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你去过朝天门吗?
重庆朝天门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来目的地旅游的人大多会选择的景点。
朝天门是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城门,在古代,这里是迎接到任官员以及圣旨的地方,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不允许其他商船和普通百姓靠近的。
如今,随着重庆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重庆与外界往来沟通的重要通道,而朝天门也成为了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一个码头、一个广场。
虽说重庆以山城闻名,但重庆并非是网上谣传的那样山多路陡,只有渝中半岛的一部分老城区才有那样鲜明且独特的地貌。
而朝天门广场位于渝中半岛的最前端,拥有极佳的视野,无论在这里是眺望两江,还是从对岸看向朝天门,观感都是非常美好的。
白天,朝天门是重庆人民的购物天堂,而逛朝天门也是重庆人的欢乐所在。
每到夜晚时分,朝天门就是一片灯的海洋,两江交汇,灯光相映,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在朝天门码头坐船,沿江游览是重庆旅游线路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在船上,可以将两江四岸的风光尽收眼底,吹着江风,别提多自在了。
我在市中区(渝中区)住了近五十年。第一次到朝天门大约是三四岁时,母亲带我们下长寿,因父亲在长寿湖单位农场。十几年后我当知青前夕又去过朝天门,送好同学到酉阳(或彭水)去插队。七六年我又到长寿去,因母亲在长寿车站工地摔伤了手臂,到朝天门乘的船。
第一次到朝天门码头时太小。只觉得好大一河水,在沙嘴尖汇合,然后浩浩荡荡地东流。河边到处是鹅卵石都是船,母亲带我们在码头买了票,然后急匆匆跟随着人群上船下长寿。母亲为什么急匆匆带我们下长寿呢,是因为家里没钱买米了,不得不向自诩家长的父亲屈服:因为他们为回乡事吵过架。
那时国家号召曾是农村籍的回乡。就是近几年来城市做工的工人。父亲眼红每家人有几百元安家费,就同母亲商量,我们带孩子回乡粑!没想到遭家庭妇女的母亲强烈反对。于是他们就吵架了,父亲一气之下就跑去单位农场,几个月没往家里拿钱就没钱买米了。长寿回来后,母亲不再当家庭主妇,她出去劳动养活我们娘三。
七五年我高中毕业。班里有好几位好同学走的酉秀黔彭那边,我就去送他们,那时的朝天门码头人山人海,送行的哭得热闹得很。届时也没觉得朝天门有什么特别,不就长江嘉陵江水汇合了,再往东奔流向大海嘛!当知青回家下过次长寿,因母亲在那儿摔了,买了船票在码头流连我想到了泾渭分明这成语。
我发觉涛涛江水在沙嘴汇合,左边水清右边水浊很分明,这不是就是泾渭分明吗?朝天门码头从秦汉时期就有了。那时重庆靠发达的水运成为了联通四川境内的客运枢纽。朝廷派员来川上任,或传达圣旨就要经过这儿,然后经千厮门七星岗两路口佛图关走成渝驿道到成都。古人肯定发现过这现象却没提过:每年夏秋后左边江水清右边江水浊。
原来的朝天门就是鹅头的尖。沙嘴就是它的嘴尖,市中区就是鹅脑壳,两江最窄处的地方叫鹅项颈。鹅嘴尖像千万年的分水石,分开嘉陵江和长江的水,让他们先泾渭分明再混一起。朝天门见证了这个城市,从个水运码头华丽变身成为大都市,据说二战时联合国总部也有重庆的名字。我感觉还是原来的朝天门有味道:他以两江的天际线为轮廓用无声的江流述说着,自己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谢谢题主的提问。
残阳余晖3
重庆,我去过三次。每次去,都要去朝天门,印象都很深,但最深的还是第一次。
第一次去朝天门,是在十六年前的夏天。当时,正是重庆开始炎热的时候,我携妻带儿一家三口在头天晚上从贵阳出发,乘坐火车第二天早晨八点才到达重庆。无暇顾及旅途劳顿,白天先领略重庆周边的风光,带儿子到野生动物园去玩,晚上六点按照和导游的约定,准时到达朝天门。
朝天门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站在朝天门观景处,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跃然脑际,大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概。
朝天门广场热闹非凡,人们穿流不息,不停地背对长江,留影纪念。看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心潮起伏,思绪千万,留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
观景之余,我们在一家临江而立的餐馆细品长江之鱼。鱼肉细嫩,味道鲜美,麻味爽口,辣味正宗,吹着风扇,下着啤酒,真是快哉!
一边回味着美食的余韵,一边带着妻儿下到江边,陪着儿子在沙滩上戏逐,等着“两江游”的到来。
晚上八点,我们排队准时登上“两江游”的大轮船,选择最高的一层临江坐下,对朝天门一览无余。
朝天门在夜幕下更加美丽动人。白天喧哗的声音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夜色、灯光、高楼、江水装点下的静美。五颜六色的灯光把错落有致的高楼印衬得更加漂亮,伴着夜色,倒影在江中更加迷人。
“呜、呜、呜”,汽笛声响起,“两江游”正式开始。品着解暑的啤酒,观着两江的夜景,听着导游的解说,朝天门的壮美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震撼着我的灵魂。
第二次第三次去朝天门是陪朋友们去的,虽然没有第一次那么鲜美,但我是“导游”,为朋友们介绍朝天门的壮美,我也是很荣幸和欣慰的。
作为重庆的地标性地区之一,朝天门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所以肯定去过。
去过朝天门,以前破旧,现在高楼漂亮。
没有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