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胡乱华并不是必然事件,同三国时期以及西晋统治者的一系列决策错误是分不开的。
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东晋即便在八王之乱后,实力也仍然比三国初期要强大的多。
当年三国时期全国四分五裂,北方曹操、袁绍、公孙瓒、马腾韩遂等军阀不过数万军队。
即便官渡之战,曹操的兵力不过二三万人而已,袁绍不过10万。马腾和韩遂都只有万余人而已。
那么,当时的鲜卑、乌桓、羌人为什么不大面积的入侵中原呢?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时胡人尚且没有大量合法潜入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
胡人虽强大,但对于中国并不了解,也没有内应,根本就没有侵占的意图和把握。
而五胡乱华时代,其实五胡的实力并不算强,但因为从曹操开始的错误政策,将大量胡人陷入长城以南合法居住。
胡人在中原长期居住,很快就摸清了中国北方的虚实。
同时,曹操和西晋都对胡人武装进行利用。尤其八王之乱直接让胡人自己按照民族编组军队,帮助八王作战。
由此,胡人不但深入中国腹地,还合法的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完全摸清了中国的虚实。
趁着西晋内战的萧条时期,各股胡人直接窝里反,其实是背叛了西晋统治者。
由于这个阶段西晋北方的军事力量有三分之一依靠胡人,胡人叛乱立即造成多米诺效应,依法而不可收拾。
说难听的,五胡之所以能够乱华,主要还是西晋引狼入室的错误政策。
如果始终将五胡挡在关外,他们根本成不了气候,甚至还会互相残杀。
西晋以后,唐朝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允许安禄山等胡人武装进入关内,结果同样出现安史之乱。
唐以后,宋代明代就很重视这点,不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随便进入自己的腹地。
就连满清,自己身为鞑子,也更懂得鞑子的心理,知道他们都是豺狼的性情。满清对于少数民族,包括蒙古盟友,也是分化瓦解,让他们在长城以北生存,不允许他们进入中原腹地。
另外,五胡乱华就是五胡乱华,因为五胡的入侵,出现了可怕的民族大仇杀,北方汉人死亡极多。这是客观历史事实,不能因为搞什么民族团结,就把屠杀当作民族融合的手段。讲历史要分清楚是非曲折,屠杀和暴行是不能胡乱美化的。
如果将民族团结就可以美化暴行,那么如果将来中国和日本合并,是不是日本侵华乱华,也可以说成日本入华、日本军队进入中国?
天底下有这种道理吗?
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
五胡乱华,是中国古代史书上的说法,实际上说的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既然是内迁,就不单单是和平的沟通交流,也必然存在屠杀和战争。
而在整个亚欧大陆,居于中高纬度的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至中低纬度的定居民族的情况其实是时有发生的,甚至呈现出周期性规律。
这种周期性规律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冷,导致游牧民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迫使他们南下劫掠更加富庶先进的文明国家,而文明国家也会因气候变冷而导致减产,最终被毁灭。
当然,如果气候逐渐变暖,则会使得文明国家发展出更加强大的王朝或帝国,而游牧民族的进犯也会大为减少,甚至被文明国家所征服。
大概来说,从公元前2000年前后算起,整个亚欧大陆经历了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
1.约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为第一寒冷期。这一时期因为变冷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早期青铜文明开始萎缩,但在中国这边,夏朝建立了。因为气候变冷导致大洪水结束,禹阴差阳错成了治水的英雄,趁机完成了对诸部落的掌控和整合。
2.约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为第一温暖期。这一时期整个亚欧大陆涌现出大量有影响力的早期国家和文明,如巴比伦、亚述、赫梯等王国、古希腊的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以及中国的商朝。
3.约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600年为第二寒冷期。这一时期亚欧大陆上的诸多大国遭到游牧民族或海上民族的削弱和摧毁,如埃及和赫梯都遭到海上民族的侵扰,赫梯甚至被摧毁,迈锡尼文明被游牧民族多里安人彻底抹去。而中国的商朝则被自西北而来的周部落所灭,紧接着,西周又被游牧民族犬戎所摧毁,周王室东迁,华夏大地狼烟四起,蛮夷与戎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4.约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元年为第二温暖期。这一时期亚欧大陆上出现了轴心时代,东西思想家荟萃,佛教、犹太教、基督教诞生,更重要的是,新的、更辉煌的文明得以浴火重生,如西方的古希腊罗马,中国的秦汉,而游牧民族面对这些伟大的帝国,也只能退避三舍。
5.约公元元年至公元600年为第三寒冷期。这恰好是中国五胡乱华的时代,也是欧洲蛮族入侵的时代。
公元3世纪至5世纪前后,当时整个亚欧大陆的先进文明,几乎都遭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从东汉开始,就逐渐有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各种原因内迁至中原,像今天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都有大量游牧民族定居。从4世纪开始,内迁各族纷纷建立政权,在北方形成了十六国的乱局,代表中原正统的晋皇室只得衣冠南渡。后来鲜卑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也遭到过柔然等北方民族的侵扰。
欧洲也是差不多的情形,自3世纪以来,诸如匈人、东西哥特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族群之间开始互相挤压和驱逐,并逐渐威胁到罗马帝国的国家安全。最终,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于蛮族之手,帝国故地成为诸蛮族政权的角斗场,欧洲进入了黑暗混乱的中世纪。
当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欧洲,游牧民族内迁的过程也并不完全是暴力的形式,更多的是由于帝国看重游牧民族强大的战斗力,于是大范围地雇佣他们进入军队,而游牧民族在内迁后并没有获得与他们带给帝国的贡献相匹配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反,与帝国原住民之间的矛盾还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游牧民族的反抗和侵略。
6.约公元600年至公元1280年为第四温暖期。这一时期欧洲逐渐从中世纪的破坏中恢复,一些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始试图摆脱教会的钳制,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中国自不必说,迎来了大唐盛世。
7.约公元1280年至公元1860年为第四寒冷期。也就是明吹口中津津乐道的小冰期。由此可见,小冰期是一个长时段概念,不是说只有明朝一朝经历了小冰期,元朝也经历了,清朝也经历了小冰期。当然明清小冰期最冷的时段是17至18世纪,正好对应明朝灭亡。于是,明吹认为小冰期导致明朝灭亡,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位期间横跨整个18世纪,清朝为啥没灭亡呢?
不过,客观来说,明朝屡次被蒙古诸部和女真打得连底裤都不剩,还是有一定原因的,那就是小冰期导致的。如果不是小冰期,人家也不会大肆南下劫掠。
可问题是,如果北方各族遇到的是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而不是明朝,又怎能屡次得逞?
说到底,还是明朝太废物了。
最后,从公元1860年至今是第四温暖期。我们正处在第四温暖期,不过到2050年前后,全球气温又将下降,我们可能会迎来第五寒冷期。
现行义务教育课本中已经将"五胡乱华"这个说法改了一个字;那就是"五胡入华",一字之差却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历史事件往往有个前因后果;有些外表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联系的事件,然而仔细审视仍然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一些相互影响的蛛丝马迹。
西晋时期有个"八王之乱";这个"乱局"一直持续了十六年之久;在此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老百姓被杀害者众多;
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总人口由大约五千万锐减到了一千五百多万;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这就为"五胡入华"在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西北边陲的游牧民族本来就和中原王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一直以来就觊觎着中原地区富庶的农耕文明和财富;
而此时的西晋政权已经是风雨飘摇。难以自保;中原地区人口的锐减也急需劳动力来补充;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周边的少数民族就开始堂而皇之的进入汉族居住区,建立自己的政权;
从第一个胡人政权刘渊的后汉开始,其后长达几百年期间的中国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十几个大部分由少数组成的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的北朝时期。
看似偶然的"八王之乱",实则必然的"五胡入华"的后果;这也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优化发展。
这是一个“破窗效应”的问题。五胡最早“乱华”的首乱者不管是得到甜头,还是取得阶段性胜利,都会有其他“胡”加入。再说,他们知道一胡二胡赢不了打不过中(央)华(河汉)人,也就尽最大的联合一起对付。也达到他们的一些预期(望),但最后还是失败。
是必然的。但这份必然,并不源于五“胡”,而在于西晋王朝自己。
做个类比:一个成年人,对旁边“禁止游泳”的警示牌置之不理,跑到水库里游泳,结果被淹死了,这事怪谁?怪水吗?
“五胡乱华”的发生同理:西晋虽然终结了三国鼎立局面,再度实现大一统,但王朝当时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一着不慎、即有可能满盘皆输。然而,西晋的统治阶层不仅仅是不谨慎的毛病,甚至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
至于怎么个糟糕法,再提贾南风乱权、八王之乱,也许就太过于老调重弹了。咱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西晋灭亡时,统治阶层的反应、表现如何。
先看皇室。
公元311年夏,太傅司马越率领十余万晋军主力前去“讨乱”,结果在朝廷内外的痛骂声中病死。随后,匈奴汉国大将——羯族枭雄石勒听说晋军东撤,便率领精锐骑兵追袭,随后在宁平城歼灭晋军,“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者”。
随后,汉国将领呼延晏、刘曜、王弥、石勒联手围攻洛阳城,晋军连战12战皆败。六月,城破,匈奴、羯、汉各族叛军在城里肆无忌惮:西晋贵族、官员、百姓共计三万多人被杀,财物被洗劫一空,所有宫室乃至陵寝都被焚坏,后宫女子则被掠夺。晋怀帝司马炽沦为俘虏、送往平阳;晋惠帝司马衷已死,他的遗孀羊皇后被刘曜占有。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原政权何曾遭受过此等奇耻大辱?!身为王朝的一号人物,晋怀帝就算不羞愤而死,也应当不卑不亢、保留最后一分尊严才是。但他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当时的汉国皇帝是刘聪。虽为匈奴贵族,但其历代内附、学习,早就掌握了中原那套传统政治规则;并且,他与司马炽老早就是熟人了。
因此,起初他像当初司马氏处理刘禅、孙皓那样,明面上“善待”了司马炽:封其为会稽郡公、开府仪同三司。
一天,俩人聊天,刘聪和颜悦色地说:“当初卿为豫章王,我与王武子前去拜访;王武子曾经向您极力称赞我。而当时您说久闻大名,还以良弓、银砚相赠,可还记得?”(王武子即王济,出身豪门太原王氏,西晋名士、司马昭的女婿,向来与匈奴首领刘渊关系密切。)
刘聪无论叙旧也好、炫耀也罢,司马炽只要避重就轻、表示时过境迁就罢了。但他却放下中原帝王的尊严、向曾经的臣子猛拍马屁:“臣下我怎敢忘记?只遗憾当时没有及早地认识龙颜啊!”
刘聪大为舒坦,接着问:“你们家为啥骨肉相残?”确实,若不是司马家族长年累月地自相残杀、把西晋实力消耗殆尽,对于刘氏而言,“中原称帝”是一个做梦也不敢涉及的狂野想法。这无疑是个揭司马家族伤疤的尖锐问题。
但你猜晋怀帝咋回答?“得知您将要应天受命,所以我们家先行自相驱赶、替陛下扫清道路;不然的话,陛下从哪里得到天下呢?”
纵然刘聪嚣张跋扈,但也绝没想到司马炽会如此卑贱,这等于公然承认了匈奴汉国政权的法理性。史书称“聪喜”,甚至还把自己宠爱的刘贵人赐给司马炽为妻。
但司马炽的卑躬屈膝、厚颜无耻,并没有保住自己的命。公元313年正月,刘聪任命他为“青衣行酒”,即在朝廷宴会上斟酒倒茶。目睹此等羞辱,一些西晋旧臣忍不住嚎啕大哭。这让刘聪非常不痛快,没多久,他找了个里应外合、试图谋反的罪名,毒杀司马炽、处死大量西晋降臣。
你以为司马炽已经够无耻了?看看羊皇后的表现吧。
羊皇后,出自豪门泰山羊氏,祖父为尚书右仆射羊瑾,父亲乃尚书右仆射羊玄之 ,自小知书达理,理应明白礼义廉耻。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上文提到刘曜(刘渊之侄、刘聪堂兄)把羊皇后强纳为妾,对其颇为宠爱。到了公元318年称帝后,他还把羊氏立为皇后。二人颇为恩爱,生下了三个儿子。
羊氏如此受宠是有原因的。有一天,刘曜戏谑地问她:“我跟司马家的那位相比,谁厉害?”这句话中的猥琐意味,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懂。
你猜羊氏咋回答?她说:“这哪能相提并论呢?您是开国之雄主;司马衷则是亡国昏君,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臣妾出身豪门,见过的望族男子不计其数,以为天下男人都这么没出息,但自从见到陛下,才明白天下还是有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等于把中原男子全部羞辱了一番。
其次看门阀士族。
王衍,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历任西晋尚书令、尚书仆射、司空、司徒。身为国家栋梁,当形势危急、朝纲动荡时,他做过什么努力吗?
真有。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王衍利用自己的权力,安排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别担任荆州、青州刺史,对此他还颇为得意:如此一来,王家可谓“狡兔三窟”了,永远不会倒。后来,当西晋灭亡,王氏果真在江南一手遮天,王导位居宰辅、王敦掌握近半兵马,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311年,石勒歼灭十多万晋军,王衍等高官被俘。石勒责问这些名士为何坐视晋朝毁灭,王衍摆出了一大堆理由为自己开脱,概而言之就是:“别乱说,跟我没关系”,甚至还劝说石勒称帝。这份无耻、卑躬屈膝,让石勒都大为震惊:“我纵横天下,从未见过这样的人!”随后命人把这些尸位素餐的贵族悉数活埋。
再看看其他人。
公元313年,得知晋怀帝司马炽被杀,镇守关中的秦王司马邺即位于长安,并且联合各部力量对抗匈奴汉国。到了公元316年,面对刘曜围攻、外援不至的情况,长安近乎弹尽粮绝,司马邺只好派人向刘曜递交降书。
但时任尚书仆射、全权负责抵抗事宜的索綝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留下了使者,派自己的儿子去拜见刘曜,声称:“城里的食物还可以支撑一年,外部救兵也即将到来。如果你们许诺我以车骑、仪同、万户郡公身份,我这就开门投降。”
把国难当成自己飞黄腾达的阶梯,连刘曜都看不下去了。他剁了索綝儿子的脑袋,派人送回,而且还附送了这么一句话:““帝王之师,按照道义行事。我带兵十五年,从来没有使用阴谋诡计。索綝之言,实属罪大恶极,如果粮草足够,就应当尽力坚守;否则,就应顺应天命、开城投降,怎能这等无耻!”
后来,索綝被刘聪以不忠不义之名当街处死。但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另一位豪门王浚,身为幽州刺史、手下有大量鲜卑骑兵为援,但却想着占山为王、自立为帝。结果中了石勒的全套,被偷袭而死。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上我们就能充分体会西晋王朝统治阶层的堕落、自私,作为掌控了政权资源的门阀世家,当时的司马氏以及世家大族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身为名门,他们对儒家经典如数家珍;但在行动上,却贪图富贵、贪生怕死,礼义廉耻荡然无存,血性、骨气更是无从谈起。
庙堂之上,有这样的集体牢牢把控;在民间,由于兵祸带来的人力缺口,从东汉以来不断有大量羌 、 氐、匈奴、鲜卑等人口迁徙至边塞,各种矛盾频频发生;皇室却执着于争权夺利,把数十万精兵消耗在内讧中。所谓的五胡乱华接踵而至。
讲道理,这不是“胡”乱华,而是司马氏自乱天下才对。
先上结论,是必然事件。五胡入华本身就是因为西晋朝廷的腐败导致中原再度陷入分裂,胡人不入华,也是汉人自己割据,奈何各凭本事的情况下,汉人没玩过胡人。
五胡入华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这句话真的很好诠释了封建制度下最底层人民的现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政治特点是什么?门阀政治,其实不止是政治特点,士族阶层在这一时期占据了超过90%的社会资源。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搞出了个太康之治,中原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司马炎带头宣扬奢靡之风,官员之间攀比、炫富那更是家常便饭。
司马炎
有的士族子弟间为了比谁更富有,竟然争相把家里的物件拿出来砸,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西晋确实很富有。
可实际上,这些都只是表象,首先就是司马炎自己,为了满足私欲,带头卖官鬻爵,重点是所获钱财竟然全部入了自己的私库。
相较而言,被大家骂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汉灵帝,人家也卖官,但至少所获钱财还是进国库的。
这么一看,司马炎还不如汉灵帝。司马炎身为帝王尚且如此,下面的人只会比司马炎还过分。
汉灵帝
所以这一时期出现短暂的繁荣只是士族阶层的繁荣,和底层百姓一点关系没有。不仅没有关系,甚至还得为这一切买单。
另外,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战乱,中原人口锐减,为了弥补劳动力上的缺失,不少北方胡人的底层百姓也被抓到中原充当劳动力。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最底层的汉人百姓和胡人百姓都同时被汉人士族阶层所压迫。
那么最底层的汉人百姓反而更容易对同为被压迫对象的胡人百姓产生认同感,而不是同为汉人的士族阶层。
所以当时的汉人底层百姓对同为汉人的士族阶层真的有那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吗?
答案显然是没有,以至于永嘉之乱时,胡人南下得到了胡人底层百姓的响应和支持,汉人百姓虽然没有支持,但也没有多少抵触。
底层百姓
?为什么东晋北伐不能成功
东晋北伐难以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东晋各阶层之间的相互掣肘,不希望北伐成功,至少不希望除自己阶层以外的人北伐成功。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东晋北伐军明明是汉人驱逐胡人的战争,但无论走到哪里却都得不到北方汉人的支持,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没衣冠南渡的北方士族。
东晋大将桓温当年率兵讨伐苻健进攻关中时就曾问过还没有效忠前秦的王猛这个问题。
桓温
他说为什么我率王师而来,替百姓和士子们收复故土,他们却没有一点开心的样子?甚至都不出来欢迎我们?
王猛看着桓温给出了答案,因为在关中百姓和士子们看来,他们是被朝廷抛弃的,反而胡人(前秦)来到后轻徭薄赋,还允许庶族子弟做官上升的机会。
相比晋朝时期大士族垄断政治,压迫百姓的做法,人家没联合前秦一起对付北伐军就已经看在都是汉人的份上了。
王猛这些话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现状。
王猛
首先当时所谓的“五胡”,虽然没有中原王朝的体制先进,但也绝不是什么落后野蛮人,人家经过两汉三国时期,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就说导致永嘉之乱的那个匈奴人,人家叫刘渊,打着汉室正统后裔的旗帜进入中原的。
就包括后来实力最强大的慕容鲜卑,人家的前燕政权,在进入华北和中原的初期,同样是鼓励汉人的士族入朝为官,同时对百姓也是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晋,一堆落魄的北方士族跑到南方去,还采用一系列见不得人的手段打压南方士族。以至于都不好意思记录在史书上。
士族
关于这一点还真得好好说说,当年要啥没啥的司马睿凭什么能在长江以南建国?凭琅琊王氏呗。
没错,“王与马,共天下”嘛。但琅琊王氏也是北方士族,随着永嘉之乱,王衍死于石勒之手后也就落魄了。
王导当年又凭什么帮助司马睿建国?史书上的记载是北方士族通过联姻等方式拉拢南方士族。
你俩玩好
但这可能吗?一群难民跑到南方来,虽然有点名望,但想靠着这点名望和家中女子就换人家实实际际的钱粮兵马?
显然是说不通的,但其他的史书上就一点记载没有了,然后司马睿就成功建国了。
好在近几年有学者通过东晋初年官职调动等一些难以遮掩的数据中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真相。
由于篇幅过长,又和本题关系不大,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晋书》
?五胡入华是必然
所以两相一比较,以汉人为主的东晋在不断内斗,而北方的胡人政权却在拉拢汉人士族和百姓。
虽然在政权稳定后,胡人政权确实都开始排挤汉人,但也并没有断了汉人的活路,士族虽不能继续在中枢担任要职了,但边缘小官小吏还是可以做的,总比去东晋强。
至于百姓,看看前燕政权,当时的前燕有点像日本的幕府统治,慕容一家子就像征夷大将军,其他大大小小的部落和汉人士族等就像各地的大名,拥有很高的自治权,然后整个前燕又是臣服于东晋皇帝的。
这就导致百姓在前燕是没有土地的。只能帮慕容家、各部落和北方士族种地,区别在于带牛的可以少交点税,不带牛的多交点。
前秦、前燕
但无论哪一种,差不多都是和地主们五五开,好点地四六开。可不管是哪一种,这比例都算是非常高的了。
可就算这样,东晋的北伐军打来了,百姓都不愿意帮忙,可见西晋当年对百姓至少也是这个比例,才会让百姓觉得你们谁来不都一样。
另外,胡人在进入中原后,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就必须快速得到汉人的认可。除了上面说过的拉拢手段外,为了更方便在中原生活,汉化的速度可以说是非常的快。
到了前秦、前燕那会,胡人和汉人基本就没多大差别了。
民族大融合
?结语
综上,五胡入华可以说是必然的,是西晋统治阶级的腐败导致的一次朝代更迭,只不过取而代之的是胡人罢了,加之胡人本身也不是一个整体,才在北方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
也就是说西晋的腐败导致了中原刚统一没多久就陷入了再度分裂,哪怕把胡人换成汉人割据,该乱还是乱,甚至更乱,看看东汉末年,那不就是一群汉人在北方乱吗?破坏力不比五胡十六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