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贵妃死后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自古皇家就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也是每个地位卑微的妃嫔们的终极梦想,一旦儿子能继承皇位,自己也就山鸡变凤凰了,雍正帝的熹贵妃也是如此。
乾隆帝的生母钮钴禄氏系原任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钮钴禄氏虽然属于满洲镶黄旗人,姓氏高贵,可父亲只是个四品官,她z13岁时被赐给当时还只是贝勒的胤禛当侍女,也叫“入侍格格”,由于父亲职位低下,在当时政治联姻兴盛的情况下,自然就得不到宠爱,几年间一直被当做丫鬟使用,连雍正面都见不着,十年间一直是格格身份。
当时府内的嫡福晋是出身名门的乌拉那拉氏,按理说钮钴禄氏是没有机会接近雍正的,可就在康熙四十九年的时候,胤禛不慎得了传染病,在其他的福晋都不愿意侍候时,钮钴禄氏却煎汤熬药,伺奉殷勤周到,她性格温柔可爱,近身侍候了60多天,自此雍正对她心存感激,就留下来侍寝,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了四王子弘历。
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感情甚好,雍正继位后就封钮钴禄氏为熹妃,雍正八年又册封她为熹贵妃,并私下册立弘历为皇位继承人。
乾隆登基后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熹贵妃以前被孝敬皇后压着没少吃苦头,但在儿子当上皇帝后,可谓是苦尽甘来,乾隆对母亲非常孝敬,有言必参、有求必应,乾隆帝曾伺奉母亲游五台,下江南,还多次到塞外避暑,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
可母亲的后事问题却给乾隆出了个难题,自古帝王和皇后都是合葬的,可是当时孝敬皇后和年妃已经随着雍正帝葬入泰陵地宫,对于母亲他不知道然后安排,他只好去请示母亲。
皇太后就下了一道懿旨: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乾隆的母亲知道懿旨帝的墓里已有孝敬皇后,自己如果真的进去,也只能屈居于孝敬皇后之下,她不愿意这么做;另外她也觉得自己身份卑微,配不上雍正帝,更何况雍正已去世四十多年了,不想去打扰早已仙逝的雍正帝。
她只想依照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的宪制,另见一座陵墓,自己单独居住。
这样在乾隆帝大手笔下,一座最豪华的皇后陵--泰东陵兴建而成。
乾隆元年九月,负责清西陵雍正泰陵建造的官员向乾隆请示,是否在泰陵地宫内留出当今皇太后棺椁的位置,这个建议相当正常普通,一般就属于走流程,但这次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孝圣皇太后却没有按常理出牌,她拒绝了将来和自己老公雍正合葬。其理由是卑不动尊,地宫门已经合上,就没有必要再打开惊扰了先灵,太后打算仿照孝庄太后单独建陵。
反正现在是自己儿子弘历当皇帝,这位雍正皇帝时的熹妃钮钴禄氏,如今的皇太后几十年风雨总算熬出头,在弘历继位之前,她一直默默无闻,如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钮钴禄氏是大清最有福气的后宫妃子,自己亲儿子是乾隆皇帝,享尽荣华富贵,是清朝三百年最长寿的皇太后,寿终正寝86岁。但是她的雍容华贵,美满福分和她老公雍正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她儿子弘历给她带来的。
钮钴禄氏生弘历时才19岁,直到康熙61年初,康熙帝召见12岁弘历,她正好30岁,这12年来钮钴禄氏没有入住雍亲王府,而是住在热河行宫外的一处叫狮子园的地方,并且这12年钮钴禄氏也没有再生育。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初四阿哥胤禛和钮钴禄氏产下弘历有相当大的偶然因素,之后12年四阿哥远在京城对她极其冷淡,钮钴禄氏则在别处长期单身生活,一直到弘历被康熙引起重视,母子被康熙召见。
即使四阿哥胤禛当了雍正皇帝,钮钴禄氏被封为熹妃,在封妃之后直到雍正驾崩,她也没有再次生育,这又只能说明雍正对待钮钴禄氏是一点都不上心的。就算钮钴禄氏是四阿哥以前的外室,他有各种原因没有办法让钮钴禄氏进入雍亲王府,可是当了皇帝,钮钴禄氏都封熹妃了,长达13年她也没有得到雍正的再次垂青,看来她的熹妃名号,雍正还是看在弘历的面子上给她的。
别认为雍正清心寡欲,他除了乌喇那拉氏皇后,年妃齐妃熹妃还有四个嫔。雍正当政13年后宫从皇后到答应总共近40名,在清西陵可以看到,后妃陵寝里都是他的女人,无名无姓的都不少。前12年后13年,这位熹妃也够能忍的,雍正对她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她的一腔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弘历身上。
也别被清宫剧《甄嬛传》误导,甄嬛的原型确实是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但她始终是一个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人。和现代人的想法不同,她不会因为替四阿哥产下儿子提要求要条件,被封熹妃后她也不会凭着弘历去和别人勾心斗角,你死我活。
即使弘历作为继承人是公开的秘密,钮钴禄氏也没有趾高气昂高人一等,没有记载过她任何发言,一切都是那么平淡而听天由命,不然怎么说钮钴禄氏福星高照呢。
在雍正死后,钮钴禄氏终于开了口,这么多年她看透了雍正,对这位皇帝也是自己名义上的老公,她看地很透。她将来不愿意跟着雍正葬入西陵,活着没办法,死了也要和雍正分居两地,是报复前12年的孤独,还是埋怨后13年的冷漠,不难想象。
乾隆二年应钮钴禄氏的要求,在雍正泰陵东北三里地的东正峪建造了一座规制宏伟的泰东陵,完成了皇太后和雍正死不同穴的愿望。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出身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四品典仪凌柱之女。其曾祖父额亦腾和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父亲、位列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是叔伯兄弟。简单说就是,遏必隆是钮祜禄氏父亲凌柱未出五服的堂叔。
虽然出身额亦都家族,但由于血缘疏远,实际上钮祜禄氏家这一支到康熙年间已经没落了。钮祜禄氏的父亲凌柱虽然是遏必隆的堂侄,却只担任了四品典仪一职,一个并没有太大实权的厅局级干部。因此,钮祜禄氏进入清世宗潜邸时,身份只是格格,也就是妾,而且是没有正式名分的妾(有正式名分的妾叫侧福晋,是经正式程序进门,有正式封号、待遇的)。终康熙一朝,钮祜禄氏的身份一直都是格格,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儿子改变了这个女人的一生。
康熙六十年,清圣祖第一次见到了钮祜禄氏的儿子清高宗。清圣祖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并公开称赞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其意不言而喻。而丈夫清世宗对于钮祜禄氏的这个儿子也是格外地中意,当成继承人来培养。雍正元年,清世宗试行秘密立储制度,密立清高宗为皇太子。因为儿子的原因,清世宗即位之后,钮祜禄氏也水涨船高,雍正元年即被册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又晋封为熹贵妃。地位仅次于雍正九年去世的孝敬宪皇后乌喇纳拉氏和雍正三年去世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因为秘密立储的原因,钮祜禄氏很可能会在雍正九年之后被册立为皇后。册立皇太子的生母为皇后,理所当然。但是,清世宗正在试行秘密立储制度,一旦册立钮祜禄氏为皇后,秘密立储也就毫无秘密可言了。但是,在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乌喇纳拉氏去世之后,钮祜禄氏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后宫之中位分最高的女人,只是没有皇后、皇贵妃的头衔而已。
雍正十三年,即位伊始、尚未改元的清高宗便尊钮祜禄氏为皇太后,上徽号崇庆,是为崇庆皇太后。自此,钮祜禄氏成为了整个大清国地位最崇高的女人。清高宗对于母亲也是非常孝顺,不仅给了母亲异常奢华的生活,数次南巡也不忘带上了母亲、公费旅游一番。后半辈子的钮祜禄氏可以说是过得非常顺心、舒服的。乾隆四十二年,钮祜禄氏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六岁,谥“孝圣”,是为孝圣宪皇后,后世累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不久后,钮祜禄氏正式下葬泰东陵地宫。
何为泰东陵?清朝祖制,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死于皇帝之后者,不入帝陵地宫,而是在帝陵附近另建陵寝,仍被视为合葬,后陵为帝陵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相对帝陵的位置命名为某东/西陵。而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泰东陵正是如此,钮祜禄氏去世时,清世宗已经去世四十二年,按祖制是不能葬入泰陵地宫的。因此,在泰陵以东另建后陵,是为泰东陵。提问者所谓的钮祜禄氏不愿与清世宗合葬之说可能就出于此。实际上,泰东陵和泰陵属于同一个陵寝系统,钮祜禄氏和清世宗仍然属于合葬,只是没有葬入同一个地宫而已,何来不愿合葬之说?即便是远隔千里之遥的昭陵和昭西陵,名义上也仍然属于同一个陵寝系统,清太宗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义上仍然属于合葬,只是隔得远了那么一点点……
《甄嬛传》中的熹贵妃甄嬛,历史上的原型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凌柱之女,与康熙朝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一样,都是努尔哈赤时期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的后代。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钮钴禄氏被指婚嫁给雍正,为藩邸格格,但是同当时的王府福晋乌拉那拉氏和侧福晋年氏相比,地位还是低了许多。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为雍正诞下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登基后被封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封为熹贵妃,乾隆继位后,被尊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钮钴禄氏去世,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葬在了泰东陵。
熹贵妃葬在了泰东陵,而不是同雍正合葬在了泰陵地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去世,乾隆将其葬在了泰东陵。泰东陵,并不属于雍正的泰陵,而是乾隆为其生母在距离泰陵东北1500米处的东正峪修建的一座独立陵寝。
雍正去世后,乾隆将雍正及孝敬先皇后乌拉那拉氏、敦肃皇贵妃年氏安葬在了泰陵地宫,同时询问自己的生母、当时已经是皇太后的熹贵妃钮钴禄氏是否要在泰陵的地宫中给她留一个位置。
乾隆这样做是有先例可循的,当年自己的老爹雍正,在康熙死后就将自己的生母,当时仅仅是德妃的乌雅氏册封为孝恭仁皇后,随同康熙一起安葬在了景陵地宫中。钮钴禄氏去世以后,也是可以凭借“母以子贵”,随同雍正葬入泰陵地宫的。
但是钮钴禄氏却并不同意进入泰陵地宫与雍正合葬,于是,讲求孝道的乾隆皇帝自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开始修建泰东陵,并在乾隆八年(1743)建成,乾隆四十二年(1777)钮钴禄氏去世后,被乾隆安葬在了这里,而泰东陵也成为了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熹贵妃不愿意与雍正合葬,是不是真的因为与十七阿哥果亲王胤礼有不同寻常的关系,自觉无颜面对雍正而选择单独建陵埋葬。
当然不是,这只是影视作品的杜撰,绝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当年孝庄文皇后与多尔衮的那段惊奇的传说,于是也给雍正安了这样一段故事。
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在乾隆料理雍正后事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死后不会葬入泰陵地宫的想法:“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按照钮钴禄氏的懿旨,她不愿意葬入泰陵地宫的理由有三:
一来,是因为雍正皇帝已经被下葬,若干年之后打开雍正陵寝地宫,打扰了雍正,是她所不愿意的。
二来,雍正再世时,不管是在王府,还是在皇宫,钮钴禄氏同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在身份、地位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因而自觉位卑,不陪与之合葬。
三来,在这之前,并不是没有皇后单独修建陵寝的先例,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都是单独修建的皇后陵寝,因而可以遵照祖制单独修建一座独立的陵寝,这样既不打扰雍正的休息,也可以顾及尊卑名分,还能彰显乾隆的孝心,而自己心中的那份后宫小老太太的虚荣心也可以得到满足。
除了为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修泰东陵,乾隆还在康熙景陵内修建了双妃园寝。
乾隆二年(1737),乾隆正式开始修建泰东陵。而乾隆在修建陵寝、安葬长辈上所体现出来的孝心,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对于当年被康熙安排抚养自己的两位小奶奶,也就是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乾隆登基后,对于两位皇贵妃给予了很好的照顾,给予的赏赐与恩典比他的生母钮钴禄氏也是只多不少。同时,乾隆四年(1739年),为她们在康熙的景陵内修建的景陵双妃园寝,用以安葬两位皇贵妃,以示对于她们二位尊崇,而纵观明、清两代,妃子单独建寝,也是唯此一处。
不是钮钴禄氏不愿意和雍正帝合葬,而是从孝庄皇后开始形成的“卑不动尊”制度,死在皇帝之后的皇后或者嗣皇帝生母,都没有资格开启皇帝的地宫,需要要另外修建陵墓,钮钴禄氏只是遵循这个制度,并不是她不愿意。
康熙时代,太皇太后驾崩前留下遗嘱,不愿意远离儿孙,因此康熙帝在遵化给修建暂安奉殿,把孝庄的梓宫安放在那里没有下葬,直到雍正继位后,才下令在梓宫安放处择地建陵,就是昭西陵,陵名带昭,表示昭西陵是昭陵的附属,还是一个系统的。
在孝庄之后,顺治的孝惠皇后也没有合葬孝陵,而是另起孝东陵。在孝惠之后,就是乾隆生母孝圣皇后钮钴禄氏,另外修建泰东陵。
乾隆母子只是遵循祖制而已,可不是她说愿意不愿意就行的。康熙死后,雍正帝的生母孝恭皇后乌雅氏为了合葬景陵,就自杀而死,只为了和丈夫在一个地宫。当然,孝恭自杀还有其他原因。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乾隆生母钮祜禄氏,清朝开国功臣宏毅公巴图鲁额亦都的曾孙女,比雍正皇帝小十四岁,于康熙四十三年被赐给皇四子胤禛为格格。钮祜禄氏刚刚进入胤禛的贝勒府时地位并不高,二十岁的时候生下弘历。
雍正元年,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这是破格的提升,应该是因为儿子弘历的缘故。雍正八年,钮祜禄氏晋为贵妃。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崩逝的当天,弘历就封自己的生母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皇太后在圆明园长春仙馆病逝,谥号简称“孝圣宪皇后”,“宪”是附上了帝谥。
作为乾隆朝唯一的皇太后,钮祜禄氏是天下至尊,但如果葬入世宗宪皇帝的地宫,地位尊卑又要重新排列。世宗宪皇帝比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早逝四十多年,葬入地宫时附葬了比雍正死得早的嫡后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还有附葬地宫的敦肃皇贵妃年氏,都是与雍正帝一起下葬的。
孝敬宪皇后是十四岁就嫁给皇子做嫡福晋的,名正言顺的原配皇后,就算是钮祜禄氏母以子贵做了皇太后,谥号也成为皇后,地位还是比孝敬宪皇后低。敦肃皇贵妃年氏是雍正的宠妃,于康熙末年及雍正初年获得了胤禛的专房之宠,连连生育子女。从感情和喜爱程度上说,恐怕钮祜禄氏也比不过去。既然是这样,何必还非要去泰陵的地宫里挤一挤,挣个并不可能有好位置的一席之地呢?
其实早在世宗宪皇帝和孝敬宪皇后葬入地宫之前,负责办理泰陵事务的大臣就已经向乾隆皇帝奏请是否要在泰陵地宫里给皇太后预留位置。这种事乾隆做不了主,也奏请了皇太后懿旨。当时皇太后明确表示:“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这样就是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将来被葬入泰陵地宫。
然后又明确下旨说,“况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昭西陵葬的是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孝东陵葬的是顺治孝惠章皇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意思就是自己也要效仿两位皇后单独建陵。
熹贵妃为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死后葬于泰东陵。泰东陵也是清西陵三座皇后陵中最大的一座。
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原型就是熹贵妃。因为太火了,所以现在清西陵也开始着手修缮泰东陵了,现在基本接近尾声了,相信不久就能开放,游客也可以参观这位传奇人物的陵寝。
(泰东陵)
泰东陵位于今清西陵泰陵东北约1.5公里处的东正峪,晓新村村西侧的山坡下。有神道和泰陵相连接。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整整活了86岁,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当时正值乾隆太平盛世,皇太后跟着儿子乾隆享尽荣华富贵,几下江南,见识大清王朝的大好河山。可以说在当时无人能及。
在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逝世以后,熹贵妃为什么没有葬入泰陵呢?
原因有几:
1、当时在料理雍正后事的时候,皇太后还很年轻。在太平盛世享尽一切优势资源的情况下,身体状况非常的好,或许可以在活很长的时间。到时候再打开地宫葬入,怕是打扰了雍正皇帝。所以不变打开地宫。
2、当时地宫中以有了两位皇后的陪葬,即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即年妃),她们都是先于雍正逝世而葬于地宫。在当时的后宫之中,熹贵妃位置略低,而自己的儿子又做了皇帝,自然不在愿意与她们葬在一起了。
3、清朝的历史上已有单独见陵的太后了。比如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所以再单独建陵并不违反祖制。
所以在便和乾隆示下:“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在先,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所以便单独建陵了。
(泰陵隆恩殿)
泰东陵始建于乾隆二年,完工于乾隆八年。由于孝圣宪皇后逝世于乾隆四十二年,这期间三十多年过去了,泰东陵略显破旧。所以在葬入之前,有紧急施工修缮。至此,一代传奇皇后安静的躺入了她最终的归宿。
泰东陵在清西陵的皇后陵中是规模最大的,建制最完整的。之前虽没有昌西陵的回音壁名声在外。随着甄嬛传的热播,近几年的修缮。也即将对外开放。目前仍然是免费的状态,可以去实地感受一下一代太后的辉煌和落寂。
熹贵妃甄嬛,身为雍正宠妃,死后为何不愿与雍正合葬?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自古皇家就有母凭子贵的说法,也是每个地位卑微的妃嫔们的终极梦想,一旦儿子能继承皇位,自己也就山鸡变凤凰了,雍正帝的熹贵妃也是如此。
原因如下:
1、当时在料理雍正后事的时候,皇太后还很年轻。在太平盛世享尽一切优势资源的情况下,身体状况非常的好,或许可以在活很长的时间。到时候再打开地宫葬入,怕是打扰了雍正皇帝。所以不变打开地宫。
2、当时地宫中以有了两位皇后的陪葬,即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敦肃皇贵妃年氏(即年妃),她们都是先于雍正逝世而葬于地宫。在当时的后宫之中,熹贵妃位置略低,而自己的儿子又做了皇帝,自然不在愿意与她们葬在一起了。
3、清朝的历史上已有单独见陵的太后了。比如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孝惠章皇后的孝东陵。所以再单独建陵并不违反祖制。
熹贵妃作为雍正的妻子,乾隆的生母,地位尊贵,按说死后自然是与雍正帝合葬的,可是当时修建西陵时询问她是否留棺椁位置时,却被她委婉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
熹贵妃嫁给雍正时,雍正是个贝勒爷,而熹贵妃的父亲职位低下,在当时政治联姻兴盛的情况下,熹贵妃
自然是得不到宠爱,面貌也不是特别出色,几年间一直被当做丫鬟使用,连雍正面都没见过,十年时间一直都是格格的身份。
康熙年间,雍正患上了瘟疫,病情十分严重,差点嗝屁,而当时熹贵妃才有机会照顾雍正,每天煎汤熬药,悉心照顾,雍正好后,很是感动,这才宠幸了熹贵妃,于是生下了弘历,母凭子贵,这才坐到贵妃的位置上。
而她不愿与雍正合葬的原因我认为是一方面感情不深,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出身卑微,配不上雍正皇帝,也不想打扰已经下葬四十多年的雍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