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封王还是被杀?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刘备统一天下,那么功高震主的关羽和张飞是否会像汉初三杰之韩信一样,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必须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而最危险的也并非关张二人。
功臣安排
刘备如果得取天下,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当然是开国功臣的分封。蜀汉以汉制立国,异姓诸侯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高祖刘邦时期,异姓诸侯王的分封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九江王英布是忌惮其他诸侯王的悲惨下场不得不反,但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诸侯王的兵权,因此刘邦平叛以后,异姓诸侯王就消失在大汉的历史中。
但开国之臣的分封实在麻烦,刘秀当年对于彭宠是否给予封王的事情也头疼的不行,到了刘备这里也一样,如果不封王,那么三公之位仅有三席,关羽任太尉是必定了,丞相并非诸葛亮莫属,还有就是御史大夫给谁?后边排着队的法正、张飞、刘巴、庞统、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魏延、马超、黄忠、黄权、李严、霍峻等等名臣,九卿之位也只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席。朝内的职位就这么多,如果没有分封诸侯,恐真难安抚这些开国功臣,如果留任地方长官,那么问题就更大。
那么刘备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破坏祖制,分封异姓王,但控制募兵数量;要么就架空功勋,给以虚职爵位,并形成派别制衡。两条不同的道路,也许功勋的命运也就不同,以诸侯王立于外的功勋或成为日后打压的目标,或成为日后造反成功的新一代君王。也许架空了的功勋反而会安全的渡过余生。这里也不排除聪明人功成隐退的结局,如诸葛亮,本身就是躬耕陇亩的隐士,辞官回乡也许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因为在帝王眼里,有时候文人要比武人更可怕。
臣强子弱
刘备之子刘禅是出了名的懦弱,众功臣的生死命运也与这位太子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刘备活的时间较长,这些文武功臣在其生前相继离世,那么就不用畏惧太多,但若当是刘备走在关张等人前边,刘备就有可能为了刘禅而诛杀功臣。
在这个方面,关羽的情况要好于张飞,因为张飞与刘备是儿女亲家,这种关系看起来是君臣和谐,但当皇位传承之际,这种关系就变成了负担,外戚专权是在汉初的吕氏和窦氏身上展现出很大力量的,到东汉末年桓灵时期,外戚专权与宦官问题更是东汉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刘备是不会容忍儿子懦弱的情况下,功勋卓著的亲家公把持朝政,倘若刘禅即位,张飞就是国舅,权倾朝政是很简单的事情,加上军中的威望,兵变的威胁也不是没有。
而关羽没有张飞这样的复杂关系网,稍微单纯一些,但关羽最致命的是荆州地方势力,刘备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兵是关羽的嫡系部队,不得不佩服关羽的治军水平,但在皇位传承时期,这个军中的威望和成就就成了关羽的致命伤,此时的关羽如果留在京师架空还好,如果留任地方为一方刺史,那么召回关羽并杀掉的可能性很大。
君臣博弈
在天下初定的时候,功臣对于君主的态度也是其命数的关键所在,汉初张良的激流勇退就是明哲保身之举,后世的刘伯温也是在朱元璋大摆庆功宴时选择辞官回乡才留得性命。汉初的陈平也是一等一的高情商,刘邦给什么就要什么,给的不满意了主动问刘邦要,但所要之物就是钱财和美女,这使得君主心里认定陈平没有野心,反而更加信任陈平。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
从关张二人的性格特点来看,关羽的孤傲和不恋俗物在天下大定的时候就显得不入流了。关羽的孤傲当然不是针对刘备,但其看不起士大夫的态度会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吃净苦头,官场的人缘问题会是关羽被进谗言的导火索,而其不喜钱财美女的做法就会成为他“野心博博”的证据,其功高震主和军中背景就会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飞在这一点上胜过关羽,与关羽相反的是张飞敬仰文人,这种敬仰是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资源,也许刘备会因为张飞的外戚身份欲加谋害,文官集团的青睐也可能会加重刘备的这一动机,但也可能会成为张飞的救命稻草。想当年刘邦下令抓樊哙时,若非陈平的机智,也可能樊哙活不到刘邦离世。
历史没有假如,刘备以仁义立本,也说不准会善待功勋臣下,但权谋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国君主的决策往往更倾向于维护政权的稳定,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许就是君主身不由己的地方。
应答:如果刘备得天下,以刘备的为人性格,先看看刘备心有多黑,这里不扯没用的东西,刘备一打败仗只顾自己逃命,连老婆,女儿,儿子都扔下不管,刘备的老婆被曹操,吕布俘虏过,至于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谁都不清楚,女儿成了曹魏战利品,儿子被赵云拼命救回,否则连后代都没有了,可见刘备心黑到什么成度,人品有多差。
回正题刘备第一个要算计关羽,关羽不灭他的根基不稳,更何况关羽目空一切,而关羽也可能有另立山头的可能,所以第一个不会放过关羽,他的兄弟如手足仅是骗人的晃子。
另对张飞不会怎么样,因张飞不弄虚作假,一生除经常讻酒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的,也没那么多歪点子,理由是连刘禅取老婆,取张飞二女,关羽的女儿是敬而远之,这里能反映出刘,关,张三家关系的敏感之处,最少本人是这样想的!再见!
刘备(161年—223年6月),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演员,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刘备同志虽然以仁义著称,但也不是说刘备就是一位毫无缺点的人。相反,他存在很多的污点,有的污点甚至令人无法原谅,要重新考量对他的历史评价和定位。
(一)假借“皇叔”之名,骗取正统地位。
刘备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这个中山靖王刘胜,还真有必要需要我再简单介绍一下。
汉景帝刘启,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执政16年。一共生有十四个儿子,其中第七子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这个刘胜特别好酒、好色,一生啥也没干,就是负责交配和繁衍后代,共计生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刘备说他自己的先祖是中山靖王一脉传下来的,看来也是读过历史的。
当时的历史已经过了330多年,朝代都由“西汉”变为了“东汉”。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一个朝代能在三百年以上的除了汉朝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了。
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来历可太值得怀疑了。我认为,汉朝的国姓是刘,刘备其人的确是姓刘,这点不假,至于什么“皇叔”、“中山靖王“等等都是刘备及其幕僚为攀龙附凤,树立正统地位而拉虎皮作大旗的欺世之言。
(二)为了扮演“仁义之主“,视百姓如刍狗。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师南下攻打刘备,当时的刘备哪里是曹操的对手,除了惝恍出逃,没有第二个选择。千钧一发的时刻,刘老板竟然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要携当地百姓一起逃离。
这个时候他自身都难保,为何还要做这样的决定?首先,忽悠这一大批的难民跟着他,而他自己明知无力保护他们,却让他们自生自灭,甚至白白送死,心性之狠毒可见一斑。其次,这一大批难民跟着他疲于逃命,造成极为混乱战场的形势,这对于兵力薄弱的刘备溃军来说,无异于增加了生存机率。最后,这点最显而易见,要体现出刘老板的仁义之心,让世人都知道他的仁德。从这几点看,刘备实在是太残忍、太阴险了。
(三)虚情假意收买下属为自己卖命。
为了收买大将赵云,刘总在长坂坡拿自己的亲儿子做道具,并将阿斗同学摔傻。大家知道,长坂坡一战,刘备抛妻弃子落荒而逃,赵云在万军之中,杀进杀出才救回了幼主阿斗。
但是,刘总竟然当着赵云的面把儿子摔在地上,表明对赵云的爱护胜过了自己的儿子,大打感情牌来获取赵云的忠心。
刘备演的实在是真情流露,充满尿点,可是他忘了一条,虎毒不食子啊!他比老虎还毒,这样的老板,你敢跟他混吗?
(四)强借荆州,有借无还。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这是真是的历史,与《三国演义》的情节有差别。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
当时,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长远的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作为自己的基地,东吴鲁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劝说吴侯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刘备。当时双方言明,待刘备攻取他地后归还。当刘备得益州以后,孙权派人去讨还荆州,刘备一再推脱并虚与委蛇。
要知道,之前刘备势力不及东吴,所以暂时示弱于东吴,现在呢?益州之地已经拿下,荆州已然在自己手里,双方现在实力已经易位,诚信才值几个钱,凭啥要归还荆州?
(五)背信弃义,消灭刘璋。
刘璋的确不是有为之主,生性懦弱。但是,这也不能成为他被刘备暗算的原因啊。而且,他也姓刘,同是皇室宗亲。当初刘备不就因为同是宗亲而不谋取刘表吗,今天对待刘章为啥这么狠呢?
因为,当初刘表的荆州,兵强马壮,文臣武将都反对刘备。更主要的,刘备自身实力也根本不是人家对手。可是刘璋这次就不一样了,先有张松献出西蜀地形图,后有法正、孟达等大将的里应外合。
这时的刘备,哪里还考虑什么宗亲?什么信义?心心念的就是霸占人家的地盘。他在进入益州之前根本就没有打算和张鲁作战,反而是隔三差五和刘璋要兵要粮,直到刘璋不再满足他的要求时,借机翻脸,突然攻击刘璋。
最后提一句,刘璋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尽管兵粮充足,但却没有抵抗,向刘备开城投降。仅这一点,就值得虚情假意的刘备学习。
(六)借关羽之死向东吴出兵
刘备在得知关羽被害后,不顾文武群臣的反对,举全国之兵为义弟报仇。表面是义,实则却是关羽没死的时候他在干嘛?关羽在荆州被吕蒙白衣渡江后,损兵失地,多次求救无果,最后才败走麦城直至丧命,历时八个多月。
当时的蜀汉政权,可是处于最强盛的时期,兵多将广,粮草丰富。即便通讯再落后,刘备这个皇帝也一定知晓了吧。再说,还有半人半神的诸葛军师在,能一点消息都没有?
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已经利用完了关羽,兔死狗烹,开始考虑传位给儿子了。关羽势力和声望远不是阿斗可以制衡的,所以,处理尾大不掉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别人之手。而且,关羽的死也能为他向东吴开战寻找最好的借口,换取最大的利益。
(七)白帝城托孤试探诸葛亮
刘备带人出去茬架,结果被人群殴一顿,半死不活的逃回了老巢。临死之时,还不放心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番话,这句话翻译起来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我们的大业。如果我这个儿子是可以辅佐的,请先生辅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请先生自行其是”,听起来感觉刘备非常的大义凛然,其实这也是刘备虚伪的表现。
要知道刘备打下这江山有多辛苦,他不可能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它之所以当着满朝大臣这样说,其实就是为了试探诸葛亮到底忠不忠心,他是在逼诸葛亮给自己一个承诺,一个毒誓。在听到诸葛亮立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的目的才算是达到了!
诸葛亮为了刘备可谓是鞠躬尽瘁了,可刘备一直都在防范着诸葛亮。蜀汉建立后,张飞被封为新亭候,马超赐封为都亭候,赵云封为永昌亭侯,黄忠封为关内侯,其中魏延虽然不是五虎将之一,但也都得到了都亭侯的称号,还有名气并不大的马岱和王平也都被封为了陈仓侯和安汉侯,就连降将李严都封了侯。可是,偏偏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封侯,直到刘备领了盒饭,他儿子刘禅即位后诸葛亮才被封为“武乡侯”。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老刘演的太精湛了,成功的为自己塑造了一个汉室正统、爱民如子、体恤部下、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光辉形象,估计连他自己都信了。
这样的人,如果真的统一了江山,你说,关羽和张飞会有好日子过吗??
刘备:关羽、张飞听封:
二弟云长,汝常年征战,劳苦功高,朕心甚慰!然弟已近古稀之年,早应安享晚年,况手足之情使朕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特准云长卸任一切官职,收回假节钺权力,加封弟为荆州王,然因荆州远途,恐弟身体不消,朕另谴将治之,弟勿虑矣,弟府邸设成都,虑弟年迈恐体有失,故非诏不许出也!另虑弟安危,朕加派近卫亲兵护弟左右,保弟安全无虞!弟在此安度余生吧……勿负朕意!
(未久羽暴病而卒,不晓病因……)
翼德听封,汝勇猛刚毅,粗豪直爽,嫉恶如仇,然弟酗酒贪杯,不善体恤将士实乃兵家大忌!况三弟亦年事已高亦不能征伐四方!特准汝卸任车骑将军、司隶校尉等职,收回假节权力!加封汝为阆中王!朕虑日后思弟特许弟不赴任,王府亦设成都!与云长一样非诏不出府!朕派护卫亲兵保弟之安全!吾弟后半生无忧矣!阆中事务弟勿念,朕另遣良将治之!汝与云长在此安度余生吧……
至此张飞直到卒年未出府!得善终……
一个政权从无到有,从建立到统一天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刘备真的统一天下之后,刘备政权的外部矛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内部如何管理的矛盾,是政权如何千秋百代的延续下去的矛盾。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过河拆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只有当皇帝觉得功臣真正威胁到政权稳定、权力待续,才会实行残酷的政治手段。
有的皇帝大肆杀戮功臣,比如朱元璋,有的皇帝和平解除权力,比如赵匡胤,还有的皇帝被迫对功臣下手,比如刘邦,更有皇帝压根就不担心功臣,比如秦始皇与李世民。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从低层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成为一国之君后,如何对待功臣,是由皇帝本人的意图决定的,而且这纯粹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不以个人感情为转移,那么要知道关羽、张飞的下场如何,就得研究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般来说,从社会低层起家的皇帝,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更加残酷,比如刘邦和朱元璋,因为自已就是靠武力夺取的天下,也担心功臣们用同样的方式夺取自已的天下,因此在取得天下之后,采取残酷的手段对待功臣。
而刘备的出身与刘邦与朱元璋非常类似,尤其是刘邦,而且刘备的很多的性格跟他的祖宗刘邦非常的想像,比如说刘备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儒生,刘邦也是,比如说刘备善于用人,非常能忍耐,刘邦也是,再比如说刘备对危险非常敏感,一察觉到危险立即逃命,连老婆孩子经常丢,刘邦也是一样。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的做法多半会和刘邦类似,况且刘备起兵就是打着汉复汉室的旗号,刘备统一天下后的国号仍然是“汉”,史称“后后汉”。
对于功臣的封赏问题,刘备肯定会效仿刘邦,将诸葛亮定为第一功臣,是功人,其他人比如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马超、黄忠、赵云等人都是功狗,对于关羽和张飞,刘备不会封异姓王,但刘备会封同姓王,会将除刘禅之外的其它儿子封为同姓王,比如刘封、刘永、刘理。
对于关羽和张飞,刘备会如何安排?
很可能会封万户侯。但是绝对不会封王。
对于关羽和张飞在朝中官职,关羽肯定是大将军,张飞则是骠骑将军,只让他们担任军事职务,而没有政治职务。当然也不可能掌握天下所有军队,只是部分。
因为关羽和张飞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而且一直是作为刘备最忠心的嫡系存在,是值得信任的,而且关羽和张飞都有性格缺陷,不是那种能团结大多数人来实现自己野心的人。
刘备这个时候的情况和西汉建立初年的情况非常类似,刚建立政权,朝中的主要势力就是功臣集团,刘备由于是在东汉末年夺取的天下,一定会吸取东汉的经验,宦官和外戚绝对不能干涉政事,外戚可以封侯,但是不能封官,可以享受食邑,但是没有权力。
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刘备采取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相互制衡,丞相是诸葛亮,御史大夫是赵云,太尉是庞统,同时刘备设置内朝官,以法正为尚书令,赵云为侍中,内外朝相互制衡,保证政权稳定。
刘备为了保证政权延续,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刘邦类似,刘备会利用自已皇帝的名号发布一些命令,试探一些权臣的心理,对于有所怀疑的功臣,刘备会设法逼反对方,如果对方老老实实的,刘备就会放过。
如果你要问刘备是否会杀关羽和张飞?
那我告诉你,以刘备的性格,只要关羽和张飞老老实实的做官,刘备不会有什么动作,也不会杀关羽和张飞,只要不触及刘备的底线,刘备就不会杀关羽和张飞。
什么是刘备是底线呢?一是谋反,二是危害政权稳定,包括对刘备的继承人。
而一旦关羽和张飞有所异心,或者有小人揣摩上意,不断的有人向刘备上告关羽和张飞有谋反的迹向,那么刘备就会像刘邦一样,毫不客气的除掉关羽和张飞。
千万不要觉得刘备狠心,这不是狠心,就连母亲护子急了也会杀人,何况刘备这么一个政治人物呢?
即便是刘备夺得了江山做了天下,刘备也不能做出对关羽张飞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情来,刘关张兄弟三人的感情是经过了多少年枪林弹雨的考验的,不求同生,但愿同死这几个字深深的刻在了三兄弟的心中,且根深蒂固,除非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这是后人给予刘关张三兄弟的肯定!
刘备如果真能统一天下,那关张两位的功劳应该是最高的,因为他们最忠诚,从起兵开始,就一直追随刘备。即使在相互割肉,来解决口粮问题的时侯,关羽依然没有背叛刘备。这样的忠诚真是天下少有,绝对属于刘备的铁杆粉丝,不管怎么刷,都不会掉的那一种。
关张对刘备是绝对忠诚的,但对刘禅可就不一定了,以刘禅之平庸,是根本驾驭不了这两位大将的。这是刘备称帝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自古臣强主弱,最容易出现篡权乱政之情况,刘备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关张封王是一定的,因为这样做足可以安抚他们,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只有如此才好让别人更好的为自己效力,这种规矩是绝对不能乱的。至于封王之后,如何对待他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或杀或留,还不是刘备的一句话。
等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关张等一群悍将的末日也就不远了,为了刘禅可以安享皇位,让刘氏江山得以延续,刘备就只能拿他们开刀了。刘备虽然自称汉室宗亲,但也无法考证,只知道他是穷苦人家出身,以织席贩履为业,如今成为一国之君主,可算是平民皇帝,一步登天。
历史上出身越低的皇帝对开国功臣下手越狠,刘备当然也不能例外,最主要的是他儿子太不争气,不像他那样有出色的政治才华。在刘备眼里,刘禅太单纯了,根本对付不了这些久经大敌的功臣宿将,与其他们以后反叛,还不如早早除掉。
至于除掉的方法,那就开刘备的水平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假如刘备统一天下称帝,那关羽张飞等人肯定难逃一死!而且是死得风风光光、名正言顺。
东汉末年,黄巾猖獗,战乱纷争,天下英雄群起,为的就是能够独霸一方,甚至统一天下。在那个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王侯的年代,其实最大的赢家就是幽州涿县的刘备,刘备本来只是一个乡下织席贩履之辈,最后居然割据一方,与曹操、孙权平分天下,千古留名。
为什么刘备能有这样的成就?这跟他的两位结拜兄弟关羽、张飞分不开关系,从桃园结义,到名扬天下,三兄弟始终一条心,就连刚开始起事的家伙,包括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都是人家三地张飞变卖家产换来的,更有多少次两位兄弟救他于水火!
那么假设刘备最后统一天下了,这两位跟随着自己几十年的兄弟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关羽张飞的结局。
自古以来,皇帝可以共患难,却绝不能共享福,特别是之前和皇帝关系特别铁的,哪些皇帝所倚重的,为打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的功臣们。
这些功臣们,在皇帝危难之时,他们可以为皇帝力挽狂澜,是皇帝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太平盛世就是皇帝最大的威胁,他们在群臣中一般充当的都是意见领袖的角色,一呼百应,所谓的功高盖主就是这个意思。
典型的例子就有刘备的老祖宗刘邦,杀韩信,诛樊哙等,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别说兄弟了,樊哙还是刘邦的连襟呢!
所以啊,刘备统一天下后,作为刘备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可能会被封王封候,但是随着刘备当朝为王,渐渐被政治游戏掌控时,关羽张飞的性命也就不长了,刘备肯定会找各种借口杀掉他们,并且还会名正言顺的杀掉,用仁义之名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码字不易,请多关注!
现如今,貌似许多朋友都不接受刘备“仁德”的形象了,反而觉得刘备是“假仁假义”。好比刘备称王后,对诸将进行封赏,却唯独不给关羽封侯;又如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不闻不问,终致关羽惨死;再好比刘备借不救关羽之名而对十多年的义子刘封痛下杀手等等,貌似刘备真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以致许多朋友猜测,若是刘备称帝,肯定会屠戮功臣,话说真是如此吗?我到不这么认为!
杀关羽张飞,无异于自取灭亡。刘备不是刘邦,关羽张飞也不是韩信,英布!若是刘备一统天下,关羽张飞自当是万户侯,而绝不会死于屠刀之下!
刘备真英雄
刘备能在汉末乱世中达成“三分天下有其一”,若是靠假仁假义,小肚鸡肠,是绝对不可能有如此成就的。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历史上,刘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礼贤下士,宽以待人”,这便是刘备“仁德”之名的由来。如果说这一切是装出来的,那我实在无法想象刘备“装”的技术到底达到了何种境界!竟能骗过如此多的人:
陈寿曾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袁绍曾言:“刘玄德弘雅有信义。”;曹魏名臣刘晔有言:“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郭嘉有言:“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所以我不认为这种品性是装出来的。下面我们来说说刘备为何在称帝后唯独不给关羽封侯,这是个事实,时马超,张飞,黄忠,赵云等皆被封侯,唯独缺了关羽,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关羽早已是当年大汉天子亲封的“汉寿亭侯”,还用得着刘备再封一侯爵吗?岂不是贬低了关羽!话说刘备重视关羽吗?从能将镇守荆州这样的如此重任交付给关羽,则足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与器重,有人说刘备称帝后忘记关羽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刘备先后册封了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但唯独位列三公之上,武将之首的大将军一职空缺,这个职位留给谁的呢?除了关羽我想不到还有第二人,只不过刘备称帝时关羽已战死,因此大将军一职在刘备期间一直无人担任。
再说关羽战败无人救援,当时刘备远在西川,且刚好与曹操进行了一番大战,拿下汉中,内部尚不稳定,且有好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安定民心,休整军队等等,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实在过于突然,且败得也非常之迅速。连当时驻守在上庸的刘封孟达都来不及救援,何况远在汉中的刘备呢。
最后我们来看看刘备杀刘封,其实不救关羽并非刘封之死的关键原因,据《三国志》记载:
“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
这里我们得重点看看这个“侵陵达”,这是指当年刘封在上庸与孟达不和,以致逼反孟达投魏,最后导致了上庸失陷。这就大有问题了,当年刘封为何要欺凌孟达呢?无非想独自掌控上庸,有拥兵自重之嫌,且作为刘备义子,如此公然欺凌功臣,逼得孟达降魏,可见刘封为人之跋扈,所以后来诸葛亮一言戳中了刘备的痛处,担心刘备死后,无人能驾驭刘封,刘备才痛下杀手。这也是做了一个政治家该做的事情,其实无可厚非。相比曹操,刘备已经够仁德了!
关张忠心,毋庸置疑
一个帝王如果真要杀臣子,必定是对其有所忌惮,当年刘邦杀韩信,英布便是如此。韩信何许人也?“兵仙”,非将才,乃帅才也!刘邦一半的天下都是韩信打下的,刘邦能不忌惮?且韩信擅自称王,这也是导致其被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关羽张飞呢?将才也,且对刘备一直是忠心耿耿,关羽身处曹营尚思归刘,这份忠义,古今罕有。这也是为什么刘备放心将荆州托付给关羽的原因。像这样两个亲如兄弟的将才,对自己的统治又不会造成威胁,刘备杀他们的理由何在?杀关羽,张飞岂不是自毁长城,毁了自己一世的仁德之名?
往往大家喜欢拿刘邦来说事,为何不想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呢?再退一步讲,历史上杀功臣的皇帝屈指可数,刘备会往这条路上走?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