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容易生气怎么开导?
我孩子就比较爱生气,性情敏感。
以前我每天都头大,如今好了许多。
究其原因是我迭代了方法,下面是分享。
1 重复孩子的话
当孩子生气后,我会吸一口气,然后重复话尾。
比如,孩子说,太讨厌了,今天老师批评了我。
我就说:你觉得老师批评你,他很讨厌。
孩子继续说,我超生气。
我就说:这件事让你很生气。
孩子会接着说:事情是这样的,我也举手了,老师却叫了小明回答问题……
我说:你对此感到不满。
……

这几轮下来,孩子的情绪水平就恢复正常了。
很神奇吧,其实这遵循了两个原则:
- 一 不反对,就激不起反抗情绪
当孩子哭泣,发怒时,大人一般是否定他们的情绪——哭什么哭,别哭了,多丢人呢。或者干脆讲道理,你这样不对,等等。
人面对反对,第一反应是“应战”,你越不让我哭,我越哭,我委屈,我需要得到认同。
所以,接受,不反对,让情绪流淌一会儿,效果会好许多。
就像大禹治水是疏通河道,所以他成功了。而他爹是堵,结果把命搭上了。
- 二 帮孩子梳理
人在盛怒之下,是没有理智的。
你重复他们的话,帮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会用第三方视角再看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慢慢理智就回来了,就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自己身上发生的事。
不一会儿,他们自己就能理出头绪,比你说教要管用的多。

2 功夫下在平时,靠故事帮孩子
当孩子情绪水平降下来,我不会说那么多了,什么你下次要注意,这件事你要这么办呀等等。
没多大意义,还是说教。
她不生气后我就抱她一会儿,给她时间,让她自己有个完整的体验期。接下来要干啥,就随她去。
但这并不表示我不引导,我的功夫是下在平时的。
比如,孩子这次因为跟同学争执生气了,我过几天肯定会自己编一个相应的故事,或者找到一本很好的引导绘本,在某个时间讲讲、读一读。
我的目的是让孩子脑子里有个印象,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如何处理。
如此,下一次,我重复她的话,帮她自己梳理时,她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做了。哪怕她不做,最起码脑子里知道事情该往什么方向走。
这样的故事听多了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孩子脑子中储存的情绪模块多。发生事情,能够快速调取——这也是提升情绪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
参见《情绪》一书。

3 最后推荐一套绘本
《歪歪兔逆商系列童话书》,一共20册。
选取孩子日常经常遇到的“逆境”,比如攀比、老师批评、交往、分离焦虑等等,一册一个主题,帮孩子梳理情绪的同时,温和引导。
可以提前帮孩子在脑子中预设。
感兴趣点下方链接查看。
谢谢阅读,本文结束。
生活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很容易生气,很情绪化,在大人看来往往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未能如愿就闹情绪。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开导,情况就更糟糕了,很可能招致孩子进一步火大了,而父母一旦被激怒,可能对孩子责骂。所以想要开导生气的孩子,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孩子生气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儿童为什么容易生气?
1.缺乏情绪管理
当我们生气了,我们会敏锐地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便及时作出良好的应对措施来管理情绪,而不是为情绪所困。可是儿童大脑缺乏理性思考及训练,一旦生气了就立刻表现出情绪,不懂得如何疏通,处理情绪。
2.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当孩子面对问题,或“困难”表现出无能为力时,孩子就会更容易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在不停地暗示孩子“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如此自然而然就让孩子内心产生焦躁的情绪,所以必定表现出生气,有时是生闷气,让大人不知缘由。
3.缺乏耐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忍受能力也是在不断增强的,一个4岁与2岁的孩子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耐心会有很明显的差别。孩子越大越有耐心去认知问题,甚至尝试解决问题,而越小的孩子可能只会通过哭,发脾气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那么,儿童容易生气怎么开导?
1.认知情绪,共情,管理情绪
当孩子生气,发脾气时,父母先了解孩子生气的具体原因,然后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共情,让孩子明白父母理解,接纳他的情绪,同时父母可以在家里创建一个半隐私的安全角落,允许孩子在里面发泄情绪,以免不良情绪长期堵塞,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待孩子发泄完情绪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复盘”,即回忆整个事件经过,例如,“小梅花刚想把积木堆高一点,可是每次堆不到想要的高度,就全倒塌了。下次再这样,我们该怎么办呢?下次可以邀请妈妈一起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生气,好吗?”
这样既帮助孩子延伸了耐心,又能及时管理好情绪。
2.引导孩子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可以随时把握任何一个环节,帮助孩子提升认识,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然而然降低挫败感的产生,也就不容易生气了。
3.当孩子情绪很糟糕时,父母可以通过玩具,音乐,游戏等等能投其所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孩子非常有用。稍微大一点懂事的孩子,可能还是需要采用以上两种方式才能更有效果。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一个生气的孩子是在向我们展示她的脆弱,此时正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以及正确的开导,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是小梅花妈妈,专注亲子阅读,每天分享孕育经验和知识,以及0~6岁儿童教育话题,欢迎关注~
感谢邀请。
我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经历了孩子成长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目前处在学龄儿童时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很多次的孩子生气、哭闹,更有甚者是无理取闹。也气恼过,无助过,甚至几近抓狂,却又不得不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每次处理完孩子的这个情绪过后,我也会反思自己,这样做合不合适,下次再有类似情况,该如何处理。总结几点作为参考:
1.要化解孩子的情绪,请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很多问题,可能你站在成人的角度无法理解这么点的小事孩子竟然气成这样。但是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就会明白,对于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许是他眼中的“大事”。
2.请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放低你家长的姿态,做孩子的朋友,给予他陪伴,安全感,让他愿意把心中的不快讲给你听。
3.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在自己的情绪里发泄。情绪的宣泄是对不满的释放,过度的压抑容易影响心理健康。
4.适当引导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了解清楚了孩子生气的原因,也让孩子将他的情绪发泄出来了,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情绪引导,让孩子知道再次面对类似的事情的时候自己该怎么正确处理。
5.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所处的生长发育时期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的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工作。
我是米粒儿妈妈,一个奔跑在育儿路上的80后母亲。
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愿每一个孩子快乐的度过童年时光。
面对孩子的情绪,大家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一起来讨论吧。
1、轻轻抚摸他的脊柱,从上至下,让他在体觉上放松;
2、不要被他的情绪影响,保持安静的陪伴就好,不安慰,不阻止,尽量不要说:别生气了!不许发脾气!这类命令只会让孩子更压抑,情绪得不到合理的释放,对成年后的影响很大;
3、等他稍微平复后,帮助他识别他的情绪,你可以问:我感觉你很愤怒,很委屈,你可以说说你的感受吗?或者试着说出他的感受,在个案中我通常可以三秒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因为我能说出他们的感觉,他们马上就会眼泪汪汪的打开心扉。这样做,越来越能够学会跟情绪相处,不再急躁的发泄,可以容纳一部分情绪的存在。
4、慢慢跟孩子谈他的感受,让他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你不做评价,只是去理解他的感受。只有他感觉到共情,理解和允许后,才能真正的开导他,并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里学会与情绪共处,对他的性格养成有极大好处!
希望能帮到你,有其它问题可以私信我!
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驱散童年的阴霾,用实用的心理学方法让家长陪伴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
孩子发脾气属于正常现象,我们成年人有时对自己的情绪都很难完全控制,何况是孩子。但容易发脾气毕竟不属于好事情,需要家长加上正确的引导。几方面做主要从以下
一: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发脾气,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当孩子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才发脾气的话,我们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能做,并耐心跟他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如果是无理要求,不管他再怎么发脾气,都坚决不能做。
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不能发发脾气,而是平心静气的和孩子聊,如果只会强行解决的话,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
三:孩子心情平静以后,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并强调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你好,我是朵妈爱阅读,很高兴能够为你这个问题。
不管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我们总会生气有情绪。每每生气闹情绪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
其实啊,情绪的产生是有特别的意义跟目的的,接下来我们就以孩子为例,来聊一聊为什么孩子有情绪,而这个情绪从哪里来?生气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开导?
一、情绪的“发源地”
情绪是一个生存机制,是天生的。
首先,情绪的产生其实不是为了来感受的,很多人可能有浪漫的想法,觉得呀人有这个喜怒哀乐,人生就会有百般滋味,那这一辈子就很有意思。
的确如此,但情绪产生的目的,其实还真不是这个浪漫的原因。人类之所以有情绪这个生物机制,其实主要是用来活命的,这是什么意思,这就好像心跳呼吸血流一样,必须要有这个功能,这个生物体才能够活下去。
事实上,在大脑里面掌管情绪的那个部分也许我们把它称之为情绪脑,是大脑里面最早发育成熟的一个部分之一,在出生之后不多久就已经功能完整了,所以情绪是天生的也就是说产生各式各样的情绪反应不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的。
二、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1、情绪是用来沟通的。
你想宝宝出生了,但他还不会说话,到两岁之前都太有语言能力,这时候他肚子饿了,身体不舒服了,这时候该做怎么办啊?他又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对吧?
那婴儿期的宝宝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他只能用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就是哭啊闹啊叫啊,用这个模式来引起外界的关注,他其实是在发出求救信号说快来看看我吧,我不舒服啊。如果没有发出这样的信号,那么他可能肚子饿了没人理他,发烧了没人管他,这个孩子的性命就会危在旦夕了。
是不是这时候大家就知道情绪还真是个生存机制了。而你想,当孩子有语言能力之后,情绪还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沟通工具,同样一句话,你用不同的情绪说出来,其实想沟通和传达的截然不同,对吧?
例如,当你给孩子吃一个东西,他的反应可能会是我不要吃了(平和语气),也有可能是我不要吃了(怒气)。
哈哈,同样一句话,不同的情绪,孩子想传达内心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而大人沟通时当然也是如此。因此老爸老妈对孩子说话时候,比说了什么更重要的其实是:你用了什么态度说话,你用什么情绪说出这些话。
2、情绪是用来增强记忆的。
如果我们有强烈的情绪体验,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记忆。例如宝宝今天到处走、玩,突然碰到了一个东西,好烫,就会发出“噢,好烫啊,好疼啊”的声音,这是一个很强烈的情绪体验,对吗?
然后接下来呢,我们大脑设计就是如果情绪反应非常强烈,你就容易记得很深刻,也就是说,这个记忆就变得非常的强烈,你不容易忘掉。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嗳,下次他再走到这个地方,突然想起来,上次我在这个地方被烫到了,我就会特别小心,不去靠近。
那么正面的情绪体验呢,也有类似的功能,为什么要有开心欢乐这些正面的情绪呢?很简单,如果这个宝宝今天发现爸爸妈妈每天都陪我亲子共读,在一起的时候我好开心,爸爸妈妈好像也很开心,这个开心的情绪就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所以,开心的亲子关系会让亲子彼此都喜欢跟对方相处,当然,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难道还不会爱上阅读吗?哈哈,这里就是希望大家都带自己的孩子多多亲子共读了,在后面的方法建议里,还会给大家介绍很多情绪管理类的绘本哦。
而其实这个状况也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我们都喜欢和那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人在一起相处。
三、情绪究竟包含哪些能力呢?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情绪认知力到底包括一些什么能力啊。
1、对于情绪状态的理解
(1)看懂表情的能力
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察言观色,能够看脸色,而这个能力对于孩子理解总结跟理解别人的心情都非常重要。
人类的基本情绪呢,一开始可以分为四大类,就是高兴,伤心,生气跟害怕这四种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九个月大的宝宝,其实看大人脸上的表情就已经很能够看得出高兴和伤心的情绪,宝宝到了2岁左右,他对于正面和负面的情绪就很能够都分辨得出来。
然而要大概到了3岁左右,才会更好的分辨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的不同,包括生气啊伤心啊害怕等等,所以宝宝到了两三岁,爸妈就应该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认知能力,并且提供宝宝该有的协助。
(2)理解单纯情绪的能力
就是他会知道说:哇,我要生日了,我好开心。或者是说:弟弟抢了我的玩具,我很生气。这就是理解单纯情绪的能力。
(3)混合情绪的理解
例如在有些场景啊,他会带来比较复杂的混合情绪的,例如幼儿园要放假了,一方面好高兴哦,每天在家里玩,同时我也有点小伤心,因为我看不到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了,哈哈。所以这种一个事情会引来各种的混合情绪。
如果宝宝对这个状况也能够有所理解的话,那他的情绪认知能力的第一个部分就特别厉害了,不晓得你觉得宝宝目前情绪状态的理解力做得怎么样?
同时,宝爸宝妈们你也可以想一下自己在这个部分做得怎么样呢?哈哈,就包括宝宝有情绪了,你可以很快的观察到吗?你的察言观色能力好不好?然后同时你可以很精准的了解情绪有单纯的时候,也有较复杂的,例如觉得要带孩子,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觉得有压力,这些都是混合情绪的理解力。
2、对于情绪过程的理解
情绪的产生是有一些过程的,这个过程的理解力包括了
(1)情绪产生原因的理解。
为什么我有这样子的情绪呢,是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原因啊?有的孩子就很清楚的说:我很生气,妈妈又要加班,不能陪我去散步了。像这样,就是对于这个情绪所产生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
2、对于情绪该怎么表达的规则的理解
有些宝宝也是很有理解能力的。例如,今天开生日派对,好多人送礼物,当宝宝打开礼物的时候,发现这礼物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喜欢这个礼物,这个时候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我就曾经看到一个宝贝,打开礼物就直接扔到旁边说:我讨厌这个礼物。哎呀,这时候所有大人都特别尴尬。
而有些孩子就会知道,或者会慢慢意识到会说:我还是会跟送礼物的人说谢谢。虽然我内心失望,但是我会有更好的情绪表达方式。
像这样,在不同的场合会知道什么样的情绪表达方式是合理的,对这种规则的理解呢,就是属于这个部分的能力了。
(3)对于情绪调节这些方法的理解。
这个听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我知道我有哪些方法能够让心情好起来,像有的宝宝就知道会说:我不高兴了,我现在要深呼吸一下,我可以唱首儿歌,我可以跑去玩什么东西,心情就立刻好起来了。
那么对于我可以怎么样调节我的情绪,这种理解呢,也是情绪理解很重要的一环,先要理解我可以这么做,然后我能够付出行动,接下来我就这么做,宝宝才能够踏出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而有趣的是,很多爸妈说我是想来帮助宝宝理解自己的情绪,结果发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实在不怎么样,大有进步空间。不晓得您的感觉如何?
所以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可以让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认知力一起来学习,进行第二次成长。
四、践行(建议及方法)
孩子容易生气或者我们自己容易生气到底该怎么做呢?在这里提三个小建议:
1、第一个做法则是接纳情绪。
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们都无条件的去接纳。接纳并不代表同意,接纳代表我理解你有这样的感觉。例如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对吗?这样一问,就给了孩子表达真实感受的的机会。
2、第二个做法是引导表达。
可以常常问孩子情绪的原因,例如你可以这样问孩子,爸妈觉得你好像有一点失望,是这样吗?那为什么呢?让孩子有机会去练习找到情绪产生背后的那个原因。
如果孩子还小,三岁以下,语言能力才刚刚发展,他只知道自己生气了,却表达不出来,我们可以给她选择给她提。例如可以说:我发现你有点失望,是这样子吗?那么失望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刚刚别的小朋友不跟你玩吗?
平时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只要逮到机会,你就可以问孩子说:哇,刚刚发生了这个事情,请问你有什么感觉,你有什么心情?
3、第三个做法就是思考方法,和孩子一起去思考情绪解决的好方法。
例如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就可以常常问孩子说:哇,我知道你现在生气了,我知道你现在伤心了,请问及觉得要让自己高兴起来有什么好方法吗?
在这里分享几个我和女儿常用的处理情绪的方法:
(1)亲子共读情绪管理类的绘本
比如说:《生气汤》、《杰瑞的冷静太空》、《我的情绪小怪兽》、《菲菲生气了》、《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等。
(2)吹气球
当我看到女儿生气的时候,我就会说:看起来你好像有点生气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吹气球吧。
我把双手做成气球的样子,她呼呼的吹一口大气,我的手慢慢张开得越来越大,就像气球慢慢吹得越来越大。反复吹几次以后,我的双手快速打开,口里夸张地大喊:砰,气球爆炸啦。此时我们俩都笑了,她也就不生气了。
(3)设置积极暂停区。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就去安全区域大喊大叫,自己安静呆一会儿,等平静下来再处理。推荐父母阅读书籍《正面管教》和绘本《杰瑞的冷静太空》。
(4)进行各项运动:例如跑步,枕头大战。
说了这么多,遇到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的时候,宝爸宝妈们知道怎么去开导了吗?
温馨提示: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我们的情绪是需要每天去练习及培养的能力,每天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还有孩子提高情绪理解力,还可以收获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哟。
希望这个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欢迎大家关注,一起来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我是朵妈爱阅读,毕业于教育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阅读推广人。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并坚定目标:终身学习,发展自己成为最美之人,并助人活出最美生命。
因势利导,结合经验扬长避短,最好。
孩子生气最直观的原因可能是有样学样,比如生活中有大人经常生气,孩子就学了去。我家之前就是。
开导孩子很简单,做些他喜欢的开心的事就好了。
但是与其开导,不如做好引导,家里是开心的氛围,孩子自然就不生气啦!
所以,这个要追加一个问题:被孩子气到怎么自我调节……
孩子出生后,具备基础的四种情绪。而当孩子生气时,有时候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来表达,着急后,最直接的情绪是生气。
那孩子容易生气怎么办?
这是一个引导过程。当孩子生气时,我们先要接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她的感受,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这是表达情绪。在表达后,引导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应对。
当对于一件事情有了解决的方法后,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不知道解决而着急生气。
遇到自己能够应对的事情,不会生气。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解决不了的事情,才会生气。
引导孩子学会处理这些事情,慢慢的也就不会再容易生气了。
一个人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总会有自己的评价也认知,生气不会完全的消失。当失去了情绪后,对任何事情都无感,那还是个活生生的人吗?
情绪不可怕,无对错,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即可。
我是财迷悠妈,40+创业宝妈,儿童心理教育从业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孩子的那些事
儿童也有自己的情绪表达,首先父母要先做到不带着情绪去批判孩子,不给孩子扣标签。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爱生气,可能是性格比较急躁或者做事容易急于求成。我们可以首先分析一下宝宝的性格,如果他确实属于平时比较急躁,一旦遇到事情达不到他的预期就发火生气的话,我们就需要从培养耐心这方面来锻炼他。比如和孩子一起搭建积木,搭了很久的积木突然倒塌了,孩子立马推到所有积木不玩了。这时候我们可以耐下心来,跟宝宝解释:没有关系的,我们还有机会从新开始啊,而且我们可能搭建的比刚才还有新奇有趣呢。如果孩子仍然沉浸在生气中不理会,我们就可以做示范,重新开始打,并带着愉悦的心情,搭建一个更有趣的积木把孩子吸引过去。孩子容易生气,很大原因,也会跟生长的环境有关,可以反思一下父母是否有这方面的倾向,遇到问题总吵架发火。如果有,就要从自身开始改正,给宝宝一个好的榜样。让宝宝也在看着学习中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