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皇太极找到传国玉玺称帝,传国玉玺为何传到乾隆就没了?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4关键词:太极,乾隆

皇太极找到传国玉玺称帝,传国玉玺为何传到乾隆就没了?

点赞1、蚌埠市 网友:孤傲帅锅

皇太极手里的传国玉玺是多尔衮进献的,据说多尔衮率兵攻打察哈尔,凯旋回师时遇到了一个牧羊人。

牧羊人对多尔衮说附近山涧有一个怪现象,里面的青草长的非常茂盛,但是不知何故,所有的羊都不敢吃里面的草。于是多尔衮就下令搜查,一探究竟,结果在就在山涧找到了一方玉玺,也就是满清所说的“传国玉玺”。

后来,多尔衮为了讨好皇太极,就把玉玺献了出来。皇太极非常高兴,认为天命所归,满清该得天下,于是将金国改为满洲国,并加紧了对中原的攻势。

1643年皇太极病世,经多方势力激烈角逐,最终选定了由6岁的皇太极之子爱新觉罗.福临继承皇位。第二年四月份,多尔衮率清军入关,开启了满清长达276年统治中原的历史。

那么,传国玉玺为何到乾隆时期就没有了呢?原因还得从头说起。

玺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宝印。而传国玉玺无疑是在所有宝印中是最为尊贵的,有关它的传说几千年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枚玉玺之所以被称为“传国玉玺”,与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关。

自卞和发现和氏璧后,它一直是楚王室的重器,后来楚王将其赏给了大臣。之后,和氏璧下落不明。后来,和氏璧流传到了赵国。于是历史上还发生了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虽然当时蔺相如以死相逼保住了和氏璧,但最终赵国被灭,和氏璧还是到了秦国手里。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命李斯找工匠把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没想到秦国二世就亡了。刘邦入关后,秦王子婴搞了一个规格隆重的投降仪式,于是传国玉玺就到了刘邦手里,刘邦称帝后将“秦传国玉玺”更名为“汉传国玉玺”。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当时的幼帝刘婴才两岁,玉玺就由汉孝元太后代管。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汉少帝出逃的时候将玉玺落在了宫中,等再次回来时,玉玺已经不见了踪迹。后来董卓被灭后,长沙王孙坚在洛阳城南的甄宫井中找到了这枚传国玉玺。

从这以后,随着政权的更替,玉玺也在不断改换着它的主人。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把“玺”改为了“宝”。

五代十国时期,传国玉玺就彻底的消失了,因此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成了无“玺”之主。但是关于“传国玉玺”的记载却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北宋绍兴三年(1096年),咸阳段义在河南乡挖地基盖房子的时候,竟挖出了一枚“背螭纽五盘”的玉印。经十多名学识渊博的翰林学士鉴定,为“真秦制传国玉玺”。后来玉玺到了那里、究竟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乾隆皇帝登基之后,对皇太极和这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仔细的鉴赏了一番,之后就丢在一边了。原因是,乾隆皇帝认为这块传国玉玺是伪造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国宝。

乾隆皇帝不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不会珍惜,何况他在位六十多年,这枚玉玺早不知道被埋没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了。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点赞2、丹东市 网友:太耀眼

这个笑话您是从哪儿听来的?

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千年始末

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传国玉玺”的也只有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的那一块了。这块传国玉玺历代王朝君主皆视此物为至高无上,拥有天下之象征。为争夺此玉玺,演义除了无数宫廷之变,然而关于此玉玺的下落,至今都是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秦始皇二十年崩,传玺于二世皇帝,赵高诛二世,传子婴,刘邦入关中,进咸阳而得到此玉玺,楚汉之争胜利后,刘邦于公元202年,即皇帝位,汉“因世传之,谓为传国玺也。”、

传国玉玺自此得名。

西汉末,王莽篡政,建立新潮,后来王莽失败,王宪得到了玉玺,李松入长安后,杀了王宪而得到了玉玺,并呈送给了更始帝,更始帝败给了赤眉军,于是赤眉军得到了玉玺,赤眉军首领樊崇等刘盆子为帝,玉玺归了刘盆子。

公元27年,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将冯异大破赤眉,“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自此玺为东汉所有。

东汉末,董卓作乱,在洛阳劫掠逼宫,掌玉玺的人带着玉玺一同投井中。后来孙坚入洛阳讨伐董卓,他的士兵与城南井中见五色之光(这个有点夸张),探之而得玉玺。后来袁术用孙坚的妻子作为要挟,从孙坚手里得到了玉玺。袁术死后,袁术劫持的广陵刺史徐球得到了玉玺,送归于汉献帝。然后魏代汉,晋代魏,玉玺就这样传到西晋。

然而西晋立国不久,天下就大乱了,南北诸朝对峙,十六国纷争更迭。前赵刘聪派遣刘曜破洛阳,抓了晋怀帝,取得了玉玺返回平阳。

后来石勒灭前赵,建立后赵,石勒又被魏冉闵所灭,冉闵又被石勒后裔石虎联合鲜卑慕容隽联手所灭,冉闵的大将军蒋干求救于东晋征西将军谢尚,蒋干奉玉玺于东晋,于是在东晋晋穆帝永和八年,传国玉玺再归于汉人王朝。

此后,经南朝宋、齐、传承到粱,但因为梁元帝承胜元年四月侯景之乱,侯景盗玉玺,让侍中赵思贤将玉玺丢在草间,至广陵告诉了郭元建这个事情,后来郭元建得到玉玺,送到了邺城,自此玉玺归了北齐,后北周代北齐,又归了北周。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灭北周,玉玺归隋朝,公元618年,唐朝灭隋,隋朝萧皇后和太子带着玉玺投靠了突厥。到了贞观四年,萧太后跟太子一同归唐,玉玺才又重新回到了中原。

公元91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随后李存勖入洛阳平乱,灭后梁,建立后唐,936年,石敬瑭举兵入洛阳,灭后唐,建立后晋,后唐帝李从珂携带玉玺登元武楼自焚,自此玉玺不知所踪。

从后唐末帝李从珂到宋太祖建隆元年,这二十五年里,是没有玉玺的。

而据说宋哲宗元符元年,也就是一百三十九年后,玉玺出现在了咸阳,但实际上这个事情一直被史学界所怀疑,这块玉玺的真假,到底是赵宋王朝导演的好戏,还是真的找到了玉玺,争议相当之大。

那么我们就按这块玉玺是真的来说吧,接下来1127年靖康之耻,玉玺被金人所得,南宋没有传国玉玺,然后蒙古灭金,却没有得到玉玺,忽必烈灭南宋建立元朝也没有玉玺,一直到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一年死掉,玉玺又神奇地出现了!

元代玉玺之出现,相当之离奇,据说是太师国王之孙,当时的同知通政院史拾得死了后,家里很窘迫,他妻子脱脱真莹又有病,她儿子为了给母亲瞧病,从家里翻出个匣子想要拿去卖,谁知一打开,居然是传说的中的传国玉玺,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后来呈现给了皇太孙,皇太孙受玉玺而继帝位。

而后来朱元璋灭元,这块离奇的传国玉玺被元顺帝带走,明朝也没有传国玉玺!

至于后来的清朝更加不可能有!

皇太极得到玉玺这个事情极其不靠谱。

首先,从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开始,玉玺的下落就已经不明,后来出现在咸阳的那块玉玺蹊跷相当之大,在后来,元朝得到的玉玺的经过就更加离奇了。

这两次事件如此巧合,完全没有道理,真假相当难辨。所以一般认为传国玉玺到了李从珂这里,大概就已经算是找不着了。至于后世真真假假的故事,十分难以辨别。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点赞3、滁州市 网友:獄門ヾ戰

皇太极获得传国玉玺的记载见于《清史稿·太宗本纪》:

也就是说,这是元顺帝带在身边的传国玉玺,后来丢失了,过了200多年牧羊人捡到,到了林丹汗手中,林丹汗败亡后,这个玉玺在林丹汗的第三大妃苏泰(又称苏泰大福晋、苏泰太妃、苏泰太后)这里,此时(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派多尔衮、岳托、萨哈璘、豪格率军远征察哈尔余部,苏泰随其与林丹汗所生的长子额哲归顺后金,在投降的同时献此传国玉玺。

为此,皇太极亲自率领众贝勒迎至盛京(今辽宁身沈阳市)城外南冈,设香案拜天受之,后又由南门入宫,以应天命,同时把得到传国玉玺的缘由,写在敕谕之上,并直接盖上这个玉玺,颁行给所属的满、汉、蒙古臣僚百姓,让大家都知道皇太极『天命攸归』。

确实,获得所谓的『传国玉玺』,被皇太极的大臣称之为『圣德如天,仁政旁达,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也成为皇太极在次年定国号为『大清』称帝改元的重要信服力与正当性依据。

后来皇太极经常使用这个玉玺,《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封庄妃册文》(现存放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庄妃就是未来的孝庄文皇后)上就盖有这个玉玺。

相传这块传国玉玺出自汉代,后数传至元代,元顺帝面对明军兵锋北逃大漠,就携带了这个玉玺,玉玺后来遗失了,又相传200多年后,一个牧羊人见所牧羊群中有一头山三天不吃草,只是不断地用羊蹄子在刨一个地方,感到奇怪的牧羊人就挖这个地方,挖出了这块传国玉玺,传国玉玺辗转被林丹汗获得。

这个叙述模式透露出的事实本身就很可疑——

1、元代及元顺帝使用的所谓传国玉玺并不见得出自汉代,元朝获得的南宋传国玉玺是北宋时候宋室自行制作的所谓大宋『八宝』,后在明初大将李文忠攻克应昌的时候被明朝方面缴获,元顺帝不太可能还有一个传自汉代的传国玉玺,元代史书上也似并没有『制诰之宝』这一玉玺的名号。

2、元顺帝失落玉玺与牧羊人在神异的状态下找到玉玺之间相差200年,是不是真的连接得上也是存疑的;

3、林丹汗获得的传国玉玺是不是牧羊人找到的甚至苏泰、额哲献给皇太极的是不是林丹汗拥有的那个,其实也不好说。

这块传国玉玺是玉石质地的,上有交龙纽,文字汉篆『制诰之宝』四字,这显然并不是秦朝那个文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事实上那个传国玉玺在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自焚后已经失踪——是从汉代传下来传国玉玺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

乾隆帝钦定清宫二十五宝也就是25方宝玺的时候,内中有所谓『祖宗所传四宝』,其中并没有当年的这个『制诰之宝』,被整理出来的清初宝玺都被送往盛京收藏,可是『盛京十宝』中也没有这方『制诰之宝』。过了不多时候,乾隆帝又下旨从『盛京十宝』中撤去『丹符出验四方』之宝而换上『制诰之宝』。但是这方『制诰之宝』的大小尺寸与宝文篆法都不同于皇太极获得的『制诰之宝』。

也就是说从林丹汗那里转移而来的传国玉玺消失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人认为乾隆帝经过鉴定考据,确定其为赝品,所以就让其消失了。根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档》: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曾经下旨将『制诰之宝』交启祥宫将宝上字磨去。

这个『制诰之宝』应该就是当年皇太极获得的所谓『元朝传国宝玺』,乾隆帝已知其是假,而同时其历史使命也早已完成,遂下令磨去字迹,等于说永远销毁了这个西贝货的证据。

总结一下,林丹汗残部献给皇太极的『制诰之宝』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所谓『历代传国玉玺』,甚至不见得是元朝用过的宝玺,但是皇太极充分利用了获得宝玺制造舆论进行宣传来证明自己称帝图明的正当性;而到了乾隆帝时期,乾隆帝明知是假,再加自信清朝不再需要前朝传国玉玺证明合法性,遂销毁了这个玉玺而以新制作的『制诰之宝』代替之。

点赞4、韶关市 网友:惆怅暮烟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揭晓最真实的历史。

皇太极找到传国玉玺称帝,传国玉玺为何传到乾隆就没了呢?

这事儿挺有趣的。

事情先从皇太极,不,还是从努尔哈赤说起吧。

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的庙号是太祖,清太祖,即大家都说他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

其实,努尔哈赤建立的政权叫后金政权,不是大清,是大清的前身;另外,努尔哈赤只是称王称汗,没当过皇帝。

说起来,清廷统治者是比较惭愧的,他们虽然马上得江山,但得江山前,他们是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追溯得更早一些,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前,他们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

也因为没有文字,他们这个后金政权建立的时间、国号的制定,时至今日,很多学者都弄不清。

尤其尴尬的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到底叫“金”,还是“大金”,抑或是“后金”,不但今天的学者弄不清楚,可能努尔哈赤本人心中都没数。

不信?

现在翻查《满文老档》,就不难发现努尔哈赤有时称“金”(太祖卷3,28页),有时又称“女真满洲国”(太祖卷3,37页),有时又称“女真国建州卫”(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校注》,22页)。

另外,努尔哈赤明明已称王、称国、称汗了,给朝鲜的文件,仍盖着“建州左卫之印”(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校注》,22页)。文书上自称“女真国龙虎将军”(《李朝实录》,宣祖卷142,19页)。

特别要说明的是,根据《李朝实录》所记: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发行的文件上盖着篆写的“后金天命皇帝”七个字的大印(《李朝实录》,“光海君日记”,卷139,15页)。

陈登原著作的《国史旧闻》中,提到很多文献和文物上也都名“后金”。

所以,努尔哈赤的政权有时候叫“金”或“大金”,有时候又叫 “后金”。

那么,努尔哈赤这个“后金”的建立,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呢?

《满文老档》的记载:努尔哈赤是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二十四日正式“定国政”——这算是建国的开始吗?不知道。

《李朝实录》又记: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在建州部内“则自中称王”——咦,建国和称王,不是同时的,二者间有两年的时间差。

《满文老档》又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蒙古喀尔喀等五部尊努尔哈赤为昆都仑汗(汉译恭敬之意)——显然,在努尔哈赤的心目中,汗是比王要更高档的。

再过了十年,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又自上一个尊号:奉天覆育列国英明汗。

结合前面提到的,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发往朝鲜文件上所盖的“后金天命皇帝”七个字大印,显然,努尔哈赤认为,奉天覆育列国英明汗是和皇帝划等号的了。

不但努尔哈赤这么认为,他的继任者,皇太极也这么认为。

皇太极不是曾和袁崇焕搞过议和吗?他用汉文书写书信,按自己的理解,就把“大金国汗”翻译为“大金国皇帝”写在信上。袁崇焕看了,吓得咋舌摇手,连连指责他不能这样。

也从这时候开始,皇太极才知道了“皇帝”与“汗”是有巨大区别的,于是就有了从“汗”向“帝”转化的想法。

时间到了,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多尔衮等四贝勒远征察哈尔,获得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率部民一千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四载:相传这尊传国玉玺藏于元朝大内宫廷之中,当元顺帝为明洪武帝所败,仓皇丢弃都城,携玺逃至沙漠。元顺帝崩于应昌府后,玉玺遗失。过了两百多年,有牧羊人在山冈下放牧时,发现有一头山羊连续三日不肯吃脚下的草,只是不断地用蹄刨地,牧羊人大惑不解,用铲深挖,竟然挖出了这尊历代传国玉玺。

皇太极咬定这尊玉玺是“历代传国玉玺”、“历代帝王之宝”、“镇国传世之宝”和传承两千余年的汉代宝玺,于是钤用此宝,去汗称帝,改国号“后金”为“大清”,定年号为“崇德”,以天子自居。

这尊玉玺后来传给了顺治,再传给康熙、雍正。传到乾隆手中,乾隆只保留了皇太极私刻的四宝,即“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以上汉文篆书满文本字)及满文篆书“皇帝之宝”,而对那尊被称为“历代传国玉玺”的宝贝嗤之以鼻,束之高阁。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乾隆比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人有文化,知道这方“历代传国玉玺”是噟品、假货。

乾隆断定这货是假依据有三:

一、据《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当年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玉玺,玺钮雕如龙鱼凤鸟,正面所刻为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皇太极这枚假货正面所刻为“制诰之宝”四个字,根本对不上。

二、秦亡后,刘邦掌管了这尊“传国玉玺”,由儿孙代代相传。但到了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强篡皇位,逼迫太后王氏交出“传国玉玺”。王太后气愤之下,掷玺于地,玺上雕刻螭虎被撞落一角。王莽得到后,命人以黄金镶补。皇太极这枚假货并无黄金镶补的痕迹,假货无疑。

三、传国玉玺曾经经过曹丕、石勒之手,曹丕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石勒则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这些,皇太极的假印都没有!

所以,乾隆明知皇太极这枚是假货,他的自尊心极强,极要脸,就不肯用了,担心用它来颁发文告会招致天下人耻笑,坚守地弃用了。

点赞5、亳州市 网友:待花開

在我们的历史中有两件遗失的至宝,其中一件是在唐朝时失踪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另一件是在五代十国后唐时期失踪的和氏璧、传国玉玺,自这两件宝贝失踪之后,历史中就一直不停的有人在寻找,只可惜至今未曾见过踪影。

传国玉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开始是是楚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美玉,在他发现和氏璧后,曾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在后来,更是发生了完璧归赵这样围绕着和氏璧展开的真实历史故事。

和氏璧成为皇权象征

和氏璧第一次跟皇权挂钩是从秦朝统一江山开始的,在秦始皇称帝后,他让人把和氏璧雕琢成了传国玉玺,从此,和氏璧的样貌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后世帝王权力的象征。

对后来的很多皇帝来说,拥有了和氏璧,那就相当于拥有了成为皇帝的合法性,如果没有和氏璧,那就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

所以古代的很多皇帝在称帝前,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和氏璧,如果找不到和氏璧,那他们就会制造另一块玉玺来替代和氏璧,或者干脆造假,制作一块假的传国玉玺。

和氏璧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失踪的,在五代十国之后,各朝代的皇帝们为了解决没有传国玉玺的尴尬,大多数采用的是以上的两种方式。

比如五代十国里的后晋、后周,所采用的方式就是另外制作出一些传国玉玺出来。

宋朝开国的时候,赵匡胤所使用的传国玉玺就是后周制作出来的传国玉玺。

除此之外,后来也出现过一些假冒的传国玉玺出现。

比如在宋哲宗时期,有个普通农民种田的时候在地里找到了一个号称传国玉玺的玉玺,并将其进献给了宋哲宗。

在皇太极称帝之前,多尔衮也向皇太极进献了一个从蒙古夺来、号称真实无误的传国玉玺。

乾隆发现传国玉玺是假的

皇太极得到了多尔衮进献的传国玉玺后,他并没有多加考证,而是很开心地收下了这么一个所谓的传国玉玺,将其当成了上天赐予自己称帝的礼物,并在不久后,在关外称帝了。

在皇太极称帝、把金改清后,这枚传国玉玺就一直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们手中流传,直到乾隆时期,这枚传国玉玺才退出了历史的幕后。

至于这枚传国玉玺退出历史幕后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乾隆皇帝认为它是假的,所以才直接将其弃之不用,导致其最终失踪了起来。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痴迷于古董文玩的皇帝。

他的一生收藏过很多字画,只要被他收藏的字画,他都会在上面盖上很多专属于自己的印章。

经他手收藏的各种古董也多到了如山堆积。

正所谓熟能生巧,接触各种古董文玩久了,乾隆自然也培养出了很高超的古董鉴别素养。


最终经过种种的考据,乾隆皇帝断定了这枚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是一枚假货。

而乾隆也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在发现传国玉玺是假的后,他一点都没顾及到自己祖先的面子,直接就把这块传国玉玺遗弃,使其在被冷落之后,慢慢消失在了历史中。

至于皇太极我觉得他并不是认不清传国玉玺的真假,而是根本就不想认清传国玉玺的真假。

对他来说,多尔衮进献的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传国玉玺的名头以及传国玉玺身上所代表着的含义,所以即便这块传国玉玺是假的,他也会将其当成真的使用。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传国玉玺会在乾隆时期消失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乾隆皇帝发现传国玉玺是假的。

点赞6、黄山市 网友:朝歌夜弦

传国玉玺最出名的应该是秦始皇的命令李斯用和氏璧雕刻的秦始皇印章,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文,是历代王朝皇帝登基的凭证,没有这个估计是“假皇帝”了。

不过“传国玉玺”在宋朝被灭亡时期就不见了,元朝忽必烈去世后,曾经有人在大都(现在北京)大街上叫卖“传国玉玺”,被宰相伯颜购得,后伯颜将缴获的消灭王朝玉玺分发大臣,磨平重新刻章。(制诰之宝玉玺仿制品图,清朝25玉玺中排名第十四位)

据考证,宋元时期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已经不见踪影,所谓的传国玉玺都是伪造,主要彰显皇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所谓的和平盛世而已。

皇太极得到的是什么传国玉玺“?

一、林丹汗和“制诰之宝”玉玺

林丹汗是蒙古帝国的第35任大汗,一般认为他是蒙古的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获得的传国玉玺是一个牧羊人偶然挖掘获得的,献给了林丹汗,林丹汗觉得这是振兴蒙古帝国的象征,视若珍宝。

这一枚玉玺上面刻着“制诰之宝”四个汉字篆文,并非传说中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应该是蒙古被明朝军队赶到蒙古草原时遗落的蒙古帝国皇帝的玉玺。(皇太极剧照)

二、多尔衮、皇太极和“制诰之宝”玉玺。1634年,意图复兴蒙古帝国的林丹汗病逝,1635年,多尔衮趁机进军察哈尔消灭林丹汗旧部。这次作战十分顺利,几乎兵不血刃就将林丹汗的后妃和儿子都俘虏了。林丹汗的大福晋苏泰将这方“制诰之宝”的玉玺谨献给多尔衮,多尔衮不敢擅自保存,将消息传给皇太极,在多尔衮大军回归时,皇太极接迎玉玺百里。据记载:

设案于黄幄前,案上陈香烛,汗受玉玺,亲捧之,率众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汗复位,传谕两侧众人曰:“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

皇太极将这方玉玺作为自己的印章,并且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这方玉玺一直使用到顺治年间。(顺治皇帝用“制诰之宝”盖章的文件图)

“制诰之宝”玉玺的下落?

“制诰之宝”的玉玺沿用到顺治皇帝,后突然消失在清朝皇帝盖章的文件上面,全部改用用满汉两种文字印章的“制诰之宝”。(如下图)

乾隆皇帝25年,乾隆整理选定皇帝的玉玺,总共选择了25方玉玺。这里面有很多讲究的。根据《周易》的 说法“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古人以奇数为阳,1.3.5.7.9这些10以内的奇数加起来正好25,25为最,因此乾隆皇帝定下自己的25方玉玺。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东周历经25代才灭亡,乾隆希望自己的后代也享国25代,不过清朝十代就亡国了。

乾隆皇帝钦定25方玉玺时,清朝初期皇室传下的“四宝”中就不见了“制诰之宝”这方玉玺。1746年(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选了十方玉玺收藏到盛京(沈阳)凤凰楼,盛京毕竟是大清龙兴之地的首都。这十方御宝被称为“盛京十宝”,这里面也没有“制诰之宝”这方玉玺。负责检验的大臣们议论纷纷,预兆大清崛起的玉玺怎么不见了,这一风波也是闹得纷纷扬扬。

为了平息议论,乾隆皇帝将原来的“丹符出验四方”之宝从“盛京十宝”中撤出,换上了“制诰之宝”玉玺,议论马上平息了下来,原来玉玺还在。其实这方“制诰之宝”的玉玺是乾隆皇帝伪造的。乾隆皇帝是一个鉴宝的大行家,造一方玉玺不在话下。

多尔衮献给皇太极的“制诰之宝”玉玺到底去了哪里呐?窃以为有两种可能,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中的一个皇帝将“制诰之宝”玉玺陪葬在陵寝了。第二种可能是乾隆皇帝自己私藏起来,到清朝末年时流出宫外,不知下落了。我们见到的所谓“制诰之宝”玉玺时乾隆皇帝让人刻印的,不是原来的“制诰之宝”了。(溥仪照片)

1924年,北京政变,鹿钟麟奉命将溥仪请出紫禁城,临走时,鹿钟麟问溥仪秦始皇的那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传国玉玺在哪里?溥仪无奈说道:

“你说的是不是传说的那个秦始皇用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这个我没见过,康熙、乾隆都没见过,你们说的是不是传说哦!”

其实,皇太极得到的根本不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而是元朝皇帝的一方“制诰之宝”的玉玺,哪一方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早就成了传说了。

点赞7、铜川市 网友:℃梦醒

皇太极找到的传国玉玺,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和氏璧,上面刻着的也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尊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是元朝蒙古人传下的。

这尊玉玺流入皇太极手中的时间是天聪九年 (1635) 。

当时,后金在征讨察哈尔的林丹汗。具体的过程在清初的史料中有详细记载:

  • 和硕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征察哈尔国,获历代传国玉玺。

  • 相传兹玺藏于元朝大内,至顺帝为明洪武所败,遂弃都城,携玺逃至沙漠,后崩于应昌府,玺遂遗失。

  • 越二百余年......玺复归于林丹汗。林丹汗亦元裔也。


这段记载,非常明确的指出玉玺的来历:

所谓的传国玉玺,不是和氏璧,而是蒙古人历代使用的玉玺。

因此,宝玺上面的文字,并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还是根据清初史料的记载:

既得,视其文,乃汉篆“制诰之宝”四字。璠璵为质,交龙为纽,光气焕烂,洵至宝也。


因此,这尊玉玺是“制诰之宝”。

这尊玉玺在乾隆朝被废而不用,送到盛京的凤凰楼,为盛京十宝之一。


点赞8、兰州市 网友:无双谱-

首先说一下这个传国玉玺的前世,林丹汗是元朝失败后退出中原,退守到大漠以后的最后一个大汗,他手里的拿的玉玺没有多少年的历史,忽必烈正式统治中原,称朝代为元,建都北京,这些我们历史上都有记载。

忽必烈称帝之前,他信奉藏传佛教,他有个一个宗教导师,叫八思巴,这个人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正因为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他设计规划了北京城,后来也是元朝的第一代国师,实际西藏的统治者。

那他和忽必烈的玉玺有何关系呢!他因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而在藏传佛教里有一个宗教派别有三大主神,第一,梵天,代表创造者,第二 毗湿奴,代表守护者,第三个 湿婆 代表毁灭者。 而这个玉玺的形象就是这个毁灭者,而这个湿婆神在印度被雅利安文化所影响,这个湿婆神在雅利安宗教里父系神叫风暴神,而母系神又是生殖神,风暴象征着毁灭,生殖象征着创造,因为印度神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性别不固定,往往神格变化而外表就变化。

而这个神的构造观念也影响了藏传佛教的构造理念。这个湿婆神传到西藏,西藏称它为大黑天神,它梵文的意思呢,就是一个伟大的死亡,一个伟大的黑暗,被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视为护法神之一。

而最初信仰大黑天为护法神的藏传佛教派别就是八思巴所在的萨迦派,因为萨迦派信仰大黑天,而八思巴又是萨迦派的法王,他又是忽必烈的国师,所以大黑天这个战神信仰就由藏族人传给了蒙古人,后来蒙古人又传给了满族人。

八思巴为元世祖忽必烈塑造了一个纯金的大黑天战神像,此后元军只要出征就会带着这个神像,此后一直作为战神像随军,历代辗转,一直传到明朝最后一位大汗就是林丹汗手里。

这个时候,东北女真族兴起了,以后金的名义扩张,林丹汗的政策是联明抗金,于是林丹汗和后金就打了起来,林丹汗就被后金汗皇太极击败,这个蒙古的战神像落到了后金汗的手里,林丹汗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后金汗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这个胜利被格鲁派视为天命所归,因为就把大黑天战神奉为格鲁派的护法神第一神。皇太极特建了好几个寺来供奉这个战神,等到清军入驻中原,这个战神升格为国家级战神。原多尔衮皇府依旧是这个战神像的寺庙,其他几个拆迁没了。这个应该就是传国玉玺的来历。

而所谓的乾隆朝传国玉玺丢失,也是乾隆做了太上皇以后,还不愿意给新皇帝,被乾隆皇帝自己拿走了啊!不存在丢失啊!毕竟人有意识的时候是舍不得权力的,此战神在手,乾隆依旧是战神加持的雄主。

点赞9、锦州市 网友:空灵魂。

在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传国玉玺,当然只有秦始皇用“和氏璧”做出来的“传国玉玺”,才能真正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到底去哪了?

经过了几千年的朝代更迭,“传国玉玺”留下了很多传说,最著名的当然是王莽篡位时,太后“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只能够用黄金补上,留下了“金镶玉”的美名。

之后,“传国玉玺”在历朝历代的野心家手里流传,但是遗失已久,已经真假难辨。当然不管真假,历朝历代都会有一枚“传国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

皇太极得到的,是真正的“传国玉玺”吗?

皇太极得到的所谓“传国玉玺”,是多尔衮征服蒙古族时得到的。是蒙古族察哈尔部的可汗额哲,进献给多尔衮的,但仅仅是元朝的“传国玉玺”。

毫无疑问,这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驱逐了元朝统治者,“北元”残余势力所携带的元朝“传国玉玺”,距离真正的“传国玉玺”差远了。

当然,就算是元朝“传国玉玺”,也够皇太极高兴的了,立马建立了“清朝”。

乾隆真的把“传国玉玺”给弄丢了?

历朝历代有很多专门伪造传国玉玺的,到了清朝时期,紫禁城里竟然藏有传国玉玺39枚,可见其中大多数都是假的。

不幸的是,皇太极得到的元朝“传国玉玺”,上面刻着的是“皇帝之玺”,可见根本就是假的。

乾隆是真正的收藏印章的“大家”,一生中一共有1000多枚印章,可见乾隆这个皇帝对于印章是非常的有研究。

所以乾隆根本就不在乎这枚元朝“传国玉玺”,但是也不能随便“扔”,只能当做珍藏。

所以,说乾隆把“传国玉玺”搞丢了,实在是一个笑话,从来没有得到,又何谈失去呢?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