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刘宗敏身上吗?
刘宗敏,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将领,同时也是与他共同历经患难的兄弟和伙伴。
刘宗敏,陕西蓝田人,之前就是一名手艺高超、颇有名气的铁匠。
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打到刘宗敏所在的陕西蓝田,刘宗敏正式加入农民起义军,就此进入到了李自成的麾下,开始跟随其出生入死。期间刘宗敏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与抬爱。
崇祯九年(1636年),初代闯王高迎祥战死,李自成继任成为新的闯王,进而扛起了对抗大明王朝的重任,而刘宗敏也就此成为了李自成麾下的第一猛将,倍受器重。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以及整个农民军部队遭受到了自起义以来的最大挫折,在洪承畴、孙传庭所率领的明军的镇压之下,李自成几乎被打到全军覆没,仅仅率领十多人逃到了商洛山中。而这个时候的刘宗敏保持了对于李自成的忠诚与坚守,他紧紧跟随李自成,并且帮助李自成打造兵器,招募军队,重新积蓄力量,为李自成大军的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此之后,李自成逐渐恢复了元气,起义军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实力与日俱增,重新开始了对于明朝军队的作战。
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义军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之后趁势占领西安,李自成在此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刘宗敏也被李自成封侯。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誓师,并率领着大顺农民军奔着北京杀来。一路上起义军斗志昂扬,而明军则是斗志全无,或是不战而走,或是望风而降,大顺农民军一路上是如入无人之境,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从西安打到了北京城下,并将北京团团包围。北京城破之时,万念俱灰的崇祯皇帝选择了在煤山自尽,至此正统明朝宣告灭亡。
此时的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达到了鼎峰,与此同时,刘宗敏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刘宗敏凭借军功和贡献,以及他在起义军中的地位,被李自成封为汝侯,负责节制文官,俨然成为了大顺政权中的“二号人物”。
从一名小小的铁匠,到封侯拜相、位极人臣的人生逆袭之路,刘宗敏的“逆袭”之路不可不谓之传奇。
然而,进入北京的刘宗敏,却成为了李自成彻头彻尾的“猪队友”,算是“坑”惨了李自成。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推翻大明王朝之后,他的首要目的就是维系政权的稳定,之后便是向着统一全国的目标前进。
而此时,他要面对的却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全国政局。
吴三桂坐拥关宁军的最后“遗产”,驻守在山海关;关外是对中原虎视眈眈的清朝;南方的明军尽管现在是群龙无首,管理混乱,且军阀林立。
于是,这个时候的李自成将吴三桂作为了他重点拉拢的目标,毕竟此时的吴三桂和他镇守的山海关,距离李自成太近了,位置也太重要了。
为此李自成安排吴三桂的故友与曾经的同僚,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和大批物资粮饷,打着“劳军”的名义前往山海关。李自成给吴三桂的四万部众每人白银一两,又单独给了吴三桂白银万两,以示诚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吴三桂选择了归降李自成,且不说自己独卧山海关孤城,军需粮草难以危及,此时吴三桂的一家老小全在李自成手中当人质,这也让吴三桂不得不有所忌惮。
然而就在李自成全力招抚吴三桂的时候,刘宗敏却对吴三桂家进行残酷的“拷掠”。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打断了肋骨,遍体鳞伤,已经是奄奄一息,吴三桂的家人也被刘宗敏全部关了起来,家也被抄了。与此同时,由于觊觎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的美貌,刘宗敏更是直接霸占了陈圆圆。
消息传到了吴三桂处,已经行进至永平沙河驿的吴三桂是气愤不已,直接怒斥“李贼自送头来”,就此与李自成反目,带着人马杀了回去,并且赶跑了唐通,重新占领了站海关。
得知吴三桂“降而复叛”的消息,李自成还在为争取吴三桂做着努力,他将吴三桂的全家释放,归还了其财产,对吴襄进行安抚,同时令刘宗敏放回了陈圆圆给吴家,同时让吴襄劝谏吴三桂希望其回心转意。
可是面对李自成的劝降,吴三桂不为所动,甚至还书信一封,表明要同吴襄断绝父子关系,由此可见,此时的吴三桂对于李自成已经是充满了愤恨,李自成想要再招降吴三桂已然没有任何可能。
为了重新夺回战略要地山海关,李自成准备讨伐吴三桂。
而他希望这次能由刘宗敏带兵出征。谁知刘宗敏果断拒绝了李自成的命令,并且暗讽李自成是让他前往战场拼杀受苦,自己却躲在北京城里享清福。尽管刘宗敏的态度让李自成大失所望,但是既已决定出征,就在没有回旋的可能,况且重夺山海关迫在眉睫,李自成也没有时间再做计较。
可以说,李自成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带着极不愿意出征的心情,以及同样不愿意继续战斗的士兵前往了山海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山海关之战”打响后,李自成仗着自己兵力的优势,逐渐取得了战局的上风,但是吴三桂的关宁军战斗力彪悍,也让李自成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就在李自成和吴三桂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吴三桂在阵前投降了清朝,并且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大败亏输。
山海关战败后的李自成,迅速带兵撤回北京,草草举行了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便率领大军撤出了北京。而清朝这面却没有给李自成等人任何的喘息之机,对于李自成的大军是奋起直追,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
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初的潼关之战,大顺军损失惨重,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豪强武装所杀。此后刘宗敏继续率兵与清军周旋。最终在当年九月,也是在九宫山地区,刘宗敏为清军所俘获,最终被处死。
如果就此将李自成失败的责任安在刘宗敏的头上,那就太大看刘宗敏了,而且这口“黑锅”刘宗敏也背不起。
一直以来,有不少朋友有着这样的观点。
如果刘宗敏没有对吴家进行“拷掠”,没有对吴三桂的家人进行迫害,没有霸占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那就不会有吴三桂的“降而复叛”;如果吴三桂没有投降清朝,而是帮着李自成去对抗清朝,甚至将来帮助李自成打下南方半壁,说不定李自成就能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刘宗敏才是导致李自成大顺政权覆亡的“罪臣”。
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仅仅局限在历史事件的表面,或者说更多的仅仅是一厢情愿的看法,并没有触及到李自成失败的底层原因。
其实,吴三桂对于李自成的“降而复叛”绝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对于百姓和前明官员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安定一边百姓,另一边则是组织对官员和富户们的“拷掠”。只是到最后场面直接失控,不少普通百姓也被拉去“拷掠”。
李自成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由其农民阶级的本质所决定的。
他要团结底层人民以获取支持与兵员补充,于是他就不能向百姓下手,甚至要用“均田免粮”来提高自身在底层民众心中的地位。可是他一路走来没有根据地,没有财政收入,所有的军需补给全部要靠“打劫”明朝的皇族、宗室、官员和富商,这些劫掠的财富几乎就是李自成的所有财政的来源,而这也成为了他“拷掠”前明官员和富商的原因所在。
在此之前,这些人对李自成的到来是夹道欢迎,出钱出人出力,也在极力讨好李自成,谁知李自成在北京城刚刚站稳脚跟,马上反过来进行清算劫掠,这正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根深蒂固的矛盾的体现。
而吴三桂出身于军旅世家,代表的就是明朝官僚士大夫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且不说自己的家人遭受劫难,就是看到前明官员的下场,吴三桂必然也会对李自成敬而远之。毕竟,今天想着利用吴三桂就好言好语的招降,那么明天当吴三桂没有价值或者不再具有威胁的时候,会不会想对待前明官员一样,在对吴三桂进行迫害,到那个时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吴三桂是全然没有还手的余地。于是这才有了吴三桂对于李自成的“降而复叛”。
只不过,刘宗敏对于吴家的迫害以及抢夺其爱妾陈圆圆,加速了这一进程,也更加坚定了吴三桂与李自成反目对抗的决心,毕竟双方所处的阶级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最终也必然难以相互接受。
与此同时,也还应该看到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政权,甚至不能称其为政权,他们更适合被称为“流寇”。
前文中也说到了,李自成一路走来,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很好经营、管理自己占领的土地,于是李自成经过的地方,并不是一番所谓的农民当家做主的乐土,而是一片“无组织”、“无法律”、“无管理”的“三无”混乱之地。
基于此弊病,李自成始终没有能够获得稳定有效的财政收入获取途径,也没有稳定的后方提供战略补给和战略纵深,这也直接导致了李自成兵败之后的快速覆亡。
除此之外,李自成的失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没有建立行政官僚体系。
李自成的管理体系与其说是兄弟化、军事化的管理,不如说就是一种影响力的管理,没有体制、没有体系,更不成系统,自然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管控。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李自成缺乏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认知,另一方面则是起义军管理层内部的矛盾与利益争夺。这一点在李岩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李岩可以说是李自成手下难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却一直遭到排挤,没有得到绝对的支持和重用,最后还被陷害致死。
而在占领北京后,从李自成开始,起义军上下迅速堕落,李自成的影响力和管控力也逐渐弱化,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更加凸显,最终走上的失败的道路。
由此可见,李自成的失败与最终的覆亡,问题出在政权的顶层设计上,这与李自成的战略眼光与执政能力相关,同时也与大顺政权的农民起义军的落后性本质密切相关,而刘宗敏的一系列行为,只是让政权的本质劣势更加彰显,却不能够成为李自成以及整个大顺农民军政权失败覆亡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失败,刘宗敏只能说是表象。
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首先不可否认李自成的能力,因为能带领那么多人,最后能攻占明朝首都,逼死崇祯皇帝,其实他已经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纵观李的人生,也是不折不挠的人生、战斗的人生,虽败犹荣。
李自成失败,一败于满清,事实来讲,当时的满清,在多尔衮的统领下,实力肯定强于大顺政权,最终李自成北伐不成,反而被清军击败,赶出北京,最终赶到湖北被杀。
另外,李自成没有聚拢好人心。当初攻占京城,一开始就搞清算,富人拿钱买平安,其实历代以来,不可否认,官、富都可以说不是等闲之辈,对这个阶层,你根基未稳之时,肯定是拉拢对象,使其为新政权出力,稳固统治。大顺政权最终却将这些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所以吴三桂等明朝的边关守将,最终却被清军联合了,成为剿灭大顺政权的先锋。
每个新政权的领导者,没有超高的政治智慧,还真不能定国安邦!
李自成,自成不自成。通过其兴衰过程看到一个成功之日就是失败之时的准君王。当时,明朝,满清,李张为代表的农民军,自成三足鼎立之势,李自成虽然在商洛山躲疫修整观望,但时间太短,这期间听了牛金星术士十八子主沉浮的伪论,李自成沉不住了,急着夺位当皇帝,露出隐藏多时的狰狞面目,象火箭飞行节节抛开认为无用刘刘张等盟友伙伴,结果呢成了笑话,强弩之末,陈圆圆石榴裙没摸到,屁股刚挨到宝座就翻车大吉。无论怎么看,历史上的李自成都不是什么好人,这根讨厌的搅屎棍搅得神洲倒退几十年,汉人被奴役拖了一条猪尾巴长达四百年,这都不关刘宗敏的事。读史人不识史可叹呀,说多了都是泪。李自成千万别穿越过来,阿弥陀佛。
这个李自成是千古第一罪人。 历史上农民起义数不胜数。但最可恨的恐怕就是这个李自成。大明朝内忧外患,他属于内忧。最后终于联合清军,把大明朝给弄亡国了,再说的准确一些,是他把汉人的天下给弄没了。
为什么说李自成是千古第一罪人?
说的好听点李自成曾经带领农民起义。说的难听点,他就是为了一己私利屡次造反。
在他的领导之下“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成为一纸空谈;他还逼反了有可能会投降汉人政权的吴三桂;他还将汉人政权中唯一一只可战的10万精锐,毁于一旦;间接的造成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落后了300年。
所以这个李自成就是千古第一罪人。
1.当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北京城的城门,李自成推翻了大明朝后,他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罪人。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虽然说伴随着血腥,但从来不会伤筋动骨。毕竟2000年前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都说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率领着义军战胜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但是他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所以秦汉是一体的;
朱元璋率领了红巾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大明。基本上继承的是宋朝的制度。所以宋明是一体的;
唐朝的黄巢起义,也是在现有结构内的改朝换代。
所以中国的农民起义,虽说推翻了上一任王朝,但基本继承了文化,政治,经济体制,但依然保持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史上的先进性。
只有这个李自成,他的起义或者说造反有点生不逢时。他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延续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
时间线放的长一点的话,他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2.李自成进了北京之后,彻底丧失了农民阶层,士绅阶层对他的支持。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一段话:闯王来了,不纳粮。没有后勤补给,没有百姓的税赋,作为一个新生政权,拿什么养兵?
如果说这个口号在李自成创业时期能够快速的集聚人心的话,那到李自成进了北京,就应该顺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这个口号。可他依然没有这么做。
这庞大的军费支出从哪来?李自成的军队,保留了原先当土匪流寇时的优良传统,从北京城的士绅阶层中榨取钱财。
短短一个月之内,积攒7000多万两白银。也丧失了大绝大部分官员士子的人心。(在此回想起原先崇祯帝为了征集军饷,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意从官员士绅手里剥夺。这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讽刺)
那些高官士子们被破家灭门,其中就包括吴三桂家。
3.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但李自成还要靠刘宗敏打仗,所以也就默许了这种淫人妻女的行为。
新建立的政权,第一件事就是稳定人心。李自成应该知道。农民军打进了北京城,大明朝已经覆灭了。本来李自成可以有另外一番作为,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可他纵容了自己手下的胡作非为(也可能是他无能为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种情况就像当时刘备刚入益州,刘备的心腹法正在成都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胡作非为一样。最终丧失的是所有人的人心。
我们不能说吴三桂,就是因为自己的小妾被刘宗敏霸占了而投降了的清军,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件事对吴三桂的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4.李自成的军队,用现在一句话讲:战斗力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李自成不缺乏与清军对战的勇气,但他却缺乏与清军对战的实力。他认为打清军就跟打明军一样手到擒来。
所以当他浩浩荡荡的拉着自己的10万久经战阵的步兵精锐,来到山海关,与以骑兵为主的清军对阵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有多怂。(在这要补充一点:李自成是先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打了一天,然后清军参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5.并不是说李自成争夺天下不对。但他确实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人打了一场错误的仗。就算当时他独立成个王。让大明军挡住清军,然后李自成在与大明争夺天下。那他建立的这个大顺朝来路还正一些。
我是少校的柳下惠,看问题的观点有点非主流,请大家多多包涵。
刘宗敏是陕西蓝田人,年轻时做过锻工,此后跟随李自成起义。
闯王高迎祥死后,李自成继任闯王之时,刘宗敏成为李自成麾下的得力战将。
1638年,随李自成隐于商洛山。后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后,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大。
刘宗敏在西安被李自成封为汝侯。之后,率军出固关作战、攻下真定,又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主力会师北京,因功加左都督衔。
其实,他是最不愿意与吴三桂等明军残部合作的义军将领。刘宗敏进京后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刘宗敏做了哪些让李自成快速失败的事情呢?主要还是这么两件事情。
其一、刘宗敏是李自成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居功自傲,目光短浅,是激化李自成与明朝残余势力矛盾的导火索
- 刘宗敏是李自成的老部下,在起义的过程中,战功卓著,有“居功自傲”的资本
李自成率农民军到达陕西蓝田的时候,刘宗敏就趁机参加了李自成起义军,他英勇作战,屡立奇功,深得李自成的信任与器重。
明朝派洪承畴、孙传庭等领兵,来镇压农民军。明军曹变蛟部大败李自成于潼关,导致李自成的妻女都失散了,仅率刘宗敏等18骑亲随突围而逃,不得已隐伏商洛山中。
此时,刘宗敏帮助李自成收拾残兵,扩充义军队伍,制造兵器,重整旗鼓,为李闯王东山再起,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明军四路围攻商洛,李自成、刘宗敏等突围至郧西。杨嗣昌督师夷陵,将李自成军围困鱼腹诸山中。
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刘宗敏为了挽救农民军,毅然决然地杀死二妻誓与李自成共存亡。他们焚毁军队的辎重,仅率轻骑突围,直奔河南而去。
当时河南大旱,饥民投农民军的达数万人。刘宗敏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常出奇制胜,沉重地打击了明王朝的主力军。
1643年春,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农民革命政权,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李自成称“新顺王”,又改“襄阳”为“襄京”。设官定爵,刘宗敏被册封为“权将军”。
从商洛山到西安,又从西安到北京,刘宗敏跟随李自成,立下赫赫战功,他应该是最有资格“居功自傲”的义军功臣。
- 义军入京后,对明朝投降的官员,催逼助饷,刘宗敏成为激化李自成与明朝残余势力矛盾的导火索
农民军以势如破竹之势,1644年3月18日攻克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统治。
推翻明王朝后,李自成封刘宗敏为汝侯,节制文官,由主持对明朝官吏“拷掠索饷”。
如何“拷掠索饷”呢?
刘宗敏命人特别赶制了五千副夹棍,用来逼迫明朝官员们交钱。
夹棍上有棱,有铁钉相连,凡不缴纳饷银的明朝官吏,必将夹碎他们的手足。他还觉得催逼的力度不够,于是命人在门口树立了两根大柱子,作为凌迟犯人的专用绑人柱。
他追赃索饷的举措,失之过严,杀人不少,据说共获银七千万两以上,铸成银饼,约数万块,后来,这些饷银都用骡车运到西安去了。
- 刘宗敏贪图女色,霸占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进而激化义军与明朝三海关守军的冲突
由于大顺军对明朝边防军力量缺乏了解,根本不知道辽东明军的实力。
没有高度重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势力,认为吴三桂就是一个小总兵而已,对他估计不足。
刘宗敏居然到吴襄府,把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掠来,强占之,致使吴三桂降而复叛。
这个行为当然也是好色的行为,但是京城美女如云,为何一定要占据这样的有夫之妇呢?仅仅是美色吗?
很有可能也是一种报复行为,毕竟吴三桂是明军将领,陈圆圆是敌军家属,所以说霸占陈圆圆不仅仅是一种好色,还是小瞧辽东明军力量的一种表现,毕竟他们没有在战场上较量过,反映出很多义军,极端轻视边关明军的力量。
其二、刘宗敏没有战略眼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居然产生厌战情绪,不主动北伐辽东,反而逼迫李自成亲征吴三桂
1644年4月5日,李自成在北京的武英殿,召集高级军事会议,当时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
刘宗敏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居然顶撞李自成,他怒气冲冲地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们去前线卖命?”
李自成实在气不过,无奈之下,只好率农民军亲征。从此刘宗敏也不好再推托,只能随李自成一起去讨伐吴三桂的明军。
大顺军向山海关猛攻,吴三桂军渐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三桂军向大顺军投降,此时,多尔衮就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他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大顺军因攻坚一昼夜,也未能夺下山海关,于是改取野战的办法,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摆设一字长蛇阵,形成决战的态势。
多尔衮以吴三桂部为右翼迎战,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也就是大顺军阵尾薄弱之处,待机出击,并告诫八旗各部不要急进。
大顺军不明白清军意图,仍按原计划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吴三桂因有清军压阵,顽强抵御。
大顺军也越战越勇,不顾自身伤亡,把吴三桂的明军团团围住,血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不堪,损失惨重。
多尔衮见李自成与吴三桂,已经两败俱伤,于是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精锐骑兵,乘势直冲大顺军。
八旗兵参战之时,真的是万马驱驰,飞矢如雨,疲惫的大顺军,见清军骤至,有些猝不及防,军队阵脚自乱,因此伤亡惨重。
不久,大顺军就败下阵来,刘宗敏也在战斗中受伤,由于八旗军的出现,李自成被出其不意的八旗军,打得大败而归,他从此一蹶不振。
综上所述,刘宗敏就是李自成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居功自傲,目光短浅,是激化李自成与明朝残余势力矛盾的导火索。
刘宗敏确实没有什么战略眼观,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居然产生厌战情绪,不主动北伐辽东,反而逼迫李自成亲征吴三桂。
从进京后刘宗敏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确实是李自成比较糟糕的“队友”,也可以说李自成就是败在刘宗敏身上,也不为过。
李自成的失败原因不只是在刘宗敏身上,李自成自身的问题也有许多,如果细说起来,他两可以四六开,刘宗敏当然要负主要责任。
李自成攻进北京后,盲目乐观自大起来,忘记了当初的远大抱负。作为一个起义军的领袖,他忽略了山海关外还有满清,正在努力的要入侵中原。大明将军吴三桂手握几万人马,摇摆不定。西南的张献忠,也在隔岸观火。他对形势估计不足,是他领导上的失误。
这三股势力,对于他来说都是致命的伤。他最失败的原因,就是在胜利的时候,在他的队伍里产生了腐败,也包括他本人。
那么李自成的把兄弟,他倚重的大将刘宗敏有哪些问题呢?
刘宗敏铁匠出身,自从追随李自成以来,能征惯战威名远扬。对于李自成是忠心耿耿,绝无二意。哪怕李自成最倒霉时,队伍打的只剩十几个人,也始终战斗在李自成身边,这是李自成宠爱他的原因。
刘宗敏入北京城后,一看大哥三宫六院,左拥右抱纸醉金迷的。心想现在要紧的一是搞钱,二是自己也该享受一下了。
北京明朝那些投降的高官,和富豪巨贾都是来钱的主,他像发了疯的似的,采取强迫手段,逼迫他们交出全部财产。
打击的力量非常之大,酷刑威逼前所未有,所以聚敛了巨大的财富。手下的将官看到刘宗敏如此贪婪,也照着他的言行开始了豪夺。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士兵们一看当官如此,我们还装什么装,一起下手吧!这一来全北京城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抢夺财物还不算,最后发展到,奸淫掳掠无所不能的地步了。
哪一个老百姓喜欢这样的队伍,一个时间大顺军队的形象,跌落千丈人人痛恨。不是当初的“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时候了。
刘宗敏抄家抄到吴三桂的府邸,看到了貌美如花的陈圆圆,常言道:“自古英雄爱美女,美女好像也爱英雄,不管陈圆圆是怎么想的,强行拉回去占为己有。”
这一拉可不要紧,深深刺痛了吴三桂的心,本来想投靠李自成的吴三桂,怒发冲冠咬牙切齿,才把满清引入了三海关,这是刘宗敏犯下的第一错误。
也是李自成腹背受敌的罪魁祸首,没办法才到北京42天的李自成,只做了半天皇帝的他,被迫不得不撤出北京城。
第二个错误,就在李自成迎战吴三桂和清兵时,让刘宗敏随军出战,刘宗敏不但拒绝了他命令,还与李自成发生激烈的顶撞。没办法李自成亲自带兵出战,结果差一点牺牲在哪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当时吴三桂和清军的总兵力十万,李自成进京时大顺军一百万。由于刘宗敏拒绝出战,李自成只带了二十万人马迎敌,克敌制胜胸有成竹。
可是面对八旗的铁骑金戈,一个冲锋就把大顺的军队,打的七零八落,李自成慌忙逃回北京城。战后清军才发现,在大顺士兵的身上,藏满了金银珠宝,腰间缠着抢来绫罗绸缎。这样的士兵还能有什么战斗力!真是天大的笑话。
回看自古战场,从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军队,腐败贪婪到了这种程度。究其原因还是在刘宗敏身上,他作为一军的元帅,把军队带成这个了样子,罪孽深重啊!
什么是领导,什么是关键时刻,刘宗敏全然不顾大局,把李自成当成了空气。农民起义军的纪律不完善,没有绝对服从上级命令的意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自成为什么能容忍刘宗敏的不敬?一是信任与偏爱,二是刘宗敏在当时进京的一百万军队中,他掌握了二分之一。李自成无可奈何,左右不了他。
至于抢陈圆圆,李自成更是劝说不了刘宗敏,再说自己做的不咋地,怎么去要求别人。陈圆圆只不过是吴三桂的一个小妾,抢了个女人也没啥关系。
放任、纵容、酒色财气,充斥着整个北京城,俘获了大顺军上上下下每一个人,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物欲横流,裹挟着泥沙俱下,败局还会来的慢吗!
小结:李自成的失败,虽然原因诸多,但刘宗敏所犯的错误,远远大于李自成。并不是红颜有多么诱人,而是他们没有一整套严肃的纪律,没有一个正确的奋斗思想,还活在占山为王的境界里,怎么能有光明的前途呢!
由于刘宗敏在京城的胡作非为,李自成的军队遭到所有老百姓痛恨,什么是内忧外患山穷水尽,李自成此时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局。
我是禅悟净慧,欢迎阅读我的其它文章!!谢谢!!
把一件重大的军事失败归结在刘宗敏一个人身上这个锅实在是大。李自成之所以会失败还是因为兵少。兵少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据史料记载,当时李闯手下的兵力只有5~6万人,进攻北京途中再分分兵,真实能打的也剩不了几万。再加上很多士兵都是经常打活仗(所谓的活仗就是战争前先商量好,然后农民军往后撤,边撤边扔东西,反正都是抢来的。然后官军追,就是边走边捡战利品,然后再报宫皇上杀贼多少,缴获战利品多少。看似奇怪的战争并不奇怪,因为当时无论是官军还是贼军大多出自西北,他们语言相通,今天打,明天和的那种)。但是碰到关宁铁骑就不一样了,关宁铁骑是明末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后金的八旗军正面交锋(明末三大军)。 大概有5万人,再加上满洲八旗约5~6万人,蒙古八旗2万人,汉人八旗再加上为数不多的朝鲜兵少说也有10万人,且久经沙场,战力精悍。也就是说李闯的5万民军要与15万精锐之师作战,不败才怪。
两个人兄弟比高低差不多,胸无点墨有蛮力确乏政治智慧和文韬武略。西北多饥荒产生了大量的粗俗狂野民风,它们走上历史舞台是官逼民反的结果,李自成,刘宗敏胸无大志,只知吃喝玩乐纵情享乐之徒,在它们当中有个李岩有本事,是个文武全才的智者,可惜被牛金星,宋献策而污陷被害,从李闯王进北京起初百姓欢天喜地,到而后避之不及向见了魔鬼可见一斑。刘宗敏不节制军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奸淫妇女,纵军享乐,比官兵而更甚。破坏宗庙,逼各级官员按品级上交银两,得银六千余万两,在逼迫官吏时,发现了吴三桂之妾美女陈圆圆,更是胆大包天,心狂野。使本以备归降义军的大将吴三桂心寒异瑟,可以说李自成刘宗敏是星星相吸的泥腿子,不足挂齿是历史的罪人,无民族大义是毁灭大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李自成失败应该归罪于刘宗敏吗?人才、思路、团队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末社会动荡,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经过 15 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国祚276年的明王朝,建立了42 天的“大顺”农民政权。其败亡不能说与某一人有关,人才严重缺乏、小富即安思想和团队不和谐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李自成的失败的首要原因在于人才缺乏,义军的组成人员多是饥民、难民、逃兵、驿卒、饷马、犯人。刘宗敏原是孤儿,被舅舅收养勉强长大,成为一名手艺高超的铁匠;牛金星原是个举人,后因诬陷他人被革去功名入狱;宋献策连秀才都不是,是个民间术士,以算卦为生。这些人都是大明政权下的失意者,长期生活在乡野村间,不仅视野狭隘,更无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遇到重大问题,李自成只能同身边的这些人商议解决,靠他们在军事战斗中出谋划策,不失败才怪。
刘宗敏是义军中的二号人物,他的思路影响到这支义军的出路。刘宗敏领导的是李自成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腐化得最快的。他一到到北京就开始“挟妓”取乐,是“追饷”的最大支持者和执行者。他命令所有士兵都可任意追饷,即使在路旁街边也可上刑,“人人皆得用刑,处处皆可用刑”,一捉到有点钱的人就拷打玩弄,官兵们搜罗钱财成了重要的事。京城内到处都是刘宗敏的兵,全无军纪可言,个个身上都揣满了钱财,都惦记着回乡享福,根本没人愿意继续上战场打仗。最精锐的部队都成这样了,其余的部队就更别提了。在后续的战斗中,这些当兵的一路上都带着抢来的财物,腰里缠着、胸前裹着、背上背的都是金银财物,生怕钱还在人没了,根本不愿力战,屡战屡败,溃不成军。
当官的也是一样,李自成进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追饷”,还设立“比饷镇抚司”,向明朝官吏追赃助饷,连富商平民也不放过。刘宗敏还专门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极刑追逼,酷刑之下死者上千,对不能缴足追赃银的官绅,则押至前门官店票号,立据借钱,称为“贷赃”。大顺军领袖在追饷狂潮中,还争着攀比享受,除了李自成入居皇宫外,各将帅则“分居百官第”,刘宗敏占都督田弘遇府第、李过占都督袁佑府第、谷可成占万驸马府、田见秀占曹驸马府、李岩占嘉定伯府……刘宗敏是其中行事最恶之人,“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曾经把刘宗敏比喻为“瘈犬”,也就是疯狗,其疯狂凶猛可见一斑。上行下效,大顺军在思想上、作风上已彻底腐化、堕落,完全失去战斗力。
大顺元年(1644年)四月五日,李自成在军事会议上命刘宗敏、李过赴山海关迎战清军和吴三桂联军,这两人都不去,刘宗敏还公然顶撞。 李自成只好率队亲征。刘宗敏作为大顺军重要将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还在抗命不遵,足见他们内部的分歧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清军入关后,李自成阻击失败。他的宰相牛金星不但不出谋划策,反而想接替李自成的领导权,在义军中到处挑拨离间,使得义军未能及时有效撤离,给义军带来灭顶之灾,加速了大顺政权的败亡。
另外,李自成对不愿归顺的大明官吏,要求部下“忠义之门,勿行骚扰”。对这些人李自成不但秋毫无犯,且令人予以保护,这不仅为明保留了残余力量,也成为日后的大隐患。已经投降了的大明官吏,见李自成这样对待不愿投降的明官,心理上自然产生强烈的恐惧和游移,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未降者,使他们走上了与自己抗衡的对立面。
李自成通过农民起义推翻明朝政府,建立大顺政权,有其成功的社会条件和个人因素。其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原因还在于义军内部,如果他们注重内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协调好内部人际关系,坚持正确的战略目标,那段历史是有可能被改写的。
说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在于刘宗敏,无非就是说刘宗敏把吴三桂爱妾陈圆圆霸占,使得本来要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直接投靠多尔衮,引清军入关。意思就是说,吴三桂反叛是偶然事件,刘宗敏是触发这次偶然事件的人。其实,吴三桂反叛根本不是什么偶然,恰恰是必然事件。
李自成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不在刘宗敏了。在于其小农阶级的局限性和对山海关局势的误判。
不要用冲冠一怒为红颜为吴三桂洗白,吴三桂就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吴三桂投降清朝是蓄谋已久,而不是因为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才让吴三桂反叛李自成的。 在崇祯16年正月,也就是公元1643年。吴三桂就写信给已经投降清朝的舅舅祖大寿。这张信中的内容已然不可知,但祖大寿将这封信交给皇太极。皇太极这样回信: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
从这里就可以断定,吴三桂确实有动摇之心,在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时,至少在崇祯帝没有死之前,就已经有了投降清朝的想法为自己留后路。 而刘宗敏霸占吴三桂爱妾陈媛媛,让本来想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瞬间改变想法,投降清朝,与多尔衮合兵大败李自成。这种说法也不可信,当初李自成、刘宗敏等人率军攻破北京时,李自成曾下令,不许扰民,违令者斩。(李自成影视形象)
这种政策是北京城内的百姓相当欣喜,甚至有两位兵士,抢劫绸缎铺,李自成当即下令,将其活剐于街道上。但是,小农阶级是有相对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完全体现在刘宗敏身上。刘宗敏制作5000具夹棍,为了筹集粮饷。对在京城的百官进行抄家,对官员及其家属使用惨无人道的刑法。而吴三桂家人34口都在刘宗敏手中。使官僚阶级死伤惨重,使北京城内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
(刘宗敏)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倘若真的那么重情重义。那么多亲人,34口人在李自成手中,此时他就应该投降,来保住家人性命。 而吴三桂的投机主义选择又体现出来了,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吴三桂也再三犹豫,奈何家人在在李自成手上。只得假意投降李自成,但是又怕李自成有诈,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多次的犹豫不决,让李自成失去了耐心,李自成决定用武力逼迫吴三桂投降,亲率6万大军前往山海关与吴三桂谈判。
李自成亲率大军,让吴三桂处于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吴三桂左右逢源,求助多尔衮,而多尔衮则故意按兵不动。让吴三桂陷入更加危急的局面,使其放弃联清抗李的政策,转为彻底投降清军。在李自成随军中有前明太子朱慈烺和吴三桂父亲吴襄等人。面对父亲和前明太子的招降吴三桂也不为所动,铁了心的要投降清朝。
(多尔衮)
吴三桂假意投降,拖延时间,等待多尔衮的大军到达。吴三桂的军队与李自成的军队,多次交战,李自成的军队疲惫不堪,等到多尔衮的大军到达时,多尔衮的大军等于以逸待劳,趁着吴三桂与李自成休战谈判之时,突然向李自成部队发起进攻,李自成大顺军溃败,刘宗敏重伤。李自成气不过将吴三桂父亲吴襄阵前斩首,且李自成回到京城之后,又杀了吴家老少34口。
所以,李自成对山海关局势的误判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想到带着太子和吴三桂的父亲前来招降吴三桂,以为稳操胜券,只带了六万大军,没有想到吴三桂早就联络好了清军,结果多尔衮与吴三桂合兵,大顺军全面溃败。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倘若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真的,为了一个爱情就能反叛李自成,投降清朝这是不成立的。父亲与亲人老少都在李自成手中依然投降清朝,间接害死自己父亲与亲人,这就说明吴三桂。投降清朝,蓄谋已久,并不是因为刘宗敏霸占了她的爱妾。
李自成疑心太重,不得民心
前者说过,就算李自成六万军队在山海关被多尔衮与吴三桂大败,逃到北京时,身边还有三万余军队,实力已然弱小,居然还在北京称帝。前者李自成在北京时,屠杀百官及其家属,已然闹得北京城人心惶惶,已然不得民心。
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只有逃跑,居然在逃跑前,纵火焚毁皇都,此举实在是叛逆至极。在乱世之中率先称帝和焚毁皇都,这两件都犯了天下大忌,结果被视为叛逆。
再加上自己疑心太重,冤杀了李岩等将领,使得诸位将领离心离德。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和南明朝廷的建立,使得原来投降李自成的将领纷纷投降清朝或者南明。这使得被视为叛逆的李自成被南明与清军的夹击下,迅速灭亡。在攻占北京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李自成就在九宫山被当地农民误杀。
浮人语
李自成的灭亡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导致吴三桂这么简单,而是吴三桂实实在在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从而导致李自成对山海关局势的错误判断,实在没有想到吴三桂早就联系清军会来插一手,导致自己主力被歼灭。而南明朝廷的建立更是使李自成雪上加霜,崇祯帝之死,李自成确实是元凶之一,南明与清军对其的夹击使其迅速灭亡。