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如何看待张小敬所说:原来今天的危机,居然是因为自己而起?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马伯庸原著《长安十二时辰》第二十四回。
看原著,更深入。
萧规的初衷
当年张小敬在烽燧堡战役中,为了救萧规,牺牲了自己的一只眼睛。
萧规和张小敬,闻无忌九死一生,都活了下来。
当萧规怀着美好的愿望去投奔姐姐时,残酷的现实让他开始质疑这个他为之搏命的大唐。
后来在官府的赶尽杀绝中,萧规为了生存来到了边境灵武的守捉城。
刚开始的时候,萧规确实是想极度的报复,恨不得所有的人都死了才好。
但是,活着活着,他就改变了初衷,他想明白了:
原来是他当初拼命守护的大唐病了,为此,他愿意燃烧自己,用蚍蜉这剂苦口良药,来医治这个病入膏肓的大唐。
萧规蛰伏九年
蚍蜉并不像突厥狼卫那样,要毁灭整个长安。
萧规的终极目标并不是长安这座伟大的城市,他的目标是天子,以及围绕着天子的皇亲国戚,高官显贵等特权阶级。
他还是忠于大唐的,只不过效忠的方式不同。
他效忠的是那个曾经英勇无畏的大唐,而非现在这个病入膏肓的大唐。
为此他蛰伏九年,设计了这个无比辉煌的计划。
他要让那座花费了四百万贯,让不知多少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太上玄元灯楼”在它最明亮的时候,送那些导致大唐生病的人上西天。
今日的果是当日的因
萧规是守捉郎的头领,所以他虽然远在灵武,但一直都注意着闻无忌和张小敬。
后来,当他听闻了闻无忌和张小敬的惨事之后,他决定加快他的计划,好为他们讨回公道。
于是就在这时,他恰好收到突厥大汗要报复大唐,需要守捉郎协助的事情。
其他守捉郎都不敢接这个活,只有萧规敢。
随即萧规的蚍蜉组织就主动联系了突厥大汗,并借他们的手下制定了以下的这个计谋。
在烽燧堡的时候,张小敬就知道萧规是一个猛火雷专家。
所以他一想到“阙勒霍多”就不禁苦笑,原来自己今日的搏命,是因为当初自己种下的因。
张小敬决定加入蚍蜉
张小敬仔细想着萧规所说的话,竟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反驳的理由。
这让张小敬感到了无比的恐惧,萧规如此恐怖的阴谋,居然可以如此的正大光明。
张小敬本来就对朝廷怀有恨意,他答应李泌并不是因为他想帮助朝廷,而是因为他想保护全城百姓。
既然现在萧规的目标并不是百姓,而是那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更何况现在靖安司已经没有了,李泌,檀棋,姚汝能,徐宾等人也不知所踪。
他已经找不到让自己再坚持下去的理由,看着自己眼前这个昔日的老战友。
他决定,加入蚍蜉。
早晨从下午开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第二十四回。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欢迎评论,还有后续。
张小敬救了萧规,萧规要杀皇帝。他要是不救萧规,就没有这场《十二时辰》
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烽遂堡战役时,老闻和张小敬给剩下的兄弟编织或者说描绘了一个梦幻的长安美梦图,给所有人对于长安的想象插上了理想主义的翅膀。但是九死一生回来之后,每个人的生活乃至机遇并不好,甚至一个个家破人亡。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又如何?在那样一个善恶不分的吃人社会,依然得不到安身立命的生活。
第二:老闻的惨死和张小敬因为替老闻报仇而被判死刑,让烽遂堡生存下来的兄弟们彻底失去了对长安的希望,毕竟职位即使做到不良帅依然抵不过官僚机构的迫害,救不了别人也保不住自己。老闻死张小敬入狱是压倒这些人仅存希望的稻草,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所以张小敬说这些因他而起,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一个结果的出现往往是多重原因的交叉作用,本质上还是当时朝廷的不作为以及社会黑暗造成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才会有那么多为了生活揭竿而起的人。
常思己过,没必要啥事儿都和自己挂钩。
凭这句话,也得买一本看看。因为说得太切合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