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导致司马迁挨了一刀的男人李陵真的投降了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1关键词:男人,司马迁,李陵

导致司马迁挨了一刀的男人李陵真的投降了吗?

点赞1、吉林市 网友:萤火光

投降了,而且降的堂堂正正、冠冕堂皇、干净利落、可歌可泣、纵观古今汉奸莫能出李陵之右者。

一:世家子弟意气纵横,深入绝域遭遇大敌

李陵(前134年——前74年)出身世家大族,祖上李信曾为前秦大将、祖父李广更是名著文景两朝,除其父早死之外,他的叔祖李蔡曾是汉武帝的丞相,后因犯罪自杀,他的叔叔李敢也是横戈跃马驰骋疆场的悍将,后因李广之死殴打大将军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

李陵作为李氏家族第三代的杰出代表,自然备受“锐意开拓”的汉武帝的青睐,年纪轻轻就已是军队统帅,独自率领“骁锐果敢,悍不畏死”的特种部队,可谓少年得志,前途无量。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北伐,原被安排为后勤粮草总管的李陵以年少意气的李陵闻言大喜,不顾武帝阻拦,坚请随军出征,并在急缺战马的情况下,舍长扬短的化骑兵为步兵,深入虎穴。一心想着借此一役扫除李家屈辱,犁庭扫穴,建立不世功勋。

屋漏偏早连夜雨,原就装备粗糙、粮草不济的李陵部在山遭遇匈奴主力,在经过数月艰苦抗争之后,五千精锐丧失殆尽。原打算自杀殉国的李陵不知何故在最后关头竟然投降了。美其名曰:“将以有为也”。

二:汉法当诛,武帝却曾法外留情

汉军法“将军判降者诛全家”。世代将门的李陵哪有不知之理,但却依然选择投降,个中情由实在令人难以揣测。倘真如后人所言是“欲有所为”那这代价也实在太高了。

在李陵投降之后,汉武帝大聚群臣筹议此事并决定暂时收监李氏族人,并命将深入西域迎回李陵。可恨受命的将军因为道路受阻并未见到李陵本人,由于害怕皇帝的责问又江道听途说的“李陵为匈奴练兵”的消息上报给了武帝。震怒之下的汉武帝于是尽数诛戮李氏一族。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由此可见,汉武帝对李陵是否真降也曾心存疑虑。而之所以诛灭李氏一族,则是因为他“替匈奴人练兵”;话说,战败而降已是大罪,为敌人练兵自然是罪上加罪。就此而言尽诛李氏也是无可厚非。换言之,汉武帝也是被公孙敖所蒙蔽。李陵以此责武帝,未免有些牵强。

三:做了匈奴前锋,追杀汉军千里地

公元前90年,匈奴入寇边关,汉武帝再次兴兵北伐,此战,李陵自愿前驱为先锋之职。一路上追亡逐北,将汉军逼迫至浚稽山(当年李陵受困投降处)。汉军凭借天险顽强固守,双方陷入僵局,后因汉军援军将至而李陵率兵撤围。

此战,后人大都认为李陵有“让战”的嫌疑,毕竟,当年带着五千兵马就敢深入不毛和单于数万人硬抗而不败的角色。又怎会干不掉区区几千人的商丘成残部呢?但在我看来,这种以过去看现在的眼光未免有些想当然了。所谓“世殊事异”在他背国投敌的时候,属于他的荣耀和光辉就已经消失殆尽了。谁能肯定今时今日的李陵就没有围歼汉军以报“家仇”的意思?

四:文学毕竟是文学,历史终究是历史

历史是残酷而鲜少有温情的,但文学确实人性而温暖的。出于各种各样的需要,有太多历史人物被刻意虚化、扭曲甚至抹黑。盲人骑马临深池,一不小心自然容易落入陷阱。关于李陵投降一事,原就存在诸多争议,但无论如何,李陵降敌是事实,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那么总有千般无奈,万般不愿。大节已亏,又何必多言?司马迁借此宣泄个人愤懑,后世文人别有用心者却通过对李陵形象的塑造来为自己的龌龊行径寻找正当的借口。

我是狐笔春秋,欢迎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点赞2、平度市 网友:终极至尊

史记就是故事会,为了生动可读性强,司马迁加了太多私货和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历史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动作描写的绘声绘色,好像司马迁自己就是当时在场目击者,这还不够,心理活动怎么知道的?肚子里的蛔虫,李陵就是投降了,自己怕死牵连了家人,没种啊

点赞3、葫芦岛市 网友:半生欢

对于这个问题,要矫正一个常识:李陵才是汉天子,汉武帝不过是个假象。看李陵事迹,可知他们家族一直在一线作战,此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原理,李陵是从西域出兵的,他跟小刘彻就不在一地办公。其次、李陵打到山穷水尽,小刘彻没派兵救援。第三、李陵刚被抓,小刘彻就灭了他全家。第五、李陵墓宫殿俄国扒出,其中瓦当上写着“汉天子常乐未央”。第六、刘彻原名“彘”,这是有獠牙的“野猪”。

“汉”是“银汉”,是瓷器,是天水银娃娃。从谱系来说“彘”不是“汉”,它是家养的猪,我有一文专门论述“彘”你们看看就明白了。

我为何说小刘彻置李陵于死地?其一、楼兰王国是李陵的家,小刘彻用生化武器把楼兰王国灭掉,这就是“盅惑之乱”。第二、俄罗斯出土李陵宫殿其中有“汉天子常乐未央”有人解读他热爱刘彘政权,这是扯蛋,这是他身份最后的证明。第三、李陵就是司马迁,《史记》就是他的绝唱。原本想专写一文说明李陵的身世,看到提问,就简单写一下吧。

“大汉国内复有大汉国”,史书留下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大汉国是个早就存在的国家,刘彘即“西亚”搞独立,玩了个“小大汉国”,即“伪汉国”。张骞是“赛西亚”,张骞曾经揍过他,被他偷袭杀死,“赛里丝”即中国人痛恨刘彘,给张骞取名“赛西亚”,再告诉他你永远不是“赛里丝人”的对手。今中国人是天被打瞎的一只“眼”,我们是赛里丝人,但是“瞎子”,我们已不能明白祖先文化。“丝绸之路”取此名,标志着这条路是“赛西丝”即真正的中国人开创的。

“刘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唯一遗憾的是“赛里丝国”不该存在,若当时没赛里丝,他就是“天下第一霸”,我们为他感到遗憾吧!

点赞4、广州市 网友:明月风清

题中说的男人是西汉名将骑都尉李陵,一次他带着5000步兵深入匈奴腹地,被8万多匈奴骑兵保围,浴血奋战多天,杀死杀伤敌人无数,最后寡不敌众,诈降于敌人,一年后李陵不得不诈降成真,发生了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变化?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那是在公元前99年,武帝召见李陵说,李广利将军统领三万骑兵已从酒泉出发,打击在天山活动的左贤王,准备让你为他运送部队后勤物资。

李陵向武帝主动请战,亲自率领他的5000屯边将士,到兰干山南边以分匈奴兵力,武帝同意了。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孤军向匈奴腹地走了30多天,到浚稽山扎营。在浚稽山遭遇到匈奴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杀死匈奴兵数千,引来八万多匈奴骑兵一起围攻李陵他们,经过几天的殊死战斗,最终由于力量悬殊,没武器了就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又被一座大山所阻折入狭谷,敌人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险要处放下垒石,很多士卒被砸死,不能前进,又经过激战部被打队散了,死伤无数,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仅四百余人。

听说李陵投降了,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司马迁说:“......,况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敌人被打死打伤无数而自救不暇,又召集能射箭的百姓来一起围攻。他转战千里,矢尽道穷,战士们赤手空拳,顶着敌人的箭雨仍殊死搏斗奋勇杀敌,得到部下以死效命,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身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绩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是为李陵说情,于是把他下狱施以腐刑。

过去一段时间后,汉武帝悟到李陵是孤军无救援所致,没办法才委屈自己投降了,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并在一年后,派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公孙敖空手而回见到武帝说,听俘虏说李陵在训练匈奴兵对付汉军。因而没接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全家都被诛杀。可惜啊,办事的人道听途说,没有把事实弄清楚就回来向武帝汇报,使国家失去了一位良将。使李陵诈降成真。

点赞5、温州市 网友:头顶乌云

本来是没有的,但是被杀了全家之后,也就没有办法了。

他是被人坑了一波,最后战败,不得已投降。但是这个时候,也并没有杀他全家。后来汉军北伐,统军将领打了败仗,怕自己挨处罚,就撒谎说是李陵帮助匈奴人。因为被小人诬告,汉武帝才杀他全家的。

在那之后,李陵就对汉朝不再抱希望,甚至在苏武被扣押的时候,去劝苏武投降。

李家属于倒霉那一类的,总是被同行坑,要么被卖,要么被诬陷,从李广那时候,就是这样。

点赞6、肇庆市 网友:柒。囍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李陵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

李陵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

李陵曾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越过居延侦察地形,未遇到匈奴顺利返还。后升为骑都尉,带领精兵五千,驻在酒泉、张掖等地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几年后,汉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命李陵带其五千兵马随后。行至边塞,武帝又诏令李陵,要他留下手下将士,只率五百轻骑出敦煌,至盐水,迎接李广利回师,然后仍驻屯在张掖。

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来到武台殿,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到兰干山南边以分单于兵力,请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我发军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并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

公元前99年10月,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11月,为主帅李广利分兵遇到匈奴单于8万骑兵作战,连战8天8夜,战败被围,投降匈奴。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汉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诛杀,致使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点赞7、芜湖市 网友:完美情人

李陵的投降也是身不由己的,当初汉匈战争激烈的时候李陵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功劳毅然决然地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汉武帝本来计划让他做后勤部队可是他时运不济遭到了匈奴的主力,他边退边战和匈奴来了一场持久战,李陵经过漫长得这僵持后早已是弹尽粮绝,他们原本是可以从中逃脱的但是军队中出现了叛逆将李陵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匈奴,李陵在激烈的战争中被擒拿但他却誓死不降,李陵被匈奴活捉的消息传回朝廷后汉武帝大怒,大臣们见此纷纷落井下石,汉武帝心中的怒火更是高涨,他当即下令将李陵满门抄斩,李陵听到这话不由得是肝胆俱裂,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回去的机会了于是只能投降了匈奴,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结果都是由无数细微的细节决定的,这个自己是无法控制的。

点赞8、朔州市 网友:沐雨橙风

《史记》被鲁迅称道为:“史家之独唱,无韵之离骚”。许多人也知道《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因为仗义执言为叛将李陵辩护被汉武帝降罪,遭受腐刑的奇耻大辱。此事成为了司马迁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他痛定思痛,发愤图强,终于修成了千古的绝唱《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天地。可是,很少人会去了解当初司马迁为谁辩解的?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投降?他真的投降了吗?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

说到李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稍有点历史尝常识的人肯定认识他的祖父——李广。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男人。可是这位“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将军一生都在和匈奴战斗,他的孙子怎么会投降匈奴呢?

李广戎马一生,战功赫赫,能力超群,可是命运坎坷,一生得不到册封,生活穷困潦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李广难封”。李广有三个儿子,可惜大儿子和二儿子早死,三儿子也因事被霍去病杀害,李陵作为李家的长孙,背负着家族复兴的巨大期盼成长。作为李家唯一的希望,李陵也一直充满了雄心斗志,早年他和苏武都汉武帝的身边当过郎卫,职位虽小,但是晋升途径优越。汉武帝也比较看重这个年轻人,认为李陵有李广将军的风采,所以:“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因部下参与匈奴内部的叛乱受到牵连被匈奴扣押,消息传回,汉武帝大怒。第二年,命令李广利出兵三万攻打匈奴,李陵作为骑都尉负责帮忙押运粮草。此时的李陵四十岁左右,血气方刚,雄心勃勃,一心想证明自身和家族的实力,自然不愿意接受这种打杂一般的任务。于是,他对汉武帝说:“我手下五千人都是来自荆楚骁勇善战的能人,希望能带领着他们作为一队,从旁协助李广利将军。”汉武帝认为他的手下人太多了,不能给他足够的骑兵。李陵立马请命说他们不需要骑兵,他们可以以少击众。汉武帝对此表示十分赞赏,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接应他。

路博德曾在攻打南越时立下大功,后因犯事沦为强弩都尉,他不愿意被一个晚辈骑在头上,于是他一边跟李陵说此刻匈奴的马正肥壮,不要在秋天出兵;一边跟汉武帝打小报告说李陵不愿意执行命令进军。汉武帝怒了,下令催促李陵到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观察敌情。晚年的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性情大变,喜怒无常,这个命令,使得李陵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

毫无意外,李陵很幸运地遇到了祖父一辈子都梦寐以求想见却见不到的人——匈奴的单于。李陵也是不幸的,因为他直接面对的是匈奴的三万大军,实力悬殊,李陵却没有半点退缩,指挥者他五千步兵硬生生杀了数千人。匈奴自然也不甘示弱,立马召集多了八万兵马围攻。李陵发现军队的战斗力不行,调查后才发现,军队还带了妇人,于是十分果决地下令处死了随性的妇人,以此刺激军队的战斗热情。

第二天,在和匈奴的正面交战中,又斩杀了几千匈奴。匈奴以为这是汉朝的精锐部队、主力军,倾国之力召集了更多的军马围堵李陵的军队。李陵仅仅有五千的步兵,属于孤军深入,没有其他的军队和粮草的支援,很快就面临了兵乏粮绝的境地。不过他还是和匈奴抗争到最后一刻,最后身边的士兵只剩下十几个人,但是他们被匈奴几千人包围。此刻李陵的内心必然是挣扎的,国仇家恨,壮志难酬,他没有选择战死,而是选择了投降。汉书记载李陵此刻的心情:“无面目报陛下!”

李陵斩杀几千匈奴的消息传回长安,赞誉声一片。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舆论立马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汉武帝对这个年轻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自然不能接受事实,恼羞成怒,召集群臣讨论此事,群臣混迹官场,深谙察言观色的基本技能,自然对李陵口诛笔伐。司马迁作为太史令,实际上只是一个品级低微的史观,他也被询问了意见。司马迁醉心于学术,常年泡在国家图书馆,和李陵几乎没有正面接触的机会,也仅仅是点头之交罢了。不过,他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没有见风使舵,他认为李陵有“国士之风”,投降只是权宜之计,他应该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伺机报效国家。但这并不是真正促使汉武帝恼羞成怒的根本,而是司马迁认为李陵以五千的步兵抵挡匈奴的几万军队,杀敌过万,非常了不得。汉武帝认为这是在暗中讽刺李广利的不作为,所以异常愤怒。

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迁的判断是正确的,汉武帝也曾后悔过,不过李陵终究还是投降了。原来,李陵投降后,汉武帝把李陵的家人关进大牢,等待后续的消息,不料,听到了李陵为匈奴练兵的消息。汉武帝彻底怒了,杀了李陵的全家。几年后,汉朝的使者到匈奴进行外交活动,李陵质问汉朝的使者,他虽然投降了匈奴,但是从来没有辜负过汉廷,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祖国家乡的事,皇帝为什么要杀了他全家。使者说:“皇上听说李将军为匈奴操练军队。”李陵听后悲愤喊道:“练兵的是李绪啊!不是我李陵啊!”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历史悲剧,也造成了李陵态度的转变,匈奴对于有实力的人总是礼遇有加,他接受了匈奴的所有好处,娶了单于的女儿为妻,被封为右校王。期间,他还到过北海,劝苏武投降,被拒绝。十八年后,新皇登基,汉匈关系改变,汉朝的使节来匈奴接苏武回国。此时,汉朝的政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掌权的正是李陵年轻时期的好友霍光和上官桀,使节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接李陵回国。李陵拒绝了,他说:“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

十八年了,早已经不再年轻,生活习惯和价值观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友在匈奴的寒苦之地呆了十九年,对汉朝的热爱之心一直没有熄灭,哪怕是听到妻子的背叛和朝廷的冷遇的消息,依然没有动摇。而自己呢?纵然有千般的委屈和无可奈何,没有守住本心,有何面目回国。好友注定是要青史留名的,而自己注定是遗臭万年。这也许就是宿命,若是再给一次机会,耿直的司马迁依然会选择仗义执言,苏武依然会选择爱他的国。几年后,李陵死在匈奴,他的儿子陷入了匈奴内部的权力斗争,结局并不好。

点赞9、三明市 网友:嗜血飙王

李陵投降匈奴,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他身处匈奴却未做一件对不起汉朝的事。

风云突变的酒泉之战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将李广利出征匈奴,让李陵为其提供后勤保障。年轻气盛的李陵不愿只当后勤部队,于是向汉武帝申请自己领兵五千出战。

汉武帝欣赏李陵的气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惊心动魄的“酒泉之战”随着打响。起先李陵采取有效的战术打的匈奴伤亡不少。匈奴单于于是又增兵三万对抗李陵,李陵部寡不敌众只得边打边退,慢慢向关内移动,匈奴见汉军抵抗凶猛,又特意向关内移动心生疑虑,准备退兵。


恰逢,李陵军中一个叫管敢的军候因被校尉侮辱,一气之下投降匈奴,并告知李陵军中已无粮草,箭矢短缺,兵士也就八百余人。

匈奴单于知道后大喜,立即派兵围攻李陵。面对人数众多的匈奴兵,李陵部死伤惨重。半夜时分,李陵率几十壮士突围,却被几千匈奴人追击,匈奴人前来劝降李陵。

李陵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图日后回到中原,于是无奈之下投降匈奴。

诈降成真,夷灭三族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异常愤怒,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说情,被汉武帝处以极刑。很久以后,武帝悔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所以对李陵旧部加以安慰,并未追究李陵投降一事。

后来汉武帝又派李广利出征匈奴,并嘱咐他请李陵暗中帮忙。但是李广利与李陵有间隙,遂使李广利无功而返,汉武帝对此很是震怒。

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派公孙敖出征匈奴明确指示他把李陵带回。但是他与匈奴交战未能取胜。回朝后向汉武帝禀告说:“据俘虏的匈奴兵称,有个李少卿的汉军将领教他们行军打仗,对付汉军,才使我军败下阵!”


汉武帝一听,怒不可遏,直接下旨灭了李陵一家老少。但是,这真的错怪李陵了,因为教匈奴的是另外一个投降的汉人叫李绪。

身在关外的李陵知道自己被诬陷,全家老少因为自己命丧黄泉痛不欲生。

这次误会让他重返中原以图他日戴罪立功的希望彻底破灭,他难以再次踏入汉朝的国土。

无可奈何终生留在匈奴

家人的无辜惨死,以及被永久烙上“叛国”罪名的他只好死心塌地留在匈奴。

匈奴单于见他出身将军世家,作战勇猛,格外器重他,还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他,并让他出任右校王。


他虽投身匈奴,但一直到他死也没做一件有损汉朝利益的事,但是他的投降始终没有得到后人的原谅。

在他投降后的二十余年间,他再也没踏入中原一步。公元前74年,李陵带着遗憾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李陵当初的无奈之举,竟然发酵到最后的难以挽回的局面。本是个忠贞之人,最后被扣上个“叛国”罪名,悲乎!

点赞10、防城港市 网友:︶嫣嘫ㄣ

是啊。

李陵最初是被俘,没有选择为国家战死。

前99年,李陵阵亡消息传到西汉朝廷,汉武帝本身很怀疑但没有处置。李陵投降的消息确认后,大臣都骂李陵,司马迁与李陵有旧,说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除以死刑后改为宫刑。

再后面,汉武帝认识到李陵是因为没有援军才失败,因此安抚李陵逃出来的残部并派将军公孙敖去接李陵。公孙敖返回后汇报,听说李陵(大约是投降的汉军塞外都尉李绪)在帮匈奴练兵。

这当然是大忌,汉武帝将李陵母亲、兄弟及妻子全部处死。知道消息的李陵就完全投降匈奴,娶且鞮侯单于的女儿,当右校王,前74年病死。

点赞11、衡阳市 网友:水墨年华

历史上是由于孤军深入作战,没有得到主力部队的后援,不幸被俘而投降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