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

提问时间:2023-09-17 11:47关键词:李治,唐高宗

正史里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

点赞1、攀枝花市 网友:』傲娇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高宗开玩笑,李治,一个历史上被认为是“妻管严”的懦弱皇帝,可实际上,后世“三品才是宰相”的政治传统,就是李治奠定的,光这一点而言,李治就能比肩杨坚和李世民的文治。

事实上,李治算是一个悲情人物,自登基后,一直都在“权力”的漩涡里。

咱们知道,李世民众多儿子,李治并不是最出色那个,李世民嫡长子李承乾,年少聪慧,精通他人心理,自李世民登基后就是太子。而就算不说李承乾,还有贞观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李世民四子李泰让李世民多次赞赏,就连身为庶子的李恪,李世民都想过让他成为储君,而这些人里,李治年龄小,其次性格有些“儒弱”,要是接手李世民的大唐,不能胜任的可能性极高。

但后来的事实却不是这样。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造反案事发,李承乾太子被废,成为庶人,而后李泰又因为心性太过狠辣,让李世民排除掉了太子之位,经过和长孙无忌的沟通,李世民决定让李治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乃是李治的舅舅,如此一来,李治未来登基也可以获得最大的助力。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太子监国,这个时候,李治的监国成绩平平,还偶尔因为李世民外出而哭泣,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不过李世民没有再换太子,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他在长安驾崩,李治年仅22岁,便登基为帝。

和当年二十二岁的李世民不同,李治没有亲征过战场,更没有下放到地方历练政治,他的班底是舅舅长孙无忌与诸遂良,还有李勣组成,这些大臣个个都是贞观朝名臣名将,李治有些被压得出不了头。

可唐高宗的名号,就是在对抗并战胜这些朝堂势力中铸就的。

李世民驾崩,李治很伤心,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乖宝宝”李治,在第二年将李世民曾经的后宫,五品才人武媚娘从道观里领了出来,并且收入自己的后宫。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治的“不伦”行为,让朝堂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李治登基后,他立马就想做两件事:

一、去除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等人的专政

二、废掉原配王皇后。

可以说,在表面上,李治的表现完全看不出来他要对长孙无忌下手,在关于唐高宗的起居注中,李治对长孙无忌表现得十分尊重,经常称呼舅舅。

但李治也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帝王心术”者,因为正是这个表面简单的他,准备通过将武媚娘纳入后宫一事,完成废掉王皇后以及清除顾命大臣势力这两件事,也就是“一箭双雕”。

武媚娘,正是后来的武则天。

因为王皇后无法生育,李治厌恶王皇后,随着武媚娘进宫一段时间后,李治开始有着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的意图,直到李弘降生,李治这个念头基本确定。

于是李治开始发出试探,史称“废王立武”。

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其实也是新势力对旧势力的一种冲击的表现。

王皇后属于被政治安排给李治的联姻对象,她的娘家势力不小,经常让她在李治面前趾高气昂,而武媚娘是没落的武家的人,可以被李治高度掌控,李治想在后宫中,率先拿到自己的权力。

李治提出废王立武,朝堂中对此一片哗然,支持李治的不多,而诸遂良和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正是长孙无忌的反对,让李治深感不安。

此前,李治为了分化长孙无忌的权力,先后设立了九个“宰相”,这九个人都是不同职位,有的人仅是五品官,而长孙无忌却是超级一品大员,为了保证二人的政治话语权相同,李治设置出了“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个职位非常有意思,大概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权力”的平衡器,长孙无忌本来就是老臣,地位很高,自然在在朝堂一呼百应,而例如柳奭,他的知名度不高,而且地位不高,仅是河东柳家之人,不过他有才能,李治很聪明,强行让他抢夺长孙无忌的权力,这便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解读下来就是,大家都是三品官,而且都和中书门下的宰执相同。

所以李治的政治智慧不低,甚至很高,同中书门下三品,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至深,一直到清朝,都有这个制度的逻辑痕迹。

但长孙无忌很强大,李治设立这么多宰相,竟然都被长孙无忌同化成为了对手,就说柳奭,久而久之他都成为了支持王皇后之人,李治等于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大麻烦。

朝堂行不通,李治利用武媚娘进行操作。

武媚娘确实受宠,但前提是,李治一直能够利用她。

武媚娘在几年的时间里,为李治生孩子,又带着李治的意思,和朝堂的官员交好,这便是李治曲线斗争的方式,其中争取到的最大的成果,就是李勣,这个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军神,李勣也被李治高度尊重,对于废王立武一事上,李勣最终表示支持李治。

后宫战术正式生效,李勣的站队,让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等人失去了斗争的实力,李治趁机废王立武,王皇后被废,紧跟着的是诸遂良和长孙无忌被排除出政治中心,最后更是身死他乡,李治拿到了自己的权力,而这个以往看似人畜无害的皇帝,在废王立武的事情,造成了许多人的“身死”,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凌烟阁第一功臣,就是死在这场争斗中。

唐高宗虽然在争夺权力,可内部的政治却从来不曾放松,在贞观朝之后,让局势继续稳定,开创永徽之治,由此可见,李治还是听了李世民的训导,深谙民本的思想,即便在内部夺权,但原则都是不损害百姓的利益,对此我们可以说,李治是历来政治斗争夺权,对天下伤害几乎于无的皇帝。

在唐高宗后期,唐高宗开始出现了疾病,为了保证权力的掌控,李治继续培养自己的政治伙伴:“武皇后”。

在与长孙无忌等人的斗争中,武皇后的能力和政治眼光被发掘,因此被李治看好,为了继续掌控朝堂,李治让武皇后代为执政,武皇后成为了李治的“政治木偶人”。

不过李治的皇帝生涯必然是有瑕疵的,他虽然是厉害,没有野史形象里被渲染得那么懦弱无能,但是后期的疾病,还有武皇后的迅速进步,让他对局势失去了控制,说白一点,那就是武皇后有二心,但是唐高宗已经被绑架得无法脱身了。

后来上官仪提出废掉信巫蛊之术的武皇后,李治也欣然应允,却被武皇后知晓,质问李治,李治连连否认,把责任推卸给了上官仪,导致上官仪一家子都被打入尘埃,自幼在掖庭里长大的上官婉儿,正是上官仪的孙女。

再后来,武皇后被立为与李治平等的“二圣”,这是在模仿隋朝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夫妻政治,但是武皇后和李治不同,他俩之中,武皇后占据主导地位,李治因为身体原因,基本告别了执政,这也让武皇后积累了庞大的政治力量,最终成为了武则天。

从正史里看,李治这个人就像一个矛盾体,也像一个绝处逢生的生存家,他有着他独特的隐忍和脾性,看似懦弱,但又狠心无比,看似被压迫,却在位数十年,因此李治本身就是皇帝群体中另类的一个,有着难以述说的,独特的帝王之术,他也是李世民贞观理念的最好继承者,这位“懦弱的皇帝”,把唐初的良好局面,贯彻了下去。

所以,李治可是一点都不弱。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点赞2、牡丹江市 网友:冰山蝶雨

李治从来不是什么昏庸无能懦弱的窝囊好人,而是史上极腹黑极假慈悲极会伪装的政治天才。

李世民其实挺喜欢晋王李治,李治也是嫡子,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而且“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李世民的嫡长子也就是太子李承乾,跟亲弟李泰争夺权力,暗杀李泰失败,又想搞政变,结果再次失败。李世民于是把皇位交给了李治,认为他将来肯定能做个仁君,不会像自己一样弑兄屠弟。

谁知道这个仁君,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弑兄屠弟,连姐姐妹子叔叔侄子舅舅也没放过,李家子孙被他干掉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又被老婆武则天差点杀光了。

李治能当上皇帝,似乎是属于天上掉馅饼,但是能稳稳的吃进去,不吐出来才是本事

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大李治9岁,李泰大李治7岁,这哥俩斗得昏天暗地,而且先后都有逼宫的举动或者计划,唯有李治一直置身事外,既安全又保险。

李承乾身体不好,患了腿疾,走动不方便,估计是成了瘸子,心理就有点不正常了,养男宠,李世民知道了大怒,把他的男宠杀了,李承乾又伤心又害怕,担心李世民会把他废掉,立李泰为太子。又是暗杀李泰,又是想逼宫让李世民退位,这点手段哪里能比得过李世民?

太子把自己作死了,彻底倒台了,李泰就去威胁李治,说:“你跟汉王元昌关系那么好,现在汉王出问题了,你的心还安吗?”李泰这是恐吓他,不要打皇位的主意,别跟他抢太子之位。

李治没有跟他辩论,史书上记载,李治当时很慌张,整天魂不守舍的样子,太宗就问他怎么了?他不说,太宗一连问了好几天,他才说了,说李泰跟他说了这番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应答。太宗一听,李治多好啊,想要保护哥哥。而反观李泰呢?李治是压倒李泰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今太子失徳,藩王窥视者,皆俩弃之。”——《资治通鉴》

也就说,皇太子这个位置是皇帝老儿给的,是不用经营的。李承乾误在失徳,李泰失在经营,唯有李治,对上恭孝,对兄亲和,唯一的小心机还是被迫的。

与武则天偷情,丑事人人有,不露是高手

都说脏唐乱汉,其实历史上不管皇宫还是大户人家的深宅内院,这种丑事多着呢。

武则天是唐太宗的才人,而身为太子的李治与他偷情,这是一件很大胆的事情。

众所周知,皇宫大院,人多耳杂,而且耳目众多,只要让皇帝发现蛛丝马迹,必死无疑,最少也是废太子,贬庶人。这绝对不是一个懦弱的人敢做的事情。

而我们都知道,太宗并不知晓两人的暧昧,能做到这点,就说明李治真的是个聪慧、善于笼络人心而又异常胆大的人。

废王皇后立武则天这事绝不是玛丽苏小说里的爱情,他先择了个人能力强但是家庭势力弱的武则天,一举搞定权臣和外戚。

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家,是“五姓女”,所谓五姓女,就是当时最有权势的氏族门筏之女,唐朝人梦想,中进士,娶五姓女,门第高,貌美,知书达礼,太宗对她的评价一直很高,称为“佳儿佳妇”。王皇后的出身绝对不凡,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的将领,叔祖母是李渊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母亲柳氏的婶婶是李渊的外孙女。

太宗临死之前托孤,把太子治托给了舅舅长孙无忌等几位顾命大臣。高宗登基之后,大权旁落,朝廷重权几乎全落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手中,他想要掌握实权,这些人都是障碍,必须扫除。

王皇后不仅是西魏重臣的后裔,父母两族也都是李唐王室的姻亲,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了。高宗想要削弱关陇门阀势力,必须扶寒门子弟,收天下士子之心,废王立武是最快捷而且有效的手段之一。

用长孙无忌干掉房玄龄后人吴王等人,用武则天干掉长孙无忌

高阳公主深得太宗喜欢,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婚后,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私通,唐太宗得知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公主奴婢数十人,高阳公主对此非常怨恨。唐太宗驾崩后,虽是哭了一番,但被明眼人看出不够哀痛,并且汇报给了新皇李治。

高阳公主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回头,又招惹出引来杀身之祸的诬告夺产案。

房玄龄去世。高阳公主和大伯子房遗直分家产,夺下本该由房遗直继承的梁国公爵位。房遗直无奈,找到唐太宗告御状。李世民狠狠训了高阳公主一顿。这个事也就不再被提及,唐太宗去世了,这个愚蠢的女人跑到新皇李治那里告了一个刁状。她说房遗直非礼她,这事就大了。

李治将这个案交给长孙无忌,房玄龄当年不支持李治当太子,于是这个本来是性骚扰案。但是办着办着,升级成为谋反案。

先是调查出来高阳公主曾秘密刺探宫禁内情,还占卜星象变化。这在当时,就是谋反。长孙无忌逮捕了房遗爱,一番刑讯逼供后,房遗爱交出了一份谋反的黑名单,于是大清洗开始了。

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全部牵连进去了。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房遗爱最后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房遗直特赦,贬为庶人。

史书上讲,李治不愿意杀害自己亲人,在长孙无忌的逼迫下,流着眼泪下的旨。长孙无忌干掉了李治的政敌,自己一家独大,李治要立武则天为后,他坚持反对,于是武则天如法炮制,整死了长孙无忌。

武则天是个聪明的女人,刚被接回皇宫的时候,她对长孙无忌那可是百般的巴结和笼络。不过长孙无忌却一点都不买账,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好改变策略。武则天通过贿赂培养了一批身份低微的大臣作为自己的亲信,再加上功臣元老李勣“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千辛万苦终于当上了皇后。

659年4月有个叫李奉节的小人物,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韦季方被刑讯逼供后准备自杀。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和长孙无忌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发挥他诬陷人的特长,硬生生的给扯上了关系:他的理由是,根据自己的推断(始末推究),韦季方的背后,肯定有长孙无忌。

根据你自己的推断,没有任何证据都能说人家谋反,后代秦桧也学了这招,换汤不换药,没有证据,但是可以“莫须有”,杀了岳飞。

所以,李治又开始哭了起来。他表示不想杀了舅舅,恐怕被世人唾骂。许敬宗赶紧上去劝,把当年汉文帝哭死舅舅薄昭给搬了出来。汉文帝推行新政,他舅舅薄昭的封地,不仅发生了叛乱,薄昭还把汉文帝派去平叛的钦差大臣钟毓给杀了。犯了这种罪别说是亲舅舅了,就是亲儿子也得掉脑袋。

这两件事哪是一回事,可是李治在没有对长孙无忌任何审问的情况下,就把长孙无忌流放到了黔州,随后许敬宗又派人逼其上吊自杀。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全部废为庶民,流放岭南。长孙无忌的族弟长孙铨兼李世民的女婿,被流放巂州之后被当地县令活活打死。长孙无忌堂兄的儿子常州刺史长孙祥被绞死。

县令都敢打死皇亲,你要说没李治的指使,真没有人相信。

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不敢僭越,对于外戚中活着的能人或正值壮年之人,唐高宗毫不留情,但对于外戚中已经逝世的长辈,则是颇为大方

唐高宗提倡亲蚕,于是武后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之最;唐高宗提倡节俭,于是武后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了七个;比如唐高宗忌惮外戚坐大,于是武后就“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氏子弟几乎在朝堂上不见踪影。

即便是唐高宗因为身体不好而将一部分政事委托给武后处理,武后也只能“处事皆称旨”,按照唐高宗的旨意来处理,并没有做决定的权利。所以当武后看重的李义府、袁公瑜等人被贬被杀的时候,武后既不敢出言相劝,也没资格改变唐高宗的决定。甚至面对宿敌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在唐高宗时官运亨通一事,武后也只能咬牙暗恨而没法阻止。

唐高宗可以追复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他陪葬昭陵,并恢复齐献公长孙晟的祭祀;对武家也同样如此,唐高宗可以给予武家死去的长辈优厚的待遇,追封个郡王王妃不在话下,而武家那些正当壮年的兄弟和侄子们被贬黜之后是生是死,那就任由他们全靠天意了。

比如武思元,武昭仪这边刚坐上皇后之位,她的这位堂兄就立马被唐高宗贬到偏远的外地郁郁而终了,直到武后熬成武太后,临朝称制后,这才有机会追赠褒赠一下这位被自己连累的堂兄。

“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李治灭了高勾丽,杨广李世民都没有做到。平定漠北。大破西突厥,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唐朝的实际统治疆域达到了1251万多平方公里。

李治治理期间,农业持续多年的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

京师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

李治还重新建立科举制度,高宗年间,人才辈出。

李治被低估,一个是他自己低调,一个就是因为在他执政是帝后共同执政,死后武则天称帝,这在男权社会里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认为他是昏庸无能,被武则天蒙蔽压制。

点赞3、安丘市 网友:龙游浅水

李治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大帝级皇帝了。

就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彪悍到了极点的媳妇儿!

但是那些贬低李治是“妻管炎”和窝囊废的人就不想想,能够在自己在世的时候,把这样彪悍到媳妇儿控制得稳稳的,李治能是一般人吗?

论开疆拓土,李治时期唐帝国的国土面积几乎达到了汉民族历史的顶峰!

东并朝鲜半岛,西至三斯坦!

如果不是补给问题无法解决,我毫不怀疑大唐雄师能打到天边!

蒙古人那段历史不能算数,即使把元朝算作中原王朝的合法代表,金帐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的武勋,也算不到咱们账上。

蹭人家热度没意思的很。

这样的帝王,怎么可能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窝囊废?

开什么玩笑嘛!

李治是个善于扮猪吃老虎的帝王。

看似没有他父亲李世民那样光芒万丈,其实成就丝毫不逊色于他那位耀眼的父皇。

登基之初的李治,受制于有合流趋势的关陇门阀与山东士族,内有王皇后(太原王氏),外有舅舅长孙无忌。

在这样恶劣的执政环境之下,李治先是天才的利用萧贵妃与王皇后的矛盾,借助萧贵妃江南世家的背景,从内部开始了折腾。

把政治斗争变成了后宫争宠,李治也是真有两把刷子。

江南士族看到萧贵妃有登顶的机会,自然在外朝与山东世家与关陇门阀,斗了起来。

三足鼎立,是最稳定的形态,李治的皇位开始稳定了。

而这时候,武则天的入宫,为李治打出最关键的一张牌,创造了条件!

李治利用武则天破败贵族的身份,团结起来了一大批在科举之中崭露头角的寒门士子!

更获得了军方之中最重要的瓦岗系的支持!

唐初的瓦岗系,是军方不可忽视的大派系。

不但人数多,而且势力大。

偏偏这帮人,与山东士族和关陇士族都不大有关系。

他们很多都是旧朝贵族的后裔,破落贵族出身。

大家不要真以为瓦岗众将出身草莽。

穷文富武,能使的起马槊的秦琼,程知节,尉迟恭等人,岂是贫苦人家?

马槊一般都是军功贵族家庭的传家宝贝!

穷人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会用?

这些人最差的也是个地主!

他们当年在朝中,李世民是他们的靠山。

现在李治登基,李治自然就成为了他们效忠的对象。

属于皇家派系。

政治上李治获得了寒门士子的支持,不必再依赖山东士族与关陇士族了。

军事上,李勣与程知节是当然的大佬。

于是李治开始动手了!

还是老办法,把政治斗争隐藏在后宫争宠之中,由武则天出面折腾。

一举废掉了王皇后与萧贵妃,安定了后宫,去除了三大士族安在自己后宫的钉子。

然后借助武则天的手,除掉了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这位关陇世家的领袖。

关陇军功集团就此消散于历史之中。

山东士族与江南士族虽然死而不僵,却再也不敢于皇室叫板了!

要知道在李世民执政初期,皇子娶山东士族的女子,山东士族都认为算下嫁的!

胸才大略如李世民,也就是勉强压制这几大士族而已。

结果李治软绵绵的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下子解决了多少帝王都无法解决的这个大问题!

要知道在这几大世家面前撞的头破血流的帝王,两只手都数不过来,而且其中不乏惊才绝艳的人物!

仅此一点,李治这个大帝的称谓就当之无愧!

至于用人,李治亲自简拔了薛仁贵与苏定方这两位绝世名将。

尤其是苏定方,在太宗时期坎坷一生,昙花一现。

却在暮年获得李治青睐,创下了“一人灭四国”的军事奇迹!

君王之道,用人之道。

有如此锐利眼光的帝王,岂是昏庸平凡之辈?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李治悄悄的进村,放枪的不要,该干的活儿却一点没有拉下!

李治死后,武则天登基,也是个光芒万丈的人物。

李治夹在自己老爹与媳妇儿这俩太阳中间,因此显得有点暗淡无光。

其实细读史书就会发现,李治这家伙,那就是个宇宙黑洞!

比自己老爹和媳妇儿,怕是都要厉害!

点赞4、泰兴市 网友:紫柠檬苑

可以说唐高宗李治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后人在提到他的时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老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及他的父亲李世民,甚至很多一部分人认为唐朝的江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李治了,这一点不得不说是李治的失误,但是李治的心中有苦不能够说啊!

夹在李世民和武则天两位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帝王中间,再加上武则天这个女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导致李治被人为的忽视了,可以说出了在武则天的问题之上,李治在政治和军事上绝对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了,其实按照道理而言,虽然李治也是嫡子,就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儿子,不过他却是老三,不过随着李承乾的造反的阴谋败露,李治在长孙无忌等重臣的支持下成为了太子,而原本最被看好的李泰却失败了,按照李世民自己的说法就是他认为李治仁厚,如果选择李治继承皇位的话,那么李承乾和李泰都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选择李泰的话,可能李承乾和李治就不会存活了。

李治在继承皇位之初,手中的权利是受到他爹李世民留下辅政大臣的制约的,而这两个辅政大臣就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他们代表的就是现在人们口中关陇贵族的利益,许多大权都是这在他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手中,李世民这样安排确实能够保证李治顺利的完成政权的交接,不过也让李治的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而这个时候的关陇贵族的势力还是异常强大的,但是李治能够很轻松的解决关陇贵族带给他的威胁,并且处理起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毫不手软,这哪里是一向给人一种懦弱无能的皇帝的形象呢?

要知道杨广在当初面对李治同样的难题的时候,采用的却是躲避的态度,这一点从他长期远离长安就能够看得出来,无论是营建东都洛阳还是长期呆在江都,可是杨广束手无措的关陇贵族在李治手中,利用武则天册封皇帝这个事件,彻底拔除了关陇贵族的势力,使得长孙无忌成为了最后一任关陇贵族的带头人了,在长孙无忌被逼迫着自杀的时候,也许他才算是看清楚这个当初他认为软弱的外甥,哪里有半分柔弱呢?

而且在处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谋反的事情上,李治的表现更是处变不惊,将参与谋反的人按照调查的结果给与不同的处理,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太过于扩大,如果不是长孙无忌硬是将李治的几个兄弟牵扯进来,尤其是李恪,也许真的像李世民认为的那样,能够保全他的这些儿子的性命了,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政治上,他继续实行李世民曾经的政策,也没有因为他的父亲给他打下了一片好的基础就吃喝玩乐,反而异常勤政,并且经常批阅奏章彻夜不眠的,颁布了一系列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让唐朝的国力不段的增强,要知道在李治去世之后到李隆基继位的20多年时间里,唐朝可是没怎么消停的,但是李隆基上台之后能够快速的让唐朝达到鼎盛的“开元盛世”,这里面就是有着李治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了,否则还真的不好说了。

而且在逼死长孙无忌之后,李治就将大权完全的掌控在他的手中,无论是宰相的任命,还是武将的选拔和任用,都是在李治的完全掌控之下,虽然李治身体不太好,有时候不得不让武则天参与朝政,但是在李治在世的时候,武则天根本无法插手军政,只是在李治的委托下帮忙处理朝政而已。

在军事上李治更是让唐朝的疆域在他的手中达到了极致,这是李世民、武则天甚至李隆基都没有达到的疆域,就是这个给人感觉懦弱的李治,在武功方面绝对是唐朝皇帝中仅此于李世民的存在,他完成了李世民一辈子的遗憾,也就是高句丽在李治的手中被彻底打败,并且成为了唐朝的疆域,而李世民和杨广都曾经在高句丽手中吃瘪,但是李治手中却完美的解决了,当然这也要感谢他爹李世民给他留下了李绩这员唐朝仅次于李靖的名将了。

而且李治也是慧眼识人,除了他父亲李世民留下的李绩等人得到重用,还有被李世民冷落的苏定方,也就是演义中的典型坏蛋,在65岁的年纪得到了李治的重用,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就是“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唐朝的李治的手中达到了极致,所以让他成为古代能够泰山封禅的帝王之一,当然这里面还是有着他父亲李世民的一份功劳的。而且李治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且更多的启用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官员, 并且编撰了《唐律疏议》,这是我国古代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对于李治的评价,《旧唐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大帝往在籓储,见称长者;暨升旒扆,顿异明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既荡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惑麦斛之佞言,中宫被毒;听赵师之诬说,元舅衔冤。忠良自是胁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盘维尽戮,宗社为墟。古所谓一国为一人兴,前贤为后愚废,信矣哉!赞曰:“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

当然李治也存在他的问题,就是必将他让唐朝的江山落到了武则天的手中,而武则天从政的经验都是在李治的时候积累的,也让武则天培养了她的亲信,但是李治这样做其实也没有错,在将权力收到皇帝手中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李治是有心处理朝政可是身体不允许啊,这个时候难道他要将毫不容易收回的权利再次下放给大臣们,而选择武则天在当时看来应该是最正确的决定了,况且武则天的儿子是未来的皇帝继承人,李治怎么能够想象母亲会夺了儿子的江山呢?而且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吕后也没有走上皇帝的宝座,只能够说武则天的野心,李治没有猜透甚至历史也没有给他带去经验教训了。

就像《新唐书》说的那样:武氏之乱,唐之宗室戕杀殆尽,其贤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呜呼,父子夫妇之间,可谓难哉!可不慎哉?而且武则天的问题,李治在世的时候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制衡,后世子孙无法坐稳皇位,李治有责任,但是他的儿子们是不是责任更大呢?总体而言,李治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唐朝在他的手中达到疆域的顶峰,而他更是唐朝仅次于李世民的皇帝了!

点赞5、邳州市 网友:墨落成白

高宗李治算不上英主,不过也不是昏君,属于比较平庸的那种类型。

本来他与皇位无缘,排在他前面的有他的两个哥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但他却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事,才登上了皇位。

天上掉馅饼成为了皇帝

李世民虽然是靠发动玄武门之变,通过夺权登上的皇位,但他也希望自己死后皇权能够稳定,而历朝历代皇权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皇位的继承问题,为此父子、兄弟之间骨肉相残的事情也层出不穷。而在当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嫡长子制,即由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继承皇位,如果皇后没有儿子,就由皇帝所有儿子中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尽早确定皇位人选,而且没有争议。后来的朝代也多沿用了这个制度,比如即便是后来靠夺权登上皇位的明成祖朱棣,也依然是沿用了嫡长子制。

李世民的皇后是我国史上著名的长孙皇后,她为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高宗李治。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对嫡长子制的决心,也为了稳定皇权,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的时候就早早地立了年仅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只是在李承乾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进入了叛逆期,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有点非主流,喜欢奇装异服的装扮,一到晚上就与身边的人成天厮混,在东宫搞起了各种趴体,甚至还玩起了Cosplay胡人的游戏。不过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人们生活得非常豁达,就连李世民本人也经常在快乐的场合跟众人一起唱歌跳舞卡拉OK,李承乾有这样的行为并不算出格。

但李世民是中国史上少有的明君,所以对儿子,尤其是太子,未来帝国的继承人就格外严格,知道太子李承乾有这样的行为后,心中非常不悦,就找了几个满腹经纶的老师来管教太子。可这个时候李承乾就犯二了,竟然刺杀了自己的老师,更为出格的是,他还跟一个叫“称心”的男性文艺工作者搞起了断背山,李世民为此暴跳如雷,知道情况后就立马杀了“称心”,李承乾为此伤心不已,父子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这个时候魏王李泰见哥哥有些失宠,觉得机会来了,便开始百般讨好老爸,偏偏李世民还很喜欢这个儿子,给了他一大堆的头衔:扬州大都督、左武候、大都督、雍州牧、左武候大将军等等。李泰搞了个巨大的文化工程,组织了一大堆文人编纂了一部《括地志》,这部书有五百五十卷,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成书后李世民非常高兴,给了李泰大量的赏赐,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子李承乾。

这让李承乾感到了深深的危机,觉得自己迟早会被李泰替换掉,便派人暗杀了李泰,不过没成功。到后来李承乾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联合了大将侯君集打算来个二次玄武门之变,只不过这次政变还没发动就被李世民发现了,政变也就失败了。

很快李承乾就被李世民处理掉了,被废去了太子之位,贬到了黔州。在处理李承乾的过程中,李世民也发现了李泰确实也有许多钻营行为,便把李泰也贬为了东莱郡王,赶出了京城。一连失去了两个儿子,还失去了最亲密的战友侯君集,李世民痛心疾首,竟一度在大臣面前嚎啕大哭,场面极为失态。

到了这个时候,长孙皇后的儿子就只剩下了李治了,按照嫡长子制,李治便成为了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而李治能顺利登上皇位,还在于另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李世民从小到大的好哥们,贞观时代的第一重臣,大唐凌烟阁的第一功臣,同时又是李治舅舅的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力挺李治的原因很简单,李治是他外甥,其他的皇子跟他没一点亲戚关系,作为皇帝的舅舅,对皇帝还有拥立之功,以后好处自然大大地有。李世民曾有立吴王李恪的想法,被长孙无忌极力制止,事后长孙无忌很快就罗织了罪名除掉了李恪,为李治登上皇位扫清了障碍。

公元649年,一代大帝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成为了大唐第三代皇帝。李治能成为皇帝,不在于他有多贤明,完全是运气使然。

李治与武则天的禁断之恋

说到李治,我们就不能不提我国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了,正是在李治当朝时期,武则天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权,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而李治一朝在大多数时期,实际上是武则天的时代。

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妃子,因长相妩媚而被李世民赐予了一个“媚”字,是为武媚娘。武媚娘刚进宫的时候只有14岁,那个时候李治只有9岁,武媚娘年长李治5岁。李治与他父亲的性格几乎截然相反,是一个情感丰富、个性柔儒,思维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他8岁就失去了母亲,从小就极度缺乏母爱,或许就是这种母爱的却失,才使他恋上了年长自己5岁的武媚娘吧。

他与武媚娘之间的感情是从何时开始的,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但能肯定的是,作为皇子的李治能经常出入李世民的宫殿,与武媚娘之间或许早已暗通情愫,这种情愫并不需要有多明显,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便能心有灵犀。对于李治的目光,武媚娘或许会躲闪,但并不抗拒。后来随着李治成为太子,而自己在李世民面前又不得宠,精明无比的武媚娘很可能也渐渐地把宝压在了这位未来帝国的继承人身上了。

从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很难确定他们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但能肯定的是,在李世民病重的那段时间里,李治伺候在李世民的病榻形影不离,废寝忘食地伺候着父亲,竟然长出了白发,这也令弥留之际的老爹感动不已,李世民甚至哭着说“能有这样的好儿子,我死也无憾了。”

但李治愿意一直待在李世民的身旁,也可能是因为能与伺候李世民的武媚娘一起朝夕相处。武媚娘看着身边这位即将死去的皇帝,知道自己如果不抓住李治这根稻草,大好的青春年华就会随着老皇帝的死去而枯萎,在这段时间里,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或许早已山盟海誓,又或许金风玉露早已相逢,到了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地步。武媚娘作为李治的庶母,与李治的这段恋情,也着实是一段禁断之恋了。

李世民驾崩的时候武媚娘只有26岁,她是一个美丽、妩媚而成熟的女人,却被赶到了感业寺,很可能在青灯古佛下了此残生,对此武媚娘又岂能甘心?一年后在李世民的忌日,李治来到感业寺烧香祭奠,见到武媚娘,两人相视而泣,此时武媚娘已牢牢抓住了李治的心,就差一个契机了。

▲把武则天引入后宫是王皇后的昏招

这个契机是李治的皇后王皇后给的,出于嫉妒萧淑妃的得宠,王皇后便将武媚娘召进了宫中,打算用武媚娘去对付萧淑妃,却不想引狼入室。武媚娘入宫后,很快就被李治封为了昭仪,地位只比皇妃低了一级,她与李治很快就打得火热,连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成了摆设,这个时候武媚娘我们就要叫她武昭仪了,武昭仪便是后来的武则天。

永徽之治

李治的第一个年号是永徽,永徽年间大唐形势一片大好,史称“永徽之治”。高宗李治是个非常宽仁的皇帝,他上台之初就广开言路,每天召见10位地方官员询问地方疾苦和政治得失;很多大臣为了讨好他,纷纷给他献礼,对此他专门发布过一道禁令,凡是贡献鹰隼犬马者,一律治罪,扼杀了官场的相互送礼之风;他关心民间疾苦,一再降低百姓赋税,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会轻易征调民众服役,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这样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皇帝,在加上上台之初,李治还有李世民时代给他留下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良臣,大唐的国运便朝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了。

容易被感情左右的混蛋皇帝

但是他也是一个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凡是涉及到他与武则天之间感情的事情,他的处理从来都是很混蛋的。比如当李治要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就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重臣的集体反对,为了扶持朝中支持自己立后的势力,他与武则天不惜提拔一位名叫李义府的小人当了中书侍郎,地位相当于副宰相。李义府知道自己被提拔是因为拥护武则天,在升官后便更加变本加厉地为武则天站台,极尽谄媚之能事,为武则天造势。而李义府在得势后便大肆卖官鬻爵,贪污腐败,甚至无法无天。有了榜样就自然会有人学习,李义府的投机成功后,更多的人渣也加入到了拥护武则天的队伍中来,一时间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对于这些李治是有直接责任的。

再比如任何人,只要反对武则天,破坏他与武则天之间感情的,这位以仁厚著称的皇帝就从来没心软过。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事情最终在李绩哪里得到了转机,作为大唐的开国元勋、重量级人物的李绩,在废立皇后的关键时刻对武则天表示了拥护,使武则天最终得以取代王皇后,成为了一国之母。就在武则天成为皇后的几年时间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前朝的良臣、重臣就在李治的治下走到了生命的终结,讽刺的是当初长孙无忌罗织罪名陷害李恪,后来也被别人用同样的手段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

而王皇后和萧淑妃,在武则天得势后被打入了冷宫,作为一个男人的李治却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有一天去看望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时候也落下了眼泪。此事被武则天知道后,王皇后和萧淑妃也很快被武则天弄死,对于这些,作为皇帝的李治却无能为力。

朝政最终交给了武则天

公元665年,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过了5年也就是到了公元660年的时候,三十二岁的李治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据史书记载“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到后来连看都看不见了。得病之后的李治身体长期虚弱,就将朝政交给了武则天协同处理,把武则天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二圣”格局开始形成。

从公元651年武则天从感业寺返回后宫到公元683年高宗去世,武则天与李治共同生活了32年,除掉最初的2年,剩下的30年大致可以以10年为一个单位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十年,高宗李治坐在前台,后宫围绕武则天发生了一系列惊天骇俗的事情;

第二个十年,也就是李治患上高血压后,从公元660年开始,武则天在李治的授权下参与国家大小军政事务的处理,取得了与皇帝同等的权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权威,大唐进入了“二圣”时代;

第三个十年,也就是公元672年到公元683年高宗去世,这一时期高宗自称天皇,武则天称为天后,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史上唯一一对如此称呼的皇家夫妇。在这个十年中,武则天获得了超过李治的权力,而李治由于长期患病,已基本不能处理政务,就仿佛被武则天架空了一般,显得可有可无了。

不过幸好武则天是一位水准极为高超的政治家,从高宗时代一直到她退位,武则天主导了大唐前后长达近50年之久,在她之前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在她之后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她上承太宗,下启玄宗,为大唐的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武则天的治下,她能重用来君臣、李义府这样的小人,也能重用狄仁杰、宋璟、姚崇这样的贤臣,还能把玩薛崇义、张昌宗、张易之这样的佞臣。在武则天的时代或许是官不聊生的时代,但很可能是中国史上老百姓日子过得最好的时代,也正因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她才得到了全天下的拥护,成为了天下之主。

总结:

综合来说,李治并不是一位雄才之主,也不能说的上有多厉害,真实的李治是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

他能登上皇位,完全在于两个哥哥的死掐,让他最终捡漏登上了皇位。

执政的前期,在他老爸李世民留下的一大批如长孙无忌、褚遂良这样的良臣的辅佐下,在他宽仁的治理下,大唐得以继续繁荣发展。

在立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他逐步把大权交到了武则天的手上,恰好武则天又是中国史上罕见的杰出政治家,大唐在武则天的手上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所以根据李治在历史上的表现,并没有体现出他有多么厉害,或是有多少高超的手段。或许是因为在他的时代牛人太多,有他老爸太宗李世民,有开国元勋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有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兼超级政治家武则天,而他恰好又是这些牛人的最大公约数,所以他的皇位才能坐稳、坐好。

点赞6、张家口市 网友:柒月幽兰

论人脉关系,唐高宗李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老子唐太宗李世民是皇帝,他媳妇武则天是皇帝,他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都是皇帝,而且这俩儿子还都先后做过两次皇帝。这样的人脉,谁敢不佩服?

言归正传,正史中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有多厉害呢?

可以肯定,高宗李治是一位被忽视了的皇帝,毕竟,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和老婆武周皇帝武则天,都是非常耀眼而夺目的帝王。

而夹在他们之间的李治,身体原本就不是很好,而且性格要相对内敛懦弱,所以人们很少会对高宗予以过多关注。

其实,论治国能力,唐高宗李治虽然比不上李世民,但也绝对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在唐代皇帝中也算是佼佼者。

大家都喜欢拿开疆辟土和威震四夷来评判一位皇帝的功勋业绩。我们就不妨从这一角度举两个例子吧:

在东北亚地区,当时的朝鲜半岛分成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而高丽与百济联军攻打新罗时,新罗向唐求援。高宗李治当机立断,派出大将刘仁轨出兵援助新罗,取得重大胜利,成绩巩固了唐王朝在这一地区的势力;

而在西部地区,高宗李治坚决与突厥人开战,在西域奋战多年,终于夺取了这一地区。从而使得李唐掌权的疆域达到极盛。要知道,高宗时的疆域,是唐朝最广袤的地区。

李治虽然是位公认的懦弱皇帝,但实际上却也非常具有主见,并且颇具手段。

关于李治的性格,记得中学时的教科书都曾提到,唐高宗李治生性懦弱,且身体羸弱。但实际上,李治此人确实个手段颇为残忍之人,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众所周知,唐太宗垂暮之际,李治已经对武则天暗生情愫。待李治登基后,便很快命武则天出家,并再次将其招入宫中,封为昭仪。

按照唐高宗李治的设想,是要即刻废掉王皇后,晋升武则天为皇后的。但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坚决反对。

不过,等高宗皇位坐稳之后,还是废掉了王皇后,并贬黜了长孙无忌,晋升武则天为正宫皇后。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懦弱么?

当然,正史中李治的成功,也有运气有关,李治的好命,似乎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李唐王朝的权力纷争,或许是历代最为残酷的。在唐太宗晚年,皇位之争同样非常惨烈。

其实,原本比李治更有机会的,原本是当朝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然而,这两人的矛盾爆发后,竟然兵戎相见。最终,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也遭贬黜。此时,李治顺理成章地继任为了太子。

就这样,基本没有怎么耗费心力的李治,竟然轻松地当上的太子。而剩下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垂暮之年的唐太宗李世民给自己腾位置。

说了这么多,大家还是来瞻仰下本题中的男一号,大唐天子高宗李治吧: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