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死谋士李岩?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9关键词:谋士,李岩,李自成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死谋士李岩?

点赞1、赣州市 网友:念菱。

一,李岩的到来

崇祯十年的时候,兵部尚书杨嗣昌会得兵十万,围剿李自成军。李自成军被洪承畴、孙传庭等击溃,他与刘宗敏等十几人躲进商洛山。当时,山海关之外的情况非常严重。清兵入关侵犯,杨嗣昌主张剿闯为主,对清议和;总指挥卢象升等反对与清议和。朝廷调孙传庭、洪承畴部调往辽东与清兵作战。此时,河南遭受大蝗灾。因此李自成军这才得以缓过气来,发展成千人队伍。

李岩投到李自成手下。

岩走自成,即劝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自成深然之。岩复荐同年牛金星,归者甚众,自成兵势益强。岩遣党伪为商贾,广布流言,称自成仁义之帅,不杀不掠,又不纳根。愚民信之,惟恐自成不至,望风思降矣。

这是李岩的作用和谋略。

李岩确实不负李自成厚望。他针对当时河南百姓饥民遍野、痛恨官府剥削的现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又提出建议,劝李自成礼贤下士,约束士兵禁止淫杀,很快取得了民心。李自成当时从商洛山中带着几千人马杀出,通过李岩的这些极得民心的措施,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马。

李自成对此人的态度:

岩初见自成,自成礼之。

说明李自成非常重视李岩。

二,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后,他们开始过好日子了。

一大帮人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抢占王府和美女,拷打官吏追赃,搞得整个京城一片乌烟瘴气。而独有李岩对李自成提出四项建议,其中就有:

1、扫清大内后,请主上退居公厂。俟工政府修茸洒扫,礼政府择日率百官迎请(进)大内。

2、文官追赃,除死难归降外,宜分三等。有贪污者发刑官严追,尽产人官。抗命不降者,刑官追赃既完,仍定其罪。

3、各营兵马仍令退居城外守寨,听候调遣出征。今主上方登大宝,愿以尧舜之仁自爱其身,即以尧舜之德爱及天下。京师百姓熙熙皞皞,方成帝王之治。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恐失民望。

4、吴镇兴兵复仇,边报甚急。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择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极,若大旱之望云霓。主上不必兴师,但遣官招抚吴镇,许以侯封吴镇父子,仍以大国封明太子,令其奉祀宗庙,俾世世朝贡与国同休,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矣。

自成见疏,不甚喜,既批疏后‘ 知道了‘ ,并不行。" 后两项似乎特别重要;一是严肃军纪的问题,一是用政略解决吴三桂的问题。

他上书似乎是针对着刘宗敏的态度而说。李自成不喜欢!

刘宗敏不是刑官,而他的追赃也有些不分青红皂白,即使是整顿军纪——" 杀人无虚日" ,而军纪已失掉了平常的秩序。特别是他捆绑吴襄而追求陈圆圆,拷掠酷甚的章法,实在是太不通政略了。后来失败的大漏洞也就发生在这儿,证明李岩是有过人见识的地方。因此,李岩得罪了刘宗敏。

三,不听忠言的结果

李自成军在山海关之战中的惨败,刚入京城42天就被迫离京。西撤之前,李自成还听取了牛金星的主意,在紫禁城内放了一把火。李自成军被清军穷追不舍,一路败北,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各方势力反复无常,动摇不定,人心思变。李自成对部将的猜忌之心也越发严重,内讧不断,李岩之死就发生在此时。

李自成逃到今天的河北正定的时候,他问牛金星和李岩,为什么在撤退的一路上,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们,还在夜间出来骚扰他们,将士们连井水都喝不上。

李岩则直言不讳说当初军队在河南时,开仓赈民,大得民心。而拿下北京城后,军纪松驰,老百姓也跟着遭殃。所以今天的战败,是败在失去民心。李岩说得李自成不高兴,而且把掌管全句的丞相牛金星得罪了。而后来,李岩要回去的地方,正是河南。

对于当时的战局,李岩认为河南地区非常重要,是西安的屏障之一。因此,他愿率精兵赶赴河南,截断清军的南下之路,拱卫山西。而李自成对李岩不放心,认为李岩想离开他。

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后,农民军在河南形势危急,大顺官员或捕或杀。李岩为挽救时局。多次请求率兵回河南切断清兵和吴三桂叛军南下,李自成认为在这非常时期,李岩可能要领兵脱离自己。而李岩则认为时机稍纵即逝,再三催促李自成准行,李自成对李岩越发疑心。

李自成又想李岩在河南主持赈济灾民,老百姓都称赞李公子,而无视李自成。李岩在河南很得民心。这次又要和兄弟李牟领精兵回河南,而且不要一将,李自成越想越感觉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牛金星也对李岩去河南感到不理解。他劝李自成早点拿主意,拿掉李岩李牟兄弟。

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拷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召诺将议,岩请率兵往。金星阴告自成曰:‘ 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下人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 因谮其欲反。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贼众俱解体。"

李自成于是决定除掉李岩。他假意同意了李岩兄弟出兵河南,并晋封李岩为权将军。然后又授意牛金星举办酒宴为李岩践行。在李岩兄弟出席酒宴时,被埋伏的武士擒拿斩首。

李自成在兵败之际,猜忌部将,残杀忠良,自断臂膀,更使众多部将心寒,无疑削弱了李自成军的力量,农民军的溃败更快了。

四,假使李岩的谏言被采纳,先给其吴三桂父子以高爵厚禄,稳住他们

放弃刘宗敏式的敲索绑票,夺人妻子。吴三桂谅不至于" 为红颜" 而" 冲冠一怒".。李自成们应该居安思危,让刘宗敏那样的一等大将亲领人马去镇守山海关,以防吴三桂的叛变和清军的侵袭,而把追赃的事让给刑部去干。然而事实却恰得其反。驻防山海关的大顺军只有几千人,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就这样在京城里忙了足足一个多月,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并诱引清兵入关之后,四月十九日,李自成亲自出征,仓结果大败而返。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是怎样的生活呢?

李岩,秋风,零乱,一代英才谢幕。

" 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

如果李自成初进北京时,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军断不至于那样快的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以后的格局就要重新划分了。

可以这么说,李自成杀了李岩,然后葬送了自己的大业。

本文资料多来自于《甲申传信录》,《甲申三百年祭》

点赞2、厦门市 网友:任人渐疏

1644年,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退出北京。

但是,当时的李自成,仍然控制着河南、山西、陕西等广大地区,拥号称百万的大军,形势仍有可为。

关键时刻,李自成杀掉了重要谋士李岩,导致“文武不和,军士解体”,自毁长城。

李自成,为何要在关键时刻杀掉这位重要将领呢?

见面时,已藏危机

李岩初见李自成时,两人相谈甚欢。

李自成对李岩的夸奖,已经透露出他对李岩的“定位”: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门基者也。

“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在封建时代,怎么看都不是对臣下的形容,反而有一丝“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的味道。

而当时的李岩,确实有一丝“刘备”的味道。

李岩的父亲李精白,在天启年间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虽然后来被崇祯撸了,但其在旧明官僚士绅中的人脉仍在。

而李岩早期作为,又使他赢得了良好的名声和广泛的支持。

他曾散家财赈济灾民,并作《劝赈歌》,号召富户赈济灾民。

因此,他也早早得到了河南地区贫民的支持和景仰。

起义女将红娘子掳李岩后,“强委身焉”,与李岩结婚。

李岩不愿反明,逃归后被捕下狱,红娘子、饥民又把他救了出来。

可以说,此时的李岩,本人不愿起义,但广大饥民都拥立他,希望他带头起义。可见李岩在民间声望之高。

李岩获救后,表示:你们救我,深情厚意。但是,现在事情闹大了,我们罪在不赦,不如一起李闯王,可以免祸而致富贵。

可以说,无论出身、声望、文武才,李岩都有一丝像当年的刘备。

李自成虽然不是曹操,但也不是闻不出一点味道来。

当时,李自成仍在转战阶段,自然要借助李岩这样的文武才,但是,“天无二日”,李自成对李岩的猜忌,早早注定!

功劳的“后门”

加入李自成后,李岩立下大功,为起义军迅速走向辉煌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李岩所立功勋,看起来给自己留了一些“后门”。

1、制定政策、宣传政策,使起义军迅速壮大。

在李岩的建议下,李自成“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

而李岩的宣传,则是李自成迅速壮大的关键!

“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耳熟能详的口号,就出自李岩之手。

一时间,河南饥民“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使起义军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李岩似乎给自己留了“后门”。

“民受饷者,不辨岩、自成也。杂呼曰:李公子活我”!

而《明季北略》作者,后来也称:我小时候,只知道李公子,不知道李自成。

而李岩密友宋献策所创的民间谶语,只说“十八子主神器”,“一语双关”。

宋献策曾对李岩说:“十八子孩儿之谶毋为公乎”?李岩不敢应,但内心欢喜。(《小腼纪年》)

2、拉拢明旧官僚,为政权发展加速。

李岩劝李自成“尊贤礼士”,并推出了“在任好官,仍前任事”的政策。

贪官污吏坚决打击,但名声好的明朝官员,还是要争取过来的
这一政策,使李自成军在大进军中迅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否则,很难想象,后来李自成从关中打到北京,一路几乎没有遇到强力抵抗!

然而,李岩在发展、执行这一政策时,还是给自己留了“后门”。

李岩原本就在河南地区的官僚、士绅中有非常高的名望,而且,李岩在策动官僚时,多“曲意安抚”,曲解农民军政策,以自己的意思进行安抚。

显然,李岩所作所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为自己独立发展创造了条件。

早有防范

李自成对李岩,似乎早有戒备之心。

闯王阵营的谋士中,牛金星是李岩推荐的,宋献策是牛金星推荐的,李岩是资历最深的一个。

在闯王打入北京过程中,李岩的功劳又似乎比后两人更大。

但是,在大顺政权建立后,宋献策为开国大军师,牛金星为左辅、天佑阁大学士,其位都远在制将军李岩之上。

看来,李自成在有意的削弱李岩的影响力。

而在北京期间,李自成对李岩上疏四事的态度,则进一步印证了其对李岩的防范。

入北京后,李岩上疏,提出了4个建议。

其中,除了登基等事情外,还包括三件:1、追赃的时,不要一棍子打死,分清楚清官、贪官,清廉的官员就免刑、任用;2、将士们不要居住到民屋,以使民众失望;3、厚待明太子,让他祭祀宗庙,并招抚各镇大官,“以大国封”。

然而,李自成“不甚喜”,只是批复“知道了”。

可以说,这几件事情,即便有一些值得商榷,但不至于一条都不能采纳!尤其是追赃分级、军士不居民房两条,以李自成的素养,怎么可能不知利害呢?

看来,李自成已对李岩个人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李自成非常担忧李岩利用招抚明朝官吏、将领的政策,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形成对威胁。

李自成虽然也试图招抚吴三桂等人,但不愿按李岩的意图,将这些做法上升到政策层面。

因此,一面招抚吴三桂,一面又抄人家的家,举措矛盾,酿成大祸!

杀李岩

猜忌,最后演变成了杀戮。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河南地区的前明旧官僚又“皆反正”。

这一情况,印证了李自成的猜忌:前明官僚并不可靠,李岩主张的政策是错误的!

此时,李岩提出:给我2万精兵,我去河南,可以搞定!

一旁的牛金星也建议闯王采纳。

李自成不答应。

不久,牛金星密劝李自成:李岩又文武才,河南又是他故乡。借兵给他去河南,进后一定能制他。再说,十八子的谶语难道说的不是李岩吗?

“十八孩儿”的谶语有可能是指李岩,注定了李岩之死。

十八孩儿的谶语,本就是李自成集团当初自己编的,是否“天意”李自成当然清楚。

此时搬出这句谶语,不过是使李自成进一步确认:李岩早就开始留“后门”,“有大志”了!

杀!

后人都说是牛金星的谗言,使李自成错杀李岩。

其实,牛金星,最多算是见风使舵而已,李自成早有的猜忌之心,才是李岩悲剧的根本原因!


李岩,有文武才,也有不凡的英雄伟略。

李自成吸纳他,发挥李岩文武才、英雄伟略,是起义军崇祯十三年后走出低谷、迅速壮大,并建立政权、攻入北京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起义军取得阶段性胜利,英雄伟略李岩又成了李自成猜忌的对象。

在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出北京后,李自成深感形势失控,英雄伟略的李岩又成了李自成杀之而后快的对象!

李自成担心李岩“难制”时候,南明正幻想与清廷联合镇压起义军,张献忠也正在与李自成部争夺汉中。

大家都不认为清廷是其主要对手,而在“操心”着错误的对象。

李岩之死,或许只是那个时代悲剧的缩影吧。

点赞3、乐山市 网友:斧虐英檺

李岩相当于李自成军中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角色,也就是他的首席军师。如果没有李岩,那么李自成压根就翻不起什么巨浪来。

早年李自成被孙传庭、杨嗣昌这帮人围追堵截,好好的闯军后来只剩下了十多个人,跟着李自成躲进了商洛山。

再加上张献忠选择投降明朝,在崇祯看来,起义军就这么被平定了。于是崇祯便将主力调往辽东与皇太极集团一较高下。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按道理是没法翻身了。等到他再出来的时候,便遇上了生命中的贵人,那就是李岩。

李岩本来是天启年间的举人,在李自成到了河南以后,李岩前来投靠。实话实说,那时候的李自成还是很懂得礼贤下士的,他对李岩的态度很好。


两个人初次见面大概是这样的:

李自成紧紧拉着李岩的手表示:恨谒见之晚!承不远千里而至,益增孤陋兢惕之衷。

(就是表达一下咱们俩是相见恨晚,你大老远地过来投靠我,那可正是帮了我大忙了!)

李岩也不是傻瓜,连忙拍了个马屁:将军恩德在人,愿效前驱。

(这意思就是说你李自成太厉害,我愿意给你打工。)

李自成仰面大笑,表示:足下龙虎鸿韬,英雄伟略,必能与孤共图义举,创业开基者也。

(李自成又回了一个马屁过去,顺便画个大饼。他表示你李大才子很有才华,跟我一起干,将来肯定能把事业做大,以后大家一起分红。)

这段对话出自《明季北略》,从以上的对话可以看得出,李自成对李岩的态度,那是相当好的。甚至把李岩当成自己的诸葛亮来看待,那么后来李自成为啥又要弄死李岩呢?


一、李岩帮李自成做好了规划。

提到李自成,我们就能想到那首歌谣: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首歌谣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李岩李大才子,因为第二次复出的李自成,实力相当弱小。这个时候李岩给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政策,瞬间吸引了大量流民的加入。

除了吸引大量流民,李岩还规劝李自成,约束手下士兵,不要让他们四处烧杀抢掠。这也起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甚至给地主阶级们一个错误的信号,好像李自成他们不是为了打地主才出来闹江山的。因此明朝南边的官员们,一度曾经幻想着平平安安归顺李自成,继续当他们的贪官污吏。

在进入北京城之前,李自成一直都是按照李岩的规划这么做的,因此不仅他的军队扩大到了上百万人之多,就连明朝不少守将都主动宣布投降。

你比如说在打下宁武关以后,大同总兵姜瓖和宣府总兵王承胤就主动献关投降。给李自成攻打京城,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进入京城以后,李岩开始得罪人了。

李岩虽然是李自成的得力军师,可是李自成身边还有很多值得他信任的人。你比如说好兄弟刘宗敏,李岩推荐过来,后来成为大顺宰相的牛金星等人,都是李自成的心腹。

这些人一旦产生了矛盾,那李自成可就处于两难的境地了。李岩正是在无形中得罪了他不该得罪的人,因此才会被李自成给杀了。

  • 1、得罪了刘宗敏。

李自成这帮人,小农意识非常强烈。刚到了京城,就觉得自己打下了天下。要知道当时还有大片的明朝领土,都不在大顺军手里,李自成还真的没有夺取天下。

可是他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于是各种莺歌燕舞的日子就这么来了。尤其是当初吹牛说三年不纳粮的事情,现在军队这么多总要用钱来发军饷吃饭吧?

于是在李自成的授意之下,他的好兄弟刘宗敏把京城里的大小官员都给抓了起来一顿胖揍,最终压榨出了8000万两白银。

李岩一看事态严重了,立刻向李自成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第一,不要再得罪百官了,赶快把他们给放了!这也是收买人心的一部分。

第二,不要再纸醉金迷了,这事儿还没办完,还不是分红的时候。

第三,不要再让士兵骚扰京城百姓了,将来这些百姓可都是您老自己的子民。

第四,快点登基称帝吧,要不名不正言不顺的,天下可不能一日没有皇帝。

第五,对吴三桂他们家的人,尽量拉拢,待遇优厚,这样才能让吴三桂归降。

这么几条建议,可谓是国策。如果李自成真的按照李岩的建议去做了,那大概率的情况下,这天下就再次姓李了。

不过很可惜,李自成只说了三个字:知道了!为啥他是这么个态度呢?因为李岩在无形中已经得罪了李自成身边的好兄弟刘宗敏。

刘宗敏胖揍百官、虐待吴三桂的家属,这已经是公开的事情了,再加上在京城骚扰百姓的士兵很多也是他的手下。这几条建议,很难不让刘宗敏联想到,这是针对自己提出来的。

刘宗敏可是李自成风里来雨里去的好兄弟,在李自成看来,刘宗敏比李岩还要重要。现在好兄弟不高兴了,你觉得李自成还能容得下你吗?


  • 2、得罪了丞相牛金星。

牛金星也是明朝的举人,在李岩的介绍下,加入了李自成集团。由于这哥们也比较有才华,所以被李自成任命为大顺的丞相,负责管理国内的综合事务。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急急忙忙在京城称帝,隔天就跑路到陕西了。在临走前,这哥们还不忘听牛金星的建议,把京城给祸害了一遍。

在逃跑的路上,李自成发现大量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优待他们。于是就问李岩这是咋回事。李岩便表示,过去咱们得人心,那是因为我们善待百姓。可是现在我们不得人心,那是因为我们后来一直没有善待百姓。

善待百姓的工作,岂不就是丞相牛金星该做的事情嘛!现在李岩居然把李自成的失败,归罪于牛金星的失职。这个帽子扣得有点大了,因此牛金星恨透了李岩。本来关系不错的两个人,自此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牛金星甚至要对李岩痛下杀手。


三、李自成的疑心病很重。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李自成。李自成过去是个老实人,总是被人骗。他的第一任妻子韩金儿,在李自成失业以后,跟衙门里的衙役私通,背叛了李自成。

第二任妻子邢夫人,李自成很看重,把家产都交给邢夫人打理。而且还让手下人高杰帮助邢夫人一起管理后勤。结果邢夫人把李自成的家产全部卷走,跟着高杰跑路了。

面对多次背叛以后,李自成也是心灰意冷了。他不愿意再全心全意去相信一个人,这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在李岩一直要求去河南阻击清军的时候,李自成心里就犯嘀咕了。毕竟李岩李公子在年河南的名声相当好,万一背叛了自己,他李岩完全可以在河南自立。

再加上刘宗敏和牛金星在李自成耳边各种说李岩的坏话,那么对不起了,李自成便下定了决心,除掉李岩。


总结:李岩被杀,标志着李自成集团的失败。

在酒宴之上,李自成设计将李岩兄弟俩拿下,全部诛杀。这件事不仅让那些跟随李自成的人寒了心,也使得李自成身边可用的大才几乎凋零。

此后李自成不断兵败,进退失据,压根就没有了主心骨,全都是因为没有了李岩这样做全局规划的人帮他。

参考资料:《明季北略》、《明史》

点赞4、十堰市 网友:盏茶浅抿

李岩,明末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李自成起义军的灵魂人物,最后却被李自成杀死,这是为何?


崇祯九年,高迎祥与明军作战时战死,其残部投靠李自成,李自成便自称闯王,连续在四川,陕西和甘肃一带征战。

崇祯十年,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来限制流民的流动性,并发兵十万征讨李自成,这一措施随后两年取得很好的效果,李自成遭受潼关之败,最后不得不抛妻弃子,带着刘宗敏等十七人遁入商洛山中。

崇祯十一年,清军发起了第四次入关作战,明廷将中原兵力几乎全都抽调走了,李自成因此得到喘息之机,并在商洛山中娶妻生子,并等待机会的再次到来。

在刘宗敏的帮助下,李自成又有了数千人马,第二年张献忠再次反叛明朝,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李自成再次出山,准备二次创业。

趁着明廷在四川全力围剿张献忠,李自成开始在河南多地收纳流民,并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一时间“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等到李自成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马的时候,他又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一致拥护。关于这一点,有一首很著名的儿歌作为见证,“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李自成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得益于他对流民进行积极笼络的政策,而提出这一政策的人正是李岩。

李岩是明朝举人出身,其父是明朝山东巡抚兼兵部尚书李精白,但李精白很早就被魏忠贤陷害致死,李岩因此对明朝很绝望,这也是他后来参加起义军反叛明朝的原因之一。

李岩这个人很不简单,他读书很聪明,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中了举人,是当地有名的学霸人物;李岩还博闻强记,涉猎广泛,尤其对兵书十分痴迷,可以说是有文才武略的少年天才。

李岩性格也十分豁达,有侠士风范,喜欢伸张正义,爱打抱不平,还时常救济穷人,在他老家杞县当地名声很好,人们都叫他李公子。

李岩原本有很幸福的生活,因为他家境优渥,还娶了杞县豪门之女汤氏为妻,还生育了多名子女,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


李岩同时也有一颗躁动的心,他期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解救天下百姓,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他一直都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从巴西鱼腹突围而出,奔走到河南,在路过杞县的时候,李岩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加入起义军,并见到了李自成。

据说,两人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彼此都十分欣赏,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随后李自成便任命李岩担任军师,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

李严为李自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他在河南收拾民心,将大批流民收入军队。

可以说,李岩提出的理论,在当时是很有针对性的,老百姓被明廷剥削得抬不起头,李岩就顺势提出均田免赋的思想,一下子就点中了百姓的要害,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李严在舆论宣传方面还是超级高手,他不但派人在民间散布消息,说“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造了硬闯王不纳粮的儿歌让人传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李岩一番操作,起义军在民间的形象就确立了,刚好后来河南发生饥荒,李岩又建议李自成救济穷苦百姓,于是起义军的实力得以急剧扩大。


后来,在李岩的帮助下,李自成鏖战中原,采取的策略是打击权贵豪门,大力扶持穷苦百姓。

比如说,起义军攻下洛阳后,李自成将福王朱常洵家中的无数财宝全部分给百姓,然后将朱常洵一下灭门,并将朱常洵给烹杀了,还将他的肉分别将士吃,这就极大增加了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威望。

李岩还有一个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对明朝官员和将领进行招抚,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于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出现了,崇祯十七年起义军开始从西安进军北京,只花了不到两个月就攻陷了北京。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量明朝官员和将领不战而降,甚至有人主动打开北京城门迎李自成入京,人这一切的背后操盘手,正是李岩。

占领明朝首都北京之后,李自成已经取得了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军首领没有取得的成就了,而功劳最大的人物之一,文是李岩,武是刘宗敏。


但是,自从李自成入北京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了。

一方面,李自成志得意满,有些得意忘形,不但自己开始享乐,将皇宫中的宫女纳为妃子,还纵容以刘宗敏为首的功臣胡作非为。

最典型的事件是,李自成纵容刘宗敏对京城官员进行勒索或者强行抄家,将得来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融化,然后运送到了西安。

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这一行为很快就从京城传到了地方,大顺在各地的管理者纷纷效仿,前明官绅都成为了打击对象,被冤杀者数不胜数。

对于这件事,李岩是极力反对的,他认为这样会动摇统治根基,但李自成为了安抚手下将领并筹措军饷,竟然没有听从。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后来李自成逃离北京,在各地几乎都没有得到有效援助,因为前明官绅都很抵制他,而他本人后来也正是死于民兵武装姜大眼之手。

另外,除了对前明官绅下手之外,为了筹措更多军饷,李自成还过河拆桥,开始对百姓下手,在各地强行征收赋税。

贼又编排甲,令五家养一贼,大纵淫掠,民不胜毒,缢死相望。征诸勋戚大臣金,金足辄杀之。

就拿李岩的家乡杞县来说吧,纵然当地已经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杞县县令宋某仍在不断催促手下征税。

李岩看不下去了,就跑去求情,但县令却告诉他,他只对上负责,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百姓是死是活,他管不了那么多。

因此,李自成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根基,也在一点点被他亲手瓦解,这也是他为何在离开北京后就迅速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李自成骄傲自满,错误地预估了形势,没有对吴三桂采取正确措施。

李岩曾建议李自成,要厚待吴三桂在北京的家人,并拿出诚意对吴三桂进行招抚,这是大顺对抗清军的关键所在。

起初,李自成对吴三桂确实挺有诚意的,吴三桂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打算,开始对李自成十分客气。

李自成由此认为,吴三桂除了投靠自己,没有第二条出路,于是纵容刘宗敏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给强行霸占了,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吴三桂在感情上开始疏远李自成,并暂缓了投降的步伐,还开始频繁跟多尔衮接触。

危机一步步到来,李岩非常着急,于是上书李自成提出四项措施,其中就包括整肃军纪和安抚吴三桂父子两条,但李自成却“见疏,不甚喜,即批疏曰”,说自己知道了,但就是不执行。


不仅如此,对于李岩的其他进谏,李自成也都置之不理,他之前“能纳人善言”、“凡事皆众共谋之”的作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喜欢听牛金星等人的奉承之言,可以说是完全变了个人。

就在李自成与刘宗敏、牛金星等人沉寂在胜利的喜悦当中之时,吴三桂的各种动作都显示他投降李自成的想法正在改变,李自成十分生气,便决定出兵攻打吴三桂,但刘宗敏不愿意去,他便亲自领兵前往。

双方随后爆发了一片石之战,多尔衮适时介入,迫使吴三桂不得不配合清军共同对付李自成,李自成最终大败,只带着三万人逃回北京。

其实,到这个时候,吴三桂依然没有完全站在清军一边,但李自成接下来的做法就让人大吃一惊了,他竟然派人将吴三桂一家三十四口人全部杀死,包括吴三桂的老父亲吴襄在内!

因为这件事,吴三桂算是跟李自成彻底决裂了,在未来的日子里,追杀李自成最凶的人就是吴三桂了,清廷顺势任命他为平西王,让他作为先锋攻击李自成,直到将李起义军彻底剿灭。


至此,李岩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他不得不跟随李自成逃出北京,虽然他对李自成的忠心依然在,但他的末日却也由此到来。

李自成逃离北京后不久,他突然听说河南全境都已经投降清军,因此十分惶恐,召集李岩、刘宗敏和牛金星等人商议对策。

李岩主动请缨,请求李自成给他两万精壮人马,让他去坐镇中州,这样周围郡县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而且一旦有暴乱者,也可以及时去平定。

李自成遭遇了大败后实力大损,也开始变得性格多疑,对身边人不怎么信任,当他听到李岩要带走两万人马后,心中就有些疑虑,便没有立马答应。

李自成心理的细微变化,被丞相牛金星及时捕获,于是一个铲除李岩的计策,在他心头油然而生。


牛金星是何许人也?

牛金星是河南人,也是个举人,但他早年因为与亲戚打架被抓,后来又被官府诬陷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因而被革去举人身份并发配到边地充军,他自此与明廷接下不共戴天之仇。

后来,李岩偶遇了牛金星,觉得此人有学识,攻于计谋,于是将其推荐给李自成。

李岩早期也做了很多贡献,比如他提出“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的主张,跟李岩的想法不谋而合,最后得到了李自成的采纳,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顺政权建立后,牛金星被封为天祐殿大学士,是当时大顺内部少有的文人,而另一谋士宋献策就是由他推荐给李自成的。

但是,牛金星这个人也有致命缺陷,那就是心胸狭窄,嗜权如命。

李自成入北京后,牛金星挤掉李岩成为丞相,并开始作威作福,一方面在李自成面前高唱凯歌,让李自成产生骄傲自满的想法;另一方面又以权谋私,刘宗敏干的那些事,都有他的身影出现。

另外,牛金星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不断劝说李自成登基称帝,李自成最终在离开北京前夕登基称帝,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给了吴三桂引兵入关的借口。

可以看出,牛金星是个十分复杂的人,他对起义军功劳非常大,但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接着前面的话说,牛金星看出了李自成的心理变化,于是建议李自成同意李岩带二万人马去中州,但李自成依然没有回答,牛金星心中就有底了,就又对李自成说,李岩肯定有谋反之心,他这一走就不会回来,不如杀掉他!李自成表示同意。

第二天,牛金星假借李自成的名义派人去请李岩到营中饮酒,李岩毫无防备,径直走入营中,被牛金星提前安排好的刀斧手砍杀,与其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弟弟李年。

金星曰:李岩此去必不返,叛形早已露,不如诛之。自成信其言,令金星设酒诱而杀之。

宋献策平时跟李岩的关系很好,李岩被杀后,他就将此事告知刘宗敏,刘宗敏就跑去找李自成和牛金星,还对着牛金星破口大骂,你这家伙没什么功劳,却擅杀两员大将,看我不杀了你!

刘宗敏说完就要杀牛金星,但被李自成阻止,两人的关系因为这件事而破裂。

宗敏怒曰:彼无一箭功,敢擅杀两大将,须诛之。由是自成将相离心。

后来,起义军内部开始分裂,最终在潼关再次遭遇大败,不久后李自成与刘宗敏双双逃往九宫山,最后刘宗敏被清军俘虏后杀害,李自成则被民兵组织姜大眼所杀。


至于说牛金星,他则在李自成死后投降清军,被清廷任命为黄州知府,但因为他的名气实在太差,后来被清廷解除职务,顺治九年的时候去世。

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李岩之死,起义军不但陷入分裂,还成为无头苍蝇到处乱窜,完全没有往日的威风,最终迅速走向灭亡,这也足见李岩对起义军的作用有多大,但他却冤死在李自成和牛金星之手,实在是可惜。

点赞5、保定市 网友:風的邊緣

如果说李自成有夺取政权的机会的话,那么重用李岩就是基础,作为以小农为主导的起义军,李岩无疑是农民起义军中唯一拥有谋略和天下观还有政治手腕的人。

崇祯二年,快递员李自成失业了。

没办法的他,无奈下,参与红色革命加入老闯王高迎祥队伍,后来靠着不断经营和努力,李自成成闯将,这说明李自成还是混的不错。后来老闯王高迎祥被名将孙传庭击败,最后被杀,溃不成军的队伍节节败退,农民军推举闯将李自成成为新闯王。

原因吗也许是因为能闯啊,接过闯王大旗的李自成,也算做的有声有色,在明朝对付女真空档期,很是占领啦一些郡县,做了段时间土皇帝。但好景不长,满清的消停给了明朝喘息机会,于是乎,明朝开始四面布网,集中全力剿灭农民军,就这样李自成一败再败,最后被洪承畴和孙传庭伏击,只剩十七人逃入山中。

逃跑到深山之后的李自成,每天除了打野果,烧烤肉之外。就是在反思自己为何失败。就这样在反思的李自成和李岩相遇啦。

原本一段如鱼得水的故事开始啦,李自成遇李岩,就如诸葛亮见刘备一样。

李自成从17人的破落户,成为名副其实的闯王。这不是和刘备遇见诸葛亮之后的际遇一样吗?

从此以后农民军终于有了革命纲领那就是“迎闯王,不纳粮”。

别小看这短短六个字,这六个字表达了所有人心声,那就是赋税太重,活不下去了,就此闯王李自成被人们当做救世主看待,这就是政治纲领重要性,和隆中对一样至关重要。

那么李岩为何会被杀?着要先看李岩被杀的过程。

根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后,有人说河南全境都向明朝军队投降了。

李自成大惊失色,同部下商议对策。

李岩主动请缨,愿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附近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暴乱者,也能及早收拾,而另一谋士牛金星要闯王答应李岩的请求,闯王当时没有回答。

不久,闯王恐怕李岩另有所图,这时牛金星向闯王进言,要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闯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这段记载虽有首有尾,但对李自成杀害李岩的原因交待得并不清楚,那就需要继续分析。

最关键点就是“恐怕李岩另有所图”究竟是何意?

另有所图一般指的是,别有用心,这就不得了啦,要造反吗?

何以见得,如果我们站在李自成角度才能看出问题。

在李自成看来,李岩和自己一直不是一路人,李岩出生和他们太不一样了,李岩原名李信,河南杞县人,明朝兵部尚书李精白之子,参加科举考试得中举人。

这就是他的出生,世代官僚家庭子弟,而李自成什么出生,八辈子贫农,快递员出生。

也因为这出生问题,李自成一直都对李岩怀有戒心。

这是李岩被杀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就是谋士“牛金星”的嫉妒。

同样是谋士“牛金星”为何如此嫉妒李岩,文人相轻而已,如果说李岩是本科生,那么牛金星就是小学生,因为他们一个举人出生时代官僚,一个秀才出生,普通读书人。

这就是牛金星嫉妒的由来,在加上李岩的才华还有无数功勋,这无疑让嫉妒之火熊熊燃烧。那么找机会攻击李岩就成了牛金星必然的选择。

而能做出决策的还是李自成,虽然很欣赏李岩,但是李自成终究是农民出身,有其阶级保守性。而且他也不是如刘邦一样的大气英雄人物,不过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幸运儿。

他的见识就决定了他的高度,李岩越是显露才华,他就越是不高兴,甚至怀疑有一天李岩会取自己而代之,因而动了杀机。

这就是李自成的动机。他害怕被功高震主。

说是牛金星和李自成的动机杀了李岩,还是有点片面,杀死李岩的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农民起义军本身,李岩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人物,在他指导下的农民军,被约束的太厉害。

他要求李自成,安抚官绅,严肃军纪,这对于无法无天的农民军来说无异于紧箍咒。

这样的人,当然不受欢迎,你想啊,原来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杀人抢劫成为常态,现在来个人说,杀人不行,抢劫不行,强奸也不行,这不是憋的慌吗?

于是军队里面开始出现李岩的反对者,其中以大将刘宗敏为主,他开始不听指挥,什么追脏助饷,劫夺百姓,啥事情都敢做。

李岩当然看不下去,就劝诫,可是如果劝诫有用,要规矩干嘛?就这样李岩被杀的群众基础也有了。

原本就是由农民组成的起义军,最后抛弃啦农民,那么离灭亡还远吗?

李岩被杀,不过是李自成的私心,他的私心来自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

李岩被杀,不过是牛金星的嫉妒,他的嫉妒来自根深蒂固的底层自卑。

李岩被杀,不过是农民军的欲望。他的欲望来自为所欲为的烧杀抢掠。

于是,一个本可以将农民军引向正轨的人,成为私心,嫉妒,和欲望的牺牲品。最后农民军在私心,嫉妒和欲望的诅咒之下走向灭亡,就是理所应当的啦。

老天是公平的给了李自成机会,给了他如诸葛亮,张良,刘伯温一样的人物,但是李自成不是刘备不是刘邦不是朱元璋,由此可见领导者的个人素质,真的很重要,其实这也是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拉拢重用有学识的地主阶级。

点赞6、崇左市 网友:强势控局

在权力利益面前,人性的自私往往曝露无疑。圣明如唐太宗,当听到“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谶言,非常恼怒,在一次与武将饮酒时,发现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县人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很有娘娘腔,而且他的官称和封邑上都有“武”字,这就犯了太宗忌讳,于是就寻了个不是,先将李君羡贬官,后又杀掉了他。封建社会女人地位都是很低的,怎么可能会做皇帝?代唐能做皇帝的,必定还是男人,太宗这么想,也是有道理的,只可怜了李君羡,正撞在太宗的枪口上。唐太宗还要大杀武姓人,被著名易学家李淳风劝止,李淳风说:“这是天命,是杀不掉的,即使杀掉了,还会有新的代替,到那时唐室子孙就会被灭绝了”。这是《新唐书?李淳风传》里记载的事,至于其真实性,有专家学者们尚在研考。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重要将领谋士李岩,也是这样被惨杀的。李岩原名李信,天启丁卯年举人,河南开封杞县人,官宦子弟,生性慷慨豪爽,爱打抱不平,济贫扶弱,喜交朋友,名声很好,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李公子”,《明季北略》称他“有文武才”。在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起义军从巴西鱼腹山(今奉节县东)突围出来,轻骑由郧县、均县走河南,李岩与李自成一见如故,参加了起义军。这时起义军正处低潮,李岩就劝造反起家的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李岩很注重舆论宣传,他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闯王仁义师,不杀不掠”等流言,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四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正是在这种宣传下,受尽天灾人祸的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唯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李自成也从此走出隐伏商雒山中时的低谷危厄,面前出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起义军能重新东山再起,李岩是立了大功的。在大好的形势下,起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势如破竹,先后打下了开封、洛阳、长安,在长安建大顺政权,兵锋直指北京。崇祯十七年,起义军攻占北京城,崇祯吊死煤山,明王朝被推翻。但是进了京城的李自成,听不进李岩妥当安抚前明官绅和严肃军纪的建议,军纪大坏,招致根基动摇。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满清入关,京师震动,李自成率军御驾亲征,大战一片石,大顺军一听到辫子兵来了,立时大溃。在清兵和吴三桂夹击下,不得已李自成退出北京城,节节败退,定州失败后,有报说河南全境向明朝军队投降了,李自成大惊,李岩就主动请缨,愿带二万军赶赴中州安抚民心,以做根基。本来李岩的远见卓识已遭李自成手下谋士的嫉恨,李岩的主动请缨,谋士牛金星见有机可乘,就趁机向李自成诋毁李岩,说李岩也姓李,“岂不闻十八童儿主神器的谶语了?”,李岩胸怀大志,在河南颇得民望,此一去必定龙归大海等等。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深受谶语影响的李自成,接受了牛金星找机会除掉李岩的建议,牛金星就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饮酒,安排伏兵于大帐,擒杀了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一代文韬武略的李公子,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害死了。杀害了李岩,李自成部众离心,也失去了河南根据地,又成了没着落的流寇,东蹿西躲,最终在湖北九宫山抢粮时,不幸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杀,轰轰烈烈的明末大起义也就此降下帷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岩以文武之才,尽心闯王,怎奈李自成先诚后踞,不听良言,相信谣谶,恃功自骄,大好的功业一败涂地,宵小之辈妒才嫉能,也趁机落井下石,可怜的李公子,拳拳赤心,竟作冤魂。倘泉下有知,是否有所悔悟呢?

点赞7、锡林郭勒盟 网友:唐晨峰

由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不被历史承认,导致那些曾经站在风头浪尖的弄潮儿,个人生平不详,甚至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李岩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只能从当时文人们的笔记中,才能找到他的零星记录。

我们根据各种民间笔记记载,把李岩的生平事迹梳理如下。

李岩是河南人,一种说法他是杞县人,父亲李精白曾任山东巡抚,由于得罪魏忠贤被削职为民。还有一种说法他是河南博爱县人,不是山东巡抚李精白之子。

不管哪一种说法,有一点是相同的,李岩家境富裕,人称“李公子”。这位李公子书读得不错,天启年间乡试中了举人。

举人是科举入仕的门槛,不过要想出仕得排一个冗长的队,且起点低升迁难,像海瑞举人出身官居一品,是不可复制的奇迹,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会试考中进士。

可没等到李岩跃龙门,天下大乱了。某一年,河南大灾,流民遍地,饿殍遍野,活不下去的灾民纷纷揭竿而起。李岩虽然还不是官员,责任心促使他站出来,要求县令开仓赈灾。然而县令非但拒绝赈灾,还使劲加税,试图让自己升迁的步伐再快一点。

李岩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救危济贫,他拿出自家300石存粮,散给饥民,又创作了一首《劝赈歌》,挨家走访富户,希望他们也参与到救济行动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岩虽竭尽全力,也收获寥寥。

一介文人,身上流淌着济世救民的侠义热血,大明王朝缺少的就是这个民族精神,他们的无奈其实就是帝国败亡的写照。

就当李岩满怀悲怆的时候,天底下最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他竟然被一位彪悍女子相中,被掳走做了“压寨夫人”!

此女子人称“红娘子”,出身“绳伎”。所谓“绳伎”,类似于今天的走钢丝,很显然红娘子就是一个靠卖艺为生的女子。这位红娘子在民间笔记小说中大名鼎鼎,可惜正史记载寥寥。

行走江湖的红娘子,也受够了人间冷暖,兵荒马乱之际,她振臂高呼,聚拢一批活不下去的百姓,组成一支义军,四处劫富济贫,与官府为敌。

当红娘子的队伍来到杞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李公子的侠义故事。既爱武装又爱红妆的红娘子,面对侠骨柔情的李公子,不由怦然心动,于是一段“女强盗劫掠美男子”的故事发生:


“会绳伎红娘子反,掳信,强委身焉。”

信,就是李信,李岩原来的名字。据传李岩开始心有不甘,悄悄逃了。不料官府却认为他与盗匪有染,竟把他抓捕入狱。红娘子听说后,率军攻破牢房,救出了李岩,从此二人比翼双飞。

就在这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到了杞县,李岩与红娘子加入了他的大顺军。

李自成的闯军就是个流民武装,整体素质很低,碰上了“好时代”,明王朝腐朽透顶,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要论作战的谋略和政治理念,闯军的层次太小儿科。

李岩的到来,让李自成眼前一亮。他给李自成提了很多建议,归纳起来核心只有俩字——人心。李岩认为,要想取得天下,就必须对准明王朝的烂根下药,即争取民心。由此他提出义军要加强纪律约束,首领要礼贤下士,对百姓要行仁义,对灾民要行抚恤。

为了树立义军的形象,李岩编了大量民歌,以商人身份,在民间四处宣扬。诸如““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让很多贫苦百姓对义军有了一种久旱盼甘霖的期待。

人心所向的李自成大军,果然一路摧枯拉朽,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然而,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呆了一个多月,就失魂落魄地一路败退。李自成原本计划撤到河南,途中他得知河南全境已经背叛了他,去不了了。

李岩提了一个建议:您给我两万精兵,我有把握平叛。李自成不置可否,第二天,他居然让另一名谋士牛金星,以宴请的名义将李岩和他的弟弟李牟杀害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自成自断臂膀呢?

一、李自成对李岩的忠心产生怀疑

从刀口摸打滚爬出来的李自成,天性狐疑,尤其是在逆境中,他肯定会对身边的人,警惕等级提升几个规格。

河南是李岩的家乡,也是他与红娘子的“根据地”,虽然他去平叛成功的可能性大,可也存在风筝断线的可能,万一他拿到两万精兵,与河南叛军一起反咬一口怎么办?

此时,李自成的人头,就是部将们向新主子效忠的最好投名状,他宁可错杀李岩,也不会冒这个风险。

二、牛金星的嫉妒与陷害

推动李自成杀害李岩的幕后黑手就是牛金星。其实牛金星加入大顺军,还是李岩的举荐之功,牛金星本人的水平,也绝不在李岩之下。不过牛金星有三个不为人齿的秉性:心底阴暗促狭、为利益不择手段、投机心强。

在北京时,眼看大顺岌岌可危,为了丞相宝座,牛金星居然还拼命怂恿李自成称帝。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立刻带着他儿子,向清廷投降了。

没有史料记载牛金星与李岩有什么私人恩怨,但从二人的秉性差异来看,他们根本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面对才华跟自己不相上下,人望有远远高于自己的李岩,牛金星暗下杀手不足为奇。

三、李岩的格调与义军不相兼容

如果说牛金星是暗生歹意,刘宗敏等将领,恐怕就是李岩明面上的敌人!大军进入北京城后,忙得最欢的就是刘宗敏,他四处抓捕明朝官员和皇亲国戚,用石头里榨油水的精神,打死一千多人,勒索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当然,刘宗敏抓“大客户”,其他将领们“摸鱼虾”,把京城搞成了人间地狱。刘宗敏在“拷银”过程中,还有意外收获——虏得美女陈圆圆。

这正是李岩最担心的事,他早就建议李自成不能劫掠,优待吴三桂的家人,通过吴襄拉拢吴三桂。结果这两条建议一条都没被接受,既然李自成刚进城就成了孤家寡人,又失去了山海关这个要命的门户。

毫无疑问,李岩已经成了李自成军中最不受欢迎的人,背后下黑手的,又岂知牛金星一人?

四、李自成进京后思想的退化

毛主席当年有一句名言:我们共产党人不做李自成!老人家精通历史,他一语点破了大顺朝短命的死穴!

当年“从善如流”的李自成,刚刚夺取北京,全然不顾天下还未定,就立刻变质了,忘记了进京之后,才是他的真正大考!

所以,李岩选择李自成,本就是一条不归路!

点赞8、江门市 网友:微笑玫瑰

小时候看了一个影视剧《李信与红娘子》,看到李自成拿着虎头鞋,做出杀害李信的决定,心里面还曾义愤填膺。



李信又名李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明朝的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崇祯初年被划入魏忠贤“阉党”削职为民。清初无锡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上说李岩"有文武才"。李岩加入李自成义军,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传说“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就是出自李岩之口。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根基难固。在清兵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退出京师。



关于李岩被杀,《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后,河南异动,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赶到中州,平定叛乱。宰相牛金星进言,说李岩恐有异志,需寻找机会除掉李岩,得到李自成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李岩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时被擒杀。

点赞9、惠州市 网友:逆流。

如果李自成杀的是牛金星而不是李岩,那么大顺王朝就不会流产。李岩之死是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的结果,躺中枪的还有李年、李侔,两人一个是李岩亲弟,一个是李岩堂弟。


李岩国士无双,李自成却残害忠良,真是有眼无珠。我要说的是,李岩之死也是李岩有眼无珠的结果,害他的人正是牛金星,而李岩正是牛金星的恩公。


李自成的诸葛亮——李岩


李岩本名李信,和灭楚无功而返的李信同名。不同于灭楚李信的是,明朝的李信文采风流,允文允武,是举人出身。关于李信,历史上有两种传说,这两种传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明季北略》说他老爸是来自杞县的封疆大吏李精白,李精白可是拥有兵部衔的山东巡抚。


可李岩的后人所编纂的《李氏族谱》却说,李精白不是李岩的老爸而是他二叔,而且这李精白不是山东巡抚而是平民百姓,并且二叔李精白的精白是他的字,其本名李春玉。他不是杞县的而是河内,这个河内不是越南的首都而是博爱县的古称。李春玉跟杞县的关系,只是曾经侨居而已。


李岩的老爸和叔父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岩是李自成的诸葛亮,他可是国士无双。说起来,李岩曾考过举人,怎么也得走仕途之路,怎么就成为李自成的军师,李自成的诸葛亮了呢?


原来,李岩曾被侠女红娘子俘虏,巾帼爱才子,两人成就了一段姻缘。李岩不喜欢红娘子强扭他这只瓜,逃了出来,却被官府擒获。红娘子来了个女杰救才子,然后两人就加入李闯王的队伍了。


李信此后就改名李岩,为李自成出谋献策,像我们朗朗上口的“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李岩的原创,他这个顺口溜不知为李自成获得了多少民心?

他的助力,李自成的重用,两人合作得非常愉快,简直就是明朝的备亮之交(刘备与诸葛亮)。可进京的李闯王,骄傲自满,贪图享受,放任部属,对于李岩的高见由漠视到厌恶。


李岩不想李闯王走不归路,李闯王又讨厌他“没颜色”。李闯王的一意孤行,终于尝到了苦果,在李自成危急之时,李岩挺身而出,正是他的挺身而出,让他走向了不归路,而导致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牛金星。


牛金星的伯乐——李岩


牛金星也是河南人,严格来说,他俩不算老乡。因为一个是洛阳人——牛金星,一个是新乡人(或者)是开封人。牛金星也是举人,与李岩被女豪杰抢回山寨当“压寨男夫人”不同,牛金星是和王姓亲戚闹矛盾。这王姓亲戚也真是个“王”,有权有势。牛金星的牛脾气被治得没脾气,革了功名,发配充军,真是郁闷至极。否极泰来,牛金星赶上了李闯王起兵,文人惺惺相惜,李岩同情他的遭遇,敬佩他的谋略,就邀请牛金星加入李自成的队伍。


牛金星很有思路,其实就是将李善长和邓禹的思路打折汇总一下,提出了“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虽然他原创度不高,但思路也是行之有效,加上牛金星会闯王讨欢心,又推荐了宋献策,逐渐给李岩来了个取而代之,成了大顺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力挽狂澜,猜忌被杀。


慢慢地二把手就变成了二霸手,主要表现在闯王进京之后。李自成轻易而举拿下京师,就开启了享受模式,而牛金星更是对此支持。牛金星的大招也就慢慢成为昏招、损招,故而我认为大顺王朝于牛金星而言,可谓成败皆有他。


糖衣炮弹下的大顺将相终于尝到了苦果,可李自成对失败却不认为是贪图享受的结果,反而对宋献策尤其是李岩更反感。因为李岩、宋献策是难得的清醒人士,对于李自成和一味媚上宋献策是反对的。


烈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自成不听李岩的主意,没有约束军队,又激怒了吴三桂,最终闹成了定州之败,继而又有真定之败。破鼓万人捶,有消息传来,河南全境州县要明朝投降。在万分危急之时,李岩主动请缨,要为李自成化解困局。李岩说,愿陛下借我两万精兵,我直插中州,河南州县必不敢动,纵使有敢动者,也能立即平定,并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李自成看到李岩这么积极,表现的是不置可否。如果是真的,李自成还有翻本的机会,如果是阴谋,李自成就完了。君子所见略同,对于李岩的高见,牛金星是赞同的,可牛金星得到的答案,仍然是李自成的“皇顾左右而言他”。


牛金星知道,李自成渴望,李自成激动,不过李自成也犹豫,李自成也担心,李自成不敢赌。因为李自成,重用牛金星,疏远李岩,李岩很多好主意他也没采用。李自成知道李岩是心寒的,甚至是讨厌他的,更重要的是宋献策说“十八子主神器”的“十八子”已经换人了。


这换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岩。宋献策是商丘永城人,牛金星对宋献策有知遇之恩。牛丞相何其聪明,他看到李自成的顾虑,就想到李自成不信任李岩,尤其是风闻宋献策所谓的“十八子”换人了,不是李自成而是他人就更要做文章了。牛金星直接说,李岩此去,定是要自立门户,作河南王,以后说不定还会对大顺皇帝李自成不利。



牛丞相投其所好,栽赃式的陷害,让本来就多疑的李自成坚定了杀害李岩的决心。因为在李自成的军中,威望很大的两位,一位是李自成,一位就是李岩。李自成本着谁出主意谁负责的原则,把谋杀李岩的事儿交给牛金星。牛丞相以议事为由,大概告诉李岩,李自成支持李岩的行动,并要具体谋划吧。总之李岩毫无防备,迫不及待地去了,他不知道那是鸿门宴,是一条不归路。


茶过五味,酒过三巡后,牛丞相凶相毕露,摔杯为号,隐藏的武士团团围住李岩,接着牛丞相宣布李岩罪状,并立即砍杀。李自成的诸葛亮就这样被杀了,李自成唯一翻倍的稻草就这样给烧了。


总结:

也许,我们认为,李岩之死,宋献策也难逃其咎。从逻辑上来说,李岩之死,宋献策是有责任的。不过,宋献策并非是牛金星的帮凶,但还是好心办坏事。宋献策一向敬重李岩,对自己的恩公牛金星的行为非常不耻,尤其是对李自成进京后的行为更是不满。慢慢地宋献策就怀疑十八子要换人了,有时还会无意流露,最终宋献策被李自成、牛金星所利用。宋献策伤透了心,最后被和刘宗敏一起被清军所俘,投降了清朝。

点赞10、湖州市 网友:爆宠萝莉

谢谢邀请!李自成为什么要杀死谋士李岩?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李自成错误理解李岩的观点,牛金星挑拨离间,进行陷害,刘宗敏和李岩也不是一股道上的人。

李自成原先投奔高迎祥的起义军,人们称之为“高闯王”,高迎祥被孙传庭击败,老闯王死了,李自成才成为新闯王。由于李自成的队伍军纪差,大失民心,队伍越来越少,又遭受孙传庭、洪承畴的打击,兵败逃入商洛山中,一蹶不振。后来遇到李岩,犹如刘备遇到诸葛亮,才有转机。李岩向李自成提出整顿军纪、笼络民心的建议,禁止烧杀掳掠,又为李自成编写了“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歌谣,使起义队伍发展很快,由几千人发展到十几万人,因此,起义节节胜利,一直攻入北京,推翻明朝政府,建立大顺政权。

李自成到了北京,认为天下打下来了,刀枪入库,部队烧杀抢掠,贪图享受之风盛行,大将刘宗敏,敲诈官吏,搜刮钱财,丞相牛金星,招摇过市,聘请同乡,不问政事,使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百姓不堪其苦,背离了李自成。李岩看到这些,向李自成提出许多有利于治国的政治纲领,要李自成爱护百姓,清除部队的流寇作风,不要敲诈官吏,稳定政治形势,赶紧制定治国策略,而李自成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认为李岩也在背叛他,影响他享受了。这些话也得罪了刘宗敏、牛金星。由于京城的混乱,河南全境背叛了李自成,向明军投降。李岩认为自己是河南人,有利于平定叛乱,就向李自成要两万精兵,前往平叛,而李自成认为李岩有可能去联合河南人自立,却没有答应。刘宗敏杀了吴三桂的父亲,强占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遭到李岩的反对,使刘宗敏怀恨在心。牛金星本身就怕李岩抢他的丞相,三天两头在李自成面前说李岩的坏话。满人也想除掉李岩,暗中收买牛金星,要借牛金星的手,杀掉李岩,牛金星就成了满人的奸细,李自成一点儿不知,总认为李岩会背叛他。牛金星说干脆杀了算了,免除后患,所以李自成就下定了决心,杀了李岩。

李岩被杀,大顺政权优秀的治国能手、忠臣没有了,这是李自成自取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牛金星一看李自成兵败,赶紧投靠满人去了。这些值得后人警醒!



点赞11、洪湖市 网友:亦难。




李自成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不是具有雄韬伟略的王霸之才,军国大事缺乏主见,危难之时缺少化危为机的方法手段,无深谋远虑,无识人用人之明,更无驾驭人才的能力。但这也不能苛求于他,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也不是随便那一个人就能具有的,何况一个起于青萍之末的草莽英雄呢?如果能有口安稳饭吃,李自成绝不会造反,他是靠命运和一股子闯劲才成为“李闯王”的。明朝末期,天灾人祸不断发生,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辽东战患未平,陕西、河南连年荒旱,赤地千里、饥民遍地,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官吏腐败,横征暴敛。饥饿的老百姓无法生存,只有铤而走险。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明朝,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李自成及时采纳了谋士李岩的建议,响亮提出了“均田免粮”,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时来天地皆同力,一举攻入北京。若举措得当,顺天应人,建立稳固的政权也并非没有可能,可惜农民普遍具有的小富即安的心理闯王和农民起义军将领也难以摈弃,一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确的建议也懒得研究分析,更是不可能采纳。贪图享受,不辨忠奸,军纪废弛,抢掠百姓,致使闯王义军很快便失去民心,闯得热热闹闹的李闯王仅当了42天的皇帝就被赶出北京,这并不仅仅只是命运的安排,更是由于打下北京后李自成的举措失当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闯王义军的成功靠的不仅是一股子闯劲,靠的是正确的策略争取民心,他们才能势力迅速壮大攻入北京。但在许多义军将领眼里:似乎占据国都北京,逼死崇祯,李自成登基做皇帝就是胜利了,万事大吉了,于是就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实际上定国安邦、治理国家远非那么容易,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精密谋划、消除隐患于萌芽,困难危机就会接踵而至,稍有不慎,国家的倾覆也就是转瞬之间的事,别看今天做皇上风光无限,一不小心明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我们知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只图一时的轰轰烈烈、热闹快活。军事需要“审计重举,明画深图”,预见力是一个领袖人物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天下未安,外患未除,仅仅攻下明朝首都北京就可以享受安乐了吗?只看到眼前的胜利,却看不到潜伏的危机,贪图享受,盲目乐观,导致倾覆败亡是必然的。

忧劳可以兴国,淫逸足以亡身,一支起义军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足智多谋的将帅、没有严明的军纪,没有行之有效的训练管理方法是不可以战胜实力强大的敌人的。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李自成非王霸之才,无雄韬伟略,甚至在关键时刻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分析能力,思想认识局限使他不可能得到定国安邦的王佐谋士。牛金星、宋献策只是粗通文墨的江湖术士,皆无治国之能。牛金星更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阴险小人,擅长阿谀奉承,用这种人做宰相,如何辅助治理国家?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牛金星被任命为天祐殿大学士,牛金星又荐举军师宋献策。牛金星目光短浅,治国实无一策,没有先见之明,看不到潜在的危机,更无化解之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牛金星以宰相弄权,热衷于登极礼仪,教习登极仪式,不断地劝进李自成,巨大的危机无法消弥而纵情声色,贪图享乐无疑是饮鸩止渴,短暂的胜利之后,倾覆瞬间而至,不失败灭亡哪里还有其他的道路呢!






唯有李岩是个真正可用的谋士。曾向李自成提出“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李岩派人扮成商人,在民间广布流言:“闯王仁义之师,不杀不掠”;还编出童谣,让小儿到处传唱:“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就是在这一年,饥寒交迫的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甘霖,纷纷加入闯王大军,义军的声势更是空前地浩大起来,一时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各地明朝守军望风而靡,无不归降,闯王义军迅速壮大,一举攻入北京。



不幸的是,攻下北京之后李自成和一众农民起义军将领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外患未除、内忧尚在,李自成进北京后,对明朝官绅极尽杀戮羞辱之事,拷打官员,抄家助饷,士卒抢掠,军纪极差。对此李岩意识到如此下去将导致败亡,因此给李自成上书提出四件事:

  一、修葺城墙,洒扫大内,选定吉日,百官迎请,举办登基大礼。

  二、在文官追赃中,除了死亡、归降的,可分为三类人:贪污的交给刑官严追,家产全部没收;抗命不降的,在追赃完成后还要定罪;为官清廉的,免于刑事,可自由选择“助饷”的数量。

  三、各营的兵马,退到城外安营扎寨,听候调遣出征。闯王登基后要心怀尧舜的仁心,以尧舜的德政治理天下。一切军兵不宜借住民房,严军纪、勿扰民,以免失去民心。

  四、目前明朝各镇都备兵入京复仇,边报很急。皇上登基后不必兴师征讨,宜向各处派遣使官招降安抚,给各镇将军许诺侯封。让明朝的太子奉祀自己的宗庙,“与国同休,则一统之基可成,而干戈之乱可息矣”。

  应该说,如果李岩的上书能得到重视,李自成的大顺朝可迅速步入正轨,稳定了民心,也使明朝投降的官吏心安,实在是安定江山的良策。但是李自成见到上书后,很不高兴,批示了3个字“知道了”,四件事都不执行。

  实际上也正是这此上书埋下了李岩被杀的导火索。首先李自成的军队多为草莽粗汉,过去每攻下一城就“打土豪”,抢掠一番,轻者混几口美食,重者抢些金银珠宝,实无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眼光。其次,李岩的正确谋略引起牛金星的嫉妒,产生了谗言陷害之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岩的才干使得闯王也心生忌惮,如重用李岩将来恐怕难以辖制。

  在打下北京城后,义军将领没能及时扭转“流寇”思想。李岩发现后想进行阻止,但是李岩与闯王李自成没有达成共识,更不可能获得闯王的支持,这对李岩来说是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在没有闯王支持的情况下,李岩的建议与农民起义将领的流寇思想严重对立冲突。这势必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好不容易打进京城,不好好享受快活一下,大捞一把怎么行?






闯王军纪废弛,纵兵侵掠。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还用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威胁吴三桂归顺李自成。此时崇祯皇帝已经自杀,李自成自立为帝,山海关外又是整军待发的清军。吴三桂正值骑虎难下之际,听到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的消息,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了清军,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关。起义军形势陡转直下,吴三桂降清后率兵直逼北京城,李自成初战不利。5月5日,李自成率兵进攻吴军大营。从上午9点战至晚上7点,互有杀伤。突然狂风大起,李自成军中旗帜被吹断,李自成中箭落马败退,被迫撤出北京城。

定州失败后,河南全境都投降了明朝军队。李自成大惊失色,同部下商议对策。李岩主动请缨,愿意亲率两万精兵,如果拿下中州,则附近的郡县一定不敢再轻举妄动,就是有敢暴乱者,也能及早平定它。但闯王却没有答应李岩的请求。实则是担心李岩一旦带兵收复河南势力强大后便不再受其节制,这时牛金星趁机向闯王进谗言说:“李岩此去一定不会再回来,早有叛心,不如杀掉。”李自成竟然相信了这种鬼话,令牛金星设酒宴在席上杀掉李岩。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义召李岩到军营中饮酒,安排伏兵在营中隐蔽处,将李岩和他的弟弟同时擒杀。


闯王草莽非枭雄,

命得天时进北京。

自断股宏难为继,

运去九宫逃亡终

点赞12、枣阳市 网友:苏嘉黎

根据目前的历史资料分析,李岩很可能是李自成用过的化名误传产生的人物,李自成杀李岩,这是玩自杀吗?

李自成曾用过李炎、李延等名

清朝编撰的《明史》里确实有李岩这么一个人物,并且说是李自成杀了他。李岩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剿闯小史》中,《剿闯小史》是一本小说,大约成书于李自成兵败以后。而在清初吴伟业的《绥寇纪略》中,则写了李岩又叫李信,是杞县举人,他父亲是颍州人李精白。计六奇的《明季北略》也引用了这个说法。《绥寇纪略》和《明季北略》流传较广,一般认为《明史》就是受了它们的影响。

然而当时一些在农民军里呆过的人则表示,从来没见过这个人,比如曾经在罗汝才军中呆过的郑廉所写的《豫变纪略》一书里就说李岩“其为乌有先生也”。杨士聪等经历了李自成进京事件的人也都没提到过李岩。当时农民军活动的地区的地方志里也没有记载李岩的事迹,而李自成、宋献策、牛金星等人则都可查到。

而且更奇怪的是杞县县志里还有一篇文章叫《李公子辨》,断然否认有李岩这么一个人,《颍州志》也毫不客气的说李精白从来没一个儿子叫李岩,李精白的长子叫李麟孙,次子叫李鹤孙,所以关于李岩的记载很可能是小说家言。

而顾炎武所著的《明季实录》说李自成又名李炎,其他一些资料也把李自成义军说成是李延所统帅的,所以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李岩不过是李炎、李延读音相同误传以后,被当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李自成杀李岩可以体现李自成的凶残,所以清朝撰写《明史》是就直接写了进去,仅仅是为了黑化李自成而已。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