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拼命学习的结果会是什么?
2010年的毕业季,我迎来人生第一次高考,因为平时上课都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所以我自认为高考应该可以考得不错。结果放榜那天,我查到自己的分数,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并不是成绩不好,而是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期盼。依稀记得那天晚上我一个人靠在家里厨房的墙上,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已经拼命地学习了三年,为什么我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靠在墙上,我非常难受,我爸问我考得怎么样?我不好意思说,一直沉默不语,我爸从我的沉默中也读懂了一些东西,所以没有再继续逼问。
当同学们都陆陆续续拿到通知书的时候,我也收到了南昌理工学院的通知书,但我根本不想去。过了几天接到一个电话,是南昌打来的,那边说是南昌理工学院招生办的,问我收到他们学校的通知书了吗?我说收到了,那边问我考虑去不去他们学校,我委婉地拒绝了,说我还想再复读一年。我跟家里人说了想复读的想法,我爸长叹一口气,缓缓说了一句:我觉得你复读未必会有多大效果,还是随便去上个大学吧!我说不,我想再拼一把。我不信自己的命运,还是要再试一次。
2010年9月份我又重新回到县一中,上了高四。上学第一天,因为全班都是复读生,所以学校专门为我们上高四的学生划了一栋楼,让我们所有复读生都在那栋楼里上课,并且还把我们跟其他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分离开来,早上我们不用做操,进校门单独开一个通道。
开学后,每天晚自习老师基本全部都用来考试,所以考完试走读生都各自回家。有一次下了晚自习我还有一些题没做完,就一直在写,最后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门卫跑到教室敲门说快走!我要锁门了……硬生生被门卫赶了出去。
那时的学习真的可以说是分秒必争,认认真真的看书做题,班上有一个叫刘谦的同学英语极好,150分的试卷经常考130以上,一次下晚自习他跟我说他没骑车,想叫我骑车带他回家,我点点头表示同意。因为我们班上大部分都是走读生,所以我们平时都是骑车去上学,大概看到晚上十一点左右,门卫过来敲门说他要锁门了,叫我们赶快走。出了校门,我载着这个同学一边骑一边聊天,这个人平时不太爱说话,课间也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看书,但他跟我聊得来,我问他为什么英语学的那么好,他说没什么方法,就是多读多背多记。我说我也试过了,但每次都不及格,他无奈的表示那可能是你记忆力不好吧?然后我没有说话,把他送回家后,我在回家的路上想:难道我真的记忆力很差吗?回到家后,我拿出一套英语试卷做了一下,还是很多单词看不懂,然后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字典,后来发现单词的意思知道了句子又翻译不通顺,于是我想也许要从语法开始学起,第二天,我去书店买了一本英语语法书看。第一次月考,我英语考了50多分,那个叫刘谦的同学考了135分,全班第一名。当时内心五味杂陈,心里想不要放弃任何一门科目,于是默默下了一个决心,至少要考及格,就这样开始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家学到凌晨一点多。而因为这样拼命地学,我父亲担心的要命,有好几个晚上十二点多,他从我房间门缝里看到一点灯光都急得敲门叫我睡觉,不要打疲劳战,我每次搪塞过去后,先把灯关了,然后过了十几分钟又开灯继续看。这样疯狂地学了一个月,效果还是有的,第二次月考,英语就考了90多分,达到了预期目标,刚刚及格……而因为那个月的拼命学习,导致后来大病一场。
我父亲对于我的期望一直就不太高,他原本希望我以后能考上一所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去当老师,平平稳稳地过一辈子。也没有想过将来我能有多大出息,平凡一点在他看来就很好。而我不喜欢当老师,我不想以后一辈子就是教书育人这样度过,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与对将来的规划,不代表我不尊重教师这一行业。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大概2000年,曾经因为生病,我爸带我从江西跑到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治病,那个年代没有手机,没有导航,提前三天跑县里的火车站去抢票,在人挤人的车厢站了九个多小时才到上海。到了医院看完病,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最后一晚,我爸带我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逛了逛,我问他这是什么地方,我爸说这是名牌大学,年幼时期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我爸笑着说以后你长大就知道了……那夜,我爸抱着我在校园的一个长椅上过了一夜,依稀记得我爸对我说:儿子啊!都是爸爸没用,没能给你一个好的生活,以后你要努力读书,不要像老爸这样。
回想起曾经的父子情,总是有一种难以言语的心酸。记得曾经一个平常的晚自习,是考语文,我感觉我对语文还是比较拿手,一下子就写完了,然后第一个交卷了,老师也是不含糊,看到我交卷,拿起笔就在讲台上改了起来,当他把我试卷改完了,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做好了,所以那个晚自习很有效率,一个晚上考完改完,那次语文应该是我考过最好的一次,大概是120多分,作文几乎是得了满分,老师第二天讲解的时候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读给大家听了。语文老师后来对我有一点“特殊”的照顾,比如提问时总是会叫我起来发言,然后听完给予一定的点评,在一次放学后,他对我说:小鬼,我看的出来你很认真,我看过你去年的成绩,怎么说呢?不好不差,今天再努力一点,你记住,人跟人是差不了多少的,用功点上,懒一点下,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不争气,为了以后的前途,继续努力吧!
在复读的岁月里,我牢记老师的教导,因为是学的理科,所以理科花的时间最多。平常课间时间我都是趴在桌子上写试卷,有一次下午下了最后一节课,大家都去吃饭了,我因为有一些题目没做完,也不饿,所以没去吃,一个人坐座位上写题目,一个老师正好路过,看了我一眼说:你还在做题目啊?我说是啊!他问我怎么不去吃饭,我说不饿。他哦了一声,就走了。后来听说这个老师跟其他老师说我平常比较用功,叫其他老师如果有空多教一下我,我那时被这个老师的关怀感动到了一下,因为从小到大很少有老师会在意我。至此我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一个星期每天做什么,精确到每分钟,详细地写了出来。还有的是关于考试的一些错题和难题,也专门用一个本子记下来,错题和难题反复写,直到完全会了为止。
很快,到了平安夜,那天晚上大家都很高兴,到处买苹果送苹果,我对这些东西没兴趣,所以一个人坐座位上写作业,快上晚自习了,班上还是没有人来,等我同桌来的时候看到班上只有我一个人,很惊讶,但她什么都没说,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苹果放我桌子上,说了一句平安夜快乐,然后自顾自的看书了。我道了一句谢谢,就继续看书了,第二天早上买了一个苹果送给她,当做还她礼了。
其实总结了复读一年的生涯,似乎并没有多大变化,分数是起伏不定,有高有低,但我发现老师对我的态度是基本无视的,因为我在班上是属于那种特别平凡的人,成绩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永远吊死在中间的那种类型,但因为我从小近视,所以我的座位永远都是第一排。物理老师一年内从来没有叫过我一次名字,我甚至怀疑他认不认识我。记得有一次理综考试,那时的理综合卷是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合成一卷考的,物理分值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20分,化学是108分,生物是72分,总分值是300分,我那次的物理考了全班最高分115分,就是错了一道关于洛伦兹力的计算题,然后老师在报分数的时候叫了一下我的名字,然后在班上用眼扫了一圈,发现我就坐在他眼睛底下,然后哦了一声,就开始讲题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自己像一个透明人,好像所有人都没把我当一回事,学生时代的悲哀在于太过于被别人认可。
所以我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话也越来越少。复读一年里,其实跟班上的同学交往的并不多,有一次跟我后桌的刘谦同学聊天,说起班上的同学,他说这没什么,本来就是一年相处时间,谈不上什么感情,一年过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以后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一面……他问我有什么理想,我说其实从小就想成为一名像钱学森那样伟大的科学家,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学理科的原因,这辈子其实也没打算做什么大官或者富人,只是想找一个与我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今后能够一起从事同样的事业,有共同语言就很好了。他听了一会儿,缓缓地说,有这么崇高的理想是好事,但想成为那么伟大的科学家可不容易,毕竟当科学家并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天赋……其实就我自己来看,我是非常赞同天赋这种说法的,有些人只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做一下作业就能考进全班前三名,而有一些学生拼死了学习,也只能勉强进入全班前十名的范围。有一句古语叫:察秋风而知落叶,试春水而知冷暖。每个人都不一样,而每个不一样的人都在为未来的人生而竞争,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学习不在乎一天花了多少时间看书,而在于一个小时学进了多少。
到了下半个学期,班上已经有一些人感觉考试无望,开始自暴自弃了,有一个男生平时很会玩,所以他觉得反正也考不上,干脆谈恋爱算了,然后就和班上一个女生开启了正大光明的恋爱生涯……还有一个男生,平时成绩不错的,也跟我聊得起来,但不知道为什么下半个学期,他突然决定不参加高考准备出去打工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实在是读不进去了,特别不想考试!我劝道这都快高考了,至少参加完高考再说啊!他下定了决心,最后还是办理退学手续。走之前他跟我说将来未必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不想把青春浪费在读书上……他走之后,想起一个历史典故:李世民在位时,魏征经常公开批评他的过失。魏征死后,李世民曾经感慨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这个同学的半途而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未来的得失与人生。
2011年高考前一个月,班上有一个女生找我说以后准备考哪里,我问她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说因为觉得我能考的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很努力的学习啊!大家都这么说。我说我怎么不知道。她说别人肯定不会当着你面说啊!班上同学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起你,说平时大家出去玩就你一个人在教室看书,高考肯定可以考上一个好学校。我说这个也说不定的,我感觉一年下来没提高什么。她说要相信自己。最后她问我准备以后报省内的学校还是省外的学校,我说考完再看吧!她问能不能报学校的时候告诉她一声,我问为什么。她低着头说想和我报同一个学校……
时光就像天空中一闪而逝的流云,很快,到了烈日炎炎的六月份,高考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短信内容是:你好,请问你是某班的某某某同学吧?我是隔壁班的,听说你学习很认真,明天考试我坐你后面,到时候是不是可以方便把试卷给我看看,一点点就可以。我如果考上了万分感谢,一定有厚礼相送……我什么都没回,自己复习了。
太史公有云: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要想有一个无悔的人生,只有非常努力的学习与自我完善,我们当不了圣人,但可以学习圣人的拼搏精神,所以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探索。
还是记得高考那两天,我们县出奇的平常,除了交警把学校门口的路封了一段,学校门口一个送考的家长都没有,考生都是像平常上学那样一个人去考试,进了考场,心如止水,没有一丝波澜……很快,两天的考试结束了,结束最后一场考试,我遇到了同班同学,他说他爸来学校接他了,叫我跟他一起坐他爸的车回去。他爸的豪华黄包三轮车已经在校门口等候多时了,我一开始不好意思上车,经不住他和他爸的软磨硬泡,于是坐上了车,回去的路上他爸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说不知道,他爸笑呵呵的说肯定能考的很好,又转头对我同学说,儿子啊!你们以后都要考一个好大学,出人头地啊!然后又转头问我爸是做什么的,我不好意思说,就说没做什么,不好意思说。他爸开玩笑地说:那么神秘,不会是县长吧?哈哈哈……
6月的天空格外耀眼,高考结束后,同学们开始准备各奔东西,大家没有聚会,没有最后的道别,考完以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人生的意义即将在大学中开始。
2011年,放榜单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分数,以及南昌大学医学院寄来的通知书,我感觉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毕竟熬了那么多的夜晚,总算有一点点收获,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已努力证明过自己,我足矣~
在那个炎热的季节,六月份璀璨的夜晚,每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坚持与奋斗的路上,战胜了些许挫折与麻烦。
灯光的照耀下,翻着游走在眼前的文字,想着年少时,曾经的梦想,很苍凉。尽管那梦想破旧,尽管那梦想消亡,但在梦想中前行,在荒芜中旅行。年少时,我们做着不可能相同的梦,梦醒时,我们却要面对同一个黎明。生活会慢慢磨灭我们的激情,冲淡一腔热血的冲动。我们到现在已记不起当初热爱的是什么,再也没有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东西,也许我会为失去的岁月伤心,是社会这部大机器产生的浓烟遮住了我曾经仰望的那片星空。那时我还觉得梦想只是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并没有真正离去。但平淡的生活就像一锅温水,能煮熟所有在里面长大的青蛙,渐渐地,我变得犹豫,畏畏缩缩,妄自菲薄。最后随波逐流,向现实和生活妥协,于是梦想就变得极其脆弱,轻轻一击,便四下散去,随风飘扬。但其实梦想不会逃跑,逃跑的只是我们自己。
我一直觉得,有一个单纯的梦想去捍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会为了它,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就像曾经在上学的时候我很期盼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那便是最美好的幻想。
我们不是走过荆棘和失败,而是始终坚持。往往左右个人命运的还是那一份坚持和那一份勇气时间还未到,沉淀还不够深厚。
工作之后,身心早已疲惫。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风,可等到全身遍体鳞伤,才发现,原来我们都只是草。所以困惑和孤单会一直萦绕着我们,但是我们也在坚持的岁月里一天天变化,在沉淀的过程中慢慢强大起来,回望过去,那里就是我们的人生。
希望将来见到某位多年未见的同学可以用戴老板的一句诗与之招呼: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严格来说吧,学习一定是一件好事,老话不是这样说的吗?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凡事都必须有个度。人在读书的年龄段,那是必须要认真去学习的,学习的目的也是让你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等到你进入社会,参与到你的实际工作中去,能够对你的生活有极大的帮助,这个就是你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目前的情况是,有少数人就像你说的那样,拼命的去学习,把自己弄成了个书呆子,变的完全就只会死读书了,变的完全不食人间烟火一样。自己活在自己纯粹的知识的世界里面。不能自拔。自己也没有一点自理能力了,那这样的读书就完全违背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所以学习一定要适度,要知道学习的目前一定是为我所用,不是变成了钻牛角尖的学习方式。最后只会害人害己。
就像磨刀,用力快速地磨,结果刀变得很锋利,也变得单薄,很容易缺,很容易折。
我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了度就会适得其反。
比如职业运动员都会有职业病,他们为了让身体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长期高强度训练,到退役之后很多都受伤病困扰或有一些因为伤病退役。
还有很多,只要跟职业搭边的多多少少都会留下或重或轻的职业病。
话归正传,热爱学习我举双手赞成,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成长,只有热爱学习的人才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拼命学习就不可取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要放在第一位,没有好身体就别说什么理想、未来,能不能养活自己都是问题。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周六周日都给排的满满的,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这样真的有效果吗?我看未必!本来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多,孩子一天到晚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时间长了是我也会反感,厌恶,还会主动学习吗?
拼命学习只会拖垮自己的身体,没有好身体就不能更好的学习,如此下去恶性循环,身体越来越差,成绩越来越差。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个,很显然,大家感兴趣的应该会是怎么做到第三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是,拼命学习结果学傻了;第二个答案是,拼命学习结果把身体搞坏了;第三个答案是,拼命学习结果获得了认知能力的升维,在部分领域获得了看问题的“上帝视角”。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长期拼命学习可能把人学傻了。基本上所有人都应该听说过,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但是,部分人可能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应该学的。
有的朋友可能把“阅读”等同于“学习”,说实话,如果非要这么理解,也能自圆其说。但是,“有生产力”的学习,绝对不仅仅是阅读。阅读只能说是学习的一种途径,它既不能保证你学到真本事,也不能涵盖所有的学习方式。
有的朋友可能已经想到了问题的核心:学习的内容是关键。就拿阅读来说,我们每天面临互联网上各个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的饱和攻击,各大平台都在争夺大家的注意力和停留时间,整合起来就叫做流量,也是互联网平台盈利的基础。
这么多信息内容,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具有高质量实用价值的,哪些又是虚假的,哪些又是“负质量”有害有破坏性的,大家能够分辨吗?
所以,长期拼命学习可能越学越傻的原因,就是有些人长期接触并掉进了“低质量”甚至“负质量”的信息堆里,好的、有用的东西没学会,坏的、没用的想法一大堆。这样的人长期学习(即:接受低质量或者负质量信息)之后,反而把自己的人生给耽误了。
举几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一个人相信,建立更多、更广、更优质的人脉,可以帮助自己的事业发展。于是,每天钻研怎么与人打交道、怎么察言观色、怎么讨好别人、怎么揣摩领导的心思这一类的学问,对于精进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内涵修养等主题毫无兴趣。这就是典型的“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案例。
再比如,一个人相信,通过学习各种理财知识,能让自己每个月小几千元的收入迅速膨胀,实现短期暴富。进而,钻研各类带有庞氏骗局性质、或者本身就是庞氏骗局的投资项目,最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真正精明的人能够一眼就看出,这类人就是传说中的“韭菜”群体。
第二个答案,说的是长期拼命学习把身体搞坏了。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一说大家就能明白。无论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不是高质量的、有产生力的、有巨大实用价值的,学习本身都是耗费心力的一件事情。
如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掌握健康调节,而是一学习就忘我地放不下来,那就有极大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比如,在电脑面前或者书本面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动都不动的,这样会对眼睛、颈椎、脊椎、甚至心脏等造成损害。最严重的可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那是可能有生命危险的。
请大家注意,这个风险是有科学依据的:学习获取新知识是可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增加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进而近似上瘾的。这是完全有可能把人带入忘我的学习状态之下的。适度这样是很好的沉浸式学习状态,但是过分这样就危害健康了。谨记!
第三个答案,应该是很多人理想中的答案,也就是长期拼命学习,真正获得了知识和智慧,从而获得解决更多、更复杂、更具价值的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个人价值不断提升并且能够相应地变现。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个答案?
第一,学习的核心是内容,前面已经提到了,要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因此,学习的第一个重点是建立高质量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一点在当今信息社会,已经相对容易很多了。比如,流传久远的经典著作,就是经历时间筛选和过滤的近代人或者古人的智慧,这就是高质量信息。
再比如,网上关注量很高的一些名人,这些人里面也有高质量信息传播者,我们需要一定的甄别机制,把真正高质量的挑出来。毕竟有些名人的关注量高,可能是博眼球得来的,或者关注量本身就是虚假的。
怎么把高质量的网络名人挑出来?这确实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底蕴,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然后阅读一些他们写的东西,检验其中的“含金量”。多读几篇他们写的比较长的内容,如果水分较大,那就果断放弃。如果干货很多,那就基本可以纳入高质量信息渠道了。
第二,学习的方式要广泛。除了阅读之外,观看高质量的影视剧、与行业前辈或资深人士交流请教、跟着牛人实践操作、甚至简简单单地看别人做,等等方式都是有益的学习途径。
第三,信息获取的渠道也要广泛。虽说高质量信息渠道能够给我们带来干货知识和智慧,但是如果过度偏向于一个领域、或者少数几个领域,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格局越来越狭窄。
因此,对于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思维角度、甚至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的高质量信息渠道,都应该持续关注。这样有助于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状态。开放就能带来多样性,多样性有助于触类旁通,有助于交叉验证,有助于获得更大格局的优化解决方案。
在这几个基础上的长期拼命学习,一定会实现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领域的认知能力的质的飞跃,也就是维度的提升。其原理在于高质量知识密度的提升,会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激发“触类旁通”的效果。
只有知识密度提升到某个临界点之上,才能实现过去很多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信息点突然产生了联系。然后,我们的大脑里就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的“排列组合”,这些“排列组合”就是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两个认知水平不处于同一维度的人看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低维度认知水平的人头脑中的信息点本身就不多,能够组成的各种排列组合就少,相对的能够产生的解决方案也少。
更有可能出现另一种现象,那就是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低维度认知水平的人所能从问题中获取的信息量,都比高维度认知水平的人少了一个级别。这不就是所谓的“降维打击”的差距嘛!
因此,人生既然要活到老、学到老,当然应该长期学习。至于是否要“拼命”学习,这也要看每个人想要实现人生成就的高度。
那么既然要长期学习,大家一定要建立多样化的高质量信息渠道,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请相信,真实的认知水平,最终都是可以变现的。
(全文完。欢迎关注)
字习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机会,学习要有计划、有目标去学,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学,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只要能够不断学习,你就能够成为赢家,成为专家。
学习特别好吧
我不知道你说的长期拼命学习是哪方面的学习?是对考试分数的追求,还是提高自己知识储备人生境界的修炼,亦或是为了某些科学创新像爱迪生那样孜孜不倦奋斗终生?
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
如果你为了考高分,长期拼命学习,放弃自己的身体健康,放弃自己的一切爱好,放弃人生中所有唾手可得的快乐,那我只想对你说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就算你成为了高考700分的学霸,考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府,那又如何?眼睛里渐渐变得只剩下功名利禄的你会觉得空虚,觉得迷茫,不知道考那么高分到底有什么实在的意义,甚至会怀疑人生。
你日复一日地这样生活着,从小开始卷,小学三年级补初中三年级的课程,考上了大学也不敢懈怠下来,还要考研,难道人活着就是以自己最美好的少年儿童时光为代价,去做一张又一张的试卷,一生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永不停息?你渐渐地变得没有丝毫朝气,你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一般,令人压抑窒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你长期拼命学习,收获了耀眼的分数,却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与快乐,找不到方向,心中没有信仰,似无根之浮萍,不知为什么活着。
美籍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
如果你像科学家中村修二一样,少一点功利与世俗,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地长期拼命学习,追求真理,追求人世界的美,那么你不管是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你必定硕果累累!就算成为不了世界级的人物,也一定会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就算时间再长你也不会觉得累,你会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找到了努力的目标!
中村修二并不擅长考试,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一般,每次就是刚刚及格的水平,考上的也是一所平平常常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影响了他在科学领域的建树了吗?影响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吗?中村修二在高中时候迷上了物理,他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享受着知识本身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高分数。
对于应试教育,中村修二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东亚国家的教育模式,无非就是在浪费生命。
韩寒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学习”
23年前,央视曾经做了一个名叫《对话》的节目,在节目中,韩寒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一致口诛笔伐,当有人提出:“韩寒,你不爱学习。”的时候,整场节目都很安静的韩寒立刻开启了反击模式:“我不是不爱学习,我只是不爱在学校里面浪费时间。”何谓学习,韩寒已经用自己几十年的行动给出了最完美的诠释,韩寒的文采、口才、应变能力也是十数年如一日所练就的,少年天才,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综上所述:
认准一个方向,一个理想长期拼命学习,一定会学有所成。
浑浑噩噩地为了考高分而长期拼命学习,一定会迷茫失措。
如果不小心结识了品德不端之人,长期拼命学习他们身上的负能量和种种不良习性,恐怕会误入歧途,身陷囹圄!
学生时代的长期学习的结果是保持原来的成绩状态,因为每天拼命学习的人很多,你只有每天更拼命的学习才可能超越原来的自己保持的成绩。
职场的人长期拼命学习的结果是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人,但不可能成为顶尖人物,因为职场的人长期拼命学习的人大把。
鼓励长期拼命学习,但发展方向要对,拼命才有更高价值,比如,一位英语过六级的人考进公务员队伍,他(她)们再长期拼命学习英语对自己前途发展是作用不大的。
职场中人,善于自学、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当然,长期拼命学习钻研本职工作知识也不错,有领域内的知识提升。
职场内的长期拼命学习没必要,要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交际、口才、辩论才是最贴近工作、做生意、开公司有实际指导意义有实效性的学习,才值得长期坚持的事情。
长期拼命学习的结果还有什么呢?你品你细品。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图片来之头条图库,谢谢今日头条图库)
(图文无关)
结果会过的很好,有了知识,为人处事会很顺利,只是学习的时候辛苦而已,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受生活的累。加油
有二种结果。第一种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专家,科学家一类的,让人羡慕敬仰。第二种就是还没成功,人却倒下了,拼命过度,身体抗不住了,成了书呆子[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