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有哪些国营老饭店?
作为一个在更新饭店旁边生活了近四十年的我 来说它早已经不是那个记忆中的早餐店了,以前父亲带我去吃,烧饼是用有些破损的二大碗装的,扔在你的碗里,芝麻四溅,饼咬一口,起层,豆腐脑的辣椒油非常,非常香,小学的时候一毛钱咸菜,两毛钱烧饼能吃一节课。
老范记饺子真心的不错,张包铺别去了,去丰润街徐包铺吧,张飞扒肉,旁边李连贵熏肉大饼也不错,去吧。对了武刚扒肉也行,就是小贵有点啊,就那几个菜,哈尔滨道里八道街以前有很多饭店都是国营的,现在都没了,挺怀念的,不知道里商委有没有能力恢复这些老字号。
推荐,道外区北七道街一品香面馆回民,开业30多年,面劲道,汤好喝,价格不贵,但是一定不要中午去,排不上桌,推荐菜品:杂伴,主要是牛羊内脏,伴辣椒油超好吃,鸡脖子,吃着有一股奶香味,其他的菜品请自己发觉,老万下水和新乡饭店味道超级棒,就是环境差了点。
提起哈尔滨的国营饭店,许多老哈尔滨人都能说出几家。时代在变,可曾经熟悉的那个味儿,没变。
也许饭店的牌匾已经凋腐,白色墙皮也已脱落,但它,依然在那里。饭店里的摆设依然没变,收拾碗筷的阿姨依然手脚麻利,一进门就钻进鼻子里的依然是记忆中的味道……
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寻进老店,吃的是一份情怀;对于老哈尔滨人来说,在这些老国营饭店里吃的不仅是熟悉的味道,更是一段不愿忘却的记忆。
今天,新晚报就来和小伙伴们聊一聊我们老哈尔滨的那些“古董级”的国营饭店吧。
咱们重点先来介绍第一家:国营更新饭店, “更新饭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完成了公私合营,成为保留至今的最后一批国营饭店,被很多人认为是哈尔滨国营老店的“活化石”。对于大多数“老哈”和“老道外”来说,更新饭店是哈尔滨的“名牌”早餐。
上世纪70年代,更新饭店主要卖豆浆、大果子、麻花等,当时大果子7分钱、豆浆3分钱。
油渍斑驳的小房、硌屁股的木条凳子、花花绿绿的饭票儿、油香酥皮儿的烧饼、味道浓浓的豆腐脑……至今更新饭店还保存着当年的“国营”传统,在这里吃饭恍惚间就会有了“穿越”的感觉。
2016年10月,更新饭店搬离道外北大六道街的棚户旧址,迁入道外南四道街46号,新店的面积与老屋相同,外墙是仿古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这是更新饭店60年来第一次搬家。老店所有的家什,桌椅、厨具全部带走。
本想把老店的布匾移走,原样安装在新店,可年头太久,实在糟得厉害。于是,将原来挂在店内的牌匾略加粉饰,挂在前厅,保持了饭店原来的样子。
店里依然维持着老屋原来的陈设,依然凭饭票取餐;依然人均4元的烧饼豆腐脑。店里的员工还是两班14个人。开店60年,人换了,姓没换,都是接父母的班,继续着父母的活儿。
有关饭店的合影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工艺的彩色老照片。照片里涂着红嘴唇儿的姑娘们如今还在店里发饭票,不同的是,都“升级”当了奶奶。
烧饼和豆腐脑依然是更新饭店的招牌,老式的烧饼口感绵软,“油盐”恰到好处;豆腐脑嫩滑飘香,配上秘制的汤料,吃上一口,唇齿留香。
此外,炸包子也很有特色,酥脆的外皮包裹着足足的肉馅,一口咬下去,肉汁四溢;拉面是九十年代后新增的,据说做面师傅都是兰州来的,做出的面劲道爽滑,面汤浓厚。
怎么样,看得过瘾吗?有没有在悄悄滴咽口水,嘿嘿。
再来给小伙伴们介绍第二家:国营向前饭店,地点位于道外区北十五道街28号,也是一家主营主营烧饼、豆腐脑的老店。烧饼酥香起层,豆腐脑有股浓浓的豆香味儿,还有咸鸭蛋,蛋黄流油,吃起来特别香桂花饼也很有名。
第三家:道里区新亭街3号新乡饭店,这也是一家年代感十足的国营老店。老式的摆设、服务员统一白色服装、菜码超级大……人多的时候还得拼桌,很多去过的小伙伴都忍不住感叹,在这里拍80年代的戏没问题。
店里最圈粉的要属馅饼了,而且不卖米饭只卖馅饼!梧桐花炒韭菜、家常凉菜、酱猪手都是必点菜,还有滑溜里脊,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第四家是开封灌汤包子铺,位于道里区西九道街4号,不用说了,招牌当然是灌汤包,新出笼的包子顶端绽开个小口,露出肉馅,吸一口汤水,鲜香美味。几乎桌桌都点锅包肉、麻酱拉皮。
开封灌汤包子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个人承包经营,但所有权还是国营的,也是哈尔滨为数不多的几家带有“国营”印记的饭店之一。
新晚报要介绍的最后一家是华梅西餐厅。小伙伴们一定不陌生吧,只要来过哈尔滨,去过中央大街,就一定听说过。
说起华梅西餐厅的历史很久远,1925年俄国人楚吉尔曼来到当时的东北第一大城市哈尔滨,在道里西八道街上创建了一家俄式西餐茶食厅,当时营业面积只有7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俄式西餐茶食小吃。此后的30年间,餐厅几易主人,有俄国人、德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中国人,到了1959年,这家西餐厅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国营企业,同时迁址到今天的中央大街112号,并改名为华梅西餐厅。
华梅西餐厅以经营罐焖牛肉、俄式大马哈鱼、红菜汤等俄式西餐为主,此外还兼营法意式菜系。餐厅的建筑和饮食风格富有浓郁特色,被公众认为是哈尔滨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以上就是新晚报的全部答案,希望小伙伴们喜欢^_^
(图片来自哈尔滨新闻网及网络)
哈尔滨的国营饭店已经不多了。想当年国营饭店可以说比比皆是,国营饭店那服务也成了特色。阿姨辈分服务员,爱答不理的态度虽不可取但也着实有特意奔看这个去的。现如今真正意义上的国营饭店其实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是有当年国营的那帮人经营的老店,也依然是国营的模式。
一、更新饭店
国营老字号饭店原来在六道街头上,后搬迁到巴洛克。比之前亮堂了不少。虽然叫饭店但是卖的多为早餐一般吃的。烧饼豆腐脑麻花尖椒还有干香入味的牛腱子。
二、国营开封灌汤包
中央大街上的这家店真的是国营风格明显,服务态度很差人员也多是阿姨。早几年灌汤包啊黄桃锅包肉做的都很好,现在差了很多不过人气不减
三、新乡饭店
这家店在世纪联华对面我父亲年轻时候常去他家吃。收银的美女也变成了阿姨,这么多年还用算盘算账很怀旧。生意火爆主食没有米饭只有馅饼,他家来晚了不是某个菜没了而是菜单上都没了。无论你多大领导来这家吃饭必须拼桌交押金。这里的老菜做的也是很到位了。
现在只有更新饭店和故乡的新乡饭店是国营了,更新饭店现在只能说挂着老道外人的念想的垃圾了,早就不是以前的味道了,老师傅都退休了,剩下了人没了信仰都是图省事省钱,味道巨变,只是从小就在那吃,每次路过还想吃一口,吃一次忍不住吐槽一次。新乡饭店还可以,基本保留老味道,推荐一试。至于那灌汤包早就不是国营了,味道呢和原来接近吧,性价比极低,小馆子规模,大馆子价格,态度更不敢恭维,也没什么意思了,占着好地方,用着老牌子赚比较好赚的钱而已。
说个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本人饭量比较大,吃豆腐脑从来都是喝差不多了再加点卤,但是有一次去更新饭店,打餐的问我加一块钱的还是两块钱的……我随口了一句加卤还要钱呀,那阿姨给我来了一句:你以为是苏格兰打卤面呢?加卤不要钱……我无语……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占便宜,或者一块两块钱的事还拿出来说,但是我想说真不是这样,我从3.4岁开始,父亲就经常领着我吃他家的烧饼豆腐脑,而且是经常吃,每次吃都要加卤,有的时候服务员还会说:卤咸,给你加点脑……这就是我从小吃烧饼豆腐脑的记忆,后来搬家了,每次路过那附近,哪怕不太饿也要去吃点,还要经常开车过去吃……重点是每次都要加卤……
我想说的是,现在曾经的国营饭店已经不是过去的国营饭店了,味道变了,人也变了,以前虽说态度不好,但是心是暖的,现在从里到外都是冷冰冰的,只是利用这曾经的名声,贱卖这廉价的回忆……大家没必要追求一些所谓的网红店,很多就是跟风的心理,大家觉得好,你也觉得好,其实根本不知道哪里好,你也不知道他们曾经好的时候是什么样……
有同感的麻烦给个赞!好久没打这么多字了
我去过国营更新饭店,那里的豆腐脑味道很正宗,还有烧饼,包子。还有什么不记得了,再就是大白梨的汽水。,真不错。国营饭店真是很少见了,国营饭店能够经营下去,这是个例吗?是少数吗?为什么那么多国营饭店为什么都见了?真心希望政府,社区多办一些国营早餐店,让早起上班的劳动者能够吃上干净,卫生,物美廉价,美味的早餐。社会服务健全了,劳动者能够安心的工作了,社会进步会更快的,劳动者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我是哈尔滨土生土长的哈尔滨70后,那时我家住在靖宇北四道街,谈起哈尔滨国营老饭店,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国营三八饭店!
三八饭店原址设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南三道街64号,这个地址很久以前便是饭店。伪满初期是新记独一处,一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
三八饭店原址
1958年8月1日,在公私合营德发园的基础上,成立了全部是女职工的国营三八饭店。最初只有10名职工,号称“十姐妹”办饭店。她们的名字是:刘纯真、孙丽、班翠霞、郭静云、栾桂华、王丽、张桂珍、袁竹梅、杨淑惠、张秀珍。当时经营的是简单的溜炒菜。新建的三八饭店在市服务公司的支持下,扩大营业面积达360平方米,充实女科级干部于秀莲为主任,职工增加到58名。哈尔滨研制的第一台饺子机首先安装在三八饭店,并有万能灶、和面机、升降机、切菜切肉机、刷碗机、空中滑行送菜机等,成为当时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饭店。
周恩来总理视察三八饭店
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总理亲临三八饭店视察,满意地品尝了机器包的饺子和几样东北家常菜,并鼓励她们说:“服务事业是祟高的事业,是很光荣的,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奋发努力,做好饭店的各项服务工作,三八饭店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集体,曾先后接待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参观团和代表团,被誉为“跃进之花”。为了提高三八饭店的饭菜质量,鲁菜名师赵永省、特一级烹调师盛英杰、面点师林丛之等,先后在三八饭店工作多年,培养造就出一批妇女烹调技术人才。她们之中有哈尔滨市解放后第一位女厨师班翠霞、特一级烹调师刘凤兰、一级烹调师孔淑琴、一级服务师李颖等。她们在全市饭店业中都有很高的声誉。
1980年经省服务局拨款12万元,接上三楼,并进行修饰改造,总面积达1047平方米,餐坐350个。
1985年5月,一特一级烹调师刘东来调入三八饭店任经理。市商委拨款10万元装修二楼大餐厅,先后从四川省成都市请来川菜名师钟少奇、丁翔蓉、寥传志、寥加强等主厨,引进正宗川菜。
1986年5月23日二楼川味餐厅正式营业,成为哈尔滨饮食业川菜风味中心。三楼为中餐高间,5个中小间,放12张大圆桌,一次可容纳120人就餐。高间设施精美华丽,可以接待国内外贵宾。一楼原来是大众便餐,1988年6月改装成冷饮厅,销售冷饮品和面包、点心,经济效益良好。
三八饭店的冷饮完全采用纯鲜奶和鸡蛋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因口味纯正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在九十年代着实红火了一阵子,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与此同时,二、三楼的餐饮部分却日渐衰退,最终于1995年全部停业。曾经辉煌的三八饭店变成了只经营冷饮的小店。
2006年10月,从1958年正式命名“三八饭店”算起,拥有48年历史三八饭店的正式停业。
2016年初,沉寂10年的“老道外三八”冰棍强势回归本地市场。哈尔滨华业天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参照原三八饭店冷饮配方、投资一千多万建立现代化冷饮生产基地,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改良研制出现今消费者所喜爱的怀旧口感。
我们在此回顾三八饭店的历史,不仅是简单的怀旧、寻根,更是希望那些真正热爱美食的人,真正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不要忘记和遗失了这段正在变淡、远去的历史。一位作家说,正因为哈尔滨的历史不长,所以我们还可以寻找回来。
以下是三八饭店那时的菜谱和菜价:
1990年粤菜餐厅宴席单(600元)
四 冷:两甜、两咸
水 果:凤凰鲜奶露
头 菜:鸡丝鸳鸯翅。依次是香罗煎鸡脯、四珍扒大鸭、红烧水鱼、腰果炒鸡丁、清蒸鲳鱼、鲜菇鸳鸯蛋。
两热莱:油泡鲜虾仁、带子扒海参。
主 食: 扬州炒饭。
1990年末粤菜餐厅菜谱(粤菜部分) (单位:元)
罗汉肚9.86 三丝烩蛇羹22.09 东江盐漏鸡12.87 榄仁牛肉8.32
油爆鳝鱼丝19.80 时菜肉片汤2.80蚝油牛肉7.85 北菇蒸滑鸡9. .8
1990年三八饭店川菜宴席单 (800元)
冷 菜:
九色攒盒:姜汁蟹黄、红油鸡片、怪味兔丝、麻辣牛肉干、蒜泥白腰、糖醋排骨、葱油海参、白油
玉米笋、鸡汁草菇。
四小炒:
凤尾腰花、芝麻醋溜肉、醋溜虾仁、蒜茸时菜。
热菜:
红烧熊掌、腰果鸭方、菊花仔鸡、干烧大虾、蚝油菜心、锅巴三鲜、大蒜江团、雪底香蕉、清蒸甲鱼。
小吃(随热菜上):
荷叶饼、牛肉面、龙抄手、红油水饺、汤元、水果豆花羹。
1990年末川味餐厅菜谱 (单位:元)
凉菜:
四清鸡片10.00 双上鸡丝9.40红油肚片5.00 麻辣牛肉干9.00叉烧肉7.80 芝麻肉片10.70 蒜泥白肉
丝4.10 樱机肉4.10 香辣鳝鱼10.5怪味花仁2.50 葱油腐竹2.20 糖醋排骨7.50蒜泥白腰6.60
肉菜,芝麻醋油肉7.30盐煎肉7.30回锅肉7.50 咸烧肉7.50甜烧白8.4合川肉片7.40 成都肉片
5.40 糖醋里脊7.00宫保肉丁5.40 干炳牛肉丝7.00干烧牛筋14.10 红烧牛筋12.00 水煮牛肉7.00 成
都牛肉6.60 水煎里脊9.00 鱼香肉丝5.40
海鲜:
鲜溜虾仁27.70腰果虾仁29.40 鱼香虾仁27.70锅巴虾仁15.60软炸虾仁23.30鱼香鲜贝30.30 醋溜
鲜贝30.30 家常海参21.70鸡烧海参25.40 锅巴海参14.5 家常鱿22.40 鸡烧鲜鱿26.50红烧鲜鱿21.80
锅巴鲜鱿16.00 软炸鳝鱼12.00红烧鳝鱼11.60 干煽鳝鱼12.90 鸡烧甲鱼80.30红烧甲鱼81.30
清蒸甲鱼77.80豆瓣鱼12.00--25.00脆皮鱼15.00-30.00 软烧鲤鱼12.00-15.00醋烧鱼12.00-25.00
鸡鸭:
樟茶仔鸭31.20 香酥全鸡24.00 鱼香粉条鸡14.70
醋溜仔鸡7.20 鱼香块鸡7.20 软炸仔鸡7.80
腰果凤脯11.30 锅巴鸡片9.30水煮鸡片10.60
豆腐:
家常豆腐4.10 麻婆豆腐2.80 千烧豆腐海参21.00
家常豆腐海参20.80 家常豆腐鱿鱼21.60 鲜贝豆腐17.70
虾仁豆腐15.6 牛筋豆腐9.90桂花豆腐2.10
水煮豆腐10.80 豆腐肉12.00~25.00 芙蓉豆腐6.60 豆腐中段14.00
鸡丝千张5.30 家常鲜烧豆腐19.00 果豆花羹6.30
蔬菜:
鱼香豆腐4.30白油豆腐4 .80 水鸡油玉笋9.00
甜菜:
雪花桃泥7.30
汤菜:
白油清元3.50 金钩菜心3.00 八宝锅蒸4.80
川汤6.40 奶汤杂烩3.50 肉丝汤2.80
豆腐汤2.00 鸡丝汤3.10 清汤鲜鱿卷16.20鱼头汤5.60
没有什么国营饭店了,都变成个人承包了,更新饭店是霞姐承包了,现在她也不管事了,就打烧饼大哥是70年代来的,其他都是后来的。60年代-70年代,更新饭店已大果子 麻花 豆浆为主的。
实事求是地讲,哈尔滨现在已经没有一家国营饭店。现在那些自称国营的饭店,实际上也不是国营了。
更新饭店的烧饼豆腐脑曾经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光吃烧饼轻松干掉两个,那味道没有菜吃着都香。自从搬家之后,感觉徒有虚名了,味道一落千丈。
张包铺早先在张包铺胡同的一个小平房里,最有名的两种包子是排骨馅和三鲜馅的,别人都爱吃排骨的,可我独爱三鲜的。搬家之后去过两回,味道尚可,就是价格有些小贵。我还是比较怀念靖宇街上的狗不理包子。记得小时候是叫狗不理包子,后来改成天津包子,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如有错误请纠正。不过现在也不复存在了。
向前饭店从靖宇街搬到了十五道街,不过门前还倔强地过着国营两字的LED牌。究竟是否国营大家心知肚明。
现在离我家最近的当属一品香了,七九年就存在的老饭店,当年属于大集体,也算是国营了。他家的面条还是那种老味道,杂瓣的味道也不错,值得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