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襄樊之战大胜,刘备能统一中国吗?
既使是关羽襄樊之战大获全胜,刘备也不能实现统一中国。
因为关羽有杯酒斩华雄、单刀斩颜良、文丑的惊人战绩;有过五关、斩六将,单骑走千里的骄人事迹,所以他改不了傲视了群雄却忽略了细节的致命隐患。这给他日后带来了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悲剧,埋下了无可挽回的大伏笔。
本来有诸葛亮督军,关羽尚能做到"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盟约。一日诸葛亮救急赴川,关羽就当无人约束,眼中无人,就很容易得罪孙权,授人以柄,无情翻脸,背后施射,一早中箭,前功尽弃。
这里主观上有关羽的孤傲自大,客观上也有孙权故意挑动关羽不冷静的"冒犯",给了毁约的借口。
赤壁战后,孙权就派了鲁肃前来索讨荆州。诸葛亮都借口搪塞了。诸葛亮只等刘备安定好益州,就可以商议"隆中对"了。待到北灭曹操,匡扶汉室,到时就可令孙权服从汉庭,一个荆州已不再是大事了。
但事与愿违。风雏落凤坡中箭而亡,刘备急招诸葛亮。孙权在关羽独守荆州下,以结儿女亲家来笼络关羽。关羽极不冷静,对来使说:"虎女岂嫁犬子"。把孙权气得半死:我堂堂东吴一方大侯,还不如你一介武夫?岂能你称虎,吾称犬?"悍然毁约,暗结曹操,夹攻关羽。
吕蒙阴奉阳违,给关羽上书尽戴高帽子:"当代最神勇的大将军,最有才华的汉寿亭侯。"关羽被吹捧得昏昏然,放松了警戒心,让东吴阴谋得成。
总之,诸葛亮一走,荆州就不太平了。倘如关羽接受了儿女亲家,在孙权的"好意下",关羽会不会醉入梦乡,孙权不战而胜收回荆州,也未尝不可。
这一切,不论"和亲"与否,都需要关羽极其冷静地与孙权周旋,不授人以柄,同时做好一切战备,不让孙权乘隙而入。方能确保荆州万无一失。
如若这样,就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有付诸行动的可能,刘备就有统一天下的大好机会,关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入关帝庙了!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说不准。襄樊之战与巨鹿之战、垓下之战、昆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不同,不属于决定全国能否统一之战,一战定乾坤之战。况且还有江东孙权势力能否允许刘备集团做强做大。
襄樊位置非常重要,是南北方互相争夺的焦点。关羽威震华夏,被后世加封为“武圣”,是勇将,不像韦睿、谢艾那样算作智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擒杀庞德,引起许昌震惊,曹操想从许昌迁都洛阳,避关羽兵锋。司马懿、蒋济说东吴孙权方面不能希望关羽做大,可联系东吴夹击关羽。曹操方面还把孙权方面计划攻打关羽的信息传递给关羽,关羽也没有处理好应对东吴的计策。
如果关羽襄樊之战大胜,会打败徐晃等支援曹仁的军队。曹操集团保汉派会兴起,徐州地区还没有彻底归顺,曹操年纪已高,儿子曹丕和曹植存在争位问题,内部不稳定,曹操集团确实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是,瘦死骆驼比马大。东汉十四州,刘备占据益州,荆州三郡;孙权占据扬州,荆州三郡,后来占据交州,曹操占据冀州、司隶州、豫州、青州、兖州、并州、豫州、凉州、雍州、荆州一个郡,可见曹操势力明显强于刘备。古语:得中原者得天下,曹操势力在中原根深地固。诸葛亮“隆中对”曾说曹操难于争锋。
关羽襄樊之战大胜,孙权集团也会感到威胁,吕蒙、陆逊表面恭敬关羽,一直暗地里想夺取荆州。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在长江流域处在孙权集团上游,顺流而下威胁孙权集团安全,孙权集团又不敢从徐州方面北上,这等于把孙权集团北上中原之路堵死,孙权集团极有可能打击刘备集团。曹操、孙权两个集团联手,刘备集团很难统一中国。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派一员上将率军出荆州,刘备率主力出秦川,兵伐中原。但是,襄樊之战还没有完全达到天下有变那种情况。
能否统一中原,一场战役没有决定性。当初东晋在肥水击败符坚,最后也没统一中国。
如果赢得襄樊战役,意味着俘虏于禁后,关羽击退了徐晃的新军而且赶跑曹仁,占领樊城和襄阳。同时孙权没有偷袭江陵。这个结果对于统一中原这个目标来说还不够好。曹魏的主力尚存,曹操还健在,刘备在汉中战役中已经力竭。但是曹魏的防线已经被关羽击破,汉水是关羽的进攻基地,关羽善用水军,从襄樊向下游顺水攻击武昌,走陆路威胁许昌,洛阳。关羽在襄樊无论对曹魏或孙权都是锲入的一根钉子。这个时候很类似北周,北齐和南朝的三国鼎立。谁灭谁都无把握。曹魏占据中原核心地区,力量最强大,但是直接统一中国的能力也没有,孙吴占江东似南朝,但没有南渡的大量汉人前,江南地区还没有开发。蜀汉没有取得关中地区,仅凭益州,汉中和荆襄地区也难有统一中国的资本。
这个时候谁有力量统一的首先排除孙吴,没有动机,只想当一个割据的军阀。中原世家大族也不容南方的氏族。这时候就知道刘备提出的恢复汉室对蜀汉有多重要了。曹魏和蜀汉谁统一中国,第一看谁会获得外力的兵源支持,蜀汉的外力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和凉州的羌人(还有一部分羌人支持曹魏)。曹魏可能的外力是北方的匈奴,用的好是支持,用不好就是引狼入室,东吴的外力是山越人,他们尚未开化,不找麻烦就不错。第二看谁获得氏族大家的支持多,所谓民心向背,其实就是看氏族大家们的支持。这点曹魏有绝对优势,不仅有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还有九品中正制的制度保障,如果曹丕不篡汉还有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第三要看谁的内乱少。后世北周击败北齐就是因为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北齐连续出了几任昏庸皇帝,并铲除了像斛律光,高长恭这样的肱骨之臣。孙吴在内部有继承人方面发生问题,连杀大臣的乱子。曹魏则出现了权臣夺权,方面大员造反的大的动荡,而蜀汉最平稳。
综上,如果关羽取得襄樊战役胜利,三国鼎立将更牢固,会延续更长的时间。谁统一中国这个问题将在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君主上得到答案。
极有可能,因为中原内部的反曹势力就在等这一天揭竿而起,可惜没能到来,所以史实中后面的零星起义变成了白给。
荆州这个地方,谁都守不住,即使关羽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联吴抗曹也不行,因为东吴上下都急着要回荆州,你联不联都一样,而且还有曹魏窥视,这个荆州位置太重要了。谁都不想放弃。
如果关羽襄樊之战大胜,刘备能统一中国吗?可以,关羽能够北伐成功,那就会跟刘备会师,把曹操打掉了,东吴的孙权会投降,根本不会抵抗,因为当年是孙权跟刘备结合才敢对付曹操,这个时候东吴没有人周瑜也病死了,所以,只要关羽能够北伐成功,刘备就可以统一天下,从荆州出兵北伐许昌,那是事半功倍,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就是从川地出发,战线拉的太长了,后勤保障跟不上,所以诸葛亮才失败了,如果荆州没有丢掉的话,北伐许昌事半功倍,就算调头打东吴也是一样事半功倍,所以大意失荆州就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蜀国走下坡路的开始。
看了很多文章自己也分析了很久,个人觉得不管是谁去守荆州都会丢失,那个情况没有办法守得住,除非把东吴除掉了可以,孙权这个人是最没有信用的人,每次都是趁火打劫,关羽说江东鼠辈是没有错的,关羽当时也只有死才是对四家最好的结局,刘备也希望关羽死,因为傻儿子刘禅要坐大位,曹操也希望关羽死,因为荆州这个地盘太重要了,对自己威胁很大,孙权是同理,不管曹操做大还是刘备做大,孙权都是等死的人,因为东吴路战不行,只会水战,这样就限制了东吴的发展,关羽也只有死,刘备回不去威胁大,投降曹操跟孙权都不行,他们都是想自立,所以关羽只有战死才是最好的结局。
刘备打江东是没有错的,不能听诸葛亮的,打仗哪有先打强的,不打弱的这样的道理?刘备应该吃掉孙权再去打曹操,这样才是最正确的打法,你去打一个和你实力差不多的人,那难度多大,如果刘备没有发动汉中之战,直接把孙权打掉,这样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诸葛亮的哥哥在孙权哪里做官,所以不打东吴,所以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刘备先打孙权结局会不会好点呢?得到川蜀马上调头打孙权会不会好点呢?
谢邀。历史没有如果。
荆州的主要危机在于东吴的窥视,而且有名将陆逊的运筹,关羽的荆州军团是十分危险的。即使关羽在襄樊击败曹魏军队,那么陆逊的威胁依然存在,毕竟关羽的荆州军团兵力有限,没有能力面对东吴、曹魏的南北两线作战。
所以,当年诸葛亮率军离开荆州,进入西川时授予关羽的军事原则“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守住荆州是非常困难的事,而关羽头脑发热,主动出兵去攻击襄樊是犯了很严重的路线错误。
早期凤雏庞统就曾经指出守卫荆州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关羽老老实实的守护好荆州就已经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何况他做军事冒险,出动去攻击别人……
只能增加一些变数,但是实现不了统一。势在曹魏那帮人(人、财)。
首先,威震华夏不是天下
其次,于禁败降以后,徐晃援军立马追着关羽打,人数不会多于关羽军
刘备打汉中算是惨胜加低收益,蜀汉集团所有的战役差不多都是这样,拿战损来说根本拼不过整个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