨把道士张太虚、王定乾赶出皇宫,如果不是因为丹药害死雍正,乾隆皇帝怎能对此龙颜大怒呢?
2、中暑死亡
雍正帝的祖先为满族,他们喜欢偏凉爽的环境,而东北的气候就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干燥炎热的气候身体上就不适应,为此还建了避暑的地方圆明园、避暑山庄。由于遗传因素,雍正帝的体质也是怕热。例如雍正帝青年时就中过暑,从此以后就特别怕炎热。而这次雍正帝的死亡时间正好是炎热的夏季,中暑也不是没有可能。
3、疲劳猝死
雍正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勤政君王。甚至在勤政方面超过康熙帝。有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统计了一下足有360卷。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而且多在夜间,常常熬夜至凌晨,全部亲自批阅,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达1000多字,洋洋洒洒,颇有文采。
他在位期间勤勤恳恳,自诩“以勤先天下”,他给自己规定与朝政无关的事不做,例如,没事不去后宫、不旅游不狩猎,日理政事,没有节假日。他常常加班到凌晨,而经常熬夜用脑最容易导致猝死,特别是对于老年人,那时雍正已经近60岁了。强力用脑加熬夜很容易患各种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睡眠不足就会导致猝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熬夜和猝死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熬夜直接导致人的肝肾受损,从而影响人体的心与中气,加重心血的消耗。
雍正在临终前下遗诏说:“志愿未竟,不无微憾”。他临死前还在遗憾治理好大清的目标未完成,可见他的勤政与奋进。
在这里小姐姐个人看法是,雍正皇帝的死与他吃丹药有最大的关系,另外他经常熬夜拼命工作熬空了身体,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二者兼有。一个人的猝死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和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雍正皇帝在执掌朝政方面,求真、勤劳值得赞扬,但身体是本钱,另外他不顺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迷恋丹药,最终吃垮了自己的身体。
雍正之死,不是中毒,也不是吕四娘,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就像他的登基充满了种种疑点一样,雍正帝的死亡同样迷雾重重。雍正十三年(1735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御极天下十三年的雍正皇帝突然暴死在圆明园离宫。
雍正帝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接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宝亲王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申刻大殓。”这是官方《雍正朝起居注册》中的记载。也就是说,雍正帝八月二十一日感到身体不适,病来如山倒,两日之后就驾崩了。
当时的宠臣、大学士张廷玉一直随侍雍正帝身边,据他私人笔记里记载,雍正帝临驾崩时七窍流血,让人“惊骇欲绝”。这记载最起码澄清了一个传闻——吕四娘刺杀雍正说。
吕四娘刺杀说
这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以至于近现代很多影视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类似情节的描述。
雍正年间,反清复明思想仍然存在,其中吕留良的学说非常受推崇,他死后,一个叫曾静的学生将他的学说传播甚广,甚至蛊惑当时的大将军岳钟琪起兵反清,完成祖宗岳飞消灭女真的遗愿。离岳飞时代五百多年的岳钟琪自然不肯,反而揭发了曾静,因此牵连吕留良开棺戮尸,家人弟子广受株连。传说吕留良有个孙女逃出生天,拜师学艺后混入宫里,找机会割下雍正头颅,飘然而去。
吕四娘
这个故事很有传奇性,满足了一般老百姓猎奇的心理,但根本不是事实。如果雍正帝真的没了脑袋,张廷玉没有必要在私人笔记中写雍正帝七窍流血的惨状。
既然刺杀说不成立,那中毒说呢?
丹药中毒说
还有人说,雍正帝的惨状像是中毒,从表面上看确实像是中毒,但是作为皇帝,吃喝都是有太监先试毒的,饭菜里下毒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丹药中毒了,而且种种迹象来说,雍正帝用食用丹药都是事实。
炼丹
那么,他为何要用丹药呢?
雍正帝是历史上罕见的勤政敬业的皇帝,他常常自诩“以勤先天下”,仅收录于《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000余件,另外还有未公布的满文朱批奏折约6000余件。
据说他一年只休息3天,一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全用于处理政务,像巡幸热河、木兰围猎等清朝皇室传统娱乐活动,雍正从没搞过。而他之所以这么努力,估计也是想向天下人和他的兄弟们证明,自己不负先帝所托,终究是个好皇帝罢了。
雍正朱笔御批奏折
长期的操劳渐渐拖垮了雍正帝的身体,而十三阿哥胤祥年仅四十六岁就早逝更是让他恐惧,于是自登基之始,他就开始寻仙问道,并养着一帮道士给他炼制丹药,丹药中的铅、汞等物质积累体内,相当于慢性中毒,也许受到某种刺激便会促成雍正帝的死亡。
有人从乾隆继位后将一帮道士赶出宫去来佐证这个观点。那么,雍正帝到底是不是丹药中毒死的呢?这是有可能的,但却不一定就是他的真正死因。为何?因为既然是慢性中毒,由病到亡总是有个漫长的过程,或三五年,或三五月,像雍正帝平时身体无恙,两日之内连病带死,不是慢性中毒的常理表现。
所以,丹药中毒也不成立?
脑淤血说
从雍正帝的病亡过程和张廷玉的记载来看,他更有可能是因为其家属遗传病——脑淤血而亡。
脑淤血年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20%~30%。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之季多发,暴怒兴奋、重体力劳作是其主要诱因。
1643年(崇德八年)阴历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终年52岁;1735年(雍正十三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清世宗胤禛暴死于圆明园,终年58岁。
清太宗皇太极像
看到没有,同是爱新觉罗家的男性,同是阴历八月,同是50-60岁,职业同样是皇帝,一个为了大清入主中原殚精竭虑,一个为了大清继续兴旺发达力挽狂澜,其压力常人难以理解,也许,再给他们活过一次的机会,他们仍然会这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