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有何区别?
FBI warning:前方长文预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器的命名不仅和武器自身的形态和特征有关系,更和这款武器在该国作战中所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例如我国在1950年代引进仿制AKM/AK-47突击步枪时,基于当时的作战思想和作战理念,我军最初将其作为步兵班组的近距离火力支援武器,而非是人手一支的标配步枪使用。
换句话说,仿自AKM/AK-47的56式冲锋枪扮演的,是原本在步兵班组中仅装备2支的50式冲锋枪(波波沙41)或是波波沙43式冲锋枪的角色。因此即便56式冲锋枪具备了一支突击步枪所需的全部特征,但其在我军的命名体系中却一直被称为冲锋枪。
同样地,虽然同样被命名为战列巡洋舰,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不同的作战理念,因此在不同的国家里,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形态也是各有差异的。
在战列巡洋舰诞生之前——19世纪末的装甲巡洋舰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海军大国或多或少在全球各地拥有属于自己的殖民地以及海外利益,而海军自然是维护这些海外利益的最佳工具。
维护海外殖民地的利益,意味着遂行这种任务的舰船要有良好的航速和续航性能,以从本土或是海外基地迅速开进至殖民地。而由于在殖民地往往不会发生高强度的战争,舰船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反而是次要的。
↑在铁甲舰和前无畏舰时代,战列舰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堡垒,但航速却也慢得吓人。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战列舰都只有不超过15节的极速,而且在长期出海、蒸汽锅炉得不到良好维护时,战列舰主机的运行效率就会急剧下降,只能以几节的航速缓慢爬行。这不仅影响当时战列舰的战术机动性,更让它们不可能有很好的长距离机动性能。
换句话说,战列舰并不适合干保卫殖民地利益这种脏活累活,它们只是大国间舰队决战的压轴选手。图为英国柯林斯伍德号铁甲舰,摄于1882年,可见其上层建筑上高耸的烟囱。
↑而此时的巡洋舰,就是为保护大国海外利益而打造的、强化机动性和续航力的中型水面作战舰艇。它们的吨位只有同时期战列舰的1/2到1/3,而且它们的装甲普遍非常薄弱,甚至不能抵御敌方巡洋舰上152mm速射炮的攻击。但这时的很多巡洋舰已经拥有20节的最大航速,而且在12-15节的经济航速下,能开出高达7000海里(13000km)的最大航程。
图中是英国力量号(HMS Powerful)巡洋舰,可见其有多达四根大型烟囱。事实上,其舰体长度的近一半都被动力系统占据,虽然因此牺牲了防护能力和火力,但也获得了比同时期战列舰好得多的机动性能。
↑而且在这一时期,巡洋舰也显现出了其自身在战术上的使用价值。如在甲午黄海海战中,大清的定远、镇远二舰虽然船坚炮利,但由于其蒸汽锅炉年久失修,只能艰难地维持不到9节速度。整个北洋舰队也只得伴随两艘主力舰,以较低的航速向前推进。
反之,日军吉野号巡洋舰率领的第一游击队中,最慢的浪速号和高千穗号都能保持18节航速。正是由于在航速上的绝对优势,1894年9月15日12时50分左右,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才得以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从而打乱了北洋水师的阵型,为联合舰队本队的转进作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一时代的巡洋舰,不仅能够从各列强本土长途奔袭到其海外殖民地,也可以在战场上遂行灵活性较高的迂回、包抄任务。但只可惜,它们的火力和防护都差强人意。
既生瑜何生亮——最早的战列巡洋舰
但在1890年代中叶,随着表面渗碳硬化装甲的普及,舰用装甲钢的质量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经过表面硬化处理的装甲钢,防护水平相当于其自身厚度约140%-170%的传统熟铁装甲。
因此在1890年代新建的巡洋舰,在装甲总重量与前代巡洋舰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获得了好得多的防护水平。至少它们采用102-152mm表面硬化装甲的主装甲带,足以抵御当时巡洋舰上152mm速射炮和战列舰副炮的射击了。
↑正是因为装甲技术的革新,使得巡洋舰真正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甚至能与笨拙的战列舰相抗衡的舰种。这一下子打破了当时海战战场的平衡,也引起了各国海军高层的反思,从而激起了各大海军强国对于一种能够压制巡洋舰的新舰种的探索。
在这里,我们选取一段英国海军上将费舍尔(John Fisher)于1904年10月20日写给海军大臣塞尔伯恩的信件,管中窥豹,感受一下新型装甲巡洋舰对当时的海军作战思想产生了多大的震撼:
Of what use is a battle fleet to a country called (A) at war with a country called (B) possessing no battleships, but having fast armoured cruisers and clouds of fast torpedo craft? What damage would (A's) battleships do to (B)? Would (B) wish for a few battleships or for more armoured cruisers? Would not (A) willingly exchange a few battleships for more fast armoured cruisers? In such a case, neither side wanting battleships is presumptive evidence that they are not of much value.
这段话的大意是:假设A国海军装备的是传统的战列舰,而B国装备的是大量的装甲巡洋舰和更加海量的鱼雷艇。那么试问在大洋决战之中,A国笨拙的战列舰能耐B国敏捷的巡洋舰几何?试问A国是否希望以更少数量的战列舰来迎击B国具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巡洋舰队?(这里说的是巡洋舰的造价相对低廉)这样看来,如果给A国一个把自己手里头的几艘战列舰换成更加机动灵活的巡洋舰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拒绝的。换句话说,双方想要巡洋舰而都不想要战列舰的心理,就是今天的战列舰已经落后于时代的一个鲜明证据。
↑根据费舍尔的主张,不仅战列舰自身亟需革命性的改进,海军更需要一种火力、装甲能够压倒现有巡洋舰,机动性却能保持现有巡洋舰水平的新舰种,他将其称为“战列巡洋舰”。在1904年末,费舍尔提出建造下一代战列巡洋舰的构想,这种舰船应装备与下一代无畏级战列舰相同的12英寸主炮,以取得对敌方巡洋舰的绝对火力优势。
这就意味着,这种“战列巡洋舰”在设计之初,就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和续航力,是能够遂行巡洋舰维护海外殖民地利益的任务的。但在与巡洋舰交战时,这种“战列巡洋舰”在攻防指标上又都具有压倒性优势。即便是与战列舰交锋,它在火力上也不会落于下风。
↑当然,随着1906年无畏号战列舰(HMS Dreadnought)的大获成功,战列舰发展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自此,战列舰的形态也获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保住了它作为第一主力舰种的地位。
图为无畏号战列舰,摄于其服役之初的1907年。
↑同时,费舍尔海军上将所主张的“战列巡洋舰”的概念也在同年得到落实:1906年4月2日,也就是无畏号战列舰服役的同年,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无敌号(HMS Invincible)在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开工。1909年5月20日,该舰正式进入皇家海军服役。
值得一提的是,无敌级在设计时大量参考了无畏级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经验。图为无敌号战列巡洋舰,摄于1911年。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长172.8m,宽23.9m,标准排水量17530吨,装4座双联装12英寸(305mm)舰炮。舷侧主装甲带厚102-152mm,指挥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也不超过254mm。她装有4座蒸汽轮机和多达31座高压蒸汽锅炉,总动力输出达到了惊人的4.1万马力。也正因如此,该舰的最大速度达到了25节。
与之相比,无畏号战列舰长160.6m,宽25m,标准排水量18410吨,装5座和无敌级同型号的12英寸主炮。舷侧主装甲带厚102-279mm,指挥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最厚达305mm。但在动力系统方面,无畏级只有2座蒸汽轮机和18座锅炉,总动力输出仅有1.7万马力,最大航速也只有19节。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二者的造价非常接近:无畏级首舰造价为1,785,683英镑,而无敌级首舰为1,635,739英镑(1905年物价),二者只相差不到10%。
↑这样看来,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体量和无畏级战列舰大致相当,火力也不相上下。但二者在吨位的分配策略上有着显著的不同: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主机出力是无畏级战列舰的2.41倍,机动性能要好上一个层次。不过在装甲方面,无畏级的装甲能够防御同时期战列舰10-12英寸火炮的射击,但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就只能防御同时期巡洋舰6-8英寸火炮的射击。
这也就意味着,在遭遇敌方战列舰的时候,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装甲是扛不住的。但它能够依靠更强大的机动性,尽可能回避敌方战列舰的攻击。
英系战巡:皮薄馅大的海上轻骑兵
↑其实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已经把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差异、乃至是战列巡洋舰自身的发展背景都介绍得七七八八了,算是可以结束了。但小编觉得,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算了,还是把好人做到底,做一个良心小编吧。
↑事实上,英国人研制战列巡洋舰的基本思路和原则从1905年以来就从未改变过:英国人的战巡从用途上看,本质上都是装有战列舰火力的超大号巡洋舰,而不是削弱防护强化机动性的战列舰。
换句话说,他们的本职工作并不是与敌方主力舰进行你死我活的决死炮战,而是好像一艘真正的巡洋舰一样,四处奔波、为舰队提供外围侦察护卫、在作战中带队进行高速迂回包抄。图为英国最后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HMS Hood),摄于1931年。
↑但俗话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既然根据费舍尔上将提出的概念,英系战巡实质上就是强化火力的放大版巡洋舰,那么在大洋海战中,战列巡洋舰也就应该像前文写到的日军吉野号巡洋舰一样,担任带领己方巡洋舰队迂回包抄敌方主力舰队、逆转战局的重任。
但在一战时,战列舰主炮已经开始普及陀螺仪射击稳定装置,命中率和射速早已经不是黄海海战时的战列舰所能相比的了。换句话说,一战时的战列巡洋舰在遂行迂回包抄任务时,特别是在和敌方主力舰队短兵相接时,很容易被对方炮火命中,几乎不可能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而恰恰,装甲就是英系战巡最大的短板。
↑1916年5月31日下午,日德兰海战。下午4时26分,英军玛丽女王号(HMS Queen Mary)战列巡洋舰在跟随战巡队前出进行迂回牵制时,被德军战列巡洋舰德弗林格尔号和塞德利茨号命中。
一枚11英寸(280mm)炮弹贯穿了玛丽女王号的甲板装甲,先是引燃了舰桥后的副炮火药库,而后引爆了B号炮塔下的主弹药库,紧接着整艘军舰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全舰1266名官兵仅有20人生还。
↑无独有偶,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在丹麦海峡被俾斯麦号战列舰命中一发380mm炮弹,同样是主炮弹药库被引燃后殉爆。胡德号迅速断为两截沉入水中,全舰1421人仅3人幸存。
可以说,原汁原味的英式战巡过度弱化了其防护力,使得其在面对敌方主力舰时显得格外脆弱,屡屡上演舰船殉爆全员阵亡的惨剧,那么这种牺牲防护以获得机动的策略,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一战时战列巡洋舰的造价与战列舰已经并驾齐驱,在实战中的生存能力却差了一大截,从经济层面上看也是一个性价比不高的舰种。而且实战经历表明,战列巡洋舰也并不能很好地胜任保护海外殖民地这种脏活累活,有的时候维护使用起来比战列舰还要精贵。
↑正因如此,在日德兰海战后,就连英国也放慢了建造新型战列巡洋舰的脚步。1916年9月1日,也就是日德兰海战4个月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开工。1917年3月,3艘胡德级的建造计划被取消,首舰胡德号继续开工。1920年5月5日,胡德号完工,她是英国最后一艘完工的战列巡洋舰,却又以一种充满争议的方式“轰轰烈烈”地结束了一生。
她曾经是皇家海军的骄傲,却为英式战巡这一舰种奏响了挽歌。
德系战巡:生存至上
如果说英式战巡实际上是强化火力弱化防御的超大号巡洋舰,德系战巡就更像是火力缩水强化机动的小号战列舰。当然,这和德国所面临的具体作战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1914年,在英国向德国宣战的两周前,英国在斯皮尔海得(Spithead)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阅舰式。在此次阅舰式中,共有多达60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参加,其他军舰更是不计其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阅兵式还仅仅只是英国部署在本土的舰队,其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的军舰都没有参演。
德国海军在当时虽然也有相当规模,但毕竟德国的作战重心主要还是聚焦在欧陆战场上,其海军实力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与英国相提并论的。也正因如此,德国海军的舰船都格外强调舰艇在战场上的生存性能,以期在实战中尽可能减少舰艇的损失。
与英国早期战列巡洋舰以敌方巡洋舰为作战对象有所不同,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一开始就确定了与对方同级别战舰相抗衡的作战目的。因此德军的战列巡洋舰虽然拥有较高的航速,但依旧保有着与战列舰不相上下的装甲防护,但随之牺牲的就是火力了。
↑德国战列巡洋舰的发展比英国略晚一点:1908年3月25日,德国的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SMS Von der Tann)号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开工,1910年9月10日,该舰进入德国海军公海舰队服役。
该级舰长171.6m,宽26.6m,标准排水量19370吨,装四座双联装11英寸(280mm)主炮。该级舰的动力系统为18座锅炉和两座蒸汽轮机(这也是德国首艘装有蒸汽轮机的大型军舰),总动力输出高达42000马力,最大航速也因此达到了24.8节。装甲防护方面,该级舰的舷侧装甲带也有250mm厚,比英国战列巡洋舰102-152mm的舷侧装甲可要结实的多了。
在1912年,该舰还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尤其是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大改,改装后的总动力输出高达79000马力,最大航速也一下子飙升到了一般战列舰望尘莫及的27.4节。
由此可见,德系战巡披着战列舰的装甲、巡洋舰的航速,但主炮要比英国同时期的战巡要小两个号。不过德系战巡的设计,在实战中的确也显现出超强的生存能力,上演了一出出“船坚强”的经典战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德系战巡注重防护的设计理念比英系战巡裸奔炮舰的思路更胜一筹。
↑日德兰海战中,德军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被命中8枚15英寸炮弹、6枚13.5英寸炮弹、8枚12英寸炮弹和一条鱼雷(她自己的主炮只有11英寸口径)。
塞舰的上层建筑几乎被夷平,五座主炮塔全毁,舰首进水5300吨(其自身满载排水量一共才28500吨),但她的动力系统一息尚存。于是幸存的官兵凭借着超人的战斗精神和熟练的操作,硬是把千疮百孔的战舰开回了港口,避免了像前文所写英军玛丽女王号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那样舰毁人亡的殉爆惨剧。
在这里多说几句,无论是一战的德系战巡,还是时间进入1930年代后服役的德意志级装甲舰、后来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俾斯麦级战列舰,都遵循着十分类似的设计思路。
↑实际上,俾斯麦的体量只比衣阿华、大和小了15-20%,俾斯麦的防护并不差,航速也不会落于下风。但是她的381mm主炮却比后者的406mm、460mm弱了不少。原因和前文所述的是一样的:德式战舰,生存至上。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俾斯麦级、衣阿华级、大和级。
不过二战德国的大型水面作战舰只遂行的多是单舰或是双舰突出公海,对敌方海上运输线进行袭扰的破交作战。但这些显眼又昂贵的大型战舰往往很容易被发现,从而遭到英国占绝对优势的海空兵力的围追堵截。三条德意志、两条沙恩、两条俾斯麦都是因寡不敌众,葬送在英国优势海空军兵力的围殴下的。每损失一条这样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对当时的德国海军都是伤筋动骨的打击。
↑与之相比,二战时期的大部分德国潜艇都只有几百吨排水量,建造成本低、数量大,且易于维护和隐蔽,即便有数十上百艘潜艇被击沉,也能得到迅速的兵力补充。因此在二战后期,德国海军的资源全面向潜艇倾斜,在俾斯麦二号舰提尔皮茨号入役后,就再没有新造过大型水面舰只了。
美系战巡:昙花一现
美国人的确在一战后曾经尝试过制造与英系战巡类似的战列巡洋舰,但由于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美国人在二战前的战巡计划都先后搁浅了。
↑二战前夕,美国海军认为现有的重巡洋舰在与德军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日本重巡洋舰对垒时,将会落入下风。因此,美国人在1938年左右就开始计划一级能够压制敌方重巡洋舰,但又比战列舰小和便宜的作战舰艇。1941年12月17日,即珍珠港突袭发生的10天后,第一艘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USS Alaska CB-1)在新港造船厂开工。
↑阿拉斯加级虽被冠以战列巡洋舰之名,但实际上是一艘重巡洋舰领舰,即作为指挥舰率领己方巡洋舰进行作战,用以压制敌方的巡洋舰。阿拉斯加级的排水量高达34000吨,和二战前的一些战列舰已经不相上下。它拥有重巡洋舰的机动性,装甲也是针对防御日军重巡洋舰203mm主炮而设计的。
↑阿拉斯加级舷侧核心装甲带厚230mm,并向舰艇首尾两侧递减至130mm,其甲板装甲的厚度则在92-102mm之间,指挥塔等关键部位的厚度超过254mm。在较远距离上,阿拉斯加的主装甲带难以被重巡主炮击穿;而即便是在很近的距离上,阿拉斯加的指挥塔、炮塔正面等关键部位也能保证不被敌方重巡击穿。
但阿拉斯加级的造价比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高出近一倍,相当于衣阿华级战列舰造价的70%。然而这么贵这么大的一款军舰,却不如重巡灵活,没有战列舰的坚甲重炮。有限的用途,昂贵的耗费,决定了阿拉斯加级在战后迅速退役的命运,它注定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诞生的带有很强实验性色彩、昙花一现的军舰。
也正因如此,阿拉斯加级是第一级也是最后一级真正建造出来的美系战巡。更加贴切地说,阿拉斯加级的设计理念和前文介绍的英、德战巡都不相同,它是一级超大号的重巡洋舰。
航空母舰诞生后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都被主人们推翻下沉海底。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差不多。战列舰的灵活性有限,很多国家不需要这种战列舰,由航母所代替,其特点是吨位重、火力大和更厚的装甲,在没有其它战舰为其护航的情况下,若果开战之时,战列舰很可能成为活动棺材,你追我赶往往很难摆脱,原因是舰身重,动力和舰身比例不对称,战列舰顾名思义是一战二战时期的产物。
战列舰在雷达没有发达的时代生存,像现在的雷达那么先进,让它几百公里也能将其收拾,战列舰是其该死的主力大炮占的空间大,舰对舰动起来笨掘,随时吃别人的炮弹,战列舰唯一的优点就是舰对岸、舰对舰,二战大部的巡洋舰、建筑物和碉堡很难承它的一炮。
二战时期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的八艘战列舰停靠港口被日军过把瘾,炮筒那么大没有一架日军飞机被其击落,想起都后怕,如果在海上机动时被袭击,那么战列舰上的连人带全部葬身大海,自从珍珠港事件后,各国舍去战列舰不再对其深入研制。
战列巡洋舰和普通巡洋舰是不同的,战列巡洋舰这个名字帅气,但是不是这样的,战列巡洋舰面对战列舰就是起不到作用,只有挨揍的份上,希特勒时代,战列巡洋舰是被战列舰推下神台。
战列巡洋舰由设计理念,注重其火力猛,现有的动力比战列舰走得快,战列巡洋舰位在于战列舰和巡洋舰的中间,在一战中所有的战舰设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设计到实战,发现有利弊然后再修改,也没有很大的突出的功绩,只能是凑数,其大口径火炮可以和战列舰相比较,但是战列巡洋舰的舰身薄,比巡洋舰厚点,其装甲薄减轻自身重量,自然就机动性能强一些。
BattIeship〔战列舰〕和Crnisrs〔巡洋舰〕是海军舰艇装备里比较古老的作战舰船。
二战时期是〔战列舰〕与〔巡洋舰〕最辉煌的时期。
〔战列舰〕-用“皮糙肉厚”来形容最形象,装甲厚、大口径火炮、吨位大、“武装到牙齿”是“大舰巨炮”时期的产物。
(美国海军战列舰主炮MK-7/460
毫米主炮、是战列舰时代的基本火炮之一)
(多联装舰炮战列舰时代常见武器装备)
(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
(法国装备了380毫米舰炮战列舰之一)
二战后、战列舰慢慢的淡出了称王称霸的海洋、成为各国海军博物馆的展品、展示曾经的辉煌。
〔巡洋舰〕
-是一型“多用途”远洋作战水面舰艇、速度快、武器装备较战列舰“轻巧”、但是,吨位也不轻……
(二战时期日本的“阿贺野”级巡洋舰)
(二战时期参战最多的美国海军“利克夫兰”级巡洋舰)
今天,巡洋舰仍然在一些国家的海军继续服役、巡洋舰与驱逐舰作战性能和任务有所重叠、多用途、大吨位(排水量)现代版驱逐舰有后来者居上取代巡洋舰的发展趋势、巡洋舰会不会也像战列舰那样成为海军博物馆的展品?
走着看在吧!
首先我们从各项性能上来简单分析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在火力上基本不分上下,都是装备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拥有更强的装甲防护,而战列巡洋舰则以牺牲部分装甲防护为代价保证了较高的航速,机动性高于战列舰。在军舰的设计上,战列舰追求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均衡,而战列巡洋舰则首重航速和火力,最后才考虑防护能力。一般来说高航速在追击和撤退中更加有用,在舰队决战中由于要保持一定的队列,各舰并不会以最大航速形势,这样防护处于劣势的战列巡洋舰是无法和战列舰正面抗衡的。
军舰性能上的差异必然会带来作战用途上的不同,拥有大口径火炮和厚重装甲防护的战列舰自然是用于舰队决战的,能够在对方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打击下,实施正面的对抗。而战列巡洋舰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敌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而不是和战列舰做正面的对决。一般来说战列舰会编入主力舰队,而战列巡洋舰则会编入机动舰队或者前卫舰队,由机动性较高战列巡洋舰率领一部分巡洋舰和驱逐舰在主力舰队前方实施侦察和警戒行动,如果遇到对方的轻型警戒舰队就利用战列巡洋舰的大口径舰炮击退之,迫使对方的主力舰队出战,等到遭遇敌方战列舰时,战列巡洋舰的前卫舰队便立刻实施退却,转而交给后方的己方主力舰队攻击,战列巡洋舰在后方实施火力支援。
一般来说由于防护力较差,战列巡洋舰是不适合实施舰队作战的,在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舰队便遭到严重的损失,但是迫于战列舰数量的不足,仍不得不将战列巡洋舰投入舰队决战中,以期增加己方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从而在决战中曾家胜算。战列巡洋舰最适合执行的任务就是舰队侦查、己方航线的巡逻和对敌方航线的破袭任务,由于拥有和巡洋舰相等的航速,战列巡洋舰可以避开敌方战列舰等主力舰只的追击,而遭遇到对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时,战列巡洋舰则可以利用强大的舰炮摧毁或者赶跑它们。
随着航空母舰的出现,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都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首先遭到替代的就是战列巡洋舰,原来的由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前卫舰队(机动舰队)逐渐被航空母舰所替代,拥有飞机的航空母舰的侦查能力远比战列巡洋舰要强,而在安装了几门大口径舰炮后,航空母舰也足以应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威胁,所以早期的航空母舰一般都保留了大口径的舰炮,就是为了取代战列巡洋舰的职能。最著名的就是二战中日本联合舰队中南云忠一的机动部队,这支由四艘大型航空母舰组成的前卫舰队承担了原来战列巡洋舰的作战任务。不久之后,战列舰也被航空母舰所替代,侦查和火力打击的任务全部由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执行了。
谢邀,这算是取舍的结果,并且是脑子抽疯的一种取舍,别看“战列巡洋舰”的名字很长很霸气,但是在军事上,越是这样兼顾多方面需求的东西越不长命。以战列巡洋舰为例子,在二战前期世界上一共有17艘“战列巡洋舰”,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又加进来6艘,这23艘战列巡洋舰最终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只留下一艘还在存活。
这艘唯一存活的英国海军“声望”号战列巡洋舰能活下来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声望”号设计优异适合战争,而是因为她的命好,并没有参加太过激烈的海战,而且在战争达到高潮的时间段被用作丘吉尔的坐舰,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运输任务。而在这段时间里,声望号的姊妹舰“反击”号则在马来亚海战中被日军的舰载机击沉。
据说当时是一枚航空炸弹就送走了“反击”号的作战能力,从1941年12月10日上午11点13分日军开火,到12:23分“反击”号最终倾覆沉没,整个过程仅仅经历了80分钟。
说到这里,咱们说说为啥会有战列巡洋舰?以及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或者巡洋舰之间的区别。
战列舰是一战时期各个海军强国的主力舰,但是当年的蒸汽轮机的效能并不高。如果要增加动力让战列舰能够快速地航行就势必需要增加更多的蒸汽轮机。增加了更多的蒸汽轮机后就要扩大动力舱室,同时还要为动力舱室附加更多的装甲。这就造成了一个在数学上无解的问题:增加蒸汽轮机数量会使动力成正比例增长,但会让舱室面积需求成平方增长,也会让装甲包覆体积成立方增长。
于是,突破了一定极限后,增加蒸汽轮机数量要扩大船只大小增加额外装甲并不会使战舰获得航速上的收益,反而会让战列舰的航速下降。
这时候英国人就开始脑子抽疯了,在保持原有动力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装甲的厚度,让这些“准战列舰”提高航速,就产生了“战列巡洋舰”。这个名字是来自于作战假设的。利用巡洋舰级别的速度规避对方战列舰的碾压,同时利用战列舰级别的火力去碾压敌方的巡洋舰。
只不过,这种“战列巡洋舰”的作战构思从第一艘战列巡洋舰下水至所有战列巡洋舰消失一次都没有达成过。
当然了这个作战思想在当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至二战前夕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甚至苏联都有建造战列巡洋舰的计划。
以美国为例子,他们下定了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CC-13)。
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就明白过味来了,于是:
列克星敦号还没下水就被改造了。最终成了列克星敦号航母(CV-2)。
日本的加贺号和赤诚号也是这个概念。
所以在早期看到加贺号特别有特色的三层甲板的时候你会觉得奇怪,但是你如果知道这是战列巡洋舰临时改装的,也会了然为何是如此的奇怪。
至于德国和苏联在建造战列巡洋舰的过程中,都有规划,但是没有真正下水。
如果具体说区别简单了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动力性和火力达到战列舰级别的装甲减配舰。
但吃亏就吃亏在装甲薄的弱点上,被人打得满地找牙。
要想搞清楚这个概念,首先得知道巡洋舰和战列舰的区别。
战列舰这个概念出现的要更早一些,同样是风帆战舰时代出现的。战列舰定义很简单,就是海上的“线列步兵”,它的作用就是作为舰队一员在作战时排成线列轮番射击,这种战术也一直用到二战时期。所以战列舰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战舰,通常拥有最重的吨位,安装最多的大口径火炮。但是由于吨位太大,过于笨重,所以航速一般不够高,不会用它来承担多用途任务。
1637年下水的皇家海军“海上君主”号一等战列舰
上图为风帆战舰时代的战列舰作战方式,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日德兰海战。战列舰的战术除了受技术影响军舰的间隔和与敌方战线的距离有所变化外,在几百年时间内基本没变,都是排成线列对轰
巡洋舰出现时间较晚,是17世纪出现的概念。从字面上就知道,这是一种可以独立远洋航行执行任务的军舰。其吨位足够大,速度快,适航性好,所以不必借助补给船只的军舰,可以承担较为多样化的任务;但身型明显小于战列舰,出动费用,维护费用更低而且更加敏捷。适合执行一些短平快的任务,比如特定水域巡逻,护航,反海盗等。由于巡洋舰炮位少,装甲防护不行,因此一般都会避免与战列舰进行作战,也不会被编入战列舰的战线中。
到了20世纪初期,由于火炮技术的飞速发展,火炮的威力和有效射程越来越远,缺少装甲的军舰生存能力越来越低下,所以此时的战列舰吨位越来越大,装甲越来越厚重,导致与巡洋舰的航速差距越来越大。依靠战列舰捕杀巡洋舰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能够有效的驱逐和猎杀敌方巡洋舰,当时的英国搞出世界上第一种战列巡洋舰,其拥有战列舰一样厚重的装甲,但火炮口径和吨位较战列舰都要低一个档次;同时拥有接近传统轻巡洋舰的航速,以便可以追上巡洋舰并猎杀;由于本身的实力仍然不足以和主力战列舰相比,因此在作战中仍然要避免与之接触。20世纪初期,战列舰的航速只有21节左右,而战列巡洋舰的速度可以达到30节左右,仅略低于轻巡洋舰。
由于火炮的升级和装甲的加厚,战列巡洋舰的吨位从巡洋舰的1万吨以下,上升到3万吨以下。世界上第一种战巡是英国的“无敌”级,标准排水量17000吨,满载排水量20000吨;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战巡的吨位越来越大,又出现了和战列舰标准界限模糊的情况。
世界第一种战巡,英国的“无敌级”
这同样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战列舰使用重油锅炉动力机组的燃煤或油煤混烧锅炉,提升了蒸汽轮机的轴功率输出,速度也随之上升,但是防护依然远远强于战巡;此外,实际作战中战巡往往无法实现他们最初被设计时赋予的使命——猎杀巡洋舰,而是与战列舰混编作战,此时他们羸弱的防护能力又暴露无疑。所以这时候战巡的独立存在性已经遭到了挑战,因此渐渐式微,被后来的高速战列舰取代。1920年服役的胡德号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种战列巡洋舰,后来胡德号的沉没就是淘汰战巡正确性的最好证明。1941年,在围剿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作战中,胡德号被一枚380mm主炮射出的炮弹贯穿甲板装甲,引发弹药库殉爆,不到10分钟就被击沉。要知道胡德号还是4万吨级的大家伙,满载排水量仅比俾斯麦号略小,但装甲如此薄弱生存性如此之差,压根扛不起主力舰的大旗。
英国最后一种战巡“胡德”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巡
旧日本海军金刚级,本来属于战巡,1930年代被强行划成“高速战列舰”
高速战列舰和战巡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高速战列舰不以损失装甲防护为代价,因此其可以在战线中维持长时间的作战,不像战巡那样面对战列舰不堪一击。同时,高速战列舰由于速度够快,也可以执行战巡的多样性任务。比如后来建成的英国纳尔逊级、法国的黎塞留级、日本长门级都属于高速战列舰的范畴。如果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话,恐怕各国会有更多的高速战列舰诞生。
纳尔逊级,长门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
当然了,不管是战巡,高速战列舰还是战列舰,在二战后一同都被关进了落满灰尘的仓库,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二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组成编队在北海跟踪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发生海战后 被“俾斯麦号”的一发380毫米主炮炮弹贯穿多层甲板后引爆的弹药库,仅几分钟后就沉没了,同时“威尔士亲王号”也遍体鳞伤退出战斗,当然“威尔士亲王号”也有一发主炮炮弹击中了“俾斯麦号”的推进系统和油槽,使其速度大减,并且留下乌黑的油航迹...为皇家海军的“猎杀队”最后击沉“俾斯麦号”创造了条件。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舰娘。
战列巡洋舰是欧洲国家海军特有的舰种,美国海军和旧日本海军没有该舰种,战列巡洋舰在“大舰巨炮”年代的欧洲国家海军当中的地位仅次于战列舰,属于准一等战舰,高于二等的重巡洋舰,说它是“重巡洋领舰”也对。
海军进入到蒸汽铁甲舰时代之后,列强海军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处于鼎盛时代,作战舰种的划分围绕着排水量和主炮的口径而定,由于战列舰排水量最大、主炮口径也最大,在建造中所耗费的资金也越高!任何国家都不能将主力舰全部装备成战列舰,但是战列舰以外都是排水量2万吨左右的重巡洋舰也不行,因为这个舰种由于建造价格相对的便宜,其他列强海军装备量很大,如果与这些国家发生较大规模的海战都用重巡洋舰对轰不占据优势地位,“大舰巨炮”时代的海上优势就是主炮口径,没优势胜负就很难预料了。
一代名舰纳粹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号”(姊妹舰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从图片上看,“沙舰”干舷过低,在大浪中航行时舰艏和舰舷很容易被浪覆盖,严重的影响到航行视线和火炮的发射速度...当然,盟军为了消灭“沙恩霍斯特号”也是费了很大的劲儿!
为了提高重型巡洋舰舰队(这类舰队任务量最大)的火力打击能力和便于指挥,填补战列舰与重巡洋舰之间的舰种空白,欧洲国家海军发展出了“战列巡洋舰”这个舰种。
从作战能力来看:“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和主炮口径都低于战列舰,比如: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为32000吨、主炮口径为280毫米,这两个指标都高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的18000吨排水量和203毫米主炮。
但是,它与“俾斯麦号”50000吨排水量和380毫米主炮相比差距较大!更不要说与“衣阿华级战列舰”和“大和级战列舰”这样的超级战列舰相比了。
“大和号战列舰”舰娘。
战列巡洋舰这个舰种在二战期间发挥作用不是太大,就是因为它的地位有些尴尬,二战期间巨舰之间的对轰出现次数本来就不多,并且德国海军在水面主力舰的实力本来就弱于英国,皇家海军二战期间可以参战的战列舰有18艘,而德国海军对等的战列舰和特等战列巡洋舰加一块才4艘,而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是不作数的。
所以,出现了多艘皇家海军战列舰围殴一艘德国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的海战发生,德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就算性能再好也是“好汉架不住人多”!同时,这样的高强度“海上巨兽”的对轰,确实体现出谁的排水量大,主炮口径大谁就占优的“大舰巨炮时代”的海战原则!
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一样二战之后都因为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退役了,大舰巨炮时代也终结了。
战列巡航舰是战列舰的一种,两者在尺寸、火力和造价方面差不多,但是前者的装甲比后者的薄弱,以获得更快的航速。战列巡洋舰是为了针对装甲巡洋舰而生,其主要设计理念是以高航速追击低航速的巡洋舰,并以战列舰的火力获胜。但是在实战中,战列巡洋舰基本和战列舰协同作战,上述设想很难得以实现。
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下水,它树立了战列舰的新标准,其采用全重炮式设计,搭载的大口径火炮远超之前的战列舰,此外它还搭载了蒸汽涡轮发动机作为动力源。“无畏舰”的下水标志着全欧洲进入大炮巨舰的军备竞赛中。一战结束后,这波巨舰风潮才平息下来。1930年代后期,海军条约废除,各国军备竞赛再起,他们又试图建造巨型战舰。但是塔兰托战役和偷袭珍珠港标志着航母的崛起,日本打造的大和级战列舰成为战列舰成为史上服役最强战列舰。
战列舰一名源于史上的“风帆战列舰”,但随着蒸汽机、爆破弹和铁甲的应用。19世纪末开始出现蒸汽铁甲舰。英国的无畏舰是一个分水岭,比无畏舰更强的被称为超无畏舰。二战末期,日本建造的大和战列舰排水量更是达到6万吨级,这和我们的“辽宁号”航空母舰相当。世纪应用中,1930年起世界上只有英国继续服役战列巡洋舰。但在实战中,战巡基本没有发挥空间,整个生产计划也让位于航母、护卫舰和货船。
战列舰可以说是大炮巨舰主义时代的极致产物,是航空母舰盛行前是海上霸主的象征。美国的两艘战列舰威斯康辛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在参加完海湾战争后相继退役。
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战列舰、巡洋舰以及战列巡洋舰都曾经作为海洋世界的主力而存在。但是这些舰型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历程,彼此的性能定位也是存在差异的。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自又产生了一定的交集。
战列巡洋舰是一种在现代海军史上“昙花一现”的战舰,这种舰型实际上就是由装甲巡洋舰演变而来的,但是因为具备了战列舰的某些性能特征,而拥有了“战列巡洋舰”的头衔。只不过,后面战列舰也同样借助技术进步而反超战列巡洋舰,很快战列巡洋舰时代便落幕。
战列舰:一个时代的海上霸主
战列舰是在十五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初期的战列舰经历了风帆时代,并在十七世纪正式成型。当时因为英荷战争的缘故,战列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英国也开始对战列舰进行归类,归类标准主要参考排水量、火力配置、人员数量等指标,一共分为四级战舰。
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铁甲战舰开始出现在海洋上,传统的木质舰身设计被抛弃,这些排水量更大的战舰拥有庞大厚重的金属船体,并使用蒸汽机提供输出动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装甲战列舰的规模不断扩大,排水量甚至可以达到8000吨以上。
随即而来的是蒸汽轮机时代,蒸汽机随即被取代,蒸汽轮机能够产生更加巨大的动力,因此战列舰的排水量、配置水平也进一步提升。这一时期的战列舰开始注重损管和生存能力,舰上的装甲更多的被用于保护重点部位,并且在水线以下的舰体内部则设计了隔舱,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战列舰的战场生存能力。
至20世纪初,战列舰开始进入无畏舰时代。因为英国在1906年下水了“无畏”号战列舰,这是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的大型战舰,这艘战列舰配有4台蒸汽轮机组输出功率为22500马力,可实现超过20节的高航速。
“无畏”号战列舰是真正的标准现代化战列舰,这艘战列舰拥有高达5000吨的装甲配置,厚重的装甲包裹了大部分舰体及重要区域,这可以有效抗击来自同等量级对手的炮火攻击。并且“无畏”号战列舰还拥有规格一致的大口径火炮,舰上装备了10门12英寸的主炮。这和之前的舰型是不一样的,因为在“无畏”号之前的战列舰,都没有这么多的12英寸火炮,它们会增加一些中小口径的火炮。相比之下,“无畏”号的远程火力非常彪悍,而且因为火炮口径一致,所以精度得到提升,火炮射击指挥仪发挥的作用更大,实战威力非常可观。
“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开创了一个时代,之后几十年,出现了大批被称为无畏舰的战列舰,这些战列舰基本上是参照“无畏”号战列舰的格式进行研发的,主要特点都是配备“全重型火炮”,充分发挥了远火打击的威力。
战列巡洋舰:火力强、速度快的佼佼者
战列巡洋舰起源于装甲巡洋舰,是巡洋舰优化升级的产物。巡洋舰有速度快的优势,但是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不如战列舰,所以巡洋舰在遇到战列舰的时候,一般只剩下跑路的选项,早期的战列舰火力强大,速度却是劣势,所以一般战列舰也不会主动去追巡洋舰。
为了提升巡洋舰的生存能力,各国开始考虑给巡洋舰加装装甲,于是出现了装甲巡洋舰。而为了提升装甲巡洋舰的作战能力,更大口径的主炮又被搬上了甲板。于是出现了装甲强于一般巡洋舰、弱于战列舰,火炮威力则可以和战列舰一较高低的新舰型,这就是战列巡洋舰。
由于在战列巡洋舰的设计中,省下了一部分装甲重量,这部分重量富余空间就被用于增加更强大的动力设备,所以战列巡洋舰的速度是很快的,它们可以快速跟踪巡洋舰,又能在面对战列舰时发挥速度上的优势。
战列巡洋舰的发展晚于战列舰和巡洋舰,它们是在20世纪初期出现的。英国是第一个开始研发战列巡洋舰的国家,因为英国当时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为了确保海上运输线的畅通,英国经常需要调度大批火力强大的战舰,这些战舰要能够尽快赶赴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就需要同时拥有强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新战舰,1907年,英国下水了三艘战舰,即“不屈”号和“无敌”号、“坚定”号,这三艘新舰就拥有战列巡洋舰的属性。
在英国之后,德国也很快拥有了战列巡洋舰,但是和英国相比,德国的战列巡洋舰更注重装甲防护,而在火力配置方面做了妥协。所以出现了英式战列巡洋舰和德式战列巡洋舰两种风格,英式战列巡洋舰火力占优,德式战列巡洋舰占优的是装甲。
在著名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和德国的战列巡洋舰曾经发生正面交锋,当时英国有6艘战列巡洋舰,而德国只有4艘战列巡洋舰。并且,英国的战列巡洋舰还是拥有火力优势的。但是最终的战果,却是英国劣势。因为英国的战列巡洋舰重视火力轻视装甲,这使得德国战列巡洋舰即使以弱势的火力,也足以对英国战列巡洋舰造成沉重打击。经过日德兰海战的验证,战列巡洋舰被认为存在设计上的问题,进入实战环境时会面临巨大问题。
战列舰的再兴衰,以及巡洋舰的迟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战列舰是非常注重装甲防护和火力配置的。战列巡洋舰则在追求装甲防护和火力配置的同时,也追求高航速。简言之,战列舰和巡洋舰的界限非常清晰,而战列巡洋舰则刚好卡在了战列舰和巡洋舰中间。
但是战列巡洋舰的发展没能持续多久,这种战舰于20世纪初期开始兴起,至20世纪30年代就没落了。如前文所述,日德兰海战验证了战列巡洋舰的缺陷,这使得各国纷纷开始改进战列巡洋舰。但事实上,随着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的出现,战列巡洋舰已经面临没落的命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没有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国家。
在战列巡洋舰发展的同时,战列舰进入了鼎盛的无畏舰时期,虽然战列巡洋舰的出现,让巡洋舰遭遇了更大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和战列舰没有关系,战列巡洋舰并不是战列舰的对手,战列舰依然是当时的海洋霸主。
而且,进入20世纪30年代之后,战列舰就开始在速度方面赶上战列巡洋舰了。因为当时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蒸汽涡轮机技术,这种技术大幅提升了战列舰的航速。原本速度缓慢的战列舰突然拥有了和巡洋舰一样的高航速,这对于战列巡洋舰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这是一种在速度上真正实现突破的战列舰,“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最大排水量达到了46700吨,但与此同时它们的航速却提升到了28节。之后美国还拥有了“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和“依阿华”级战列舰,其中“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最大航速为31节,在测试阶段曾经获得33节的航速数据,这标志着战列舰已经弥补了速度的缺陷,战列巡洋舰相对于战列舰再无优势可言。
战列舰在速度上的反超,导致战列巡洋舰失去了生存空间。但事实上,战列舰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因为在战列舰获得高航速的同时,航母已经出现了。战列舰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空中的飞机,而飞机对战列舰的威胁性是极大的,所以,战列舰逐渐变成了被动挨打的海上靶标。
经过二战的洗礼,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逐渐丧失发展空间,因此两者都无法继续发展了。二战期间还出现了大量的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些新舰型的服役,逐渐改变了日后各国海军的发展策略。二战之后世界各国海军逐渐形成了航空母舰、护卫舰、驱逐舰当家的新格局,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航母时代,巡洋舰仍没有像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一样很快被淘汰,甚至在一定时期里,巡洋舰还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战后还发展了核动力巡洋舰,而现在美国也还拥有一批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俄罗斯则拥有光荣级巡洋舰,以及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但巡洋舰实际上也已经风光不再,进入21世纪之后,即使是美俄两国,也没有新的巡洋舰入役。美国在本世纪初有计划开建19艘CG(X)巡洋舰,但最后也因为技术和经费等问题而不了了之。而随着伯克级驱逐舰和DDG1000等新舰型的出现,巡洋舰和驱逐舰的界限实际上也已经被模糊,传统的巡洋舰最终也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什么是战列舰?什么是战列巡洋舰?
其实有一段时间我把两种战舰混为一谈!那段时间的说实话,对于两种战舰到底是怎样一种区别是怎样分类的?我并不清楚!直到后来我看了一场战争,也就是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
在战场之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就是当时日的来大海战的时候,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的第一梯队相遇!结果双方的战巡互相之间打了几发炮弹以后英国的战巡有点撑不住了,所以想逃,这个时候匆匆赶过来的英国的战列舰部队!本来是战列舰部队和第一梯队是一起的,结果战列舰跑的太慢了,这个时候才刚赶到战场,然后当时的英国的前线指挥官要求,战列舰短后而战列巡洋舰赶紧撤退,这个时候在撤退的途中有一艘战列舰他。抛锚了……没错,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人家抛锚了!赶紧去修啊,结果德国人不是吃素的,战巡上面的火炮死命的往这艘战列舰上咱结果人家战列舰挨了几发炮弹什么事都没有,然后传再次动起来,没有任何损失的,直接一溜烟的跑了!
你说当时在这艘战列舰后面输出的德国战列巡洋舰心里面有多憋屈!
其实这一场遭遇战已经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战列舰,什么是战略巡洋舰!
战列舰和巡洋舰一开始这两艘战舰其实分的特别清楚!战列舰吧,重点就是皮糙肉厚管子粗!人家就是搞的这种重型装甲的路线,但是很显然,由于你追求的是这种重甲保护重炮出击这种武器就会牺牲速度这一个重要的属性,而巡洋舰的其实这个时候就比较余占电信而言,轻装甲,轻火炮,以速度作为自己的取胜优势!
但俗话说的好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快不尊!你如果真的面对战列舰那种皮糙肉厚的样式,你跑得再快有屁用啊!
人家一发炮弹就能把你给报废了,你呢打个几发,人家跟没事人一样,这仗你怎么打?且巡洋舰为了突出自己的速度优势,一般来讲都是使用的是宿舍火炮!就是火炮的射速特别快,装弹的频率特别快!
所以巡洋舰和战列舰究竟谁该拥有本尊的位置呢?很显然就是战列舰!但是后来一场战争改变了所有巡洋舰的命运!
这个就是甲午中日海战!在这场战争里面,其实世界的海上的作战舰艇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也就是这个时候火炮击穿不了庄稼!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因为当时装甲的技术得到了率先的质的飞跃,其中有一项特别的技术就必须得提一下,就是表面渗碳技术。这种技术呢,可以使得火炮在射击敌方装甲的时候装甲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所以紧接着在接下来的对马海战里面,日本人和沙皇俄国大肆使用开花的,而日本人的一发开花弹直接就把德国人的舰队的指挥部给他炸了!
所以有的人心思就开始活络起来了,你的火炮击穿不了我的装甲,那我能不能就不像战列舰的呀?那么厚的装甲,我选择用轻型装甲作为防护。然后呢辅以一个很快的速度,并且带上战列舰的火炮!
这不是一种完美的组合嘛,所以接下来无畏级战列舰横空出世!无畏级战列舰!所以说是所有战略巡洋舰的前身,也正是这一款战舰的初试,使得很多人根据无畏号战列巡洋舰设计出来了不同款式的无畏级战列舰!
战列巡洋舰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段期间,皮糙肉厚速度特别慢的战列舰几乎就遭到冷遇了一样,而战列巡洋舰的由于其高超的速度,毕竟人们对于跑车那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那种热爱,所以得到了很多的欢迎!
但是很快这个东西又一次遭到了时代的打击!
这个就是人类的穿甲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种各样丧心病狂的大口径火炮往舰船上面装,而且还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丧心病狂的穿甲技术!总体而言,当各种各样的穿甲技术应用到炮弹上面的时候,胜利建的防护其实并不是看你战列舰上的钢板究竟使用了多少技术,还是取决于你的厚度到底如何!
比如说之前使用各种技术堆砌起来的战略巡洋舰,在这些火炮的面前简直就是一张白纸!英国人在日德兰大海战之中的战略巡洋舰的糟糕的表现,可以看作是这种时代快速没落的一个象征!
江山代有大舰出,走过巨舰大炮的时代,现在最大的战斗舰只要属驱逐舰,海军强国的驱逐舰都到了1万吨,而在此前的1个多世纪,自从英国费舍尔于1905年打造了世上第一只“无畏”级战列舰,由此开启了战列舰时代,满载排水量2.1万吨,布置5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站到跟前看一看,炮管子粗,火力密集,这样数艘排列一列,堪谓火力强大。战列舰本来它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战斗舰,然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因其列队使用,称其为战列舰,就加进去战斗性能,听来很直观,原来几万吨的这种大家伙,真个炮大船沉。20世纪30年代,限制战列舰的条约到了期,美英法于1936年重新签了一个条约,规定战列舰不得超过4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世人至今还能看到的战列舰,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依阿华”,它的吨位就是4.5万吨,装备3座3联装406毫米主炮。战列巡洋舰,也是英国最先完成的,把战列舰的火力与装甲巡洋舰的高机动合二为一,它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为战列舰护航。
主要区别
两大舰种都已不见,化为历史烟尘。战列舰重防护,火炮多,如“依阿华”,每座3联装炮塔的重量高达1730吨,而战列巡洋舰则没有这般厉害,炮轻船轻装甲少,一强调机动,二才是火力,防护放在最后,不过,也看各国自身情况,战列般不够用,把战列巡洋舰改巴一下,就成了战列舰,照用不误。因此说,它们难以有严格的界限和设定,如日本的“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当年不就是攒巴了一下,摇身一变,成为战列舰了吗,德国更把这种由战列巡洋舰改巴而来的战列舰称为袖珍战列舰。
“依阿华”坚守不退
居然用到1992年。退役是退役,4艘舰到现在都保存着,犹自心心念念,难舍难弃模样,该级舰其中一艘“密苏里”号,因1945年在该舰上接受过日本投降签字,而名声大噪。首舰1942年下水,今天成为典型的老物件。有意思的是,1982年曾接受过现代化改装,加装了炮瞄、防空,地面,海面搜索雷达,并且可以容纳下4架直升机,主要的原因,如图,网友们一看就明白,因为它大呀。
依阿华开火:
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的区别,在于这两种战舰使用上的用途不同。构成一艘军舰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火力,防护,速度,此外还有稳定性航海性等一些零碎的因素。但是从设计的角度上来讲,没有一艘军舰能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必须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的做出取舍。在同等吨位的情况下,需要在战舰的火力,防护,速度三者之中做到取舍。战列舰是优先考虑火力,防护,而战列巡洋舰是优选考虑火力,速度。战列舰主要用以战队决战,好比骑兵中重甲骑兵。战列巡洋舰主要用于战队前锋搜索敌舰队,在主力战队到凭借自身速度优势前摸清敌方舰队的规模,舰队种类等,交战中凭借其不弱于战列舰的火力,担任火力输出,机动作战,战队结束时,若胜利则担当追击任务,撤退时则担任狙击敌方追击,待主力撤退则凭借速度优势撤退。
纵观战舰的发展历程,战舰主要受制于当时的科技发展限制。从风帆战舰开始,早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及荷兰舰队主要使用“跳帮战”,即冷兵器作战,当时的火炮和火枪为辅助作战兵器,战舰也没那么多种类只是根据吨位分一级二级三级等,且多为木质战舰。
到了蒸汽时代,随着科技发展战舰的外壳也有木质发展成锻铁,火炮也成为主要作战工具,动力方式也变成了蒸汽机。战舰就出现了分化,铁甲战舰,装甲巡洋舰,穹甲巡洋舰,鱼雷艇等。代表有当时清朝的北洋水师于1888年在威海卫正式成军,拥有各式舰船共计25艘,成为当时亚洲第一的舰队。一支舰队的强大与否,主要参考其舰队的总排水量。当时北洋水师的总排水量为68000多吨。北洋水师拥排水量为3400吨的铁甲舰定远号和其姐妹舰镇远号。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建造的轻型装甲巡洋舰致远号和靖远号。主力战舰还包括,济远,来远,平远,经远,威远,超勇,扬威等铁甲巡洋舰。此外还有广甲,广乙,广丙,广丁巡洋舰,为木质包铁兵船。另外还有少量的护卫舰和近岸炮舰以及鱼雷艇。等到了一战前期,随着蒸汽轮机,光学瞄准仪,渗碳钢甲,火炮,炸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全钢制战舰,在慢慢出统一口径战列舰,装甲巡洋舰,驱逐舰等主要舰种类。
战列舰有分为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巡洋舰也分为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其中大部分同级别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火炮口径是一样的,区别可能是战列巡洋舰要比战列舰少座炮塔,外装甲除主要防护部分外消减厚度,以此来减少吨位增加动力吨位,达到提高航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