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日本君主为什么是天皇而不是皇帝?天皇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7关键词:区别,日本,皇帝,君主

日本君主为什么是天皇而不是皇帝?天皇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点赞1、上饶市 网友:山顶洞人

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日本君主的名号“天皇”一词自然来自中国典籍。那么为什么日本君主选择天皇的称号,而不选择皇帝呢?

“皇帝”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来自三皇五帝呗,秦始皇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称之为皇帝,以后历代君主皆称皇帝。其实这个解释还没有涉及到“皇帝”的本义。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字典,读书人必用的工具书,这里面对“皇”字是这样解释的:皇,大也,从自从王。意思是开始王天下者,即是皇。那么帝又是什么意思呢?帝其实是花瓣的中心,花蒂的象形。蒂与帝本义其实是一样的,是中心的意思。也就说皇帝的本义是,大中心。又大又是中心,就是皇帝。

中国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意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只有“皇”和“帝”才能配得上秦始皇的功业。皇帝之意,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着眼于君主在人间的功业。

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君主自称“天皇”的。中国古代只有三个皇帝的称“天皇”的,唐高宗李治谥号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其在位之时也称天皇,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朱泚的年号曾用天皇,朱泚在唐德宗时期曾反叛唐朝,自立为皇帝,国号秦,改元天皇。五代之时,南汉高祖刘岩谥号“天皇大帝”,但在位不称天皇。所以严格来讲,只有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有“天皇”的称号。

(唐高宗乾陵↓↓↓)

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用天皇?

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因为天皇具有神格性,所以人间的君主很少用天皇二字。儒家经典中的天皇就是昊天上帝,《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晋书·天文志》曰:“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道教中的天皇就是玉皇上帝,玉皇上帝,又称玉皇大天尊,简称玉皇、玉帝,俗称天公,是道教中的天界的实际领导者,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天公作美”,这个天公就是玉皇上帝。正因为天皇是神,所以人间的君主一般不敢用这个称号。在祭天礼仪中,皇帝祭祀的就是昊天上帝,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的“天皇大帝”。

(天坛↓↓↓)

中国人祭天,天是具有神格性质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人物形象。并不是抬头仰望天空,那个自然存在的天空。

日本的君主为什么用这个带有神格性质的号呢?因为天皇即是人间的领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在神道教中,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因而具有神性,天皇在日本被认为不是普通人,有别于日本的普通国民,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天皇的公民权,天皇也没有姓氏,天皇的姓就是天皇氏。

但是二战以后,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完全放弃了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

(昭和天皇↓↓↓)

在《人间宣言》发表以前,天皇在历史上一直具有神性。日本君主在唐朝以前都是称“王”或“君”,随着各个小邦之间不断形成联盟和大邦,日本君主开始称“大王”或“大君”,认为自己统一全日本以后就称“治天下大王”。

公元7世纪之时,圣德太子公布十七条宪法,始有“天皇”的称号。日本君主正式称“天皇”。但是在晚清之前,中国皇帝是不承认日本君主的这一称号的。

(现在的日本皇室成员,佳子公主,被认为是日本皇室颜值最高的公主↓↓↓)

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非常清楚“天皇”这个称号的意思。中国皇帝怎么可能承认“天皇”这个称号?前文已经说了,天皇在中国文化中是“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的意思。

到了同治年间,中日之间开始以近代主权国家的名义互派使节,开展国际交流之时,中国清朝皇帝默认了日本天皇的称号。

点赞2、辽阳市 网友:旅清风

4月1日中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首相官邸正式公布,代替目前平成年号的新年号为“令和”。新年号将在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当天零时开始使用。年号的变更、天皇的换代,再一次将日本皇室推向了“风口”。不同于古代中国用“皇帝”来称呼君主,“天皇”是日本百姓对君主独有的称呼。为何事事学古代中国的日本,在尊称统治者时没有使用“皇帝”,而是改用“天皇”呢?二者又有着什么区别呢?

不同于中国皇帝只是世俗专制的化身,日本的天皇除了行使世俗权力之外,还是宗教领袖、精神权威,具有“神格”的特点。关于天皇的“神格”由来,日本最早的神话古籍《古事记》中有详细的记述。作为日本版的“荷马史诗”,《古事记》记载了日本从天地开辟、国土生成、诸神诞生,到第1代神武天皇的降生,以及截至第 33 代推古天皇之前历代天皇的家谱和主要经历。

当然作为拥有神话色彩的《古事记》,其内容不能全部尽信。事实上,关于日本天皇的记载,最早只能追溯到第 15 代应神天皇。而且“天皇”的称号也并非从开始就一直沿用至今。根据史书记载,日本的“大和政权”是在3世纪中期,以日本本州中部地区为中心兴起的一支由地方豪族构成的联合政权。发展到5世纪初,逐渐开始崛起,在征服各部之后,建立起日本列岛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大和政权最初的首领并非称呼“天皇”,而是“大王”。

直到7世纪初推古天皇时代,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才真正改“大王”为“天皇”。日本皇室之所以会选择“天皇”这个词,而不是“皇帝”,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当时摄政圣德太子取取“天子”和“皇帝”字首,创制了“天皇”的称号。当时的日本皇室为了强化自己的“神格”,故意选择了“天皇”这一词来强调自己比当时的隋朝皇帝还要强大。推古天皇致隋炀帝的国书中,那句“东天皇敬禀西皇帝”就是日本皇室这一内心想法的最好佐证。

关于日本天皇与中国皇帝二者的不同之处,还是挺多的。最直观的便是日本天皇引以为傲的“万世一系”。一直以来,日本的史著都宣称天皇的传承是“万世一系”,认为所有的天皇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家族。相反中国自陈胜、吴广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便不断的发生改朝换代的时期。

中日两国最高统治者之所以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两国统治者的地位。前文提及中国皇帝只不过是世俗专制的化身,而日本天皇除了行使世俗权力之外,还是宗教领袖、精神权威。天皇所具备的“神格”特征,保证了日本即便在幕府统治时期,都没人敢取代天皇自立。而中国则相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所以才会改朝换代的发生。

但也正是没人敢取代天皇,才使得日本出现了二元化权力体系。随着武士集团的兴起,日本天皇逐步的丧失世俗的权力。在镰仓、室町、江户幕府时期,政治重心由代表上层封建领主利益的皇室移向了代表军事封建领主利益的幕府。这一时期出现的二元化权力体系本质上是日本特色的二权分立,即精神权威与政治权威的分离。

与日本的二权分立相反的是中国的中央集权专制。因为中国历来有改朝换代的传统,新建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分化地方势力、削弱丞相的权利,成为了每一个皇帝的首要任务。

古代日本天皇与中国古代皇帝还有一个最大不同,就是他还兼具宗教性功能,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也就是前文提及的“神格”。这种“神格”在中国皇帝身上就从未体现,历朝历代的皇帝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宗教领袖是中国皇帝身上所不具备的。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帝往往只是把宗教作为巩固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而提倡信奉某教。从这一角度而言,在古代中国,皇权是大大高于各种宗教领袖的权力的。

点赞3、临海市 网友:沈川泽

皇帝称呼起源于秦始皇。当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群臣选出新的称号曰“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为珍贵,大王可用。”结果,秦王嬴政只选个“皇”字,再加上“帝”字,用“皇帝”来称呼。秦始皇雄才大略那是有道理,选的称号囊括三皇五帝,让群臣叹服。

上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早有天皇的说法,不过称呼秦始皇觉得配不上他。日本原来没有“天皇”称号,只称呼“大王”(完整的称呼“治天下大王”),7世纪的时候才出现“天皇”称号,第40任天武天皇参考唐朝的做法。同时期的唐高宗称“天皇”、皇后武则天称“天后”,人称二圣临朝。

无论是“皇帝”也好,还是“天皇”也罢,名称上斗艳只是表面,关键要看这个位置真正代表着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才是最重要,最能看出本质来!

就这个本质来说,表面的称号都不重要,叫“阿猫”“阿狗”都无所谓。同样道理,唐高宗的“天皇”跟日本的“天皇”,也完全是不一样概念。

其实,唐高宗的“天皇”,只是换一顶帽子戴戴,实际上跟以前的皇帝、以后的皇帝没什么大的区别。总之,中国的皇帝是代替上天统治百姓,统治者讲究“德性”,丧失德性就会让上天降下灾祸,你这个皇帝就要换人、天下就要变色。

日本的天皇,讲究的是血脉继承,毕竟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按照神话传说,天皇家族统治日本列岛就是神的旨意,所以日本不存在发生皇朝更替、易姓革命的事件。

天皇的血脉有多纯洁,可能有些事情很惊奇,足以让中国人目惊口呆。多年前,明仁天皇动心脏手术,因为外人的血液不能流入天皇的身体,所以手术过程里明仁天皇用自己的血来输血。这就是日本天皇,他们一个个具有“人间神”的特征,与天上的神灵要能够联结。

那么,中国皇帝和日本天皇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就区别在即为的先决条件不同,中国皇帝要求品德高尚而惠泽万民,日本天皇则要求血统万世一系。

点赞4、商洛市 网友:第六感

自秦始皇起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均称皇帝,而周边的朝鲜、琉球、越南等藩属国君主则只能称王,然而同样作为汉字文化圈一员的日本君主却称为天皇。可以说在整个古代东亚世界只此一家,那么日本为什么如此独立独行标新立异呢?事实上古代东亚世界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主要由政治上的宗藩朝贡体系、文化上的汉字文化圈以及农业上的水稻种植文明等方面共同构成。政治上的宗藩朝贡体系、文化上的汉字文化圈、农业上的水稻种植文明这几个概念彼此有交集,但并非完全一致的概念。事实上日本尽管接受了中国的汉字文明、水稻种植,但在政治上其实更多是与中国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和朝鲜、琉球、越南等藩属国具备完全不同的特征。古代的东亚世界大体上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所主导的世界:中国皇帝是受命于天而治理天下的天子,周边藩国的君主只能称王而不能称皇称帝。在理论上天子所治理的并不是某个国家,而是由天朝直辖的领地及周边藩国共同构成的天下。日本在其早期历史上也接受这种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朝贡体系,这从汉光武帝册封汉倭奴王、曹魏册封亲魏倭王等事件可以证明。

在我国南北朝的刘宋时期当时倭国王曾遣使要求刘宋朝廷册封自己为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当时日本这种请求中国朝廷册封的举动说明两个基本问题:首先这时的日本是不敢将中国确定为自己侵略扩张的目标的,事实上这时的日本是承认东亚世界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朝贡体系的,所以才会有请求中国朝廷册封之举;尽管这时的日本是臣服于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朝贡体系的,但从日本的请求册封之举中也能看出这时的日本实际上已萌发了大陆情结,因为如果当时的刘宋朝廷满足了日本的册封请求就意味着中国朝廷承认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等地为日本的属地。这就是日本当时的野心:在承认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朝贡体系之下自己要扮演该体系内仅次于中国的大国角色,也就是说日本要求对其他小国拥有支配权。不过刘宋朝廷最终只册封倭国王为“安东将军、倭国王”,也就是说刘宋朝廷并没认可倭国对朝鲜半岛的支配权,倭国与百济、新罗等国一样是中国朝廷的藩属国,彼此之间属于平等关系。日本的诉求没能得到当时的中国朝廷的认可,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混战时期,日本趁中原王朝无暇顾及域外事务的时机扩张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势力,最终日本实际上迫使百济成为了自己的朝贡国,不过此事一直没得到中国方面的认可。

随着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势力扩张使其野心逐渐膨胀,于是到了隋炀帝在位时期就收到了一份来自日本的国书:“日出处天子致书于日没处天子”。这份国书标志着日本正式对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发起挑战:在此之前日本尽管已在朝鲜半岛展开扩张行为,然而对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是认可的,所以才会请求册封之举。以隋炀帝时期的国书事件为标志宣告日本脱离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朝贡体系。随后日本朝廷以汉光武帝所赐”倭国“之名不雅为由改国号为日本(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当时已相当熟悉中原典章制度的日本朝廷已然意识到本国所使用的”大王“称号在等级序列上其实逊色于九五至尊 ”皇帝“。因此在将国号改为日本的同时日本统治者的称号也由大王改为天皇。日本统治者改称天皇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十六年(公元608年)八月日本使节小野妹子再次来隋朝递交国书。这次的国书写的是”东天皇致书西皇帝“。这是日本方面有关”天皇“一词最早的记载。1998年奈良飞鸟池遗迹发现了书写有”天皇“一词的木简,该木简后被推断为天武朝(673-686年)之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天皇“称号的最早证物。如果说日本是觉得称王显得在政治地位上低于中国皇帝,那么”天皇“这一称号又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呢?为什么不直接效法中国称皇帝呢?有一种说法认为”天皇“以此起源于天武天皇时期,而他之所以自称天皇是受到同一时期中国唐高宗的影响:唐高宗李治自称天皇,皇后武则天自称天后,由此开启唐朝政治史上二圣临朝的时期。唐高宗李治这个”天皇“称号源于道教: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人皇生圣人和真人。

不过也有人不认可这种说法。尽管目前发现的”天皇“一词最早的实物证据出现于天武朝,不过在此之前就有关于日本遣隋使携带的国书中出现”天皇“一词的记载,所以关于”天皇“一词的最早起源就存在“推古朝说”、“持统朝说”、“天智朝说”、”天武朝说”等若干种不同说法。如果“天皇”一词的出现真早于天武朝,那么就不可能是受唐高宗李治影响的结果了,所以那些主张“天皇”一词的起源早于天武朝的学者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日本人认为中国皇帝其实兼具宗教祭祀和政治治理的双重职能:在祭祀天神地衹、列祖列宗以及致函四方夷狄时其实承担的是“天子”的祭祀职能;在号令王侯和臣民时则是执行“皇帝”的政治职能。隋唐时期的中国皇帝有三个“皇帝”印玺用于颁发国内文书,而三个“天子”印玺则用于致蕃国的文书。然而在君主被塑造为天照大神的子孙,其统治因此具有了一种神性,而自古以来日本皇室从未被异姓取代的现实使这种神性被强化,形成了所谓“万世一系”的独特国体观。这种看似无形的精神权威其实是不容低估的:在中国皇帝自称天子,然而天子是可以被取代的——中国历次改朝换代后新的统治者总是声称因为前朝君主的倒行逆施已导致天命的更替,以此强调自身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在日本天皇本身就是天、就是神,而神是不能被取代的。于是日本将中国的“天子”与“皇帝”两个称号合二为一组成“天皇”。归根结底这仍是一种试图与中国分庭抗礼的举动:既然中国皇帝自称是受命于天的天子,那么日本君主就直接作为天的化身。

“天皇”的名称确立后日本又从中国引入了一系列皇室专用词“朕”、“皇后”、“皇妃”、“皇子”、“皇女”、“皇太子”、“陛下”等等。“天皇”这个称号尽管至少从天武朝就已确立,然而直到明治维新确立近代天皇制后这个称号才算真正推广开。天皇尽管被视为日本国的最高象征,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天皇是不掌握实权的。古代日本长期执政国家军政大权的其实是幕府将军,事实上当时的日本民间对天皇的存在几乎缺乏感知,所谓的“万世一系”、“天皇神圣”其实更多是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绝对天皇制的宣传结果。其实在古代日本人们直接接触的是统治各藩的地方武士集团,而作为武士阶级领袖的幕府将军一般也不会使用“天皇”这一称呼,即使是在与皇室打交道时也更多会使用“天子”这一称呼。这个称呼显然是耐人寻味的: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天子主要是负责祭祀天地祖宗的职能,而皇帝所肩负的是政治职能,当初创造“天皇”这个词汇就是为显示天皇的神圣性,然而幕府将军称其为天子实际上就是在暗示皇室不要奢望插手政治。这种意识的最佳体现发生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足利义满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赐封的“日本国王”的称号,由此自隋唐时期起游离于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之外的日本又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之内。足利义满的行为恰恰证明所谓的“天皇”在幕府眼中是无任何政治权力可言的。

明治维新后颁布的宪法第一条就明文确定:大日本帝国皇室万世一系,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君主大权神圣不可侵犯。天皇的权力被神话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日本就此形成了一套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政治体制,从此日本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直到1945年被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战胜。1947年5月3日新的《日本国宪法》正式颁布以取代之前的《明治宪法》。新宪法针对天皇的定位在第一条中就指明:日本天皇为日本国与日本国民团结的“象征”。所谓象征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含义:战后的新宪法强调日本的主权在于全体国民,这实际上意味着国民在物质层面并不需要一个天皇作为凌驾于其之上的统治者,天皇更多只是日本国在精神层面的自我意识象征。日本宪法第3条规定:“天皇的国事行为必须经内阁批准,由内阁负责”;与此同时日本宪法第4条规定:“天皇只能根据本宪法行使国事相关行为,无权参与国政”。在日本战后宪法的体系下天皇已不再具有任何政治实权,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归于议会选举产生的内阁总理大臣(首相)。至此日本天皇又失去了政治实权,重新成为精神象征角色,不过“天皇”这个称号被保留了下来。

点赞5、龙岩市 网友:洫聙刀锋

日本“天皇”称号的由来

五世纪的时候,大和国基本完成了统一。到了六世纪末推古朝(推古天皇)实行社会革新前,随着国家形态的日趋成熟,国君的称号由“王”改为“大王”、“天子”。

根据《通典》边防门·倭记载,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名多利思比孤,其国称阿辈鸡弥,华言天儿。”

这个“阿辈鸡弥”是日语“大王”的音译,在汉语中与“儿”与“子”同意,因此“天儿”也称“天子”。607年,推古女王和圣德太子派使节小野妹子往随,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就以“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称,一改大和国历代大王纳贡称臣换取册封的惯例,意图与中国对等的外交关系,不再以“倭王”自称。

隋炀帝在回文中则写作:“皇帝问倭王”,圣德太子便从“天子”、“皇帝”中各取一字,组成“天皇”。

在日本最早以文字记载“天皇”这一称号的是607年建造的法隆寺金堂药师像上所刻的铭文:“池边大宫治天下天皇”。公元608年,当隋朝使节裴世清离开日本回国时,圣德太子仍派小野妹子为使节同去,这一次,在国书上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由此可见,“天皇”号原来自“天子”号。

而“天皇”作为国家元首的称号,是在公元645年,以中臣镰足和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推翻大和国后期当权且最有实力的豪族苏我氏(推古天皇她妈就是苏我氏的妹子),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元大化,在推古朝加强王权改革的背景下,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这边是“日本天皇”这个名号正式成为国家元首的历史背景。

日本天皇与中国皇帝的关系

就历史发展而言,日本天皇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意义其实跟中国皇帝是一致的,圣德太子试图获取与中原王朝同等的外交关系,在国家元首称呼上,借鉴了汉时天子,隋时皇帝的称呼,综合而来,毕竟,在圣德太子准备学习唐朝,到孝德天皇大化革新开始,日本的官方书写文字就是汉字。

以“天皇”为名号,是日本王室试图在国内建立一套跟中原王朝一致的中央皇权集中官僚制度,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制度。14年的大化改新和天智朝改革的成果,在进一步效法隋唐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使得日本古代天皇制日趋完备。


所谓日本古代天皇制,可以看做跟中国皇帝制权力运作相差不多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日本天皇们大权在握的时期。在当时,天皇是国家权力的基本渊源,除了皇子(亲王)和贱民外,其余阶层的每一位成员须由天皇授予不同的族姓以表明身份的高低。天皇作为“姓”和“位阶”的唯一授予者,实际上成了确立政治身份秩序的依据,也是官僚机构形成的主题,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官吏均由天皇任命,他们只对天皇负责。

然而遗憾的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存在的时间,没有多久就终结了。这个原因很复杂,一则是日本虽然学习引进了唐时科举制度,但这个制度在日本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没有起到改造社会结构的作用,同时,日本庄园主与武士的结合,使得日本地方形成了军事封建贵族。而日本皇室内部还发生了分裂,同时存在了一南一北两位天皇,即日本的南北朝时期。

到了公元1192年后,幕府将军(代表庄园主和武士阶层)挟天子而令天锡,由幕府为代表的军事封建贵族取代了天皇为首的朝廷确立起对全国的政治支配,日本天皇制日渐衰落。从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到江户幕府,相继统治的600多年中,除了14世纪发生过“建武中兴”由后醍醐天皇“亲政”三年左右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军事领主一统天锡,幕府将军是真正的统治全国的独裁者。

而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后,一切权力再次回归天皇,这就是近代天皇制,这是在否定幕藩体制,重建统一的中央集团国家的过程中得以确立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在体制上而言,并不是所谓的君主立宪,只是效仿了西方的政治组织形式而已。近代天皇制中天皇的统治权是靠帝国议会内阁、法院、枢密院和军部等一些重要机构辅助实施的。明治宪法是以天皇大权“不致旁落”为最高原则。这意味着,天皇论是统治权的源泉,也是国家主权所在。总而言之,立宪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混合体,是明治维新后近代天皇制的总体特征。

而如今的日本天皇体制,是在美国占领日本后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所建立的象征天皇制,日本宪法界的主流是将象征天皇视为“礼仪君主”。虽然日本天皇不再具有政治运作的权力,但是因为其历史以及宗教领袖、神祗信仰的特殊地位,使得日本天皇在日本社会中依然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点赞6、玉树藏族自治州 网友:负智商。

日本大化改新,模仿中国政治制度建立封建社会。

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发展的,

这几天日本新天皇的年号出来了,结果是上午发布,下午一片嘲讽,顺带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火了一把,日本说“令和”出自日本诗集,但是却与“张衡的赋撞了”,其实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年号学自中国,日本不可能摆脱这种文化影响,除非废除天皇制度。

天皇是日本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皇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者,

两者称呼不同,有什么区别呢?

众所周知,“皇帝”这个称呼是秦始皇嬴政取的,直接来自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故事。

嬴政统一天下之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超五帝”,王的称呼已经不能代表自己的身份了,于是,断章取义造了“皇帝”这个词,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沿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皇帝制度。

“皇”与“帝”在先秦时期表示的都是天神的意思,是部落首领死后追加的封号,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嬴政很膨胀。

皇与帝连用,表明嬴政不满足于人间的权力,还想成为“神”。皇帝这个具有神秘性的的词汇,为自己权力的来源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借用神的意志统治百姓。

日本也是学的有模有样。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是向来跋扈嚣张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豺狼虎豹怎么进化也是宵小之徒。

前文也说了,自古咱们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三皇”说法不一,《三字经》中说“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说法太多不再罗嗦。

“天皇,地皇,人皇”,其中“天皇”最尊贵,日本人:不好意思,这个“天皇”的称呼我要了。

其实,在中国历史中,“天皇”曾作为谥号出现,唐高宗李治死后,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日本天皇名称最早文字记载是689年日本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而中国开始称日本元首为天皇约是在清末的同治年间。

现如今,都把“天皇”当做日本元首看待,实在是不应该。

当然还有“太君”,也是古代早就有了,著名人物,杨家将中的“佘太君”!

汉奸毁我文化啊。

点赞7、攀枝花市 网友:梦三国

要脸的崇尚自我,不要脸的自我即是神明。

皇帝的起源来自于中国秦始皇,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就自创一种对自己的称号——皇帝。实话实说,秦始皇是配得上那句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这句话的,他的历史功绩历来得到了所有中国人,甚至世界的认同。

皇帝的称谓是对郡王个人的一种标榜和尊敬,虽然后世皇帝们都称自己为真命天子,皇权天授,但还是很朴素的认为皇帝这个位置和称谓不但可以传承,甚至可以夺取,只要有足够的德行和功劳,不在乎皇帝到谁家的,整个中国历史上,有贵族皇帝,有乞丐皇帝,也有平民皇帝。

中国的皇帝是政治上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尊重,只要有能力,谁都可以称帝,历史上几个皇帝同时出现的时候不在少数的。

日本的天皇制度那就是一种神人下凡的说法,说是天照大神的儿子神武天皇以神的身份在凡间统治臣民,他们是神族,而日本国的臣民是凡人,这一说法就彻底的建立和神和人之间地位不同,神和人之间是不可逾越的,神可以作为凡人,但人要成为神,那是不可能的。

这就不要脸了,如果翻译成中国民间说法就是,我既是庙里供的菩萨,又是菩萨派到人间统治大家的,这个菩萨只能是我的后代可以继任,凡人是没有任何资格觊觎这个位置的,就算有凡人坐在那个位置,全天下的人是不认的。

这就没意思了,天皇的位置从神话期间就固定了这一家了,无论怎么传承也都只能在那一窝里产生,更奇葩的是为了保证天皇的神族血统纯正,只能近亲通婚,比如侄子娶姑姑,叔叔娶侄女什么的,这一千多年来居然也传承了下来,至今都125代了,今年五月一日就进入了日本的“令和”天皇时代了。

一句话回答题主:中国的皇帝是神、人分离的政治体系;而天皇是神、人合一的政治体系。

点赞8、三亚市 网友:孤烟~

天皇要比皇帝“牛逼”的多。

你看中国古人是如何定义皇帝的?在中国古代,皇帝被宣传为顺承天意的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是这一说法的体现。

皇帝是上天的代言人,是天子。

而天皇是啥呢?

旧日本宪法第一条是:“日本乃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是现人神,而日本人则是神民,是Protoss。嗯,En taro tassadar!

顺承天意的人,天子,在这套理论中其实是可以推翻的,只要他不顺应天意。但是在日本天皇地位的那套逻辑里,天皇是不能推翻的,天皇是神。神怎么会犯错呢?

所以在日语里,“反天皇”和“大逆”是一个词。

传说中,天皇是日本神话中创世神,天照大神的后羿,也是日本宗教的最高领袖,国家的象征。从神话中的神武天皇到现在的明仁天皇共经历了125代。而从考古学上现在能够考证到的最早的天皇是日本第十代天皇:崇神。所以日本天皇还真的是万世一系,近亲繁殖血统纯正。

日本自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到1867年倒幕战争结束后大政奉还,天皇权力被架空有长达六百八十二年之久。但是介于天皇的政治,文化,宗教地位早就深入人心,所以纵然幕府将军大权在握但是也不敢动天皇。

不过不知道为啥,我一直觉得日本皇室长得没欧洲皇室好看,可能是近亲繁殖过度了吧。

近代史上,大正天皇和裕仁天皇有着极大的实权,裕仁天皇策划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罪孽深重。但是因为天皇的地位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美国人想了想还是不推翻天皇了,所以天皇的地位得以保留,日本法西斯势力清算不彻底,天皇也仍然有着一定的权力。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