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福临和玄烨都能称祖,皇太极为何没有被他的子孙称祖?
按照周礼的祭祀原则,最初的时候宗庙中只能有一个祖。“祖”所代表的是宗庙祭祀的发端,一个世系的传承,而“宗”作为天子七庙中的另外六庙的位置,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这个庙号,非有功者不能庙号以“宗”。
是故,一般开国皇帝为太祖或高祖,代表着世系的开端,努尔哈赤作为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建立者,当然是理所当然的太祖,他的情况跟元太祖铁木真相似。
而如果中途发生了世系的转移,那就会出现世祖这个庙号,比如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宋孝武帝、北齐武成帝、陈文帝。而这几个皇帝中,光武帝比较特殊,他属于世系转移,但又和魏世祖曹丕,晋世祖司马炎一样是开国之君。
曹丕和司马炎的开国,属于享受了老爹的政治遗产,开国不怎么艰难,所以只敢上个庙号世祖。
而另外一种世祖,属于新时代的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的人物的特定庙号,作为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福临享受了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齐武帝、忽必烈一样的殊荣,他们不是王朝的建立者,但却开创了新的时代。
皇太极作为夹在努尔哈赤和福临之间的存在,虽然对清朝的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但是,他在位期间,清朝依然没能入关,而他又不属于世系转移,或旁支继位,或如曹丕,司马懿那样拼爹,所以只能是太宗。可不要小瞧太宗这个庙号,历史上大一统时期的太宗含金量可是相当高的。西汉太宗汉文帝,唐太宗李世民、辽太宗耶律德光、宋太宗赵光义、金太宗完颜吴乞买,这些人大多都是对王朝起到相当关键作用的皇帝。如果皇太极多活个8年或者10年,世祖的庙号也就轮不到福临了。
至于圣祖康熙,这个争议可就太大了。在玄烨之前,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两个圣祖,一个是唐朝为了认老子李耳为祖宗,追封的圣祖庙号,另外一个圣祖情况也差不多,是北宋建立以后,给神仙中人物赵公明追封的。
由此可见,圣祖这个庙号,更像是皇室为了在文化上给自己贴金,从历史人物中找个同姓的追封。它文化上的含义要远远大于政治寓意。
然而到了玄烨这里意味就变了,“圣”这个字从比较玄妙,转变成了“仁君”的终极形容词。当然这个“圣祖”的庙号,不是玄烨自己给自己上的,而是雍正给上的,雍正这么做或许跟明世宗朱厚熜给朱棣尊为“成祖”的意义差不多,都是一种政治需求。
雍正即位的时候,质疑声很多,朝廷的问题也很多,他本人在康熙朝又是个人际关系不好的,给老爹上个“圣祖”的庙号,这有助于增强自己的权威。毕竟我都不要脸给老爹上这样的庙号了,怎么说我这个帝位传承也是“圣君”大治的一大体现吧,你们质疑我,反对我,是没有道理的,我可是“圣君”选定的合法继承人呢。
说道这里,其实庙号有时候还是看后世皇帝政治需求,特别是庙号在取代越来越长的谥号作为盖棺定论的存在之后,对前朝皇帝的庙号,更加具有十分现实的政治意义。
以上个人见解,阅读如有不适之处,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评论。
一般来说,一国的开国皇帝称为“祖”,开国皇帝称为“祖”,是根据《孔子家语》中“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来确定的,一般开国皇帝建立政权有功就被称为“祖”。可清朝有点奇葩了,居然出了三位称“祖”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努尔哈赤、福临、玄烨,那为什么清朝的功勋皇帝皇太极为何不被称为“祖”?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接班人,他在位十七年间,定都沈阳,建立了清朝,并且他积极与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皇太极的位置有点尴尬,他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他的父亲努尔哈赤是基业的开创者,为此后的接班人打下基础,努尔哈赤理应被称为“祖”,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入关中原,开创了清王朝历史上的新的纪元,是满清在中原的第一帝,按照这理论,顺治也应该被称为“祖”。康熙被称为“清圣宗”也是理所应当,因为康熙“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在康熙手里,清朝是一个稳定而又开拓的时代,所以康熙才能被称为“圣祖”。但康熙这个称号与别的皇帝相比,有点名不符其实,毕竟他的功劳只是守成与统一天下,算不上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
个人觉得皇太极比康熙大帝有功,毕竟没有皇太极与明朝的斗争,清朝也没有机会入主中原,皇太极建立了清朝,并且完善了政权,与明朝形成了对抗局势。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个人粗知浅见,还请不要见笑。
皇太极是大清的开国皇帝,这原本也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家在位的时候改国号为大清的嘛。但皇太极的处境又比较尴尬,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入主中原的前一年,1643年,突然暴死,而入主中原的事儿交给了他的儿子顺治。对于女真人来说,入主中原是个脱胎换骨的里程碑式事件,所以,清朝把自己的历史不自觉就划分成了两个阶段,一个是入主中原之前,一个是入主中原之后。尴尬的是,皇太极正好处于入主中原之前,而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毫无疑问更配得上“祖”的牌位,皇太极只能称“宗”。入主中原之后,顺治短暂执政,统一天下的重担由康熙实际上完成,而这个阶段正好是清朝历史的第二个阶段,因为政权不再是地方割据,而是天下一统的政权,于是,具有开创之功的康熙当之无愧被称为“圣祖”,由于顺治的帝位也是入主中原时期,也就是第二个阶段,为了尊重自己的父亲,康熙当然称顺治为“祖”。就这样,清朝早期就出现了“三祖一宗”的奇观,其实,也不是清朝开创这个先河,蒙古人入主中原也是有这种现象的。
个人愚见,还请方家多多指教。
皇太极为什么没有被他的子孙称祖?
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他不配,被他全心疼爱的他的第一子八阿哥死的比他早,能能力孝顺他这个慈父,留下来的从不得他宠爱眷顾的孩子,当然不会孝顺他。
第二,这就是一个女人对待丈夫和儿子的区别。
努尔哈赤是大清发迹之始,完全没有争议。
皇太极为什么没有称祖?因为给他定谥号的几乎都是他的仇人。皇太极和顺治这爷俩都不是一个好父亲,但康熙要面子,想的长远,爹再渣也得忍着,装做孝子的模样给儿子做榜样,就像他始终摆出一幅尊敬嫡母的样子,让蒙古来的老太后算是舒心的活到康熙57年。而康熙他爹顺治可以拉得下脸给自己殚精竭虑一力扶持他坐稳皇位的母亲竖一块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也能不给自己的渣爹半点尊荣。皇帝死后的谥号都是下任皇帝和大臣商量定下的。当时顺治年级还小,应该是孝庄和多尔衮商量着定下的,这两个一个是从不得宠的小老婆,一个是被夺所爱的实权王爷,可以说都是跟皇太极有仇的,凭什么要给皇太极脸面尊荣?就凭他宠着个寡妇海兰珠?就凭他的第一子八阿哥?皇太极不是个好男人,娶了一堆女人却只宠着一个,皇太极也不是个好父亲,就从没给过除了海兰珠所生的八阿哥外的孩子丁点父爱,所以他死了,他其他有能力没能力的老婆孩子,没人愿意为他出头。福临虽然当了皇帝,但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头上长久的被母亲和多尔衮压着,内心愤懑积怨已深,等他长大亲政了,和多尔衮屡次发生激烈冲突,儿子和男人,孝庄太后选择了自己儿子,所以多尔衮盛年而逝,死后还被便宜儿子鞭尸了一把。孝庄太后是蒙古的标杆,一心想着为娘家谋好处,顺治是满清的扛把子,时刻防备着蒙古,母子俩利益冲突,当娘的又退了一步,孝庄太后退居二线,顺治帝看似大权在握,但孝庄太后也没闲着,给儿子弄了满后宫的蒙古嫔妃。顺治不想生下有蒙古血脉的孩子,只能去宠爱汉女,要么怎么说生子肖父呢,顺治帝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他的弟媳妇董鄂妃,然后他渣了弟弟,渣了老娘,渣了一众大小老婆,也学他爹一样渣了自己除了董鄂妃所生的荣亲王以外的所有孩子。结果顺治完美复刻了他爹皇太极的蠢萌,让董鄂妃和她生的儿子跟当年的海兰珠和八阿哥一样,成了全后宫的公敌,很快荣亲王先死了,董鄂妃也死了,顺治帝不管是真得了天花还是生无可恋心灰意冷出家了,他就是又一次渣了自己亲娘儿子,孝庄太后不得不又一次面临怎么稳住朝堂帮孙子坐稳皇位的难题。然这一次,她再没有多尔衮这样的苦情男配给她撑腰,她只能和前朝四个顾命大臣相互牵制,稳定朝局。
皇帝死了,孝庄太后这个当娘的当然有资格给儿子定谥号,儿子的谥号当然要比死鬼皇太极的好,所以就是世祖皇帝。
皇太极和顺治帝被拟定谥号的时候,因为继任的皇帝都很小,根本参与不了。能全程参与,最终定案的只有孝庄。
跟唐太宗是一个道理,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唐太宗的原因,就是皇太极为什么被称为清太宗的原因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不容易打开局面却早死了几年,让福临摘了果子。我大概也明白提问者的疑惑,皇太极对满清入主中原居功至伟,虽然后金不是他开国(他只能算大清开国皇帝,但这个“开国”是有水分的,毕竟真正的奠基人是努尔哈赤,接手政权的时候也都是努尔哈赤的老家当),入主中原他也并非“第一帝”,但毫无疑问他在内部改革、中央集权、战略制定、征服朝鲜等等方面都表现的的不错,大局上,大明朝宁锦防线已经消弭,只剩山海关可以据守,与此同时,大明朝的有生力量也几乎被消磨干净,洪承畴投降,精锐殆尽,大清入主中原已经成为必然,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所以说皇太极为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咱们先看看李成梁的五子李如梅对努尔哈赤的评价:
“此贼精兵七千,而带甲者三千;
此贼七千,足当倭奴十万。
厥父为俺爷所杀,其时众不过三十,今则身自啸聚者至于七千,虽以十人来犯境土,即报辽东而求救。西北虽有鞑子,皆不如此贼,须勿忽。”
七千抵上十万倭奴,这可能有些言之过甚了,但是努尔哈赤很能打倒是真的(至少在那个时期来说是这样的,毕竟李成梁和李如松活着的时候他是不敢动的),并且他开国皇帝的身份,无论史家还是努尔哈赤的子孙们也都是承认的,所以就不要纠结什么后金或者大清了,他是一个从小规模武装力量(众不过三十)成功转型为统治大片领土和诸多部族的开国皇帝,即便开国10年后皇太极又改为大清,那也只是国号变动,根基等等都没变,夯实基础的是努尔哈赤,所以努尔哈赤的开国皇帝身份根本不会有什么争议。
大家对玄烨这个历史人物已经非常熟悉了,顺带一笔-擒鳌拜、平三藩、台湾,亲征准噶尔,大败沙俄侵略军;发展经济等等等等......文治武功都有相应描述,可我觉得具体原因还是从他儿子雍正嘴里说出来比较好,毕竟称祖是雍正这个孝顺儿子一再坚持下才成功的:
“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符丰功。”
雍正这里说的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引自《孔子家语·庙制》看名字就知道,功能针对性很强。
我简略的说下大概意思:康熙死后按旧制应该是称宗,但祖制也说了--“称祖是有功的人,而称宗则是有品德的人”,所以雍正觉得康熙既有品德又有功绩,属于兼而有之的情况,所以雍正觉得康熙应该称祖。
《清史稿·圣祖本记》-------“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得,康熙就写这么多。
再说说饱受摧残的小福临,他的身份也很好理解,上文提过,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帝,所以,可以说世宗这个光环确实是顺治捡了个便宜,也难怪多尔衮后期这么跋扈,小福临啥都没干,这命好的不要不要的。
有一点我说下,顺治没有那么不济,虽然被多尔衮欺压的够呛,但顺治的脾气秉性却没有因此变得懦弱,在十四岁提前亲政后所施展的种种手段,体现出了杀伐果断(也可能是气的o(∩_∩)o ),清理了多尔衮残余势力后,最终大权在握。在汉臣方面、反抗力量的怀柔招抚、蒙藏等等方面的见识和建树,咋说呢,可圈可点。说实话,即便他这个皇帝当得不行......世祖也是他的,没办法。
皇太极这个承上启下的灵魂人物,我放到了最后,我个人觉得,虽然各有贡献,但是从能力上说皇太极远比努尔哈赤、顺治、康熙都要强的多,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毫无悬念。可是时运不济,早死几年,没有看到自己运筹帷幄多年征战的最后成果,清朝这些皇帝,无能出皇太极右者。
怒尔哈赤,福临,玄烨都称祖,为什么皇太极却被称为太宗?
我觉得不能按照古代沿用的旧制来评价明清二代的皇帝庙号。
汉代仅刘邦称为高祖,还好理解,因为只有他才是开国皇帝。晋代司马炎是承继其父职位和爵位,是纂位,称为祖也是呵呵了。唐代只有李渊称为高祖,李世民“千古一帝”也是毛用,只能称为太宗。宋代也才赵匡胤称为太祖,赵光义就是太宗了。
不按归制,一个朝代只有一个皇帝称为祖就是被明代开始打破了。朱云璋被称为太祖毫无问题,他是开国皇帝。但是朱棣被他那个胖儿子封为成祖,简直就是胡闹,他夺了侄儿帝位,是名不正言不顺,封个宗都已经得位不正,称为“成祖”后世能无讥言?
清代如果只封一个祖,那就只有怒尔哈赤。皇太极因“未进中原,储位未定”被封太宗庙号,恰如其分。但是他击破松锦防线,把明清争端推到山海关,功不可破,所以称他为“太宗”评价很准确。
但是福临称“世祖”,争议相当大。进中原统一天下都是多尔衮主持的,而且多尔衮死后还把他贬得一钱不值,多尔衮才是真儿八经的“世祖”。福临掌权后,最多在融合满清文化上出力不小,但这是宗,不是祖。
玄烨被雍正尊为“圣祖”,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平定“三藩”仅是削藩,平定台湾也是份内之举。他的开疆拓土,开创盛世比不上李世民,但李世民也只是宗。
通古斯野人即无文化也没有伦理,胡乱称呼的。看看被称为圣祖的康熙,再了解一下唐圣祖,宋圣祖是什么人,就知道康熙配不配了。
福临是祖嘛?
皇太极按规矩是可以叫清高祖,只能怪他的后辈太蠢,不懂中原的文化
死的太突然,而且多尔衮跟他有杀母夺位之仇,不会让他死后还有这么高的荣誉。
努尔哈赤n称祖没毛病,顺治有一半功劳是多尔衮的!康熙时代开拓疆土,奠定基础!也可以算是祖,皇太极多活几年也可以,可惜死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