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李商隐《风雨》赏析
《风雨》一诗的作者,李商隐,我国唐朝著名诗人。他的一生,宦海浮沉,羁旅漂泊,孤寂潦倒。诗人怀才不遇,暮年感伤而作《风雨》一诗。“风雨”有两重含义:一是自然的风雨,二是如风雨般的世态。前者只是诗人的象征,后者才是诗人的着意。
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句中的“宝剑篇”为郭元振所著。其人先前的经历与诗人相仿,后以《宝剑篇》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居高位。而诗人自已怀才不遇,遭遇凄凉,身世漂零,直到暮年也没有郭元振那样幸运。于是,诗人仰天长叹。这种羁旅飘泊的日子,什么时侯才是尽头啊!
次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句中,“黄叶”、“仍”、“风雨”分别与“青楼”、“自”、“管弦”对仗和对比,达官显贵的灯红酒绿、荒淫无度,恰好衬托了诗人的孤苦、沦落和惆怅。尤其是“仍”与“自”的对仗和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苦无助。
第三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是说新交的朋友遭遇世俗的非难而不见,以往的知交也因世风日下而疏远。“遭”与“隔”的对仗,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满腔的愁怨。
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句中,涉及一历史人物马周。此人落拓之时,到旅舍住宿,遭到冷遇,饮酒时店小二不肯送酒过来,只好自已取来独酌。后来马周得宠,飞黄腾达。诗人想,自己有着与马周当初一样的落拓,却没有马周日后的幸运……这时,诗人一腔愁绪,难以释怀,沽新丰酒而独酌,借酒浇愁。
这首诗,诗人借郭元振、马周的故事,反衬自己孤苦无助、凄凉、落泊的遭遇,同时也流露了诗人的苦闷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诗人向往开明政治,渴望匡时济世的强烈愿望。
五言律诗《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②。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③,
销愁斗几千?(平声先韵)
【注释】①唐书郭震传:“武后召與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②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③三辅旧事:“太上皇(汉高祖之父)不乐关中,思慕乡里,高祖徏丰沛屠儿沽酒煮饼商人,立为新丰。”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④王维诗:“新丰美酒斗十千,”言酒价也。
【作意】这是作者自伤羁旅漂泊,无所建树也。
【作法】起首以郭震上宝剑篇而得武后嘉叹,引起自己的穷年羁泊的不得意。颌联即承上文作两扇写,风雨中黄叶的飘零仍旧,是喻自己的羁泊;同时青楼上管弦的嘈杂依然,是喻别人的欢乐,一悲一乐,以“仍”“自”字为诗眼。颈联是说自己交游的落寞,意谓纵有新知,偏遭薄俗,不能久要;岂无旧好,已隔良缘,无由援引。仍自从上文“羁泊”发源。愁恨如此,虽心厌美酒,但可消愁,亦不惜沽饮,结出借酒消愁之情。
《风雨》是李商隐暮年穷途的一曲悲歌。
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宝剑篇是唐名将郭元振落拓时的托物寓怀之作,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同样怀有郭的抱负和热情,却没有郭那样的幸遇,只能把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笔。虽然诗人连用了凄凉.羁泊.欲穷年等字样,却在这其中蕴含了一股金剑沉埋的郁勃不平之气。
颔联: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铉。触物兴感,以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遭遇,与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沉沦寒士,青楼豪贵,完全是两幅对立的人生图画。仍.自二字传神,黄叶本凋零,风雨更摧残,管xuan自顾乐,谁见人间苦。冷酷的社会,现实的人际关系,跃然于眼前。
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新交为世俗诋毁,旧识关系疏远。诗人由于无意间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被强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的罪名。遭.隔二字,写出了诗人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包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
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新丰酒是唐马周故事,诗人借以伤叹自己只有马周未遇时的落魄,却没有马周后来的幸遇,只能靠酒来浇心中的垒块了。然而如今羁泊异乡,即使想取新丰酒也不可得了。心断二字更将诗人内心的郁积发散到了极致。
此诗题称风雨,其实象征着现实社会氛围。所用二典,亦透露了诗人的用世热情,并非一味的悲鸣。而环境的冷,内心的热映衬统一,正是此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风雨。
凄凉宝镜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旧辱,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年酒,
销愁斗几千。
这首五律我这里就学习下一诗的主要声律比对方式方法。
简单的说,这首诗有两种声律比对,一是作为诗的吟诵构成平仄旋律,有两个旋律支撑点,在诗的第二第四字上下句八字构成(凉,泊,叶,楼,知,好,断,愁),(剑,穷,风,管,薄,良,丰,几)都是一平声对一仄声。
另一种声律比对是音节区域特征对立比对,由阴声韵和阳声韵对立构建在诗的第五字(宝,欲,仍,自,遭,隔,新,斗),全部八字都是一阴声韵对一阳声韵,即由平仄调式作比对旋律,插入阴声韵对阳声韵的核音组合,形成上下层声律对立比对,构建出该诗的阴阳对立型诗节奏。
这里要说的是,传统格律诗的平仄语音关系和作用是与王力先生的平仄不同的,传统格律诗的平仄四声是舒促对立,即平为舒声,上去入为促声,它的音高对立是与阴阳域共生色彩,不是真正的音高对立,即没有音韵学意义的平仄音位对立,而王力先生的格律诗平仄律是假设平仄能构成格律诗节奏,无需其它核音的组合插入,假没汉语有平仄就自然存在平仄对立。
传统格律诗的中古文言文读体系,是以等韵学为语音格局支撑的,它的最基本语音特点是存在韵图的内外转语音区别作用,由此而产生出传统格律诗声律对立比对的主元音对立三种构建方式方法(核音组合),一,硬腭/洪细对立,二,翘舌/非翘舌对立,三,高,紧/低,松对立,以及由浊音/非浊音,舒声/促声,平/入,清/浊,阴声韵/阳声韵对立等等的核音组合,所以,写传统格律诗一定要知道这些音节音素,区域区别特征的组合以及文字语音在这些组合内的归属,这就一定要学汉语等韵学!
从而懂得传统格律诗是如何把诗的音乐形象用语音诉诸想象,把握形象,怎样通过某种体系的声音由发音位置,发音方法等,把体内的语音赋予了某种具象,从而产生形象,让声音把想象具象化,意象化,形成一种体系性的语音美听觉艺术。
《风雨》原文如下: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要赏析这首诗,先了解一下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的一生最幸运的是从小到大,都有贵人相助。
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家族的一个亲戚,教他读书,写文章,直到16岁,而且李商隐的文章写的特别好,很快就声名鹊起,被当时的很多名人士大夫所知。如白居易,令狐楚等等。
令狐楚是朝廷的一个大官,知道了李商隐家境贫寒,父亲去世,而且文章还写的特别棒,令狐楚把李商隐接到自己家中,亲自教李商隐骈文写作,因为要走上仕途,骈文是应试的标准文体,对于这种标准文体,令狐楚深谙其道,而李商隐是弱项。但是经过令狐楚的亲授,李商隐很快就掌握了,并把弱项变成了强项。后来终于考上了进士。
失去父爱的李商隐,性格内向,谨慎,令狐楚可以说像父亲一样的关心照顾他,李商隐内心很感激,李商隐也许内心的自卑,和令狐楚儿子令狐绹恭敬谦卑,但却无法真正融入到那个精神圈。
也就是在令狐楚家生活学习期间,李商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他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想要用自己的本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那年冬天,令狐楚病逝。失去了靠山的李商隐自知不能再在令狐家族待着,虽然令狐楚生前对李商隐很欣赏,如同父亲一般,但是李商隐和官二代的令狐绹这个哥哥之间的关系却微妙,所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就请求离开令狐家。
就这样,李商隐转而投到了王茂源的门下,王当时也是朝廷的要员。王茂源也特别欣赏李商隐,后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商隐。
不久,唐王朝内部开始了以牛儒僧和李德裕为首的党派的斗争。李商隐陷入其中。
令狐家族属牛党,自己老丈人王茂源则接近李党。一边是帮助自己的恩人,一边是自己的岳丈。而李商隐本身无党派人士,没有门户之见。他只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是,当时的处境必须要求他做出一个选择,显而易见,这两选是很艰难的。无奈李商隐选择了自己的岳丈。
选择任何一方,必然得罪另一方。李商隐的这一选择彻底得罪了令狐家族,令狐绹说他忘而负义。阴差阳错这场党派争斗,最后令狐绹胜出,并成为当朝宰相。李商隐处处被排挤,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只能远离京城,远走他乡,随人做幕僚,从此悒悒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李商隐,诗歌的创作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李商隐把自己的报国无门等所有心中的郁闷,感慨都写在诗中。
《风雨》正是在党派争斗后写的,此时诗人正在异乡漂泊。理解这首诗也就不难。
这首诗中有两个典故——开头的“宝剑篇”和结尾的“新丰酒”。
“宝剑篇”讲的是唐代前期的名将郭元振在落拓,未遇到懂他的人时写的托物寓怀之作。诗借宝剑沉埋托寓自己怀才不遇,并在诗中表达了积极的用世的热情。还好,这篇诗文被武则天所赏识,也就实现了郭元振的报国之志。
“新丰酒”讲的也是唐朝的故事:马周落魄时,西游长安,在一个叫新丰的旅舍吃饭,马周想要喝酒,可是店主只顾招待商贩,对马周冷淡,于是马周自己取酒独斟。幸运的是马周后来也得到皇帝赏识,做了高官。
开篇“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写的是抱负与实际境遇的矛盾。自己虽然有郭振远的远大抱负和用世的热情,但却没有他那样的机会了。只能将满腔的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寄托在诗歌上。
诗中用“凄凉”,“羁泊”欲穷年,给人一种苍凉沉郁的气氛。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中展开。
颔联“黄叶扔风雨,青楼自管弦。”对仗工整。进一步承接上联抒写漂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
叶子黄了,却还要被风雨所欺,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而豪门贵族高楼里的管弦声,贵族们正在轻歌曼舞。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显示的是苦者自苦,乐者自乐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
在漂泊异乡的日子,李商隐想到了朋友,因为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可是诗人的朋友又如何呢?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颈联也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句。新交的朋友遭到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交关系也疏远。由此可见现实中的诗人被孤立的处境。也包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颈联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进一步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进一步抒发。凄凉人间的风雨,已经渗透到自己朋友,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找不到一个温暖的角落。
诗人在这样的境况下,只想用酒温暖一下自己。想起了“新丰酒”。“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可是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的,无法消除内心的愁闷。
《风雨》题,语意双关,既是指自然的风雨,又指人间的风雨。
这首诗是对羁旅漂泊异乡时因看见凄风苦雨,而引起了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不仅反应了人世间的冷暖。更透露出诗人内在的用世热情和生活的热情。开头结尾的两个典故,
不只是作为自己当时境况的一种反衬,同时也表露出了对开明政治的向往和报效国家的强烈要求。
即使正面写自己的凄苦苦闷,也表现了自己努力挣脱苦闷的努力。环境的冷和内心的热之间相互映衬,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怎么突然想起邀我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不是很喜欢李商隐,虽然他的诗写得很好很好。
在敲下凄凉宝剑篇的时候,忽然想起你说过很喜欢这首诗。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有年在咸阳过重阳节,我当着很多老前辈的面念了首温瑞安的诗,那首诗里写“你是黄叶/当知秋风/你在青楼/当知管弦”。
那是一首很武侠的诗,也是一首很感伤的诗。武侠也可以是感伤的。
只是那个重阳我浩荡极了,把感伤读成疏狂,惊得老前辈们窃窃私语。
两年后的我却再也无法那么浩荡那么疏狂了,也再没有机会见那些老前辈。
而此刻窗外的光昏昏,喧嚣隔着很远很远,真切的只有鸟鸣,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莫名有些感慨。
你还年轻,怎么会喜欢这样的诗这样的句子。
而我也还年轻,又为什么要解读这样的句子呢?
我们本该是辽阔的大草原上,美丽而矫健的鹿或者马,为了找自己想要的天地肆意狂奔,变成自己想变成的苍鹰和云朵。
可我们不是。
没有人是。
不知道千年以前的李商隐,在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那些豪言壮语,那满腔挥洒不尽的豪情和热血,一次次被风雨冲刷着。
其实黄叶啊,青楼啊,都一样被那风雨冲刷着,他们没有变过,我们也从来没有。
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就成了一个人了。
我什么都不属于,什么都不是。就算是喝酒,也只是一个人的酒。
所以我要写《我的徒弟是妖怪》。白晚风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类觉得她是妖怪,妖怪觉得她不是妖怪,这世上没有属于她的阵营。
没有人能够了解她,没有人能够认可她,但她毕竟还有师父和朋友,可总有一天,朋友会离开,师父也会弃她而去。
那时候的她,想必很难过吧。
有时候我想,一些诗,一些话,一些故事,读不懂真好,希望读不懂的人永远都不要懂。
情绪都是别人的,大家经过他,翻阅他,然后打马疾驰而过,把诗和别人抛在烟尘之中,一阵风来,就什么都不记得。
于是黄叶在雨里凋落,于是青楼上丝竹悠扬,新丰酒店人来人往,酒精顺着喉咙在肚子里烧过,最后消散于无形。
每天如此,没有区别,就像太阳升起月亮落下一样,虽然惊鸿一瞥,但没有人会挂在心上。
就像失意的诗人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也不过是人流中一个不起眼的过客而已。
你不会想知道他的故事,就像你不知道我的故事一样。
-------丸--------
文:祁门小谢
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此诗是李商隐自感怀才不遇,写交游冷落的苦闷之情。诗人以《宝剑篇》伤心不遇,而郭震上《宝剑篇》反而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虽作者自己有满腹才华,却遭际凄凉:到处羁旅漂泊,终年奔波无以寄托。自己身世漂零,有如黄叶更加上风吹雨打,而朱门达官显贵却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独自漂零,致使李啇隐十分冷落。他在万般无耐之中,只好以酒消愁,即便酒价昂贵,也不惜沽饮几杯。丛观商隐一生,最可悲哀的是: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四方流浪寄寓幕府,穷困潦倒,心力皆衰。因此,他在此诗中才喟叹深沉,词哀情苦。
问题:应该怎样赏析李商隐的伤感唐诗《风雨》?
《风雨》 李商隐 【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一、关于用典
1、宝剑篇
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收到了赏识。李商隐反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我虽然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可是我依然“羁泊欲穷年”。
2、新丰酒
仍旧是不遇明主的感慨,虽然也是喝新丰酒,但是我怎么就没有马周的运气呢。借酒消愁愁更愁。
注:李商隐诗中的新丰酒不是说地名,而是说不受人尊敬的意思。
以上两处是明典。另有其他的化用是暗典,例如销愁斗几千。
《汉书·东方朔传》:"销忧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又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
二、关于对仗
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这是对比的写法,对仗以“反对”为佳。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有一联: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以凄凉景物对落魄之人。而李商隐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就多了变化与对比,类似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李商隐“黄叶”一联及其自然,天生的好对联。
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这一联似乎就不如“黄叶仍风雨”那一联。而且有合掌之嫌。新老朋友的际遇都不甚得意。
不过也有分析说李商隐其实暗喻自己的遭遇:"新知是指自己娶婚于王氏,旧好是指令狐家族。李商隐学习于令狐,娶妻于王氏家族,如同罗密欧娶了朱丽叶,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一生不得志。
如果这样解读的话,这一联是一首诗的诗眼。
结束语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是暗淡生活中一抹亮色。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这两句几乎就是李商隐的自传。
令狐楚当年收李商隐于门下,精心传授其骈文的写作,而且运作李商隐中了进士,没想到李商隐却娶了政治对手的女儿,因此令狐陶一直耿耿于怀。
陷入朋党之争以后,李商隐仕途运蹇 ,虽然示好于令狐陶,但是并没有得到原谅,一生沉于下僚。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老街味道
《风雨》——(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李商隐一生坎坷,无论是情场和官场都十分不如意,一直受到风雨摧残。本诗风雨无情,叶子的不幸,写到极致。不幸的叶子正是李商隐真实写照。“风雨”既是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人生旅途风雨,此诗慷慨悲歌。
诗开篇暗用典故,郭震因“宝剑篇”被武则天重用。诗人用“宝剑篇”代指自己诗作,一直沒有被赏识,寓含理想报复和人生境遇矛盾困境。
首联“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凄凉”、“羁泊”、“欲穷年”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悲酸凄苦。衬托出诗人怀才不遇、悲愤和落拓潦倒的无奈。
颔联承上用“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黄叶本已衰枯,风雨仍在摧毁。与后句“青楼自管弦”形成对比。
豪门贵族的高楼玉阁,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急管繁弦。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迥异的人生图景。“自”画出青楼富责得意纵恣,与“仍”对应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颈联:“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引出“新知”“旧好”,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独困境。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非难,故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既无新知,又无旧好,心中忧愤郁闷无法排遗。使李商隐交游冷落,
尾联:“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无可奈何情况下,诗人只好借酒浇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且沽饮几杯。诗人对現实不滿,对壮志未酬,以一个问句渲染得淋漓尽致。
全诗喟叹深沉,词哀情苦。首尾两联,用郭元振、马周之典,形象对比鲜明,揭示一个才华横溢文人,成为党派斗争牺牲品及内心痛苦。
李商隐的性格和大唐诗人的性格都不大相同。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因为人生在社会,永远摆脱不了时代大潮的裹挟,人的心中总是会刻上时代的影子。这就像是一首歌所唱的那样,野火在轻轻地烧,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当时,原来豪放阔达高唱大风歌的盛唐精神,已经被安史之乱和宦官专政以及党争消磨殆尽了,唐朝进入了暮年时期。这正如李商隐所说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歌时代的伤感必然会投射到诗人们的心中。我们可以看到,晚唐的诗人们,罗隐、温庭筠等 ,大多是悲伤的伤感的,他们的背影是那么的落寞,他们的神情是那么的悲伤,这就是晚唐,而李商隐是晚唐的悲伤中的最悲伤的人。
第二,李商隐的性格软弱内敛,但是软弱的内心又有熊熊的火焰在燃烧,这就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矛盾。他早年曾经上山学道,但是道家的清心寡欲又不可能浇灭他内心的热火,他与一个女道士恋爱,最终违反道规被赶下山。从此之后,搞得李商隐老是产生幻觉,他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也是谪仙人。自己爱过的人也是仙人。如果说李白老是想邀请仙人来一起喝酒做朋友的话,那么李商隐老是想邀请仙人、仙女来一起谈恋爱。但是幻想终究是幻想,在一场大梦醒来之后,李商隐满满地都是惆怅。
李商隐自己认为是李唐的宗室,又是家族的长子,理所应当担负起振兴家族的重任。但是命运弄人,李商隐24岁就高中进士,而且受到了权贵令狐家族的青睐,本来可以青云直上,但李商隐与王氏家族的联姻,又让他彻底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因为王氏家族在晚唐的党争中,属于李党,而令狐家族属于牛党,每次两党相争,受伤害和波及的总是李商隐这样的人。所以,纵然有一身大才有着凌云之志的李商隐,一辈子就在最底层的官职上,悲愤交加。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已经明白,李商隐为什 被称为是唐朝的朦胧诗人了,就明白他为什么写那些无题诗了。那是因为,李商隐的尴尬处境,让他必须要小心翼翼地甚至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李商隐的朦胧诗倒也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他主要是运用一些典故,运用一些意象,这个意象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进行加工过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读他的诗,对我们考验最大的是学养和想象力。你要是能和李商隐一个频道,就能懂得他诗。
大概在李商隐的晚年,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李商隐,还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的遭遇不能释怀,他还是要沉默地呐喊:为什么别人都能混的那么好,为什么别人仅仅是靠一篇诗文,就能受到重视,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而自己空负凌云之志,到头来却事业蹉跎年华老去。他写下了这首风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风雨,在不同的人的眼里,自然是不同的味道。在性格淡泊的孟浩然眼里,是那样的安静祥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在李商隐的眼里,这个风雨与他人生的风雨一样,可谓是秋风秋雨愁杀人啊。所以说,李商隐的这首风雨,其实写的不是自然界的风雨,而是他人生的曲折人生的风雨,写他的内心的风雨大作的不平之气。
《风雨》
(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翻译成现代文:
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我们上文说过,李商隐认为自己的有凌云之才,但是你看人家郭元振写了篇文章《宝剑篇》,一下子就能成功进入朝廷,你看人家马周,也是四处漂泊,但最终为人赏识而进入朝廷,这就是诗中的宝剑篇和新丰酒的典故,而对照自己,自己也有惊世之作,自己更有经年的漂泊,但是至今连一点机会都没有。所以李商隐很生气很自责很感叹命运的不公。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自己大概就是在风雨中痛苦的黄叶,飘落大概是就是自己的命运。而另一边,高门贵族们正在歌舞管弦,所以,李商隐又生气了。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很显然,我们可以想象,李商隐必然是受到了什么委屈,被人误解了,连朋友都不相信自己了。因为李商隐本来是牛党的人,牛党的令狐绹还是他的恩师,但是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李商隐一直被令狐家族所批评,社会舆论也不理解他,认为李商隐是首鼠两端的小人。所以李商隐在外面被人误解,是个大概率的事件。所以李商隐一辈子就活的很憋屈。
所以最后李商隐说,那么多的忧愁烦恼该怎么办?很显然,曹操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于李商隐来说,只能是买酒浇愁了,管他多少钱,能把眼前的烦恼赶紧消除了才好!
你看,李商隐就是这么忧愁,这么憋屈。
谢邀答!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仿佛一直在受到风雨的摧残,故此诗慷慨悲歌,一伸抑郁愤懑之气,这里的“风雨”可谓是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隐含自己自己坎坷经历,情景交融,恰到好处。诗的一开篇就在苍凉沉郁的气氛中展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也因曾落拓未遇,但因《宝剑篇》而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之志。这里暗用此典。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穷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似乎满纸悲酸凄苦。但由于“宝剑篇”这个典故本身所包含的壮怀激烈的意蕴和郭元振这位富于才略的历史人物在读者脑海中引起的联想,它给人们的实际感受,却是在羁旅飘泊的凄凉中蕴积着一股金剑沉的郁勃不平之气。颔联承上,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前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后句实写青楼管弦正形成一喧一寂的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 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两句中“仍”、“自”二字,开合相应,极富神味。“仍”是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它不仅用加倍法写出风雨之无情和不幸之重沓,而且有力地透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字既有转折意味,又含“自顾”之意,画出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的意态。它与“仍”字对应,正显示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那样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间关系,而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愤激不平,也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在羁泊异乡的凄凉孤孑境况中,友谊的温暖往往是对寂寞心灵的一种慰藉,颈联因此自然引出对“新知”、“旧好”的忆念。但思忆的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由于无意中触犯了朋党间的戒律,诗人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遭到种种诋毁,被加上“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一类罪名。在这种情况下,“旧好”关系疏远,“新知”遭受非难便是必然的了。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从“青楼自管弦”到“旧好隔良缘”,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深一层描写,也是对人生感受的深一层抒发。凄冷的人间风雨,已经渗透到知交的领域,茫茫人世,似乎只剩下冰凉的雨帘,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温暖的角落了。唯一能使凄凉的心得到暂时温暖的便只有酒——”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和首联的“宝剑篇”一样,这里的“新丰酒”也暗用典故。初唐的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住新丰旅舍。受到冷遇,遂取酒独酌,表现出不凡的气度和性格。后来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然而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发抒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正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但品味全诗,便会体会到作者在批判揭露阴暗现实的同时又表现一种积极用世的生活热情。首、尾两联用郭元振、马周之典也流露出对初唐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时济世的强烈要求。这正是一切正直的有事业心而又不遇于时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心境,此诗不仅是作者人生的真实照,更具有典型性和深广的社会意义。不知大家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