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水浒传》里开封府尹敢保下林冲性命,只判了个发配之罪,他不怕得罪高俅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7关键词:开封,水浒传,林冲,高俅

《水浒传》里开封府尹敢保下林冲性命,只判了个发配之罪,他不怕得罪高俅吗?

点赞1、贵阳市 网友:醉卧浮生

不怕。

北宋从建国开始,正牌的开封府尹就一直由储君或亲王兼任。在赵家人眼里,高俅这种非科举出身,完全靠踢蹴鞠拍宋徽宗马屁上位的小人物,根本就不用搭理他。

当然,《水浒传》中的滕府尹,不是正牌的开封府尹,他应该是“权知开封府”或是“权发遣开封府”(代理、差遣的意思)。并且书中高俅也比历史上高俅的权势要大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滕府尹也是皇帝钦点的开封府负责人,他和高俅这个殿前司太尉,虽然在级别上有高低之分,但没有统属关系。高俅的面子,滕府尹可卖,也可以不卖。

卖高俅面子,那是“为官之道”,大家相互作顺水人情,你好我好大家好。等下次滕府尹也求于高俅时,也好说话。

不卖高俅面子,高俅也不能叨逼叨。如果翻脸了,那就去皇帝面前打官司吧。就凭高俅干的那些龌龊事,相信他也不敢把官司闹到朝堂之上。

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暗喻。

林冲误入白虎节堂,被高俅绳捆索缚送到开封府。本来按高俅栽给林冲的罪名,林冲是必死无疑的。

但不想开封府的当案孔目孙定是一个心怀仁义的豪杰,看不惯高俅的所作所为,去向滕府尹求情。

孙定见到滕府尹后,没有直接多说什么林冲是冤枉的,要求府尹为民伸冤,伸张正义之类的虚话,而是直接挑拨滕府尹和高俅的关系,对滕府尹说:“高太尉平时为非作歹也就罢了,却拿开封府当自己家的尿壶,想用就用!这南衙开封府怕不是朝廷的,而是他高太尉家的了!”

听了这番话,滕府尹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里必然是不满。所以,他马上采纳了孙定救林冲的建议。

为什么滕府尹要放林冲一马呢?

这就是前面所说的:高俅侵占了原本属于滕府尹在开封府的权力,在利益和脸面两方面都对滕府尹造成了伤害。

所以滕府尹要通过救林冲来警告高俅:开封府是我的地盘,不是你高俅的。你要再拿老子当枪使,就不要怪老子翻脸了!

可能对于滕府尹而言,林冲这种小人物,枉死不枉死的,根本就不重要。他关心的是如何借这件事,警告高俅,巩固自己的权力。

高俅要林冲死,我偏要林冲活!

高俅要林冲活,我就要林冲死!

你高俅若是知趣,大家就此打住。如果继续跟我没完没了,那就去皇帝那里打官司吧。

林冲本来就不是必死之罪,再加上滕府尹硬气了这么一回,结果自然是高俅妥协,林冲通过刺配充军的方式捡回了一条性命。

最后,说两个知识点。

①,北宋君臣共治天下,宋徽宗也不能直接提拔没有文凭的人,所以高俅的职位才是殿前都指挥使这种武官。也就是说,高俅是通过“武官镀金”的方式才上的位。正牌科举出身的北宋文人瞧不起他这种出身。

②,开封府尹、开封牧、判开封府事、权知开封府、权发遣开封府是北宋开封府行政长官在不同情况的不同称谓。只有亲王尹京才称开封府尹;若是储君担任,则称为判开封府事;一般官员出任,就叫作权知开封府或是权发遣开封府。民间理不清这种复杂且混乱的称呼,便一律统称为开封府尹。

点赞2、阳江市 网友:旧人勿念

《水浒传》中,高太尉本来是想要判处林冲死刑的,可是这个案子到了开封府,被当时的开封府尹给按下来了,最终只判了流配沧州。

那么,这个开封府尹到底是什么样的职位,竟然敢违逆高太尉的意愿,救下林冲呢?


宋代的开封府尹:高俅也惹不起的存在

说起北宋的“开封府”,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存在。它所管辖的就是京都汴梁的民政、司法、治安、赋役、户口等等事务,说其手中握着半个宋朝都不过分。

那么,这样一个位置是几品官呢?

开封府尹虽然管辖事务异常重要,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府尹”,其重要性是其所管辖城市的特殊性带来的,所以应该不是特别的大,这里有一些分歧。

有人认为这个职位在从一品或者二品,偶有一品;而也有人认为这个职位在正三品到从三品之间。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影响“开封府尹”在宋朝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古代有品级不高但位置显要的官职设定,比如“左拾遗”只不过是从八品,但却是言官,真正的具有一定威慑力。

那么,“开封府尹”这样的重要官职都是由什么人担任的呢?


封建王朝里,有干练的官员,自然也有庸碌的官员,但在很多十分重要的关键位置上,无论哪一朝的统治者都不会将不合格的人放置其中。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治理天下,而不是破坏天下。

开封府尹就是这样的一个位置,担任过这一官职的人在整个宋朝都是有名的,而这也使得它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如果是皇子挂名担任,虽然不管事,但名义上是主官,那么他基本上就是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

比如北宋第二任皇帝赵光义、赵匡胤的四弟赵匡美以及宋真宗赵元侃。

如果是臣属担任,那么实权在握,如果不犯重大错误,他就是板上钉钉的宰相人选。

比如王博文、钟离瑾、郑戬、欧阳修、包拯、苏轼等等。

所以,“开封府尹”就是储君的训练营以及宰相的培训班。


可想而知,开封府尹同情林冲的遭遇,心里非常清楚孰是孰非。他肯和属下一唱一和地演一出戏给高俅看,而没有直接驳斥高俅的专权跋扈,那就是给足高俅面子了。

别说改为刺配沧州,就是再轻一点,高俅也不敢去找开封府尹的麻烦。因为他的官职在宋代才是真的尴尬。

高俅的官很大吗?都是假象

高俅担任的是“太尉”一职,听起来听威风的,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职位。

“太尉”一职曾经是个大官,但后来不行了。

在秦代,“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被合称为“三公”,此时还算位高权重。


而这一官职在汉初就变成了虚衔和加官对象了。“加官”是汉朝的一项制度,相当于兼职一样。比如一个小官深得皇帝信任,但是品级低下,不能经常入宫,那就给他加一个“给事中”,或者某种“郎官”,这样他就有了入宫的权力。当然,虽然有“加官”的名分,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权力的。

汉武帝时期“太尉”一职多由贵戚担任,和武职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是彻底的虚职,后来甚至被取消了。

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尉”一职是大司马的改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是所谓的“三公”,对应的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汉末三国时期“太尉”还有点权力,但其上还有一个不常设立的“大将军”一职,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担任的“太尉”一职。


这一职位后来被曹操连带“三公”一起裁撤掉了,直接将权力收回到了自己担任的“丞相”一职。

从这个过程就能知道,“太尉”早就从一个军事领袖的职位变成了一个不甚重要的虚衔了。

尤其在宋代,“太尉”多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并没有太多实权,管点人和事儿,但实际上更类似于“军衔”。

而宋代的武职统帅,由枢密院、三衙以及率臣分属,互相制衡。其中枢密院掌管的是虎符和兵籍;而三衙就是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以及侍卫步军司,统帅禁军和厢军;率臣即禁军征战或戊时的统军大帅,多为临时委任。

但说实话,高俅的“太尉”还不全是虚职,他不是文官充任的无实权的殿前太尉,而是隶属于三衙的殿帅太尉,还是有一定实权的。


但是,这是宋朝,而高俅的发迹也和武职无关。

高俅本来是苏轼的书童,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会诗词歌赋,还粗通枪棒,可见其并不是一无是处。后来因为种种际遇,和当时的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有了比较好的关系,这才青云直上。

高俅的战功是镀金而来,是皇帝送他去边境,用作给他升官的凭借,因为武职的升迁虽然不那么严格,但还是需要一定章程的。

与开封府尹这样的重要文职相比,即使是有些实权的殿帅太尉也不够看。


但顺便一提,高俅的奸臣形象被《水浒传》夸大了,实际上权臣是真的,但正史并没有过多描述,甚至《宋史》中也没有他的传记,可见他并没有坏到天怒人怨的程度。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点赞3、鹤壁市 网友:红指甲油

应该说高俅害怕得罪开封府尹才合适。如果真要杠起来,高俅会很难看。

高俅的实际地位不如开封府尹

因为《水浒传》,所以高俅才会有点名声。实际上,《水浒传》朝廷反派人物级别最高的,并不是高俅。

蔡京,太师,正一品;

童贯,枢密使,从一品;

高俅,太尉,正二品;

级别最高的是蔡京,相当于宰相;下来是童贯,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一把手,管全国军事;而高俅,则是童贯的手下,枢密院里的三大太尉之一。

高俅和皇帝关系再好,也不可能做到能指挥全国兵马这么高的官,毕竟他并非专业,而是杂耍出身。高俅能在枢密院混个太尉已经不错了。

和开封府尹比起来,高俅并不算什么。北宋开封府尹平时最低也是二品,多数是从一品,如果遇到皇族兼任就一品。

这里往低了算,姑且认定《水浒传》的开封府尹是二品吧。那么高俅是二品,二品遇到二品,凭什么狂妄呢?

再者,文官二品(开封府尹)和武官二品(高俅),在重文抑武的北宋时代,谁重谁轻?很明显的答案。

开封府尹身份特殊

开封府尹还有一个资本看不上高俅,那就是这个官职的特殊性。

北宋开封府尹出过两个皇帝,宋太宗和宋真宗。后来,为了锻炼皇亲国戚,开封府尹经常会由亲王这些人来担任。

如果不是亲王担任,一般也是由皇帝很重视的人才~或者敢于做事的人来担任,比如包拯,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等人都在开封府干过。高俅敢得罪哪个呢?

虽然《水浒传》里没指名道姓说当时的开封府尹是谁(单说姓滕),但事实不会变:能担任开封府尹的人,必定不是一般人,是高俅能得罪不起的人。

在小说里,开封府尹手下一个小小的文书孙定之所以叫板高俅“这开封府难道是他高俅家开的!”,想必也是有原因的。开封府尹也正是被他这么一激,后来也就不管高俅什么面子,决定给林冲轻判。

而高俅听说开封府尹的决定后,则“碍于府尹”不好说什么,碰了一鼻子灰走人。

高俅实权不如开封府尹

高俅的官职听着吓人,但实际在北宋官场上排不上什么门面。因为他是皇帝的玩伴,所以开封府尹才会正眼瞧他一小会。

一来高俅不是一把手,上头有童贯管着不说,和他平起平坐的还有另外两个太尉,只是管的业务不一样而已。

二来他是武官,在重文抑武的宋代,真没什么好嘚瑟的(所以皇帝才会给他安排这个职位,毕竟高俅一没文化二没武功)。

如果高俅真因为林冲这点小事,就想凭借皇帝伙伴的关系为难开封府尹,难度很大。皇帝不会因为高俅处理开封府尹,顶多就是让双方握手言和。

反之,如果开封府尹想为难高俅,办法太多了,几乎用不完。

开封府管着开封城内许多大小事情,有时还会管到朝廷官员,比如宋仁宗时,当时的开封府尹就处理了一件涉及当朝宰相吕夷简和副宰相程琳的大案件,高俅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开封府尹真要报复的话,将来给高俅穿小鞋的机会多的是,比如隔三差五去你家搜查搜查盗贼;比如遇到高俅府里有人打架斗殴时从重判;比如给你的家丁来个莫须有……到头来头疼的反而是高俅。

点赞4、乐山市 网友:挥笔朝夕

首先,开封府府尹地位颇高,权力很大,确实可以与高俅抗衡。

  开封府是宋朝首都,开封府府尹位高权重,乃一品高官,一般由皇太子担任。常设官职是开封府知府,那也是正三品高官。包拯就曾经担任开封府知府。

  其次,高俅在小说中担任的职务是殿帅府太尉,这个职务是水浒自创,大体相当于殿前司都指挥使。这个职务自然是很高的,简单来说,相当于国防部长,或者陆军司令什么的。不过,宋朝军政之间互不能干涉,高俅的势力再大,却也压不到开封府知府。

  另外,在朝廷中一直有一个与蔡京、高俅对立的清流派。这个开封府知府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上梁山给宋江送去诏安圣旨的宿太尉也是一个。

   原文中,得知林冲犯罪前后情形,写道:

   府尹也知道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口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着府尹,只得准了。

高俅之所以会中止害死林冲的计划,一方面是理屈,另一方面是碍着府尹——由此可见,开封府府尹有足够能量与高俅抗衡。

   当然,小说中林冲之所以能够活命,最关键的不是在这位府尹,而是有一位默默无闻的衙役,那人叫做孙定。若不是此人在开封府府尹面前周旋,劝说府尹帮助林冲,林冲早就死了!

   遗憾的是,林冲根本不知道这位救命恩人。这位孙定也没有主动挑破,真正是做好事不留名。

点赞5、罗定市 网友:空怀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正常来说,林冲携带武器闯入白虎节堂,这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因为白虎节堂类似于今天中央政府的核心地区,没有通行证随便闯入是可以直接开枪击毙的。

林冲携带武器闯入这种地方被生擒,完全可以判死刑。

那么,为什么最终开封府尹只是判了一个“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呢?

因为开封府尹是连高俅都不敢得罪的人物。

其实任何一个地方官,哪怕知府之类见到高俅都会吓得半死,高俅吩咐什么都照做。


为什么这么说?

高俅是皇帝的红人和心腹。

但开封府尹就不同。

开封府是北宋首都的首府衙门,地位非常重要,直接管理首都的大小事务。

开封府尹掌管京师行政、司法、民生等政务,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首都的安危,也就是可能动摇皇帝的安危。

所以,北宋开国以后,开封府尹多是皇族担任,比如太宗、真宗、钦宗未当皇帝之前也曾坐镇开封府。

这些皇族都是通天的人物,谁也不敢得罪。


后来皇族逐步不担任这个职务,但也是皇上的心腹大臣担任,比如寇准、包拯、欧阳修等。

开封府尹一般是从一品或者是正二品开始。如果是皇族担任,其实也就没有品级,属于超一等。

而北宋时期是重文轻武,文官很受尊敬,武官则被蔑视。

比如花荣在清风寨,就被没有能力的文官刘高欺压,敢怒而不敢言。

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其实真正的官职是“开府仪同三司”,为正二品。

虽然高俅和开封府尹可能同为正二品,但开封府尹是文官,高俅是武官,当然是开封府尹的地位较高。


另外,高俅的实际职务是“殿前司都指挥使”,掌管京城禁军的训练、招募、开拔之内,如果皇帝批准的话,高俅也可以指挥打仗(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虽然这个职位很重要,但高俅的权力仅仅被局限在禁军中。

根据北宋严格的法律,高俅作为军官不得干涉地方行政,违者就有谋反的嫌疑,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就比如边境的军队土皇帝小种经略相公的军官鲁智深打死了人,当地官员来告知要抓捕鲁智深,而不是征求经略相公的意见。可见,即便是手握重兵的地方军头,也不是不能随便干涉行政的。


说来说去,开封府尹职务不比高俅低,而且大家各管一摊,互不干涉,府尹也没有必要顾忌高俅。其实如果不是高俅将林冲送来,林冲可能会被当场无罪释放。

开封府尹将林冲判刑流放,已经很给高俅面子了。

点赞6、曲靖市 网友:神秘天蝎

开封府尹根本就不怕高俅!得罪了又怎么样?

开封府尹,在宋朝是个相当特殊的官职,不仅仅因为他是宋朝首都治下的一把手,更因为这个官职本身的特殊性。

第一任开封府尹是宋太宗

宋太宗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北宋的第二个皇帝,他曾经担任过开封府尹!此后,宋真宗、宋钦宗也曾经担任过开封府尹。

在五代、宋初,开封府尹实际上就是储君!怎么会怕高俅呢?

开封府尹的变迁

开封府尹最初是由储君担任的,赵光义开了个头,那就是定了个调子,以后的开封府尹就不可能当成一般的知府来看待。

事实上,自赵光义之后,开封府尹都是由亲王担任的,堂堂的亲王,会怕高俅这厮?实际上,开封府尹大多数是亲王挂个名,管事的都是管事的是少尹、权知开封府事,这些人会怕高俅?

担任过开封府尹的大臣

除了皇族亲王任开封府尹之外,也有一些大臣会坐镇开封府,他们中有名的有寇准、欧阳修、蔡襄 、包拯、范仲淹、宗泽等名臣,

其余的虽然不知道名字,但能够接任这一位置的,都是从一品或者是二品的重臣。宋朝文贵武贱,高俅能与这些文臣相比吗?

高俅的实际地位

高俅是怎么上位的?他全靠当年在端王府侍候皇帝换来了。那端王虽然治国一塌糊涂,却是个极聪明的人,难道他不知道高俅的斤两?他提拔高俅,既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又是照顾当年的这个球友。

至于治国理政,他委实是瞧不上高俅的!朝中真正的重臣,哪会瞧得上他?老种经略那里收留了多少从京城跑出去的?他高俅敢放个屁?宋朝也是讲实力的好吗!

所以,一个高俅,还真没有被开封府尹放在眼里。

再说了,林冲这事,傻子都知道怎么回事!开封府还要面子呢!大宋治国宽仁,人家把林冲判了个刺配,就算给他面子了!高俅自己心里没数吗!

点赞7、乐山市 网友:独爱柠萌

开玩笑,怕得罪高俅?信不高俅屁都不敢放一个,高俅什么出身?街边流氓,权贵家奴,谄媚之徒,溜须拍马上的位。文官都不会正眼瞅丫一眼,所谓太尉这个职位以高俅的出身谁也不会听他的,也就能欺负欺负低级武官,文官甭管高低只要是科举出身他都不敢惹。

点赞8、高密市 网友:雲胡不喜

首先说答案:北宋开封府尹(开封府的主官)根本不会怕得罪一个太尉。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两者级别上差不多,甚至可能太尉级别还高于“权知开封府事”,为什么我会说地位上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呢?

因为两宋都是以文抑武(包括后来的明朝,特别明显),科举出来的文官地位上远高于武官。武官的品级再高,面对低自己两三个级别的文官都还是毕恭毕敬的。

文官,尤其是科举出来的文官团体,在两宋、明朝都是巨无霸的存在,把武官压制的服服帖帖的。文官科举出身,然后再去统领军队,在两宋和明朝屡见不鲜,极其普遍,甚至可以说是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北宋的范仲淹等人,都统领过级别比自己高的武将去打仗,把西夏人整的痛苦不堪。明朝就更多了,尤其是明朝末年,统兵的都是文臣,孙承宗、袁承焕、洪承筹、熊庭弼……

在这里讲一个案例:南宋采石大战时,也是文官虞允文组织了前线的武将去抵抗金军的。很搞笑的是,虞允文只是四品文官,当时带队的武将是三品官。武将带领的军队刚开始抵挡不住金军,眼看就要溃退。这时虞允文上去说了句:如果你把金军打退了,我认你做干儿子[大笑]

然后,这名武官大受鼓舞,亲自率军再次冲锋,最终赢得了胜利!

一个四品文官要认一个三品武官为干儿子,居然让对方大受鼓舞!没办法,这就是以文抑武普世价值观决定的。

所以,开封府尹会怕太尉?只怕连认他干儿子都还看不上呢!

第二、北宋的开封府主官,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要么是储君的象征,要么是亲王或者储备宰相干。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官群体,根本不会把武将放在眼里,哪怕是再高的武将。

点赞9、上饶市 网友:倪二公子

很高兴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传》里开封府尹敢保下林冲性命,並不能说明开封府滕府尹不惧高俅。

事情起因是高俅以比看宝刀为名,诱骗林冲执宝刀误入白虎节堂,预置林冲于死地,达到他干儿子高衙内霸占林娘子的目的。

以下两点可以说明,开封滕府尹是怕高俅的。

第一,高俅设计成功,林冲被拿下,高俅喝叫左右,“解去开封府,吩咐滕府尹好生推问,勘理明白处决,就把这刀封了去。”高俅并没有把开封府滕府尹看在眼里,用“吩咐”这两个字,足足显示了高俅高高在上胸有成竹的心态,说明滕府尹平日里对高俅也是言听计从服服贴贴的。

用开封府当案孔目孙定的也可以证明这滕府尹是惧怕高俅的。孙定说;“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庭的,是高太尉家的。谁不知高太尉当权倚势豪强,更兼他府里无般不做,但有人小小触犯,便发来开封府,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却不是他家官府。”开封府是高俅家的,滕府尹不知为效敬高俅办了多少冤案,林冲只是个例罢了。

第二,滕府尹在处理林冲这个案子上,是看着高俅脸色办的,是获得高俅同意的。如果高俅不点头,林冲是万万活不成的。

《水浒传》书中写到:滕府尹也知这件事了,自去高太尉面前再三禀说林冲囗词,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准了府尹什么呢?以林冲不合腰悬利刃,误人节堂的罪名,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洲。

如果开封府滕府尹真的不怕高俅,就应该稟公办案,还林冲个清白,治高俅连带高衙内流氓污陷罪。而不是把林冲罪名作实,做出个充军发配仅次于死刑的判决。

造成林冲的冤案,是滕府尹为讨好高俅促成的,因为他俩早就是一丘之貉了。发配途中在野猪林林冲又险遭毒手,也不能排除是开封府尹为讨好高俅而出的主意。

  • 开封府尹判了林冲发配之罪,实际並没有得罪高俅,仅仅是官官相护的做剧。

点赞10、台州市 网友:羽逸之光

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娘子,害了相思病,整日茶饭不思,寻死觅活的,日渐消瘦。

高俅担心儿子安危,便设下了一道毒计,具体这里不细说了。


之后林冲误入白虎堂,被高俅控制住了。高俅的目的很明显,要置林冲于死地,这样高衙内就好对林娘子下手了。

高俅是殿帅府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但他并没有审判权,所以必须把“犯罪嫌疑人”林冲移交给开封府。

高俅手下把林冲押到了开封府,并将“作案工具”刀交给了府尹,将高俅的“言语”对府尹说了,表明了高俅的态度。

府尹让林冲如实供述,林冲便声称“冤枉”,并把自个遭遇说了一遍。林冲不认罪,府尹左右为难,不敢擅自断林冲死罪。


一则林冲大小是个教头,为人正派,口碑不错,这个府尹心知肚明。

二则林冲的老丈人张教头,散尽家财,上下打点,府尹也收了贿赂。

三则府尹担心冤枉了林冲,万一日后案子被推翻,他也有渎职之罪。

府尹思来想去,便回禀了高俅,说林冲死不认罪,建议判个“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高俅情知理短,又碍于知府的面子,只得同意了!

府尹是个聪明人,高俅是宋徽宗身边的大红人,他当然犯不着得罪,该给的人情还是要给,但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个府尹,吃皇粮的高级干部,该秉持的法度还是要秉持。


试想,如果府尹是包青天,那结果会怎么样呢?凭包青天愣头青的个性,说不定真的把林冲放了,那样他离被贬也不远了。

府尹此举,既是明哲保身之举,也是无奈之举!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