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5关键词:古代,厕所

问题补充: 为什么有国君会死在厕所中?又为什么厕所会和猪圈有关?

点赞1、毕节市 网友:独上归州

当时,无论是国君贵族,还是貌美如花的妃子,都蹲在猪圈上面酣畅淋漓,猪则在下面大快朵颐,吃得不亦乐乎。

这个画面看起来好像不够文雅,但在西周时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因为猪属于杂食性动物,当时的人们发现,用这种方式养出来的猪长得肥大壮硕。

这样,既节约了最珍贵的粮食,又及时处理掉了那些污秽之物,在保证卫生的同时,实现了人猪和谐共存,属于可持续发展经济。

人们把这种厕所叫“井溷”,它兼具了猪圈和厕所两种功能,其实就是在猪圈上面搭一个台子,台子四周简单遮挡一下,然后人蹲到台子上面上厕所,污秽之物则直接落到猪圈里面。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而且古人很早就知道了,吃住要与上厕所分开,只有保持好卫生才能不生病。

比如,人们在距今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一排排的土坑,专家经过研究确认这些土坑就是古人的厕所,而这些土坑也被视为我国厕所的起源。

其实,在“井溷”发明之前,贵族上厕所非常有意思,他们不想把自己的住所搞脏了,就想到了一个挖坑和填坑的方式。

每当贵族想上厕所时,就会带着奴隶一起外出,找到没人的地方后,让奴隶先挖一个坑,等贵族上完厕所后,再让奴隶把这个坑用土填上,这在《仪礼·既夕礼》中有明确记载:“隶人涅厕。”

记得小时候,我有个邻居特别喜欢干净,又非常懒,每当想上厕所时,他就拎着一把铁锹出去,找个没人的地方挖坑方便,其实这跟古代贵族上厕所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来讲,这种方式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古时候地广人稀,可以到处挖坑方便。不过,后来人们觉得每次上厕所都得挖新坑,不但费奴隶,也有点浪费,因为有人发现猪喜欢这些污秽之物。

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井溷”,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的那种上厕所的方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种方式也不行。

因为古人认为,用这种方式养出来的猪“脏”,这种猪不仅祭祀的时候不能用,贵族也不会吃这种猪,可是古时候能吃得起肉的哪有平民,所以不能把“井溷”作为主要的养猪方式。

而且,蹲在猪圈上面上厕所,不但苍蝇多味道大,还得听底下的猪叫唤,如果上厕所快的到还能忍,可上厕所慢的却有点受不了,因为这实在太不文雅了。

于是,在春秋时期,古人就决定改变这种上厕所方式,但由于之前的方式属于可持续发展经济,所以新方式也必须满足这一点。

这时候,聪明的古人发现,人类排出的污秽之物,除了喂猪之外,还是很好的肥料,种庄稼时如果撒上这些肥料,庄稼会长得非常饱满,而粮食是古代最珍贵的东西,这么做比喂猪还要划算。

据此,古人想到了一个新的上厕所方式——“蹲缸”,所谓“蹲缸”就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在坑里放上一口大缸,缸上再放几块木板,中间留足缝隙,人蹲在木板上面上厕所。

这种方式,可以完整收集人类排出的污秽之物,做到一点都不浪费,而且再也不用听猪叫唤了,虽然里面的液体偶尔会溅到身上,但也比“井溷”强多了。

不过,这也存在一个安全隐患,就是人蹲时间长了腿会麻,严重的还会头昏眼花,如果不小心踩偏了,顺着中间的缝隙跌到缸里,那就很容易出现危险了。

别说,我还真没夸大这种危险,因为春秋时期晋景公就是“蹲缸”时,掉到缸里淹死的,他也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个被厕所淹死的君王。

当时是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生了一场大病,并且他突然做了一个恶梦,迷信的晋景公就召巫师桑田给他解梦,桑田说晋景公恐命不久矣,甚至都吃不上当年新下来的麦子。

晋景公听后自然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就遍寻名医给他治病,想等自己吃上新麦子后,就把桑田给杀了,还别说经过医生的调理,晋景公竟然慢慢地好起来了。

这时候,晋景公就下令,新麦子一下来,必须马上给他送过来,等到新麦子送来后,晋景公第一时间让人用新麦子做饭,他要证明给桑田看,他一定能吃上新麦子。

然而,就当仆人给他做饭时,晋景公突然感觉肚子非常不舒服,晋景公知道这是“跑肚”的预兆,于是他连忙捂着肚子来到厕所“蹲缸”。

或许是之前的病导致他身体虚弱,进入厕所后竟然脚一滑跌到了缸里,等人们发现时,晋景公早就已经淹死了,这时候一个宦官站出来抖机灵,他说自己梦到背晋景公登天了。

这个宦官原本是想抬高一下自己的身价,但周围的大臣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晋景公刚淹死,还没人跳进缸里捞晋景公,于是大家一致同意派这个宦官进到缸里把晋景公捞出来。

而且,等这个宦官出来后,大家还让这个宦官给晋景公殉葬了,理由很简单,既然你梦到了背着晋景公登天,那你就得陪着晋景公走。

以上,就是题主所说的,古代君主淹死在厕所里的故事,这也说明“蹲缸”是件危险的事情,而且“蹲缸”也不太舒服,万一溅到身上点污秽之物就更不卫生了,于是古人就又开始了研发工作。

当时间来到秦汉时期,古人发明了“坐式或蹲式冲水”厕所,用这种厕所的人,不但可以坐或蹲在石头上,旁边还有扶手,万一腿麻了,也能扶着站起来,免去了掉入厕所的危险。

厕所底部留了一条沟渠,排出的污秽之物,用水一冲就顺着沟渠流走了,而且这种厕所还分男女,基本上跟几十年前用的那种公共厕所差不多,当然了能用得起这种厕所的只是当时的贵族。

而且,人们还发明了很多防臭的方法,比如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东晋时期,一个叫王敦的人娶了襄城公主为妻。

结婚之后,王敦在公主府里上厕所,结果一进入厕所,王敦瞬间就懵了,因为里面太富丽堂皇了,他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跟婢女再三确认后,才开始在里面上厕所。

古人上厕所不像现在,如今人们可以边上厕所边用手机上网聊天,可古人没有这些,又不好把书籍拿到厕所这种污秽的地方,所以一般只能干挺着。

但王敦这次却不觉得无聊,因为他对这个厕所的所有地方都好奇,于是王敦就开始到处打量,这时候王敦发现自己旁边有一个刷了漆的木箱。

王敦打开木箱后发现里面放了很多干枣,王敦心想公主真会玩,竟然还在厕所里放果品,于是王敦就拿出干枣吃了起来,结果由于上厕所的时间太长,一不小心竟把所有干枣都吃光了。

等上完厕所,王敦出来后就告诉婢女往里面填充一些干枣,并且还说干枣的品质不错很好吃,婢女听后忍不住地乐了起来,因为这些干枣是用来塞鼻子的,塞上鼻子后就闻不到臭味了。

通过王敦在公主府的经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古人不但发明了很好用的厕所,还想到了很好的除臭方式,其实除了用干枣等塞鼻子外,还有放香包等多种方式。

虽然,这种厕所已经非常先进了,甚至都想到了很多除臭方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会享受生活了。

当时的人们认为,冬天或者晚上时,上这种厕所太冷了,于是“虎子”就应运而生了,“虎子”就是古时候的夜壶,主要是男性用来小便的,一般都是晚上用完,天亮后倒掉。

“虎子”的出现让人可以在屋里就能上厕所,之所以叫“虎子”,是因为这东西只能由男性用,而老虎最能展现男性的雄风,这才按照老虎的样子设计了这个东西,并起名为“虎子”。

不过,到了唐朝时,因为要避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所以把“虎子”改名为“马子”,不过“马子”虽然用起来非常方便,但只能上小便,而且也只有男性能用。

于是,到了宋朝时,人们发明了“木马子”,所谓“木马子”非常像一个加了盖子的木水桶,这样男女都能用,同时也能上大号,而且用完还能用盖子盖上,以免弄得满屋都是味,实在是个好东西。

不过,由于“木马子”不带冲水功能,所以用完之后,必须要由人拎着倒出去,这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夜香郎”,他们会挨家挨户收马桶里的污秽之物。

由于“木马子”很方便,所以“木马子”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近代抽水马桶出现,“木马子”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包括明清时期的皇帝、妃子也都用“木马子”,因为紫禁城里压根就没有厕所。

不过,到了清朝时期,“木马子”已经很像今天的抽水马桶了,上面的坐垫非常舒服,有的甚至用高档丝绸包上棉花缝制而成,而且除臭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香木、花瓣、香料等等。

而上完厕所后,用来擦屁股的东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先进,从最初的木棍、竹片,逐渐发展为纸张、布料,甚至是丝绸。

据说,慈禧用的手纸非常先进,要有专人用烙铁熨平,折成特定的样式,等慈禧用前,再由经过训练的宫女,口里含水,在纸上喷上一层细雾,以确保纸张的柔软和舒适度。

以上,就是古人上厕所的演化情况,其实这里的古人主要指的是古代贵族,至于古代普通人,几千年来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井溷”和“坐缸”,极个别的也有最原始的一次一挖坑方式。

其实,上厕所这个话题难登大雅之堂,因此人们也给上厕所起了很多别样的称呼,比如,古代一开始叫“更衣”,后来又改为“解手”、“方便”、“出恭”、“洗手”。

也有为了区分,直接说“大便”、“小便”的通俗说法,西方有说是“摘花”的,日本男子在野外时管它叫“打猎”。

同时,厕所也有很多名称,比如最开始的“井溷”,后来有称“窖”的,也有直接叫“茅房”的,文雅的说法管厕所叫“洗手间”、“盥洗室”,也有叫“东司”的,反正不同地方的说法不一样。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那里是怎么称呼的?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点赞2、肇庆市 网友:安朵儿

古代人怎么上厕所?古代人上厕所这个问题,主要是用木或竹削成小片来解决的,用完后用水洗净,以备下次再用。纸张发明后,价格大贵,仍用竹木片。

有的官员上厕所比较讲究,上厕所前,脱光衣服,上完后换上新衣服,故把上厕所称为“更衣”。几十年前的一些农村仍习惯上厕所用竹片来解决。

点赞3、孝感市 网友:╮淩亂

谢邀!

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用什么擦屁屁?答:古代人上厕所用“厕简”、”厕筹"刮肛门的。

“厕筹”是用小木棍,或小竹片做成的,大便完毕用它刮净肛门。这倒别不信,年青时我去了山区,上过山区厕所:一口足可置放三、四百斤水的大粪缸,埋在地上,上面做个木架,上设踏板和坐杆,坐杆用30cm左右的粗木头横架在踏板上头,高度约40cm(如坐矮板凳),坐杆下钉挂几片木板至踏板处再朝下一点,踏板是较厚的木板,人站上面耐得住,与直挂的木板形成90度的直角,用以挡住尿及类汁回溅。

上厕如上”台”,坐着拉的人居多,也有胆子大的人蹲在木杆上面拉的。拉完用小竹片刮肛门。当时我想:“怎么不用草纸”?(一种用稻草,制成浆料,捞起晒干,黄色、纸质很粗、很厚的纸,厚度有一元硬币厚)我没别的法子,只好取来一根“篾白“,(注:毛竹

外层用作编织毛竹用具,比如竹篮子,米筛,篾席等,这外层较有韧性的叫篾青;里层的竹白较脆,俗称“篾白”是废料)。我用篾白一根:约15Cm长,0.5Cm厚,约1.2Cm宽作“厕筹”刮了肛门,还挺好用的。


《北史.齐纪中》:“文宣帝……虽以杨愔为宰辅,使厕筹”。这皇帝上厕所叫宰辅拿厕筹,太浪费”资源”了呀!


《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课诵佛经……亲削僧徒厕简,使之以颊,少有芒刺,再加修治”。这帝后为做善事,为僧徒制厕简是何等细致,少有芒刺就再加修治,怕刮破僧徒的肛门吧!

《辍耕录.厕筹》明.陶宗义:”今寺观削木为筹,置溷圊中,名曰厕筹”。可见明代寺庙中都是用木制的厕筹的,并且放在厕所中备用的。

中国古代少纸,制纸成本高,用这小木棍、小竹片做厕筹、厕简是十分科学的,且很好用的。

点赞4、信阳市 网友:战场佳人

题主这意思,是想模仿古人如厕的方式咋滴?

这问题有点大,流程的话无非脱裤,蹲坑,擦屁股,完事。

但对于一些好面子的可不这么想,比如帝王之家。

听闻慈禧的如厕过程麻烦到你不敢想象。比如这位“尊贵无比”的太后如果有了便意,会用眼神示意旁边的太监,太监会意马上传达负责搬马桶的宫女,这马桶里面藏有炒干的红枣,如此太后一排出屙物便被滚至密度低的红枣下面,浓烈的枣香味可以遮住太后不可描述的排遗之味。太后如厕完后宫女或太监要负责擦屁股等,擦屁股的力度还需要把控到位,太轻擦不干净,太重了擦伤太后那尊重的皮肤可是要杀头的。完事后太后需要更衣等。算下来一个如厕需要花上半个时辰,不敢想哪天吃坏了肚子……



这是如厕流程了。

若说如厕的设施,是要分朝代的,早一些的像汉朝都没有比较文明的如厕意识的,像刘邦在朝与众人高谈阔论时,尿急了还扯住儒生的帽子尿尿,当然这是传闻而已,不过也说明那时候人们对如厕还没建立文明的意识。

到了西晋时期,人们的文明如厕意识提高得多了。比如富可敌国的石嵩大爷家,厕所金碧辉煌,一次有个朋友进去解手,看到马桶旁还有枣子,心里想着这有钱人真是不一样啊,厕所盖的跟皇宫一样不说,如厕还有零食吃,吃了几颗。出来后才知道那是用来塞鼻子防臭的枣……贻笑大方,富人的世界深不见底,穷人们鞭长莫及啊。



当然也有文明倒退的时候,像清朝时候还有路边大小便的情况。

而如厕后擦屁股的用具也是五花八门,最早时有厕筹,一种薄薄的竹片,极其考验手感技术,遇到个别豪气冲天的用纺织品,虽然东汉时发明了纸,但那时纸只能用于印写神圣的文字,晚一点时候用的侧纸还是夹着木屑的粗糙纸片,脑补被木屑刮刺的场景……

当然,农村的不论何时,石头和木枝永不过时且产量多,随手可得,个别更环保的还无需动手,吹声口哨家犬立马扑过来,屁股一撅,完事……

大半夜的,瞧我说的啥。

点赞5、项城市 网友:帅气十里

简单来说,古代人有钱人上厕所叫“更衣”,没钱人叫“起夜”.

大户人家上完厕所出来都需要更换衣服,因为上厕所的过程是舒畅的,但气味是难受的,所以有钱人家上完厕所后便会重新更换衣服,而且还有用人用沉香烟熏去丑味.因此也叫叫“更衣”

穷人没有这样的财力去更换衣服,而且经常是在夜晚“方便”便有了“起夜”的说法.

上厕所的地方和设备



古代人上厕所的地方,最早是搭建在“猪圈”之上的,后来到了唐代才有“挖坑埋罐”就是把一个打罐子埋在地下,上面盖着木板,木板上挖一个洞.现在在很多落后的农村还在沿用这个方法.

用木片,瓦片,石头片,麻绳,棉布代替“卫生纸”.




擦屁股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人上完厕所也是要“擦干净”的,在纸张发明之前,便用木片、瓦片、麻绳等工具“刮干净”后再把“工具”洗干净,以便下次使用,有些电视剧里也有讲述,就是夹着麻绳前后拉扯.虽然动作不雅观但实用,纸张发明后才有了“厕纸”一说.

点赞6、怀化市 网友:何方妖孽

谢邀:

说起上厕所,现代人肯定不陌生,基本上几个步骤了然于心,那么古代人呢?

先说说地方,古代自然没有现代这么高级,室内精装修的厕所在那里随时等着你,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厕所,只是一个土坑。也就是俗称的粪坑。而且这种坑多半会与猪圈并排

《墨子·旗帜》记载三十步为周长,垣高十二尺,这可不仅仅是一个粪坑这么简单了,足够让整个人都掉进去了。

到了先秦时期,终于有所改善了。

到秦汉时,不仅是皇族和官府,普通民居也配备了厕所,到汉代时不仅仅有蹲式,坐式也出现了。

说完了地方,我们再看看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清理,毕竟没厕所可以在路边解决,没有纸才是真正的尴尬。

古《法苑珠林》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

那时候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东西,什么是厕筹呢?其实就是木质的长条,还记得小时候搞笑说青蛙的叫声是棍刮棍刮吗?我们的先辈们确实就是棍刮。。。

而随着造纸术的出现,似乎解决问题的法宝终于来了,只可惜那时候纸张真的很金贵,以至于一段时间内,竹简仍旧和纸张并存,只有重要资料才允许用纸记录,想用来侧屁股?绝对不可能,这种情况直到元朝,皇家才开始用卫生纸。

随着时代的变迁,终于洁净柔软的卫生纸随处可用,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点赞7、淮南市 网友:淡云飘月

历史上曾有一则十分著名的如厕小段子,主角是我们东晋时期的王敦,虽然地位高崇,但人设是实打实的大老粗形象,娶了襄城公主。

结果头一次在公主府里上厕所,就闹出了大笑话,他把用来堵鼻子的干枣全给吃光了,心说还是公主会享受,出恭都有零嘴吃,也不觉得一边吃,一边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从这便可以以小见大,直观看到古人中的贵族如厕有多奢侈。

我们普通古人,当然没有干枣这类愉悦类物件,大多使用的工具是从厕筹至草纸,后者相对好理解一些,就是质地粗糙一点的纸。

厕筹就很有特点了,是采用竹子作为原材料,削成二指间宽的竹板,方便完后用其刮干净,不得不说我们古人还真是有手法,也不怕毛刺或者力气大了,刮出痔疮......

不过虽然贫贱有别,但纵使时移事异,吃喝拉撒睡的人类刚需,于本质上还是没有太大变化——特别是人有三急的上厕所,都是每个人有了感觉,必须要执行的事情。

只是千年前的古人和今人在上厕所的形式上还是有很大改变的。

我们今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公司,只要是在室内,都可以第一时间前往洁净清爽的卫生间解决烦恼,使用的是柔软的纸巾或湿厕纸,很多马桶还自带喷水功能,一边轻松自在的刷着手机,一边就把事情搞定了。

哪怕是在外面逛街和通勤时突然想上厕所,公共厕所的普及率也十分的高,再不济还有知名连锁商超和快餐店,都能做到干净卫生且有效率的解决人的生理烦恼。

可同样的事,换到古人身上就没那么简单。

首先得分别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人来看,毕竟“古人”这个概念着实宽泛,远到夏商周时代的人,近到明清两朝的人都算古人,中间横亘着漫长的风俗变迁。

上厕所这件事也被玩出了各种花样,从最初的只是排泄,到后来甚至很多皇帝宠幸妃嫔、宫女都在官房里,布置得那叫一个豪华奢靡,不仅丝毫没有气味尴尬的问题,还因可以顺带连澡都洗了,变成贵族们的“居心地”。

夏商周时的古人,按照贫民、中产和贵族来划分的话,贫民一般没有那么讲究,通常小便就挑一个四处无人时,躲在树后就可。

解大手则略微复杂一些,相对爱干净的一批人,会带着铁锹在家附近挖一个坑,使用完毕再随手掩埋掉,至于为何不走远一点挖坑,估计来不及吧。

而此时的中产,就是发展起畜牧业和农业的一类人,累积起的多年经验,让他们视污秽为一笔宝贵的饲料和肥料,通常会把厕所盖在猪圈的上方,就可以直接把排泄物掉落在猪食槽里,相当于给猪加餐了,此种方式沿用了许久,称作“井溷”。

至于给农作物施肥,则更为源远流长,采用“蹲缸”和“土坑”的方式,在缸和坑的底部放一个收集秽物的木桶,待桶的量差不多了,就挑去给庄稼当肥料。

二者相比来看,拿秽物当肥料对于古人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虽说都是动植物的生长养分,可猪一旦吃着秽物长大,古人再杀来吃肉的话,总觉得心里犯嘀咕,如名门贵族几乎就不吃,因此很难卖到好价。

夏商周时代的帝王与贵族,其实上厕所的排场远不如后来朝代的人会享受,不过就是“蹲缸”做得大一些,踩着缸沿往上走时会有仆人搀一把,承载体重的木板会选的略考究一点。

可正因“蹲缸”做得气派了些,春秋时期的晋景公,竟然一命呜呼在了上厕所的过程中,堪称有史以来死得最为滑稽的君主了。

事情是晋景公一天做了个噩梦,巫师桑田解梦表示可能命不久矣,应该都来不及吃到新麦子,头铁的晋景公不信邪,打算用立刻吃一顿麦子,来打破活不久的预言。

可吃完麦子肠胃顿感不适,他急忙爬上蹲缸开始一泻千里,大约是蹲得太久低血糖+腿麻,起身时竟然摔进了缸里,活活溺毙在自己的秽物之中。

由此可见,这位巫师真是有点东西,不知是了解晋景公的性格有意激怒,还是真算到了他的命数,导致一代君主就这样憋屈地死了。

换个角度来看,夏商周时的君主和贵族,也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致心思,把蹲缸设计得十分宽阔,不然不至于能溺毙一个成年人。

自春秋至明清,古人上厕所的习惯变化的不太大,顶多就是一些微调。

比如土坑会注意隐私,加上一道挡住关键部位的木板,蹲缸因危险性过大,逐渐被“坐便”代替,造型就是两个四方石块便于人坐,跟前还贴心的放置一个扶手石,让人完事后扶着起身,不知是否从晋景公的悲剧中得到的灵感。

贵族们则有官房和恭桶,官房主要是给主子们用的,既有铺设在一间特定的“卫生间”里的官房,还有可移动的便携官房,通常是木制,贵妇皮肉细嫩,会在上方缝一个绸子面的坐垫。

——如慈禧太后的官房就出了名的豪奢,桶底都会铺满晒干的枣干,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小故事中提到过的那个,而目的自然是为了驱逐秽气。除此之外,她使用的厕纸,也是宫女一张张摩擦过的细软纸质。

综上所述,古人上厕所的方式变迁,根据历史时期不同,具体会有一些差别。

夏商周时,野外挖坑、土坑和蹲缸是主流形式,其中建造在猪圈上的“井溷“,风靡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井溷“毕竟不卫生,苍蝇嗡嗡的飞,猪在底下嗷嗷的叫,喂出的猪也不好卖价。

待春秋至明清,有门的独立厕所和简易“坐便”,成为老百姓使用的主流,贵族也更新换代开始用官房,晚间一般都是小便,所以“虎子”就应需而出,其实就是夜壶,但没有盖子。

逐渐古人发现没盖的“虎子”味道窜得很,影响睡眠体验,到风雅的宋朝,就有加上盖子的“木马子”,夜壶被人使用了成百上千年。

一度到建国后的六七十年代,使用共用厕所的人家,还会晚上在床边放一个夜壶,便于临时有感觉了使用。

点赞8、泰安市 网友:喜大狼

古代的茅房,要分等级。

第一等,超级豪华我村村民专用厕所,坑:

这是从古至今,从周威烈王时代(甚至远古),到现如今,都有人用的厕所。目前行军打仗,战士们挖坑拉屎,用的也是这种。

第二等,草丛or小树林。

显然,在草丛或小树林拉屎,是不文明的象征,但却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俗称“便~捷”。挖坑尚属文明,在花坛、小树林、路边拉屎,则叫“埋雷”,这是古今中外大家都经历过的阶段!

第三等,茅坑。

为何茅坑就比前面的高等?

因为茅坑既有坑,又有“茅”。

所谓“茅”,就是茅屋:

先挖坑,然后再周遭建立茅屋,是为了遮丑,这就叫“茅坑”。古代也有茅坑,而且乡村多半就是这种,一直延续到现如今。当然了,对应着“茅坑”,还有“砖坑”,可谓豪华厕所。

第四等,登东厕所。

能登的厕所,就是前头盖个厕所,后头就是猪圈。之所以把上厕所叫“登东”,首先是厕所在东侧,而且需要登。我们说“上厕所”,也是因为要爬。中国古代中产阶级就是这种模式,普通家庭就院子里一个厕所,富贵一点的人家分男女厕所。

第五等,豪华飘香厕所。

石崇的厕所是石头造的,非常漂亮,每天还选十名妖艳美女列队恭候在厕所,为客人递巾擦腚。厕所里还有香料,美女还有个任务,就是为上厕所的提供更衣服务。古代贵族上厕所的确是要更衣的,故而人们常说“我去更一下衣”。

通常,众多人所用的,就是“茅房”。

这里要说一下结构。

就是一个方坑,然后上面搭上一块木版,或者一平石板。由另一根木棍横在方坑之上,托住木板或石板。

有人问,不结实吧?

是不结实。

所以有古代国君上厕所掉茅坑里淹死了,你说悲催不悲催?

点赞9、苏州市 网友:︷活ぐ著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叫晋景公的君主,有一天他吃了点麦制品后感觉肚子很胀,就跑去上厕所,结果谁也没想到他竟然掉茅坑里面溺死了……

这个让人觉得既悲伤又搞笑的故事背后,也暴露出当时的厕所其实相当简陋,连一国之君都有溺毙的风险,远远不能和我们现在的厕所相提并论。

借着这个话题,咱们来聊一聊古代奇奇怪怪的厕所文化。


1、古代奇特厕所文化一:厕所为何修在猪圈上?

我们称呼厕所,往往将其称为“茅厕“、“茅坑”、洗手间、盥洗室等等,而在古代,厕所又被称为“溷藩”、“圂厕”,其中这个厕代表清洁的意思,溷和圂既有厕所,也有猪圈的意思。

换言之,在古代,古人有将厕所建在猪圈上面的习俗。

一些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应该见过将猪圈和厕所修在一起的配置,老人家告诉我,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清扫和发酵粪便。

而在古代,古人更加直接,他们将猪圈直接修建在厕所下面,这样人的粪便就成了猪的食物,而猪的粪便则成了我们种植农作物时的肥料。

相比较于夏朝时期的挖个坑,西周时期的冲水式厕所,我个人觉得如果不考虑食用的话,这种模式还相当绿色循环……

这种农耕和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可以说,适应了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农民种地缺肥,养猪缺粮的时代背景。

到了秦汉时期,人们的卫生观念有所增强,为了减少城市居民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出现,城市里的公共厕所和家庭厕所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更有意思的是,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男女分厕的概念。

一些修建在城市里的厕所,虽仍然是上面厕所,下面猪圈的模式,但已经很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如厕文化的发展。

不过,尽管这种生态可循环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城市空间,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到一旦到了夏天的时候,气温一高,蚊子、苍蝇和臭味都蜂拥而来那种巨大的冲击力……

简直堪称生化危机了吧,大概,这也是为何这种模式会逐渐被淘汰的原因了。

2、古代奇特厕所文化二:古人用什么擦屁股?

关于上厕所这件事,优雅一点的说法,在现代就叫做方便、洗手,在古代,则叫作出恭、更衣、如厕。

现在我们上完厕所,一般是用卫生纸或者清水擦洗屁股,但是哪怕是在二三十年前的时候,偏远一些的地方,上厕所用卫生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那么,在古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擦屁股呢?

原始时期,古人肯定不会有擦屁股的概念,等到我们的先祖发现清理个人卫生可以减少疾病、提升个人形象之后,也会优先就地取材,选取一些叶面大又柔软的树叶,或者扁平但不尖锐的石头、木片之类用来擦屁股。

后来,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一种叫作厕筹的擦屁股工具。这种工具一般是由木片、竹片制成,纯天然有污染,古人用它擦完屁股后,讲究点的就直接扔掉,也有的人会清洗后反复使用。

后来,随着造纸术和纺织技术的发展,一些富贵家庭,则开始使用纸张和布作为擦屁股的工具。

例如,宋朝的时候,就流行起了专门用来擦屁屁的净纸。

比起石头、陶片,显然,这要好用得多。

3、古代奇特厕所文化三:卖粪也能赚大钱,黑社会为它大打出手;

提到宋朝,当时还有一个很热门的职业:粪夫。

他们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城市清洁工,定期会提着清理粪便的粪车,在城市里收购粪便、清理下水道,然后将之运出城,倒入砖砌的深池中发酵。

发酵的方式很简单,把植物、生活垃圾堆积起来烧成灰,拌和粪汁,存放一段时间就可以当作农肥使用了。

靠着这个,古代不少人还发了财。

清朝时期,粪夫们甚至按照街道划分了势力,他们规定某某要想从事这个行业,就必须按照区域工作。

往往,这样的行业都是被当时黑帮把持,手底下的粪夫大多数都是打工人。

这些粪霸们,在垄断行业后,就成立协会,要求街道上的居民必须缴纳清理费用,不然就罢工。

正是由于他们过于贪婪,后来这个职业也逐渐被官方雇佣的清洁人员所取代。

你还知道哪些与厕所有关的冷知识呢?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点赞10、海门市 网友:晏清窈

好吧,这真是一个充满味道的问题,首先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古代没有冲水马桶,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只能上旱厕,那么旱厕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一不小心的时候会掉进去,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位皇帝就是掉进厕所淹死的。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古代人擦屁屁是不用纸的,因为纸这个东西太奢侈了,一般的人买都买不起,更别说拿来擦屁屁了,所以古人们为了把屁屁擦干净,他们想出了另外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叫做厕筹。

厕筹又叫厕简,通俗一点就是搅屎棍,这种东西一般是由木条或者竹条制作成的,古人们在上完厕所之后,就用厕筹将屁屁处理干净,但这里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当厕筹不太光滑的时候,难免会扎到菊花,这其中有多酸爽你们应该都懂。

后来一直到元朝的时候,手纸这个东西才正式有了记载,但那个时候纸仍然是一种难得的东西,例如明朝时候的皇宫当中,有一种特殊的机构叫宝钞司,宝钞司听起来像是印钞票的,但实际上宝钞司是管理厕纸的,所以古代用纸来擦屁屁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那么说完了国内,咱们再来说说国外,实际上国外的古代人很多的时候都是用水来洗屁屁的,那么除了水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擦屁屁方法,例如几百年前的法国人是用麻绳来擦屁屁的,而罗马人则是用包裹着棉布的棍子。

当然了,如果你觉得这些你都接受不了的话,那么还有一些比较温柔的方法,例如古代的希腊人用鹅卵石来擦屁屁,为此希腊语当中还诞生了一句著名的谚语。

这句谚语叫“Three stones are enough to wipe your ass”意思是说三块石头就足够让你擦干净了,所以如果你有一天没带手纸的话,你只需要三块石头就可以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