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家里有精神分裂或者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病的家属,生活过的怎么样?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3关键词:生活,精神病

家里有精神分裂或者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病的家属,生活过的怎么样?

点赞1、德惠市 网友:被我承包

我的母亲就是双向情感障碍,她是从年轻的时候就间歇性的有一些症状,发作的时候,不想动,老想睡觉,不想吃东西,也去医院看过,他们给的答案也各不相同,也吃过药,住过院,因为当时也不算严重,而且是间歇性的,再加上家人也都不懂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一直也没有重视(应该早点重视起来)。后来大学毕业,从山东来到上海工作,而且在上海成家,她的病情好像加重了,严重的时候,她会打人,怀疑有人跟踪她,她自己跟我说也有想过自杀……当时,真的是很担心,在县城医院、市区医院都看过,但都没有根治,过一段时间,当碰到什么烦心事,她又会发作。直到2016年,第二次来上海诊断的时候,医生确诊说是双向情感障碍,(之前有说是癔症,有说是精神分裂,)并建议长期吃药治疗,所以从那时起,一直坚持吃药,先是在上海这边配药,后来是在老家当地拿药,应该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这两年,尤其是这一年多来特别稳定,碰到什么急事也都能平静,我们过年回老家的时候也不焦躁了,可以说完全恢复正常吧,当然药还是一直吃着,虽然吃药有一定副作用,但还是希望巩固住以后再停药。

作为一个病人家属,想跟你分享几点个人的感受:

1、好好的理解病人

作为病患本人应该是很痛苦的,吃药、住院是其次,关键是他们内心的痛苦,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所以,做为家人一定要多多理解他,多跟他交流,多关心他,多鼓励他,多给他支持,多给他信心,这种支持与理解,对他战胜疾病很重要。

2、病人家属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我能体会到自己亲人生这种病的那种负面的感受,前几年的时候,我一想到母亲的病痛就想流泪,感到自责,还有一股莫名的消极,感觉像有股大石头压在心头。但是后来,我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这样还是自己内心不接受母亲的病情,对于母亲,对于自己,对于家庭都不好。所以,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正视母亲的病情,不管它有多么顽固,去多多理解接受母亲,她的痛苦,她的苦痛。只有身边的人乐观起来,勇敢的面对疾病,病人自己才有信心去面对,而且得到支持,而这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比医生和药物更有价值。

3、医生药物和心理疏导相结合

我个人感觉这个疾病的根本解决还是靠病人内在的心理成长,是要她自己在内心真的放下一些原来放不下的东西,接受一些原来接受不了的东西,唯有如此,这个病才有可能真正根治,所以,还是关键还是要打开病人的心锁。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也要相信专业,相信科学,如果病人真的处于发作状态,处于危险状态,我们也必须对他进行干涉。药物的干涉,虽然不会让她根除病根,但可以先管住病人,先控制住病人,心理疏导必须是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如果她始终是狂躁的状态,什么疏导都不可能发生。

4、接受

接受病人,接受疾病,接受一切可能的现实,抱着一颗接受的心去面对,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点赞2、信宜市 网友:魁首阿^

心累,却不敢死。

有时候实在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过这样的与众不同的人生,时间长了就把这归结成命运,或许只有前世欠的孽债能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救赎。

如果说能用钱改变孩子的精神病状况,我想很多父母亲愿意为了孩子一辈子偿还债务,然而事实是无论你付出了什么,都改变不了孩子是精神病这个事实。

这个事实也会像石头一样压在心头,始终没法透气一样压抑郁闷,有时候让人觉得窒息。

其实我女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究竟是精神分裂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国家级的教授也看了,专业系统治疗做了好几次,我分不清哪个医生说的是对的,有的医生说是分裂,有的医生说是双相,而针对性的治疗都各做了两次,孩子状态也没有好太多。

也有医生说我的孩子是精神病类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可是我却没有力气去判断辨别了,用药都差不多,针对性治疗都没有很好疗效,所以还有必要知道答案吗?

每次把孩子送去医院都耗心费力百般算计,要不然送不进去精神病院。我也有病耻感,孩子身上的失败是父母最大的失败,所以我的生活圈子开始越来越小,最后辞职。

我永远记得孩子第一次出院不久回家犯病时发脾气之后,我丈夫跟我婆婆哭着说的一句话:妈,孩子这样我这辈子不是完了吗。之后是婆婆在一旁流泪,我在一旁痛哭。

有四年时间我们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救治的,直到医生说:只能这样控制了,以后只能看病情发展变化了。

为了方便就医,家里搬到了有专科医院的三线城市,而且离医院不远。

孩子没走到意识不清的程度,她甚至说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寄生虫,说自己不敢看以前的同学,因为人家都上大学了。我也为此一度欣喜:这不是和正常人没区别吗?

于是,按照她的意愿去让她学技术,做零工,锻炼做小生意……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没有一样她能坚持下来的,做几天就够开始厌烦。

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病靠养为主,于是带着药陪她旅游了多少个风景区,但是事实告诉我,把治疗精神分裂寄托在旅游上就是一个烧钱的传说。

药物的关系导致孩子很胖,但是不敢私自停药,精神分裂患者每次复发都需要加大药量,药量越大人越胖,对肝肾伤害也越大,所以明明知道药物有那么大的副作用,还是天天担心她忘记了吃药。

今年孩子状态还可以吧,三年了都是她自己服药,以前是我监督,后来她反感说是我监视她,所以近三年都是她自己服药,春季的时候,疫情减轻了就让她爸赶紧去医院多买些药备用,预防疫情发作。并且春天,甚至现在这些天疫情影响较大,她也听话不出门了。

平常都是去海边锻炼减肥,现在都省了,在屋里用呼啦圈减肥。

因为在个体机构减肥三次了都失败,所以我鼓励她自己减肥,减掉十斤给她一千块钱。精神病患者减肥是相当困难的,减肥就意味着压力,克制饮食,一个不小心就可能犯病,兢兢战战减肥了三次没有效果之后,我对孩子进行了奖励式减肥,不限制时间,不限制饮食,减肥十斤奖励一千,现在,孩子已经从我这里得到三千了,但是再减去三十斤,她也还是个胖子。可以想象人有多胖。

家里的老二,被姐姐打了好几次,却也只敢背后跟我哭诉:妈妈,为什么人家都有脾气那么好的姐姐,我姐姐脾气这么不好?我实在太怕她了……

我的孩子啊,我也想知道,更想哭,却早就没有了眼泪。

点赞3、自贡市 网友:痞爷!

谢谢平台邀请,这样的家庭大多都很不幸,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首先是经济上大多比较困难,因为患者本身丧失劳动能力,而且还需要家属专门抽出至少一个人辞职护理和监护患者,其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再加上由于患者患病所带来的“病耻感”和周围人的歧视和白眼,家属面临着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常常有家属对我们说:

“自己都快要崩溃了!”

我还经历过一个患者母亲因女儿久治不愈,屡次复发,不堪重负而最后以自杀了结自己生命的悲剧。

可见其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何其之大!

这就需要我们国家要在医保政策上向这些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予以倾斜和关照,增加其报销比例;

各级民政部门和残联机构也应进一步加大补助和救助力度,并力所能及地安排精神残疾患者的就业,以减轻其家庭负担;

各级精神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除给患者进行诊疗外,多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方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早在30年前就开始每周给家属做“健康讲座”,是我们业界学习的榜样!



点赞4、鞍山市 网友:与猫成友

本人就是(双向情感障碍)精神病患者,这种病基本无法治愈的。我患病有11年了,发病的时候是生不如死。三十多岁得了这个病,刚开始还能上班。两年多后病情开始越发严重了,上不了班就没有经济收入,要靠母亲的养老金维持生活,加上我是单亲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儿,我父亲十几年前车祸去世了。我得病的时候女儿七岁,女儿母亲见我得了这种病也和我离婚了。那时还有母亲在身边,现在母亲也去世了。两年前母亲高血压心主动脉夹层。母亲的去世对我造成更大的打击,病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现在我和快满十八岁的女儿两个人相依为命。

我想过自杀,但是想到女儿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要坚持活下去。怎么也要把女儿养大成人能够自立,养活自己!

我身边的朋友知道有这个病都远离我了。

亲戚这边三个姨,两个舅舅。

现在就只有一个老姨还一直在关照我,时不时经济上帮一下。我也非常感激还有一个亲人这么关心我,我想过了尽量不要去打扰老姨了,这样会影响到她的家人。

我在这里順便提一下小建议,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精神病患者最好不要说些太过伤感和过激的话。多聊一些幽默风趣的话题,也可以多到处走走,逛逛公园。总之尽量不要患者一个人独处,最好有人陪。

我是没这条件了,只能靠自己!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以上的建议纯属个人建议,不代表医学依据)

点赞5、雷州市 网友:離人泪

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见过许多的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家属。每次看到他们,与他们谈话,我其实内心对他们是充满敬意的,因为能够耐心地跟我讨论病人的病情,能够非常负责地将病人送过来治病,他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坚强的,并且他们承受的痛苦是我们看不到的。因为我对待患者和家属的态度都比较好,因此经常有家属在跟我谈话过程中吐露内心,讲着讲着就哭了。患者反复复发、不吃药、不工作、乱花钱、外跑、自杀等等。这类疾病不仅仅加重了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心理负担。许多家庭因为有一个成员患有精神疾病而破裂。而作为精神科医生我非常想治好每一位患者,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但是不管怎么努力,科学的进步仍然赶不上疾病的速度,现有的医疗技术仍然无法解决所有的疾病。在此,我想对这些家属说:你们辛苦了!

点赞6、江阴市 网友:救救我吧

家里有精神分裂或者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病的家属,生活过的怎么样?精神分裂症或者是双向障碍的病人,这种病人本身就属于特殊的群体,在家属之间精神生活方面上都需要特殊的照顾以及支持,如果有这种病人的家属需要做好家庭中的康复训练,需要从以下方面。


1.照顾好病人的起居生活,同病人一起制定每日休息的时间表,每周计划运动,防止懒散卧床,无事可做胡思乱想。

2.督促病人继续坚持定期去医院复查,特别是需要按药物复查并接受医生的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且不可擅自的减药停药,实践证明许多病人均在减药,停药以后3~5个月内都会出现复发。

3.关爱病人的精神活动,常与病人谈心,带着病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文艺活动,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同时增加康复的信心,如果有复发的兆头,需要及时的就医,防止病情复发。

4.做好家庭康复工作,家属要学习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参与社区医生举办的家庭卫生讲座,定期康复训练计划与社区医生一起,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治疗最佳的康复方案。

5.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如果病人的单位以及领导同事亲友邻居特别是居委会对康复计划有多方面的支持,去除各方面的不良诱导,使病人缓解,以后可能多休息别干活,有的单位让病人在家呆着不上班,照发工资,致使病人不积极活动,这些都可能会诱发疾病的发作,嗯。

所以说家里有这样的病人,需要一个真正的好人来正常安排他的起居生活,如果是以上这些条件都不具备,可以到当地的养老机构或者是特殊的精神群体机构,有专业的医生看护服药治疗,包括药物保养,这种这种疗养场所也是很多人最佳的选择。

点赞7、福清市 网友:長期-

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漂亮女人,披着一头秀发,穿着大红连衣裙,住在别墅,拉着小提琴,被两位优秀男人深爱着。女人还和其中一个男人生下了聪明英俊的全能儿子。

前几天看电视剧《女心理师》的时候,发现剧中有一位双相情感障碍,并伴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即男二叶家辉的母亲傅棠。

傅棠年轻时就住着别墅,会拉小提琴,会画画,而且家里就有图书馆。剧中没有过多介绍她的家庭情况,据说她的父母都是比较传统的人。

再看她的治疗情况,刚开始时他们家请心理咨询师上门治疗。再后来她被送进疗养院,她住着单间,衣食住行都有人照料,她闲暇时可以去院子里拉琴,读书,荡秋千,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不管在家里,还是医院,傅棠都是化着妆,披着一头秀发,穿着红色长裙,美得像一幅画。哪怕外人知道她精神有问题,还是会无法自拔地喜欢她。

她的心理咨询师姬铭聪,明知行业规定“不可以跟患者有情感纠葛”,却还是控制不住地被她吸引,和她成为了情侣,甚至和她发生了实质性的关系。

傅棠怀孕后跟另一位青梅竹马的追求者叶继成结了婚,直到孩子7岁时才告诉丈夫孩子不是他的。

叶继成做的也是医疗相关的工作,为了治好傅棠的病,他将还没有通过二期临床测试的药私自拿给傅棠吃。

傅棠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送去医院治疗。她的丈夫叶继成不知道是因为太爱她想将她治好,还是因爱生恨,给她进行了极其痛苦的电击治疗。

后来姬铭聪找到了傅棠,不忍心看爱人受苦,偷偷将她带离了医院,转送去另一家疗养院。

然后傅棠的丈夫和儿子就陷入了找妻子和找妈妈的疯狂行动中。

傅棠和姬铭聪的孩子叶家辉的确遗传了一些她的精神病,但除了刚开始时交代叶家辉有在吃抗抑郁的药外,好像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异常。

不仅如此,叶家辉还特别的聪明和优秀,神经学硕士,还会针灸,感觉什么情都难不倒他。

傅棠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剧中真的是太过美化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患者会这么美好吗?

至少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除了精神上无止尽的折磨,经济上的压力也很直接,很赤裸。

几年前,我在湖南台的《寻情记》中看过一期双相情感障碍家庭寻亲的节目:

70岁的母亲彭三英,9个月前去医院检查,医院告知她:她的胃里长了一个肿瘤,需要赶紧手术。彭三英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她离开医院回到乡下,因为家里还有很多未解决的事情,她实在不放心。

16年前,彭三英隐瞒儿子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事实,在儿子病情稳定的时候为儿子娶了个媳妇。

结婚两年后儿媳李芸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刘娜。彭三英本以为一切都在往的好的方向发展,却没想儿子的病又发作了。

李芸发现丈夫患有精神病后,十分懊恼,但为了女儿,她没有选择离开。旧疾复发的丈夫没法工作,还得吃药治疗。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李芸只好独自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14年后,李芸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提出了离婚。婆家不同意,最后不得不闹上法院。法院最后判了两人离婚。

离婚时李芸想将女儿带离这个家,可女儿刘娜不愿意跟她走。刘娜两岁起就跟着奶奶,对于母亲并不亲近。

所以,虽然法院将刘娜判给李芸抚养,但实际照顾孩子的一直是奶奶彭三英。离婚时李芸一次性给了彭三英3万块作为女儿的抚养费。

李芸离婚后不久,刘娜因为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也被确诊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医生说这个病有遗传倾向,孩子之所以会得这个病可能是遗传自她的父亲。

刘娜患病后就辍学了,在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治疗后,回家一直由奶奶彭三英近身照顾。

儿子和孙女双双患病,儿子的医疗费在节目中没有提及,但孙女每月光是吃药就得花400多块钱。

对于这样一个本就缺乏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样的医疗费用像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彭三英的老伴70多岁还在外面打工赚钱养家。

现如今彭三英又身患绝症,这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

几经周折,彭三英终于找到了孙女的母亲李芸。虽然李芸依然对彭三英一家恨意满满,但她更不舍得丢下女儿,不想让她以后无依无靠,所以她最终同意将患病的女儿接到家中照料。

上面就是真实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情况。患者需要吃药来控制病情,发病的时候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仅如此,还需要人照顾。

现在的电视剧要么就是太过美化精神病,要么就是给精神病设置各种恐怖悬疑,给很多年轻人错误的印象。

其实大多数的精神病患者对外人的影响并不多,但对他们家人的影响可谓是毁灭性的。

当然,电视剧的初衷是好的,它的确也反映出了一些患者和患者家属心理上的痛苦和煎熬。但现实中的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人需要面对的困难和痛苦还要更多,更大。

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精神病患者和家人大多会有病耻心,有些人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患病,甚至因为怕别人知晓而选择疏远别人。

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这些外人能做的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吧!

适当的时候,若是能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帮助,那就更好了!

点赞8、太原市 网友:群众甲

不好吧,起码大部分患者家庭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毕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都是严重精神障碍,处于发病期的患者确实可能给家人或周围人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但也有患者朋友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过着完全正常的生活。这与疾病的性质有关,但也与每一名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总的说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治疗的患者,社会适应一定是会好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的。


影响一定是有的,有些家庭因此分崩离析

我的患者构成中,最多的一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想这也是任何一个工作十年以上普通精神科医生共性的问题。为什么?因为精神分裂症严重,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往往需要被动住院,因为有些时候家人没有选择。

我的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她的丈夫因为她的嫉妒妄想而被她逼着在几年前就离了婚,但即使这样丈夫也没有离开她,而是以自己没有住房为借口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也承担起了照顾她,以及帮助她善后,向邻居道歉的责任。因为患者存在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总是认为邻居要害自己,有时会故意将垃圾倒在邻居门口,或者大晚上故意敲墙,最严重的时候在邻居家门口烧起了黄纸,搞的整个单元都烟雾弥漫,被警察抓到了派出所。

她的丈夫虽然在法律上是前夫,但却一直担负着监护人的义务,清理楼道,消除影响,送她入院治疗,多年来一直都是他这个前夫在做。用他的话说,就算离婚了不还有儿子(儿子在外地)吗?也还是一家人。


所以她的家早已支离破碎,如果没有她这个“前夫”,可能患者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活下去。即使这样前夫也是疲于奔命,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她。这样的生活,也真难为他了。

再来说一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

双相情感障碍从严重程度上讲,还是要好于精神分裂症。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本身虽然也会慢性迁延,但实际上还是发作性疾病,单次发作缓解后是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程度的。所以双相情感障碍的缓解期患者社会适应一般会更好。比如之前一名让我印象深刻的女患者,在最初的几年一直反复发作,因此丢了事业单位的工作,丢了爱情,丢了尊严。但毕竟发作性疾病还有缓解的时候,而一年缓解期家人给其安排了相亲,两个年轻的男女坠入了爱河,相处一段时间后就打算结婚,两人甚至还因此特意坐火车来找我征求意见。现在几年过去了,这名女患者也会有明显的情感波动的时候,甚至有些时候也会产生一些妄想内容。但就是这段婚姻,或者说对这段婚姻生活的执念,支撑着她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复发倾向,4年没有明显的发作,4年没有再来住过院。当然,药物一直在坚持服用,因为她知道,药物不是她的敌人,是帮助她正常生活的朋友。


总的来说过的有很不如意的,也有有一些不如意的,也有一些影响真的很小,能基本保持正常生活的。想要减少对生活的影响,积极治疗,坚持遵医嘱服药,帮助是最大的。

点赞9、乌兰察布市 网友:丶祭奠

社会该建立一个机构,医院和工厂合并的那种,一些患者是有劳动力的,给他们分类,让他们在里面可以工作,这样可以养活自己给家庭情况差的减轻负担,随着生活压力大,得这病的太年轻化了,精神病种就是不定时炸弹,在家里在社会上对周围人群都不安全,呼吁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这个群体开启这扇大门。[祈祷]

点赞10、涟源市 网友:|▍轮囙

如果一个家庭有这样的病人,家人肯定是很累的。会承受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这种病难治愈,二来病人不配合。所以这种病一定要尽早抓紧治疗,治疗及时也可痊愈,免得都遭罪。如果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就会有可能终身不愈,那么一家人将永无宁日。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