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为何“脑子进水”,突然向美国开战?
二战期间,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第二天,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明知道美国国力远强于自己,明知道对美宣战是“以卵击石”,日本为何还一意孤行?日本之所以“脑子进水”,向美国开战,除了日本一贯的赌性和狂妄,主要原因还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账面的实力其实并不弱。当时的日本已经完成工业化,经济总量达到280多亿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
军事上,日本拥有200多万经过战场检验的精锐陆军。 尤其是日本苦心经营半个多世纪的海军,更是日本狂妄叫嚣的最大底气。二战初期,日本海军拥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内的上百艘先进舰艇,总吨位高达119万吨。而此时的美国海军虽然占优,但是吨位也不过143万吨,日本海军的吨位占到了美国的70%,美军并不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日本经过艰苦训练的海军官兵素质,甚至要优于美军士兵。同时,师承英国、拥有甲午海战、对马海战等实战经验的日本海军,战术上,也比从未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海战的美国海军更优秀。这些,也是日本海军叫嚣消灭美国海军,击败美国的最主要底气。
然而赌博成性、被狂妄烧掉理智的日本从来没有想过,日本的国力和潜力跟美国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而两个大国的比拼,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如果美国和日本接壤,靠着日本悍不畏死的精锐部队、战前充足的准备,以及出其不意的闪击战,日本也许有微小的可能迅速击败美国。然而,美国和日本相距要横跨整个太平洋,美国“天选之国”的外号也绝非虚言。
距离万里之遥,面对综合国力远强于己的美国,日本根本不具备速战速决的可能,日本甚至连理论上存在的获胜可能都没有了。因为一旦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将是两国的综合国力。在这方面,美国显然全方面碾压日本。
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和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差距:美国国土的面积是962万平方公里,而日本则有37.8万平方公里,美国是日本的25倍;美国的人口约1.3亿,是日本人口的两倍;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平均收入的七倍;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五倍;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七倍。
综合国力和潜力终究要化作战争实力,在最重要的军工生产方面,二战期间,短短五年内,美国用自己无与伦比的工业生产能力,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舰如雨下:从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时间内,美国生产了近7000艘舰艇,这其中包括高达150艘的航母、十艘战列舰、近500艘护卫舰和349艘驱逐舰。
而对手日本只生产了17艘航母,两艘战列舰、61艘驱逐舰和九艘巡洋舰。至于空军方面,日本与美国的差距更令人绝望: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生产了30多万架飞机,仅重型轰炸机修超过3万多架。而日本只生产了6万多飞机,且大多数是技术落后的“空中打火机”。
同时,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等硬件方面日本全面落后,在软件方面,日军的潜力也远不如美国。当战争初期日本最精锐的一批海军及空军官兵消耗殆尽后,由于国力所限,日军补上来的海军和空军官兵绝大多数都是新手,根本不具备完善的技能,因此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
而美国得益于国内富庶的环境和遍布全国的空军俱乐部、海军学校等,增补上来的美国大兵都具备完善的技能,能够迅速适应战斗岗位。此消彼长之下,美国越打越强,而日本却越打越弱。最终,日本在海军伤亡殆尽之后,被两颗原子弹彻底炸断了民族脊梁。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强迫日本把嘴里的肉吐出来,日本不舍得,情愿“决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941年初期,美国说:日本必须放弃中国内地和东南亚(越南)的利益,不然切断石油供应,贸易禁运,经济制裁。
当然,还有英国作为支持,至于其他西方国家么,基本上都在希特勒的统治下了,忽略不计。
面对英美的“绝罚令”,日本的心态很快就崩掉了。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经过十年侵华战争,已经掠取了中国东部的半壁江山。
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法国,法国统治下的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名义上掌握在维希法国政府的手里,作为德国人的盟友,日本人强行军事进驻了越南,并向其他两国发展。
这日本人明抢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看来是要上天啊,英美等列强更坐不住了,他们对日本的野心愈发警惕起来。
从1940年7月开始,美国开始逐步收紧对日本的贸易通道,进行有限的经济制裁,比如对日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限制出口等等,英美两国也开始对华输送援助物资。
不过,美国人敲打了日本一年,也没见日本人有所退让,而美国为了避免刺激日本,也一直在耐着性子和日本人谈,一直到了1941年8月才开始禁止对日石油出口,到9月才禁止了所有对日贸易。
可以说,英美等国足足等了一年,才开始下决心对日实行终极惩罚手段(石油禁运)。
而在这1年左右的时间里,日本也一直在犹豫不决,直至美国实行了石油禁运,才最终于11月5日,在御前会议上,决定对美国和英国发动进攻。
1941年的日本,已经占据了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台湾、中东东部半壁江山、印度支那等地区,就实控土地而言,达到了小几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不下3亿,每年为日本带来庞大的财富和利益。
如果按照英美的要求,退回到东北,只保留东北“独立”的满洲国、实际侵占的朝鲜半岛和台湾,那就等于把日本最近十年的对外扩张所得全部拱手让出,这个已经不是日本会不会同意的问题,而是在战争熏陶和军国主义洗脑下变得无限狂热的近亿日本民众会不会同意的问题,如果有哪个政客或将领敢在国内提这个话题,那分分钟就会被这个岛国的民众撕成碎片。
为了巩固统治,为了保持“团结”,任何法西斯政府都不可避免地用上民族主义的大招,但民意一旦煽动起,那只有不断地添柴加火保持热度,否则,就会被民意撕碎。
退出任何一点既得利益,都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那日本人只能选择赌一把大的了。
选择赌一把,日本人还是有底气的。
首先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历次胜利,甲午战争把东亚的霸主大清国拉下了马,日俄战争第一次亚洲国家打败了欧洲列强,一战日本也成了战胜国,几十年来,侵占琉球、占据台湾和库页岛、侵占朝鲜半岛、控制中国东北等等,一路顺顺利利的,每一次的战争,日本都是以弱势一方赌赢了。
而且,就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来看,每次日本都是选择了主动开战,在敌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打出了最佳战果,并将战场优势保持较长时间,并最终迫使对手在谈判桌上妥协。
所以,日本人下定决心,偷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速战速决,让美国在至少一两年的时间内在太平洋上无法威胁日本,再利用这个时间差,构建日本人所希望的“大东亚共荣圈”,控制整个亚太地区,迫使中国投降,然后再用这些既成事实倒逼美国妥协。
其次,是德国的激励,德国的体量,从土地到人口,和日本是差不多的,当然经济和工业,日本还是差很多,1941年秋,当时的德国已经打下了苏联的半壁江山(欧洲核心区),放眼整个欧洲,大半已经归于纳粹,这对日本的刺激是很大的,毕竟德国干的那么漂亮,那“咱日本也可以啊”。
最终,日本选择了孤注一掷,放手一搏,把美国的珍珠港炸的底朝天。
然后,日本海空军在太平洋上也就爽了1年多,从1943年开始,就一直被吊打,直到美军兵临城下,给美国大兵跪下来叫爷爷。
二战时期,日本打到中途的时候,在中国战场上呈现了一种胶着的状态。却就在这种胶着状态之中,日本竟然发起了对美国的挑战,突然袭击轰炸珍珠港,最终造成日军惨败。
说起来,日军轰炸珍珠港,惹怒美国参战这件事,是不太让人理解的,被人说成是“脑子进水”,为什么这么说呢?
(偷袭珍珠港)
有一种观点认为,日军之所以要主动向美国发起挑战,是因为他们明白,就算他不主动向美军发起挑战,美军也会攻击他。如果等到美军攻击过来再打,那么,在战场上就处于被动状态了。一旦美军和日军开战,作为远程作战中最有力的武器,显然就是飞机。所以,日军主动摧毁美军飞机,就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措施。
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这种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日本判断美军必定会参加到世界大战之中,这个判断肯定是没错的。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是在最后阶段加入进去参与“割韭菜、收麦子”的。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也肯定会利用他并不在战争中心这个特点,加入战场,继续“割韭菜、收麦子”。
不过,虽然美军肯定参与进来,但是美军的战略重心,其实并不在亚太地区,而是在欧洲地区。欧洲是当时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世界上的主要强国,也都在欧洲。主要的经济体,也都在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肯定会改变。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的大好机会。美国如果能够控制欧洲,必然就会控制世界。
当时德国已经灭掉了法国,同时正在围困英国,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都基本上被德国所摧毁,德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另一方面,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也加入到了欧洲的争夺之中,苏联也有崛起的可能。无论是德国最终取胜,还是苏联最终取胜,对美国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美国在这种时候,必须帮助英国、法国这些老牌传统强国,也是自己主要盟友的国家,阻止苏联和德国崛起。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够在战后,分到最大的蛋糕。
(“大东亚共荣圈”摆拍照)
反观亚太战场,日本虽然野心勃勃,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但是,当时的亚洲毕竟是比较贫困的,既不是世界政治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就算日本控制了亚洲,它也不一定就能够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更何况日本当时并不一定能够战胜中国。一方面,日本在尝试进攻苏联的时候失败,发现无法撼动苏联在远东的利益;另一方面,日本在中国战场上陷入了泥潭之中,无法快速把中国灭亡,反而在中国战场上消耗越来越大。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其实是很危险的。因此也就是不足为虑的。
总之,美国就算加入战场,也不会把日本作为他们主要的攻击对象。日本犯不着去打美国,增加这么一个强劲的对手。同时,如果日军不惹美军,那么美军会把力量引入欧洲战场。这样的话,日军将少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日军一定要打美军呢?
我认为,日军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他们太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力以外,也是迫不得已。迫不得已的原因,是日军的国内资源太过于贫乏,他发动战争所需要的能量,必须依靠美国以及东南亚的那些殖民地国家,尤其是美国,当时已经成为日军的能量供应地,一旦美军掐断了能量供给,日军的飞机就飞不动了,大炮也轰不出去了。
(战后日本)
一开始的时候,战争不明朗,美国只是想发战争财,卖军火给日军,卖石油给日军。但是后来,美军一方面是他自己必须要进入战场,石油军火要留着自己用。另一方面,美军也不愿意日军做大,所以美军就不愿意再把石油军火卖给日军。美军不愿意把石油军火卖给日军,那么日军就没办法打了。
日军也曾试图和美军交涉,希望美军和他们联合。但是美军却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不愿意日军做大,影响了他在亚太的利益。他的战略重心虽然在欧洲战场上,但是在亚太地区,他也必须要有足够的控制力。所以限制日军,对于美军来说是最好的决策。
总之,无论日军怎么做,美军都不可帮助日军。所以日军只能铤而走险,提前挑起战争。但是显然,日军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最终他们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在太平洋各大岛屿上,被美军打得落花流水。同时到最后的时候,美军扔出两颗原子弹,彻底让日军屈服。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其实,日本人并不傻,为何日本要向美国开战,是由于当时形势所迫,骑虎难下。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帐户,等于切断了日本的后路,没有了经济来源,日本就无法获得石油,而没有了石油,日本的军舰、坦克相当于一堆废铁,战争要继续下去,日本就必须想办法解决石油的来源问题。当时是世界大战,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谈判,另外就是用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而这也是最直接最彻底的办法。
如果解决不了石油的来源问题,日本无疑是坐以待毙,很显然,日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局,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搏一搏,偷袭珍珠港就是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完成的。刚开始,日本军部下达这样的命令后,日本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曾坚决反对过,去招惹美国无疑是自找死路。山本五十六曾在美国求学,亲眼看到过美军的实力与强大,虽然当时日本海军并不比美国太平洋舰队差,但日本的综合实力显然与美国不在同一个级别上。
迫于军部的压力,山本五十六无奈执行了军部的命令,他也知道这是一种赌博行为,一且赌贏了满盘皆活,赌输了自夺灭亡。虽然,偷袭珍珠港取得了成功,但在返航时,面对美国方向,山本五十六沉重地说了一句:我们惊醒了一头睡狮。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美囯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灭亡,虽然,美军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在两颗原子弹的威慑下,日本被迫选择无条件投降,从此沦为一个不完全主权囯家,这也是自食其果,应得的报应。正所谓: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日本脑子进水,主要是军部脑子进水。
而比军部更脑残的,是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尤其是日本陆军中的关东军,这家伙是日本脑子进水的始作俑者。
前面是关东军带节奏,后面是陆海军跟着蠢,最后是军部死命往大本营注水。于是,整个日本也就脑子进水了。
愚蠢就像泼到马路上的一盆水。它一定要“攻占”所能遇到的全部智力洼地。凡是不应该干的事情,每件必干;凡是应该干的事情,一件不干。
但是,难道日本就没有精英吗?
某个人脑子进水,也就进水了。但,日本精英总该清醒吧。即便一个、两个脑子进水,也不能整个精英集体脑子进水吧?
原因是最蠢的一伙人决定了整个日本的智商上限。所以,日本精英只能跟着蠢。
雅普雅普岛的传统,是大小事情都考吹金喇叭决定。谁的金喇叭吹得响,就听谁的。岛上总共3000个人,就4个人买得起金喇叭。所以,大事小情肯定是这四个人说了算。
这4个人是富人,而其他2996人是穷人。所以,雅普雅普岛的传统是富人统治穷人。
而雅普雅普岛的传统却在日本吊诡了:你们4个富人可以随便吹,吹得好,那我们2996人就听你们;吹得不好,那我们2996人就杀了你们。
滨口雄幸、犬养毅,这两个人可是日本首相。而结果呢?因为喇叭吹得不好听,随即就被干死了。在这种局面下,精英还能有啥作为?
日本精英为什么混得这么惨?
一个趋势是普选权。1925年,日本的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民意也就有了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可能。简单说,其他2996人虽然买不起金喇叭,却也有了喇叭。而喇叭就是手中的选票。精英能吹、大众也能吹,而且还能吹得更响。所以,精英的喇叭也就不那么嘹亮了。
一个传统是君主制。与普选全配套的,是议会和内阁。你们2996人可以有喇叭,但只能吹喇叭、选议员。议员再到议会共商国是。等商量好了,再让内阁和政府去执行。但,这么操作,肯定没天皇什么事了。于是,天皇与军部合谋,直接架空了内阁和议会。所以,精英的喇叭能不能吹得响,必须要看天皇和军部的脸色。
但,天皇说到底,也就一个人。所以,最后说了算的只能是日本军部。
到这个时候,金喇叭既不在民众手里也不在精英手里,而全在军部手里。而军部主要是日本的武士阶层。在明治维新之后,这伙人变身成了日本军队和军部。军队也算来自基层,与民众的关系要比议会和议员更近。所以,你也可以说军部代表了民众。在当时,军部的情绪和想法,跟日本民众大体不差。
1931年,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时候,日本精英是啥反映?
日本内阁大惊失色。
1922年《九国公约》,明白规定了“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1928年《非战公约》,清楚规定了“禁止缔约国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手段,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然后,你关东军竟然搞出了一个九一八事变,这是公然践踏国际秩序。日本这么玩,以后还怎么在国际社会混?
但是,内阁的意见有用吗?
没用。
日本军部拒绝让步,而且还放出狠话:内阁敢反对,军部就让内阁倒台。军部就是这么硬。同时,日本老百姓也背后站台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民众立即上街游行,表态支持关东军。这就是民意汹涌。
那日本天皇呢?
军部与老百姓一旦合谋,那就谁也挡不住。议会挡路、杀议会,天皇挡路、废天皇。所以,天皇也不敢理性了,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不要扩大。
你可以说关东军绑架了军部。巅峰时期,关东军有120万人。而且,战力最强、装备最好,被称“日军之花”。所以,关东军对军部,就形成了“下克上”的博弈关系。本来应该是关东军听军部的。但因为关东军势力太大,所以现实成了军部要看关东军的脸色。
但是,关东军就没有精英吗?难道关东军的领导层可以不讲政治?
关东军领导层讲不讲政治,根本不重要。
因为九一八事变是关东军的两个下级军官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的。得手之后,才向关东军本部汇报;得到汇报之后,关东军本部才向东京大本营汇报。所以,“下克上”不仅存在于关东军与军部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关东军内部。
所以,当时日本的组织运行过程就不是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而是指头决定手臂、手臂又决定身体,最后身体还能决定大脑。天皇和内阁只是扮演了给关东军擦屁股的角色。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权力运行一直陷在这种“下克上”的逻辑之中。
1936年,日本军部和日本内阁终于达成一致。这算是日本精英发挥些许作用,起码摁住了军部这头猛兽。但是,这个一致也仅是一个连次优选择都算不上的决定。
军部和内阁主要达成了三个基本共识:一个是保持亚洲大陆均势;一个是抵抗苏联;一个是南洋扩张。
军部一定要出去打架,日本内阁根本拦不住。所以,既然要打架,那就需要有个章法,不能上了光明顶就把六大派和明教捆在一起揍。
这三个基本共识,一是可以平衡北上派和总体派,对苏联要摆出进攻架势、对英法美也不能认怂;二是可以平衡日本陆军和日本海军,陆军负责搞定苏联、海军负责挡住英美。
但,保持亚洲大陆均势呢?
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日本都不能进攻中国。因为一旦入侵中国,日本宝贵战争资源就会耗在中国战场。
但问题是日本的组织运行模式,一直就不是由大脑决定,而是由指头和胳膊决定。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了。
不能陷入中国战场,这是日本军部也同意的事情。所以,尽管华北驻屯军蓄意挑起了七七事变,那日本大本营也应该将其定性为“擦枪走火”,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日本内阁却出幺蛾子了。
1937年6月出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比日本军部还左,事变之后竟然声称:与中国打持久战也在所不惜。而且,这家伙还言行必一,立即从本土向中国派了三个师团。
这时候,日本军部呢?
内阁仅是偶然左,赶上了二货首相,真没办法。而军部则一直左。打小仗、军部小开心,打大仗、军部大开心,只要打仗、军部就开心。于是,七七事变演变成了全面侵华。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一直处在纠结之中,然后纠结着不断向中国增兵。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日本有两个矛盾死活无法解决:
一个是重回国际社会和军部穷兵黩武的矛盾。
内阁一直想重回国际社会。对于这一点,军部只能说不关心,却说不上反对。因为毕竟是文明社会、大家要讲规则。但,英法美接受日本回归的前提是:你日本不能耍流氓。《九国公约》《非战条约》都被你破坏了。既然现在想回来,那就遵守吧:可以不追究你发动战争的“刑事责任”,但落实民法上的“恢复原状”,总不过分吧。而这就要求日本必须改变穷兵黩武的一贯调性。但这么干,日本军部肯定不答应。军部的存在价值就是战争,不打仗了,还要军部干什么?恢复原状,是退出山海关还是退回鸭绿江?到手的肥肉再吐出去,别说军部,就是日本老百姓也不答应。
另一个是北上打苏联还是南下打英美的矛盾
1936年确定了三个基本共识,即北上打苏联、南下打英美以及维持亚洲现状。第三点肯定没指望了,因为已经全面侵华。
但是,仅剩下的前两点也有问题。到底哪个先、哪个后?这就涉及到陆军和海军之争了。北上打苏联,海军地位下降;南下打英美,陆军地位下降。海军和陆军就是日本天皇的两房媳妇。而在家产不变的前提下,两房媳妇的最佳策略都是把对方孩子毒死。所以,海军和陆军的矛盾也就不可调和。自己人整自己人往往比敌人还要狠。
纠结怎们办?
只能开会。但是,天天开会、天天吵。最后还是先看现实问题:中国咋样了?中国还没投降。不投降、就增兵。所以,全面侵华的规模越来越大。日本的战争资源也就越来越捉襟见肘。
日本打中国就是大人打小孩儿:日本不仅打了中国而且抢了资源,实现了所谓的以战养战。但这种想法纯属《孙子兵法》看多了,然后臆测历史。
以战养战,也就春秋时代的贵族战争中才能实现。春秋以后,以战养战就是在做梦。华北和山西的敌后战场,堪称日本军人的噩梦。日本新兵宁愿去中国南部打仗,也不愿去华北抢劫。因为战后统治比战场打仗的死伤更重。你看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形势,就明白日本在中国会是什么德性。而阿富汗和伊拉克可没有强有力的政党和政权,而中国的敌后战场可是有组织、有根据地的。
日本权力的核心枢纽,是日本军部。
日本天皇,在军部面前也就那么回事。甚至,日本天皇都不如晚明皇帝说话好使。明朝皇帝还有太监和锦衣卫帮衬着,而日本天皇则是一个人面对整个军部。军部打着忠于天皇的旗号,啥都敢干、也啥都能干。
而精英的日本议会和内阁,也早成了摆设。甚至,在军部的高压之下,日本内阁不仅没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完全解读不了国际社会。
实际上,解读国际社会的责任应该在实权派的军部手中。所以,你只能说军部和内阁一起蠢,或者说内阁被军部带着一起蠢。
1938年,希特勒向日本投来了橄榄枝。日本终于在国际社会上找到了新朋友,于是准备联手德国、暴揍苏联。
但是,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了。
随即,日本平沼内阁立即辞职,原因是“欧洲发生了难以理解的事情”。就这智商,还怎么指望日本内阁解读国际社会?
苏联肯定打不成了,日本还把英美彻底得罪了。
1939年7月26日,美国照会日本:废除两国通商条约,六个月后正式生效。而美国一直是日本战略物资的最大供应商。所以,美国断供,日本就得断血。没有战略物资还拿啥打仗?
但是,鬼子变本加厉了,正式上演外交神操作:外相松冈洋右积极撺掇德日意苏四国同盟,准备联手暴揍美英。
一会儿要暴揍苏联、一会儿又要盟约苏联,军部和内阁这么玩,连天皇都看不下去了。裕仁天皇甚至亲自出面,劝说近卫文麿别跟英美闹翻,四国同盟搞不得。但是,近卫不听,非要搞。
近卫内阁脑残到这种程度,军部自然高兴。因为军部一直脑残,所以只要打仗就开心。所以,这时候,日本军部也肯定不会杀首相、更不会拆内阁。于是,整个日本一起放飞自我。
但是,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暴击苏联。
希特勒先跟苏联结盟、再对苏联开战,这套组合拳瞬间就把斯大林打到蒙圈。但同时也把盟友日本给打蒙圈了:纳尼,你们西方人还能这么操作?
于是,第二次组阁的近卫文麿,立即招架不住。但是,你也不能全怨希特勒。因为在这之前,近卫内阁已经人格分裂。
一边是首相近卫大人探索修复日美关系,而另一边却是外相松冈大人积极修好苏联、撺掇四国同盟。
而在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后,外相松冈洋右竟然也人格分裂了。
在6月30日的联席会议上,本是亲苏派的松冈洋右,竟然改变立场,主张立即北上进攻苏联、一刻也不能等。
对外解读不了国际社会,在内还要人格分裂,这还怎么玩?没办法,只能开会。
在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近卫文麿放出狠话“不惜与英美一战”,要全力进攻东南亚。也就是说日本准备南下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打美国肯定死路一条。陆军说再等等,等苏德战争出了结果再说。而海军却说等不了,石油就够用四个月。两伙人谁也说不服谁。
于是,这次会议就开成了一团浆糊。而最后唯一明确的意见,竟然是全力进攻中国。这跟中国有啥关系?
那么,到底是南下打英美还是北上打苏联呢?最后应该是陆军意见占了上风,即视欧战形势再定。
御前会议算是日本的大脑,各抒己见之后定下一个调子。而这个调子就是等,视欧战形势再定。但是,日本的大脑不仅早蒙圈而且不重要。因为胳膊和指头们自有主张,关键是也没法读懂大脑是咋想的。
内阁解读不了国际社会,军部也解读不了御前会议。
对于这次御前会议,军部居然给解读成了全面开战,第二天就下达了全面备战的指令。海军在这个时候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陆军更彪悍,还制定什么计划啊,直接下令进攻印度支那。
军部还能这么玩,内阁当即就晕菜了。首相近卫文麿和外相松冈洋右开始慌了,赶紧各种劝:你们军部不能这么莽撞,再等等,等我们先跟美国谈谈。但是,根本劝不住。
这俩人始终没弄明白谁是日本老大:在日本,是军部说了算;而内阁只有跟军部意见一致,才是内阁“说了算”。
既然劝不动军部,那就只能劝美国。甚至,近卫文麿传话给美国,要亲自与罗斯福当面谈。但美国让日本先拿出一个框架协议,总得保证从中国退军再谈吧。
看来美国对咱们中国是真心好,这时候还关心日本侵华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鬼扯。美国最担心的是中国扛不住了,然后投降了。中国一旦投降,上百万侵华日军全部南下东南亚,这谁能招架得住?这跟美英关心苏联一样,斯大林被希特勒打跪了,那希特勒接下来会干啥?
但是,从中国撤军,近卫文麿说了不算。军部死活不同意。所以,日美之间就没法谈。
这时候,内阁和军部的意见出现分歧了:内阁要谈判、军部要打仗。那么,结果会怎样?结果就是近卫内阁直接倒台,日本换内阁了。
这可是在打仗啊!
日本内阁就一直这么换来换去。连左到极致的近卫文麿都当了三回首相。鬼子已经不是脑子进水的问题了,而是一直在开国际玩笑。不明白这一点儿,你看美国就行了。总统任期两届,而罗斯福却当到第四届,最后死在总统任上。世界大战都打起来了,还怎么换总统?
而日本内阁之所以各种换,就是因为军部。既然这样,那就不换了,直接让你们军部组阁好了。于是,东条英机成为新首相。
东条当上首相之后,天皇也没法再忍了,直接找东条这个老陆军摊牌:你们军部再这么折腾,那我这个天皇肯定完了,我完了、你们陆军也完了。到这个时候,东条才算恍然大悟了,跟美国的谈判不能停,仗也不能这么打。
于是,东条内阁终于拿出底线:25年内从印度支那和中国其他地区撤军,仅保留满洲。这种让步,也就东条英机敢说,因为他能压得住军部。
这时候,美国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外交电文,知道在12月1日前谈不拢,日本肯定开战。但是,得到情报的罗斯福却耍滑头了。他的意思是能拖多久参战就拖多久。
美国也准备了个方案,大体意思是美国不管中国的事了、也允许日本在印度支那驻军,但日本不能在东南亚搞事情。只要日本保证不扩大事态,那就恢复石油出口三个月。
罗斯福这就是准备把中国卖了。所以,中国肯定不答应。同时,一直以世界霸主自居的英国,也不答应了。丘吉尔直接发来电报,说我大英帝国即便丢了香港和新加坡,也不愿意在这样的条件下苟活。
这时候,我们需要明白美国和英国关于世界的想象:美国虽然理想满满,但还没想当什么世界霸主,而对于国际秩序说不上关心也收不上在乎;英国却当了上百多年的世界霸主,一战后的秩序就是这家伙建起来的,所以对于国际秩序不仅关心而且在乎。因此,对于日本的提案,美国能接受,而英国死活不能接受。
丘吉尔反对、中国也反对,罗斯福就不敢轻易做主了。于是,美国就把方案撤了回去。但这个小动作,立即把日本军部给刺激了。
日本军部认为美国就是要耗光自己的石油储备,然后再揍自己。所以,日本的最优决策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但这也是借口。因为军部就一直想打仗,陆军和海军更是没想闲着。
而天皇和东条呢?这两个人再怎么冷静和理性,也没用。因为罗斯福这么一刺激,他俩人已经压不住自家军部了。
那日本军队呢?军队高层不能一点儿政治也不讲吧?
问题是7月2日御前会议之后,军部认为这就是要打仗了、打仗就是政治。于是,海军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陆军发出了作战指令。随后,上百万人立即行动起来。这时候,突然叫停,几乎不可能。
到罗斯福搞小动作的时候,日本海军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一声令下,然后马上偷袭珍珠港、与美国开战。
那海军高层呢?
军部并不考虑是打是谈的问题。在军部看来,打仗是铁定的。所以,军部主要考虑能不能打赢。军部都是这个态度,那海军高层只能比军部还左。
山本五十六不是傻子。这家伙鬼精得很,他知道跟美国开战的胜面不大。但是,偷袭珍珠港这个计划太好,不拿出去秀一秀,太可惜了。万一美国认怂呢?万一希特勒把苏联占了呢?万一欧洲闹得天翻地覆,折腾个四五年,那东南亚的橡胶和石油不就有了吗?
所以,海军高层更不会从政治层面考虑战争,而是把战争当成了体育比赛:赢了才是王道。
山本五十六对日本军部说:“如果日本有天佑,夏威夷作战肯定成功,如果中途失败,也就是说没有了天佑这一条,放弃整个作战就行了。”
你这是什么鬼话?打赢了,就是天佑日本;打输了,就不承认有什么天佑了。
而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的答复,则堪称神级的脑子进水:如果山本有这么样的自信就照他说的去做吧。
啥意思?山本是个好运动员,既然他这么自信,那就让他上场比赛吧。
我们看待战争,最好悬置道德,而把战争当成一场体育比赛,然后分析战略战术的精妙。但,这是自后视前的我们。身临其境的政治决策者,能这么想吗?能把战争当成体育比赛吗?
1941年10月,山本五十六指挥联合舰队在鹿儿岛湾搞了一场演习。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就指挥联合舰队在珍珠港搞了一场成功的偷袭。
在这场体育比赛中,日本完胜而美国完败。但是,从此之后,日本不可避免地跌向了万丈深渊。
日本为什么突然跟美国开战?
我们从日本为什么“脑子进水”这个角度永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在用理性人假设的模型,来分析国家决策。
理性人权衡利弊,然后做出了最佳决策,以求获得利益最大化。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三国轴心、撺掇四国同盟,最后到与美国开战,日本是理性人的操作吗?
根本不是。
所以,理性人的分析模型,我们就不能用。用这个模型,你根本无法理解日本,而只能说它是脑子进水。
那么应该用什么?
用组织过程模型。即:一个国家是由不同部门组成的,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工作程序、行事逻辑、办事风格甚至部门利益。而最终的决策,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最高部门乾纲独断的,而是很多部门的分散决策汇总涌现出来的。
日本就是天皇、内阁、议会、军部、陆军、海军、关东军和联合舰队这些部门组成的。而日本的决策,也是这些部门在混乱斗争和尔虞吾诈中涌现出来的。这个过程中,还要加上日本民众的普遍不理性和群情激愤的内在底色,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外在背景。
决策,不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一个涌现过程。但日本这家伙的组织过程,却奇葩到了极致。而这种奇葩也是有原因的:
一个是以下克上。这就是不是从决策到行为的上行下效,而是从行为到决策的自证成。关东军占了东北,然后大本营赶紧追认;华北日军挑起七七事变,近卫内阁立即全面侵华。这个组织过程,也是封神级别的特立独行。
一个是放飞自我。人是理性的还是情绪的?这是没法回答的问题。因为人是复杂的,既有理性的成分,又有情绪的成分,仅是在不同情境下的权重不同。国家也是如此。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就是一个情境。而在这个情境下,日本没法不理性,憋足了劲要掀了英法美的桌子。经济危机后,更是雪上加霜。日本农民普遍破产,把女儿送到南洋做皮肉生意、把儿子送到中国东北刀尖舔血。所以,关东军就是日本最不理性的一伙人。加之军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日本一直情绪上放飞自我。
一个是历史记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赌国运,赌赢了,然后成了东亚一哥。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赌国运,又赌赢了,然后成了世界列强。全面侵华,如果仅是打仗,这都不算赌国运。中国虽大却是一个农业国,日本虽小却是一个工业国。工业国打农业国,就是吊打。日本与美国开战才是赌国运。前两次都赌赢了,这一次怎么就赌不赢?而从日本自己看来,打赢甲午战争是皇军威武、打赢日俄战争是大和威武,打赢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么,打美国为什么打不赢?这就是历史记忆在作祟。
以下克上的运行逻辑、放飞自我的情绪权重、历史记忆的惯性使然,日本的整个决策过程,也就成了“脑子进水”。
二战期间,日本对美国开战,日本可不是天皇一个人的“脑子进水”,而是一群所谓的战略家们的“脑子进水”。
据说,日本天皇在对美国开战之前,曾经对杉山说:中国问题不是还没有解决吗?杉山没想到天皇会问这些,因而面带惊讶的神色辩解说中国疆土辽阔,无法按预定的计划作战。
天皇听了这种辩解,更加愤怒,他再次提高嗓门说:你说中国疆土辽阔,那太平洋不是更辽阔吗?你有什么把握说三个月能解决问题。
杉山只是低着头,一声不敢吭。
永野军令部总长对此情景,实在看不下去,赶紧给杉山解围,他说统帅部是根据世界大局提出计划的。
他认为,日美关系好像一个病人在等待手术一样。手术方案必须迅速做出。不动手术则意味着让病人逐渐衰亡。手术虽然是个极端措施,但有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当机立断是重要的。
可见,日本天皇的“脑子进水”不多,起码知道太平洋很辽阔,未必可以用“外科手术”来解决问题。
当然,日本决策层也不是一时半会的“脑子进水”,而是老谋深算的“脑子进水”,这个“脑子进水”的过程,看起来确是集体决策,通过各种会议讨论,可以说是日本多次军事会议的“脑子进水”。
事实上,日本对美开战,撇开日本天皇不说,日本军界的各色人物,也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种非常谨慎的战略决策。
咱们可以从这么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一、日本对美国开战是经过联络会议、御前会议,以及重臣会议、军事参议官会议的慎重审议,结果得出了不得不对美国开战的结论
1941年6月,日军大本营陆、海军部讨论决定《关于促进南方施策的方案》,决定迅速南进,在推行本施策过程中,如遇到美、英、荷的阻碍,而又无法打开局面,日本为了“自存自卫”,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时,则不惜孤注一掷地对英美开战。
该方案认定:美国实行对日全面禁运措施之日,就是日本决定开战之时。
随着局势的发展,罗斯福于7月宣布停止向日本运送石油。不久,美国又冻结日本在美财产,英国、荷兰相继响应,日本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
后来,美英联合对德参战,罗斯福悄悄推进美国的战争准备计划,并且对英国和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他最后的经济手段,就是对缺乏资源的日本进行石油禁运。
如果断绝日本的石油输入,就意味着迫使日本陷入除了消耗国内贮藏的石油之外,别无他法的困境,当时日本贮藏的石油量900万千升,即便不打仗,也只够两年的消耗,如果发起作战行动,会很快就消耗净尽。
日本军部,尤其是没有石油寸步难行的海军,最担心缺乏石油。
永野军令部总长上奏天皇说,这样下去的话,只有两年用的石油贮藏量,如果打起仗来,一年半就消耗净尽。
因此,只有现在就动手,海军也是破罐破摔的,主战论日益强硬起来。日本的战争指导者们就这样走上了对美英战争的道路。
当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是否推迟执行南进战略,改为趁斯大林政权正在忙于应付德国人的进攻之时,出兵北上从东方夹击苏联呢?
其实,当时日本内阁出现了强有力的声音,来支持对既定的南进战略做出大幅度的修改,而鼓吹最有力者,就是日本外相松冈。
他完全摒弃了先前自己曾为之努力了很多个月的“南进战略”,以自己典型的感情冲动的方式说道:“伟大的人是会改变主意的,我以前支持南进,现在支持北进了”。
1941年7月2日,上午10点,在日本皇宫举行了御前会议,会上审议了《适应形势演变的帝国国策纲要》,这就是所谓的“南进计划”。
与此同时,日本近卫首相就世界的整个情况,杉山参谋总长和永野军令部总长就必要的事项,松冈外相就外交方面的事项,分别作了说明。
日本枢密院议长原嘉道,利用松冈的观点作了发言:“德苏开战对日本来说,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想诸位对这点也不会持异议。
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据说召开了多次大本营和内阁联席会议,多次御前会议,讨论决策对美、英、荷开战,还是对苏联开战的问题。
后来,还是“南进计划”获得了日本高层多数人的赞同,对苏联开战的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日军大本营决定在南方作战中,使用陆海军基地航空部队主力,实施空中攻击。
到1941年8月,日本海军基本完成作战计划的制定。之后,海军在9月进行有关作战计划的图上演习。
日本怎样寻求政治和战争的转机,也就是从对美国的外交,向决心对美国开战转移的时机呢?
事实上,日本统帅部只是希望尽早中断已经毫无希望的日美外交谈判,在决心开战的情况下,转向战争准备的体制。
不久,日本的联席会议讨论了这个问题,协商了提给御前会议的方案《帝国国策实施纲要》。
永野军令部总长就“政战转机”的想法做了如下说明:
日本在各方面,特别是物质方面正在逐渐减少,而敌方则与此相反,不断加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方将逐渐软弱,以至无法自立,另外在外交上尽量忍受,但要在适当时机,达成妥协。
如果在外交上没有达成妥协的希望,则不惜一切代价,对美国开战。
值得注意的是,永野军令部总长在这次会议上估计太平洋战争是一场没有决战的长期战争。
他认为,对于长期战争必须确保物资,占领战略要地,做好不败的准备。他还认为,由日方决定开战时机,先发制人,也是重要的。
实施国策的历史性御前会议,于9月6日午前10时在宫中举行了!
东条英机上台后,仅在十几天内,政府与大本营就连续召开了八次联络会议。在11月1日的联络会议上,东条首相决定把谈判截止日期定为12月1日午前零时1月3日。
而正在此时,在东京皇宫决定日本兴亡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正在举行。会议从下午2点开始。
参加会议的有东条内阁的全体成员、原嘉道枢密院议长、永野军令部总长、杉山参谋总长。东条主持了这次会议。
会议气氛紧张,与会者焦虑不安,大家都认识到当前局势的严重性,知道日本帝国的命运正处于生死攸关之时。
会议的结果,却非常的简单,会议决定根据11月5日通过的《帝国国策施行要领》与美国进行的谈判已不会达成,最终决定对美国开战。
其二、陆军实力派的东条英机、军令部总长永野、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等战争狂人,紧锣密鼓地实施早巳策划好了的军事冒险,加快了扩大战争的步伐,促进了日本对美国开战的进程
据说东条首相曾经拜谒天皇。
东条走后,天皇召见了岛田海军相和永野军令部总长。进一步仔细研究日美战争问题,这次召见是推迟这场战争爆发的最后关键。
可惜这个问题,竟握在这两名海军大将的手中了。
事实上,日本天皇的决心一旦确定就是没有退路的重大举措,因此木户以为,哪怕天皇略有不安,亦必须慎之又慎,才能取得天皇的同意。
于是,根据木户的进言,召集岛田海相、永野军令部总长,询问的结果是,“由于均以相当之确信,奉答,故圣上命令转告首相,按照预定进行”。
说白了,这两个人都自信满满的回答,认为日本可以战胜美国。
据防卫厅战史室所著的《夏威夷作战》一书中的记载:在召开最后一次御前会议的前一天晚上,天皇突然召见了永野军令部总长和岛田海军大臣,询问他们对战争的信心和把握,说大战一打响,吾军势必陷入长期征战之中,能否遂愿乎?
接着,天皇又问德国一旦退出战争,吾方将欲如何?从以上的质问可以看出,日本天皇对同美国交战,也是忧心忡忡。
事实上,日本曾经讨论了“不打仗,而卧薪尝胆”的方案。贺屋说:“就这样不打仗而推移下去,三年后,当美国舰队采取攻势的时候,日本海军有取胜的希望吗?”
永野军令部总长说:“那很难说。”
贺屋说,“你认为美国舰队会发动进攻吗?”永野说:“说不准,也就是一半对一半吧。”贺屋说:“当美国打来的时候,海上的战争我们能不能取胜?”
永野说:“如果说现在考虑三年后的情况,现在不打,等到三年后再干,胜利的机会更小。
这个永野,就是裁决攻击珍珠港的作战方案的日军军令部总长。也是他发布了《大本营海军部第一号命令》
想当年,日本攻占了德军盘踞的中国青岛,并成为战后的军事强国。日军战将得意地宣称:未来的太平洋是日本军人的天下,绝不允许他国舰队在这一海域的存在。
事实上,日本帝国国防的作战计划是,打击日本帝国未来的头号敌人美军,这一决策早在1918年就已经决定了。
野心勃勃的山本五十六,决意要让全世界的政界巨头知道,日本帝国海军中有一个“山本五十六”,他自认为是威胁美国,乃至世界海军势力的军事专家。
当时,永野军令部总长问他日本海军的战略目标,他联想起1936年日本“五相会议”决定的“南进”战略决策,便皱紧双眉,用筷子夹了块生鱼片放到嘴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不想很快回答。
山本先生,你不是一直在跃跃欲试,企图让世界军政首脑瞩目吗?
日美关系毫无好转的趋势,一部分政府首脑人物暗自认为不得不开战了。
山本五十六认为,事已至此海军内部也不该一天到晚再争论不休了,而且他是坚决主张袭击珍珠港的。
他声称,如果不采纳这个计划,他决意辞职,面对二者择一的严峻局面,永野军令部总长不得不迅速作出裁决,文件表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三日,山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到东京时,永野军令部总长批准了山本的计划。
至此,总算正式决定了袭击珍珠港的海军作战计划。
东条英机的战争叫嚣更加厉害,为了打开当时的所谓危局,以求“生存和独立”,他认为日本帝国已到了不得不对美英荷开战的地步。
东乡外相在详细汇报了日美谈判的经过后,也得出了与东条一样的结论。
接着,永野军令部总长代表陆海军统帅部表示,陆海军现在业已完成部署,一旦天皇下令发动武力,立即可按既定计划开始作战行动。
日本决定开战,是因为经过联络会议、御前会议以及重臣会议、军事参议官会议慎重审议,结果得出了不得不开战的结论。
- 东条英机、杉山参谋总长、永野军令部总长等人,最后决定去见天皇。他们说为了保证日本的生存,简单地说,除了战争之外,没有别的活路,于是天皇接受了建议。
据说,当时日本天皇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闭目端坐在前面,这是一次最令人心情抑郁的会议。
主持会议的东条最后说,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于是天皇拖着沉重的脚步,退出了会场。
御前会议决定开战后,杉山参谋总长和永野军令部总长就一起上奏天皇,请求天皇下达开始发动进攻的命令,请天皇根据这项决定,向陆、海军的第一线各军及舰队,下达开战命令。
随后,日本大本营海军部发布“大本营海军部第九号命令”,日本帝国决定于十二月上旬对美国、英国及荷兰开战。
关于联合舰队对美国,英国及荷兰的作战,日军应以日本帝国海军对美、英、荷的作战方针为依据,下午五时许,夏威夷作战机动部队越过东经180度线,进入西半球。
在东条英机等,法西斯分子的鼓惑下,日本天皇终于作出了对美、英、荷开战的决定:12月8日午后1时20分,对珍珠港进行第一次攻击。
其三、日本对美国的开战,其战役准备也是很有意思,日军用了很多的花招,来掩护攻击部,才能够顺利地对珍珠港发动突然攻击
偷袭珍珠港之前,山本五十六安排攻击珍珠港的舰队停止拍发无线电波,靶舰“摄津号”却在九州南部猛发电报,使美国人以为日本主力舰队在九州南部,以及吴港军港一带。
日军还利用“新田丸”到美国撤退侨民的日期一改再改,制造一个假象:日本决定开战的日子还远着呢!
日本三番五次推迟启程日期,并在报纸上大肆渲染,为的是让美国佬放心,如果日本真打算对美国宣战,那么现在离日本决定开战的日子还远着呢。
否则,满船洋溢着祥和气息的“龙田丸”怎么可能送肉上砧,投羊饲虎?
为防不测,木箱里满满的装着16支手枪,最上面是有何时可使用手枪的命令文件,“龙田丸”上正有十几个美国军人乘客,仗一旦打起来,船就要调转方向,开回日本。
最后,日本最出色,而又最轰动的一场骗人把戏,莫过于让500名海军鱼雷学校的学员,来冒充“大日本帝国海军”水兵游览东京了。
1941年12月5日早晨,就是攻击珍珠港的前三天,500名海军鱼雷学校的学员来到东京。
综上所述,日本确实“脑子进水”,又因为日本对美国开战是经过联络会议、御前会议,以及重臣会议、军事参议官会议的慎重审议,结果得出了不得不对美国开战的结论。
再则,陆军实力派的东条英机、军令部总长永野、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等战争狂人,紧锣密鼓地实施早巳策划好了的军事冒险,最后,日军又用了很多的花招,来掩护攻击部,才能够顺利地对珍珠港发动突然攻击。
有许多人不理解,二战时日本为什么要和美国开战,说日本人当时脑子进水了。其实,当时日本人脑子没有进水,和美国开战是有现实上的考虑和历史上的原因的。一方面,他们只有和美国开战,并取得胜利,才能把战争打下去;另一方面他们和美国在交往的一百多年里积累了许多的纠纷,甚至是美国一直在欺负他们,尤其是在夏威夷和菲律宾问题上。所以,日本人既想打这场仗、又必须打这场仗,打败了美国,他们才能在太平洋上有发言权。
一、“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大门,让日本人蒙羞
日本人自尊心特别强,你让他觉得屈辱,他只要有机会,一定找回来。北洋水师强大时,日本就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一次李鸿章检阅北洋水师,日本就派了侦察船去侦察,被发现了。李鸿章命丁汝昌带舰队去日本转了一圈,第一站就停靠马关,有炫耀的意思。甲午战败后,日本特意在马关签约,也有其报复的意义,条约就叫《马关条约》。
“黑船事件”更是让日本人如鲠在喉,他们认为日本是被美国人傲慢地欺负了。那是1853年7月,美国的海军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领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外海,那时的军舰都涂得黑乎乎的,所以日本人叫他“黑船”。这些黑船开到东京湾附近,日本人才知道这是铁的,深受震撼。而美国人佩里走的时候还说:我明年还会回来的。又让日本人提心吊胆。1854年3月31日,日本人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同意开放两个港口给美国使用,提供美国食品物资、允许美国设立领事,开放市场等等。后来英国、俄国、荷兰等西方国家也和日本签订了与美国一样的条约。
日本人心里一直有美国人佩里的“黑船事件”阴影,被美国强制打开门户、签订不平等条约,是他们的屈辱;和别的国家签订条约,始作俑者也是美国。所以,在能力达到时,日本人肯定要在美国人身上找补回来。
二、夏威夷、菲律宾让日本愤愤难平
“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让日本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也让日本看清了世界,他们积极向西方列强学习,搭上了第一波工业革命的快车,国内工业快速发展,经济也日新月异,到了世纪末,俨然是个工业大国了,尤其是他的海军规模,除了英国和美国,日本成了世界第三大国。美国人从马汉的“海权论”的观点出发,结合世界形势,认为对美国来说,太平洋比大西洋重要。两个太平洋强国,矛盾不用找,处处皆是。
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人手里抢过关岛和菲律宾,并吞并了夏威夷。这让日本举国上下几乎要发疯了,如同自己的家被美国占领了一样。日本一直对这两个地方有意图并谋划已久,尤其夏威夷,日本移民占了总人口的60%,日本以为不出意外,夏威夷就是日本的了,不想被美国通过政变的方式吞并了,日本一方面抗议、一方面由东乡平八郎带舰队开向夏威夷,后来美国赔了一笔钱给日本。
日本自己称:日本的扩张方向在太平洋。他们目睹了美国海军的强大,也目睹了美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海军抢过菲律宾,那可是日本日思夜想的地方啊。从那时起,打败美国,在太平洋扩张就成了日本海军的理想与方向。
三、不准造舰让日本感到屈辱
受到美国的刺激以后,日本人开始琢磨在太平洋扩张的时候,怎么把美国降住,所以第一要务是加强海军,他们开始疯狂造军舰。这时候,“日本威胁论”从美国出来了,美国要求日本把造舰计划公开并设一个上限。1922年2月6日,美国伙同英、法、意5国三国,一同施压日本,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规定:美、英、日三国海军军舰吨位比例为5:5:3,当时参加谈判的就有山本五十六。日本怎么也不愿意这个比例,他们想不通,日本为什么就不能和美国、英国一样呢?但是现实的实力差距明显,日本只好表面上虚与委蛇,暗地里该怎么造就怎么造。也就是从此,日本和美国、英国在海军方面和太平洋利益上结下了深深的矛盾。
四、美国让日本处处受制
二战中,日本一开始和美国关系还好,美国就是个卖军火的,也没有参战。但是随着战事的深入,日本的战略资源匮乏的问题就出来了,他们急需石油等战略物资,这些物资都是从美国买的,比如石油,80%都是从美国购买。就在这个时候,因为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动触动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宣布对日本禁运,石油更是一滴不给,这不是要了日本的命吗。
看着南太平洋源源不断的石油产出,这时候的日本只有赌上一把,从美国和英国的传统地盘抢油。于是日军开始了南下战略,和英美硬刚。
五、“一击必胜”和”渐减邀击”,日本愿意冒险
按山本五十六的估计,只要把珍珠港内美国舰队炸了,美国最少要三至四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战力。但日本可以利用这几年在南太平洋站稳脚跟,原油、橡胶等战略物资有了,太平洋航道安全不用担心,那时即使美国恢复了又怎样呢?
山本顾及到了美国的强大工业能力,所以强调要把美国航母炸了,还为此派了许多间谍到珍珠港掌握美国航母在港情况。再强大的工业,航母制造也是要好几年的。等美国恢复了,日本则又发展了一步,到时美国想打也不怕,他们从美国出发来找日本,不正像沙俄的强大舰队远途奔袭来打对马海战吗?日本的“渐减邀击”战略就是为此而谋划的。
所以,日本和美国开战了,他们脑子里没进水,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这事还要从二战爆发之前说起,日本基层军官和士兵本来就十分狂妄,却对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极度缺乏了解,并不把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工业强国放在眼里(典型如辻政信,直接引发了诺门坎事件),外加这些人口含天宪,可以直接代表参本发布命令,直接掌握日军的战备作战军令,可以直接罔顾上级指挥下级部队制造事变。
考虑到日军中只要有仗打就能捞到军功升官顺便在相关军费中捞一把(石原莞尔开的头),引发战争对于这些军官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至于与谁作战、如何作战他们并不关心,战争的后果更不是他们考虑的。
在具体对美开战的问题上,日本方面首先是军内的南进派在北进派因诺门坎而灰头土脸之后得势,这批佐官为主的势力一直叫嚣掠夺兰印的油田和热带作物资源,但是摄于美国的压力而不敢轻易有所动作。美国对日进行石油和废钢铁禁运之后,日本发现自身将陷入油料短缺的窘境,面对美方提出要求日本从中国大陆撤军的方案,以及当时希特勒在欧洲打得“相当壮观”的场面刺激了这群军棍,这些为了升官之外并无远谋的家伙们第一反应就是进一步扩大战争,至于打了之后的结果按日军参谋们的典型想法就是“打了之后再说吧”。
当时日军高层虽然也有不少避战派,但是他们更多的想法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防止之前的成果丢掉,而且他们只是希望避战而不是坚决反战,于是就这么把美军也拖下水。
二战时,日本军方的猪脑子不仅进水了,还被驴踢了,堪称希特勒的猪一样队友,抗战“神经”一样的对手。
它北打苏联、西侵华夏、南攻东南亚、东袭珍珠港,这种发疯神经式的乱打一通,你都不知道日本军方的脑子可不只是进水和驴踢也有喝高了、喝大了的嫌疑。
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因为不怕才死得快死得早。日本军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作死行为,对于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尤其是军国主义的日本的全面溃败,加速我国抗战重大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句话是先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做事,这深深揭示了战略的重要性。战略方向错了,战术越正确,败得就越迅速,越彻底。
第一、欲让人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人心不足蛇吞象,毒如蛇蝎的小日本曾经狂妄叫嚣,一个月灭亡华夏!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日本一赢再赢,胜利让他们冲昏了头脑。
日本天皇问笨蛋元帅杉山元,多久能彻底胜利,吞并华夏?笨蛋元帅自负满满地说,一头没有牙齿的睡狮、一条没有利爪的瞌睡龙,一个月就拿下了。日本天皇看他如此不靠谱,追问:你确定?
笨蛋元帅尴尬万分但又强作镇静,涨红脸结结巴巴却又非常坚定地说:最……最……最多……最多三个月。
他这家伙,也太难“举一反三”了吧。四年后即1941年,裕仁天皇问他:仗都打四年了,怎么还没拿下,你不是说最多三个月,一般一个月吗?
同样是在1941年,打美国——偷袭珍珠港时,在回答多久能打赢时,这个笨蛋元帅,又向天皇表示三个月。这笨蛋元帅真是名副其实,结果又打了四年,四年后两颗核弹把日本的狂妄打醒了。日本只能无条件投降,成为美国的“干儿子”!
之所以说杉山元元帅是笨蛋元帅,不只是因为他“举一反三”、“四年大败”,而且他长得也满脸横肉,像极了猪头大笨蛋。因为这个杉山元元帅考老资格和判断结果与实际完全不同,还获得了“便所扉”的“荣誉称号”。什么是“便所扉”呢?简单说就是厕所门,谁都能推开,内推外推都可以,不管怎么推,都是一个字——臭!充分说明这货,毫无主见,料事如鬼!
日本在侵华时,四面出击,一会儿打苏联、一会儿东南亚,一会儿打美国,如此狂妄,这不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第二、正确地做错误的事儿!
侵华是个错误,袭美是错上加错,而在进军战略上也都是错误。
依照我们的历史,无论是席卷天下的统一还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是有进军纵深战略方案的。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汉太祖灭项羽、北周灭北齐、隋朝灭陈、元灭南宋、清灭南明几乎都是南下与东征的方案。
具体而言,先关中,再汉中,再巴蜀,再中原,再江南、后岭南。日本侵华,先东北,再中原,可它进不了关中,更不要说汉中、巴蜀。尽管它在沿海江南、岭南攻城略地,但战略错了。
华夏民族既可以退入巴蜀随时反攻,又能敌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本侵华就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进攻战讲究速战速决,一鼓作气。可它的战略出了问题,就是实力再强、战术再对都避免不了失败。
防守作战就是要把他们想的速战速决变成再而衰,三而竭,四而亡的持久战!正是日本战略错误,日本陷入战争的泥潭。
这时,日本干了一件大事——偷袭珍珠港!
不可否认,日本军方还是有脑子没进水,脑子不被驴踢的人的。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山本五十六!令人讽刺的是,正是坚决反对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成功偷袭了珍珠港。
对于山本五十六来说,比疯狂的傻子还痛苦,因为他明知不可以,但还是正确地做了错事。
1941年12月7日,日本绕过美国雷达,美国对中国提供的情报置若罔闻,故而在山本五十六的精明指挥下,日本的飞机和潜艇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美国夏威夷基地和瓦胡岛的飞机场。
一顿轰炸猛如虎。350多架飞机,在美国珍珠港的基地上,狂轰滥炸了90分钟,造成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沉入海底,188架飞机化为乌有。造成美军伤1250人,亡2400人。
美国惊呆了,日本竟敢偷袭,日本竟能偷袭,日本竟然在偷袭成功后还向美国宣战。可以说,如果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狂妄自大、随波逐流的杉山元元帅偷袭的话,就不可能会成功。这样即使日本胆大包天,美国也会把他当成笑话,笑它不自量力,把偷袭打成以卵击石。
这样以来,美国对日本挠痒版的偷袭反而造痛击,一边惊讶一边好笑,出于这种心态美国不会把日本当成敌人,最多就是“熊孩子”。
可这次袭击的人是山本五十六,而且打得美国措手不及,这让美国颜面尽失,惊怒不已,这时美国对心态不再是把日本当成捣蛋的“熊孩子”而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流氓”。这就注定美国要给它一些颜色看看。
第三、偷袭被激怒的日本。
人在什么时候犯错误?狂妄自大的时候和恼怒激动的时候!前边我们了解了日本的狂妄自大,现在我们要看看日本的恼怒激动。
日本打仗之所以四面开花,也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日本打苏联、侵略东南亚、偷袭美国,其目的就是为了钢铁和石油。
因为这时美国对日本进行资源限制出口,像钢铁、石油等,这就导致日本更加举步维艰,日本在狂妄和无奈之下,让一头看到红布的小牛犊,拼命用牛角扎老虎,决定铤而走险。给美国一个教训,让美国松口、松手,从而从美国补充侵华所需要的军用原材料。
谁曾想,日本的冲动的教训美国,得到的是却是冲动的惩罚——投降了,差点亡国。它这样的结局是中苏美合力的结果,更是日本军方愚蠢、狂妄、恼怒而到处作恶害人的结果。
日本军方脑子进水,才会把苏联、美国、中国、东南亚、大洋洲等得罪殆尽,从而遭到他们围殴式惩罚。正是他们脑子进水,加速了抗战胜利,加大抗战战果。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日本军方一群疯子的狂热,把冷静的山本五十六拉下水,山本五十六赢得了偷袭,却输掉了整个日本,而这正是我们所要的结果。
如果我们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待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为完全就是“脑子进水”的作死行为:要知道美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二十多倍,人口也比日本多出一倍有余,美国的工业产能更不是日本所能企及的,以致于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曾说:“只要看看德克萨斯的石油产量就能知道这是一个何其疯狂的计划”。况且日本还不只面对美国一个对手——此时的日本早已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那么日本为什么敢于在深陷中国战场的同时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美国开战呢?这在事后看来无疑是脑子进水的表现,可在当时日本决策层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事实上无论日本是否偷袭珍珠港都无法改变自己将被美军蹂躏的结局:这时的美国正处于国力稳步上升的阶段,其实早在二战前甚至还在一战前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就已跃升世界第一,只是这时美国仅就直接军力而言还无法完全同英、法等老牌强国抗衡,但在支撑战争的工业生产能力上已是无人能敌。二战使英、法、德、苏、日等国深陷战争泥潭而无法自拔,这就使美国的实力凸显出来——无论美国加入哪一方作战都将极大改变双方的实力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其实自己也有心改变传统的孤立政策,转而开始谋求世界霸权。正在谋求世界霸权的美国自然无法容忍其他国家崛起成为某一方区域霸主,进而威胁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日本恰恰在谋求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这已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以及东南亚的菲律宾等美国殖民地。美国无法容忍日本进一步扩张,因为这甚至会威胁到美国的国防安全。有鉴于此的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将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这样一来对日本而言:处境就相当尴尬了——如果答应美国的要求,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已到手的诸多利益;如果拒绝美国的要求,那就必须面对美国的制裁。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如果被美国制裁,那么其原本就并不强的战争潜力将遭到进一步削弱,这对已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的日本而言显然是不能承受的。况且在日本看来:美国在采取制裁行动后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呢?如果美国主动进攻日本,那么以日本的国力是完全无法与之对抗的。如此不如索性对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从而争取战略主动权。
战前日本当局也权衡过美日之间的实力对比。事实上尽管日本的整体国力远逊于美国,不过作为世界五大工业强国之一的日本其实也是具备相当实力的:尽管日本只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日本是通过侵略战争获得了朝鲜半岛、中国台湾以及东北等地的,日本得以凭借这些地区的丰富资源实行以战养战之策。日本的国情和美国不同:在美国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必须通过参众两院,然而日本实行的是法西斯独裁统治,日本统治阶级将一切资源优先用于军备扩张,国民经济完全为战争服务。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陆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上已超过美国,日本海军拥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内的上百艘先进舰艇,总吨位高达119万吨,这已相当于美国海军70%以上的实力,同时凭借地利上的优势得以掌握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相比之下美国的扩军计划必须充分征得国内民意的支持,这在日本看来对自己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日本甚至幻想美军士兵会在民主富裕的氛围中养尊处优,从而丧失与经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对抗的能力。况且日本在近代史上的崛起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一次次豪赌的基础之上: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中日军都没必胜的把握,然而一次次豪赌的胜利使日本的实力和野心都极度膨胀起来。一次次战胜之后日本统治者开始宣扬日本是神国的理念,这本来是用来鼓舞士气、打击对手自信的宣传口号,可这种口号喊多了之后连自己也多少相信了——事实上二战中日本军官曾不止一次向士兵灌输这样一种思想“日本人是天照大神的子孙,而西方人是猴子的后代,那么神的子孙战胜猴子的后代不是理所当然之事吗?”就是这种毫无根据的无稽之谈却被当时处于军国主义狂热之中的日本人深信不疑。
事实上从珍珠港事件的具体战术策划来看:不仅不是一次愚蠢脑子进水的行动,甚至还设计得天衣无缝——日军绕过了距离自己更近的菲律宾和马里亚纳群岛,悄无声息地偷袭了珍珠港。这次偷袭使美国海军在此后的六个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日军得以从容不迫地横扫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日本得以利用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与美国抗衡。然而美国的战争潜力在进入战争状态迅速释放出来了:就在珍珠港事件后的1942年日本的煤炭年产量是5480万吨,而美国则达到了58000万吨,日本铁年产量440万吨,美国5500万吨,日本年钢产量740万吨,美国7910万吨。当年日本飞机年产量11800架,美国64426架。到1944年美国的军火产量已是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日两国的武器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零头。从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时间内美国生产了近7000艘舰艇,这其中包括高达150艘的航母、十艘战列舰、近500艘护卫舰和349艘驱逐舰。相比之下日本只生产了17艘航母、两艘战列舰、61艘驱逐舰和九艘巡洋舰。空军方面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生产了30多万架飞机,仅重型轰炸机就超过3万多架;而日本只生产了6万多飞机。1942年6月4日-7日的中途岛海战后战局开始向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1945年3月26日硫磺岛战役的失败不仅使日本直接损失了23786名士兵,也使美军得以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从而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经济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之效果。 4天后中国远征军收复了全部滇西缅北失地并成功与美英盟军会师。仅仅只是又过了一天之后美军发起了冲绳战役,截至6月21日冲绳战役导致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日军为防止岛上的原住民成为美军的向导而对其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就是整个二战历史中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琉球大屠杀,这一事件导致岛上超过10万平民死亡。冲绳战役的失败使日本本土直接暴露在美军的攻击之下。这时作为日本战时盟友的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轴心国均已投降,在日本国内东条英机内阁被迫辞职下野,铃木贯太郎继任新一届政府。8月6日美军飞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时日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之上——他们指望着通过苏联的调停使日本得以较为体面地结束战争状态,然而却被苏联方面告知:即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8日苏联红军及蒙古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开始展开对日本关东军的“八月风暴”军事行动,一天之后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日本疯狂的侵略举动终于给自己招来了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