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都有哪些抗战英雄?
河北工业大学校友,海归教授,革命烈士杨十三教授,国家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
杨十三(1889-1939),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人,抗日英雄。原名杨彦伦,投身抗战后曾改名杨裕民,因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留学回国后,任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亡。在河北工学院任教授兼斋务科主任的杨十三痛愤地说:“御侮复仇,非讲求武备不为功。”在他的倡导下,河北工学院特别注重军训、体育、国术,他以身作则,每晨熹微即起,与学生同拳击,数年如一日。
1938年杨教授投笔从戎,与洪麟阁一起,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冀东暴动。
后来,经过艰苦的辗转,杨教授来到了八路军总部,总部为杨十三开了欢迎会。朱总、彭总接见了杨十三,并同他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当杨十三向朱总、彭副总汇报声势浩大的冀东工农武装暴动经过及洪麟阁的壮烈牺牲等情况时,他抑制不住激动的感情放声痛哭起来。朱总、彭副总安慰了杨十三,对他的义举和冀东的工农武装暴动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赞同他给八路军总部提出的“必须搞工业,以保证军需”的建议。这时,杨十三把鹿钟麟送给他的500块银元交给了朱总,要求转交给新华日报社作为办报经费。
1939年7月21日下
午6时,在与日寇辗转斗争的征途中,重病缠身的杨教授,心脏停止了呼吸,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和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八路军总部为杨教授召开了追悼大会,朱总司令主持,彭副总司令致悼词。悼词中说:杨十三的逝世,使我军失去了一位亲密合作的忠实朋友,使冀东人民失去了他们的抗日领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爱国热情极高的科学家。杨十三是广大知识分子、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榜样。
毛主席给杨十三题写了挽联: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朱总司令题写的挽词是:
渤海毓雄,民族之杰。
霭霭风仪,异质挺特。
冀东义起,倭妈气慑。
瞻彼真容,彪炳日月。
杨十三病逝后,重庆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予1938年9月18日在沙坪坝南渝中学礼堂为杨十三召开了追悼大会,称赞杨十三对抗战有功,有爱国正义感。
解放后,1950年10月2日人民政府将杨十三遗骨移葬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杨十三学长永垂不朽。
发生在平山县南滚龙沟的放牛娃王二小,当时驻南滚龙沟是中共日报社离党中央西柏坡很近,英雄王二小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我爷爷叫孙连,共产党员,牺牲在潘家峪,生前任中共丰润县县长。
别的地方不知道,藁城有郝梦龄,何基沣,马玉堂,,
藁城北席村的何基沣打响七七事变第一枪的抗日名将,历任解放军34军军长,解放后任水利部副部长。
藁城人郝夢齡國民革命軍第九軍軍長殉國於中條山戰役
吴维忠(1932-2010)男,河北邯郸人。抗战英雄。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荣获特等功勋章,一等功勋章。之后回国在郑州担任军区高管,2010年去世于河南郑州。吴维忠为人低调,晚年曾决绝了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的报道和采访,并将个人勋章捐献给中国军事博物馆。吴维忠一生征战沙场,为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战争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在战场上曾负伤,心脏受到严重创伤。回归后靠起搏器维持生命。不过晚年的他在郑州也算是安享天年了。子女均在军队任职工作,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