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人在火车上被一位30多岁的妇女叫大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社会人等形形式式,各有各的处世方式,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随遇而安,无需太“玻璃心”,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被三十多岁的女人叫“大哥”,女人的称呼也许是为了尊重,并无恶意,但显然有些不妥,个人认为不要太在意,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纳百川.....
要看这个妇女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南方人比较喜欢别人把自己往小里叫。比如一个人有五十岁,一般喜欢别人叫他靓叔,如果是女的,就喜欢别人叫她靓妈,或者靓姨。如果是个三十岁的人,则喜欢别人叫他靓仔;女的则喜欢别人叫她靓女。对南方人,千万不要实打实的叫人,叫五十岁的人大伯,大妈;叫三十岁的人阿姨,这会搞得人家恼羞成怒。如果看到认不出年龄的男性,可以统统叫靓仔;女的统统叫靓女。
北方人则相反,喜欢别人把自己往大里叫。如年轻人,喜欢别人叫他大爷。明明是哥哥辈的,却喜欢别人叫他叔叔、爷爷、舅舅、大叔,女的则喜欢别人叫她姑奶奶、祖奶奶。如果反过来 ,你管年老的大爷叫小子,管年老的妇女小姐,你就等死吧。
这个30多岁的妇女叫你大哥,如果她是北方人,那她就是尊重你,爱你,想找你玩;如果她是个南方人,那她就是骂你贬你恨你,你要小心了。
有的地域是尊重别人称呼。不分年龄大小,男的叫大哥,女的叫大姐。
叫大哥比叫小孩强多了,叫大哥证明你成熟稳重,是尊重你,高看你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南京到北京一声大哥是"关称”,叫你一声大哥是对你人格的尊重。
何况在火车上,都来自五湖四海,素味平生,有时也并未看仔细,随便招呼一声,好搭一个说话唠嗑的平台,或者寻一下帮助,称呼错位,也不必耿耿于怀,有时是有口无心之过,并不昰一声大哥,你就真的老了,所谓君君坦荡荡,怎能因此感慨伤怀呢?权当耳边沐清风,相视一笑各西东,千里长棚终须散,何况他乡陌生人。
人心眼小了,再小的事也成了大事,这种事对有的人来说就不是事。
这是一种别人对你的尊敬称呼而已,不要“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向其它方面想。
记得几年前,我在潍坊的大街上,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走过来向我问路,嘴里喊的就是大哥。这位老太太是农村人。
回家后,我十多岁的女儿一直对我妻子说这件事,意思是说我显老。我即使再显老,五十多岁的我也不可能外貌是七十多岁,那位老太太也不会糊涂到把我当成七十多岁的人吧。人家称呼我大哥只是表达一种尊敬而已。
记的以前,家里的老人一再说“出门矮三分”,意思是说,出了门,自己要装小的,不要装大的。
见到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男的要喊哥,女的要喊姐。比自己大一些的,男的要喊叔,女的要喊婶子或者是姨。再大一些的就要喊大伯大娘,而更老的,就要喊爷爷奶奶了。这是对别人的尊敬。
因而,年龄比你大几岁的喊你哥很正常,并不是因为你老。
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就是这样。
近些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的东西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消失了,一些人盲目地崇拜一些西方的一些东西。其中一点就是装嫩,明明是四五十岁的年龄了,还要把自己装扮成小年轻。
四五十岁的男人了,二三十岁的人称他叔叔不乐意,非要让人家称他为哥。四五十岁的女子,年轻人称她姨不乐意,非要人称呼她为姐,甚至有的称姐都不乐意,一味的装嫩。实际上,年龄已经到了,装嫩也装不出来了。
难道已经四五十岁了,叫一声哥叫一声姐就变年轻了吗?真是虚伪。
由于一些人装嫩,现在把简单的称呼复杂化了,让人遇到陌生人时,很难打招呼,总不能“哎哎喂喂”的吧。
我觉着,在称呼上,还是恢复传统的做法好。出门在外的人,还是要“矮三分”。
不过,在传统的称呼中,各地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种说法,说在山东出门在外要喊“二哥”不能喊“大哥”,至于原因么,有种说法是武松是“二哥”。可能在阳谷有这种说法。不过,我知道,你在肥城不能叫“二哥”,在潍县也不能叫“二哥”。因为“肥城二哥”和“潍县二哥”都含有贬义。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喊“哥”。
称呼叫法随便叫,你也随便应,无所谓的,一下就过去了!经常听到六十多岁伯伯叫四十多岁女的阿姨的,就是随便吧[捂脸]
有句口头禅 :要想出门办事好, 见了姑娘叫大嫂 ,礼多人不怪 你尊重了对方 对方会以诚相待 。
在五六十年代之前 ,人们见面以长辈之称 ,以对方为大 他会以礼相还表示感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人们总喜欢把自己打扮的年轻一些 ,见到50岁左右的男女称其哥哥、妹妹他们不怪你,因为显得年轻 心里美滋滋的 !大家重视仪表美 尤其女士化了妆 ,为了防疫情再戴上口罩, 见面真分不清年龄。
不管哪个年代 见人要以礼相待,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 不顺心的事 ,让一步海阔天空、 让理解万岁 !
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在我们这里有一种习惯就是出门三辈儿小,意思就是出门在外比如问一问路该怎么走,或是有事请人帮忙你得自降三辈儿,不要理直气壮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谦逊、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