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中华姓氏有很多,各个姓氏的来源都有不同,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来自哪里吗?知道你自己在家族里的排辈吗?
张姓的发源由来,张姓的请认真看看吧,这是老一辈手写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曾姓为传统汉族姓氏,最初发源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县)西北一带。夏王少康封地给小儿子曲烈作为子爵王国,称为鄫子国。后鄫国被灭,鄫国太子巫出奔邻近的鲁国,用原国名“鄫”为姓氏,但除去了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中国曾姓人口2014年有770多万,排在第31位。湖南是曾姓第一大省。四川是曾姓第三大省份,大约有30万人,排在全省姓氏人口的50多名。
中国历史曾出现许多曾姓名人,如春秋时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曾子、北宋文学家曾巩、晚清重臣曾国藩等。
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
徐姓是淮夷一支的族称,由余和太阳鸟组成。(左边是玄鸟向日,暗合徐氏始祖与鸟有关的传说。)余本是俞,类似箭矢的尖锋,它装在天竿华表建木的顶端,指向中天,用它来代表“天齐”(天的肚脐),也就是“中央”。这个形状早在7400--7000年前的湖南黔阳高庙遗址的陶器刻符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陶器和骨雕上的刻符上,都有出现为天竿俞,其下的“一”是“风向仪”(风向标),下面的“八”是干栏支架与分判历度的标志。“余”立在三层坛台上,合起来表示“徐地”。伯益为始祖。这样一看,“徐”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加会意字了。
徐夷有崇拜高山的传统,每到一处均树立“徐山”。现在知晓的徐山是徐州附近的山。其实远不止这些。据考证,大禹会涂山氏的涂山,本身就是“徐山”。据文字学家研究余.涂通徐。涂的古发音为tuo,完全有理由推断;泰山,就是徐山!
1、秦始皇是嬴姓赵氏,本是东夷所出,与徐同出处(徐是赢姓徐氏),所以秦始皇专程从西部到泰山奠基,必有家族文化的因素;
2、泰山的宗教意义是“天脐”,正是徐山的意义;
3、徐山.泰山古译同音;
4、泰山周围,北面的齐国,南面的鲁国原先都是东夷的地盘。
中国的姓氏比较多,在此我就说说张姓氏吧。
张姓属于中国的最大姓氏之一,得姓很早,族支繁大,曾经有44个望族,在所有姓氏中是最大的。
张姓氏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得姓比较早;二是族支繁大,全国到处都有张姓氏的族人;三是杰出的人才也比较多,历代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都有张姓的杰出人才贡献着力量。
关于张姓的始祖,历代书中虽然说法有些不一,但大致相同,书中有记载:“黄帝第五子清阳生辉,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挥造弧矢,受封于张 ,后为弓氏。张,望出太原。 张,黄,李,赵,黄帝赐姓。”
“张氏,世仕晋,晋分为三,又世仕韩,此即晋之公族以字为氏者。谱家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赐姓张氏。此非命姓氏之义也。按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
“张姓出于姬姓,至周而氏者祖于韩,其得望者十二,曰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青河,河间,中山,曰魏,曰蜀。”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张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五千年前的共同始祖黄帝,属于黄帝的直系后裔。青阳是皇帝的第五子,名叫挥。这位叫挥的始祖,就是现在张姓的始祖。所以,如果有人说张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我觉得这并不为过。
以上回答仅代表我个人的答案,如有不对的地方还望诸位指教。
挥尊为始祖,制矢启弓长。
赐姓因黄帝,根基在濮阳。
虽然人口众,从未出君王。
各地源同脉,清和百忍张。
(谢邀.拙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上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姓氏也逐渐发展壮大。在《中华姓氏大辞典》中就收录了11969个姓氏。姓氏的渊源及变革宛如一部历史长卷,既浩瀚宏伟,又斑斓多彩。
有书君本人姓“何”,那我就讲讲“何”姓的来源和发展历史吧。
1、“何”姓本为“韩”。
(1)相传在战国初期,韩虔(即韩景侯)同晋国的赵氏、魏氏起瓜分晋国,分别建立韩国、赵国、魏国。韩国在建国初期定都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后来迁都至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末代君主韩王安被俘,韩国子孙“复以国为氏”。
亡国后的韩国遗民,有一部分逃至陈国(今河南准阳)和楚国(建都于今湖北江陵)境内淮河与长江之间的一些地方。由于当地人的口音把“韩”读作“何”,于是这些韩姓人就逐渐变成了何姓。
(2)还有一种说法:秦并六国之后,韩氏子孙散居在江淮之间。其中有一个名叫咸的人,因惧怕秦国杀虐,于是携家人逃亡到庐江郡,隐居于东乡要津,以造舟渡人为生。
后来,韩国旧臣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令人趁秦始皇巡守经过博浪沙时偷袭秦始皇,却因为误中副车而败事,秦始皇以为这是六国遗族所为,于是下达密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索六国遗族,想赶尽杀绝。
秦吏经过东乡津时,逐一询问当地民众的姓氏。问到咸的时候,咸指着冰冷的河水说:“姓此”,本意是指河水之寒代替“韩”,而秦吏以为他姓“河”,于是将他登记为“河”氏。后来,秦吏的一位同行者告知咸此事,咸惊讶地说:“吾家免于刀祸,河字之力也!然姓氏当以人附丁口,岂可似水泛滥而无所归?”于是就根据发音将“河”改为“何”。
以上两种说法,尽管有所出入,但都承认何姓“本为韩”。
2、“何”多为冒姓或赐姓。
(1)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朝时期有个叫何苗的人,其本姓朱,冒姓何,其后代繁衍昌盛,形成何氏一支。
(2)据《魏书·官氏场》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就把代北(今山西、河北以北地带)复姓贺拔氏改为单姓何氏。
(3)据《五代史》记载,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原为鲜卑的一支,曾游牧于今辽宁锦县西北。西晋末(公元4世纪),首领吐谷浑率部落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之间。五代时期,余部散落于蔚州(今河北省西北部,壶流河斜贯,邻接山西省)。显然,在五代时期,吐谷浑中的何姓人,是分布于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
(4)据《兰州府志》记载,元末吐蕃(公元7-9世纪的青藏高原)宣慰使锁南,其子铭为河州卫(今甘肃临夏东北一带)指挥同知,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代也有以何为姓的。
以上这些何姓的形成,都为何氏家族增添了新的血液,也是何氏家族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经过迁徙与繁衍,“何”姓遍布全国。
何姓的发源地应当为江淮流域的江苏、安徽两地,而这两个地方及邻省山东、河南区域,也有很多何姓人的后代。换言之,在隋唐之前,何姓以我国北方为主要繁衍地带,所以这段时期内出现的何姓名人也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
据《后汉书·何敞传》中记载,何姓南迁始于晋代,有一部分何姓人南迁至福建。至隋唐时期,何姓在我国南北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以南方各地繁衍为盛。
五代及元朝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指甘肃、青海两地)和河北省内由于他族冒姓或赐姓的加入,使得何姓再次庞大起来。
据《兴宁何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原为南京直隶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后世子孙有迁至福建的,有迁至南京的,也有留居江西的。至宋末元初,其中一支何姓人由福建武平经江西寻乌、定南、龙南进入广东翁源;另一支从福建武平进入广东蕉岭、大埔、梅县等地。
至明、清时期,何姓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以上,便是“何”姓的来源和发展过程。
有书君想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姓氏,没想到却经历复杂的发展历史,意义尤为深远,再次读自己的姓氏时,顿觉厚重,同时也感受到自身责任之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陈国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史称南朝陈国,陈后主陈叔宝当权时,因陈后主无能被隋朝灭亡;现在知道陈姓由舜开始,后代为妫姓,随着妫姓的灭亡改为陈姓,从此陈胜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国姓氏大家,我也为有几千年历史的陈姓而自豪。
姓和氏最初意义是不一样的。
姓用来区分血脉,氏用来区分身份,用来装逼。
其实刚开始姓很少,最早的姓有哪些呢:风、子、姬、姜、姒、姚、嬴……
有没有发现,大多数最初的姓里面都有一个“女”字,据说是因为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就连“姓”这个字的结构,也是一个女、一个生,说明姓是用来区分一个族群的血脉的。所以同姓是同血脉的,在过去是不可以通婚的。为什么有个词叫秦晋之好,因为秦国公族姓赢,晋国姓姬,经常通婚。
那氏是用来干嘛的呢,一个族群的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一起啊,总会因各种原因迁居到其他地方。氏的主要功能就是区分一个族群的不同分支,附带的功能则是辨别身份和方便装逼。
比如:最早有一群嬴姓的人生活在一起,后来周朝的时候,嬴姓后人中有一个叫造父的,驾驶技术很牛逼,而且是天子周穆王的御用司机,因为有功就把一块地方“赵城”给他做了封地。这么显赫光荣的事情当然要铭记啊,于是造父的后代就用“赵”作为氏了,意思就是告诉别人,我们可是赵城的XXX啊,虽然他们仍然是姓赢。
造父的后代里有一个人叫赵政,别看只有两个字,但这个名字的完整含义应该是“我是当年被封在赵城的造父这支的后人小政”。因为嬴姓另外还有十三个分支,所以用赵作氏是为了区分其他嬴姓,顺带着可以提一提先人的丰功伟绩。当然,这个小政比祖先造父要牛逼,他统一了六国,大家喜欢叫他嬴政,其实根据男子称氏的规则,应该叫赵政。
但是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规矩,就是国家的国君,应该以国名为氏,所以嬴政应该叫秦政。
有很大一部分氏都是来自于封地或居住地。比如欧阳氏,是指住在欧余山的南面(阳面),其实最早是姓姒。欧阳修,含义应该是“住在欧余山南面那支姒姓人的后代小修”。
好了,我们来看传说中的姜子牙,他当然是姓姜,但是他是吕氏,他叫吕尚。因为他的先人是吕国的诸侯。所以吕尚=吕国姜姓诸侯的后人小尚。姜子牙后来被周武王封在齐国,那么他的后人齐桓公当然是叫齐小白,而不是姜小白。
除了用地方名作为氏,还有用封号、谥号、官职等等作为氏的,比如王,就是很多被封了王的人,直接用王作了氏。比如戴,就是商朝后裔子戴公的谥号作了氏。再比如司徒、司马、司空,都是官职作了氏,司马的本姓就是和秦始皇一样姓赢,所以司马光=当过司马这个官的嬴姓后人小光。
由此可见,氏最早是有身份的男子用来区别身份,提提祖先光辉历史以装逼用的。
后来渐渐的姓氏就不分了,但是偶尔还会有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某个家族仍然会把封号和封地作为姓氏。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时手下有一员大将葛婴,被无辜处死。汉朝为其平反时把葛家后代封在了诸县。于是他们的后代把姓改成了诸葛,想必你已经猜到,他们的后人中出了一位牛人——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名字的含义是:我是封在诸县的葛氏后人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