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住何处方得安?
七绝 心安
文/范光永
豪气悠扬大道宽,风霜翠竹傲姿欢。
莲花高洁存春梦,心驻家乡志得安。
心住何处才会安呢,常言说人处太平才会稳,人稳则心稳,心稳则心安。
平平安安则人平心安,大前提是人要平安,心才安。
人要平安首先是社会要太平,要公平,要和平。没有纷争,没有战争,没有瘟争。
人要平安首先要家庭和睦,家境殷实富足,有吃有穿,生活幸福美满。
人要平安首先心态要平和,处世要和顺善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
人要平安首先要身心健康,身体安康,能吃苦耐劳,能修心养性,能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
只要人能踏踏实实,安安稳稳过好每一天。
这样心才有安的源泉和土壤,
这样心才会常有鲜花相伴,
这样心才会露出笑脸。[玫瑰][玫瑰][微笑][微笑]
心植善果,不欠左右,走东西南北更踏实。
此言差矣,无须何处,心在中国方可安。因为中国有共产党撑舵,遇舍事都不要怕,能天坠下来都有共产党顶着。建国以来我们从穷到有,从穷到富,从穷到强。我们为保家为国,与美等强国较量过,无论与谁过招,我们只赢不输。再是不管多大的自然灾害,例,洪水,海潚,干汗,地震,新冠肺炎等,我们都经受过了严俊的考驗,每次都以胜利而结束。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步慢全部小康。请问还须何处方得安吗?我为中国骄傲,替百姓而自亳。但话讲回来,确实还有一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富毫们,他们总认为中方升起的太阳不暖,非要脱离中方去西边落阳找得安。离别至亲,离别生养之地,办理国外户籍,连子孫都不再认中华了,这是多么的忘情,多么的可怕啊!
是实真是这样吗?住在国外就能心得安吗?这次美国躯赶你,还会认你的户籍吗?如果你们真正有志气,有骨气的话请不要再入中国籍了,因为你们不爱中国,中国也不会欢迎你们了。
大家谈谈吧,我认为心住何处方得安的问题,答案是,哪里都不得安,九江鱼仍会回九江,还是母国好。谢谢。
你问:心住何处方得安?
我说:心定之时即可安!
第一,心住何处方得安?此问答案无标准。
①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伦·兰格说:“正确的事情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这一观点,可能会让人有些失望,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②“心住何处方得安?”这一问题,在哲学上,它属于人类的一个终极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的“三观”的问题。而“三观”的问题绝非是今人今日之所问,我们的先辈们从很早的远古时代,就已在极力的寻求着答案,然而,这个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③其实,东方和西方哲学的诞生,正是从这种思考中迈开步子的。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的道学、儒学、佛学,还有民间其他的自然崇拜和少数民族的拜物教,以及外来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正是基于人文的基点,为着“心住何处方得安?”而努力给出的“理想答案”和“行动指南”。对此,我们不可、不能、也无法去断定它们孰是孰非,但是我们可以随心功德、随性自愿,依照自己的认同而依性相随,依心所归。
第二,心住何处方得安?低头向内问自己。
①“心住何处方得安?”这个问题只所以一再被人们提及,其本质是对“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求。
②而哲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研究结果,都将回答这个问题的“皮球”,“踢”回到了“自我”的“球门”里。也就是说,答案只有、也只有靠每个人自己来回答。正如大家都熟悉的那句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铃是你自己系的,要想解开,还得要你自己去动手。
③既然还得靠自己来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别人的看法也就只能做参考,余下的就得靠你自己去好好的思考、学习、交流和领悟。多点读书不乏为最好的方法之一。
第三,心住何处方得安?此问只可听参考。
①心住何处方得安?我个人给出的仅供参考的说法是:心定之时即可安!因为,心不得安,在于心不定。那么,心怎么定呢?中国的先贤先哲们和活在当下的智慧者,关于这方面的说法、忠言、告诫,就应当认真的听一听、悟一悟,那一定是大有启示作用的。比如,李嘉诚先生的一则故事,就让人颇受启发:他说,假如去世后,要写墓志铭,他会选择一直支持他每天充满斗志的两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追求无我——这就是李嘉诚先生的心安之处。
②心安、心定,首先在于你不要过于依赖他人的评价,因为人心的安稳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界。有这样一句极有道理的话,能让我们醍醐灌顶:宇宙中最伟大的秘密,就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现实生活。此话的逻辑告诉我们,心无去处,内心不安,皆是由自己所造成的,而心安心定,也是由自己所创造的。所以,自己的思想和信念是唯一能够伤害自己的力量,而这些思想和信念是可以改变的。问题只在于,你愿意改变吗?
③此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之灾,让无数的人重新认真思考人的生命意义,其中一条就是人该怎样活着?我们就不说那些高深的大道理了,来听听有位网友是怎样讲的:疫情结束后,自己只想做简单平凡的事情。走最远的路,像平日里那样见每一个陌生人,坐拥挤的地铁,乘繁忙的公交,在没有口罩的空间里一切归为正常。只要能拥有平安健康,能如常迎接每一个清晨的阳光,哪怕日子只是粗茶淡饭,也足以值得我们感激和感恩。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有这样一种平常心,能不心安吗?有这样一颗平凡心,能不心定吗?
★★★ 本源主义的信徒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若问心住何处方得安?个人认为心住静处方得安!
私欲让人心浮躁,攀比让人产生痛苦,人在年轻时地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努力打拼挣钱,
这是人生成长的过程也是内心焦虑的阶段,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财富的积累,进而不断减弱物欲,逐步培养精神上的追求,让自己内心更加安定详和,淡泊从容,因而心始安静。
从性别上说,男人承担更多养家糊口的责任,担当家庭生存发展之重任,因而压力大、焦虑多,常常心神不宁。
从学识上说,知识和阅历越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所以高知人士内心相对更趋安静些;
从年龄段上来说,青少年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较小,中年阶段承上启下,人生压力最大,老年阶段与世无争,内心安静平和。
从地域上来说,农村与城市,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生活节奏慢,追求欲望低,相对内心平和,焦虑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