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小满农谚有说什么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6关键词:

2022年是“八龙治水”,下半年是旱是涝?小满农谚有说什么吗?

点赞1、郴州市 网友:吹萧公子

小满到了,2022下半年是旱是涝,小满农谚都说清楚了,看老祖宗的预测!

要是不看日历,可能你都不会知道,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小满节气又到了。今年5月份月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冷的,甚至有广州的朋友说,今年的天气有点反常,现在的广州还需要盖棉被呢?可能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从天气预报来看,今年确实是要比往年同期要冷。

往年小满节气一到,天气将由温暖转为燥热,今年可能要往后推迟一下了。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中的第二个节气,预示着雨季到了,到了这时候降雨就增多了,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不过,要是出现连续降雨的天气,会对华北等地的小麦收割以及大蒜收获带来阻碍。所以,农户要抓紧把大蒜收回来。农谚有“小满不刨蒜,留在地里烂”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进入5月份以来吉林地区还是比较干旱的,多天不下雨,加上温度要比往年偏低,导致玉米播种完以后,出苗率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打药苗前除草剂之后一直没下雨,也影响到了效果,往地里一看,一块一块绿的都是长出来的杂草,看来需要苗后再打一遍药了。不过,苗后这边药是有风险的,通过这些年的观察,非常容易出药害。

除了吉林比较干旱以外,山东地区温度也是要比往年偏低的,特别是济南地区,向来是没有春天,脱了棉衣直接就穿短袖了。不过今年要冷一些,短袖迟迟穿不上。

对于,农民来说最关心的就是今年下半年是涝是旱,直接能够影响到收成和生活水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老辈人留下的关于小满节气的农谚,来预判一下下半年的年景,看看还准不准了!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咱们讲过的,今年是“八龙治水”,也就是过去老黄历里面用于预测年景的一个方法,是用天干地支来表述的。

古人认为龙是管下雨的,影响收成的是牛。那么“几垄治水”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常说“辰龙”,也就是说当年从初一开始,初几出现辰日,就是几龙治水。2022年正月初一是乙酉日,所以,按天干地支的排序数下来,正月初八是第一个“辰日”,所以,今年是“八龙治水”。

按一般的理解是,龙多管下雨的也就多,应该雨多,可能有些地区会发生涝灾。其实,古人的理解和我们完全相反,他们认为龙多了反而会出现旱灾,有“龙多涝,龙少靠,五龙六龙风调雨顺”的说法。和我们现在说的“媳妇多了晚了饭”的意思差不多,意思是说多了反而不干活了,互相指望对方、推诿,预示着有些地方雨水会比较偏少,出现干旱的情况。

当然,二十四节气和农谚是有地域性的,多出至黄河流域,长江以南来看农谚似乎就没那么有道理了!

今年准不准不知道,因为还需要观察,但是我们可以用2021年的年景来验证一下。按上面的方法,我们能够推算出去年是“二龙治水”,按古人的理解应该是多雨的年景,雨水比较多,会出现洪涝灾害。所以,你看去年确实是多雨的一年,还是比较准的。

我们下面来看一下通过小满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是旱是涝的农谚!

“小满无雨,伏里无水”这句农谚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小满这天如果不下雨,预示着整个伏天里少雨干旱,也就是说会很热。反过来说,如果小满这天下雨阴天还打雷,那就意味着“小满一声雷,四十五天落”,小满过后会出现大雨甚至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当然,作为种植小麦和大蒜等夏收作物的农户来说,是不希望小满节气这段时间下雨的,影响收获。但是,对那些插秧和刚播种完的作物来说,又是希望下雨的,总之,咱们国家地域广阔,需求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笼统地看一下就行了。

除了上面这两句以外,还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小满不满,高田不管”、“小满有雨收麦好,芒种有雨豌豆宜,黍子出地怕雷雨”、“小满大风,树头要空”、“小满不满,无水洗澡”等等。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通常长时间的观察天气变化总结出来的,也反应出古代缺乏科学的天气预报系统,只能通过经验预判来指导农民做好相应防范。相对古人来说,我们现在应对灾害的手段更多了,能够避免一些损失。

在古代小满节气是一年当中“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余粮几乎见低了,新小麦还没有收获。所以,古人为了填饱肚子,会去田间挖一种叫“苦菜”的野菜回来充饥。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小满习俗——“吃苦菜”。

刘长卿有诗说“时人但只餐中包,莫忘旧时苦菜黄”,所以,那时候苦菜是人们能够用来充饥的一种关键野菜。现在,人们已经很少有人吃苦菜了,因为它太苦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苦菜!

写到最后:

小满节气节气一到,一年也就过来四分之一了,年初的规划执行得怎么样了?我这边可以说是全被疫情给打乱了,耽误了很多事情,希望下半年能够顺顺利利,也祝您事事顺利,心想事成!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点赞2、宁德市 网友:女爵@

今天就是小满节气了,有"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的说法,意思就是小满节气到了,地里的大蒜也就到了该收获的时候,再不及时刨出,就会有烂在地里的可能,容易造成丰产不丰收。而其中的原因,在前两天的回答中已经阐明过,在此也就不再赘述。

从2022年农历(农事)表中不难看出,今年是"八龙治水",由此可以推断出,下半年天气情况是:降雨量可能比平常年份要小,出现旱情的机率较高。所以,广大农户要提前做好防旱抗旱准备,以便旱情发生时能够为庄稼及时补水,减小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俗话说:"虎行带风,龙行降雨"。但是"八龙治水",并非降雨量就大,而结果却恰恰相反。你想,参与治水的龙越多,互相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的就越多,而真正去负责降雨工作的龙就越少,出现你靠我我靠你的松懈思想。这就造成了领钱吃饭的龙多,踏实干活的龙少,以至于降雨量反而减少,很容易造成干旱的状况。

所以,根据"八龙治水"得出:下半年出现大涝的可能性不大,而出现旱情的可能性较高,故广大农户要及早做好相应的准备,防止旱灾到来时被打个措手不及。

点赞3、宁波市 网友:狂斩三国

谚语说的好!说:“立夏小满水满田,芒种夏至火烧天”。到了农历四月,正是立夏和小满节气,这时候已经进入多雨的季节 。但是,等到了农历五月里,则是芒种和夏至节气,此时天气炎热干燥。那今年到底是旱还是涝呢?立夏这天能预兆,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有答案。


1、“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


立夏节气这天天气晴朗或者下雨,能预兆天气干旱或者多雨。我们看看这天刮风,有啥预兆。


谚语说:“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看来立夏这天出现东南风,预兆不好,预兆会出现严重干旱天气,往往出现在农历六月里,正是小暑大暑时节,天气酷热难熬的时候。


谚语还说:“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看来立夏这天刮起东风,预测结果是不是不一样,预兆农历四月里,正是麦子生长时节,但是,雨水多发,麦子多是生长在湿润的土地里,预示着雨水比较多。


2、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今天是立夏节气,我们看看立夏这天天气晴朗,谚语怎么说,是旱还是涝。我是畅谈民俗点滴,畅谈立夏谚语。


谚语说:“立夏日晴,必有旱情”。老祖宗总结的谚语,非常肯定,看来立夏节气这天阳光照耀,天气晴朗,那么这个夏季肯定雨水偏少,会出现干旱天气。那么,立夏节气这天下雨呢?


谚语这样说:“立夏雨,涨大水”。预兆正好相反,如果立夏这天出现雨水,不会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容易出现大雨,甚至是沟满壕平,雨水比较大。


3、立夏雷,六月旱。


接下来, 我们看看立夏打雷的谚语预兆,还有什么说法。


还有的谚语说:“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在农历四月和五月,也就是在立夏、小满、芒种和夏至节气,如果天气突然燥热,酷热难熬,往往预示着暴雨来临。


谚语说:“立夏雷,六月旱”。到了立夏节气,惊雷响起,如果立夏这天出现电闪雷鸣现象,往往预兆不是好兆头,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有预兆,是说六月大旱。

点赞4、泉州市 网友:何此挂念

八龙治水是极端农谚年景,全国水量各地不等,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典型的极端就是两面性的极限,也就是说按照老皇历种地已失去了标准法,节令已打乱,按照过去以种地生存之道今年仅仅够吃的,六十花甲子六十年一循环节令如此,懂得人自然明年,顺应自然发则勤劳的人终能完美度过今年之后是才见彩虹

点赞5、东台市 网友:雾巷素梦

八龙治水前后还各有一句,“五牛耕地,八龙治水,两人分饼”,这是古代农业社会历经千百年来老祖宗总结的谚语,预示着粮食是减产还是丰收,以及第二年的粮食价格走高还是走低。

古代农民祈福供奉的龙王造像

五牛耕地,八龙治水,两人分饼

所谓的五牛耕地指的是,本来一头牛就可以耕作的田地却需要五头牛来耕种,预示着土地比较干旱,难以耕种。

八龙治水指的是,在古代龙是主宰雨水的,可是龙越多表示越干旱,因为龙多了不干活,龙越少就证明雨水充足和洪涝,最好的就是五龙治水这样分布均匀雨水充沛,而且也不会造成洪涝灾害。

两人分饼各地有所理解不同,从字面理解来看就是明显粮食不够吃,得两个人分着吃一个饼,可是在农谚里面这个饼代表的是打谷场,哪怕现在农村都很少能看到了,我小时候还有。

打谷场

八龙治水代表干旱,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5月21日北京时间9点23分就迎来了今年的小满节气,小满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登场,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另外小满这个时候也是农作物茂盛逐渐变得饱满起来,因为还没彻底成熟所以只叫做小满。

小满

八龙治水代表的就是今年的雨水会比较少,因为龙王多了互相不作为不肯降雨,所以预示着比较干旱,要及时地去给地浇水。

八龙治水怎么确定?

所谓的八龙治水就是根据每年正月的第一个辰日,也就是龙的生肖辰,而2022年的第一个辰日是正月初八,所以也被称为了八龙治水。

这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老黄历和农谚,在古代也没天气预报所以农谚一直流传,有的还是比较准确的,毕竟这也是古人记录历年天象的一种总结。

点赞6、瑞安市 网友:百竹枫

今日“小满”,“小满”节气在南方是下雨的节令,也是麦收的季节。南方有“雨落麦黄”的谚语,就是下一场雨小麦就成熟一次,三场雨一下麦子就完全成熟了。“小满”节气,农民是矛盾的,麦收是不希望下雨的,但夏种和夏管又希望老天爷下几场雨滋润一下水稻、玉米禾苗及土壤。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了麦收季节。



一、“小满”节气我国南北方温差进一步缩小,“梅雨”季节自南向北开始

“麦到小满死”这是流传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小麦到“小满”全部成熟,开始收割。但淮河以北麦子可能刚刚乳熟,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晚半个月收割。“小满”节气后,我国南北方温差进一步缩小,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于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季节”,雨水越来越多,地里庄稼快速生产,大江大河水位增长,所以又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小满”节气后,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可能指北方小麦,此时北方小麦正在乳熟,如果不下雨,麦子可能不饱满,比较难壮实。北方“小满”可能没有降水,气温逐渐回升。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可能大到暴雨频繁,所以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


二丶“小满”节气就是下雨节令,农民用来预测下半年是干旱还是雨水偏多

“小满”节气这天农民还是希望下一点小雨,“小满”这天下雨,预示着下半年风调雨顺,不会干旱。农村谚语:“小满无雨,无水洗碗”、“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犁耙高挂”等,说的是“小满”节气,如果不下雨下半年农事活动无法展开,可能是干旱之年。从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分析师预测来看,今年西南地区,长江上游雨水偏多,四川、云南、广西、重庆、湖南、贵州可能雨水多,长江下游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可能比较干旱,长江汛期还是要全流域立足防大汛,长江汛期今年可能比较长,长江下游地区可能农业生产上还要抗大旱。华南地区雨水充沛,淮河流域今年雨水充沛,防洪形势严峻。华北平原地区干旱少雨,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可能有大洪水。总体上我国今年雨水充沛,但分布很不均匀,长江下游既要防汛又要抗旱,淮河流域立足防大汛,黄淮海平原抗旱为主,东北防秋汛。

三、“八龙治水”、“五牛耕田”是我国农历历法根据天干、地支,总结出的经验。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活动中,也总结出一套预测天气趋势的经验,用脍炙人口的谚语、俚语、俗语流传下来。古代没有科学技术来预报天气,但有历法机构,用历代记录的档案资料和谚语,及天干地支来判断全年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天气系统可能确实存在循环往复,六十年一甲子,一循环。“八龙治水”可能指雨水偏多,要防大汛,传说天上有九条龙子,“八龙治水”说明八条龙来管理雨水,但同时说明局部地区可能干旱,需要龙王降水。现在的人已经是不相信老皇历了,也没有几个人懂天干地支了,每年只有农村人用木板刻印的老皇历拿到农村叫卖,首页就是“耕牛图,八卦形,什么“五牛耕田”、“八龙治水”,之乎者也的,我是一窍不通的。

点赞7、赣州市 网友:别犯贱i

没改革前我们这儿有这样一句话,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初三初四瞎拉拉,还有连雨天,一下就是两三天,现在改革啥也不由了。

点赞8、海北藏族自治州 网友:兰花草

古人云:人多了乱,龙多了旱。如此看来这么多龙肯定要旱了。中国地域这么大,气侯各异,每年都有涝有旱。所以说这种说法也是有地域性的,不能一概而论。

点赞9、张掖市 网友:堕落天使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节气后南方雨水渐盛,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小满反映雨水丰盈。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小满节气民俗根据农耕社会特点形成。 小满期间冷暖交汇频繁,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

点赞10、罗定市 网友:学霸女神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是降水频繁,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节气后南方雨水渐盛,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小满反映雨水丰盈。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刚开始饱满,还未完全饱满。所以就叫小满。

点赞11、镇江市 网友:萅日煖陽

"八龙治水";按农谚说:龙少涝,龙多靠。应该是旱年景象。是实是虚"拭目以待"。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