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得知刘备在南方登基,献帝会是什么心情?
汉献帝当时的心情,一定觉得人生如戏,百感杂陈,然而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彻底放松的松弛感。
他呵呵笑了,表情古怪。
他还记得,多年前,他密授衣带诏,号召天下勤王击贼,皇叔刘备就是受诏者中的一个。
刘备是大汉皇室的孝子贤孙和孤忠之臣,这个评价,他至今不变。
当年受诏者几位大臣,早已死光了,唯有刘备一直在顽强地抗争和奋斗。尽管曹氏对他进行了严密的消息封锁,但他依然能够将破碎的信息连缀起来,知道刘备联合东吴,赤壁一战,大破曹贼。欢欣鼓舞!那一天,他特地吩咐,教晚饭多加几个菜,那顿饭是他多年来吃的最开心的一顿饭。
身在囚笼之中的他,已将为大汉复仇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他关注着来自南方的点滴信息。他很快得知,刘备占有了荆州,又西进入蜀,占据了天府之国四川(益州),势力得到极大的壮大。
然而这个消息令他心情复杂,因为荆州和益州,原也是由汉室宗室所有。如今为刘备所夺,他不知道是该喜悦庆幸,还是该感到沮丧。似乎除了他自己——这位孤独无力、空寄虚名的大汉天子,没有人还在为击贼复国而努力,就是汉家宗室们,也只关心如何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盘!如今的刘备,在蜀中称王,他还是当年接受密诏时的刘备吗?
他十分怀疑,并努力不去想这些问题。
但他对曹氏的仇恨是最主要的,只要曹军打了败仗,曹家的敌人发展壮大了,他都在酸楚中涌起巨大的快感!
这已成为他人生的主要意义,是他生命中仅存的一丝热度。
多年以来,他对自己以及王朝的命运,已经感到麻木。唯一能让他悲伤愤懑的,是每一道“讨贼”的诏令,都以他的名义发出。然而,在他的心中,曹氏才是真贼,曹操每一次率兵去讨伐的人,都是他心中的英雄豪杰。
三十年多来,曾一度天翻地覆的天地开始沉淀,三分天下之势已成。他渐渐意识到,曹家可能已不再需要他这面汉室正统的旗帜了。每当一个人独坐时,常呵呵冷笑,想:曹贼,你何时篡位,来杀我吧!我生为大汉天子,死,亦为大汉之魂。
可是曹操并没有派兵来逼宫,曹贼死在了前头。
那天,为了这位“绑架犯”的死,他迫不得已,陪着表演一幕悲剧,不经意间,他竟落下了眼泪!
他告诉自己,此泪不是为大汉仇人所流,是为大汉和他本人的不幸的命运而流。
在一片白幡中,他预感到大汉江山的最后倾覆,已经为时不远了。
果然,曹贼之子曹丕,逼他退位,并且对外宣称,是他主动禅让的。在他将天子印信交给曹丕时,他没想到,他的心情竟是那样平静。
他忽然想通了,如果只消交出印信,一声令下,全军易帜,就改换了朝廷,那不说明,这万里江山,早已不属于他刘家了吗?这么多年,所谓汉臣,全是曹臣,所谓汉天子,只是一尊宗庙里的菩萨、一具朝堂之上的行尸走肉!
他,又呵呵了。卸去天子冠服,他倍感轻松。
“我不陪你们玩了,”这是他的心里话。
从他做天子第一天起,他就从未真正做过主,他始终被人搬来搬去,在人家的舞台上做各种表演。
不管是魏国的新天子曹丕,还是在曹刘间首鼠两端的孙吴,还是那位曾冒死立誓恢复汉家的刘备,我都不陪你们玩儿了。
他知道,他们各有各的玩法,却没有一家是在为了真正的大汉江山拼搏。“大汉,早已不存在了,大汉,只在我一人身上,又苟延残喘了这几十年!”夜深时,汉献帝对酒纵歌,他终于看透了时势和人生。
当刘备在蜀中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身边有人痛骂刘备的虚伪,有人悯息人生的无奈,也有人说,大汉之火不熄……他都没有听进去,他望着面前的火盆,只是呵呵笑了笑。与我何干,这世事,已与我无关了。
你们接着玩吧!(胡丹/皇帝不称朕)
汉献帝被逼退位后,郁郁寡欢,整日沉默不语,想堂堂一国之君,一夜之间成阶下囚,周围有曹阿瞒安排的亲信,稍有不满言语,可能性命不保,这几天身边多了些卫士,名义保护实则监禁,我一举一动尽在曹阿瞒掌控之中,一贴心宫女小声告诉,刘备南方称帝,献帝几分欣慰几分愁,我刘氏皇族总算有出头之日,皇叔振臂高呼,一呼百应,云响而景从,天下归心,大汉江山复兴有望,然南蜀地山高路远,我怎么去?皇叔没有书信,他忘了朕,还是弃义背信了。几年前密诏反曹败漏,皇叔一去不返,我形如笼子鸟,池中鱼,全看曹贼高兴与否,曹贼一代枭雄,皇叔人中龙凤,赤壁之战曹贼怒火冲天,难料最后谁胜谁败,度日如年。漫漫长夜保命要紧吧!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告诉大家一个搞笑的事实: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那还是活得好好的。估计当时刘备肯定在蜀汉发布了一条指令:所有人都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要不然这刘备的脸那就被打得太响了。
相信无数人都看过一本小说——三国演义,不过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这样的书茶余饭后看看也就罢了,千万当不了真的,要不然年都过错了。
由于作者罗贯中在朱元璋时期那是郁郁不得志,于是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清明世界以及仁君的无限向往,于是乎,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书中,寄托在刘皇叔这个仁君的头上了。
刘备在小说中的形象那是无比伟岸的,他是仁义之人、是一个君子、是一个惜才之人,甚至临死的时候还对诸葛亮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时间无数人的心里:刘备简直就是仁君的代表人物了。
不过我想说的是:小说是小说、现实是现实,刘备从事一切工作、甚至不惜无数次当影帝,其本质目的只有一个:夺大位、坐大位、守大位而已。刘备搞的也不是慈善事业、刘备搞的也绝不是什么利国利民之举。
公元221年5月15日,刘备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强大欲望,在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当时的汉献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我觉得汉献帝的心理一定是一万个CNM、然后仰天大笑:人生如戏,刘备你就是影帝。我还没死你就说我死了,然后就称了帝。以前你刘备天天叫嚷的:光复汉室,原来只不过是一个遮羞布、是一个垫脚石而已。刘备你小子一定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刘备为什么要急于称帝呢?二是,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在干什么呢?
刘备的一生用一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
刘备的简历那是很简单的: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男、汉族。
前期职业:从事编织手工艺作坊(编草席),15岁游学拜卢植为师学习,后遇见关羽和张飞同志从事造反活动,半路又聘请了南阳人士诸葛亮为参谋长,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辗转迁移、终于当上了蜀国董事长——称帝。
刘备在从事造反的道路上总是对外宣称他是:刘皇叔。不过据后来的考证,这基本上就是往脸上贴金的一种瞎吹行为。刘备的真实的身份——刘草民或者说叫刘个体户而已(编草席的个体户)。
刘备这辈子干得最多的事情就两件:
一是,没有实力的时候就投靠别人,例如:他曾经投靠过何进同志手下毌丘毅、投在袁绍同志门下、投奔过公孙瓒同志、后来又投奔荆州刘表同志。最后在副总参谋长庞统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及刘璋的不靠谱的行为下,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
二是,表演、刘备展现了一个演员所有的天赋,估计放到现在绝对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带领我们的电影事业在国际上闯出一条血路。刘备最拿手的演技就是——哭戏。
据不完全统计,刘备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就哭了35次之多,例如:哭了关羽八次、哭张飞四次、哭赵云三次、他还哭过诸葛亮、徐庶、刘表、刘璋等等。
不过刘备每一次的哭都收到了神奇的效果,例如:刘备非法地占据了荆州,因为原本刘备和孙权说好,取得了蜀汉之地以后荆州就要还给东吴的。
后来孙权派鲁肃来讨要荆州,结果刘备一见鲁肃就哭、哭的那是无比伤心,鲁肃是个老实人一看这样也就无所适从、黯然回去了。
说了这么多只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刘备所有的行为、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称帝而已、都是为了坐大位而已,仁义那是不存在的。大家想想,乱世之中仁义值几个钱,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刘备的称帝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公元220年前后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刘备的“好兄弟、好战友”关羽由于自己的自负外加上智力问题,直接导致自己走了麦城——一命呜呼了。
第二事情比这个还大:曹丕这个刘备眼中的“逆贼”居然自己称帝了。听闻这个消息的刘备简直是悲喜交加,不过内心深处应该是非常高兴:你能称帝、我刘备当然也能了。
不过此时摆在刘备面前的有一个无比巨大的难题:当时汉室还没有亡,汉献帝在曹丕那里还活得好好的。
这下可就有点麻烦了,刘备一直对外号称的是: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刘皇叔也是其存在的重要的合法性之一。假如汉室还在的话,刘备就自己称帝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吗?
可是刘备有的是办法,他找人散播了一个谣言,意思就是: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了,汉室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光有谣言还是不够的,刘备再一次展现其无与伦比的演技——刘备开始为汉献帝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估计在追悼会上刘备要哭晕死过去好几回,这样才能达到表演的真实性,然后刘备还追谥汉献帝刘献为“孝愍皇帝”。
这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不、还没有全部完成,还有一套程序要走。刘备随后开始命令下面的人开始劝进、意思就是:主公一定要称帝、主公要是不称帝的话,这天都要塌了、群众们也活不下去了。
往后的剧情大家应该都看过了,无非是——三辞三让、刘备说一大堆废话等等。不过最终的结果是无法否认的:汉献帝还活得好好的时候,刘备就称帝了。
不过好景也不长,刘备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被陆逊打了个落花流水,最终在白帝城又表演了一次托孤的大戏。最终一代著名影帝刘备去了他该去的地方——坟墓。
那么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是个啥心情呢?
汉献帝刘协生于181年4月2日,死于234年4月21日,也就是说刘备在公元220年称帝之后,刘协又活了14年。这样看来,曹丕还是比较靠谱的,没有马上把刘协这个前朝皇帝给干掉。
汉献帝的一生是比较的悲催,比光绪还悲催,光绪帝好歹还搞了个戊戌变法等等。汉献帝的一生那是毫无作为、毫无自由可言的。
一开始的被董卓给拥立为皇帝,董卓被干掉以后,曹操又成为了那个控制汉献帝的人。
汉献帝对刘备是个什么感觉呢?说实话,汉献帝与刘备的接触并不多,汉献帝主要的接触对象是曹操父子而已。
我个人认为:汉献帝对刘备的感觉是在不断变化的,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有所期待的,后来肯定发现刘备其实也是一路货色而已,最后当然是绝望了。
为什么说汉献帝一开始对刘备还有所期待呢?
很多年前,汉献帝搞过一次密授衣带诏事件,号召天下勤王击贼。我们的影帝刘皇叔就是受诏者中的一个。
不过后来接诏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被干掉了,当然了刘备还在孜孜不倦的奋斗中。汉献帝被曹操控制以后,这外部消息肯定是严密封锁的。可是汉献帝通过道听途说以及谣言,肯定也是知道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后来又占据了蜀汉之地,然后继续与曹操战斗。
我觉得这个阶段汉献帝还是对刘备有所期待的,毕竟刘备一直对外宣称的是:光复汉室计划。汉献帝肯定天真地认为,等刘备打败曹操以后,自己就可以被刘备接走、然后成为光复汉室之君了。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估计都在公元221年5月15日这一天幻灭了。汉献帝肯定在想:哥们我还没死、你就说我死了,然后迫不及待的称帝。
汉献帝心里肯定会想:假的、一切都是假的,刘皇叔和别人都是一路货色,所有的表演、所有的忠心、所有的口号都是假的。原来刘备和曹操其实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为了称帝而已,只不过一个是采取的光明正大的直接模式、一个搞得是表演模式而已。
汉献帝终于绝望了、终于认命了、然后被迫老老实实地去当他的山阳公了。
最后我想说,刘备是只不过浩瀚历史中的一个“普通人”而已。他所作的一切、所表演的一切无非还是为了他的最终目的称帝而已。
说句良心话,我觉得曹操与刘备比起来还是有一个巨大的优点的,起码曹操比刘备来得更真实,刘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岳不群”。古代历史上刘备这样的遍地都是、曹操这样的那还是凤毛麟角的存在的。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时代,汉献帝作为当时中原唯一的合法天子,仍然是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从一个弱小的诸侯到统一了北方中原的枭雄,可以说汉献帝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相对应的蜀汉刘备来说,一生都是在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来统一天下!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得知刘备在南方登基,献帝心情固然不好受但也无可奈何,那么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了天下,刘备会怎么对待当时中原王朝正统的皇帝汉献帝呢?
首先,第一种可能性就是刘备宅心仁厚不忍心夺取汉献帝的皇位,继续做他的蜀王。但是,刘备手下的文武百官可不会这么谦让。一定会逼着刘备取代之。实在不行给你来个黄袍加身,逼着你不得不做。因为,只有刘备当了皇帝,这些跟刘备一起打天下文武百官才会有更高的赏赐和待遇。在利益面前很多人都是拥立刘备当皇帝的。即使汉献帝不主动的退位,也是会被群臣逼着退位的!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刘备会效仿曹操,做一个权利凌驾于汉献帝之上的王。然后等自己的后代继承自己的位置。在取而代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样就可以保存了自己的名声。
第三者可能性就是汉献帝知道自己的大势已去,主动的退位让贤,然后文武百官再三尚书,请刘备登基为帝,刘备就顺势称帝!
第四种可能性就是刘备直接登基称帝,封汉献帝为王或者候。小编觉得这种可能性极低,一向以仁德散布于天下的刘备,应该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但是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小编觉得,不管刘备想不想当皇帝,反正皇帝的位置始终刘备及后代的,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刘备和自己的后代都不想当皇帝,总有人想当皇帝,在那个时代汉献帝想做稳皇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权力的争夺中,任何善良和仁慈可能都是多余的。功高盖主是封建王朝皇权的大忌。而功高盖主的结果,要么是取代皇帝,要么是被皇帝消灭。除此之外,很难拥有和平相处的可能性。放弃了权利就等于舍弃了全族的生命!
汉献帝是东汉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是非常坎坷的一生,当他在娘胎中时,他的母亲王美人为了避免被当时的何皇后迫害,就想服用打胎药打掉肚子中的孩子,但是,神奇的是,幼小的刘协还是正常出生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道坎,在娘胎中打败了打胎药。
他的父亲汉灵帝非常喜欢他,反而不喜欢那个身为长子的刘辨,还曾想立刘协为皇太子,但是遭到了何皇后与大将军何进的反对,汉灵帝去世前,把拥立刘协为帝的重任交给了宦官蹇硕,但是蹇硕没能完成这个任务,就被何进所杀。
董卓执政后,阴差阳差地把刘协立为皇帝,当年汉灵帝和蹇硕没能完成的重任,却被董卓完成了,这真是世事无常啊,从此9岁的刘协开始成为东汉的最后一任皇帝,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从被立皇帝的那一天起,到他去世的那一天止,整整当了45年的傀儡皇帝。
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是受人摆布的一生,从他被立为皇帝的那一天,被董卓玩弄于股掌之间整整3年,董卓被王允联合吕布杀死后,刘协满以为迎来了新生,却在王允的错误指挥下,再次成为了李傕与郭汜的傀儡,这一次又是3年,直到汉献帝借助李傕与郭汜的内斗,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逃离了李傕与郭汜的控制,回到了那个6年前就被董卓破坏为一片废墟的洛阳城。
在刘协缺衣少食,混乱不堪的情况下,曹操来到了洛阳,为汉献帝提供了饮食、衣物、生活用品,和最为重要的尊重,要知道刘协好歹是个皇帝,在此前的6年中,不断地被军阀控制,身为皇帝,却做着傀儡的身份,这让刘协羞愧不已,而曹操的到来,让刘协以为大汉还是有忠臣的,朝廷还是有希望的。
董卓控制汉献帝
曹操将天子刘协从洛阳迎立到自己的地盘颍川郡许都,为刘协营造宫殿,提供一切朝廷所需要的物件,更为重要的是,曹操是真心对待刘协的,就像当年议郎曹操对待汉灵帝那样尊重,至少表面上就是如此,曹操还为刘协重建朝廷,让荀彧辅佐刘协,征召天下士人效忠朝廷,这一切仿佛让刘协感觉到大汉在曹操的帮忙下,将会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四年之后,汉献帝刘协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被关在笼中的金丝雀,曹操对自己虽然比董卓、李傕、郭汜等人好上百倍,但在表面的伪装之下,仍然藏着一系列的权力斗争与阴谋,刘协感觉到曹操的目的与董卓是一样的,只是手段比董卓更高明而已。
曹操控制汉献帝
事实上,刘协是个非常聪明的天子,从他9岁那年对董卓的追问对答如流就能看出,从他当天子之后能以实际手段煮粥而以为证打击贪官也能看出,从他衣带诏事件想诛杀曹操同样能看出,但是,自从衣带诏事件失败之后,汉献帝刘协彻底地失去了可以制衡曹操的手段,再次沦为彻底的傀儡。而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协的妃子董贵人以及腹中的胎儿,都因此而死,14年后,这一幕又发生在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身上,包括伏皇后的两个皇子也被毒死。
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恐怕才真的了解了曹操的狼子野心,才了解自己身为天下最为尊贵的皇帝,却保护不了自己的妻妾子女的安全,那种身为男人,看着自己妻子儿女一个一个在自己面前被杀的绝望感,是永生难忘的,但是汉献帝却什么也做不了,这一刻的汉献帝,想必已经心死,再也无意世间的权力斗争,只是活着,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活着,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权力,自己的一切都是受人控制的,他感觉到自己是那只被关在笼中可怜的金丝雀,没有任何人来救自己,也没有任何能救自己。
刘协
但是,汉献帝却没有自杀的勇气,如果他敢自杀的话,将会改变天下的局势,一旦皇帝被杀,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无论是什么方式死的,这笔帐都会算到曹操头上,但是他没有勇气,他只想跟刘禅一样好好地活着,其他的事,什么也不想管,也管不了,这就是汉献帝在被曹操深度控制后的心情感想。
到了曹操的晚年之后,汉献帝极力配合曹操,曹操想做丞相,马上封,曹操想称公,没关系,封,曹操想称王,照样封,就连荀彧这个曾经与曹操并肩作战的人也因为反对曹操封公而死,而那个苟活的刘协却没有反对的勇气,他只想活下去,这没有错,只怪他生错了年代,如果在和平年代,汉献帝刘协绝对是一位明君,但是现在,他只能自甘堕落,只能苟延残喘。
刘协
曹操终生没有称帝,这不是曹操传递,只是曹操没有时间和精力,不过,很快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就接过了曹操的班,最为重要的是,曹丕以禅让的方式代替了存在四百余年的两汉,从此汉朝灭亡,魏朝开始,汉朝毁在汉献帝刘协手中,刘协能不明白吗?他当然明白,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就算是他反对,就能逆历史的潮流,刘协的心中此刻开始不再怜悯大汉,他只想离开这个权力的虚伪中心,去过自己的平凡生活。
于是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封为山阳公,有自己的封地,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封地中,唯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只是个公爵的山阳公,而且活动范围比当皇帝的时候大多了,山阳公国好歹是个郡国,只要不离开这里,就没事,刘协于是开始了另一段生活。
一年后,他听到了蜀汉方向传来了刘备称帝的消息,刘协这个时候在想什么呢?
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
也许刘协的内心深处还有大汉有最后一丝怀念,但在听到刘备称帝的消息,心情非常复杂,刘备建立的也是汉朝,但此汉非彼汉,四百年的大汉断在了自己手中,刘备建立的这个汉还是汉吗?
这个时候的刘协早就看透了刘备这样的人,是跟曹操一样篡位大汉江山的人,这只不过又是一个抢我江山的汉贼而已,但从刘协当时山阳公的地位来看,他只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藏在心中,脸上不能有任何的表露,因为他的身边还有三个曹操的女儿,一个皇帝两个妃子,谁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刘协能轻松吗?
那种我已经失去江山,江山管我何事的心情迅速地占据了刘协的内心,原本内心还有一丝波澜,但很快就转为正常了,依旧过自己的小日子吧,政治的事就不参与了,谁称帝也跟我刘协无关,虽然这事在8年后还会再来一次,那就是孙权称帝,不过刘协从离开皇宫后的那一刻起,就明白,当今天下这个政权,早已经和自己无关!
汉献帝的真实想法在他给刘备的一封信中暴露无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汉献帝被逼退位,他为了保住性命,只好把对曹魏集团的所有的仇恨、所有的不满、所有的追悔都封存起来,装作随遇而安、听天由命的样子,赶紧到自己的封地去重新开始生活。
“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以致四方大乱!若非魏王在朝,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尚不知恩报本,直欲令天下人共伐陛下耶?”
华歆逼宫的狠话言犹在耳,让刘协不寒而栗。王朗揪住了自己的龙袍,大声咆哮;曹洪、曹休甚至亮出了宝剑……
符宝郎柤弼因为保护玉玺当场被杀。面对曹魏这些如狼似虎的臣将,刘协只好退位禅让。此时此刻刘协并不怕死,祖宗的基业在自己的手上荡然无存了,还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世呢?只是刘协不死心。因为,还有刘备在。刘备是刘协唯一的希望。
从“衣带诏”下达以后,刘备就开始义无反顾地反曹、抗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刘备并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无家可归,刘备还在抗争。现在,刘备已经占领了益州,并被封为“汉中王”,实力空前壮大。最重要的是:刘备一直在高呼:“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汉献帝刘协深信刘备必有战胜曹魏的那一天。因为老贼曹操已死,小贼曹丕岂是刘备的对手?所以,刘协决定自己要忍辱偷生,活下去,看到刘备打败曹丕的那一天。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刘协表现出逆来顺受的态度。曹魏让他禅让三次,他就不厌其烦地下诏禅让;曹魏让他筑”受禅台”,他就老老实实地安排太常院官员筑起三层高台。禅让日期也完全由曹魏来定。
禅让了皇位给曹丕以后,西南传来了刘备登基称帝的消息。刘协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因为,刘备称帝,更有利于号召天下,更有利于壮大抗曹队伍,是战胜曹魏的不二法门。
刘协已经失去了帝位,如果刘备能消灭曹魏,恢复汉室,即使刘备不归还帝位给自己,也总是延续了大汉的国祚,总比由外人当皇帝强。最起码,可以适当减轻自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罪责;也多少可以恢复一些祖宗的颜面。
刘协对曹操父子恨之入骨。自己协助曹操平定了北方;曹操带兵出征,自己帮助曹操稳定后方;曹操要求奖赏部下,自己有求必应;曹操的地位也不断地水涨船高,直到封王拜相,位极人臣了。可是曹操还是不满足,非要把我的皇位夺走?难道一个人建立统一伟业,作为一代良将名垂青史不好吗?非要去当一个遗臭万年的篡位者吗?
最高权力、最高荣誉、最高待遇都给了曹操,曹操还是不满足。足智多谋的曹操难道不知道“物极必反、月盈则亏”的道理吗?
曹操什么道理都懂,但是他就是不讲道理。由此可见,曹操虽然不是鼠目寸光,但也不能说是高瞻远瞩。
刘协又想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据理力争,让刘备带兵五万去讨伐袁术,是多么正确的决策。如果不是刘协,刘备又怎能摆脱曹操的魔掌,发展到今天称帝?
到了封地山阳国,刘协闲着没事,就深入民间,一方面了解民间疾苦,一方面为老百姓看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一天,刘协忙活了一天,内心思绪万千,情景历历在目,就秉烛夜书,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刘协的信原文如下:
“皇叔,久违了,近来可好?侄协不胜思念之至。皇叔,听说你称帝了,协表示万分祝贺。大汉复兴之路艰难而曲折;大汉复兴的希望在皇叔你身上。
我最近的生活很悠闲,我已经把所有的梦想和追求都留给了你;我把每一个早晨和黄昏留给了你。我知道,你总有一天会高歌猛进,实现梦想,拥纳并拥抱原来属于我的一切。
虽然有时候我很孤独很寂寞,甚至忍不住想到益州去寻觅你、会见你,想向你倾吐我的思念;想向你畅开我的情怀;想向你挥霍我的泪水。但是,‘关山千里’,为了来日如期的温馨;也为了不被‘曹丕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我只好凝聚我所有的渴望、凝聚我所有的热情、凝聚我所有的向往。
我知道你一定会努力不懈。最终你一定会在某一天,出其不意地来到山阳;出其不意地和我相聚并且把盏言欢。
就这样,我很孤独很快乐地在山阳等你。我的目光总是坚定不移地向着西南方向,而且全然不顾虎狼当道、蛇蝎横行。
我时常希望你的跨度大些再大些、胜利多些再多些;我老是想象即将与你会师的日子;老是回味你二十年前后院种菜的无奈情景。
有时候,我甚至已经感觉到你在我身边的存在,感受到了你的均匀平和的呼吸……
你的称帝就是对曹魏最大的打击,也是对抗曹魏最有力的武器。你的称帝使我感觉到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即日起,我总感觉到有一种充满魅力的幸福在牵引着我。与你相随,一起抗曹,我信心勃勃、步伐坚韧!
就这样看着你,我满身尘土,满是疲惫;就这样等待你,我笑容满面,泪流满面……
此致,敬礼!无颜侄刘协”
刘协泪眼婆娑,把自己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突然,他把信凑近蜡烛点着,在烛火之上付之一炬了。写完信,又烧了信,刘协心灰意冷也如释重负,长叹一声,钻进了曹小姐温暖的锦被……
汉献帝刘协,在被曹操曹丕逼迫的情况下,不得已让出了王位。这个时候天下有两个人巴不得刘协,被曹丕搞死。一个是吴国的孙权,另一个就是蜀国的刘备。这样他们好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来做那些蝇营狗苟的事儿。而刘备的做法就有点下作了,对外宣称刘协被曹丕搞死了。为了代大汉江山社稷,自己赶紧做了皇帝。
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1.汉献帝在得知刘备称帝后的心理感触1
用现代话讲:估计是心里几万头什么什么什么狂奔而过,刘备这厮一直号称仁义治天下,我这还没死呢,你就号称我死了,然后自个做皇帝,是不是有点太孙子了?曹丕逼我让位的时候也是三推三让,天下皆知,你竟然诈称我被曹丕弄死了,得亏我还叫你一声皇叔。
2.汉献帝在得知刘备称帝后的心里感触2
从建安元年,刘协被曹操接到许昌,携天子以令诸侯后,这行尸走肉的日子便过了20年。当刘备称帝后,这几十年来的千斤重担便卸下来。什么匡扶汉室,什么江山社稷,罢了罢了,让刘备一个人承担去吧。朕反正也当了20年的傀儡,还不如在余下的时光里舒舒服服养老呢。于是汉献帝刘协在被废了皇位后依然快快乐乐的生活了15年,最后得了个善终。
3.刘备为什么要急吼吼的称帝?
刘备称帝那会儿,曹操已经死了,而孙权也正是根基刚稳。当时世上的三人英雄组,只剩刘备这一根独苗,于是天下无敌了。4个儿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封禅永理)也都长大成人了。可以赌一把了。所以管他刘协是否真死,爷先当了皇帝再说。
一个心愿得成,一个放下重担。这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吧。
刘备是在汉献帝退位之后登机的,要不然汉朝就真灭亡了。刘备作为汉朝宗室,在皇帝被逼退位的情况下继位是无可厚非的,古代史书也把刘备的汉朝作为汉朝的一部分,刘备的溢号是汉昭烈帝,汉献帝作为葬送汉朝的人,看到刘备继承汉朝也会感到欣慰吧,至少祖宗江山还能在刘备那里传承,刘备也是汉朝后人啊。
最重要的一点是,刘备是在汉献帝退位后登基的,在此之前,刘备一直把汉献帝作为正统天子。汉献帝的退位,标志汉朝亡国,刘备作为汉朝宗室,继位继承汉朝也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汉朝就真的灭亡了,并且刘备也是把国号定为汉,古代史书也是吧刘备刘禅作为汉朝皇帝写入史书的
我想汉献帝应该会感到欣慰吧,400年的大汉江山亡在了他的手上,最起码刘备登基后,刘备作为汉朝后人一方面延续了汉朝啊,刘备的溢号是汉昭烈帝,古代史书也是将刘禅作为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来书写的,刘禅离开成都投降司马昭被史书描写为汉朝最后的灭亡。
汉献帝不是一个好打整的皇帝。关键就在于他不甘心当傀儡皇帝,他很会折腾。
一,汉献帝刘协聪明吗?
董卓进京时,把何太后的儿子刘辩废了,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即是看中了刘协的聪明。
董卓在正史里面,其实并不是演义里面描绘的那么不堪,如果董卓不喜欢人才,没有一点判断能力,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控制朝廷,行废立之事。他喜欢吕布,是吕布有能力。董卓被杀之后,还有几个大将替他报仇,他征招蔡邕,也是蔡邕是个大才子。说这么多,就是董卓看出了刘协今后会做一个好皇帝 并不是这个娃娃好控制。
二,汉献帝刘协为什么会落入曹操之手呢?
刘协经过一场大乱,曹操碰到了汉献帝以及汉朝的大臣们,曹操就起了坏心,要利用皇帝的威望成全自己的梦想。当时汉献帝,大臣们几经丧乱,意气低落,是曹操把他们从袁绍的手中接过来,然后养起来。曹操的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曹操得了一个烫手山芋。曹操想把自己的人混合入汉朝朝廷里面去。汉朝的皇帝再没有本事,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朝的架子还在。所以汉献帝只要有机会就回找事杀曹操。曹操的"梦中杀人",大概就是汉献帝给逼出来的。曹操几次杀大臣给皇帝看,但是皇帝不为所动,又策划杀曹操。曹操一怒之下,把皇帝左右,前后,皇后妃子都杀了,就是不敢动汉献帝一根汗毛。不仅如此,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们送给皇帝暖被窝。
曹操碰上一个聪明的皇帝,真是亏大了。曹操称不了皇帝,可以说曹操对汉献帝敬畏三分。
在这个问题上,曹操比不上孙权,更比不上刘备。三国三巨头,在取代前朝皇帝,自己当家做主这个问题上,曹操最笨最愚蠢。曹操只好自己打圆场,说自己学习周文王。其实,是汉献帝挡了他的路,曹操没有胆子搬开这块石头。汉献帝不能够对付曹操的势力,他也看出来皇叔刘备没有安好心。曹操认为刘备非池中物,汉献帝难道看不出来吗?
三,曹操逼迫汉献帝,想靠皇叔成泡影
"衣带诏",就是汉献帝搞的一次暗杀曹操的行动 。但是,失败了。刘备跑了逃命要紧,他还管什么皇帝?曹操把怒气发到无辜的人身上,把皇后娘娘都杀了。曹操一看带子上有刘备的签名,心头窝火,真是白眼狼的刘备呀!
刘备从此与曹操分离了,看到一回打一回,刘皇叔一走,汉献帝后宫差点清除个干净,曹操赶紧把自己的女儿送去补充空缺。汉献帝与曹操表面上后解了,其实矛盾是白热化了。汉献帝与刘备是天各一方了。汉献帝希望刘备把曹操打败,然后,他出来收拾烂摊子,恢复汉朝的荣光。但是,汉献帝得不到他想要的。曹操把他看得更紧了,曹操想要更高一级的封赏,曹操当了魏王。
曹操把刘备追到江南,不仅没有打败刘备,曹操自己损兵折将,受到了严厉打击。汉献帝是什么心情,高兴!
曹操感到日子不久了,就对汉献帝越逼越近。汉献帝被汉朝的一大帮子人逼迫"禅让",把位子让给大舅子曹丕。汉献帝被迫退位,汉朝灭亡。汉献帝成了山羊公。无论待遇如何,汉朝是灭亡在汉献帝刘协手中。
四,汉献帝听说刘备称帝,他不发表任何一个意见,因为他被监视居住
刘备称皇帝,是在汉朝灭亡之后,更是在曹丕称皇帝之后。
刘备干什么事,有必要告诉汉献帝吗?刘备的称帝,与刘协或者与汉朝没有关系了。
聪明的汉献帝到底没有恢复大汉朝的光荣。毕竟汉献帝没有势力和实力,他能够再继续汉朝几十年的天下,已经难能可贵了。汉朝的灭亡是在他手里,但不是他的错。
当时的天下三分了。曹操的那一部分已经是魏国了。曹丕直接把汉朝朝廷更新成了魏国的朝廷。汉朝大臣改头换面成魏国的大臣。刘备孙权毛都没有捞着一根,他们想干什么,别人就管不着了。
刘备学习曹丕,孙权学习刘备,他们各得其所,三分汉献帝家的大好河山,谁也奈何不了谁。汉献帝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天真是变了,要下雪了。
什么感觉呢?汉献帝从来就没有做过一天拥有真正实权的皇帝,如果以能力论,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因为他几乎没有任何治绩,谈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失败,谈不上善也谈不上恶,你若以遗传学论,儿子像爹的话,那么他的老爹汉灵帝实在是极糟糕的国君 (当然儿子不像爹的情况也很多)。
那么,既然从来就没做过真正的大汉天子,失去也就只是失去名分而已。而刘备,显然不是为争这名分而称帝,他要做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汉天子,恢复汉室昔日的荣光,就好像当年刘秀一般。所以汉献帝很可能对刘备称帝没啥特别的感觉,无非是想:“曹丕,你多了个竞争者!”如是而已。
实际上,汉献帝对于曹家,心理是矛盾的。首先以大义而论,曹操父子毕竟是以汉室臣子的身份上位,以理论言,曹操父子确实是篡夺者。
而汉献帝呢?他获得帝位,实际上出自董卓的策划,而董卓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需要立威(连皇帝都能说废就废,这自然是人臣最大的权威);二是因为对汉献帝有一种好感,据说缘故是因为汉献帝小时候曾被董太后照顾,而董太后和董卓都姓董(当然董太后是河北人,董卓则是西凉人氏,没啥真正的关系,连邻居老乡都算不上)。
也就是说汉献帝本身,得来这个帝位就不算很正:因为这个缘故,袁绍曾打算立另一位汉室宗亲,也就是时任幽州牧的刘虞,刘虞这人有才识也有良好的声誉,确实是当时最好的人选。但可惜的是他不懂军事,对时势的判断也有点问题。最终力拒袁绍,这便导致了后来的乱局。
(刘虞后来被公孙瓒所杀)
所以在董卓死后,汉献帝便陷入了没人要也没人管的困难境地,可惜他这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如果已然是个青年,或许会有些较为成熟的处理能力,逐渐扳转大局。但事实上他只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小孩而已:他曾命令侍御史侯汶拿太仓米豆煮粥去救济长安的百姓,但这位侯御史居然趁机侵占公粮,汉献帝查明是其作弊,下令惩治,随后长安城中饥民便得到了救济。
但这些聪明之处只能在小处起作用,大局之上汉献帝毫无办法。所以这便有了后来的一系列变乱,直至他被曹操收留,才有饱饭吃,才有热汤喝。然问题也就是在这里,曹操是真正的拥戴这个皇帝,还是仅仅作为招揽民意的招牌?
实际上,这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问题。如果汉献帝想要实权,曹操是可以交出来的,但一旦交出实权,曹操的下场是极其可悲的,因为朝廷内外,有大批的反对势力,当汉献帝吃苦挨饿之际,他们可以装作不知道,譬如袁绍、袁术这些人,但一旦曹操交出实权,他们便可以大张旗鼓地指责曹操,甚至与朝廷内部的群臣交结,形成对曹操的最后一击。
这样的情形,完全是正常的。历史上的岳飞、于谦都有类似的结果。在这种情形之下,兵权其实是绝对不能说交就交的。
所以曹操只是收留了汉献帝,并将其作为名义上的天子优待而已,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某种程度上说,曹操是历史上最善良的篡权者。而面对这样的曹操,汉献帝也曾计划将其消灭,而且不止一次。头一回是在建安五年,颁下衣带诏,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密谋杀害曹操,结果董承成事不足,被杀,董贵人也遇害。第二回则是建安十九年,伏皇后写信给其父伏完,密谋诛杀曹操的计划也暴露,曹操杀伏皇后及皇子。
这个事,谈不上对错。权力场上,胜就是对,败就是错。但曹操的做法令人感到讶异,他并没有因此废除汉献帝,另立或是自立,而是认为这是汉献帝身边没有好女人的缘故。于是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此后便大家安乐太平,直至大结局。而在两次失败之后,汉献帝终于也认清了现实,让出帝位给曹操后代,这是无奈也是他的选择。至于刘备,难道说刘备北伐中原成功,汉献帝就能回到宝座,做个真正的皇帝吗?显然,那就必死无疑了(对此有怀疑的话,可参看朱元璋是怎么谋杀小明王的)。所以,当刘备称帝,已退位的刘协反应很简单,那就是:关我皮事啊!大哥,我要做饭去了。(最后说一句,刘协一直活到了234年上半年,那时候刘备(223)、曹丕(226)都早已死了,诸葛亮则撑到了这一年下半年,他们俩同年生、同年死,都活了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