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咨询师,该说好听的还是说真话?
谢谢邀请。我喜欢听真话。
谢谢邀请。您的问题是“作为咨询师,该说好听的还是说真话?”
首先,想与您沟通与确认两个定义,看是否我的理解是对的:
“好听的”:不一定是“说着好听”,而是“听起来舒服”。
“真话”:需要辨识,是“告知真相”,还是“隐藏部分事实的真实的结论”?
其实,首先我无法预判您说的咨询师属于哪一个细分领域。
比如:“企业管理咨询?”、“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学习规划”...
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有个核心的定律是,人们通常都比较难以直接面对“现实”、“真相”、尤其“负面定论”的现实和真相。
所以,从心理的角度来说,说话的方式,需要根据对方的特点来把握,所谓“好听的”,是对方能接受我们想要说的话的结论。所以,对方能否接受我们说话的方式,也会决定“这个结论”能不能接受。
比如:果断的人,对于好的结论是希望立竿见影的,那么干脆利落的告知结论,再说明原因。这样的方式就是“好听的”。(如:开篇的解释:我的理解“好听的”不是“说着好听”,而是“听起来舒服”)而情感较重的人,当需要告知一个不太好的结论的时候,就得考虑这个结论告知ta之前,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减缓对方的心理焦虑,再进行“ 表达”。另外,有关真相。无论作为哪一个领域的咨询师,坦率的讲,一定是要“告知真相的”,“不撒谎”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涵养。但“告知真相"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对于企业管理咨询来说,如果对方企业在现在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情况下,肯定不能实现未来的战略,那么告诉还是不告诉?怎么告诉?就需要很中肯的方式。再比如,对于职业规划咨询师来说,如果来咨询的伙伴在能力素质模型上首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但又很想从事相关领域。那么我们如何“告知这个真相”?所以,“说好话”还是“讲真话”,最终目的在于,如何表达对方可以接受并相信我们陈述的事实是“真实的”。这,才是关键。对么?
说好听的真话[呲牙]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咨询师,我认为咨询师最重要的是倾听(大部分时间)、提问、同理、回应。
当我们在提问、回应时会产生表达。直白理解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在说话。
说话的原则是保持中立。所谓中立就是不带有批判、个人观点。我们倾听并将来询者的叙说回应给TA,促进TA的思考和改变。
语言里可以加一些“柔和剂”,语言传递尊重、理解、抱持,让真话听起来更好听。
咨访关系重在真诚和信任,咨询师该说对来访者负责的话。正面肯定的话要多说,以便鼓励来访者,挖掘潜能。指出不足或忽视的地方,要视来访者个性,把握时机使用不同的表达,不能让来访者受到打击,而要让他豁然开朗。“好听”和“真话”都是必须的。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这个问题涉及到咨询师的专业能力,也关于心理咨询行业的伦理。
首先,“好听的话”我的理解是:使用来访者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
1.来访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不同,能听懂的内容不同。例如面对一名小学生,咨询师就不可能和他探讨什么是投射,什么是防御。
2.来访者目前的心理应激状态不同,他能听得进去的话,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人刚经历重大丧失,处于情绪低落,甚至是崩溃的边缘。那起码这个阶段,咨询师就不适宜描绘未来美好的画面。
所以,“好听的话”不是迎合对方,更不是阿谀奉承。咨询室里的谈话既不是彰显咨询师自身的权威,也不是吹捧或者贬低来访者。
其次,在心理咨询中怎么理解真假呢?我举个常见的例子,有一个食物在我们面前,你试了说很好吃,我吃了觉得很难吃?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1.对你来说,好吃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对我来说,觉得难吃也是没半分假话。所以在心理感受层面,真假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2.心理咨询中注重的是来访者的主观体验,咨询师不是法官,不是按证据判案。咨询师要做的是,帮助来访者了解他的主观感受是怎么产生的,可以怎么调整。
最后不得不提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注1):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大家不妨以此思考,一名咨询师是鸡汤大师式的江湖人士,还是恪守规范,敬畏心理的专业工作者?
注1:关于伦理的描述出自中国心理学会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