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对比三国版图,蜀国和吴国也不小,为什么说魏国占三分之二?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2关键词:三国,吴国,魏国,蜀国

对比三国版图,蜀国和吴国也不小,为什么说魏国占三分之二?

点赞1、邯郸市 网友:影猎杀戮


我想说,你看错地图啦。请看上图。东汉把天下分为十三个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并州、徐州、豫州、凉州、雍州。(图中的司州写的不对,应该是司隶,属于京畿重地,从州的分布上分属雍州、冀州、豫州)这北方九个州归曹魏所有。荆州、扬州、交州归东吴所有,益州归蜀汉所有。从面积大小来看,北方九个州的确要远小于南方四个州,但是注意,分十三个州不是根据土地大小,而是根据人口和税收的。所以说南方一大块土地里面的人口和缴纳的税赋也就跟北方一块小地方差不多。

要知道,比如当时的交州,蛮荒之地,东汉末群雄争锋一直就没人去抢那么大一块地盘,刘备只有在荆州呆不下去了才想着去交州当流寇。益州是大,但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与外隔绝,地势险峻。诸葛亮所谓“益州疲弊”。扬州现在看这是挺好,江南鱼米之乡,实际上呢?那是后来,以东汉末年那种科技发展、经济状况,江南丘陵地带那是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的蛮荒之地。荆州倒是还行,不过四战之地,动不动就打仗。北方呢?那是汉朝长期的经济政治中心,西都长安、东都洛阳都在北方,即使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后来经曹操统一北方后也获得了恢复和长足的发展。山东一向是人才聚集之地,河南又是大粮仓。地势都是平原,可以说情况比南方四个州好很多。

所以北方九个州相当于天下十三分之九的人口、粮食、钱财。而南方只占十三分之四。十三除以三,四点几,南方吴蜀就占了四,北方九,超过三分之二。另外,北方诸多势力都被曹操统一,人心依附,各势力人才济济,都归于一家,实力更是超群。故言三分天下有其二!

点赞2、高密市 网友:九日盛花

文|小河对岸

许多人看各版本的三国时期疆域图会产生疑问,蜀汉与东吴的疆域也不小。却为何有天下三分,曹魏占其二之说呢?也即是说蜀汉与东吴的疆域之和,也只相当於曹魏的一半。

其实,这是从历史上的疆域划分来看的。我国最早的疆域划分,据说始於大禹时期,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后世亦以九州代指天下。此九州为: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荆州,梁州。

而曹魏的地盘据有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雍州等六州之地。东吴占据了扬州及荆州的大半,蜀汉占有梁州之地。蜀汉与东吴的疆域之和,也只占了三州之地,也只相当於曹魏的一半。

战国时期、七雄并列。可以说齐、燕、韩、赵、魏、秦及楚的一部分疆域,都在曹魏的境内。东吴只占据了楚国的大半疆域,而蜀汉的疆域在战国时期还属偏远之地。秦朝统一之后,行郡县制。汉初行郡国并行制,至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之后,诸侯封国已经虚留其名。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将天下分为13个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然而,此时的州却并非行政单位。

而至东汉末年,州正式成为行政单位,行政区划也由郡县两级,变为州郡县三级。汉末十三州分为:司州(畿辅,也称司隶)、凉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并州(曹魏)。扬州、荆州、交州(东吴)。益州(蜀汉)。而雍州曾被取消,后该设凉州,其后又析出雍州,此时天下共有十四州,而曹魏的疆域占据了十三分之九。

蜀汉与东吴所占之州,虽疆域辽阔,却都地广人稀。蜀汉的核心区域,只有成都平原及汉中盆地,而南中地区为南蛮之地,虽被诸葛亮征服,却并不能真正为蜀汉所用。邓艾偷袭阴平之后,刘禅想逃往到南中地区,谯周便进言道: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偪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而刘禅听了谯周之言,也就放弃了逃往南中的打算了。

东吴也是如此,其核心区域也只集中在今天的苏南、浙北(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及江汉平原地区(楚国的核心区域),而江南的其他区域都尚未得到开发。今天的福建地区,在安史之乱之后,才有大量的中原百姓涌入而得以开发。今天的两广地区,在北宋时期,还是官员们的流放之地。

而曹魏统治的北方地区,却开发较早,人口稠密。虽经汉末的长期战乱,而人口凋零,但北方地区开发程度较高,农业基础较好。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人口恢复也较为迅速。蜀汉灭亡之时,人口只有九十四万。东吴灭亡之时,人口有二百三十万。而曹魏有四百三十万左右。当然,这只是官方统计的人口数量。汉末三国时期,世家门阀荫庇庄客也为常态,实际的人口数量远不止这些。但是从官方统计的人口基数来看,曹魏的人口也是要高於蜀汉与东吴的人口之和。

参考史籍:《三国志》、《后汉书》等等;

点赞3、菏泽市 网友:落莲心

因为决定古代政权的国力的最重要元素,不是疆域,而是人口。

看行政划分图没用,应该看这张图:

颜色越深的地方人口越多,可以明显看出来,曹魏政权所在的黄河流域人口比吴蜀之地密集的不是一点半点。

或者再换一种图:
这张图表示了三国时期全国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图,同样可以看到,曹魏政权的大规模城市非常多,而吴蜀则少的可怜。

当年刘备伐吴时,曹丕问计与三朝元老刘晔,刘晔说:“天下十分,中国十占其八,吴蜀各保一州”。刘晔认为,十分天下,中国(也就是曹魏政权)拥有八分,并不是指拥有八分疆域,而是指拥有八分人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产技术始终没有什么大突破,一切的实力都来自于人口。吃粮食需要人种地,打仗需要人当兵,武器工具需要人制造,想要发动战争,人是最关键的资源。

所以魏国的优势岂止是“三分天下尤其二”,实际上他们人口的差距比这个还要大。

这也是吴蜀长久北伐不能胜利的原因,曹魏的战争机器太强大了,能够在任何战场上调动比吴蜀更具优势的兵力。以诸葛亮的军事智谋,尚且不能取胜,孙十万就更不用想。

实际上,吴国的疆域也就是看着很大,但真正的有效统治区域也就是长江流域一带。江西浙江福建乃至两广的广大地区,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口。吴国历史上数次记载有军队南下去抓野人(山越人),就是为了补充匮乏的人口。

蜀国情况差不多,西蜀之地,看着不小,实际上也只有成都平原一带有相对多的人口而已。

由于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经过了长久的开发,所以黄河流域的政权一直都比南方政权要强大,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点。从三国开始,南北朝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北朝压着南朝打,最后由隋朝灭掉了南陈。隋炀帝躲到了南方的扬州以后很快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五代时期,占据中原的五个朝代一直对南方各国拥有名义上的宗主关系,南方各国根本不敢争锋,最后由北宋统一。哪怕在宋朝,江南已经高度开发之后,金、元政权还是压着南宋打,直到南宋灭亡。

直到最后朱元璋北伐成功,中国南方才真正诞生了一个全国性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北伐成功者。

点赞4、贵平市 网友:我心凡i

三国时期,魏国几乎在所有方面的实力,都胜过吴蜀两国之和,且越到后面优势越大。

版图之比

魏国的疆域,一直比吴蜀之和要大。

262年,也就是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国土面积分别为291万、106万、145万。(《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

吴蜀两国加起来只有251万,不及魏国的291万。

当然,仅就面积论,魏国确实没有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二”。

262年,也是三国国土面积相对比较悬殊的时候了。

整个三国时期(自曹丕称帝算起),各方的疆域都比较稳定,比较大的变化只有两个: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二郡;司马懿平定辽东。

司马懿平定辽东所得的国土,大于丢失的武都、阴平二郡。

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里,魏国的国土优势不如262年统计的数据。

所以,在国土面积上,尽管魏国胜过吴、蜀之和,但也确实没有作到“三分天下有其二”。

不过,国土面积,却从来不是国力最重要的指标(虽然也很重要)。

行政区域之比

与单纯的面积相比,行政区域更有说服力。因为,设置行政区域,就是按照经济条件、人口等要素设置的,原则上,人口越密集,一州的面积越小,反之,越是地广人稀,一州的面积就越大。

所以,控制的行政区域的多寡,更能反映综合实力。

东汉13州,魏独据8州,吴3州,蜀1州。魏国算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其实,这只是粗略统计。

事实上,吴所据的荆州,襄阳等精华地区为魏所占据;吴所据的扬州,寿春、合肥等地为魏所占据。考虑到这些,魏还不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不仅如此,魏国统治的区域,包含了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经济潜力都更大。

人口之比

当然,农业时代,最能反映实力的,是人口。

221年,魏国的人口,为103万户,682.4万人,约占三国总人口的60%;吴国为47.8万户,315.5万人,约占三国总人口28%;蜀国为20万户,132万人,约占三国总人口的12%。(《中国人口史》)

也就是说,三国鼎立之初,魏国的人口已接近2/3。

三国后期,人口之比又发生了变化。

灭蜀前,魏国的人口为144.5万户。

而蜀国灭亡时,人口仅28万户,男女人口94万人;吴国灭亡时,52.3万户,男女230万人口。(蜀国户数、人数均不及立国之初,吴国的户数增长有限,人数却下降了)

也就是说,到三国后期,魏国的人口接近天下人口总数的63%。

总体上,整个三国时期,魏国的人口一直保持在60%-63%之间,接近2/3,优势比较明显。

兵力之比

人口之比的变化一直不算大,但兵力之比的变化却很大。

尽管魏国的人口优势一直比较明显,但是,在三足鼎立之初,兵力上的优势,尤其是野战军的兵力却并不明显。

汉末战乱时,北方军阀混战,董卓毁了洛阳,李傕等人毁了关中,曹操在徐州等地组织屠杀,北方受到破坏十分严重,人民流离失所。

因此,北方州郡残破,田地荒芜。

所以,三足鼎立之初,制约曹军兵力的不是人口,而是粮食。

由于普遍缺粮,即便在基本统一北方后,曹操一直推行精兵政策,军队规模的优势并不明显。

所以,汉中之战前后,曹操东西奔波,兵力一度捉膝见肘。

汉中之战时,曹操大军进入关中,荆州地区曹仁之率数千军在襄阳、樊城一带。于禁被歼后,曹操甚至与司马懿等人商议过迁都之事,算是有些狼狈。

然而,随着北方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曹魏州郡不再残破,可养之军迅速增加,军队规模已占据明显优势。

淮南三叛的寿春之战时,曹魏陷入内战,吴国出兵支援叛军,姜维也发起牵制性北伐。

当时,魏国内战双方投入兵力就超过41万(司马昭26万,诸葛诞10余万,扬州新附胜兵4、5万)!

而蜀国当时全国的兵力为10.2万,吴国的兵力也不过20余万(灭亡时在册兵力为23万)。

可以说,仅投入寿春之战的魏军(含叛军)兵力,就超过了吴、蜀两军的总和!

要知道,魏在关中、荆州及北方各地的兵力都还没有加入此战!

因此,到三国后期时,魏国兵力优势明显,可以从容应对吴蜀联合+意外叛乱的情况,发起统一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


总的来说,整个三国时期,魏国的优势一直极为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明显。

实力强,潜力更强。

面对这样的对手,只要对手不犯灾难性错误,吴蜀无论是急切北伐还是限江自保,都是机会不大的。

点赞5、海北藏族自治州 网友:染指青年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各占一方,沙场厮杀多年,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绝伦的历史时期。那么这三个国家的真实实力怎么样呢?

其实三国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要被《三国演义》中的以刘备为正统的思想给骗了。读过《三国演义》后很多人以为蜀国兵多将广,君臣上下一心,文有诸葛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武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阵前杀敌,英雄盖世!

其实,蜀汉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最后事实上也成为了最先被灭亡的政权。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三分天下魏有其二呢?,毕竟通过地图看起来,曹魏和孙吴看起来面积差不多,应该是旗鼓相当才对,而蜀国看起来也不算太小。

其实通过地图上我们看得到,看似相同的面积上面,卫国范围内有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在当时可是中国大地上最富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他们基本上都是自己所在州郡的首府所在地。

东汉末年天下分为13个州。分别是: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而曹操坐拥了其中的九个州,分别是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

而且东汉时期,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山东多士子文人,河北多名门望族,河南多兵勇将帅,更有陕西山西西凉等兵马将勇文人雅士,可谓是人才济济,而且曹魏继承了汉家天下的正统,多少汉臣转眼成了曹魏的开国之臣。

而且,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其实主要决定战争胜负的便是兵马的数量和后勤保障的优良与否!

而曹魏无疑是三国中的佼佼者。人口数据为证:

魏:景元四年537万 魏国灭亡时1386万(包括益州)

吴:赤乌五年240万 吴国灭亡时230万

蜀:章武元年90万 蜀国灭亡时94万


人口上的差距可见不是一般的大呀!而在古代人口就是战斗力。正如有位领袖说的那样:十万青年十万兵!

而北方的曹魏更是霸占了东汉的主要经济赋税来源地区,文化政治最发达的地区,更值得一题的是:同时煤炭和钢铁等金矿煤矿也多在北方曹魏的管辖范围!而钢铁和煤炭直接决定了曹魏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性能优异的军事武器!这也就是为何三分天下,魏有其二的说法依据!

这也是为何诸葛亮一生都没有实现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平生夙愿!

点赞6、赣州市 网友:晨钟暮鼓

从地图上看,魏蜀吴三国的面积确实差不多,曹魏政权约为175万平方公里,蜀汉政权约为89万平方公里,孙吴政权约为140万平方公里。

单从面积的比例来看,曹魏占了43%,东吴占了35%,蜀汉占了22%。

曹魏并没有占据三分之二,连一半都不到。


▲三国形势图

但是,按照东汉时期的行政划分,就没有问题了。

东汉时将天下分成了十三州,曹魏占了幽、冀、青、并、豫、徐、兖、司、凉九州,直接超过了三分之二,这也是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说法来源之一。

而孙吴占了扬、交二州和荆州大部分;蜀汉只占了一个益州。


▲东汉十三州

如今,南方的经济比北方要发达,全国排名靠前的城市多集中在南方。但在三国时期,正好相反。

曹魏盘踞的北方,经济发达,西安、洛阳等城市均已经成为全国龙头。黄河流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聚集百姓最多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魏才被看作是三国中的最正统,不仅仅是因为后期他们灭了蜀汉和东吴。


但南方还有大面积的荒地,孙吴治下,众多土著部落处于自治状态,孙吴朝廷对他们的控制力度很小。

今天的福建一带,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才有中原百姓为了躲避乱祸,涌入这里而得以开发。

今天的两广地区,在宋朝的时候,还基本处于未开放地带,是官员们的流放之地。


▲唐朝时各道人口密度,北方远高于南方

蜀汉就更不用说了,可用耕地面积就一块平原,蜀道难的地形,到唐朝李白到处旅游的时候都没能改善,内部还有错综复杂的势力集团。

所以诸葛亮才会发出“益州疲弊”的感慨。


▲魏灭蜀之战

三国时的人口远比土地面积重要,所以刘备连南逃都带了十几万百姓,因为这是立国之本,儿子老婆可以不要,但百姓得要。

有了人就有了地,有了地就有了粮,有了粮就有了钱,有了钱就有了兵。


▲曹魏内部关系图

据史料记载,曹魏的人口超过400万人,兵力约为50万;东吴的人口超过200万,兵力超过20万;蜀汉的人口将近100万,兵力约为10万。

这么算下来,曹魏的人口与兵力差不多就是三分之二。

以上。

点赞7、潍坊市 网友:叫嚣ゝ

三国时的魏国是汉朝留下来,首先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虽然三国鼎立,但孙、刘两家在气势上略输一分。虽刘备打的是汉刘邦子孙的旗号,总归不是正统,所以,魏国可称有三分之二的天下。

点赞8、葫芦岛市 网友:愿久伴

谢谢邀请。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因为其占领区域的发达程度和人口基础较多。

今天我们看三国地图,魏蜀吴三国的领土都差不多大,那么,为何说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呢?因为比较的不是地盘的面积大小,而是经济和人口。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世界范围也好,一个地区范围也好,衡量一个政权的势力大小,“面积”只是一个次要的因素。同样大小的一块面积,其人口和经济基础、战略地位可能完全不同。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的整个欧洲部分面积400余万平方公里,西伯利亚面积1000多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部分的三倍左右,但是论人口、经济,前者数倍于后者。所以,假设俄罗斯内战,A方占领了欧洲部分,B方占领西伯利亚,那么,虽然B方面积是A方的三倍,但A方却可以说“四分天下有其三”。

三国时期同样如此。虽然三国面积相差不大,但是当时中国南北方发展很不均衡。北方经济、文化要发达得多,人口也更密集。南方虽然面积大,但相对落后,人口也较少。


那么,以什么来衡量三国真实实力呢?以“州”的个数是比较合理的。东汉时期天下一共分为14个州,多数州的人口数大致相当(三五百万)。所以,三国占有的州的个数比较,基本能说明三国的实力。

魏国:占据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徐州、凉州10个州的全部,和扬州、荆州的小部,总共10.5个州。

吴国:占据交州的全部,荆州、扬州的大部,总共2.5个州。

蜀国:占据益州的全部。

由此可知,14个州里面曹魏占了10.5个州,实际上在州的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四分之三。说“三分天下有其二”都算谦虚了。


当然,以上这个州的数量,是基于东汉巅峰时期的。实际上到东汉末年和三国初期,伴随着战乱,南北方所受的兵火摧残是不一样的。北方战争更密集,损失更大。所以到三国鼎立的时候,魏国从当前人口的优势,实际上并没有州的数量那么大。三国初年,大致可能是魏国占据一半的人口,吴国三分之一,蜀国六分之一这样子。

点赞9、楚雄彝族自治州 网友:殘溫﹪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第一个称帝,存在近四百年的汉朝政权灭亡,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由于开始三国正式鼎立。

东汉时期,曾经将整个天下划分为十三个刺史监察区,后来刺史监察区变成了州,成为东汉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当时一共十三个州,分别是: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兖州、司隶州、凉州、荆州、扬州、交州、益州。

东汉十三州

其中,曹魏的地盘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兖州、司隶州、凉州,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这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最早来源。

曹魏当时的地盘换算成今天的省,等于是包括:朝鲜北部、辽宁省大部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安徽省的长江以北、河南省、湖北省襄阳市、随州市及武汉市以前地区、陕西省除汉中之外的地区、甘肃省秦岭以北的地区、宁夏南部,这些地区的国土总面积加起来约为175万平方公里

三国鼎立图

东吴政权的地盘有:扬州、交州和荆州除南阳郡之外的所有地盘。换算成今天的省,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整个浙江省和上海市、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除襄阳市、随州市以及武汉市北部之外的全部地区、整个湖南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东部、越南中部到北部、整个海南岛,这些地区的全部国土面积加起来约为140万平方公里

蜀汉政权只有一个益州,换算成今天的省,包括:陕西省的汉中市、甘肃省的秦岭以南地区、整个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的中西部、云南省的中东部,这些地区的国土面积加起来约为89万平方公里

三国人口兵力对比图

从国土面积来看的话,当时的曹魏政权占据了三个政权总面积的43%,东吴政权占了35%,蜀汉政权占了剩下的22%,曹魏政权并没有占据天下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

但是,从州的数量来看,曹魏占据了9.4个州,东吴占据了2.6个州,蜀汉占据1个州,那曹魏政权占据三个政权总州数的72%,超过了三分之二,所以这就叫三分天下有其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说法。

第二个说法,就是比人口。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在当时人口比城池和土地要重要的多,赤壁之战前,曹操南下,刘备南逃就带了十几万百姓,刘备自己也说了要以人为本,因为人口是角逐天下的第一资本,城池、土地没了可以抢,但人口没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曹操打汉中之战,就是提前把汉中的三分之二的人口给迁走了,此外还把武都、阴平两郡的人口也迁完了,刘备夺取的汉中几乎是一座空城,这些都显示了人口的重要性。

三国郡县图

如果以公元263年蜀汉灭亡那一年的人口来算的话,当时蜀汉的总人口是94万,士兵是10万,东吴的总人口是240万,士兵是23万人,曹魏的总人口是443万,兵力是50万人,由此算出,曹魏控制区的人口占到三国总人口的57%,兵力占到三国总兵力的60%,东吴控制区的人口占到三国总人口的31%,兵力占到三国总兵力的28%,蜀汉控制区的人口占到三国总人口的12%,兵力占到三国总兵力的12%。

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曹魏的人口或者兵力数量,都快接近三国总数的三分之二了,所以说曹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孙权、曹操、刘备

第三个说法就是经济重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曹魏占据了华夏的核心地区,也就是中原地区,中原是以从陕西西安到河南洛阳并沿着黄河自西向东直达大海的这一片区域,这是华夏民族传统的生活地区,从夏、商、周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两汉四百年,到东汉末年,这都是华夏的经济重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在这之前,所有的朝代都是在中原地区建立都城并维持统治的。

基本上也可以这么说:谁在中原建都,谁就是华夏正统,所以曹魏就是华夏正统。而蜀汉及东吴政权的核心地区,一个在四川,一个在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区,这在当时都叫偏安一隅,哪怕是东吴与蜀汉的面积合起来比曹魏大,也只能算偏安,这是政治和文化决定的,不以国土面积为转移。

古代中原地理位置图

正因为曹魏占据了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被认为是华夏正统,同时又合法地继承了东汉的政治,在当时被普遍认可是东汉的继承者,所以蜀汉和东吴政权就处于边缘化,不被承认,同时又因为曹魏没有真正统一天下,所以只能说三分天下有其二。

此外,还有一个经济重心的问题,别看曹魏的人口和面积没有占到三分之二多,但是经济绝对超过了三分之二,当时的华夏是农业生产国,以小米为主要粮食,几乎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粮食作物在中原及北方,南方的水稻在当时没有普及,如果当时有GDP的话,曹魏的GDP至少占到三国总GDP的70%以上,这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实力,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实力,所以说曹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点赞10、莱阳市 网友:吹萧公子

简而化之,这句话是对照东汉的行政区域来讲的,东汉基本行政区域是十三州加两个特别行政区,指的是幽,冀,并,青,徐,豫,兖,扬,荆,益,雍,凉,交,加上左扶风,右冯翊。三国疆域基本成型的时候,魏国占有幽,冀,并,青,徐,豫,兖,雍,凉,加上左扶风,右冯翊,荆州的一部分,即九个半州加上两个特别行政区,十一个半左右的行政区域,吴国占扬,交和荆州的一部分,蜀汉占益州,两国加起来是三个半州。这样算来,魏国当然是“三分天下有其二”

点赞11、朝阳市 网友:苏嘉黎

我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地图上看占了半个中国,但人口、经济等指标和东部一比就小多了。小时候家里有一本三国演义,前面附了一张三国地图,光看城市分布,三国强弱就一目了然了,北方的城市密密麻麻确实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吴蜀两国的城市就稀疏得多了。

点赞12、海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荒途孤影

你绝对没玩过三国志,哈哈!你得明白,政治也好、战争也好,将比兵的重要性。人数是一方面,名士、武将才是最重要的!魏占据河北、河南、山东和西北,武将和文官多到爆!主要大家都拖家带口,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追随主公走南闯北的...另外,大粮仓和兵库—河南,那是曹操的大本营!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