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来会人口过剩还是成为人口红利?
中国出产的是大批至少接受过初等教育、素质良好训练有素的制造业工人生力大军,正好遇上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链重组,国内也确实建设起了适合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施行了开放的贸易政策,呼啦啦一下子就世界工厂了。
就算中国始终在生产链底端,附加值很小,但是制造业的发展到底让一代人脱贫了,而这一代人脱贫了,就会消费,就会储蓄,就会投资,持续的经济增长就是这么来的。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与其归功给人口红利,还不如说要归功于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如何是不好直接判断为正的。首先,其适龄劳动人口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来说,是不如中国的,而印度的劳动法规、停滞的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在限制制造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尽管这些年已经比从前好很多了);印度引以为傲的服务业,实际上并无法吸纳那么多的劳动力人口。它可以培养出一个相当不错的中产阶级,但要让更多的底层民众摆脱贫困,可没有那么好使。
印度打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到了今天,依然有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都停留在所谓的非正式部门里,有活就干,没活的时候就闲逛,我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所以说,人口红利不是万能的。没有人口红利,大概也许有可能无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有了人口红利,也未必就能前景看好。就和当初的拉美一样,拉美人口结构多棒啊,多该享有人口红利啊,现在还不是副半死不活得过且过的样子?没有支持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发生作用,再多人口红利也是白搭,在成为优势之前,就可能先变成负担了。
印度人口年轻也没用,秦始皇当年车同轨书同文,全国现在都能说普通话,就算不说至少全国都听得懂,你去打工工厂都要你,人家给你个活你也都听得懂,国外的给你任务你也能做。反观印度,在中央邦就说印地语,在安德拉邦就说泰卢固语,在古吉拉特邦就说古吉拉特语,你在泰米尔拉德邦就说泰米尔语。
与中国只有一种官方语言不同,印地语只是印度第一官方语言(远不如汉语普通话在中国的地位),但并不通行于全国,其他地方性的官方语言有多达21种。很多印度人可能只会说本土官方语言,未必会印地语。而英语这种前殖民地语言就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虽然英国在1965年起已经终止了其唯一官方语言的地位,但其在全印的通用性要远超过印地语,更别说印地语本身就深受英语的影响。
只有高等社会的印度人才会英语,明显,你没办法在印度建立工厂,你特么工人都没法互相沟通,咋工作?
印度的人口现在就剩了!尤其是人口的年龄构成,感觉相当可怕--育龄人口在七成以上!青壮年过半,这意味着三十年内人口有再次翻番的可能。如此多的人口,吃饭就是大问题,教育不可能有足够支持,结果只能还是一亿受教育者和二十几亿文盲!问题是印度的体制不可能计划生育……人口的爆炸随之而来的是资源匮乏。这种困境下,印度或者扩张(向哪扩张呢?)或者因内部争夺资源而分裂乃至崩溃!
如今,印度人口已经有13亿左右,由于印度经济发展缓慢、社会文化落后,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人口越来越多,但不能解决就业。印度社会暴露出的问题有很多,首先土地问题,私人土地所有,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阻碍了集中利用从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电力问题尤为突出,印度供电不足,很大部分农村都没有通电,经常全国大面积停电,这对于依靠电力作为机器运转动力的制造业是不能承受的。
再者就是交通问题,铁路历史悠久,设备陈旧,不便的交通意味着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工人和工会问题也是一大问题,经常会出现工会组织全国性的罢工。当然了,印度在软件开发能力,航天领域,免费就医等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贫富差距太大,国民素质平均水平不高,因为印度大部分国民受教育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也只局限于小部分人口当中,最后,印度的民族宗教矛盾尖锐,难以协调,加上国民素质不高,极容易导致暴力突发事件,这都是不利于印度进行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所以我认为成为人口红利可能性不大。
人口素质,劳动力以及产业非常重要,如果都是做落后产业就非常麻烦,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乍得一看是增长了GDP可是长期来看呢?
空气、水等收到污染,初级加工非常落后,其次以低廉的价格作为吸引力最终会被更贫穷的国家代替。
而且这种低产能最终也会变成国家的拖累,变成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对其的经济剥削,低价购买初级加工品进行深度加工然后高价卖给印度人这种情况。
谢谢邀请!就印度的国情来看,人口会过剩并成为印度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可以结合一些数据和对比我国人口情况,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是印度总人口持续上涨,却从没有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我们都知道中印都是人口大国,中国2016年统计数字是13.74亿总人口,印度总人口已经是13.11亿,与中国非常接近。中国已经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但是印度人口总人数仍在急剧增长。这是印度最大的问题。
二是从发展趋势来看,印度人口还会持续上涨。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人口是14.2亿,印度总人口达到14亿,也就是追赶上中国,到了2020年之后,印度将在总热口上超过中国,2025年印度达到14.6亿,中国将只有13.8亿。所以从数量上看,印度人口超越中国只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国土面积超过印度很多,所以印度的人口密度将会非常大,中国现在是145人每平方公里,而印度是435人每平方公里,大家觉得平时在中国干什么都挤,都排队,你想想印度是中国人口密度的三倍。
三是印度人口增长与国民素质教育严重不对等。印度虽然人口数量超过中国,但是人口素质有很大差距,2014年联合国统计,中国的15岁以上识字率达到95.4%,大家可以看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效多么显著。而印度这方面很欠缺,人口越多,国民素质也会整体下降。然后印度的教育显然发展的不如中国,印度15岁以上的识字率只有69.3%,大家可以看到文盲在印度那是太多了,而我们中国几乎没有;同时中国小学入学率99%,位居世界前列,印度只有84%,差距14个百分点,中学入学率是89%。印度只有71%,差了18个点。
四是人口增长后,印度的医疗资源、劳动力资源配套跟不上。我们来看医疗资源,中国医疗总费用在占GDP6%,印度是3%,中国每万人病床数49张,印度只有7张,中国每万人医师数量21人,印度只有7人,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教育和医疗等社会资源投入上远超过印度。同时人口素质差异还反映在劳动力参与率上,中国是71%,印度只有54%,人的素质高自然找工作就容易么,中国2014年人均工资水平是656美元每月,印度只有我们的一半不到。
随着中国的崛起,印度会有一丶二次分裂~
印度已经比较长期处于人口过剩的状态了,其出现比较明显的人口红利也只是在最近几年。
我们要注意如下的基本逻辑:
一个国家存在人口红利,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就不过剩!
一个国家的人口不过剩,也不意味着这个国家不会有人口红利!
简单来说,人口红利的存在与这个国家的劳动力数量与素质直接相关。印度有庞大的人口,有大量的劳动力,并且其中一部分劳动力的素质是比较高的,这是印度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人口红利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要印度政府能够不断地提高就业率,创造就业机会,这个国家的人口红利就会自然出现,而过剩人口就会减少。
什么是人口过剩的状态呢?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国家长期失业率高企,劳动者养活不动过多的非劳动力人口。
我们由此可知,印度现在虽然人口还在增长,但就目前来讲,已经开始减少了人口过剩,使得人口红利比较明显了。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其实就是采取两大措施来减少人口过剩而促进人口红利:第一,就是全面的经济改革政策;第二,就是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个政策是提高实际的劳动力人数及劳动效率的;第二个政策是在努力减少非劳动力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率。在这两个政策的推动下,很快中国就出现了巨大的人口红利。
由此我们反观印度,其目前的人口红利其实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人口过剩依然是严重问题,这不是其将来的问题,而是其过去以及现在早已面临的巨大问题。
至于印度是否能持续减少其人口过剩,使其人口能充分就业,劳动力的比率与素质在社会中均明显上升,从而转化为巨大的人口红利,这就要看其政府是否足够强大有力了。
印度有着潜在的巨大人口红利没有挖掘出来,这是经济学家们的一致观点,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充分兑现,这谁都不敢保证。
至少,我们目前没有看到印度有像邓小平式的伟大人物,其实际上的种姓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分裂主义,还有低效率的所谓民主制的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掣肘都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很难令人敢于断言其目前减少人口过剩而转化为人口红利的态势是一种必然的长期趋势。
印度如果不经过三项彻底的改革,人口再多只能是过剩,不可能成为红利。一,男女平等问题,对女子的歧视仍然是根深蒂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鲜有女性身影。高发的强奸案,也说明了女性的地位问题。
二,土地改革,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农民很少有土地。大量的无地农民涌入城市打工,而城市劳动力早已饱和,于是在城市出现了一种特殊地区-贫民窟。少数有地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售土地,最典型的就是嫁女儿,按照印度的风俗,女儿嫁人必须要有丰厚的嫁妆,嫁妆的多少决定了自己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嫁妆很少或者没有嫁妆,女儿在婆家那是生不如死。
三,种姓制度,从纸上或者法律条文上是取消了种姓制度,但实际上种姓制度依旧是根深蒂固,农村的孩子上学,种姓高的可以坐在那里而且有书本,反之,种姓低的,只能坐在地上,没有书本。政府部门都是种姓高的在把持,他们不可能把这种红利让给种姓低的人群。以上仅仅是印度社会现象的一小部分,可谓凤毛麟角。虽然印度IT业较为发达,但与整个印度社会比起来那只是九牛一毛,大量无业的、无文化者(印度文盲世界第一,约为十亿人口)占据着印度人口的主力,在劳动密集型的印度,或可助推其经济发展,可如果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型)必将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挥之不去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