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中华五千年,白酒就最近几十年突然流行起来,而且一副国酒的样子,实在很难理解。白酒明明比黄酒啤酒红酒伏特加都难喝的多,一个字辣!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
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
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
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
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
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
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
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
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
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其实白酒成为国内第一大酒类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国内最流行的一直都是黄酒,白酒逐渐流行与黄酒的衰落是分不开的。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一类酒,同时也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有人说白酒这么辣,而且味道这么冲,它到底是怎么反超黄酒,成为国内最流行的酒类的呢?
黄酒和白酒:
黄酒在古代的地位:
黄酒起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由酵母曲种质量决定了其酒的质量,据说黄酒有着7000年左右的历史。商周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从此开始大量酿造黄酒。古代黄酒产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种类琳琅满目。
现在我们听说的关于“酒”的典故和诗句,其绝大部分指的都是黄酒。比如“将进酒,杯莫停”,“兰陵美酒郁金香”,“孔乙己的故事”,“武松三碗不过岗”等诗句和典故指的都是黄酒。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中,黄酒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酒。
白酒的发展:
比起黄酒,白酒的历史就短得多了,大致只有800年左右。关于白酒的起源,业界一直众说纷谈,有很多人认为可能在宋朝白酒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根据目前考古而言,还没有发现任何的宋代窖池。白酒真正开始小作坊式酿造是在元代,国内确实也发掘出了小部分元代窖池,比如江西李渡元代窖池。
到了明清时期,白酒持续发展,甚至出现了前店后坊的生产、销售模式。但明清时期仍然是黄酒占据主流地位,白酒仍然是小众酒类,且不被上流社会所接受。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白酒逐渐盛行了起来,随后白酒逐渐地侵占黄酒的市场份额。民国时期,山西省的白酒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方面是因为山西高粱酒(汾酒前身)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金奖,另一方面就是阎锡山的大力支持和宣传,那个时候山西高粱酒甚至都出口到国外。
但是白酒的购买对象主要还是在普通老百姓、穷苦人民,仍无法取代黄酒的主流地位。到了建国前后,由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白酒开始取代黄酒成为主流。建国后,国内大多新建、整合的酒厂都是白酒酒厂,部分原来生产黄酒的酒厂也改为生产白酒。
白酒为何会取代黄酒:
首先我们知道,白酒和黄酒并不是一类酒。黄酒是一种以糯米或黍米为主要酿酒原料,酿造的度数一般只有十几二十度的低度发酵酒,而白酒则是属于高度蒸馏酒。为什么白酒会取代黄酒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黄酒消耗的粮食更多:
因为酿造酒需要大量的粮食,但是在建国前后,国内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在粮食稀缺的情况下,显然是不能拿过多的粮食酿酒的,所以在当时限制了酿酒行业的发展。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国内的粮食甚至不能自给自足,所以黄酒首当其冲就被限制了,使得黄酒的产量大大下降。
按理来说,白酒的产量也应当会下降很多。但情况却相反,虽然白酒也需要粮食,但是白酒的可调节性比黄酒强得多,可以通过勾兑的方式成酒,尤其是可以通过各种作物生产食用酒精再酿酒,当时把酒精勾兑酒称之为新工艺白酒。因为最初政府秉着要让老百姓喝得起酒的原则,所以就把白酒的范围定得很大。
薯干类国优酒——山东坊子白酒:
但酒精酒出现的初衷并没有恶意,它不过是想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喝得起白酒,不过是后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现在很多人都将酒精酒看作是洪水猛兽。除此之外,像薯干、甘蔗等一些非谷物也能生产白酒,所以白酒的产量远远超过了黄酒。
第二、黄酒度数低,其他酒类的竞争力小
黄酒尊崇古法纯粮酿造,没有现今白酒的反复提纯,使其度数相对较低,一般酒精度在14~20度左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用相同的价钱能买到酒精度更高的酒,那就是赚了,所以尽管当时的白酒都是五六十度,老百姓也愿意买。
白酒、黄酒都是我国独有的酒类,而啤酒和葡萄酒可以说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一方面还不能被当时所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在技术上、产量上远远落后于国外,根本就没有取代黄酒的可能。所以白酒取代黄酒的势头不可逆转。
第三、地主、乡绅和上流社会的消失
在民国时期,那些达官贵人、地主乡绅等上流社会的人士认为在喝酒上,需要跟普罗大众有一个界限划分,所以这些人都是以黄酒为正统。白酒只有比较贫困的老百姓才会去买,所以白酒始终得不到承认。
建国后,国内实施的一系列土地改革,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地主、乡绅阶级在改革中走向消亡。黄酒消费整体的减少,而白酒的消费群众却在增多。高度的白酒比低度的黄酒更能刺激建设时期的青年人,分泌更多快乐物质多巴胺,让他们更加有干劲。
五届评酒会和放开名酒定价权:
建国后,我国举办了五届国家级的评酒会,对白酒成为主流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在1952年的首届评酒会上,共评出了八款名酒,其中白酒就占了四款,分别是山西汾酒、贵州茅台、四川泸州大曲酒和陕西西凤酒。从这个时候开始,白酒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此后的四届评酒会上,白酒在名优酒总数量上面均超过其他酒类。尤其是1989年的第五届名酒评选,因为白酒参评产品过多,高达390多款,所以第五届评酒会只允许白酒参加。最终共评出了17种国家级名酒和53种国家级优质酒。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白酒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并不是说自己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更无法根据市场情况来准确地调节生产,而且不能够自主定价。1988年,国家开始放开名酒定价权,此后到了九十年代陆续放开其他白酒的自主定价权。
九十年代白酒界风起云涌,各省的白酒分庭抗礼、比肩称雄。自此白酒的主流地位不断稳固,虽然近几年产量在下降,但是白酒的市场规模仍然在扩大,主要是因为白酒的提价太厉害。
最后:
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中国白酒总营业收入达到6033亿元,占整个酒类市场的69.5%;产量上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约716万千升,占酒类市场的份额约13.2%;利润总额约1702亿元,已占整体酒类利润的87.3%,在轻工行业中利润贡献占比位居第一,营收利润率达22.4%。
但现在黄酒的分布范围已经很小了,在江浙沪闽等地集中连片,在北方很少能见到了。但是并不是说黄酒不好喝,黄酒也有它自己的优点,所谓存在即合理,更何况黄酒已陪伴中国人度过几千年漫长的岁月,只不过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喝酒的感觉也不一样起来。你不喜欢它的时候,它苦它辣嗓子难以下咽,但是你失恋的时候,你还不上信用卡和房贷的时候,它就没有那么难喝了[捂脸]
喝一点不冷
喝微醺不寂寞
喝多了不空虚
等你有感觉到空虚寂寞冷的时候,倒一杯一口闷掉,你就知道除了白酒是酒,余者皆是马尿!
自古以来好多烦恼和忧愁都是用酒解决的,一醉解千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人和我们一样有烦恼,全靠酒了
1、中国早期的酒是黄酒和米酒,不是白酒。白酒最早从元明才开始(也有说更早的),但都没流行起来。
2、中国的白酒超过黄酒,应该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事,并不是最近几十年。
3、白酒比黄酒的性价比(致醉效率)更高。
4、烈酒和其他嗜好品都不太容易入口,就如同喝咖啡会苦,吸烟会呛人一样。
5、的确很多白酒都比较辣,不过也有的白酒开始不辣了。比如江小白,但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对于这个问题,鄙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男人如果不坏,还真的没什么女的去爱,男人一坏,就会惹女的去爱,而且女的会深陷其中,哪怕明知一场伤害。白酒就是这样!
白酒怎么流行的不重要,关键白酒,尽管无色透明,仅仅就那个香气,一旦弥散,不管是劣质的还是陈酿的,都会吸引人,就像痞坏的男人一样,就能惹你喜爱。
加上入嘴之后,辛辣不绝如缕,但随之而来引发的大脑多巴胺因素,让你心旌荡漾,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我认知一个哥们,喜欢喝白酒,老婆受不住,要离婚,都闹到法庭上了,老婆说你要是戒酒,我们重新开始,你认真考虑一下,结果这个哥们脑子一横,我选酒!结果他们俩姻缘到此结束,因为他到底选择了白酒的诱惑,伤了自己的女人。
白酒确实难喝,但一旦喝习惯了,那就是你不想它,它想你,到点就勾引你的思想,迷惑的心智,非得来点不罢休,不然小酒虫就会搜肠刮肚,让你难受。
因为你的肌体已经习惯有它存在,就像深爱的两个人,一天不见面难受,见面了就互相掐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纯粹的欢喜冤家。
白酒这么难喝,流行起来无非有以下的特质:
第一,白酒虽然辣嘴,不好喝,也有陈酿的不辣嘴一线入喉的佳作,好酒都具备这种绵软柔和的绵柔特质,醇厚协调,入喉饱满,甚至油腻饱满,这种好酒带来的满足感很强,就像海绵吸水,温柔且温柔,缓缓一线喉。
第二,白酒香气迷人。从来不喝白酒的人,都会被白酒馥郁的香气沉迷,这种白酒散发的乙酸乙酯气息,极具神秘的气质,它没有果酒发酵的芳香,也没有单一的醇香,而是蒸馏后调和后的一种复合型的神秘香气,能突破人的嗅觉,让人为之吸引,从来没有喝过白酒的,一旦闻到这种味道,一定有好奇。
第三,白酒的流行搭配中式菜肴最具完美性。纵观整个地球上的菜系,没有一个菜系有中餐丰富,煎炸烹炒,冷盘拼盘,甚至简单的凉拌黄瓜都是白酒一等一的搭配菜品,你无法想象吃着麦当劳肯德基,吃着鱼子酱和沙拉搭配白酒的场面,太过违和,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太突兀。
第四,白酒的流行,是蒸馏技术的必然产物。白酒是蒸馏酒,也叫烧酒,过去就是烧出来的,并非自然发酵的果酒,蒸馏的出现提高了酒精的纯度,一壶浊酒不再,而是纯度更高的白酒。它搭配中餐的解腻效果尤为突出,一口红烧肉,一口白酒,完美抵消入嘴的肥油,以此类推。
第五,白酒的流行,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幻化,也是喜乐年华的具体实物的物质化存在。白酒之所以能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流行,并没有像伏特加那样成为鸡尾酒调和的基酒,就在于其复杂的芳香,白酒不论什么香型,都集中了酸甜苦辣的四味特征,正好与生活相对应,与人间疾苦和欢乐遥相呼应。
生活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啊啊啊,喜乐年华!生活是一杯酒,凝聚着人间多少说不清的情感复杂,啊啊啊,苦乐年华!
所以,成人的世界不喜欢一味的甜蜜,而是在白酒的辛辣和芳香中,寻找一丝甜蜜,同时,它也是一味安慰剂!你,听懂了没有?
(完)
壶中乾坤大,山中日月长!
几千年来,壶中涌出的还是酒,而喝酒的人却各自品出了各自的味道,有人品的是狂浪不羁纵情诗意,有人品的是安闲谈雅偏居一隅,有人品的是海阔天空快忘江湖…
我品的是一家三口炉边小酌的幸福
多喝几次你就不这么说了。
而且越喝越烈,越过瘾。现在我就喝绿瓶红星二锅头,酒精味冲,通透,一个字爽!
纯粮食白酒的味道不是很难闻,勾兑食用酒精的白酒味道很刺鼻。
老一辈的人干活都是人工作业,非常累,干完活身上酸痛,喝点酒,会在酒精麻醉的下,降低身体酸痛的感觉。
我们过节聚会,谈生意,光吃饭没意思,需要喝点酒,用酒来建立关系,或者增进感情,酒又变成一种文化。
有的人喝酒后,会释放自己的情绪,有的人生活中有很多挫折,需要喝酒发泄一下情绪,比如很多诗人喜欢饮酒作诗。
酒文化会从上一代,影响下一代。很多人是从父辈影响,或者亲友影响。
酒是成瘾品,不容易戒掉,要少喝,喝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