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红楼梦》中探春远嫁之后结局如何?家里众姐妹最后都很悲惨,她能善终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5关键词:结局,红楼梦

《红楼梦》中探春远嫁之后结局如何?家里众姐妹最后都很悲惨,她能善终吗?

点赞1、湛江市 网友:悄然回眸

我们家已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个王妃不成。探春的远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夫家离自己的母家山高路远。探春的远嫁,将是以郡主的身份被送去和亲。

虽然和亲表面是皇帝选宗室的女儿,指婚给藩属国的国王。可实际上真正的金枝玉叶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探春的和亲本身就是一种承担,她用自己的一生幸福为国尽忠,来换取皇帝对自己家族的宽恕。

一.公主琵琶幽怨多

有时候历史总是会惊人地相似,什么时候会出现和亲公主?

都是两国交战,最后双方都疲于应对。偌大一个中国对于一个藩属小国未必打不赢,可打仗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兵马、粮草、后勤补给……这些都巨烧钱!

而且打赢了又如何?

那些南方的藩属国路远山高,不能派兵常驻,也根本不可能去真的治理。

于是各退一步,藩属国王摆出一个臣服的姿态,皇帝呢?派一位和亲公主,再带上陪嫁以示安抚之意。

这样两边就息兵,用一个女子能解决的问题,皇帝绝不会吝惜。

什么样的女子会被送去和亲?

当年的王昭君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宫女;而刘细君和金城公主,她们是真正的金枝玉叶,可父亲都是带罪之身,早就失了皇室岀身的光环。

这样的人才会被送去和亲。

这时再来看贾探春,如果荣国府还是当年的鼎盛时期,没有人敢打她们家的主意,把这样的公侯小姐送往和亲。

可此一时彼一时,后来因为站错了队而衰落的荣国府,根本不敢拒绝这样的要求。

作为和亲郡主的贾探春,她的出嫁会是荣国府最后的高光时刻。

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和亲公主的日子过得会有多凄惨。

所以这件事情算得上与国有功!

这样的功劳,足以让皇帝延缓和减轻对荣国府的打击。

探春这个有担当的女子,等为家族贡献了一切。

可反问一下,她的家族谁能为她牺牲呢?

探春和亲的地方,也许是暹罗国,也许是茜香国……反正就是小说中描写的一个南方的藩属国。

那里路远山高,那里前途未卜,会有家人陪伴着她,给她力量吗?

当然不会!

荣国府的那些男人都缺乏脊梁,他们只会贪图富贵享乐,吃苦受罪的事是不会做的。

她的父亲贾政证不会陪着她保护她;绣花枕头花王贾宝玉,也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根本不会为她去做护花使者;亲弟弟贾环呢?同样不会陪着的……

一番风雨路三千,探春要独立面对所有的未知,虽然她有能力、有才干,毕竟也只是养在深闺的一位少女,这样的暴风骤雨她稚嫩的肩膀扛不住;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是探春要抛弃她的家人吗?一定不是,这姑娘从来就深爱着她的家。

终究是她深爱的家族和家人将她舍弃了,为了自己的平安与享乐,哪个会管她哭损残年……

探春只会是黄土垄中送白骨……

二.年年战骨埋荒外

每一场战争,都是由战士的鲜血铸成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可将士的牺牲至少有人看得见,而和亲公主呢?

家成了永远回不去的故土;而生活的地方永远不会成为她的家。

千万不要把探春的能力高估!

她就是一个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只不过理家的能力,比其他的姑娘稍微高了一些罢了。

因为她是贾母的亲孙女,又是王夫人的庶女,符合这二人的利益,这样的探春才获得了管家的权利。

但就是这样的权利,也只是在凤姐身体不好的特殊状况下,探春才能拥有的。

一个姑娘在长辈俱全的情况下能管理自己的家,真的算不得什么大本事!

就算在贾府这个小环境中,能力、格局、眼光,都比她高的人也大有人在。

秦可卿就算一个。

可就是这样的秦可卿,也扛不过豪门贵族中的肮脏与丑陋,最后凄惨地死去,她死的时候不过二十出头。

秦可卿守着自己的国;身边还有自己的母家亲人做支撑,他父亲秦业可是真正的在职官员;还有她的公公贾珍,对她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贾珍不会对秦可卿差……

在这样的环境中,秦可卿都活不下去,那么再看嫁入藩属国的贾探春呢?

在藩王的眼里她永远就是一个外人,是中国皇帝的耳目,此生都不会受到信任!

贾探春有治家的能力又如何,藩王根本不会把他的后宫交给贾探春去处理。

李世民有一位妃子就是隋炀帝的女儿,那位杨妃可是真真正正的金枝玉叶。可就因为是前朝皇帝的女儿,杨妃和他的儿子李恪永远会被怀疑,根本得不到善终。

《唐会要》昭陵陪葬名单中并未出现杨妃……

贾探春哪会有杨妃的地位!

如果藩王在乎与中国皇帝的关系:

那么贾探春就是一个华贵的装饰品,会被捧着、供着,就是毫无自由。

一个金笼子里装的金丝雀,跟坐牢没有区别。

荣国府一个区区公侯府邸,为了争权夺利人们也争得头破血流。

在藩王的后宫中,也同样如此。

人家国家的格局和后宫的格局早就已定,绝不会因为贾探春的嫁入就改变。

藩王的其他女人都会有整个家族的支持,而贾探春有什么?

也就只有一个和亲郡主的名位;一个王妃的名头,其余的一无所有。

如果想要活着,探春是龙只能趴着,是虎只能卧着。

用一种谦卑低调、装傻充愣的方式,让自己在周围全是敌人的环境中,才能活有可能活下去。

如果藩王不在乎与中国皇帝的关系:

或者是番王干脆就要挑起一场新的战争,那贾探春就是头一号牺牲品。

藩王会首先就解决掉贾探春,因为探春和她身边人中,一定存在中国皇帝的眼线。

以藩王之尊,想要贾探春这样一个女人消失太容易了。他根本用不着舞刀弄枪,饮食不适、水土不服,都是让人生病的理由。

人生了病就要吃药,这药里放什么东西,还不是由藩王做主。

只要藩王存在这份心思,贾探春随时都会香消玉殒。

而在中国皇帝的眼中呢?

如果皇帝认为这场仗值得去打,那么贾探春之死就是一个绝佳的开战理由!

年年战骨埋荒外,无论如何都是百姓苦;

如果中国的皇帝认为这场仗不值得去打,其实对付藩属国,总有其他的方式。比如用巨大的利益挑起他们内部的纷争;或者再扶持起新的势力……

那样贾探春之死,就不会有人提及。

她也只会成为埋在荒外的一具白骨……

无论是探春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还是那被风卷走的喜字,都象征着贾探春的悲惨遭遇。

金陵十二钗全是薄命司中的人物,探春作为一个古代女子,她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为之自己挣来幸福的结局。

因为探春的一切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就是一个旧时女子的悲哀。

点赞2、南宁市 网友:辣条小妹

探春的结局挺好。

贾探春的问题,就是嫁的太远。贾政任江西粮道时候,他上司给说媒,将探春嫁给了一个海军将领的公子,也算门当户对。只是离得远些。要知道那时候的交通可是基本靠走,从北京到江西没有三四个月去不了。就是说,来回一趟很麻烦,所以一年见不了几回。还有怕嫁的太远吃苦,被老公打了没人去给做主。可是有迎春的榜样在先:迎春嫁了中山狼,每天非打即骂,还给活活饿死,有病不给看,可是贾府毫无办法。王夫人说,人的命,天注定。嫁的好不好,就看你造化了。远怕啥,只要过得幸福,一辈子不见我们也心安。事遂定。

从文化上来讲,地域因素制约还是缘于农耕文化和资本文化之差异。无农不稳,农耕文化讲究的是稳定,讲究的是不折腾。鸡犬之声相闻,老死就这几个人往来。而资本文化讲究的是流动,讲究的是互相交换和沟通,所以只要有钱可以用来交换,那么一切搞定,其他因素可以忽略不计。探春远嫁,嫁的还好,等回了娘家一趟,出挑的比以前更好了。这是少妇的特有风韵。我们知道,女人如花,需要男人精心灌溉,方开的艳丽多姿。从含苞待放到含苞欲放到豁然开放到大放特放,期间的精致细微之处,还需有心人细细品味。

世间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身边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两个明明相爱的人却不能够在一起。所以宝黛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痛心,催人泪下。探春远嫁,无关情事,说穿了也无非是一场政治联姻。她公公在海疆做官,需要在京的世家望族来照应,朝中有人好做官。而贾府已经败落,需要在外的实力派高官支持,用薛宝钗的话说,我一个女孩家,终身大事还不是父母做主,你怎么能问我愿意不愿意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然我们知道,一般父母给找的不会坏到那里去,像贾迎春那种情况,也算门当户对,至于她没过好,那就不是父母的事了:父母嫁出门,争取在个人。你看人家夏桂芝,嫁给薛蟠这样的呆霸王,还不是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人家呼风唤雨,颐指气使,只手遮天,不可一世,无人敢惹。所以说,命苦不能怨父母。点背不能怨夫坏。怪就怪自己经师不到学艺不高没有过好日子那能耐。

探春能过得好,也是人家自己会来事,会理家治财所致。探春的经纶济世之才,在未嫁之时已经暂露头角,尤其和薛宝钗哪一出治园之事,堪称经典之作。这样的女人,那个男人不喜欢娶来当老婆。如果把探春嫁出去的故事也演绎开来,就是王熙凤的翻版。探春的刻薄寡恩和一点面子也不讲,不逊于王熙凤点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平儿这样的八面玲珑的女人,都被探春刺个没头没脸。强势,而且无情。不过探春貌似命不是一般的好,她老公也是知书达理之徒,既非宝玉的不主动不拒绝不放弃不负责的游离世间之外的四不男人,亦非贾琏的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贪淫好色的五毒俱全的男人,乃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三好男人:这真是羡慕死凤姐宝钗了。

点赞3、五常市 网友:岫深半醒

能善终,离家永不相见是悲,但悲情之后,远居海外的她是否会一蹶不振呢?

并不会,原文对探春的描述就是一朵多刺的玫瑰花,她爽利大方,做事为人就不必说了,这样的她定能好好的过完这一生。

从表象来看,她婚后生活幸福

原文中虽说到这十二钗结局都算不得好,而从探春的判词看来,写离家之苦便罢了,但从说她婚后不幸啊,众姊妹掷花签时,她的花签是得此贵婿,想来定然是过得还不错的。

湘云道:“三姐姐去了曾有书字回家么?"贾母道:“自从嫁了去,二老爷回来说,你三姐姐在海疆甚好。

探春在嫁人后,与家中尚有书信往来,想来生活平安,况且二老爷也说她甚好。

王夫人听说探春回京,虽不能解宝玉之愁,那个心略放了些。到了明日,果然探春回来。众人远远接着,见探春出挑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见了王夫人形容枯槁,众人眼肿腮红,便也大哭起来,哭了一会,然后行礼。

宝玉离家后,探春曾回家帮忙料理,众人眼中的她,出落的比以前更好,这不正能说明她过得还不错嘛,若是像迎春那般,婚后不幸,哪里还顾得上梳妆打扮呢?

从内里来看,探春管家,才情皆高

按照曹公的安排,说探春会有贵婿,众姊妹还取笑家中还会再出个王妃,想必是想让她嫁个王侯吧,而探春凭借自己的才情,婚后定会琴瑟和鸣。

单从探春管家来看,就足见其有治家才能了,看看凤姐儿是怎么说的?

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

说她心中明了,又言语谨慎,王熙凤治家向来以严谨闻名,而她又给予她这么高的评价,说明探春才能过人了。

而凤姐儿带人抄检大观园,更是表明了探春体贴下人,且神圣不可侵犯。

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

探春爽利大方,体贴下人,像这种侮辱人的事情,她自然不允许别人动她的人,以自己开刀,着实可敬。

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贾府的下人关系层层叠叠,都是有关系的人,听闻探春如此说,居然做出如此动作,这一巴掌可谓让众人明白探春的不好侵犯,十足的架势,日后当王妃想必是能胜任的。

且说她的才情,虽居黛玉,宝钗之后,但在贾府内,也是出众的,从在大观园中起社来看,也是个才女,这样的探春,婚后想必会和夫君琴瑟和鸣。

点赞4、莆田市 网友:恋战┊曦

金陵十二钗都是被钉在了薄命司上的女子,何谈善终?只能在惨中比惨,在惨中比善罢了。惨中之惨莫过于贾迎春,身心备受摧残而死,惨中之善,或许贾探春勉强得善。

01 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结局

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离世、流落、苟生离世: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王熙凤、秦可卿流落:贾惜春、巧姐、史湘云、妙玉苟生:薛宝钗、贾探春、 李纨林黛玉魂归离恨天;贾元春突然暴毙;贾迎春被中山狼蹂躏致死;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秦可卿究竟病逝还是淫丧天香楼,说法不一。妙玉原本洁中之洁却无法摆脱红尘旧事,终是流落他乡;贾惜春生来有佛缘,看透世间事,出闺遁入空门;史湘云生来双亲早亡,虽嫁才郎,又遇夫亡,流落何处是故乡; 巧姐生来巧,脱去富贵变平民。

贾宝玉绝对不是一个好老公,薛宝钗挺委屈的,宝玉在时不爱她,宝玉走了,她还要守寡,撑起贾府一大家子,可不是苟活么?李纨,年纪轻轻亡夫,心里的安慰就是儿子,一说后来儿子也死了,李纨的世界彻底崩塌。

02 贾探春的命脉走向

性格:贾探春曾恨自己不是个男儿身,可见她的性格中是有男儿的豪爽之气。作为女子不像林黛玉那般悲天悯人,她积极寻求改变,每每感叹自己不是个男儿身,空有大志,却飞不出高墙。这是她的第一遗憾。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
她对自己庶出的身世特别在意,对自己的生母亲弟刻薄寡情,划界限太明显,也体现出她性格冷漠的特点。这是她无法改变的第二遗憾。对于自身的弱点,她能尽量去克服。她用自己的聪明细致博得人气,比如,她见众人皆有佩饰,独有邢岫烟没有(家贫),于是私下便送她一个碧玉佩。再比如,贾母因贾赦想娶鸳鸯而迁怒于王夫人,众人皆不敢劝说,唯有探春敢化解尴尬。她严于律己,单让厨房做一道油盐炒枸杞芽,都要自掏腰包,谁人能做到如此地步。

她并不贪图富贵,也没有很重的脂粉俗气。在她的屋里,陈设淡雅,一张大理石大案,墙上挂得是米米芾的《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墨迹,还没宝玉房里的陈设精巧。就连她的长相,林黛玉第一次见她都觉得她“见之忘俗”。

地位:贾探春虽是庶出,但是她在贾府的地位一点也不差,就连王熙凤也是佩服的。她治家有方,秋爽斋里的丫鬟和老妈子哪个敢反天;她有胆有识,在她代理贾府家务事时,彰显风范。比如,她的亲舅舅死了,也就是赵姨娘的亲弟弟。吴新登家的给她出难题,故意不说往日如何处理。她自查家规后,赏银二十两,用实力打了吴新登家的嘴巴,也秉公办事避免与生母冲突。她有组织能力建诗社,也不乏才情,她的诗虽不及宝黛,但也自成一派。她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免除家塾里每人每年八两银子的零用钱,接着免除买办们领的给小姐们买头油脂粉的费用。此外还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引入“承包大观园”。虽然她的努力改变不了贾府的衰落,但是她的所做所为让所有人佩服。王熙凤这样评价她:
“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命运:若说开篇神话女娲补天的深意,贾府莫过于两个女子。前有贾元春在贾府衰落前的回光返照,后有贾探春远嫁藩王,也是圆了第二位王妃之梦了,为飘摇的贾府注入一剂强心针,再者便是薛宝钗独自苦撑贾府了。王夫人曾说过:女人的命自有天定,嫁得好与不好,就看自身造化了。这句话在贾探春身上也是适用的,她不能改变自己庶出的身份,在封建礼教下,她的命运不会不同。王熙凤已明说:
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

那么她的造化在哪里呢?

南安王战败,需要嫁女子去和亲,而南安王妃又舍得让自己的子女去,就权大压人,选中了贾府。贾母命探春、黛玉、宝钗、湘云出来见客,而这些人中,只有贾探春算得上是贾府的女儿,南安王妃只好选择她。虽然和亲看上去是一场悲剧,但以贾探春的人品和能力,她的造化都是自己拼出来的。在续书里,探春省亲回来,众人远远接着,见探春出跳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这便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说,贾元春和薛宝钗补得是贾府的天,那么贾探春这位出色的补天之女,补得就是一国之天了。如果当初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的是贾探春,或许贾府的命运有得一改。但正如曹雪芹所言“生于末世运偏消”,生不逢时也许才是她最大的遗憾。

点赞5、朔州市 网友:暗空之靈

《红楼梦》本就是一首女子悲歌,所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红楼女儿多薄命,即便强如探春也是如此。贾探春是所有红楼女儿中,除了王熙凤之外另一个无法超越的强悍之人。她自强自立,见识超绝。属于难得的有大局观之人。可即便是她,依然有三点薄命,让人无法释怀。

【一】

探春生为女儿是她人生最大掣肘。生在古代,女儿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算有万丈雄心抱负,依然泯灭在高门深墙之后。探春在母亲赵姨娘大闹的时候哭述: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探春的志向是像个男人一般创立事业。她本身对腐朽的贾家已经深恶痛绝,抄检大观园时就说必将一败涂地。她认识到贾家积重难返,不是任何改革可以挽救,必须破而后立才可以。探春的想法是冲出高墙,另立门户。这既是对家族腐朽的不安,也是对出身低微的反抗。而这一切都因为她是女儿,不是男子而泯灭。

【二】

探春的出身是她第二个掣肘。她不是嫡出,是赵姨娘所生。虽然王夫人待她不同别人,当成亲生女儿一般,可首先别人不如此想,其次,王夫人也绝不会将她如亲生女儿一般感情。从出生那一刻,探春注定身上烙印这庶出两个字。

凤姐儿叹道:“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王熙凤的话是所有庶出女儿的悲哀,贾迎春第一个遭遇了劫难。孙绍祖敢于如此虐待她,有一部分就是庶出,而父亲贾赦不认真对待她,也因为庶出。同理,庶出的阴影一样笼罩在探春身上。根据判词,探春最后远嫁。极可能是异国他乡。嫡出女儿元春送入深宫,虽然不幸,到底不陌生,母亲还能女儿看到。而庶出的探春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家人生死再难相见。那种孤寂,即便她有把握活得很好,终究是一种悲剧。

【三】

关于探春嫁去了哪里,我认为琉球和李氏朝鲜最合适。而根据判词描绘,李氏朝鲜也比琉球更符合清明节、大江(汉江)、风筝的文化设定!

我愿意相信探春即便远嫁,也不会零落,悲惨。但人生有时候并不是富贵就是一切。探春嫁到异国他乡,就算做了王妃,可从此天人永隔,再难相见,独自一人漂泊异域。就算锦衣玉食,长命百岁,也一样是红颜薄命。当年昭君出塞,谁又会羡慕她?文成公主入吐蕃,她幸福么?

探春的悲剧在于她空有抱负不是男儿实现不了。出身低微不受重视。而远嫁异国他乡,孤独终老,即便富贵,也是薄命!世人历劫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探春属于什么苦?一目了然!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点赞6、佛山市 网友:暗里着迷

很不幸,探春在十八岁的美好年华时就悲惨地离开了人世,具体时间是乾隆四年三月三日。

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我曾经说过,为了防止读者难下判断,作者在告诉我们某个重要史实时,总是通过多种方式、多个角度给予暗示,以避免因孤证而没有说服力。探春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在交代她的结局时,当然不会例外。不信请看一一

一、青塚怀古。十首怀古诗最后一首写的是宝琴的结局,前九首写的是正册中死去的九位金钗。诗中的古并不是古迹,而是古人,但这个古人又不是通常说的古代的人,而是作古的人,即死去的人。青塚是将探春和王昭君类比,昭君嫁给了外族,探春也嫁给了外族人,昭君是远嫁,探春也是远嫁,并远葬异乡。不同的是探春并不是嫁到外国。

二、风筝断线。放风筝时湘云在场,为什么她没放一只呢?因为风筝断线暗喻的是死亡。参与放风筝的四位美女,黛玉、宝钗、宝琴和探春都在之后不久便死了,无一例外。

三、千里东风一梦遥。这句中的梦和元春的大梦归,迎春的赴黄梁是同一个意思,都指的是死亡。

四、三春去后群芳尽。三春是一石二鸟,既指三年,又指四春中的三人,即元、迎、探。所谓“勘破三春景不长“实际即是命不长,若不是三春接连惨死,惜春也不会决绝地出家。正是看到了三春的凄惨下场,惜春才下定出家的决心的。

五、尤三姐自刎。三尤在书中是三春的替身,三春的事情都很敏感,她们的死都和皇族有关,那是不能秉笔直书的。所以作者借助她们来演绎三春的故事。尤氏和宝钗等七人被绞杀和元春相同,尤二姐吞金子坠死对应迎春的缀锦(坠金)楼,而尤三姐的自刎正是探春的遭遇。所谓尤三姐即犹如三小姐也,两人都被比作又香又扎手的玫瑰,就是作者精心设置的符码,用来暗示二人的关系。

探春因为抗婚得罪了一个王爷,这个王爷拿到乾隆赐婚的圣旨,将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探春的未婚夫邬将军。硬翅子凤凰风筝代表这个正牌郡主,喜字风筝代表圣旨。南安郡王等王爷大不过皇上,探春只能以死表示抗议。

字数所限,只能说个大概,请原谅。

点赞7、日喀则市 网友:琉璃浅梦

探春属于妥协和亲,本身就非常悲惨了,结局如何,能否善终,其实很难说。


按照前八十回留下的线索看,远嫁是原著作者给探春设定的结局。


可是探春本是贾府庶女,按照书中前文多处提示,她是要远嫁的,而且要得贵婿,做王妃。我们都知道她的姐姐贾元春,作为嫡女,在贾府鼎盛时期送入宫中也不过是做宫女,所以探春走正常程序是没有可能当上王妃的。


朝廷战败和亲,王室收探春为义女,代替真正的金枝玉叶远嫁番邦,几乎是唯一合理的解释了。



那么探春远嫁之后结局到底如何?“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众女子都是归入薄命司的人,探春她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获得善终吗?


古代女子远嫁不可怕,可怕的是探春这种妥协和亲


其实远嫁和和亲根本完全是两码事。以《红楼梦》中的已婚妇人为例,贾敏算是远嫁的,林黛玉都六七岁了,不知道姥姥家大门朝哪开。贾敏跟随林如海外任,起码有十几年没回过娘家了。


薛姨妈也是远嫁,书中说她和王夫人姐妹暮年相见,可见薛姨妈也可能自从嫁到薛家,二十多年就没回过京城。


这其实都是很好理解的,古代交通很不方便,路上也不太平,女儿要是和娘家隔得太远,走动实在不方便,从出嫁之后,终其一生,可能都回不了一两回娘家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总是说养女儿没用,终究是别人家的原因。


但是不管是贾敏还是薛姨妈,她们的远嫁还都是在本国之内的,无非是京城和江南的距离,娘家婆家也都是门当户对的,语言、文化、风俗都差不多,女婿也都是千挑万选的,嫁过去妥妥的正妻主母,娘家也有实力,就算离得远,也不怕被欺负。


但是探春的情况和贾敏、薛姨妈完全没有可比性,差老远了。


和亲,是妥协的产物。探春是战败方和亲的贵女,虽然出自天朝上邦,文化礼仪发达,但毕竟是兵力不行才战败的,这样一来能让探春依靠的娘家国力就显得不那么强势。



探春和亲嫁过去,说的好听是公主郡主下嫁,永结秦晋之好,说的难听点就是相当于一件馈赠的礼物,是贡品,这对“才子精明志自高”又自尊自爱的探春来说,何等的屈辱难言,不必细说。


如果探春又得选择,她宁愿自己身为男儿,驰骋沙场,报效国家,马革裹尸,也不愿意被这样折辱。但是她偏偏又要承受这份屈辱,国恨家仇,民族大义,她既然承担了这个责任,就不能求死解脱,探春果敢刚毅的性格也不允许自己逃避。


探春从接受和亲任务的那一刻就已经饱受内心煎熬,但她要说服自己去忍受这一切,还要设法“保平安”为了她的国,也为了她的家族,这是探春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甚至根本不用深究探春和亲后的结局,因为和亲这件事本身对探春来说已经足够悲剧了,这意味着她这一走再也不可能回来,与家族亲人“生离”也是“死别”,远离家国亲人的痛苦会永远的折磨着探春的余生,这已经足够她坐稳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四把交椅了。


自古和亲女子多悲惨,探春的聪敏能保住“平安”二字就不容易了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和亲的女子,也有真的公主郡主,也有像探春一样替嫁的名门闺女。除了强盛的唐朝之外,基本上都是因为战败,或者双方战争僵持不下才有的议和和亲。


但不管怎么说,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和亲女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红颜薄命,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惨:



首先就是不能适应异族的环境生活。

当这些金枝玉叶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国,离开自幼娇生惯养的生活环境,千里奔波前往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无论是文化、语言、饮食还是风俗、气候、生活习惯等等都要从头开始学习适应。

西汉细君公主远嫁匈奴后,就是因为不习惯游牧生活,郁郁早逝


不管能不能适应,都必须要接受,大老远来的就是为了和平,要是哭哭啼啼、逃跑自杀,岂不是前功尽弃?故国也不会接纳她们,说不定还要连累家族,所以这些和亲的贵女们,即使心里再苦再难也只能默默忍受。


但是,并不是她们能忍就会有好结果的。


更可怕的是大多和亲女子都逃不过再嫁的命运

比是适应环境更让和亲女子害怕的是再嫁,因为古时候的异族番邦大多政权更替频繁,内部争斗也很严重,动不动就要改换首领,甚至改朝换代。


那么和亲的公主郡主们就惨了,她们要按照当地的风俗改嫁新任首领。失去爱人的痛和被迫改嫁的痛苦,对她们都是严重的折磨:

唐朝的咸安公主八年时间四次改嫁,至死也没能落叶归根;汉朝的解忧公主也经历了四次政权更迭,三次改嫁,不过她稍微幸运一点,就是在七十岁的时候上书请愿,终于得以回到故土。最倒霉的要数隋朝义城公主,她远嫁突厥和亲,被迫改嫁四次,最后李靖大破匈奴,公主本以为得见天日,可惜李靖竟然嫌弃她“无耻”,直接将她斩首于路边……


还有汉朝著名的王昭君改嫁三次,唐朝的文成公主倒是没有改嫁过,但是她丈夫在她嫁过去不到十年就去世了,她守寡三十多年,过的倒是比较体面,但这是在唐朝强盛,文成公主肩负传播文化使命的前提下才有的结果。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她是作为战败议和远嫁和亲的棋子,她并没有强大的家国可以依靠,所以她格外任重道远。一旦离开故土,来到新的国度,一切就都是未知的,也是险象环生的。她一切都要靠夫家的赐予,甚至是施舍,这对骄傲自尊的探春来说,要每天仰人鼻息的生活,是非常难过的事情。


探春就算勇敢精明、聪敏果断不同一般女子,但不要忘了,她也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她能有多么大的能量呢?她在贾府敢于大刀阔斧兴利除弊,敢于哐哐扇王善保家的耳光,是因为她背后有贾母和王夫人的支撑。


但是和亲远嫁之后,背井离乡,赤手空拳,她除了自己的聪明坚强,真的是一无所有。只能祈祷大环境不要太乱,命运不要太波折而已。


和亲大多是做侧室,想要掌权上位上演异国“甄嬛传”非常难


历史上各朝代远嫁和亲的公主也好,郡主也罢,嫁过去大部分都是做侧室,而不是正室。


当然番邦的侧室和中原卑贱的“妾”不同,虽然矮了原配正妻一等,但是也很有地位,会受到尊敬,甚至会根据娘家的背景也能获得一部分权力。


以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例,呼韩邪单于年龄比她大40岁左右的,他的妻子都成为阏氏。当王昭君嫁过去的时候,他的原配嫡妻老臣乌禅幕之女可能已经去世了,但是他还有好几个阏氏,



比如呼衍王小女儿,称大阏氏;呼衍王大女儿,称颛渠阏氏,位份低于妹妹;屠耆王的女儿,称屠耆阏氏;还有一位阏氏和王昭君差不多时间嫁给呼韩邪单于,王昭君比较有名,称宁胡阏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异域首领的原配嫡妻也好,位份高的侧室也好,她们都是娘家在当地有强大背景实力的。王昭君虽然年轻貌美,比较得宠,呼韩邪出于对汉朝的尊重,也会给她比较好的体面,但也不过是虚名而已,她实际的地位是很难超过前面那几位阏氏的。


毕竟这几位阏氏的娘家都是当地的望族,要是内部闹起来,汉朝根本远水解不了近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的心血就白费了。


所以想象探春在异域番邦能打开新世界之门,遇山修路,遇水搭桥,开启民智,大展奇才的构思,基本上都是幻想。虽然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但是人家不给她施展的平台也是全无用武之地。


而且到了新的环境里,很可能夫君本来就已经有了嫡妻,或者一堆和她地位持平的侧室,人家都是当地的名门千金,有强大的娘家依靠。


探春作为一个新来的,本来就会很容易被排挤,前期根本没有能力和她们抗衡,能在夹缝中求的生存,保住平安已经很不容易。


探春是聪明美丽的,但是她初来乍到,越是得到夫君的宠爱就越容易被旧人针对围攻,处境更加艰难,虽然我也相信探春有能力处理好,但是想要和甄嬛一样,以侧室的身份打怪升级,一路平步青云,干掉皇后,当上太后,难度系数实在太高。


因为探春除了几个忠心得力的陪嫁丫鬟,其它还是一无所有,谁也指望不上,能在险象环生的境地里,求一个善终也不容易。


当然,探春能逆袭上位也不是没有可能,除非她被玛丽苏附体,金手指大开,扫清一切障碍,再生一对双胞胎儿子,收获丈夫的真爱和信任,就可以一路扶摇直上,当王后,做太后了。


不过,那就成了言情网文之《女强:替嫁和亲王妃之权倾天下》了,根本完全脱离了《红楼梦》的基调,不信你看看《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哪有一个有好结局的呢?


所以,综上所述,探春远嫁本身已经够悲剧了,至于她远嫁之后的结局,能在异国他乡保住自身平安就不容易了。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点赞8、厦门市 网友:尤物少女

探春有容颜,有才华,有远见,也有胆识,有手段,但她做为和亲公主远嫁,却注定了这一切如同闲置,她最终不得凭借这些得以善终。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姻,就畏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较量,探春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人家岂肯让她翻得了身?

贾探春的结局好不好,如果想清楚下面几个问题,心里就了然了。探春和亲,是因南安郡王战败,而采取的绥靖措施,做为战败国的公主,去做人家的王妃,起点本身就低了,能受到人家的多少尊重?更何况是一个假公主,又能得到人家的多少信任?而且,如果贾元春真的死了,贾府落败了,探春又能得到国家和娘家多少助力?其实,贾探春从和亲开始,便已是一个弃子了。



况且,探春在贾府有所作为,是因为她有王夫人与王熙凤的支持,离开了那个环境,又有多少人会听她的?吴新登家的,王善保家的之流会任她打骂?

到哪山唱哪歌,探春,离开了贾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哪里还有什么威风可逞,哪里还有能为可施?



那些凭着探春一己之力而扭转乾坤的神话,也只是那些抱着美好愿望,给于贾探春的祝福罢了。探春的结局,真的不让人看好。

点赞9、江阴市 网友:堇年纸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探春究竟嫁给谁?

镇海总制周琼寄书为孩子求亲,贾政在江西粮道任上打发家人进京回明,贾母、王夫人同意了这门亲事。

那么,探春应该嫁给镇海总制周琼的儿子。

大贵族家的探春,为什么会嫁给这个将军呢?

不稀奇。因为探春是庶出,不是正出,在贾府地位并不高。


而姐姐迎春之前也是嫁给孙绍祖,也是一个军官而已,“在兵部候缺题升”。

在清朝,军人的地位其实比文官要稳定,尤其是会打仗的军人,会被重用,不容易受到政治斗争的危害。

镇海总制周琼应该是驻守广东、海南岛的将军,是掌握兵权的大将。

他也很会打仗,经过激战平定了海疆的战乱,应该是当地民众暴乱或者是海盗的暴乱。

不过,一般来说,贾府的孩子是不会这么远嫁的。


清代广东还是很远的,更别说海南岛。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期,走陆路赶马车从广州到北京,距离大概是4800里。

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可以乘坐政府的马车,走驿道,速度较快,也需要最少2个月时间。

普通老百姓没有这种条件,乘坐马车至少要3个多月时间。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

如果遭遇雨雪天气或者洪涝灾害,这就没边了,走上半年也不稀奇。

这还是单程的时间,一个来回就要双倍。

所以,古代如果贾府女儿嫁到广东,恐怕一年也走动不了一次。

而古人很重视礼尚往来,嫁出去的女儿也要根据规矩一年几次回家。

这种远嫁,在古代除非万不得已,没有父母会愿意的。



探春的结局应该会不错。

首先,探春嫁入的人家,其实也是地方实权派。

他们如果在北京,就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地方还是非常有权势的。

广东天高皇帝远,需要一方大将镇守,皇帝会重用他们,不会轻易整死。

其次,探春的性格也不是容易被整的。

她性格厉害,有智慧,有手段,会巴结讨好,也有办事能力。

古代男人在外工作,家里是需要贤内助的,探春估计未来就是镇海总制家的内当家,很重要。

再次,探春品貌都很好,又是贵族家庭小姐,在镇海总制家也会被重视。



总之,探春估计丰衣足食过完一辈子,比其他姐妹要好。

点赞10、临汾市 网友:花笺写恨

不能。因为她是金陵十二钗正钗之一,金陵十二钗正钗的结局都很悲惨,她也不会例外。

红楼梦总体来说是一部悲剧,尤其是女性的悲剧,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女性的结局基本上都会很悲惨,尤其是十二正钗。贾探春作为十二正钗之一,尤其是排名靠前的正钗,她的结局不会比其他十一钗好。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贾探春的结局不会很好,不会善终。

首先从出身来看,探春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虽然是小姐,但作为庶出的女儿,即使是贾家在生活上和教育上不会怠慢他,但是她的庶出身份必然会影响她的婚姻。我们知道,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排行在元春之后,位于第四名,是一位很优秀的女子,这从海棠社、桃花社赋诗、芦雪庵即景联句都可以看出她的文学才华。另外,贾家的女儿琴棋书画各占一样,而探春擅长书法,从她的房间布置,和她的侍女名叫侍书,翠墨也可以看出来。 另外探春善于管理,第五十六回王熙凤小月,王夫人派李纨、探春和宝钗共同管家,从探春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探春的管理才能非常出色。

综上所说,探春是一位很聪明,美貌且才华横溢的贾府小姐。应该说,这样的女子会有很多追求者,或者很多豪门大户会求着贾家联姻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且看王熙凤的分析:“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儿子。将来作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为挑正庶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正庶的得了去。”王熙凤对探春的分析一语中的。

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家庭中嫡庶尊卑分明,尤其表现在婚姻上,男子还好,庶出的女子多半嫁的不如嫡出女儿。所以探春不一定会有好的姻缘。

然而,按照作者的意思,探春最后是远嫁藩王做王妃了,应该是很好的结局。其实不然。

我们来看看探春究竟嫁到了哪里。

红楼梦中,提到过四位王爷,分别为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北静郡王,而其中有一回就提到了南安太妃到贾家相看贾家的女儿,和贾家亲眷的女儿,当时贾母叫出了林黛玉、薛宝钗、薛宝琴、史湘云、和贾探春五人。

作为贾母,叫这五位姑娘出来是有她的用意的。古代闺阁女儿不能出门,男女双方结婚时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婚前双方不可能见面。但是双方家庭如果有来往,女眷们有机会看到别人家的女儿。贵族或者官宦人家里的女眷之间的人际交往,往往也会牵涉到儿女婚姻,那么,借着到别人家做客的机会,了解对方家的姑娘,以便选中自己最称心如意的儿媳。反过来女方家里也会借着这个机会,让自己家族的适婚女子多被高门大族相看,以便将来嫁个好的门第。与一般家庭的婚姻选择不同,贵族或者官宦人家的结亲往往有政治背景,也就是通过婚姻来结成牢固的联盟,或者获得好的靠山。

因此,南安太妃来做客,要见贾家的女子,贾母把自己最喜爱,最出色的孙女们全部叫出来,让南安太妃相看,就是为了为她们日后的婚姻选择最好的门第。以贾家当时的情况来看,贾家早已不是公侯门第,虽然有爵位,但是已经降等为一等将军,而且贾家的男子没有一个是能够振兴家族的,这些情况,贾母应该都是很清楚的。所以,为孙女们选择一个好的门第,既是为她们的将来着想,也是为贾家的将来着想。

然而南安太妃也有自己的目的,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女孩替代自己家的女儿去“和藩”。而贾母此时并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南安太妃选择了贾探春。原因就是因为探春是庶出的女儿。为什么没有选择其他人,薛宝琴、史湘云都已经许配了人家,薛宝钗、林黛玉都是嫡生女儿,选择她们,贾家和他们的亲戚心里都不会舒服。况且林黛玉病弱,不适合远嫁,而探春出色,身上有英气,又是庶出,贾家根本就没有理由拒绝,也不敢拒绝,所以最终定下了探春。

从南安郡王的封号可以看出,探春远嫁的地方在南方,而且探春的判词和图画与水、江、海、船有关,只有往南方才会走水路,因此探春是往南方“和藩”。那么南方具体哪里呢?在清代,清朝和南方藩属国的战争只发生过清朝和缅甸的战争。因此,可以推测,“和藩”的大致地方应该是缅甸、暹罗等国家或者其周边国家。

虽然探春是王妃,但是在清朝时期,缅甸、暹罗这些国家都是很小的国家,而且被称为“化外之地”,蛮荒之地,未开化,而且这些地方到处是丛林,瘴气疫疠遍地,蚊虫肆虐,传染病很厉害。当地人习惯了还好,中国人去了极容易水土不服,感染传染病。乾隆的重臣傅恒就是在缅甸战役时染上了传染病,回来后没有多久就病死了。探春一个娇小姐,比别的女孩身体健康一些,但是跟战场上的士兵根本无法比,士兵们尚且很多人都死于瘴气疫疠之毒,何况探春女儿家。

所以,远嫁之后,她很可能水土不服,染上了传染病,再加上她出嫁之后不久,贾家就败落被抄家,消息传到她的耳中,加速了她的死亡。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