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哪个太子没有当皇帝是最可惜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6关键词:皇帝

哪个太子没有当皇帝是最可惜的?

点赞1、青州 网友:捅万刀

毫无疑问,肯定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标。

其实我们去看一下朱允炆继位以后的年号建文和朱元璋的年号洪武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不是说朱允炆刻意而为之,相比较而言朱允炆这个当孙子的还是挺喜欢听自己爷爷的话,所以这个年号十有八九是朱元璋提议。

我们仔细去想一下,为什么朱元璋要自己的孙子拥有建文这样一个称号呢?说白了,朱允炆这个时代拥有着自己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休养生息,让整个中原地区的人民先恢复起生产力。

这和朱元璋的洪武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朱元璋也明白自己这么多年的折腾整个中原大地,虽然花了一番心思稍微恢复了一些,但和鼎盛时期的相比,大明王朝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这种情况之下将这些未来的恢复计划交给自己的孙子,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新王朝新的气象。

可是问题就在于朱允炆实在是没有什么微信,而且为了能够尽快的杀鸡给猴看,朱允文下手太过于匆忙,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孩子含着金汤匙长大,朱允炆的下手可以看作是一种小孩子之间的玩耍,一方面他学分学分所折腾下来的,他的叔叔辈全被他养在南京城里面,之后朱棣率领大军进攻南京城,就是这些叔叔辈的开了门!

如果朱标能够尚未可以免掉很多的悲剧包括在这之前朱元璋时期,蓝玉李善长之辈,因为牵连胡惟庸一案,所以大批量的淮西勋贵全部被满门抄斩。蓝玉和朱标之间的关系相信我不用多加赘述,二者之间好的就跟哥们儿一样,有兰玉在,朱棣就算借他20个胆子,他也不敢谋反。

而且朱标这个人素有人爱之名,在太子位置上的时候,朱标对于手底下的人和对于老百姓的形象还有做的事情上来看,也符合一个仁爱之君的形象,如果朱标继位,那么对于整个大明王朝来讲,他将会迎来一个历史的和平发展时期,而主导这个和平发展时期的人是一个在朝政之上处理了几十年的国事,而且拥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并且有大批量的武将追随他的一位有为之君。

对于大明王朝来讲简直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就使得朱标死了,以后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掉,包括在朱棣死了之后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的武将勋贵集团也不至于衰弱得如此之快,面对北方的咄咄逼人的攻势也不会像后来那样显得乏力。

总体来讲,朱标的死对于大明王朝来讲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这让朱元璋在这之后规划的几十年的大明王朝的发展线路一下子就变成了空谈,(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你如此整个朝堂内部还需要重新洗牌,而且还需要把位子交给一个不怎么拥有成熟心智的朱允炆,一切的连锁反应都向人们昭示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朱标真的不应该死,最起码朱标也应该死在朱元璋的后面!

点赞2、呼伦贝尔市 网友:桀骜不驯

封建王朝,太子也就是储君,是皇位的继承人。但不要以为被立为太子,就什么事也没有,干等着做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被立为太子的人,最后并没有坐上皇位,不是被兄弟坑了,就是英年早逝。太子是个耀眼的称谓,太子也是个危险的职业。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位被人称颂的太子,口碑极佳,可没能登基称帝,实在可惜!

1、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史书记载他非常宽厚仁慈,体恤百姓,反对暴政。秦始皇对他也是寄予了厚望。对于秦始皇的苛法暴政,扶苏经常劝谏秦始皇,因此父子俩也经常闹不痛快。不知秦始皇,是不愿意看到扶苏同他抬杠,还是刻意锻炼扶苏,他让扶苏跟着蒙恬驻守边关去了。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雄才大略自然不是常人可比的。秦始皇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他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扶苏虽说是长子,也是大家普遍默认的皇位继承人。奇怪的是史料对扶苏的生平事迹记载并不多,秦始皇好大喜功,多次东巡,不但耗尽了秦朝的国力,也掏空了自己的身体,最后病死在东巡的路上(沙丘),关于他的遗诏内容也成了千古之谜。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遗诏,扶秦始皇十八子胡亥继位,发矫诏赐死公子扶苏。扶苏也因此与皇位失之交臂,让读史人留下许多的遗憾。

2、刘据

公元前122年,不到七岁的刘据被汉武帝立为太子,刘据的母亲是卫皇后,大将军卫青是他的舅舅。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性格温厚,知书达理,深得良臣们的拥戴。汉武帝年纪大了以后,性格变得更加怪异,喜欢别人的恭维,于是在他身边集聚了不少小人。江充、韩说就是狗仗人势的小人,他们的恶行让太子刘据非常反感。

随着汉武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江充等小人明白,一旦汉武帝驾崩,刘据继位,那他们的末日就到了。于是精心设计一场”巫蛊之乱”,年少气高的刘据,被逼起兵,结果自杀而亡。汉武帝后来缓过神来,知道江充等人构陷太子,悲痛欲绝,但一切都晚了。

3、朱标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为人低调,仁德恭谦,戎马一生的朱元璋也非常看好朱标,朱标作为太子能够体恤民情,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老师宋濂因胡惟庸案牵连,朱标极力营救老师宋濂。

朱标是个口碑极佳的太子!可天妒英才,朱标没能等到坐上皇位的那一天,就因病去世了!老年丧子,朱元璋悲痛欲绝。也许是回报朱标去世的遗憾,朱元璋指定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接班人,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这种人事安排,导致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建文帝失踪,朱棣取代了建文帝。

扶苏、刘据、朱标都是历史上口碑极好的太子,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登上皇位,如果天随人愿,也许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点赞3、河源市 网友:璇玑涟漪

我认为有三个王朝的太子最为遗憾,评价最遗憾的是没有当成皇帝的太子,需要看这个封建王朝,如果这个太子没有当上皇帝,而接替他即皇帝位的人是个好皇帝,是不算有遗憾的,比如朱标没即位,朱棣当了皇帝,庙号成祖,他一生建立了赫赫功绩,比如削藩迁都,支持郑和下西洋,巩固边疆,抗击元蒙,编纂永乐大典等,康熙皇帝的评价明 成祖:远迈汉唐。

对封建王朝发展来说,对天下百姓的生活来说,朱标没当上皇帝不遗憾。

从这个角度考虑,有三个千古遗憾的太子,其一是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其二是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其三是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

其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天下大治,可能是自信过头了,秦始皇认为自己会长生不老,一直就没有公开立储,但嬴政其实有意传位于扶苏的,所史书记载,扶苏为人宽厚仁慈,体恤百姓,敏而好学,而且刚毅勇武,有政治远见。曾直言劝谏父亲不要滥施暴政,嬴政认为扶苏过于慈悲懦弱,需要锻炼,故命其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对扶苏进行培养历练,扶苏不负所望,和蒙毅一起多次打败匈奴,屡立战功,而且扶苏爱护手下,善待士兵,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拥护。

但万万没想到嬴政在巡游途中忽然病逝,遗诏扶苏立即治丧即位。可惜的是始皇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巡游时带着一个被阉割的宦官赵高,(个人猜测赵高是赵国王室后裔,赵国王室被灭族,他一定恨透了嬴政,胡亥当上皇帝后,赵高撺掇胡亥把嬴政子孙几乎全部斩尽诛绝。)赵公公见了丞相李斯一通忽悠,李斯一想,扶苏即位,肯定会重用蒙毅等人,他就会失宠,会大权旁落,而胡亥极傻极天真,易控制,这样李斯还会大权在握,同意了篡改诏书,拥立嬴政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扶苏接到诏书后和大将蒙毅一起拔剑自刎,成了千古憾事。

扶苏素有贤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二世暴政时,陈胜说:“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由他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可见扶苏是多么得民心,如果扶苏成为秦二世,以扶苏的聪明才智和宽厚体恤,大概率会成为汉文帝一样的守成之君。能做到励精图治,帝国繁荣昌盛,开创第一个太平盛世,秦朝应该不会二世而亡,而百姓就会避免了秦末楚汉战争之苦。让现代人读史读到此处不免唏嘘不已。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丞相李斯也没好下场,三族被胡亥砍头,本人则被腰斩。


其二是杨勇,隋文帝嫡长子杨勇秉性仁厚,容貌俊美,生性好学,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真诚。因多娶了几个老婆,被其母独孤氏所厌恶,对杨坚大吹枕边风,杨坚此人有个毛病就是碰老婆,耳根软,下诏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坚快死时其最漂亮的宣华夫人被杨广搂抱调戏。宣华夫人将此事告诉文帝后,文帝恍然大悟,知道冤枉了杨勇,并大骂独孤皇后与杨广,派人急召杨勇进宫,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但是此事被杨广拦截,随即杨坚不明不白而死,杨广即位后,立即发诏书,赐死杨勇。

杨广即皇帝位后,开始了一番折腾,建东都洛阳,修大运河,攻打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最终造成大量的士兵、民夫死于战争和劳役,民不聊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依照学者的统计,在杨广刚即位时,隋朝的人口达到顶峰,数据是907万余户、4685万余人,然而因为战乱、饥荒、疾疫等原因,仅仅过了十余年时间,到隋朝灭亡时,竟然只剩下200余万户、1500余万人,在这串枯燥冰冷的数字变化背后,代表大隋惨烈的亡国现实。

如果杨勇即位,其性格和唐高宗李治相仿,虽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有老爸杨坚留下的丰厚家底,做一个守成之君没什么问题,百姓也就会避免流离失所之苦,大隋也不会二代而亡。


其三司马遹,如果说中国历史上哪一个太子当上了皇帝最遗憾,那么非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莫属,司马衷是有名的傻皇帝,他还娶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悍妇贾南风,此妇集淫荡、妒忌、黑胖、奇丑于一身,晋武帝司马炎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司马家族八王之乱的爆发。而后五胡乱华,十六国并立。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矛盾爆发,把所有的人推向动乱的深渊,给社会带来深重而又长久的灾难。

司马炎为什么选傻儿子当皇帝,大概是因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司马遹幼年聪慧,很受祖父晋武帝的喜爱,常在晋武帝身边。司马遹的母亲谢玖原是晋武帝后宫的才人,晋武帝担心太子年纪小,不知道床第之事,遂遣自己的才人谢玖到东宫侍寝,由此有了身孕。这样看来极有可能司马遹就是司马炎的儿子。武帝常抚摸着司马遹的背,说:“这小儿将来会兴旺我司马家呀!”后来,晋武帝当着群臣称赞司马遹像晋宣帝司马懿,从此司马遹的美名便流传天下了。

司马衷继皇帝位后,司马遹被册立为太子。但遭到皇后贾南风的设计谋害,被废为庶人,囚禁于金墉城,二十三岁时被杀。

如果司马遹能够提前即皇帝位,能够控制政局,八王之乱可能不会发生,五胡乱华也不会发生。

点赞4、辽阳市 网友:温暖我

如题,我认为历史上比较可惜的皇太子排前三(按照历史出现顺序排行)的是南宋“庄文太子”赵愭、明朝“懿文太子”朱标,清朝“两废两立”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其中,又是明朝“懿文太子”朱标最可惜。至于原因,下面分别描述。

南宋“庄文太子”赵愭

赵愭是南宋孝宗所出的嫡长子,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二十一岁的赵愭被立为皇太子,乾道三年(1167年)病死,只当了不到三年的皇太子,赵愭自己早亡不说,他唯一的儿子也在他病死仅六年后病死,他这一脉绝后。

虽然,即使赵愭不病死,他要登基至少也要等到二十多年后,即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位给宋光宗),按照古人的平均寿命,也未必能熬到那个时候,但他只要活着,或者多活十来年,留几个子嗣,南宋后面的历史或许就完全不同。

根据历史记载,赵愭在世时,同时获得宋高宗和宋孝宗两皇的认可:“太子贤厚,上皇与帝皆爱之”,这是很不容易的。宋孝宗禅位时,四个儿子只活下来一个,就是后来的宋光宗,但这位宋光宗不但是妻管严,还有精神疾病,显然不是个好的继承人。

宋孝宗在禅位时,就曾经考虑过孙子赵抦(宋孝宗次子赵恺之子),在禅位给宋光宗后,还在推动让宋光宗立这个侄子为皇储,但宋光宗自己有儿子啊,肯定不愿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宫廷争斗,南宋在那段时间里,就没干啥正事,全部搅合到储位之争中去了。

如果赵愭还活着,这些争端都可以避免,哪怕他没熬到继位,只要留下子嗣,宋高宗和宋孝宗或许也会把他的子嗣推上皇位,纵然年幼一些,也总比宋光宗这个精神病皇帝好一些,也不会搞出所谓内禅的闹剧,结果,在秦桧之后,南宋再次出现权臣。

何况,宋光宗的继承人宋宁宗也不是一个好皇帝,执政期间一直受制于权臣,前有韩侂胄,后有史弥远,皇权完全式微。由此看,宋孝宗最喜爱的继承人赵愭没能熬到继位,是很可惜的,对南宋后期的历史走向影响很大。

明朝“懿文太子”朱标?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明朝开国即被册封为皇太子,朱元璋倾尽所有的能力和办法培养朱标,但天不假年,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病逝,让朱元璋大受打击。朱标的死直接引发了“蓝玉案”,诱发了“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历史走向影响巨大。

历史上,开国皇帝大多和储君的关系不太好,因为开国皇帝大多比较强势,对权力的把控要比任何皇帝都强,朱元璋的性格更是强势中的强势,他的儿子也不少,有二十多个,不缺少继承人,可他对朱标的培养完全无私心,父子俩相处的也比较和谐,这是很难得的。

朱标的性情也比较仁厚,获得了绝大多数朝臣的拥戴,他如果不死,朱元璋也不至于在晚年还要冒着骂名去清理开国时遗留下来的骄兵悍将,蓝玉本就是留给朱标的,因为朱标的死,朱元璋害怕孙子驾驭不了蓝玉,只能把他清除。至于“靖难之役”?朱标在,借朱棣几个胆子,他估计也不敢。

清朝首任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这位就是众人熟知的“二阿哥”,描述清朝康熙年间的影视剧中最主要的配角,小编可惜他没能继承康熙皇帝遗留下来的皇位,不是因为他才干突出,后来的雍正皇帝其实干得很不错,算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皇帝,从这方面来讲,雍正的继位是合适的。

可惜胤礽是因为时间,他是历史上熬得时间最长的皇太子,从康熙十四年被册封,到康熙五十一年,历经两废两立,皇太子生涯长达三十七年,也算一个历史记录,熬这么久都没能登上帝位,实在是很可惜。

以上三位没能继承皇位的皇太子是小编认为的历史上最可惜的皇太子前三,其中,明朝的朱标又可以排第一,他首先是担任皇太子的时间长,有二十五年。其次是跟强势的开国皇帝的关系很和谐,父子无猜疑。最后是有足够的才干压制有野心的兄弟,能避免皇权流血。而且,群臣拥戴,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也最大。

点赞5、眉山市 网友:K纯帅

拿近一点的说,我认为比较遗憾的应该是明朝的首任太子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按照正史所言),自小便受到朱元璋的重视,受到悉心的教育,并且被当做是朱元璋的接班人来培养。


据《明史》记载:“太子(朱标)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由这段文字所记载的,我们大致可以用“仁爱”来形容这位为未能够享国的太子。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便将朱标确认为是明朝的下一任皇帝,并且得到了满朝文武的拥戴。并且在作为储君的期间,朱标就显示出足够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德行操守皆为上佳。因为是被诸位建国功勋看着长大的,所以朱标能够平衡那些淮西权贵之间的关系,获得许多老臣的好感。


除此之外,因为明白朱标的仁德性情,所以朱元璋一方面将朱标当做守成之君来培养,要他明白百姓生计。另一方面则清除对将来大明具有威胁的臣将,防止将来有人欺朱标仁弱。所以说,如果朱标能够登上帝位,大的威胁是不存在的,可以一心一意搞生产,恢复国内民生。


而且,我们知道在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的叔叔朱棣便来了一个靖难之役(虽说也是迫不得已)取侄子之位而代之,但是若是朱标得以不死,继承皇位大统,那么这样的事情便很可能不会发生。因为朱标懂得团结兄弟,并且也受到诸位皇弟的尊重,所以照此来看,朱标并不会如此急功近利的削藩,而是缓慢的进行。并且即便朱标如同朱允炆那般,也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戴,而朱棣在考量双方实力对比后,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最后用方孝孺的话来总结吧。他评价朱标为:“盛德闻中夏,黎民望彼苍。”“圣子承皇业,能疏四海衰。”

点赞6、普洱市 网友:漫天游

最可惜的就是明洪武朝太子朱标,没有之一。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可惜两个字,可惜在这里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太子具有圣君明主的潜质,如果成为皇帝,可能会改变历史路线,为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但却因种种原因与皇帝大位失之交臂。另外一层意思是完全具备当皇帝的所有条件,也没有外力干扰,但却因自己的原因没有当成皇帝。

综合这两点来看,最悲催也最可惜的只能是太子朱标。

历朝历代,尽管表面来看太子是一国储君,尊贵无比。但事实上,太子是个危险系数极高,也极为尴尬难为的身份。如果不热心朝事,那么会被众大臣看不起,乃至遭到批评谴责,认为自己不够做皇帝的能力,时间长了,皇帝的看法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如果热心朝事,那么做事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一种是不成功。如果是前者,那免不了要和大臣们密切配合,也免不了要屡遭大臣们的表扬,这样一来就会被自己的皇帝父亲猜忌,太子也基本就当到头了。如果做事经常不成功,那就更证明了自己不适合当皇帝,死得更快。因皇帝父亲猜忌而失去太子大位的在历史上不止一个,如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如康熙帝的太子胤礽。而这一切的朱标那里都没有发生。

如果说刚愎雄猜的朱元璋还有信任的人,那么排在首位的一定是太子朱标。为了能使朱标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朱元璋从各个方面对朱标进行了全方面的打造。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甚至下令群臣,此后所有政务须先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这一政策一直执行到朱标去世。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先例的。从洪武十年起至朱标过世,他一共当了十五年的见习皇帝。表现出的各方面能力也很令朱元璋满意。

后世有很多人评价说朱标过于仁慈、柔弱,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太子朱标都是主要办理人,如果向后人说的那样,朱元璋可能早都有意见了。之所以会有这种认识,是因为他前面有个替他遮风挡雨的爹,父子二人唱红白脸罢了。

另外,朱标在众兄弟当中很有威信且对众兄弟多有照顾,再加上朱元璋和大臣们的力挺,一众兄弟没有人敢有和朱标争皇位的想法,就算有,最多也只能想想,不敢流露出来。别的不说,朱元璋那一关就过不去。

换句话说,对于当时的朱标而言,通向皇帝的路平坦的一塌糊涂,自己也具备做为一个明君的能力,却只因为自己死得太早或者说父皇死得太晚而没有当上皇帝,实在是可惜。

有人曾把朱标和扶苏、刘据、李建成、胤礽并列为古代的悲情太子,但是对这几个人比较可以发现,对于扶苏,父亲的扶持力度远比不上朱标,朝臣也没有统一支持。刘据和胤礽被自己的父皇猜忌的不要不要的,李建成只当了八年的太子,还有个天天想弄掉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而且李渊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立场也不是很坚定。

故而,我们有理由认为最可惜的太子就是朱标,没有之一。

点赞7、昭通市 网友:心跳跳

中国古代历史上太子就是皇帝之位的法定继承人,因此又叫做皇储、储君,太子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封建社会时期,太子的确立是朝代的根本大计,关乎国本,是涉及到王朝皇位、皇权能否平稳、顺利传递交接的根本大事,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无数起因争夺太子之位,或因为没有确立太子,在皇位继承时而爆发血腥杀戮事件的。

古代时,太子之位的确立是要遵守祖制的,是有一定之规的,那就是立嫡立长,首先是必须要立皇后生的儿子,然后再是立长子(或是年龄最长的儿子),如果既是皇后生的、又是年龄最长的儿子那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且古代时,成年后的新皇帝刚一即位,如果是已有儿子的话就要随即选择确立皇太子。小皇帝或未成婚的皇帝也要在完成大婚、儿子出生以后,很快要确立皇太子。总之,朝中大臣们非常重视皇帝确立储君一事,甚至于比皇帝还着急,而且还非常的较真。

中国古代历史上已经被确立为太子,但是最终没能顺利登基即位的储君有不少,他们的结局都是非常可惜的。如果要说到最可惜的,我认为有以下三位:

(1)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他是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刚刚即位就下诏书确立朱标为太子。朱标作为太子,各方面都表现的很优秀,深得父皇的喜爱,顺利继承皇位没有问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没有等到继位,于1392年36岁时病亡。朱元璋非常痛心,只得立时年15岁的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也即皇位继承人。

(2)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而且也是汉武帝最喜欢的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因此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也是汉武帝成婚11年之后才出生的第一个儿子。汉武帝开始时非常喜爱这个儿子,在刘据刚刚7岁时便确立他为太子,汉武帝与少年时代的太子父子情深。慢慢地,汉武帝发觉太子不像自己,没有一点帝王的霸气,渐渐不满意太子。再到后来宦官挑拨、奸臣巫陷,汉武帝与太子反目并且兵戎相见,最终太子自尽。虽然到最后汉武帝也觉悟了、后悔不已,但是可怜可悲的刘据未能顺利继位。

(3)清康熙帝的太子胤礽。胤礽虽然是康熙帝的次子,但他是康熙帝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的儿子,他刚一出生,其生母赫舍里氏就病逝了,康熙帝非常悲痛,为追念亡妻,他在胤礽很小时就确立其为太子。康熙帝开始非常喜爱太子,精心培养太子,对他寄予了厚望。但是后来太子的所作所为让康熙帝非常的失望,以至于十分的震怒,万般无奈下康熙帝两次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这中间还上演了“九子夺嫡”的闹剧,太子虚位是康熙帝晩年最大的败笔。废太子胤礽则遭到父皇的圈禁,一直到雍正帝时期都未恢复自由,最后委屈的去世于圈禁地。

点赞8、即墨市 网友:哀而不伤

我认为历史上最令人可惜和痛心没当上皇上的太子是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之所以这么说缘于以下几点:

其一,秦始皇赢政是中国第一个皇帝,曰“始皇”,其继承人的选择极其重要,对整个华夏民族的统一和传承尤为重要。扶苏不但但是秦始皇的长子,而且刚毅勇武,正直守信,被称为信人奋士。扶苏以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而著称,且能直言劝谏,敢说真话。曾直言劝谏父皇“坑杀四百六十多儒生之事”:天下初走:,人心不稳,坑杀尊守礼法、效仿孔子的儒生对民心安定不利,反对父皇这么做。因而惹怒秦始皇,因此被发配到北方边关监督并协助蒙恬大将军御敌并修筑万里长城。

(扶苏正直有远见)

从扶持不怕得罪父皇提出“尊儒尚礼”的行为可以看出,扶苏是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这样年轻有为、有远见的太子后来被奸臣赵高所害没能当上皇帝,是为秦朝和天下百姓最可惜的事。这只是其一。

其二,最令人可惜和惋惜的是,如果秦始皇再多活一个时辰,扶苏就很可能继位当上皇帝。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游全国的途中病危。秦始皇命近臣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太子扶苏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位。但遗诏已封好还没来得及送出时,秦始皇就咽气了。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丞相李斯等人篡改遗诏,立傻呆的秦始皇庶出第十八子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了一封遗诏,命扶苏自杀。接到假遗诏后,扶苏哭着准备自杀,被大将军蒙恬拦住,希望扶苏核实后再自杀不迟。讲究“父让子死,子不能不死”的扶苏,在送信官吏的催促下自杀。从而胡亥登基,成为秦二世,也成为赵高的傀儡和大秦王朝的断送者。

(扶苏墓)

如果秦始皇能在遗诏送走后咽气或扶苏听蒙恬将军的话核实下遗诏真假的话,也不至于让大秦朝断送在胡亥和赵高手中。

胡亥继位后,完全成了摆设,任由赵高胡作非为,实行残酷的暴政。胡亥只在位不到三年就被赵高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赵高的暴政,终于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也发起复国战争。秦始皇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华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

总结如下:

太子扶苏没能继位最可惜:一是为有才华和远见的扶苏不能继位实现理想抱负而可惜;二是为大秦朝没能让扶苏治理,成为短命王朝太可惜!三是为当时刚刚统一了的中华又陷入六国纷争而可惜;四是为当时的华夏百姓又陷入战乱而可惜。

总之,中国第一个统一后的皇朝的太子扶苏,没能继位当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哀,也是最可惜的事情。

头条号《胡子教授》作者:资深媒体人,教授级高级记者,擅长人文历史研究。

点赞9、厦门市 网友:仗剑天涯

太子是帝国的第二号人物,是未来的后继之君,帝王也会对太子倾注更多的心血。要问哪个太子没有当皇帝最可惜,我认为是大明的第一位太子朱标,他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也是嫡长子,朱元璋也是把他当做继承任来培养的,宋濂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朱元璋安排他来教太子,朱标生于1355年,他可以说见证了朱元璋艰苦创业的全过程,知道创业艰难,也知道百姓困苦,再加上他生性仁厚,在朝里朝外的威望不是他哪个弟弟所能比拟的,所以如果他不去世,给建文帝足够的成长空间,朱棣是没有机会的,大明会一直是朱标这一脉,这样大明就是另一番模样也未可知。所以朱标没当皇帝是最可惜的。

除了朱标外,还有两位也挺可惜,第一个就是始皇帝的长子,为什么没选他,是因为他没被立为太子,秦始皇很看中这个长子,让他很早就参与政事,他也得到群臣的认可,只因为他看不惯父亲的残暴,引起始皇帝的愤怒,把他赶到了蒙恬的身边,这也给了赵高,胡亥,李斯可乘之机,秦始皇在沙丘(今河北邢台广宗县境内)病逝,三人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结果赵高和胡亥胡作非为,导致大秦二世而亡,成为最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如果扶苏继位,以他的能力,很少有机会出现农民起义的,即便有,蒙恬等大将都会保大秦安全,也就不会有大汉四百年的江山了。

在一位就是刘据,刘据是汉武帝刘彻和卫子夫的嫡长子,做了几十年的太子,原本皇位手拿把攥的,可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汉武帝身边出现了江充这个江湖骗子,他怕太子继位后,对他不利,他就诬陷太子,“巫蛊之祸”,刘据被逼起兵,最后兵败自杀,卫子夫也自缢而死。如果刘据顺利继位,不会有霍光那么大的权力,更不会有刘贺那样的奇葩。当然最后也可能会传给刘病已,不过刘病已缺少了民间的苦难,不知道会不会还有“孝宣中兴”,让大汉帝国达到全盛了。

所以我认为朱标是最可惜的,因为他的早死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从第三人皇帝开始换成了老四的人,朱标一脉再没有登上历史舞台。

点赞10、福州市 网友:凡在心中

秦始皇的太子扶苏,为胡亥与赵高构陷,被逼自杀。他做不了皇帝,既是秦王朝的损失,也是中国历史的损失。

不然以扶苏的仁爱与才华,秦朝若在他的治理下,必能开创一代盛世。只可惜,历史不能改写。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点赞11、常州市 网友:野小子

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秦朝幻想的千秋万载两世而终,可惜。

公子扶苏为始皇长子,其名字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始皇帝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的喜爱,寄托着他无限的期望;扶苏为人忠厚,战场之上果敢勇猛不负父亲期望,但谁也想不到前途一片光明的扶苏会栽在一个方士手上。

始皇灭六国后一统度量衡改币制,整交通,可到了统治后期,始皇开始迷恋长生不死之术,妄图得到“不死之药”,以达“长生不老”。于是便有不少怪迂苟合之徒前来投奔,这其中就有卢生。

卢生本只是一个普通方士,靠着帮秦始皇访海外仙山,求长生不死药之人的名头混日子,可突然他意识到大家都靠这个混日子又不可能真的去把仙药搞出来,总会有一天皇帝怀疑大家都完蛋。于是他就想搞一些事情出来,一次从海外回来,带回一本《录图书》,谎称这是一本谶书(预言书),书上说:“灭秦者,胡也”。这时候风烛残年的秦始皇几乎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卢生了了几句话便让他认为对秦国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北方的胡人,于是下令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筑秦长城,而这也为秦国灭亡埋下了祸根。

而在此之后,不知道卢生是不是怕始皇会怪罪自己迟迟找不到仙药便强行将锅甩到了秦始皇自己头上,说什么始皇性格暴戾,骄傲自大,任人唯亲,贪权享乐等等等等,难听的话说了个遍,最后得了一个结论:别说这世界上没有长生药,就算有,以你这德性也配不上。卢生这话传出去后自己就溜了,他这一溜却是把自己的那帮同仁坑了个结结实实。始皇在听到这些话后自然是勃然大怒,一群臭儒生供你们吃喝玩乐,仙药连个影子都没有就不说了,还特么说我坏话,这特么谁能忍。于是下令彻查看到底有多少人不知死活,一查之下不知道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是怎么滴,居然有四百多人自首。秦始皇也不含糊直接挖了个坑打算全活埋了。

这时候老实人扶苏出来了,扶苏一心希望乱世之后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便向始皇多次谏言:“天下刚刚安定,边远地区百姓尚未归附,如今大批杀戮儒生,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可一次次的劝阻不但未让始皇回心转意反而让扶苏自己也被怒火波及,落得发配边疆抵御匈奴的结局。本以为等父亲消气后自己变回被咸阳,此次发配不过暂别,可谁料再次相聚便是在另一个世界。

被流放后不过两年,始皇在巡行路上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可赵高胡亥早已是沆瀣一气根本不为始皇传信与扶苏,并因担心扶苏活着影响二人霸占帝位而传了一份假的诏书给扶苏,命他自杀。

可怜一心等待再次召见得以辅佐始皇的扶苏,等到的只是始皇的死讯还有伴之而来的假诏书。扶苏在看到遗诏内容后,哭泣着走入内宅,万念俱灰,自刎离世。而后,二世胡亥登基,再之后各地起义反秦暴政,子婴投降,秦灭。

扶苏死后,当地百姓为纪念扶苏,特在此地建造扶苏庙。此后历经北魏孝文帝元宏“遣有司谕祭”,唐太宗李世民敕封“柏枝大王”,并令尉迟恭督工扩建庙院。到北宋建隆年间,因扶苏庙有数株千年柏树,故改称“柏枝神祠”,后又经元、明、清各朝多次维修。而今墓区占地6800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太子墓”。

点赞12、商丘市 网友:郁金香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中国历史上,有些太子非常不幸,距离皇位仅仅只差一步,结果因为某种原因而最终没有登上皇位。有的是不幸早逝,有的是突然遭变故,被夺权,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下面这五位。

第一位是刘据。

刘据,我们太熟悉了,他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也是嫡长子。

刘据出生于公元前128年,也就是汉武帝元朔元年,出生后没几年就被册封为皇太子,汉武帝元狩元年被为皇太子,当时7岁。可见,刘据之贵宠可知,汉武帝是非常喜欢太子刘据的。同时,卫子夫也正是因为生子刘据,所以才得立为皇后。

不过稍稍成年之后的太子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结果汉武帝嫌他不像自己。因为这是汉武帝正处于开边、兴利、改制、用法,事业发展的高峰。这个时候的汉武帝自然希望他同自己一样具有雄才大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

但他清楚太子的秉赋之后,逐渐产生了不满。加上其余皇子陆续出生,继嗣有了选择的余地,因此,皇后、太子也就渐渐由宠盛变为宠衰了。

这里面,卫皇后宠衰主要是由于卫太子宠衰,卫太子宠衰主要是由于他的才能志向不能称武帝开边、兴利之意。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卫青大将军去世后,卫氏家族靠山失去,于是那些不喜欢温顺太子的奸邪之臣开始蠢蠢欲动,竞相陷害太子。以至于最终引发巫蛊之祸。

《汉书·良太子传》上记载,“武帝末,卫皇后宠衰,江充用事,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

巫蛊之祸爆发于征和二年,但大规模的巫蛊之狱发生在征和年间。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

后来武帝游幸甘泉宫之时生病,江充看到武帝年事已高,而自己行事狠辣与太子刘据的仁德相背,加之先前已与刘据和卫氏有嫌隙,害怕武帝去世之后被刘据诛杀,便欲先一步构陷刘据。

结果太子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死的十分无辜。

据说太子死后,汉武帝陷入晚年丧子的痛苦中。当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以后,追悔不已,建思子台、杀江充丞相等。

第二位是杨勇。

杨勇,隋文帝杨坚嫡长子。

公元581年,开皇元年,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同年,立杨勇为皇太子。杨勇为人耿直忠诚,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生活不检点,而且毫不掩饰,以至于他不招人喜欢,尤其是他的母亲,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为杨勇找了一个元妃,但杨勇表现出了极力的反抗,不仅不喜欢元妃,而且还跟其她妃子卿卿我我,这让独孤皇后十分不满。而元妃病死后,独孤皇后又怀疑是杨勇毒死的,所以,对杨勇很失望。

而就是这个时候,他的弟弟纨绔子弟、声色犬马的杨广趁机矫饰自己,伪装成贤良王子的样子,穿很旧的衣服,对待他人也很有礼貌。杨广还极力讨好自己的母亲独孤皇后。

最后杨广在母后面前烧了一把杨勇的火,说:“臣虽然愚笨,但还会常念手足之情,不知什么原因,招致了东宫的怨恨,以致对我常怀盛怒,欲加害于我,想置臣于死地,因此我整日提心吊胆,不知死于何时。”

结果独孤皇后听完后十分气愤,怂恿隋文帝杨坚废掉太子杨勇,立杨广。

公元600年,开皇十二年十月,隋文帝废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其实,杨勇被废后,本来还有一丝机会当皇帝的,那就是隋文帝临死前。据说隋文帝临死前,他的宠妃宣华夫人投诉杨广轻薄了。隋文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并说独孤误我。于是命令身边的近臣柳述、元严道:“速召我儿来见!”并补充说:“是杨勇,不是杨广!”。

也就是想传位于杨勇,但最终被杨广捷足先登,隋文帝随后去世。杨广即位后,立即赐死了杨勇。

第三位是李建成。

李建成,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纵观多数史书都将太子李建成描写成一个冥顽不灵、桀骜难驯、沉迷酒色,而李建成的同盟李元吉也被描写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虐待、好色之徒。但真实的历史似乎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李渊在起兵之前,就派李建成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父亲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李渊逼隋恭帝杨侑传位,随后李渊称帝,之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

太子李建成还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虽然李建成是太子,也有功劳,但有一个人的功劳更大,那就是秦王李世民。

从太原起兵到天下一统,李世民一直奋战在一线,大唐的江山至少一半是他打下来的。尤其是在消灭窦建德和王世充后,让李世民变得更加耀眼。

一个是王朝的嫡长子,一个是王朝的首功之人,二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可是皇位只有一个,双方都是虎视眈眈。结果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作为父亲的李渊似乎又无法有效调和二人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兵戎相见。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爆发,政变中,李建成李世民一箭射死。

第四位是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据《明史》记载:朱标是“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意思是,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的母亲是高皇后,也就是朱元璋的夫人马秀英。

公元1368年,被立为太子。

朱标从小就被朱元璋喜爱,被寄予厚望,着力培养。而朱标本人也为人性情仁慈宽厚,在朝廷中威信极高。

可惜的是英年早逝,公元1392年,朱标因风寒病逝。

第五位是胤礽。

胤礽,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为清圣祖康熙第二子,胤礽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也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所以,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只离龙椅一步之遥。

而且胤礽从小就聪慧好学,文武兼备,长大后数次监国,治绩不俗,朝野内外有口皆碑。

所以,按道理,皇位唾手可得,可惜的是,当年多年太子的胤礽似乎很不耐烦。有一次,他对人发牢骚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意思是他当太子当的太久了,时间太长了,父亲怎么还不传位。

结果胤礽沉不住气,在朝中培植势力,胤礽此举,康熙很不喜欢,以至于废了又立,后再被废。被废两次后,胤礽彻底失去了康熙的信任。

所以,胤礽没能当皇帝最可惜,因为康熙给了两次机会。

从此,再也没能东山再起。直到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胤礽凄凉地死在禁所内,终年51岁。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的五位太子,都差一点就能当皇帝,但最终都未能当成。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