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6关键词:清朝,选秀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点赞1、南宁市 网友:高富帅

满清入关以前是没有选秀一说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顺治十年(1654)十月,顺治帝以谕旨的形式宣告天下举行选秀活动。他将满洲官员和外落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纳入了选后的范围,虽然范围不如后世之大,但初步确定了选秀制度。

一、选秀的资格

选秀制度在顺治年间初定,历经康熙、乾隆、嘉庆等朝的多次修订,逐渐成为定式。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满族人是旗人,而旗人不一定是满族人,其中还包括蒙古人、汉人。

旗人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是清皇室的奴求,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却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以充实后宫,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皇子皇孙以及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虽然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皇帝看上,最终升为妃嫔,但绝大多数只是承担后宫杂役。

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是“使女”了。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秀女实际上指的是八旗秀女。满清规定,凡是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13岁至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康熙年间增加了一条新规定,后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觉罗之女,可免选秀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过了婚龄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女子及其家人都会受到惩治。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姻者,其母家按照隐瞒秀女的处罚条例议处。在报名阅选秀女时,如果符合选秀条件的旗人女子确实有残疾的,必须经过族长、领催、晓骑校、佐领等层层报到各旗都统,申明原因,都统禀明户部,户部奏准皇帝,才准免选。

二、秀女是如何选出来的

虽然旗人女子都能参加选秀,但是当选的毕竟只是少数,秀女们入宫要经过一次次严格的考察。每次临近挑选秀女时,户部发公文给各旗都统,都统再层层通知下级审查秀女资格,随后将参选女子的年龄出身等情况统计在册,统一汇报户部。

户部上奏皇帝,待皇帝批准选阅秀女的日期后,再发文给各旗都统,命令各旗制作秀女花名册。参选的女子一般13-17岁,不过也有例外,据清宫档案记录,最小的有11岁,大的可达20岁。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之家尚有车辆送行,兵丁之家却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年间规定,凡是参选秀女,无论家境如何,每人赏银一两,以充雇车之需。(当时一两银子价值今天一千多元人民币左右)

在应选的前一天,秀女们坐在骡车上等候人宫,骡车上挂着两个灯,上面书明此女的家世身份。各旗根据满、蒙、汉的顺序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姊妹以及亲兄弟之女,其次是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新选送的秀女,按照由幼及长的年龄顺序排列。

秀女骡车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至神武门外,宫门开启后下车,由太监引入宫中,在顺贞门前集齐,再按事先排好的顺序,进顺贞门备选。选看的地点各朝不尽相同,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

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通常是五六人一排。每人身上都带着一张木牌,上面写着秀女的旗籍、父名、本人年岁等内容,称为绿头牌。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招牌子。被留牌子的秀女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搭牌子。

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或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为妻妾,或留于皇宫之中,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程序会更为复杂,屡屡“复看”后选中留牌子的,称为“记名”。

选中记名的秀女留宫察看是否有恶习或性情如何,最后选定人数,其余的都招牌子。秀女初得的封号一般是答应、常在、贵人,也有少数被封为嫉妃,以后可逐级晋封。

三、选秀女是选美吗

一听到选秀女,许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丽少女供皇帝挑选的场景。实际上,美貌从来不是挑选秀女的首要标准。从现存的清末应选秀女照片可看出,秀女高矮胖瘦各异,美丑不一,穿得十分素朴。

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穿旗装,严禁“时俗服装”。所谓“时俗服装”指的就是汉族女子的装扮。

清宫选秀女的标准是品德和门第,首先要是血统纯洁的在旗女子,其次本人要长得端庄,品德淑贤,过于漂亮的“狐媚相”是不可能入选的,怕给皇帝增添了“好色”的名由。

其实,所谓的品行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在选秀女的过程中,门第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又高又瘦,相貌丑陋,只不过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便当上了皇后。

从顺治帝至光绪帝9朝,共选秀女80多次,按后来入葬陵寝的后妃统计,共214人。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有些被指给了皇子皇孙当福晋,走上这条路的秀女们的命运还算是比较好的了,因为毕竟是皇帝指下来的,在府第里总有些地位。

如果入宫当嫉妃,命运则是不能预测。自康熙帝以后,后宫设立八个等级: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嫉六名,等级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名额不加限制。

如此之多的嫉妃争夺一个男人,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能得到皇帝的宠爱,有些人宫秀女可能蒙受过几次恩泽便被遗忘了,有些甚至可能一生中都没有见过皇帝。

当康熙、乾隆等长寿皇帝驾崩时,许多妃嫔正青春年少。更不必说那些短命的皇帝了,例如顺治帝活了24岁,同治帝只活了19岁,他们死时,后妃顶多是20多岁,有的只有十几岁。

皇帝一死,没有生育过子嗣的后妃们便要搬出原来居住的东西十二宫,住进专为皇帝遗媚安排的院落——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紫禁城里的寡妇院。此后,她们只能在高高的宫墙里,伴着佛堂里的袅袅青烟,度过孤独的下半生了。

点赞2、即墨市 网友:沉醉红颜

清朝的选秀就是清朝的皇帝选秀女既是为皇帝充盈后宫,但更多的是政治联姻。选秀女是一次全国性活动,每三年一次,有点像现在的全国选美比赛,但是条件比较苛刻。

清朝顺治皇帝规定,选秀必须从满、蒙、汉八旗中选取,年龄在13岁到16岁之间的女子,且必须参加选秀,否则不允许出嫁。具体如下:

一、每三年一次,符合条件的女子,在当地的八旗都统衙门主动报名参加选秀;

二、各地方的八旗都统衙门将参选秀女的情况汇总,由户部上报皇帝,并将一些相貌不好、有残疾、疾病的,逐层具保,户部奏请皇帝准许其免去应选义务,自行婚嫁;

三、各地的秀女送入北京,由太监带入宫中,五到六人为一排,由太监安排,供皇帝和太后挑选,有看中的就留下她的牌子,参加复选,复选被选中的秀女,有两种结果,一是赐予王公贵族;二是留在皇帝身边伺候,经过留宿观察,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妃嫔。

点赞3、甘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一车鸡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8550条回答。

八旗选秀是非常严格的制度,目的是为皇帝选妻子。

每次选修是户部主持,一般是3年一次。

相比明代强调选秀的对象一定要是普通人家女孩,或者中低级干部,以避免形成外戚,满清不是如此。

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对于汉人是非常提防的。

选秀严格要求必须旗人,乾隆以后外八旗秀女有很多门槛。外八旗,清代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一种称法。与内务府三旗、王公府属包衣五旗对称时用之。

选秀的流程大概是这样,外八旗女孩到了十三岁,家人就要自己去报名登记。

理论上,如果没有参加过选秀,女孩不能嫁人,不然就是犯罪。



报名以后,也不是说明你就一定会被选,还要进行一些审查,排除一些父辈有什么问题,女孩自身有什么缺陷的。

经过初步筛选,才会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

选秀有着严格规定,但符合规定的人数还是不少的。

毕竟选秀不是直接选皇后,相对还是宽松的。

被选上以后就入宫,选不上就可以嫁人。

比较讨厌的是一种叫做“留牌子”,也就是必须参加3年后下一次的选秀。

以上就是秀女最主要的来源,慈禧太后就是这么选上的,相对也是比较容易的。

但入宫以后能否出头,完全看自己本事了。

慈禧就是想方设法买通太监,让她有机会接近皇帝被睡了,结果还睡出一个儿子,由此一飞冲天。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内务府选秀女。

内务府选秀女就是针对上三旗包衣,这种一年就有一次。

这种选秀条件更宽松,要求11岁以上女孩,没有残疾和慢性疾病即可。

但内务府选中的秀女,一般最高就是在宫内当宫女,还有很大概率是给近支王公的府里当使女,或者是给宗室王公做侧室,或者指婚给大臣家里做嫡室,并不见得就是进宫。

相比起来,当然是进宫待遇较高,送到王府那就差了很多。



至于选秀,其实也分三六九等的。

一般优先选择的是八旗满洲以及八旗蒙古的二品以上官员之女。这些女孩一旦被选中,因为地位高和血统较为亲密,一路高升的可能性最大。

随后才是镶黄旗三旗以及正黄旗三旗女孩参加选秀,接着是正白三旗以及正红三旗。



选择标准有很多,有时候就是无厘头,过于呆板或者过于精明可能都会落选。

比如《红楼梦》里面薛宝钗这么美丽、优秀,为什么还会落选?

其实是她的身份较低,应该是汉人包衣家庭,另外就是可能她过于精明,如果担任普通宫女恐怕不会甘心,直接就落选了。



另外,让皇帝感到悲哀的是,如果女孩长得特别性感、妖娆,身材婀娜,也是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的。

因为当时认为这些女孩将来可能成为狐狸精,像褒姒、妲己、赵飞燕姐妹一样狐媚皇帝,甚至搞坏皇帝的身体。

所以,宫女们往往也就是有几分姿色而已。



后宫佳丽到。。

点赞4、黄冈市 网友:踏浪狂奔

皇家选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皇族制度的灭亡而灭亡,人们只要知道她们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演绎了皇宫里的生活,代表皇宫的繁荣和腐朽!

至于选秀的细则,人们在电视剧中略知一二,能够满足普通民众的好奇心!

除了研究历史的专业人才,一般的人是不会去深入了解的。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对选秀细则,不深入了解的人。

点赞5、肥城市 网友:定居他心

清朝选秀背后:源于顺治的婚姻悲剧,9朝选秀80余次,葬入陵寝的后妃才214人。

因为清宫剧的泛滥,“选秀女”一事于很多人已不陌生,然而却极少人知道,这个制度的诞生,是源于顺治的一桩婚姻悲剧。

话说顺治八年,十四岁的顺治迎娶了他的表妹吴克善之女,并在当月将其册立为皇后。

据说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皇后,长得非常漂亮,人又很聪明巧慧,再加一层表兄妹的关系,论理,两人该处得非常融洽才是,谁知才新婚不久,两人就闹翻了天。

据相关记载,这位皇后虽然长得漂亮,人也聪敏,但在娘家时却养成骄奢的坏脾性,吃个饭非得用金制的器皿,穿的衣服必须缀饰珠玉。这还罢了,最令顺治难以忍受的是她非常善妒,“每见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

就这样,一对少年夫妇势同水火,终于,在大婚两年后,顺治不顾各方面的反对,坚决废后。

将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室”后,顺治显然还余怒未消,他将这出悲剧归咎于多尔衮一手包办的缘故。所以他做了一个决定:

“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民子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

虽然这里还只是“选皇后”的名义,但已经为后来的“选秀女”制度画出了雏形,后来,清室的后妃皆由这种方法遴选,并流传两百余年。

那么,选秀女这件关系到满清家事、国事的宫闱典制,究竟是怎么进行的?

秀女的范围

在清朝以前,宫中无论后妃还是宫女,都是从民间良家女子中遴选。清朝时,因为满汉矛盾一直得不到根除,而大规模在民间选美人,容易让对方有反抗的理由,再者宫中围绕着汉人女子,皇帝的安危也遭受一定威胁,所以在清朝,汉人女子不在选秀范围之内。

这一考虑同样用于选宫女,清朝宫女都是来自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这是满清贵族的“世仆”,深受他们信任。

选秀过程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秀女三年一选,由户部负责,凡到选秀之年,户部就得在前一年的七八月份跟上帝请旨了,确定是否照旧选秀。

确定照旧选秀后,户部会奏请参选秀女的范围,再行文至八旗二十四都统、直隶各省八旗驻防及外任旗员。

收到户部文件的官员一层层往下传达直到所有八旗家庭。

这些旗人家庭中,只要有年纪在14至17岁之间的女儿,都得将女儿情况报与族长,族长再将本族女孩名单报到领催,领催再报上级,一层层递进,直到汇总到户部。

注意,凡旗人姑娘,必须都得经过阅选,否则不可以聘嫁,就算当年有事不能阅选,三年后再来。否则再大龄都不能嫁人,不然要按例治罪的。譬如清朝后妃最少的皇帝之一嘉庆,在得知一名满洲宗室没等选秀便私自将女儿嫁人后大发雷霆。

符合条件的姑娘,由参领、佐领等相关人员及其父母或者亲戚送到神武门,按事前编排顺序,由太监引领至神武门内广场。

这秀女排序也有讲究。据清人笔记《养吉斋丛聚》所载:八旗秀女分满、蒙、汉为先后,再以长幼为序。

选秀每天选两旗,这两旗中的姑娘会被分为满、蒙、汉三处,每一处再由年纪大小顺序排列。她们的车会挂着标识,由太监按班引入,每一班五个人,站立待选。如果上面看中了,就留牌子,反之撂牌子。

被留牌子的秀女还会再经过一次复选,经过复选的秀女,除了放在皇帝后宫,有时也会配给皇室王公子孙等人。

被耽误青春的“记名女子”

对于许多八旗姑娘来说,如果不能一次被相中,直接撂牌子也是不错的,因为这意味可以回家很快由父母聘嫁。

最怕的是被皇帝看中了,可是后宫又不缺人,但是又找不到能指婚的王公宗亲,这姑娘的绿头牌就会被留下,等到下一次复选,这种秀女叫“记名女子”。而有的记名女子会遭受多次复选、多次记名,记名期最长为五年,虽然这五年间“记名女子”每月能领到一两银子的赏银,但许多人等到最后被撂牌时,已经是大龄女青年了。

历史上最出名的“记名女子”,应该是光绪选后时,奉天府府尹裕长的闺女,被记名了三次后才被撂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秀时,并非所有皇帝都能做主。譬如顺治的儿子康熙,幼年登基,少年选皇后时,经过重重考虑,孝庄为其选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皇后。而光绪在选皇后时,慈禧几番挑选折腾,最后才确立了她自己的内侄女为皇后。

“选秀女”制度的调整

在漫长的两百多年中,“选秀女”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

譬如年龄的规定,一开始要求八旗女子参选年龄须在14至17岁之间,超过了17岁就得单独列出参选,然而后来,因为备选的女子越来越少了,所以清室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参选年龄,在光绪时,秀女的年龄调整到了15—19岁内。

再有秀女的范围,顺治时,规定的范围是“满洲官员之女,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这个范围够广的。

后来范围详细到“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员、正户军士、闲散壮丁之女之中。

可是呢,如此一来,很多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了。比如说车马费。因为不是每个旗人官员都在京城当官,那么远在天边的他们,到了选秀时间就得长途跋涉、车马劳顿过来,真是费人又费钱。

所以到了乾隆年间,规定外任官级比较低的女子,就不用进京选秀了。这件事做的算是很地道的。

豁免参选的女子

当然,还有一些人,天生就可以不用履行选秀义务。这些被豁免参选的人都有哪些?

第一个是达海家的女儿。达海这哥们生来聪敏,小小年纪就通满汉文义,后来直接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造了满文,从此成为满洲的圣人。

鉴于他立下的卓绝之功,以后他们家的后代都能享受宗室觉罗的待遇了,姑娘们也不用参选了。

此外,皇帝乳母家的姑娘,宗室和觉罗家的女儿都不用参选。



在我们看来,选秀女似乎是一桩好事,毕竟一旦被选入宫中封妃封后,不仅自己享尽荣华富贵,连家族也扬眉吐气了。然而事实上,这种概率实在低得可怜,按史料记载,自顺治到光绪9个朝,选秀女进行了80多次,然而后来能葬入后妃陵寝的女子,也才214人。

想来通过选秀进入宫中的不仅这两百多人,只是后来有失宠被打入冷宫的,有莫名奇妙死亡连谥号都没有的……

而那214位后妃,也是命运各有不同。

老话说“伴君如伴虎”,更有“无情最是帝王家”,如果入宫便等同于进入龙潭虎穴,时刻如履薄冰,而家中亲情全被隔断,因此许多人家并不想将女儿送进宫中。《清稗类钞》中有载,一普通人家姑娘被选进宫前先大哭一场,太监制止后大骂太监:

“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

而有的秀女更绝,譬如当年为皇太极生殉的安达理家后人讲述,自家有一辈的一个姑奶奶,在选上秀女后不愿意进宫,拿着剪刀在轿子里头自尽了,整个家族因此获罪,由正黄旗被降入内务府。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选秀的一些小知识。

点赞6、内江市 网友:独角戏

清朝的“选秀”是清朝政府为皇帝以及皇家子弟挑选妻室和宫女的制度(并不仅仅服务于皇帝,而是服务于皇权),创建者是少年皇帝顺治。

最初清朝皇帝的择后标准一般都是为了巩固部落团结,选择和蒙古贵族联姻。多尔衮下台之后,顺治也藉由“多尔衮包办婚姻”之由废了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重新择偶。这就是最初的清朝选秀制度,改变之处在于,满洲官员和外藩王公大臣女子都被纳入选择范围。

选秀制度本身其实也分为1.在内务府包衣三旗中每年一选,为宫中选择秀女。2.每三年一次,只对八旗女子进行的选秀,主要是为了皇室子弟选择妻室,满蒙汉13-16岁的女孩子都必须参加。适龄女子不参加选秀或者提前婚配,家里会被治罪。清宫选秀从顺治始,光绪终,一共进行了八十多次。

选秀过程:适龄女子由所在旗营选派,乘坐骡车进京,修整后,由本旗参领开始排列进宫参选的顺序,一般是按照满蒙汉的次序,然后按照后妃亲戚亲疏关系,年龄,参选次数在排列。排序结束,秀女乘车依次进宫,从地安门前往神武门等候,依次瞎扯,过顺贞门,御花园,体元殿等处接受阅选,被选中的,就会把写有秀女信息的牌子留下。被撂牌子的就出宫自行婚配。

这只是第一次遴选,之后还有复选,复选留下的就是候选人,候选人还要经过引阅,复看,留宫住宿,层层关卡。

对了,清朝选秀一看家室,二看品行,长得好看是没用的,而且会被认为祸国,所以清朝很多后妃很丑的原因就是这个....

点赞7、吉林市 网友:屍姬¢

清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在选拔秀女的制度上与汉人政权有所差别。清朝的秀女都是从旗人中选拔出来的,基本出自于八旗,包括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

上三旗包衣(正黄旗、镶黄旗、镶白旗),也就是内务府包衣家的女儿,也可参加选秀,不过与八旗秀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八旗秀女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由户部主持,入选者可做皇后的备选,入选后未进宫的也都是王爷贝勒阿哥的福晋。而上三旗包衣选秀一年举行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虽说也有进阶妃位的可能,但是机会渺茫,基本都是做宫女,后来上三旗就不叫选秀女了,直接叫“引见包衣三旗使女” 。

说回八旗秀女选秀,清朝明文规定,八旗女子13-17岁者必须参加选秀,落选者才可以自行婚嫁。若是当年因故没能参加,下一届也要再去参加,即使已经过了17岁没参加过选秀,也是不可以自行嫁人的,否则秀女娘家会受到处罚,连其所在的旗的旗主都会遭到牵连。

所有秀女都会有本“履历”,注明家世、年纪、品性等等,逐层上交到户部。到了选修之日,宫里会用骡车将秀女们拉到宫门前,秀女们按顺序排队走进宫里,家世越显赫的小姐排位越靠前,打头的基本就是皇后的候选人了。

进了皇宫,秀女们以旗为单位列队,五到七人一列,按列上前供太后和皇上筛选,太后与皇上看谁,太监就会拿出相应的简历,介绍是谁家的千金,皇上相中的就留牌子,淘汰的就撂牌子。留牌子的成功晋级第二轮再筛选一遍,落选的还叫撂牌子,这次晋级的就是皇家的 准儿媳。不同的是留在皇宫成为后妃的候选人,还是指给宗室子弟做福晋了。当然成为后妃,手续更加严格,在复选之后要“引阅”,多次“复看”后留牌子的,还要“留宫住宿”观察其品性举止是否端正,过五关斩六将后留下来的会被赐予封号,成为嫔妃。

其实,清朝选妃,选的根本不是美貌,而是家世和品性。皇家子嗣结婚就是一场政治联姻,是巩固皇权的工具,所以我们看到许多清朝皇妃并不是美女,像光绪的隆裕皇后是个有名的丑女,但家世显赫。清朝也重视品性,尤其是孝道,从列位皇后的谥号就可以看的出来,“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康熙的赫舍里后)、“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雍正的皇后)、“ 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乾隆孝贤皇后)。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