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寿则多辱”,怎么理解?
我有几位忘年交,年龄都在80以上,最年长的今年整整100岁,是我的老领导。虽然出门要推助行车,但身体健康思维敏捷。
他和97岁的老伴(原上海一妇婴院长,教授,博导)住在中福会养老院,颐养天年。
老伴每天弹一小时的钢琴,平时就用电脑整理他俩和家人的照片,写下回忆说明留给后代,实质就是自媒体的图文创作。
老领导天天出门喂猫,平时爱看书读报看电视。
每次去看望他俩,回望往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旦祝他俩保重身体,争取活到120岁以上,老领导就哀叹,活这么长有啥意思啊,受累吃苦讨人嫌。
老领导的这句话,就像庄子说的“寿则多辱”。
“寿则多辱”出自《庄子·外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译成白话文如下:
尧在华地巡视。将士说“祝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
人们不解:“长寿、富有和多子,这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要,这是为什么啊?”
尧说:“多个儿子就多了一层担忧,财富多了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困辱。这三个都无助于培养德行,所以啊,你们不要对我祝福了。”
为什么人们羡慕的长寿,在庄子看来是多辱,在老领导看来是“受累吃苦讨人嫌”呢?
我想主要因为如下几点:
一、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社交需求,高龄百岁很难再被社会接受,朋友圈也不会呼朋唤友请他同乐,怕万一发生意外。
而长寿之人,都希望自己有人关心,不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个人被人忘却,脱离社会,在他思想上无疑是在受累。
二、高龄百岁都有老年退行性体能下降,即使没病,也腿脚不灵行动不便,回想年轻时的生龙活虎,自然感到是在吃苦。
有句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套用下:老年才知愁滋味。
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想心无挂碍的去远方欣赏山川大河,然而体能跟不上,只能幻想“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三、人活百岁,就算身心健康,就算有儿女孝敬,朋友关爱,但他自己也会觉得是“鸡立鹤群”,和社会格格不入讨人嫌。
更何况现在有不少子女自顾不暇,有的子女还把孝道抛到爪哇国,对父母不管不顾不孝顺,有的人势利眼,人情凉薄。
凡有自尊心的老人,回想当年的门庭若市,现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难免哀叹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被社会讨人嫌的人。
人生其实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衡量,一是长度,二是广度,三是深度。
长度即人的寿命,人活百岁自然是福气,有多少人在生命旅途上突然夭折,就像那句话说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
广度即人的见识,人生在世不单是追求活的多久,而要看他一生经历过多少风云变幻,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无异于行尸走肉。
深度即人的精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气神,有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能不枉人生一场。
人生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追求广度和深度。
生命的长度天注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只有广度和深度才把握在自己手中。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
一个人有广度有深度,如果再有长度,人的生命才有意义,才不会觉得“寿则多辱”讨人嫌,才会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
讲三个老人的故事吧。
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位老军人,他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对子女都比较简单粗暴,尤其是部队出身,更是严格。小时候,冬天的早晨很冷,想赖床,他从来不多话,过来直接把被子一掀,冷得一哆嗦,赶紧起床。走路的时候拖拖拉拉,他在后面就是一脚,害我现在走路都比一般人快。
从我记事开始,他都是戴着鸭舌帽,因为他的头发比较少,即使夏天连领口的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要叠得整整齐齐,鞋子不能有灰,只有茶杯不用洗,说有茶香。每天看参考消息,听新闻联播,似乎天下大事都与他有关。
可打他退休之后,慢慢就变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不介意头发稀疏,不带帽子了,穿上了圆领的老头汗衫,进出摇着大芭蕉扇,他说太胖了,怕热。皮鞋早就不穿了,穿上了拖鞋,脚肥了,穿皮鞋不方便,还要弯腰,一切都以方便为主。
他走路越来越慢,手背着了后面,因为这样腰才舒服一点。他有高血压,终于还是中风了,医生说还算幸运,没有瘫痪,但是可能会时不时的犯糊涂:医生问他,老师傅,你姓什么,父亲大怒:你这问的什么话,我怎么不知道我姓什么,然后又一楞:我姓什么,我怎么就忘了?
他手脚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起床得要人扶着才能起来,他很生气,让我们给他换了个铁架子床,在床架上拴了个粗布条,这样可以自己拉着布条起来。没办法给他请保姆,因为他会突然表述不清,会说,我要吃那个圆的,小时候经常买给你吃的,那个甜的东西,只有我知道那是什么,然后他会很伤心激动: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就安慰他,怎么没意思,我有爸爸,你有女儿呀。
另一个是我的婆婆,八十六岁了,身体非常好,养花种菜,看人家跳广场舞还能跟着扭扭,甚至我上班去了,她还能爬到窗台上晒被子。每天我们上班,她就在小区里四处溜达,我们下班才回来,然后很高兴地跟我们说:今天有个男同志,人很好呀,我坐在那里,他还跟我打招呼,和我说话。
每次她洗完碗,我都要偷偷重洗一遍,她眼睛不好,就是单纯的视物不清,稍远一点,碗里是鸡蛋还是米饭都分不清,碗有脏东西没洗干净,她根本不知道。
我的婆婆年轻时非常能干,农村老太太,一字不识,养了三个大学生儿子。
另一个是我,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了,我爱户外,我还想爬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每天跑步锻炼,一起爬山,很多年轻人都被我甩在身后,我还计划要爬雪山,同事俯卧撑做不起来,会说老了,做不动了,我做不了会说,没锻炼,肌肉太差了,明天开始练习……
可是单位要给我换电脑,我不乐意,新的用起来不如旧的顺手,得好长时间适合,去超市,突然改成自助称重,年轻人都是边看边操作,我得叫售货员过来,让他操作给我看,他明显放慢了动作,怕我看不明白。
身份证放在口袋里,洗衣服拿出来放桌子,心想这样不对,身份证要放在合适的地方,结果后面身份证放哪儿,跟失忆了一样,怎么也想不起来。都说过几天找不到的东西自己会出来,过了几天,想来想去还是不知道放哪儿,只能去派出所办新证,工作人员问我怎么丢的,很难为情地跟他说,放家里,怎么也找不到了,警察同志很理解地点点头:您这个年纪,是容易这样。
寿多则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自己看着自己体力智力自理能力下降,越来越没用,却毫无办法
生活中,我们给老人祝寿时,一般都会说一些祝福语,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可见,福气多,寿命长是很多人的追求!
但有一句老话却说:“寿则多辱”,意思是寿命长的人会受很多屈辱。那么,我们给老人祝寿时的祝福语岂不是成了诅咒?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一、“寿多则辱”的出处
“寿多则辱”出自《庄子·外篇》。
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帝,他在主政期间,派后羿日,派鲧治水,并制定历法,推广农垦,在百姓中拥有很高的威望,深受人们的爱戴。
有一次尧帝去华州体察民情,守护华地边境的官员对他说道:“圣人啊,我请求上天让你长寿、富有、子孙繁多。”
尧说:“请你不要这样说”。
官员觉得很奇怪便问尧,长寿、富有和多儿孙都是人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为啥你偏偏不愿拥有呢?”
于是,尧便说了下面这段话:
“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意思是子孙过多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会带来更多的祸事,长寿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
庄子“寿则多辱”的观点包含着深刻的生活经验,千百年来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那就是过分长寿,对于一些人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好事。
二、“寿多则辱”,因人而异
民国作家周作人,他是鲁迅的二弟活了82岁。他曾说过:“人不可太长寿,普通人在四十岁以后死了最得体“。在他晚年时,他不但将“寿则多辱”写进了日记,还刻成了一枚闲章。
虽说周作人对“寿则多辱”的感悟可能与自身经历有关,但抛开历史背景来说,这句话放在现在却很有先见之明。
“寿”可以说是“老”的代名词,从相貌上来说,人过于高寿,因各项生理机能衰竭,导致皱纹纵横,牙齿残缺,步态蹒跚……,难免遭人嫌弃,容易受辱。
从心智体能上来说,过于高寿的人思维迟钝,昏庸糊涂,疾病缠身,有些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处处需要他人伺候,自己毫无尊严不说,还拖累家人令人生厌,对这类老人,人们看不见他的“寿”,却先看见了他的“辱”。
如果家里有一个得了老年痴呆,长期卧床的高寿老人,那么对“寿则多辱”这句话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我奶奶活了92岁,从我记事起,她就自言自语疯疯癫癫,长期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状态。多年下来,我亲眼目睹了妈妈的无奈,以及她和爸爸之间因为奶奶的问题而逐步升级的矛盾。
妈妈是个农村妇女,除了要种田里的庄稼,还在我们镇上做了一份临时工,爸爸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回家。
奶奶不知道大小便,有时直接将大便抓起来抹在墙壁上、地板上、和被子上,弄的家里很臭。
说实话,那些年我很讨厌奶奶,那股难闻的味道让我不愿和她坐在一起吃饭,不愿去她的房间,不愿触碰她的衣物。
妈妈伺候奶奶几十年,有时也气的对她发过火,骂过她,但我知道,妈妈并不是不孝,而是心力憔悴。
妈妈要做家务,要赚钱养家,还得盯着我们的学习,日子过得已然很苦。而奶奶因为心智失能,她不能理解妈妈所做的一切,一旦妄想幻觉发作就到处乱跑,乱打乱骂,甚至绝食赌气...,奶奶的娘家人希望妈妈能整天待在家里服侍奶奶,但家里没了收入,一家人又怎么生活?
如果奶奶患的是慢性疾病,或许还要好一些,至少她能理解别人的意思,吃喝拉撒能自理,但长期失智失能真的很可怕,甚至还有可能弄垮一个家庭……。
此番情形,对于高寿的奶奶来说,实在很难看见幸福与快乐。或许有人会说,那都是贫穷惹的祸,如果是个生活优越的老人,会不会活得快活些?
著名翻译家戴乃迭享年83岁,她晚年患了老年痴呆症后,经常用手去抓食物,弄的满身满地都是饭粒菜汁,但丈夫杨宪益却不离不弃,一直静心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
巴金先生享年101岁,他在晚年得了一场重病,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每天必须要依靠一根鼻伺管进食,他曾多次想放弃治疗,但爱他的人们都不同意,家人就这样细心照顾了他很多年,他也这样生活了很多年。
在不孝现象时有发生的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些精心伺候老人们的画面时,不由心中一暖,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心里却又五味杂陈。
你说好端端的一个人,竟然退化到辩不清人,神智尽失,大小便失禁,一举一动都需要人去摆弄的地步,还有什么个人尊严可言?这种长寿,无疑就是一种受辱!但他们却无力逃脱,更难以改变,而且越是长寿越会是这样。
同样是老人,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93岁时曾说弹奏钢琴曲是他坚持了一生的习惯,每天早上他都要雷打不动地弹奏两首巴赫的斌格和前奏曲作为新一天的开始,他说自己总会从每天的钢琴曲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力量。
卡萨尔斯在93岁还弹得动钢琴,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信念,就如同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在《不伏老》中写的那粒铜豌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
对卡萨尔斯来说,他则是“寿多则辱”的另一面“寿者多幸”,毕竟事物都有两面性,生命更是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交加,如果只看一面未免显得太过片面,所以“寿多则辱”这句话,因人而异!
结语:
“寿多则辱”这句话道尽了现实的无奈,人们为了养育下一代,把所有的爱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孩子,如同一颗大树把所有的养分都给了幼苗,而自己却日渐干枯。
人们在老去的路上,因种种原因,会蒙受病痛、失能、和不敬之辱,以至于最终失去自己的尊严,这确实是一种痛苦,一种受辱。但既然我们无法限定和回避生命的长短,那么我们就珍惜此刻,过一些有质量的日子就好!
其实我觉得越长寿的人反而越显孤单,长寿未必是一种福气,说不定是另一种负罪和凡间冷漠!
曾经有个男闺蜜对我说,只要他能活个六十来岁就足够了,他说他不想那么长寿,只要想做的,该做的都做了,就知足了。我当时很惊讶呢,这就是所谓的“嫌命长”? 这小男生可喜欢抽烟,每天基本烟不离手的那种,有时候感觉他用这种坏习惯燃烧自己的寿命。有些人又说男生男生抽烟迫不得已。他们喜欢抽烟,喜欢喝酒,生活压力比女生大,寿命一般比女生短。究竟比别人活得长,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以前村里有个百岁老人,她真的很孤单。儿女老伴都相继去世,孙子在外面工作,也很少回来看望她。她每天就定点撑着拐杖蹒跚到村里的篮球场散散步。她每次走路都特别小心翼翼的,很害怕摔倒。前些年她有个好闺蜜还好好的,突然摔倒,然后就常卧床不起,一年多就离世了。老人说她不想老呆在家,一是怕骨头软,没有力气走路了。二是不想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睹物思人。她基本都掉光牙齿,喜欢吃的东西也吃不了。每天只能喝着白粥。有时候自己跑去肠粉店买条肠粉吃,饿了就煮点米线吃。生活单调乏味。有时候我经过她家门口,看见她经常坐在门口的小凳上,两只沧桑的眼睛看着周围,有时候还开始喃喃自语,自己制造聊天环境。有时候一动不动,感觉好像在回忆什么。她经常说她自己现在在熬日子了,没什么奢求了。她有时候感叹那么长寿不知道是福气还在受罪。无儿无女,老伴和朋友又比自己先走,无依无靠,无牵无挂。而每天孤孤单单对着空墙,在等时间!
长寿有时候未必真的是一种福气。如果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活在世界上,而年纪大又限制远行。其实对于内心来说,也许是另一种心灵羞辱吧。只身一人,孤孤单单过着每个节日,孤孤单单吃着每一口粥。晚景凄凉,唯有孤独空虚常相伴罢了。加上人老了,身体也更加不争气,百病缠身,各种煎熬和心酸。也许人只要活够了,就足够,没有遗憾就可以了。如果活着是一种负罪感,那种感觉真的会相当难受。有些人说多寿多福,而依我看来,如果晚年幸福,家人常伴,健康长寿,那才是福气。如果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话,我想最多是一种等阳寿的百般痛苦煎熬罢了!
祖爷爷去世那天,只听我爷爷跪在地上说道:爹啊,你终于走了,可不要再折磨我们了。那一年祖爷爷94岁,全家人看上去没有那么伤心,反而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祖爷爷有两个儿子,三个闺女,被他熬走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小爷爷。闺女虽然都健在,但是有一个已经中风偏瘫需要人照顾。这些年照顾祖爷爷的任务,基本就落在两个闺女和我爷爷身上。
刚开始祖爷爷跟着他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孙子孙女也算孝顺,经常给他送饭。后来我爷爷身体不好,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已经有点自顾不暇。孙子孙女既要照顾自己的爸爸,还要照顾爷爷,就有点儿心烦气躁。
70多岁上,祖爷爷开始变得腿脚不太利索。脑袋瓜子一刻不停的摇来摇去,看着都让人难受。带他到医院检查过,大夫说是小脑萎缩,渐渐的也开始说胡话。
每次我奶奶做好了饭给祖爷爷端过去,祖爷爷都说:我不吃,你这个毒妇人,你就想害死我,都盼着我早点死,我就是不死,我要把你们都熬死。
不光如此,祖爷爷经常拄着根拐棍,虽然腿脚不利索,但人却不在屋里老实的呆着。去到我爷爷家里,翻东找西把我爷爷家的衣服鞋全都给扔出去。我爷爷也不敢惹他,任由他造作,造完了再收拾。
糊涂了的祖爷爷一点没有放过奶奶,奶奶给他烙饼,他说不吃,他会让你包水饺,包完水饺,他又说他想吃烙饼,总之各种方法折磨奶奶。
一开始我爷爷家还伺候着,后来爷爷实在是有点烦了。就找两个妹妹商量,看能不能轮一下,一个人精力实在是照顾不过来。
闺女也通情达理,体谅哥哥的难处,这样他们商量好,除了中风的那个大姑奶奶,两个闺女和我爷爷,一家轮一个月。每到轮闺女家时,我爷爷就会骑上他的小三轮,把祖爷爷放在上面,拉到闺女家去。
小时候在街上经常会碰到爷爷带着祖爷爷的场景。祖爷爷坐在车后面也不消停,一边拿着拐棍点着爷爷,一边开骂:你这个坏小子又想把我扔了,我才 不上你的当呢?爷爷还耐心的对他解释:我就是把你送闺女家去,闺女说想你了,让你去待两天。
祖爷爷一边走还一边说:你有那好心,我才相信你呢,到了闺女家,祖爷爷也不消停。除了胡说八道,腿脚还算利索,满大街的跑,逢人便说闺女要杀了他。
整天背着个小布包收拾好说要离家出走,闺女啥活不干,就专门跟着他,也不敢硬把他拉回家。有一次大姑奶奶哭着打电话给爷爷说:咱爸又犯病了,满大街光着身子跑,我拉也拉不住,你说这可咋整啊?
当时我爷爷骑上车愣是赶过去把我爷爷连拖带拽给弄家里去。好在离的不远,就在临村,还属于一个大队,这要隔得远可咋整啊?
祖爷爷许氏老糊涂了,但是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曾经听我爷爷说过,有一次爷爷晚上去陪他睡觉。开始的时候祖爷爷是住在爷爷房子里,给他找了一个特别朝阳的房间,但是他晚上老是闹腾,影响大孙子学习,后来把他送到老房子里住了。
然后爷爷每天晚上去陪他睡觉。爷爷在祖爷爷床旁边有一个沙发床。那次去了之后,爷爷干了一天活也累了,就想直接躺下睡觉,结果发现身子底下有东西硌得慌,而且还闻到一股臭味儿。
我爷爷用手一摸,居然摸出来几个蛋儿,再仔细一闻,这哪是什么蛋呀,这明明就是屎啊。爷爷一想明白了,这是祖爷爷拉了屎,然后搓成球儿,放到了自己的被褥里。
爷爷是既生气又有点想笑。怎么人上了年纪可以变得这个样子,有点不可理喻,还整天跟老小孩一样。爷爷在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还说自己上了年纪,千万别这样给孩子添麻烦。
后来祖爷爷慢慢的腿脚更不利索了,最后直接躺在床上不能行走了。最多只能在桌边坐一坐。此时的祖爷爷已经大小便失禁了。不是尿到裤子就是拉到库裤里。
小一辈人是不会伺候的,基本上都是我爷爷在伺候,儿媳妇伺候也不方便,所以我奶奶也基本上不管,最多帮忙洗洗。有时候洗爷爷屎裤子这些活也都是我爷爷在干。
因为奶奶还要做一家人的饭。我爷爷怕奶奶整天倒腾这些脏裤子啥的,做的饭再没人吃了再嫌脏,所以一般都是我爷爷揽下这些活。
80多岁上祖爷爷就已经瘫痪在床了,人家硬是熬到了94岁。最后的日子里祖爷爷已经不大能吃饭,好几次,爷爷把他都抬到了底地下。居然安稳的撑过了一星期又吃上了饭。
这时爷爷无奈只能再把祖爷爷抬到床上去。就这样又熬过了三个月,祖爷爷终是没能熬过那一年。最后离开那一刻,全家人已经不是伤心了。都有种松了一口气儿的感觉,这些年从老到少,被祖爷爷折腾的可不轻。
关于对“寿多则辱”怎么理解?
字面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人活得久了会惹人嫌弃,甚至会遭受屈辱。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真的等老人上了年纪。变得老糊涂了,而且又不能自理,他们就真的跟老小孩没有什么区别。确实很麻烦,照顾起来也不太容易。
这种情况下又分两种,一种老人是有退休金,这时我们可以找护工或者送养老院,对于子女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
但是像农村大部分老人他是没有养老金,所以只能靠子女照顾,这个时候子女的耐心和毅力就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这时只能将心比心,当年父母是怎么照顾我们的,现如今该我们照顾他了。苦点累点,陪父母走好最后这段路,别给自己留遗憾吧。
寿多则辱,就是说活得岁数太大了,会惹人嫌弃。还有一句意思差不多的话是“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是说,当你活得足够老再也不能创造价值的时候,如果还没死去,儿女会把你当成“贼”来看。
在我国,虽然孝敬父母是传统美德,但是不孝的人也大有人在,因此一些老年人的晚景就格外凄凉。身边这样的人和事有很多。我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
大姐的爷爷公公活到九十五岁,腰杆挺直,耳不聋,眼不花,齿不缺,头脑清楚,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唯一一个年过九旬的寿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长寿之人都是有福气的,福泽绵延泽被后代,按理说该是好事,是子孙的福气。但是这样一位长寿老人,却在某个春节后的大年初二,跳崖自杀了。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话得从头说起。
崔爷爷为人老实本分,沉默寡言,于生计上不擅算计,只干活是一把好手。他四十岁时第一任妻子去世,留下长子长女,那时都已成家。两年后续娶李氏,李氏身材矮小瘦弱,和爷爷一样善良淳朴本分厚道。
李奶奶婚后生两女一子,爷爷爷续弦后,长子(也就是我大姐的公公)分家另过,与爷爷同住一院。
大姐的公公与他老爹恰好相反,过日子干农活都稀松二五眼。大姐的婆婆吴桂花倒是满脑子精明算盘,不是算计如何过日子,而是算计如何占人便宜,亲娘老子也不例外,自以为是个人精。
爷爷的小儿子也成了家。二爷老两口也没跟小儿子分家,一起帮衬着过日子。一家人过得红红火火。大姐的婆婆心生妒嫉,觉得老头子老婆子是俩儿子的爹娘,凭啥只给小叔子一个扛长活,老二家也成了,孩子也有了,老头儿老婆儿也该给她家做点贡献了。就硬生生地把公公分到了她家,婆婆没力气干活,还是留在小儿子家。
那一年爷爷70岁,但干活却毫不含糊,一个人能顶儿子媳妇两个。但是爷爷和老伴儿就分了家,一个帮老大种地,一个帮老二带孩子,饭不在一处吃,觉不在一起睡爷爷从此成了孤家寡人,白天默默干活,晚上默默回屋睡觉,就这样十几年,爷爷像屹立不倒的树,也为老大挑起了半壁江山。
爷爷90那年,大姐的公公68岁,吴桂花67岁,吴桂花决定像城里人一样退休了。自己没有多少积蓄倒也不算啥事儿,反正三个儿子在城里打工,钱来得容易,也该让他们养老了。于是爷爷也跟着清闲下来。
清闲下来的爷爷,立刻成了家里的累赘,吴桂花吃饭时看着爷爷的碗筷,都觉得碍眼,就一眼一眼地瞪过去,恨不得用白眼把爷爷连同这副碗筷消灭于无形。心想:这老不死的,寿命还不是一般的长。
索性爷爷心宽,看见了也假装没看见,爷爷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也都长大了,经常回来看望爷爷,陪着爷爷,给他买好吃的,爷爷倒也没吃多少苦。
吴桂花两口子一心享福,信奉民以食为天的老话,把吃当作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三天两头赶集上店儿,烧鸡烤鸭猪头肉等各种熟食成为首选,几年下来,两人双双三高,整天头脑昏沉,身子也不大爽利。
吴桂花以此为由,要跟儿子去城里生活,可大儿子发话说:我爷爷给你干了几十年的活,那么大岁数,故土难离,你总得给他养老送终吧。
吴桂花一看爷爷那身体比她还硬朗,恐怕把她靠死,爷爷也不一定能死,不禁悲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心想,这老不死的,啥时候才能死啊。
腊月二十是爷爷95岁大寿,一大家子人回来给老爷子过生日。觥筹交错,酒过三巡,欢声笑语,祝福连连。不料忽然一声嚎啕惊了四座,大家一看,原来是吴桂花,只见她一把鼻涕一把泪。
哎哟哟,我的命真苦哟,辛辛苦苦伺候90的老爹……哎哟哟,老爹他不是人啊,半夜里跑我屋里,非得拽我被子钻我被窝……哎呦呦,我没法活了呀……
就像晴空白日里劈了个响雷,一家子老老小小唬得忘了如何反应。只听咕咚一声,爷爷自椅子上直梆梆地倒下去,哭声喊声响成一片。大姐的叔公公一个大耳刮子抽到吴桂花脸上,紧接着又补上了一脚。
一场寿宴搅成一锅粥。
一生勤劳本分为为子女兢兢业业不死不休的爷爷,在大儿媳吴桂花的嘴里,成了扒灰头。
爷爷病倒了,一大家子人围着他,延医问药,忙活了好几天,爷爷终于能起床溜达。
腊月二十八的晚上,爷爷把重孙子辈的和重重孙子辈的孩子都叫到跟前,每人给了200块钱,说这些钱是孩子们回来看他攒下来的,他留着也没处花,给孩子们留个念想。
孩子们推脱了一番,看爷爷态度坚决,也只好收下了。
这几天大家伺候爷爷,非常辛苦,看见老人家病情好转,终于放下心来,所以,这一夜睡得特别踏实,第二天早上却发现爷爷不见了。
一大家子人赶紧四处去找,找了大半天,在村后的深沟里,发现了他的尸体。
爷爷一生勤劳康健,无病无灾,为两个儿子立下汗马功劳,却不能及时死去,没有办法,只好自己想办法死了。
多么让人寒心!但这确实是一些老年人面临的现状。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却不能养父母老,各种嫌弃,各种怨尤,这样的人和禽兽何异?希望天下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我曾遇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流浪汉。当时正在刮一个小型的台风,风雨非常的狂暴,
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都在奔走回家,我打着伞正要找地方躲雨,发现这个老人却独自站在风雨中,他身材非常的挺拔,抬头挺胸好像一颗松树,他抬头闭着眼,享受着雨水的冲刷。
狂风虽然大,但是很奇怪,却吹不动他的身子。我被这一景象震住了。
于是我就走过去拉他,要他一起躲雨。他也没有拒绝,跟着我就躲到了一个银行的屋檐底下,当时风雨很狂没法走,于是我们就聊起来了。
我问他老人家你多大年纪了?
他说:我今年80多了。
我说:高龄啊,厉害,你住在哪里?怎么不回家?
他轻轻一笑说:天下哪里不是家。说这话时看着我一眼,那眼神里充满着智慧。
我一听这话觉得这不是一个普通人,于是和他攀谈起来。
他跟我讲人老了,其实越活越没意思,真想快点走掉。于是他说了4个字叫做寿则多辱。
我就很好奇,问他为什么呢?
他说:
1、身体在老到最后阶段的时候,会对你一辈子做的瞎折腾,做总的一个偿还。
一个人老了,身体机能不断衰退,大脑开始迟钝,你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难得有那么一个小时比较舒服的。这是一种偿还,偿还你年轻时的放纵,不保养。
到老,心也在开始偿还年轻时的债,你说过的每一句对不起别人的话,伤害过人家的一点一滴,你占过的所有便宜,你做过的所有违心的事,常常都涌现在你内心,需要你很长时间去忏悔,这些东西,你不要以为只有我有,你将来也会有,每一个人都会有。
因为你以前瞎折腾,所以老了,必须做偿还,这在一定的角度上,是受辱,当然你换个角度看,是救赎。
我问:那这种偿还,是折磨还是痛苦?
他说:是人心的一种自然功能,人心本无善恶,但你内心的善恶,却会像免疫细胞和病毒细胞打仗一样,有一个了结。
我问:那你最后了结了没有?
他说:小兄弟,如果因果可以避开,那这个世界就乱套了!
我问:很厉害的高人,比如佛菩萨,能避开因果吗?
他说:你这么喜欢佛菩萨,你去问他们啊!
我说:长寿是大家都想要的啊,为何你一说,这么不堪呢?
他回答:有一种痛苦,叫我知道我在苦,知道了,就不苦了。不堪,是你觉得。
我笑:明明你说出来很难受的样子,还说寿则辱啊。
他笑笑:原来我说什么你就觉得是什么啊?
2,如果活明白了,剩下的时间全部是混吃等死。
他说:人一旦活明白了,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是混吃等死。
我说:这又是什么怪道理?
他说:你听过一句话吗?朝闻道夕死可矣。假若早上明白了,晚上去死都行,这句话你相信吗?
我说:不信,好不容易明白了,为何舍得去死?
他说:其实一个人如果真的活明白了,并不是想死,而是随时可以去死。生存只是在杀时间。每天用一些事情来杀时间。
我说:我理解不了
他说:无需理解,这是小事,一般世人听到了,也都会说这种话是疯话,咱不说了,刚才我们说到寿则多辱。其实这四个字,包含着人在世界上生活的道理。
3、凡是多余的东西,对身心都是负担
他说:凡是多余的东西,对身心都是负担。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做第欧根尼,就是住在大缸子里的那个糟老头子,他们那个帮派,就是混犬儒的。
我说:我听过,犬儒就是像狗一样活着。那多寒碜啊。
他笑笑说:你以世俗眼光看他,当然寒碜,就像你现在看我一样,照样很寒碜很不堪。但是他住在缸子里,亚历山大大帝来了,问他有什么需要,他说,你站开点别挡着我的太阳。这人多有趣。其实他们搞犬儒,意思不是要像狗一样寒碜,而是学习狗的本能生存状态,狗一般不做多余的事情,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喝水吃饭你给他碗它也吃的香你给它丢地下它也吃的香。吃什么怎么吃对狗来说,没有影响。
对人来说,多余的,是什么,多余的,就是你满足基本需求之外的一切,你饱了还想吃,为什么要吃那多余的一餐夜宵,因为你贪吃嘛!超出基本需求的东西,带来的都不是快乐,而是拖累。或者说,你的快乐和自在,会被多余的事情挤压着无法出来。
其实人老了超过自然的寿数,就是一种多余,本来活着几十年已经挺累的,差不多七十几可以走了痛快,却耗到了九十多,这是很多余的寿,为什么,因为你九十多,奉献不了只是纯消耗,需要人伺候你问候你关心你,需要照顾医疗等等。
一般人喜欢长寿,但真正长寿后,每天都觉得还不如死去,因为那其实挺煎熬的,长寿的人,要忍受孤独寂寞,一天一天的周而复始,他们必须感受着生命的衰退和死去,其实就是在等死。
我个人来说,即使死了,帮我打理后事也是一种多余。如果能烧了,一把灰冲进马桶,或者撒去任何地方我都不会介意。
我说:你老人家这种思想,一般人都是接受不了的,起码我就无法认同。
他说:我要你认同干嘛?
我说:你就不能随大流,好好活着吗?
他说:你看出来我哪里不好?
我一时无语。
他接着说:好与不好,人人都有个标准,你说多子多孙,几代同堂,富贵长远,颐养天年,是人间最好,我却认为孤独清净、自在逍遥,心无一物是最好。甚至于我并没有觉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我放弃追求最好,我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我有点生气了听得,我说:要全都这样像你,这个世界不用运转了,这个国家不用发展了。
他笑了:你看,你因为别人一个人的一句话,就能判断一个国家的事情,还能因此生气,你这样下去,活不到六十就得玩完啊。
我强压怒火:你就是怪胎。我看你骨骼清奇,以为你是世外高人,想问你问题,没想到你说出来的都是这么极端不合常情的理论。
他大笑:是你把我从台风里拉到我家的,我才陪你瞎扯一会,我现在要睡觉了,你快点走吧。
4、本在家中,回哪门子家?
我说:你家?
他说:是啊,今晚我就睡在这里。这个银行屋檐很宽广,晚上风雨也吹不到,不错。原来我总以为,要找到回家的路,后来我发现,我本在家中,还嚷嚷着要回个什么家?四海为家就是这个意思,你本来没有离开过家,你却总喊着返璞归真要找到回家的路,你说傻不傻。
我说:你可真行。那我问你,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他说:我以前是个生意人,做点小的生意。
我问:有多小,卖煎饼果子吗?
他说:有个公司,做到每年营业额四五百万吧。
我说:那确实还可以,那你为什么沦落至此呢?
他说:资金链断裂负债,老婆拿所有钱和别人走了,我一气之下想出家或自杀,但后来觉得,自由自在其实也挺好,就出来找了个偏僻地方租个小房子住了十几年,后来钱也用完了,年纪也大了,别人请我回去做事,我都拒绝了,就这样出来流浪了。
我说:那你不后悔吗?
他说: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繁华落尽终须悔,尘烟散处不如归啊!
我说:好一个繁华落尽终须悔,尘烟散处不如归啊!这是哪位古人写的?
他说:我自己写的对联,以前放在小房子门口的。
我说:你吃饭没有?
他说没有
我说,现在台风停了,我去看看外面有没有店开门,买点东西给你吃,你等着我。
他点头笑笑。
我就跑出去,找了一阵真有个便利店没关门,我去买了一碗面,几个包子,走回来一看,哪里还有他人在。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古人说"寿多则辱",这是古代对高寿之人窘境的总结,也是当代长寿老人的真实写照和无奈。
人人都想长寿,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人七十为稀,今人八十为稀。
随着年岁增加,人会逐浙衰老,病痛缠身,反映迟钝甚至痴呆,行动困难甚至卧床不起,吃喝拉撒让人伺候。
这种状况一时尚好,但一拖数年。人虽然活着,但生不如死。自已痛苦,也拖累家人。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实际上,久病也无親情。
当人老了,到了高龄时能快速离去,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为了减少此类高龄老人死前痛苦,应该执行安乐死,这实际上是最人道的做法。
您好,我是凤炎忻,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古人说“寿则多辱”,要怎么理解呢?
它的意思就是说:寿命多了(活得太久)之后就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
人那,不能过于长寿,如果活得太久,由于种种原因,难免蒙受病痛之辱、无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严,长寿就会变成一种痛苦。
这很好理解,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老了之后确实很难自理,麻烦事也会越来越多,很容易不受人待见,“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道理。尽管中国自古倡导忠孝仁义,但不孝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寿则多辱”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
原文是这样说的: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译文如下:
尧在华巡视。华地守护封疆的人说:“啊,圣人!请让我为圣人祝愿吧。”“祝愿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愿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守护封疆的人说:“寿延、富有和多男儿,这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是为什么呢?”尧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惧,多财物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些困辱。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我谢绝你对我的祝愿。”
总的来说,“寿则多辱”,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过于长寿,难免会蒙受屈辱,失去人生尊严,过于追求,很容易变成一种痛苦。
人生在世,更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把生命活出质量、活出精彩,怡然自得,逍遥物外!
我外公已经98岁高龄了 ,却住在一个小黑屋里 ,吃着馊了的稀饭 ,过着孤单又无助的生活 ,每次想起都让我忍不住想哭 。
我外公一生中育有四个儿女 ,分家时 他跟了大舅 。主要是我大舅腿部从小有些残疾 ,所以外公内心愧疚 ,想着跟大舅 ,能帮就帮一点 。
其实当年分家时,由于外公跟着大舅,所以多分了一块地 ,外加一个院子 。因此二舅和小舅也没有怨言 ,想着以后也是由大舅照顾外公 ,多分一些东西是应该的 。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 ,外公身体越来越差 ,已经到了要人照顾的地步 ,大舅妈却开始各种嫌弃了 。说凭什么让他们照顾外公 ,应该轮流照顾才对 。说外公 ,又不止大舅一个儿子 。
可外公说他跟大舅住习惯了 ,去二舅或者小舅家里住不惯 。主要是二舅和小舅在县城做生意 ,买的是小区房 。
大舅妈说出那样的话 ,让外公很是伤心 ,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口发呆 。
我跟我妈说,叫外公去我们家住 。结果外公为了要面子,说再怎么样 ,也不给我妈添麻烦 。
无奈我妈也没办法,只能常回家看看外公了。
没想到那天,我和老公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回到乡下 ,却到处找不到外公 ,大舅和舅妈也不在家 ?
此时邻居才跟我透露 ,表哥和表嫂离婚了后,就出去打工了 。而大舅和舅妈在老屋边上,修了个小房子 ,说是专门给我外公住的 ?
于是我来到了屋子旁边 ,透过门缝 ,看到黑漆漆的屋里,外公正躺在床上 。看到我和老公来了 ,连忙坐起来打招呼 ,问我们怎么来了 ?
此时外公问我和老公,要不要吃稀饭 ?
我闻了一下味道 ,似乎已经有点怪味了 ?便说不饿。只见外公扶着拐杖,两只手发抖的拿着铁锅 。说想重新给我和老公煮一锅 ,结果老公连忙说不用了 ,他真的不饿 。
看到这一幕 ,我忍不住一脸心酸 。想着外公这辈子儿女双全 ,子孙满堂 ,可都这把年纪了,却落到如此孤独的地步 ,实在是让人心寒了 。
此时老公硬塞了1000块钱给外公 ,可外公一直推迟 ,说我们生活也不容易他有钱用 。
想着外公怎么会有钱 ?听我妈说上次生病了 ,都在家忍着没去看 ,估计身上一毛钱也没有 。虽然逢年过节大家都会给,估计外公也全给大舅妈了 。
毕竟舅舅和舅妈年纪也大了 ,表哥又赚不到钱 ,而且还离婚了 ,外公不想让他们担心 ,生病了也不敢问要钱 ?所以一直忍着 ,直到那天我妈回来发现才带去医院看 。
于是我悄悄跟外公说 ,把这钱放好了 ,别让大舅妈知道,等一下又没有了 。
只见外公用颤抖的手,接过我手上的钱 ,然后尴尬地放到了席子下面 。
看到外公没人照顾的样子 ,作为孙女的我却又爱莫能助 ,除了给点钱 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
想买点好吃的 ,外公的牙又咬不动 。想买点穿的给外公 ,每次他又舍不得穿 。所以想给点钱给他,表示我的一份心意吧 !
我想我和老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外公余下的时间里,多给他一点温暖 ,常回家陪他聊聊天 ,只希望他晚年不要那么孤单 。
在我看来,长寿未必是一种福气 。因为一个人孤单地活着 ,本身在心灵上也算是一种羞辱吧 !加上年事已高,身体又不争气 ,百病缠身 ,忍受着各种煎熬与心酸 , 那活着就是一种煎熬。
依我看,如果晚年幸福,身体健康,儿女们又孝顺 ,活那长寿真的是一种福气 。如果达不到这些条件 ,长寿最多算是一种等待阳寿的痛苦煎熬吧 !
文中的配图来源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
我所在的乡镇,曾经有一项福利,凡是年龄达到一百岁的老人,在生日当天,政府会送去一万元现金,表示祝福。虽然这个乡镇只有三四万人,但过了几年,终于还是出现了一位活到一百岁的老人。
老人生日当天,我们去送钱,老人一大家子人都很高兴,对我们也很热情。公事办完了,我和老人聊天,跟老人说她有福气,可老人拍着大腿说,有啥福气?老了讨人嫌啊!
由于工作原因,我后来又陆陆续续和很多老人交流过,无一例外,每个老人都对我说,自己活得太长了,遭人嫌弃,成了老不死,还不如死了好啊。
后来,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说实话,这些老人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在生活上对老人照顾得很周到,否则老人也活不到这么大年纪,对吧?可为啥老人们似乎还是不满意呢?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孩子们的嫌弃呢?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尧帝到华地巡视,当地的官员就拍他的马屁,祝他多子、富有、长寿,尧直接说了一句,用不着。
官员们感到很奇怪,这三样都是人们非常希望得到的,为什么你偏偏不要呢?
尧回答说,儿子多了就会感到忧虑,财富多了就会有很多麻烦,寿命长就会受到困辱,这三样对提高自己的德行都没有用处,所以你们还是不要这样祝福我了。
提醒一点,秦朝以前,选拔人才的普遍标准是“德行高”,这和后来的“能力强”是完全不同的。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长生,羡慕长寿,可真正成了长寿老人的时候,为什么又会觉得受到困辱呢?这话是不是尧帝说的,不好考证,但起码是庄子说的。庄子也是先秦大贤,他说的话总该有几分道理吧?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所谓受辱,也只能是来自于其他人,那么对于老人来说,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的家人,另一个是在社会交往的人。
我们
通常来说,老人能够长寿,说明子孙们大多是比较孝顺的,可事实上无论子女多么孝顺,大多数老人还是会感到不满意,这种不满意往往不是体现在生活水平上,而是在精神方面。
可能有的子女认为,我也很照顾老人的精神生活啊,电视机,游戏机,甚至还会张罗着给单身的老人找个老伴,难道照顾得还不够好吗?
其实我想说,问题的关键根本不在这里。
中国古代家庭中,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一个男人在家庭中既是父亲,又是丈夫,往往还担任着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无论在外面高低贵贱,在家里都是地位最高的,最尊崇的。
但是,当这个男人老去以后,他的家庭地位就会急剧下降,在家庭成员面前不再具有权威性,子女们对他的尊重程度必然也会有所下降。子女们当然不会故意这样做,但在各种细枝末节上还是会无意地表现出来。比如你小时候总会觉得父亲说得都对,觉得父亲无所不能,但当你长大,父亲老了,你就会发现其实父亲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说的、做的很多时候都不对,所以在有些问题上你就不会按父亲说的做,而是按自己的思路去处理。
当然,大多数时候,子女们的做法反而是更好的,更正确的,但这无疑更让老人觉得失落,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看问题不再透彻明白,提出的办法也不再高明有效,反倒不如孩子们了。渐渐地,这种失落感在老人的眼里,就变成了困辱。
至于长寿的女人,其实道理也差不多,只是程度上稍微差了一点,另外你有没有发现,长寿的人中,往往女人占了大多数吗?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老话中有“顺者为孝”的说法,意思就是要顺着父母,尽管很多时候父母说的并不对,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但还是要按父母的意思去办,这才是孝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愚孝”,要和父母讲道理、讲效率,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自古以来就没有跟自己父母讲“道理”的道理。唯一可以和父母讲的,只有是与非。
再先说说老人为什么会感觉自己在社会上受辱。
无可避免的,人老了,在社会上的作用就降低了,无论你是大富大贵,还是普通百姓,和年轻的时候相比,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变小了。
然而社会是很现实的,在你所在的圈子里,只要你“没用”了,那社会地位肯定会降低,周围的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尊敬你了。尽管他们可能还是会对你很客气,但你还是能感觉出来,那只是表面上的客气,并非发自内心的尊敬。
而且,老人年老体弱,头脑反应也慢,当人的动物性展现出来时,往往会觉得老人好欺负,尤其是个别年轻人会仗着年轻力壮“欺负”老人,而老人无力反抗时,就会感到耻辱,因为他会觉得如果是自己年轻时候,绝不会吃这种“亏”。
如果说,家里的子女还会因为亲情,迁就父母,可社会上的人们就不会因为你年纪大而迁就你了,所以老人往往在社会上交往,往往会更多的感到“困辱”。
以上所说,还是那些三观很正的老人,如果这个老人三观不正,道德品行败坏,违反了社会公德甚至是法律法规,那么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尽管算得上是罪有应得,但这些老人自己仍然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困辱”。
综上所述,人老了之后,体力、精力、判断力……各个方面都会下降,而偏偏大多数老人都会把自己的现状和年轻时候的自己相比,从而有了受辱的感觉,年龄越大,这种感觉越是明显。
当今社会,政府提倡“常回家看看”和“尊老爱幼”是很有道理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减轻老人的心理压力,不让他们有受辱的感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但是有的老人,利用尊老的社会公德,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能得利,根本不在乎是不是妨碍他人,是不是损害他人利益,对于这种老人我只能说,这和年龄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和道德品行有关,这种人就是在年轻的时候,也不是好人。
简单地说,就是“当年的坏人变老了”,而不是“现在的老人变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